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读后感范文 > 这些读后感 > 地图 > 这些读后感,2024这些读后感
这些读后感

(共 450 篇)

  • 1、 我们这些大人读后感汇编

    读后感,内容较为丰富,可以写自己读文章时,引起的思想感情的变化、受到的启发和心得。假期我品读了作者的作品,果然收获了很多心得感悟。是时候写一篇读后感来表达自己的理解和感受了。我们应该从哪些方面来写作品读后感呢?在此,你不妨阅读一下这些人读后感,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我们这些大人读后感 

    精心顿的《我们这些大人》读后感:致敬童年,欢迎大家鉴戒与参考,但愿对大家有所匡助。

    说实话,阅读《我们这些大人》一书之前对丰子恺先生的认知和记忆仅仅局限于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的《竹影》、漫画“阿宝两条腿,板凳四条腿”以及一点零零碎碎的“文学常识”,从来不知道他是温情满溢的慈父、永葆童心的老顽童、育儿经验进步前辈的教育家。而无论哪种身份,充盈于字里行间的都是对孩童天性的尊重呵护,颂扬和盛赞!

    第一次读一本看起来那么单薄又那么有意趣的书,中断中断续续读完,认当真真复习之后,满心满脑的浮现这样四个字“致敬童年”!致敬我的童年,孩子们的童年!

    “童年时人生最重要的时期,它不是对未来糊口的预备时期,而是真正的、色泽夺目的、不可再现的一段糊口”。谁说不是呢?记忆中的我的童年是物质糊口较为匮乏的时光,但又是精神最自由最快乐的时光,永不再来,但却是值得永远珍记和缅怀的时光。

    就像书中所描绘的一样,那些记忆中最暖和最锦绣的典藏跟着时光的河流缓缓荡漾,夏夜星空下伴着虫鸣露天草席上听着故事睡着的我和妹妹;热望赶集的父亲能带回盼望已久的零嘴;邻居小姑姑收藏的被我翻看了无数遍的那15本小画册;帮父母干农活时却忙着捉蚱蜢、摘野花,被呵斥了还满心欢喜……都熠熠生辉的闪耀。比拟较而言,那时的童年色彩简朴但内收留丰硕,没有繁重的课业、智能的手机、纷乱的诱惑,有的只是原生态纯绿色有机的快乐游戏:用书中一句话说就是“快乐的劳动者”,我曾不止一次的在文章中提到我的童年的幸福和快乐。

    那时的上学实际依然是很轻松地,固然从没有什么减负,但课业是很轻松的,功课也少,无非是背点课文或者做几道题或者写篇作文之类。并且,与现在比拟,那时的“实践流动”多良多,尤其是农忙过后,老师会常常带我们去田地里捡拾漏掉的地瓜、花生之类,一去就是大半天,不论收成多少,那份放松的愉悦,亲近天然的舒服是最难得的体验。

    记忆里的学习是轻松舒服的,记忆里的小人书是令人痴迷的。看小人书成为70年代出生的小孩的一大乐趣。即使被父母打骂,也要省下

  • 2、 瞧这些老师读后感

    瞧这些老师读后感范文一

    最近,我读了《瞧,这些老师》,这是由获得五个一工程奖的作者杨红樱写的,这是一套反应校园系列的书,里面主要描绘了许多老师的形象,他们的教育理念、教育方式各不相同:有的严肃刻板,虽挚爱孩子,却始终赢不了孩子的真心与信任,有的温柔美丽,有双会发现孩子优点的眼睛、一颗爱孩子的心,有的特立独行,秉持新锐的教育理念,成为孩子们童年的守护者和引路人,作者借助个个活泼快乐的故事,表达了教育者把人性关怀和尊重孩子的天性放在首位。

    我读完了这本书,感到了我们老师的用心良苦,在我们遇到困难和挫折时,老师会鼓励我们向前看,不要怕跌倒,爬起来,重新来一次。做的不好和做错时,老师也会向我们发火,发过后也会告诉我们错在那里,及时改正。但是我们也知道老师也是为我们好,每当我们取的一点点进步和成功时,老师也会不厌其烦的表扬和夸赞,那时老师的微笑显得那么灿烂,人们常说老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还是辛勤的园丁,浇灌着渴望知识的我们,但是老师更是用智慧把学生塑造。

    少年强则中国强,少年弱则中国弱,老师是我们的引路人,把我们培养成祖国的栋梁之才,让祖国更强大!

    瞧这些老师读后感范文二

    《瞧,这群老师》这本书是杨红樱的作品,这是一本魔法书,记录童年的欢乐与委屈。以作文字桥,通向童心的世界,就让我来介绍一下这本书的大体内容吧!

    这本书讲的是马小跳的老师以及校长的故事。

    在这本书里,我最喜欢欧阳校长,他是一个女校长,开着一辆红色的甲壳虫车,带着一串珍珠项链,她非常的年轻,非常的慈祥,他非常喜欢马小跳,他还给加上上了一节课,让家长为孩子们多留出一点玩的时间,并且在教学楼上弄上一张大大的条幅,上面写着,捍卫童年,他非常希望能让学校变成孩子们的乐园,他还组织步行活动,让全校的同学都参与,以班为单位,看哪个班先到,她特别喜欢马小跳、唐飞、毛超、张达他们四个人,因为他们四个非常乐于助人,靳老师住院以后,欧阳校长还带着马小跳他们四个去看望秦老师,这让琴老师非常感动,我觉得,欧阳校长是一个非常有主见,非常想捍卫童年、对童年特别重视的人,这就是我喜欢欧阳校长的原因。

    在这本书中,我不太喜欢秦老师,因为它对学生非常死板,他不喜欢马小跳这样活泼、天真,实话实说的孩子,他总是一学习的成绩来评价,他只注重的是分数,而不注重其他的,他非常喜欢路曼曼,但是路曼曼非常的骄傲,秦老师还让路曼曼管着马小跳,其实他根本不知道,

  • 3、 我们这些大人读后感

    我们这些大人读后感(一)

    这本书让我认识了丰子恺这个人,认识了他的画和文。他的画线条明了,色彩淡雅,但却总有一抹亮色让人心情舒畅开来,而丰子恺的散文,活泼、轻快、温暖,又掺杂了些浅浅的愁绪,叫人心生欢喜,又为之牵挂,这真是一种享受。

    我就这样翻着、读着、笑着、感动着,偶尔停下默诵那些美妙的话语,构想一幅文字2020里的图画,回味着。

    书中写的都是些寻常故事,但被丰老爷子诉诸笔端,却别有一翻品格和韵味,返朴归真又隽永美好。几个儿童围观小鸡商贬,儿女们玩过家家的游戏,妻儿在路口等他回家等场景都能在他笔下生动地跳跃起来,我有时读完一篇,又复浏览一遍,揣摩其结构和笔法,真是平凡之中见真章。

    这本书带给我最大感悟的还是育儿观念的影响。闹祸、不肯用功,是真实健全儿童的表征。服从、忍耐、不闹祸,在大人或者可以做到,但这决不是儿童的常态。这开明得都有些纵容成分的句子,让我这个初为人母的人大大地惊叹了一下,我哪料到,那个年代的人对待子女、儿童有如此宽待之人。

    跟孩子在一起,长胡子的丰爷爷就是一个老顽童,他抱着孩童在他工作台上玩弄笔墨纸砚,任由乱写乱画,撒欢撒野。

    在今后的育儿路上,丰老先生是这样教我们的:世间的大人们,你们对孩子讲话的时候,须得亲自走进孩子的世界中去,讲他们的世界中的话,即你们对孩子讲话的时候,必须自己完全变成孩子。

    一次聊天时,无意间聊起有哪些适合幼儿教师读的图书,当时我的教学主管向我推荐了这本《我们这些大人》。在此之前,对作者和他的文章很少了解,所以在简单地了解了作者的生平和作品后购买了这本书。

    这本书让我认识了丰子恺这个人,他是我国现代画家、散文家、美术教育家、音乐教育家和翻译家,是一位多方面卓有成就的文艺大师。解放后曾任中国美术家协会常务理事、美协上海分会主席、上海中国画院院长、上海对外文化协会副会长等职。被国际友人誉为现代中国最像艺术家的艺术家。丰子恺风格独特的漫画作品影响很大,深受人们的喜爱。他的作品内涵深刻,耐人寻味。

    《我们这些大人》全书共24个篇幅,所写的就是他所回忆的童年故事。这些故事主要围绕家庭教育而展开。书中那些美妙的话语,不由会人构想一幅文字2020里的图画,耐人回味。书中写的都是些寻常故事,但被作者诉诸笔端,却别有一翻品格和韵味,返朴归真又隽永美好。几个儿童围观小鸡商贬、儿女们玩过家家的游戏、妻儿在路口等他回家等场景都能在他笔下生动地跳跃

  • 4、 《这些人,那些事》读后感

    《这些人,那些事》读后感

    胡帅

    《这些人,那些事》是由台湾著名导演吴念真所著。

    才华洋溢的他同时还是作家,编剧,监制,演员,主持人以及作词家。

    "吴念真"是个笔名,他的真名叫吴文钦。这个笔名的由来颇有故事——他的初恋叫阿真,为了让自己不再挂念她,所以起了这个名字,大意也就是"勿念真".

    吴念真被称为台湾最会讲故事的人,每一个短小的文章就像是他站在身边对你娓娓道来,不像是小说,倒像是坐着亲身所经历的事情。

    01

    这本书分为《心底最挂念的人》、《日夜惦记的地方》、《博真情的朋友们》、《一封情书的重量》、《这些人,那些事》五辑,集结了作者的多篇文字,有对父母亲人、故乡故人发自心底的感人怀念;也有对上个世纪台湾社会底层人民生活的描画。

    吴念真讲述父亲、母亲、弟弟的故事,讲述那个以挖煤为业的故乡小镇,镇上人们的辛苦与快乐,以及自己当兵时或在台北见到或听到的故事。

    人在故事中,故事包裹着人,浸透了情感的润泽。

    02

    从这本书来看,他讲故事最大的一个特点便是企图从故事的开头便抓住读者的心,让人去渴望了解故事是怎样发生的。

    他故事的开头往往很简单,简单到只有一两句话。

    比如《可愛的冤仇人》:"我讨厌哪个警察。从外表就开始讨厌".

    《琵琶鼠》:"不知道有有意还是凑巧,那对父子总让人觉得是宁愿远离人群而活在它们自己的世界里".

    《茄子》:"有很长一段时间不敢吃茄子。多长,算一算大约三十五年".

    看到这些开头谁会不想知道原因?

    03

    书中的另一个特点是,每个故事中都一定有一个主角,就像拍电影,如果主角太多就容易散,让人抓不到关键点。

    而怎样突出这个主角便是讲故事的艺术。

    因为故事从一个方面讲是为主角服务的,它是为了表现主角的性格特点而存在的。

    因此无关的故事不讲,代表性不强的故事不讲,只讲那些最能说明主角与普通人不同的地方,这才能让读者对他们产生浓厚的兴趣。

    吴念真显然很会挑选故事。

    04

    关于亲情,比较喜欢其中的一则故事《遗书》。

    两兄弟,因缘际会,踏上了不同的道路,哥哥矢志打拼,事业小成,弟弟却历尽坎坷,终于选择自行了断。

    故事无关对错,只有沉闷与辛苦的氛围,在这般基调下,弟弟努力过,挣扎过,也不缺人帮扶,可时而妄图走捷径,时而不堪连绵的困苦。

    弟弟故去之后,哥哥找到了弟弟的遗书,上面写着:大哥/你说要照顾家里,我就比较放心/辛苦你了/不过/当你的弟弟妹妹/也很辛苦。

    05

    关于爱

  • 5、 这些人那些事读后感

    这些人那些事读后感(一)

    这本书在介绍里对一句话印象深刻:回忆是奇美的,因为有微笑的抚慰,也有泪水的滋润。如果读者在没有看过这本书之前就看到这样的介绍,会觉得整本书算是半个个人自传。但实际上,这书中写到了许多故事,或许是杜撰、或许是引见,也或许是旁人的故事。

    整本书充满了生命的曲折、停顿、包容、大爱,还有能量和支撑,这就是一本说尽了生命的书,如果不是因为生命的曲折和艰难,我们或许就不会体会到它的可贵和难得;如果不是因为生命的包容和大爱,我们或许会憎恨这个世界上的许多事情;如果不是能量和支撑,我们或许不会一路坚强地走到现在。任何的人事夹杂,都会成为一段段的经历,成为一个个故事。在经过了时间的筛选之后,几乎留下的都是那些曾经让人动容的泪水和温暖,而曾经的那些委屈和困难都成为了可以原谅的事情,烟消云散。

    作者说:人生选择什么就必须承受什么,得到什么就会失去什么。现在我们或许还不能够未能全理解,只是在日复一日的回忆之中慢慢去体会,或许我们很难找到所谓的自我,但我们一直都在寻找现在轰轰烈烈但却适合自己的道路,那路途中有光明与黑暗、有大爱与卑微、有快乐与痛苦、有认清与迷茫,但最终殊途同归,前往一个平和的终点。

    我想,谁的生命中都会有那么一群人,可能把他们归类在带着相同特性的群体之内。可他们在不同的时空里,拿他们各自的经历和感悟来交换你的成长与体会,用着不同和语气和你探讨 关于生命的微小与宏岸、爱的平凡与伟大。

    这种道听途说般的阅读,却让我真真切切地感受到我曾经忽略的,现在也快要忘却的温暖。吴念真的文字2020把岁月的灰尘轻轻拂去,我没法再冷静下来看待这场曲折的旅途。那些在路上和我擦肩走过的脸孔都如影像倒转般,又再次和我相遇,和我握手长谈。

    这些人,那些事,不是故事不是小说,它就是我们的 生活,都和我们息息相连。因为它关乎人性,关乎爱,是我们血液里温暖。那些在我们回忆里常驻的人,都还希望在冷漠背后,在失望之后,我们能够有更多的热情不熄的力量,希望我们珍视 生活中的每一个人,记住他们笑容,记住他们带给我们的感动,而不是无情地看待本该厚重与壮阔的生命。

    这些人那些事读后感(二)

    《这些人那些事》是他2010年的书籍作品,在失望之后,也可能是我们家小孩的同桌。那些在路上和我擦肩走过的脸孔都如影像倒转般。吴念真的文字2020把岁月的灰尘轻轻拂去。我想除了对于自我的反省,和我握手长谈?好

  • 6、 我们这些大人读后感精选

    读完某一作品后,相信大家一定领会了不少东西,需要回过头来写一写读后感了。通过阅读作者所写的作品,我收获颇多。写读后感时,要处理好“读”与“感”的关系,做到议论,叙述,抒情三结合。对于写作品的读后感,你有什么想法?下面是读后感大全小编精心整理的"我们这些大人读后感",相信会对你有所帮助!

    我们这些大人读后感(篇1)

    精心顿的《我们这些大人》读后感:致敬童年,欢迎大家鉴戒与参考,但愿对大家有所匡助。

    说实话,阅读《我们这些大人》一书之前对丰子恺先生的认知和记忆仅仅局限于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的《竹影》、漫画“阿宝两条腿,板凳四条腿”以及一点零零碎碎的“文学常识”,从来不知道他是温情满溢的慈父、永葆童心的老顽童、育儿经验进步前辈的教育家。而无论哪种身份,充盈于字里行间的都是对孩童天性的尊重呵护,颂扬和盛赞!

    第一次读一本看起来那么单薄又那么有意趣的书,中断中断续续读完,认当真真复习之后,满心满脑的浮现这样四个字“致敬童年”!致敬我的童年,孩子们的童年!

    “童年时人生最重要的时期,它不是对未来糊口的预备时期,而是真正的、色泽夺目的、不可再现的一段糊口”。谁说不是呢?记忆中的我的童年是物质糊口较为匮乏的时光,但又是精神最自由最快乐的时光,永不再来,但却是值得永远珍记和缅怀的时光。

    就像书中所描绘的一样,那些记忆中最暖和最锦绣的典藏跟着时光的河流缓缓荡漾,夏夜星空下伴着虫鸣露天草席上听着故事睡着的我和妹妹;热望赶集的父亲能带回盼望已久的零嘴;邻居小姑姑收藏的被我翻看了无数遍的那15本小画册;帮父母干农活时却忙着捉蚱蜢、摘野花,被呵斥了还满心欢喜……都熠熠生辉的闪耀。比拟较而言,那时的童年色彩简朴但内收留丰硕,没有繁重的课业、智能的手机、纷乱的诱惑,有的只是原生态纯绿色有机的快乐游戏:用书中一句话说就是“快乐的劳动者”,我曾不止一次的在文章中提到我的童年的幸福和快乐。

    那时的上学实际依然是很轻松地,固然从没有什么减负,但课业是很轻松的,功课也少,无非是背点课文或者做几道题或者写篇作文之类。并且,与现在比拟,那时的“实践流动”多良多,尤其是农忙过后,老师会常常带我们去田地里捡拾漏掉的地瓜、花生之类,一去就是大半天,不论收成多少,那份放松的愉悦,亲近天然的舒服是最难得的体验。

    记忆里的学习是轻松舒服的,记忆里的小人书是令人痴迷的。看小人书成为70年代出生的小孩的一大乐趣。即使被父

  • 7、 这些人,那些事读后感

    这些人,那些事读后感(一)

    王永丽

    一个最会说故事的人,述说着那些再平常不过的日子,再普通不过的人,没有华丽的词藻,没有过多的修饰,然而,我却看哭了,一遍一遍,泪水在眼眶里打转。

    《这些人,那些事》,是吴念真先生2010年的书籍作品,里面的故事却差不多是他一生的记事了。那些仿佛就发生在你我周围的情节,在他的朴实叙述下折射出不一样的细腻的情怀,那些穿插在他记忆中的人物,都有着你我熟悉的轮廓。

    他用文字写下心底最挂念的家人、日夜惦记的家乡、一辈子搏真情的朋友,以及台湾各个角落里最真实的感动。他写的每个故事,都蕴藏了我们无法预知的生命能量与心灵启发。也许只有历经岁月的磨练一路走下来的人才有这么精彩的故事可讲。

    故事太多,感动太多,深觉在老先生的故事面前做任何的评论都显得苍白乏力,仅选几处谈下自己的感受。

    关于亲情

    吴念真笔下最想念的人,大概都是他真实生活中的亲人。母亲穿着一辈子没穿过几次的旗袍和高跟鞋,坚持跪拜一百下以至最后几乎连站都站不起来,以颤抖的声音唱着《旧皮箱的流浪儿》以谢神明保佑“像我这样的妈妈,也可以养出一个大学毕业的孩子”。生病住院的父亲,拄着拐杖,带远处独自跑来的孩子去看了最后一场电影。让他又爱又气的弟弟留下遗书“大哥,你说要照顾家里,我就比较放心。辛苦你了。不过,当你的弟弟妹妹,也很辛苦”……

    人生很多滋味都要到一个年纪才懂得去细细品味,然而当你一旦懂了,一切却都已经远了。

    也许生活太过平坦的人无法感同身受,会当作一个与己无关的故事,读罢即忘。而对于有故事的人,却是触动灵魂的,读着他的故事,流着自己的眼泪,追忆着那些模糊的人和事。经常会有人说,你的言语与年龄不符,你的心智过于成熟…我笑而不语,没有在深夜痛哭过的人何以谈人生?

    关于战友情

    如果只看开头,有三十五年没吃茄子了,我想谁都不会联想到后面的事件,可吴老先生慢慢讲着,就把我拉进了深深的悲痛之中:士官长之死以及我独自守护他破碎不堪的尸体,士官长火葬后,我高烧不退连续好多天,副营长指着天空大骂“是这孩子守着你一天,不让你进了野狗的肚子,是这孩子盯着,一块不少地把你找回来,你不知足、不感恩……,你有不平你***来找我……,你再不让这孩子平安,我明天就把你的骨灰倒进猪圈里喂猪!你看我敢不敢!……”

    “这两三年来我已经可以安心地接受茄子,虽然只剩下口感和味觉。”不知是经历过太多亲人的死亡现场之后已经无感了,还

  • 8、 《我们这些大人》(读后感大全)

    《我们这些大人》读后感小时候盼望着快点长大,长大后,却时常怀念小时候,读丰子恺的《我们这些大人》,越发的怀念那些逝去的时光,因为回忆里全是美好。读《我们这些大人》轻松、愉快,是一种享受,却不只是享受文字带给我的欢乐,也有对自己曾经的回忆,以及对现在孩子所处状态的简单思考。我从小寒暑假都是在外婆家长大的,外婆会给我讲几个姨和几个舅舅的故事,会领我们去河边洗衣服,会带我们去掰玉米……我也很羡慕丰子恺先生在外婆家的美好童年。我们的童年,一群同龄伙伴,在放学写完作业的空闲里,一起做各种游戏,有丢沙包、跳绳、跳房等等,我们在游戏里疯狂,在游戏里欢快。我们的童年,每年夏天都很有趣,我们会成群结队的来到家北边的河里抓鱼,我们把妈妈做的猪食偷一部分放在洗脸盆里,再在盆口套一层,弄个窟窿,鱼闻见香味就进去进食,等它们还没来得及出来,我们就把洗脸盆从河里端上来,满满的收获,开心好几天呢。我们的童年,每到秋收的季节,便随同父母一起来到田地,那一片片金黄的稻田就像金色的海洋,给人一种视觉上的独特享受,捆个稻个儿,帮忙往外搬运,虽然干的不多,却帮父母减轻一点点负担,心里很舒服。我们的童年,冬天打雪仗、堆雪人,去河里滑冰,打破冰冻抓鱼,小手冻得通红,却享受着其中的乐趣。我们的童年,充满了太多的美好和欢乐,那些欢声笑语总会时常响起,回荡在耳边,让那些美好重现,只是,回忆再也回不去。再看眼前,这些孩子的童年,都在经历些什么?每天放学回家,没有同伴约定的游戏、没有父母的沟通,甚至作业都没有完成,便抱起手机,一连几个小时不动一下,毫不夸张,这是如今很多孩子的常态。从“cs”到“王者荣耀”,再到“绝地求生(吃鸡)”,多少孩子沉迷于其中,无法自拔,甚至出现了不让玩游戏就“跳楼”的悲惨事件,看孩子的眼睛,除了游戏,再也没有灵光闪现,这是多么可怕的事情!这些孩子,在未来回忆起自己的童年又是什么样子呢?除了一部手机,亦或是一台电脑,那些打打杀杀的游戏情节,还有什么乐趣呢?这还不能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吗?从现在起,让孩子远离网络,多做健身游戏;从现在起,让孩子远离手机,多沟通交流;从现在起,让孩子远离网络的虚幻,真实的生活……做丰子恺所说的“儿童”,开心了就笑,难了就哭,不会刻意,不像成人的世界,多了一些“思考”和“衡量”,一切都是真实地表达,这样的童年才会给未来留下更多美好的回忆。

  • 9、 我们台湾这些年读后感

    我们台湾这些年读后感

    选择阅读这本书,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这本书的副标题——一个台湾青年写给13亿大陆同胞的一封家书。这个副标题让我感到很亲切,也让我对这本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可以说,我对台湾的认识是从小学语文课文《日月潭》开始的,但是对于那篇课文,到现在能记住的也仅剩下这个地名。中学时代我开始喜欢听台湾艺人的歌,现在也非常喜欢一些台湾歌手或乐团,比如五月天。而目前,我对台湾的一些动态的关注,主要通过央视的《海峡两岸》栏目。也就是说,对台湾的了解,要么来源于小学教材,要么仅仅是当地的音乐,最多也突破不掉中规中矩的电视节目。显然,光凭这些,我只能很抽象、很笼统的看到她的样子。

    《我们台湾这些年》这本书在我来看,最大的优点就是语言真诚而朴实。30万字的字里行间中无不渗透着作者对两岸百姓加强交流与交融的衷心祝愿。阅读《我们台湾这些年》的过程就如同跟随一个台湾导游走过一段台湾怀旧之旅,有回忆,有感慨,有嬉笑怒骂,读这本书的收获除了对台湾有了更直观的认识之外,也感受到了两岸血浓于水的关系。

    在书中回忆的这30年里,历史的洪流一次又一次地催击着两岸:1975年,蒋介石逝世;1976年,毛泽东逝世;1978年,蒋经国力排众议提出"台湾十大建设",直接推动了台湾经济腾飞;同一年,邓小平开启了令世界震惊的"改革开放",改变了内地几代人的生活走向;1979年中美建交,大陆发表《告台湾同胞书》,两岸关系进入新时代……但是,两岸的交流大多限于政治层面,两岸民众之间其实是相当陌生的,彼此都不太清楚对方这些年究竟有着怎样的生活。作者意在通过此书让两岸民众之间多一些了解,作者认为,两岸人民本应该是血浓于水的一家人,历史因素让我们渐行渐远而产生许多误解与矛盾,这实在是历史的悲剧。

    看完《我们台湾这些年》,仿佛看到了一部邻家男孩的成长日记,倍感亲切。一个统一而强大的中国本来就是符合两岸人民利益的事,我们可以在这个前提下求同存异,携手共创民族的再次盛世,展现泱泱大国的风范。时下,尽管台独势力依然严重,尽管党内纷争不断,但是,只要两岸人民的利益一致,只要两岸合作的基本点没有改变,我们就有理由相信两岸统一的夙愿一定能够实现。

    我很欣赏书中的最后一句话,也是作者献给两岸读者的话:不管历史走向何方,生活还将前进,我们依然血浓于水!

    2014级政治学与行政学崔雪彤

  • 10、 这些人读后感(精选10篇)

    仔细阅读作者的作品,您一定可以从中得到一些启示,当我们在读完这种优质的作品后,不妨用笔记录下来自己的读书感悟。那么一篇优秀的作品读后感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编辑精心为你整理的“这些人读后感”,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请收藏。

    这些人读后感(篇1)

    《这些人,那些事》读后感400字:

    《这些人,那些事》的内容主要是吴念真在中国台湾的报纸上专栏文字的结集,每一篇,既可以当做散文读,又可以当做小说读。从写作技巧上讲,吴念真的叙事简约、清晰、完整而生动,而且文章篇篇都是好故事,看完让人回味悠长。其实,这本书好看,更多是因为故事都很真实、精彩、耐人寻味。

    书里面的故事差不多是他一生的记事,那些仿佛就发生在你我周围的情节,在他的朴实叙述下折射出不一样的细腻的情怀。有亲友,有同事,有战友,那些凌乱穿插在他记忆中的人物,都有着你我熟悉的轮廓。每读一则短文,都会想到自己过往岁月里遇到的那些人和事。而淡淡的讲来的那种韵味,更是让人觉得特别享受,对父母养育之情的感恩,对兄弟手足之情的牵念,对朋友携手之情的温暖等等都在字里行间呈献在读者面前。

    在台湾乡村的田园风光和淳朴民风中,在朴实无华的每一个普通人身上,我们感受到的是浓郁的真情——友情、亲情、爱情。作者用最平实的文字描摹出人世百态,这些淡淡文字融汇出的浓浓暖意,让人感动与温暖。作者|戴弘章

    这些人读后感(篇2)

    我最反对煽情,可每次看他的东西就是要哭。”这是一位读过吴念真的《这些人,那些事》的读者的感受,同样也是包括我在内很多人的想法。吴念真,一位以《悲情城市》、《多桑》、《一一》而出名的台湾电影人,当他拿起笔,不断写下他生命中魂牵梦绕的故乡、深情厚谊的朋友,还有妙趣横生的故事。我惊讶于文字那超乎光影的力量,是的,如果这故乡、这朋友、这故事被搬到了电影荧幕上,无论怎样地被演绎,到底比它们还是纸张上一个个汉字时的分量要小得多。吴念真实在是个太会讲故事的人。

    虽然读了很多遍,我还是会一次又一次翻开这本《这些人,那些事》,这里有我太多舍不得而愿意一遍又一遍回味的东西,充满着传奇的故事,活跃着有血有肉的人物。

    我会欢笑,当那个痴情女子多年后参加往昔情人的葬礼时,发现他写给她的感人至深的情诗其实也送给其他人时,当有一个户口内一个户口外两个丈夫和同样一个户口内一个户口外两个孩子的美满幻想破灭时,当阿婆一次次到银行查看她的那三百五十万元钱时……

  • 2019-09-20

  • 2023-01-02

  • 2019-10-20

  • 2019-10-29

  • 2022-04-09

  • 2019-10-24

  • 2019-09-20

  • 2019-10-19

  • 2019-11-06

  • 2021-07-29

  • 2019-09-25

  • 2019-09-25

  • 2019-11-16

  • 2022-12-10

  • 2019-11-06

  • 2019-11-08

  • 2021-07-06

  • 2019-09-20

  • 2019-11-12

  • 2023-01-12

  • 2019-09-20

  • 2019-09-21

  • 2019-09-20

  • 2021-06-26

  • 2019-09-20

  • 2019-11-16

  • 2019-10-23

  • 2019-11-16

  • 2019-11-12

  • 2019-10-11

  • 2019-10-11

  • 2019-10-11

  • 2019-09-23

  • 2019-09-20

  • 2021-12-31

  • 2022-03-12

  • 2019-09-20

  • 2019-10-09

  • 2021-10-26

这些读后感
每当我们读完一些经典书籍后,通常会有一些感悟感想。这些读后感栏目给大家带来大量这些读后感、2024这些读后感等内容,希望能够对大家写读后感悟提供帮助! 更新时间:2024/0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