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读后感600字 > 纪念刘和珍君读后感 > 地图 > 纪念刘和珍君读后感,2024纪念刘和珍君读后感
纪念刘和珍君读后感相关栏目
纪念刘和珍君读后感热门栏目
纪念刘和珍君读后感推荐
纪念刘和珍君读后感

(共 9745 篇)

  • 1、 纪念刘和珍君读后感1000字精选

    常言道:“粗缯大布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相信大家都看过很多书,通常老师会在读完一本书后要求学生写一篇文章,这样可以为自己的写作累计素材和资料,你知道读后感可以从哪些方面来写呢?或许"纪念刘和珍君读后感1000字精选"是你正在寻找的内容,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纪念刘和珍君读后感 篇1

    革命时代爱国者数不胜数而像刘和珍君这样的真的猛士却不是很多,面对死亡,人人都会恐惧,但是为了正义而死亡,为国家民族的利益,荣誉而死亡,死又有何惧?只要死的有价值我们就是应该为我们的国家去付出自己的生命。

    刘和珍君用她的爱国热情,精神、行动对真的猛士作了诠释,她的微笑和蔼与段政府的暴行形成了鲜明的对比。非人间的浓黑的悲凉暗示了当时社会是何等的黑暗,而在这样黑暗的乱世里依然有坚定不移的爱国者们,我们难道不对他们表以崇高的敬意吗?

    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这是怎样的哀痛者和幸福者?真的猛士站起来,将要奋然而前行中国才有得救的希望。他们当然要承受超乎寻常的哀痛,但是为了改变惨淡的人生,为创造幸福的人生,他们本身也是幸福者。她和其她的两个女子在旁人眼里他们是惨痛者,而在她们自己的心中确实幸福的。她们都是为中国而死的中国青年。可是同样血流的段政府为何反差如此之大呢?但段政府就有令,说她们是暴徒!但接着旧有流言,说她们是受人利用的。可见段政府是何等的凶残以及他们行为的野蛮。沉默呵,沉默呵!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作者也指出要想挽救民族危亡,爆发是唯一的出路。陶潜的诗更说明了烈士的死能够得到亲人,师友,爱人的悲伤这就够了,因为徒手情愿是不值得的,但既然流了血,就应该产生了一定的影响那就够了。

    苟活者真的猛士,一般民众从中国女子相互求助殒身不恤中多少看到一些改变黑暗显示的希望;真的革命者,因受到激励更加奋然前行,并以次鼓励更多的猛士,勇敢前行。

    我真的很敬佩刘和珍君等人的义举,她们当时是怀着怎样的心情,鼓起多大的勇气站出来的呢?若放在我们生活如此美好的今天,有谁会站出来呢?又有谁站出来呢?

    纪念刘和珍君读后感 篇2

    青春的血性

    在这篇文章里,我印象最鲜明深刻的,是刘和珍的微笑。她却常常微笑着,态度很温和。于是就忍不住想像,在那样温暖柔和的春日里面,22岁的少女在阳光和花香里走来,春风轻轻地牵起她的衣袂,青春照亮了她那比阳光还要温柔的笑容,在同样的

  • 2、 关于纪念刘和珍君读后感分享1000字模板7篇

    阅读作品的过程中,我们沉浸在作者笔下所描述的情节中。在读书后会有很多想法,不断地涌现在眼前,这就是即将要写的读后感。作品的读后感在哪里寻找模板?推荐你看看以下的纪念刘和珍君读后感分享,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纪念刘和珍君读后感分享 篇1

    青春的血性

    在这篇文章里,我印象最鲜明深刻的,是刘和珍的微笑。她却常常微笑着,态度很温和。于是就忍不住想像,在那样温暖柔和的春日里面,22岁的少女在阳光和花香里走来,春风轻轻地牵起她的衣袂,青春照亮了她那比阳光还要温柔的笑容,在同样的青春年华里,在同样的春天,不能想像,也不敢想像,那鲜花一样的生命在鲜血中速然凋谢,那温和清婉的微笑在一瞬间化为永不再见的埃尘。青春的美丽,原不该如此的脆弱。

    青春是人世间最美好的词汇之一,她被所有的人留恋和珍惜。青春应该远离烦恼和优愁,青春应该摒除所有的琐屑和喧嚣。青春所应拥有的只是欢乐、美丽和希望。青春才是生命的开端,前面的路还很漫长,所以青春的心灵往往充满着真善美的希冀和幻想,而认识不到人间的风雨沧桑。这在所有的时代都应大致相同,而在太平之世尤为如此。一方面是青春自身的真纯,一方面是已经r解了沧桑滋味的人们对于这种真纯有意的遮蔽。所以,如果让青春的年华真正去了解什么是丑恶黑暗,什么是凄凉愁苦,这将会万般困难。

    但世界毕竟是真实的,也是严酷的。青春不可能在任何时间空间都永远和社会的阴暗面绝缘。当真正的恶雨腥风袭来,青春会显现出一副怎样的姿态?我相信,答案会有许多许多种。对美丽就意味着彩云易散琉璃脆,美丽的东西,由于本身的精致,由于格外受到的珍惜,使之根本就没有适应外界变化的能力。就像花房里的花朵,即使不是春天也能同样娇艳地绽放,但正因为这样,便一点也经不得风雨。真正美丽的花朵,应该还是生长在自然的旷野中。有了冬雪下坚忍蛰伏,在春来的惊雷下,才会顶着料峭的春寒,绽放出用生命凝成的美丽,这种美丽是纯自然的,她的生与长都伴随着风和雨,因此无论天时多么严酷,她依然卓立,美得愈加鲜明,便像春日里阳光下少女唇边的微笑,永远飞扬着青春的骄傲。

    只有惯经了风雨,青春才会永不调零。

    纪念刘和珍君读后感分享 篇2

    《纪念刘和珍君》是鲁迅先生名篇,也是我最喜欢的一篇杂文。这篇杂文,充分体现了鲁迅杂文的特点:语言犀利、幽默,思想深刻,战斗性强,在嘻笑怒骂中给人以美的享受!

    《纪念刘和珍君》写北京女子师范大学风潮

  • 3、 「必备」纪念刘和珍君读后感1000字模板11篇

    光阴给我们经验,读书给我们知识。读完作品,我的胸怀变得更加宽广。写作品的读后感可以增强我们的印象,加深我们的领悟。这个读后感要记录哪些方面呢?以下是编辑为大家整理的“纪念刘和珍君读后感 ”,在此温馨提醒你在浏览器收藏本页。

    纪念刘和珍君读后感 篇1

     我向来是畏惧鲁迅先生之作的,无非是觉篇幅长、寓意又深,总是太难懂。如今大抵是阅历又多了一些的缘故,竟能沉下心来读出一二。  

    长歌当哭是种极好的情绪宣泄方式,但鲁迅先生不单是宣泄情绪、为沉勇而友爱的学生们一哭,定还有别的想法在里头。

    鲁迅先生总能以一支锐利的笔刺破粉饰太平的面具,是我们得以了解旧社会丑恶不堪的一面。他说自己向来是不惮以最坏的恶意来推测中国人的,他要叱骂那扰乱社会的少数、唤起备受压迫、逆来顺受的多数。  

    然而我还不料,也不信会下劣凶残到这地步。不料也不信,用了最大的想象也未能想到,就算想到了也不相信的事还真就发生了。执政府面露凶残的笑,用冰冷锐利的武器指向爱国青年。他们如此猖狂,这社会的多数竟没有被触动!他们如此疯狂,这社会的多数竟无动于衷!  

    可怜的人儿们,还要逆来顺受吗?可怜,真是可怜!刀已架在脖上却仍痴痴呆呆,真是泰山将崩于前而色不变,这淡定的劲儿着实令人佩服。  

    庸人用了忘却这味药百毒不侵、油盐不进。而真的猛士又怎能坐视不理?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真的猛士有必要做些什么了!正如鲁迅先生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了,我们也有必要唤醒庸人!  

    然而请愿这种方式不能评定其好坏。革命总有流血牺牲,可我们应用最小的牺牲夺取更大的胜利。这不是贪心,这是对生命的敬畏,若死神的镰刀挥舞地过快,这样的斗争代价实在太高!  

    亲戚或余悲,他人亦已歌。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里也含了青山有幸埋忠骨,忠骨应与山同存的意味。几人性命与当时四万万同胞相较是单薄了些,但他们的亲友同窗怎会忘掉她们的沉勇?历史若是忘却了绯红的血迹,那社会总体的愚昧也就是必然。  

    刘和珍君、杨德群君、张静淑君及所有留下淋漓鲜血的猛士们若不能活在人的心中,也便是真的死了。历史的车轮碾过,似乎一切都未曾发生。庸人们也继续之前的生活。世上的大夫便得了清闲,只消开一味忘却的药也就够了。  

    而真的猛士,将更奋然而前行。

    纪念刘和珍君读后感 篇2

    1926年3月12日,为了帮助奉系军阀张作

  • 4、 纪念刘和珍君读后感分享1500字集锦6篇

    读后感大全精选专题推荐:“纪念刘和珍君读后感”。

    纪念刘和珍君读后感分享【篇1】

    时间从指缝流过,1926到20xx,掐指一算也有88周年了。

    臧克家曾言: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毋庸置疑,刘和珍君属于后者。关于这段历史,要把时针拧回到1926年的3月18号。

    当学生游行队伍到北京铁狮子胡同执政府和国务院门前请愿时,执政府卫队在不加任何警告的情况下,向请愿队伍实弹射击,顿时血肉横飞,段祺瑞政府竟下令开枪,当场打死47人,200余人受伤。刘和珍君就是其中一位。

    纪念刘和珍君读后感。刘和珍君,19xx年出生于江西省南昌县,1923年,考入国立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大学英语系,被选为学生自治会主席。而在这一天,政府卫队开枪时,一颗子弹从背部入,斜穿心肺。年仅23岁。

    鲁迅为此提笔写了《纪念刘和珍君》一文,饱蘸热泪,悲愤万慨。一个为了国家的存亡而不考虑生死的年轻女性闯入眼帘,在女性的温柔典雅中夹带着男人的雷厉风行,真是好一个铿锵爱国热情的女英雄。

    而最深入人心的是她始终微笑着的生活态度。想象着,在那和风徐徐的春光里,23岁的刘和珍穿过阳光,披着花香,向我们款款走来,青春照亮了她那比阳光还要温柔的笑容。在同样的青春年华里,在同样明媚的春光里,却不敢想象,那鲜花一样灿烂的生命会在鲜血迸裂中猝然凋谢。罪恶的黑手无情地毁灭了璀璨的青春,阴险的制度残酷地摧毁了血性追求。

    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刘和珍君这位真正的猛士,映射出中国女子办事干练坚决,百折不回的气概,更感叹于她追求真理、勇于反抗、从容勇毅的精神。

    苟活者在淡红的血色中,会依稀看见微茫的希望;真的猛士,将更奋然而前行。而这微茫的希望随着岁月的递增从不削减,当我们迈着坚定的步伐前行时,心中不曾忘刘和珍君。

    纪念刘和珍君读后感分享【篇2】

    掩卷沉思,《纪念刘和珍君》给我以深刻印象、鲜明记忆的,是刘和珍的微笑。她却常常微笑着,态度很温和,这半行简洁的文字,这一屡流畅的表述,使人难以释卷,令人难以忘怀。-- 在那和风煦煦的春光里,在那柳枝摇曳温暖中,22岁的少女刘和珍穿过阳光,披着花香,向我们款款走来。春风牵动着她的衣裙,青春照亮了她那比阳光还要温柔的笑容。在同样的青春年华里,在同样明媚的春光里,不能想象,也不敢想象那鲜花一样灿烂的生命会在鲜血迸裂中遽然凋谢,轰然毁灭;那温和清婉

  • 5、 忆刘半农君读后感(读后感)

    坦诚地讲,在拜读学习《拿来主义》一文后初读《且介亭杂文》,我依然丝毫抓不住先生杂文的头绪。只觉得文中这些字词,我只明白意思,缀不成一串有逻辑的项链,只得算是白读。但今日在重温先生文章《忆刘半农君》以后,除却先生被人老生常谈的春秋笔法和时代意义,我更想谈一谈我自己的第一感受,因为对于“战士”一词,我有了更为偏离词汇本意的理解。

    更多优质读后感请您参考读后感大全网,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何谓之“战士”?我想大约是指参加战斗与战役的人,这不用赘述。但何谓鲁迅先生笔下之“战士”?可能每个学者和读者的答案都不尽然相同。依我之寡识浅见,我想把“战士”这词大胆推测定义为肯以真实之自我与虚伪之自我搞决裂之人,肯以今日制自我与昨日之自我做告别之人。

    先生笔下的刘半农君,是鲜活真实,优缺并存的。其优,我姑且认为优在刘半农君是一位“活泼近于草率,勇敢趋于无谋”的真实之人。战士从不惧于暴露自己的缺点,更不怕袒露出所谓的“浅”,因为他的心胸是清澈的。只有那些守旧的,虚伪的,逆于时代洪流的才要用道学和祖宗留下的袈裟紧裹住自己的腐烂和怯畏。这便是真实与虚伪的区别。

    由此可见,真实,我想不仅是先生自我的要求,更是他判人的标准。在之前我的小文《浅谈青年的“真”》一文中,我曾浅议过这样一段话:“青年的样子就是未来社会的样子,这是无可否认的,只有青年真实,不惧怕暴露弱点,不畏缩于“老谋深算”与“故作城府”之中,这个社会才会走出未庄,走出鲁镇,走进一个真实而美好的明天。这难吗?我觉得很难。但这有必要吗?我觉得很有必要。”虽然这是我曾经不甚成熟的观点,但我尚且并未觉得“今是而昨非”,因为我相信,正如鲁迅先生所说:“只有真的声音,才能感动中国的人和世界的人;必须有了真的声音,才能和世界的人同在世界上生活。”

    由此可见,从青年推广至所有战士,真实是极为重要的标准。如果一个人本就不真实,他的思想和言论能是真实的吗?他的立场和方向能是不可动摇的吗?我认为至少在先生看来,这是值得商榷的。真正的战士,肯摘下虚伪的面具,尽管面具几乎代替了脸庞,紧贴在血肉之上。揭开面具,是血肉淋漓的,是肉体和精神的痛苦,却更是走向明天不得不经历的酣畅。

    但是,若只有真实,而无进步,那么真实则毫无意义。刘半农君在先生眼中和笔下的缺点,也大约在此。

    刘半农君战斗的岁月结束以后,退回了守旧,退回了昨日,退回了安稳的打油诗与古董文章。这在先生看来

  • 6、 纪念刘和珍君读后感800字(精选范文)

    读罢鲁迅先生的文章,我更深刻地感受到了他那以笔为矛,以文为盾的唤醒国民精神,批判黑暗社会的勇气与力量。而在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今天,鲁迅先生激励青年奋发向上,奋战到底的战斗精神依然永垂不朽。

    更多内容敬请关注读后感大全网!http://www.dhb100.com

    青年,当无畏前路坎坷,希望微茫,自当奋勇前行。

    民国时期,中国处于军阀混战,帝国主义压迫的水深火热之中,国民意识麻木,但总有热血无畏的青年,“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刘和珍君便是为革命事业献出生命的其中一位,她以自己的生命为饵赴反动政府设下的罗网,希望以己血荐轩辕,以鲜血为基点,扩大至全国,渲染成灼灼的中国红,凝聚全国之力,共同奋斗出中国光明的未来。“苟活者在淡红的血色中,会依稀看见微茫的希望;真的勇士,将更奋然而前行”,中国的青年不乏勇士,我们当代青年,也必将以无畏的奋斗精神为中华民族复兴而奋斗。

    青年,当明确自身目标,坚定理想,不断向上行进。

    刘和珍君以生命为代价证明她心中的革命理想坚实如磐,她是她那时代青年的典范,而我辈青年,亦有选择考古专业的钟芳茗,不求未来千钟粟,只求此番梦想成,竭力追求自己热爱的事业,还有云南的“滇西小伙”,只因热爱家乡故土,以双脚带人们领略大美风光,他们皆是发乎本心与热爱,朝着自己心中的理想目标前行,无需理会周遭嘈杂的声音,如鲁迅先生言:“愿中国青年都摆脱冷气,只是向上走,不必听自暴自弃者流的话,能做事的做事,能发声的发声,有一份热,发一份光,就令萤火一般,也可以在黑暗里发一点光,不必等候炬火。”

    青年,当做出实际行动,绝不松懈,以行践心中之志。

    “现在的青年最紧的是‘行’,不是‘言’。”这是鲁迅先生给我们青年发自肺腑的忠告,如若我们只是空喊口号,口谈理想而不做出实际行动,又怎能到达成功的彼岸,又怎么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所以我们如今自是要看自己能做什么,以实际行动践行心中之志,立志成为中国的脊梁。

    鲁迅先生的话语精神在今天仍不断指引着我辈青年向上奋斗,成为一个为中国梦而奋斗的建设者,我辈也当承鲁迅先生的精神,争做时代青年。

    当年读高中的时候,语文课本学过《纪念刘和珍君》,当年老师给我们灌输的知识,就是声讨北洋军阀的恶行,并且向以刘和珍等47个学生的行为致敬;今天我已离开学校,再重读《纪念刘和珍君》,却看到另外一种意境来。本文大概是讲,刘和珍等学生,在

  • 7、 读《纪念刘和珍君》读后感

    时间从指缝流过,1926到2014,掐指一算也有88周年了。

    臧克家曾言: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毋庸置疑,刘和珍君属于后者。关于这段历史,要把时针拧回到1926年的3月18号。

    当学生游行队伍到北京铁狮子胡同执政府和国务院门前请愿时,执政府卫队在不加任何警告的情况下,向请愿队伍实弹射击,顿时血肉横飞,段祺瑞政府竟下令开枪,当场打死47人,200余人受伤。刘和珍君就是其中一位。

    刘和珍君,1904年出生于江西省南昌县,1923年,考入国立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大学英语系,被选为学生自治会主席。而在这一天,政府卫队开枪时,一颗子弹从背部入,斜穿心肺。年仅23岁。

    鲁迅为此提笔写了《纪念刘和珍君》一文,饱蘸热泪,悲愤万慨。一个为了国家的存亡而不考虑生死的年轻女性闯入眼帘,在女性的温柔典雅中夹带着男人的雷厉风行,真是好一个铿锵爱国热情的女英雄。

    而最深入人心的是她始终微笑着的生活态度。想象着,在那和风徐徐的春光里,23岁的刘和珍穿过阳光,披着花香,向我们款款走来,青春照亮了她那比阳光还要温柔的笑容。在同样的青春年华里,在同样明媚的春光里,却不敢想象,那鲜花一样灿烂的生命会在鲜血迸裂中猝然凋谢。罪恶的黑手无情地毁灭了璀璨的青春,阴险的制度残酷地摧毁了血性追求。

    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刘和珍君这位真正的猛士,映射出中国女子办事干练坚决,百折不回的气概,更感叹于她追求真理、勇于反抗、从容勇毅的精神。

    苟活者在淡红的血色中,会依稀看见微茫的希望;真的猛士,将更奋然而前行。而这微茫的希望随着岁月的递增从不削减,当我们迈着坚定的步伐前行时,心中不曾忘刘和珍君。

  • 8、 纪念刘和珍君读后感700字

    在这篇文章里,我印象最鲜明深刻的,是刘和珍的微笑。 她却常常微笑着,态度很温和。于是就忍不住想像,在那样温暖柔和的春日里面,22岁的少女在阳光和花香里走来,春风轻轻地牵起她的衣袂,青春照亮了她那比阳光还要温柔的笑容,在同样的青春年华里,在同样的春天,不能想像,也不敢想像,那鲜花一样的生命在鲜血中速然凋谢,那温和清婉的微笑在一瞬间化为永不再见的埃尘。青春的美丽,原不该如此的脆弱。

    青春是人世间最美好的词汇之一,她被所有的人留恋和珍惜。青春应该远离烦恼和优愁,青春应该摒除所有的琐屑和喧嚣。青春所应拥有的只是欢乐、美丽和希望。青春才是生命的开端,前面的路还很漫长,所以青春的心灵往往充满着真善美的希冀和幻想,而认识不到人间的风雨沧桑。这在所有的时代都应大致相同,而在太平之世尤为如此。一方面是青春自身的真纯,一方面是已经r解了沧桑滋味的人们对于这种真纯有意的遮蔽。所以,如果让青春的年华真正去了解什么是丑恶黑暗,什么是凄凉愁苦,这将会万般困难。

    但世界毕竟是真实的,也是严酷的。青春不可能在任何时间空间都永远和社会的阴暗面绝缘。当真正的恶雨腥风袭来,青春会显现出一副怎样的姿态?我相信,答案会有许多许多种。对美丽就意味着彩云易散琉璃脆,美丽的东西,由于本身的精致,由于格外受到的珍惜,使之根本就没有适应外界变化的能力。就像花房里的花朵,即使不是春天也能同样娇艳地绽放,但正因为这样,便一点也经不得风雨。真正美丽的花朵,应该还是生长在自然的旷野中。有了冬雪下坚忍蛰伏,在春来的惊雷下,才会顶着料峭的春寒,绽放出用生命凝成的美丽,这种美丽是纯自然的,她的生与长都伴随着风和雨,因此无论天时多么严酷,她依然卓立,美得愈加鲜明,便像春日里阳光下少女唇边的微笑,永远飞扬着青春的骄傲。

    只有惯经了风雨,青春才会永不调零。

  • 9、 纪念刘和珍君的读后感精选

    一本好书可以充实我们的生活,愉悦我们的精神,人一生的进步都是和书籍的阅读相伴随的,一个人在读过每一本书之后都会有一些收获和体会,我们也经常会从其他人的读后感中领略到作品的奥妙!怎么才能用文字的方式把读后感记录下呢?小编现在向你推荐纪念刘和珍君的读后感精选,在此提醒你收藏本页,以方便阅读!

    纪念刘和珍君的读后感【篇1】

    《纪念刘和珍君》是鲁迅先生名篇,也是我最喜欢的一篇杂文。这篇杂文,充分体现了鲁迅杂文的特点:语言犀利、幽默,思想深刻,战斗性强,在嘻笑怒骂中给人以美的享受!

    《纪念刘和珍君》写北京女子师范大学风潮之后,当时轰轰烈烈的女师大风潮取得大部人的同情,但也有部分反动文人污蔑这次运动受到别有用心的人的利用,激于义愤,鲁迅先生写下这篇感情深沉文章。全文以的悲愤的感情为线索,整体结构严谨,堪称同类作品的典范之作。全文没有详细介绍刘和珍的生平,也没有对惨案的本身发表长篇大论,而是从追悼会写起,抓住一些细节来下手,抒发了作者自己的激越、悲愤的感情,文中不少警句发人深省,震撼人心,说是神来之笔毫不为过。

    叙事简练,感情深沉强烈,从文章本身,我们隐隐可看到一个忧愤的鲁迅。对刘和珍,作者说她常常微笑着,态度很温和,但就是这样一个态度很温和的人,只不过参加了一件有良心的中国人都会做的事,却落得一个横尸街头的下场,怎能不叫人痛心,而而此后几个所谓学者文人的阴险的论调,则更是让人寒心,岂止是鲁迅出离愤怒了,读到这里,哪个有爱国心的读者能出离愤怒。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真的斗士,当如鲁迅,在寂寞新文菀里,在大野多沟棘里,在风雨漂摇日里我以我血荐轩辕,奋然前行。

    鲁迅的《记念刘和珍君》读后感鲁迅的《记念刘和珍君》多年来已被众多评论者作出过繁多的评说,但一些根本特点尚未被读和评出来,而这些根本特点实在是极为宝贵的,对于我们不断加深对鲁迅作品的认识,从中得到有益的启发,并且在教学中给予学生更多教益,皆善莫大焉。一提到鲁迅的作品,我们似乎会立刻想到隐晦、艰深、语句拗口以及以战斗为主要特征。其实也不尽然。他的《野草》《朝花夕拾》《故事新编》等文集中的许多文字,或光鲜华美或曲折隽永或典雅温润,语词优美如奇花异草,散发着特有的鲁氏韵味。即使是他的杂文,虽因时代所限,可能如鲁迅所自谓无花的蔷薇以多刺(战斗锋芒)为表征,但仍有许多篇章与《野草》《朝花夕拾》等一样,显现出由

  • 10、 《纪念刘和珍君》读后感作文600字

    《纪念刘和珍君》读后感作文600字

    刘和珍君和她的女同伴们是看清事态、明辨是非、有着铿锵爱国热情的英雄!她们集女性的温柔典雅和男人的雷厉风行于一体,直视人生!

    可惜她们生错了年代,无缘无故地只剩下尸骸。为什么当时的中国会是这样,给人的感觉就是无边无际的黑暗,总是乌云密布,看不见天日。像是在一片污浊的沼泽中,人们总也爬不出来,越陷越深,埋怨啊、咒骂啊、踩着别人的肩逃走啊比比皆是。八婆尖嘴猴腮地挑拨着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混蛋到处斗殴出气、最可恶的是政府,拿着一杆枪往老百姓身上射,对着高鼻子蓝眼睛的却奉承得嘻嘻笑!哼,社会是如此混乱、甚至是混沌,仿佛是从白内障患者的眼里看世界,一个字:糊,好人坏人都分不清。是谁蒙蔽了他们的双眼,让人们如此愚钝?答案可想而知。

    时间永是流驶,都市依旧太平,有限的几个生命,在中国是不算什么的,至多,不过供无恶意的闲人以饭后的谈资,或者给有恶意的闲人做流言的种子。这显得中国是多么的凄凉,人们的心是如此冷漠,难道这些妙龄女孩生命的终结带给他们的只是这些吗?饭后的谈资?大多数盲目的中国人都在重复着这种老太太的生活。饭后拿张小板凳往太阳底下一搁,两只手分别插在另一只手的衣袖里,唧唧喳喳没个完,一天就这么糊弄过去了。暗红的鲜血喷涌而出,溅在杀手的脸上,饿狼心的他们闻到血腥味却还没有住手,他们是走狗,一条天天舔噬主人臭脚趾的卑微的狗

    至少,也当浸渍了亲族,师友,爱人的心,纵使时光流驶,洗成绯红,也会在微漠的悲哀中永存微笑的和蔼的旧影。这些鲜血,最近感染的是身边挚爱的人,因为痛苦,所以认可逝去者的事业;因为痛苦,所以努力去感染周遭迷途的人。这些用鲜血才换来的认可,真是令人心痛。倘使她们不被杀害,她们将继续战斗,战斗,总有一天感染的人会比现在的多的多。烈女,让人心碎。

    《纪念刘和珍君》读后感作文600字

    在这篇文章里,我印象最鲜明深刻的,是刘和珍的微笑。她却常常微笑着,态度很温和。于是就忍不住想像,在那样温暖柔和的春日里面,22岁的少女在阳光和花香里走来,春风轻轻地牵起她的衣袂,青春照亮了她那比阳光还要温柔的笑容,在同样的青春年华里,在同样的春天,不能想像,也不敢想像,那鲜花一样的生命在鲜血中速然凋谢,那温和清婉的微笑在一瞬间化为永不再见的埃尘。青春的美丽,原不该如此的脆弱。

    青春是人世间最美好的词汇之一,她被所有的人留恋和珍惜。青春应该远离烦恼和优愁,青春应

  • 2019-09-25

  • 2019-09-20

  • 2019-09-20

  • 2023-02-27

  • 2019-10-29

  • 2019-09-20

  • 2019-09-20

  • 2023-01-29

  • 2022-11-10

  • 2019-09-20

  • 2019-10-12

  • 2019-10-23

  • 2019-10-12

  • 2021-09-22

  • 2019-10-29

  • 2019-10-19

  • 2019-11-06

  • 2019-11-03

  • 2019-10-28

  • 2019-10-09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8

  • 2019-09-20

  • 2019-11-16

  • 2019-09-20

  • 2021-04-21

  • 2019-10-19

  • 2019-09-25

  • 2019-10-19

  • 2019-10-19

  • 2019-10-11

  • 2023-05-13

  • 2019-09-20

纪念刘和珍君读后感
每当我们读完一些经典书籍后,通常会有一些感悟感想。纪念刘和珍君读后感栏目给大家带来大量纪念刘和珍君读后感、2024纪念刘和珍君读后感等内容,希望能够对大家写读后感悟提供帮助! 更新时间:2024/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