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读后感范文 > 影响的焦虑读后感 > 地图 > 影响的焦虑读后感,2024影响的焦虑读后感
影响的焦虑读后感相关栏目
影响的焦虑读后感热门栏目
影响的焦虑读后感推荐
影响的焦虑读后感

(共 7620 篇)

  • 1、 《影响的焦虑》读书笔记

    这本书主要是一种诗歌理论。其作者是美国作家哈罗德布鲁姆。这本书主要是从精神分析学的角度研究诗人对诗歌的影响。作者认为经典树立起了一个不可企及的高度,诗歌的历史形成乃是一代代使人误读各自前驱的结果。

    在这本书当中,作者通过运用弗洛伊德的家庭罗曼史理论、尼采的超人意志论和保罗德曼的文本误读说,作者阐发了传统影响的焦虑感,提出了独树一帜的诗的误读理论逆反批评。该书的译者是徐文博。他在书中的代译序当中有提及到布鲁姆的对于影响的焦虑的理论反映了诗人对传统影响扼杀新人独创空间的焦虑情结,显示出敢于同传统决裂的一薄前人的气概。布鲁姆的理论关注聚焦于展现在读者面前的共识性的具体的诗作,而对所论及的不同诗人的作品历时性侧面则刻意地轻描淡写。

    布鲁姆为了形象地描述诗歌的影响和焦虑的内在联系,他借用了弗洛伊德心理分析学的家庭罗曼史模式。强者诗人之自我的形成是一个无意识的,不可逆转的过程。在这一过程里面,前驱诗人的形象无时无刻不存在于后来诗人的自我之中。而这两者的关系就好像弗洛伊德家庭罗曼史之父子相争关系。而这样的结果就是后来诗人心理上形成了对影响焦虑的情结。因为诗歌的技巧和模式早已在千百年前就被前人挖掘殆尽,后来诗人想要崭露头角,就得在原来的基础上创新。然后,一般情况下,我们所看到的一些创新的诗歌看似是新的,而事实上却是一些后来的诗人把前人次要的,不明显的特点在自我的身上强化,从而造成了一定的错觉,似乎我们看到的就是某些诗人创新的诗歌。布鲁姆在这本书当中也认为这样的一些诗歌并非是真正意义上的创造,而是在前人基础上的模仿而已,也因此而论述前人诗歌对后来诗歌的影响,而这样的影响势必会造成一定的焦虑。

    在《影响的焦虑》这本书当中,布鲁姆出于对影响的焦虑,他有意识地使用很多象征性的深奥的意象,下了功夫从东西方文化故纸堆当中去寻找并使用一些晦涩的术语。并且,他在书中还提到这样一种说法,他说:我提出的影响的焦虑一说,并非想要进行一场弗洛伊德式的父子相争,尽管本书中一两处酣畅了一些。其实,从这本书的言语当中,我们读者也可以从中看得出,布鲁姆主张对弗洛伊德做莎士比亚式解读,因为从弗洛伊德家庭罗曼史父子相争当中,就可以看得出,并且在书当中,作者自己也阐释道我主张对弗洛伊德莎士比亚式解读,而不是对莎士比亚或者是其他人弗洛伊德式解读。这便是布鲁姆的对诗歌的误读诗论。并且,在书中,作者还将这样的误读诗论称为是实

  • 2、 《影响的焦虑》读后感1200字

  • 3、 《身份的焦虑》读后感_800字

    《身份的焦虑》读后感800字

    当代社会,我们每个人为了追求显耀的身份而变得越来越焦虑,越来越沉重和不幸福,然而,不管身份的焦虑如何令我们不快,我们也无法完全摆脱焦虑,因为我们想要得到爱和关注,想要别人的认可和赞赏,而金钱,名声,影响成了获得爱和关注的必须品,所以每一个成年人或多或少都抱有一定的追求和想要占有。但是我们怎么来控制我们的追求和焦虑得以平衡呢,不会让自己没有目标,也不至于让自己压力太大。其实在这本书最后也没有给我们一个很明确的答案,我自己总结下来是这样认为的:对自己有一个清晰的认知,不要过分在意他人的评价和看法,为我们自己真正想要的生活去奋斗,就够啦!

    以前我对自己的未来的幻想是一个职业女性,离开家乡,走进大城市,职业装,高跟鞋,穿梭在城市的商圈中,和各种“大人物”,成功人士侃侃而谈……(可能是电视剧看多了阿[捂脸]),但现在的我真不向往那样的生活了,作为一个还没有走向社会的大学生,可以说是畏惧,我已经畏惧了那样的生活,我为能过上那样生活背后所要付出的努力而退缩,我质疑自己的创造力,智力和毅力,我对社会上的人心险恶而恐惧,我开始把改变家族命运的想法转化成有时间多陪在父母身边,我开始恋家,我期望朋友之间能常聚,但是,一样的是我依旧受不了冷眼过不了穷日子,回归到真实的现实生活,现在自己目标就是找一个稳定的工作,或许可以再开一家书店或者餐厅,休息的时间就陪伴父母,常和朋友相聚,和他们去旅游,去看各种展览,去感受世界,感受艺术!哇,现在想想也真是不错的生活呢,然而我离这生活还相差甚远,所以现在这就是我的追求,我为之努力,肯定还会有焦虑相伴,但是没有关系,至少清楚了自己到底想要追求什么生活方式,也许想法还会再随着经历感受变化,但是请时刻记得问清楚自己是自己真切想要的不被别人所左右的就可以啦!

    2018.11.4陈芳园

  • 4、 《我懂你的知识焦虑》读后感

    《我懂你的知识焦虑》读后感

    火山鱼

    这本书的书名吸引了我,内容却不尽然。但作者是个有文化的臭奸商,书名可能只是为了吸引你,但细看总能学点什么,即便他不太懂我的知识焦虑。

    现在谈谈这本书。开篇三章,我最喜欢的是张泉灵写的一节,只有改变才能看见未来。个人认为奇葩说无法将她的个性尽情展现,看此节发现,这个女人真有魅力。魅力在于,她就像会自然的优秀。不断变化自己的角色,改变对世界的认知,尝试全新的领域!质疑自我到改变自我以及丰富自我的立体人生。

    罗胖说的经济学思维和创新工具对个人认知的升级,有一些观点不能苟同,但许多的故事提供新鲜的观点,解释原本误以为的东西,难能可贵。经济学思维是融合融化、细致坚持,以及运气。印象深刻的是认知升级和摆脱困境的创新工具。个人念念不忘的创业,这部分内容有了更多启发。互联网时代的产业生态使得事物的发展非常快,创新的金点子在融资后可以迅速成长,甚至避开大公司的并购。以前的创业,需要长期的发展和努力,自己做完整个产品线,还要把自己的专利藏成独门绝技。现代社会的发展,快速公开,一个创新的点子要快速告知世界,才能说明你是那只勇敢的螃蟹;且迅速占领市场,取得前期垄断利润。毕竟,谁知道下一秒钟,这点子会不会在别人的脑子里跑出来。

    在这一节另一个点很启发我,关于协同创新以及对中国制造业的看法。在协同合作的美国,一家公司要搞一个特别厉害的产品,这里面可能需要的技术特别多,需要的专业板块也很多,那么就找人协同。可能十几家公司合作一起搞这样一个产品出来,一台飞行汽车,机翼都要专门让协同公司来专业负责。高度协同能够让创新产业化,把点子带上市场。中国的制造业,是协同的重要部分,大规模的高科技制造生产,中国是很强的。国外可能生产得比我们好,可实现大规模量产,中国的能力很唯一。把国外先进的制造技术学过来,不断学习汲取、进步开发,获取独特的大规模制作能力,也获得分蛋糕时的话语权----这点很重要。谈到研发,以及围绕研发,协作到生产的阶段,中国很弱小。高校技术出不来,企业无法把高校技术加风投搞几年搞成产品----这是大问题。随着中国高校的发展,逐步提高创新研发能力。那么有勇气有底气的公司,协同风投,就能够开始搞事情。虽然不一定会成功,但牛逼的大学教授和牛逼的企业家,以及足量的资金投入能够十足提高成功的可能性。当这种协同成为一种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惯性模式时,中国的自主创新时代就不远

  • 5、 《我懂你的知识焦虑》(精选范文)

    《我懂你的知识焦虑》读后感700字

    互联网,就好像打开了一道道闸门,让多样且真假难辨的信息从四面八方涌来,犹如信息爆炸般让人有读不懂、跟不上的无奈,随之而来就产生了知识焦虑。读了《我懂你的知识焦虑》,跟着作者学习切换思维,通过升级认知,缓解知识焦虑。

    求知欲推动社会发展,促进人类文明,而社会的发展带来了信息的增多,让富有求知欲的人类面临焦虑。

    伦纳德·姆沃齐诺曾经在其著作《直立的思想者》中指出:“人类的高贵在于我们的求知欲。”不能因为对知识的焦虑丧失了对于知识的渴求,也不能失去探寻事实本质的动力。

    这个时代,缓解知识焦虑的最有效办法就是思维没有定式,因时而变,因事而动。作者认为,互联网时代,每个人都越来越自由,每个人都可以把自己的禀赋和优势发挥出来,而唯一限制我们的是什么?是认知。身处同样的时代,产生巨大的认知差距的根本原因就在于能不能顺应时代发展,切换思维,升级认知。

    补足经济学思维,是升级认知的关键。经济学思维可以运用到纽约的犯罪率为何会突然下降的分析中来,也可以用到日本相扑运动的独特分析中,还可以运用到寻找坏人的分析中,作者通过这些丰富的例子,向我们展示了经济学思维的神奇魅力。

    作者认为,如果你的认知仅仅是一个普通人根据愿望对世界作出的那种直觉的判断,那么你就在知识的囚笼中。其实我们只要带着经济学思维,尽可能地去认知更多的事实,不关注愿望,我们就能在认知上成为聪明人。

    在书中,作者还指明了未来个人和企业的成长方向,那就是只做一件事,把它做好、做绝,“一针顶破天”。这不就是我们现在一直崇尚和弘扬的“工匠精神”吗?企业创新和持续发展需要认真做好一件事的决心,我们认知升级也需要与时俱进、求真笃行的决心。

    切换思维,升级认知,让知识焦虑不再焦虑。

  • 6、 控制焦虑读后感(精选范文)

    人都有七情六欲,都会有或多或少的焦虑的时候。人如何在焦虑前控制住焦虑,使焦虑不至于伤害到人的身心。美国理性情绪行为治疗专家阿尔伯特·埃利斯撰写的《控制焦虑》这本书告诉了你答案。

    读后感大全能够帮助您创作出更优质的读后感,欢迎阅读和收藏!https://www.dhb100.com/

    埃利斯认为,我们的焦虑不是由不愉快的事件造成的,而是由个人对该事件的看法、评价、想法所造成的。由于人性特点的原因,人们的这种看法往往受自己的心理以及所处的环境所影响,最后所得出的看法、评价和想法都是非理性的。因此,结果就使得自己焦虑。

    如何克服这种非理性信念,唯一的方法就是和这种非理性信念抗辩。通过辩论,找到一种理性信念,最后用理性信念战胜非理性信念。用理性信念重构你的看法、评价和想法,从而控制住自己的焦虑。

    例如:某人恐惧在大众场所公开演讲。自认为自己的演讲,如果演砸了,就会被人耻笑,就会让人看不起,就会十分地丢人。从此以后,就会认为自己一无是处,成为一个无用的人。因此,他要求自己必须成功,不能失败。在这样的认识下,自己给自己施加非常大的压力,反而使自己更不能很好的完成演讲。

    如果你对这种非理性的想法进行抗辩。以这样的理由来驳斥:演讲无非就是一次很平常的演讲,即使演讲不成功,也仅仅是一次十分平常的演讲失败。没有什么了不起。它并不代表着我这个人就是一无是处。天也踏不下来。也不代表着我这个人人品不行,也不代表着我这个人在其他方面不行。生活还会继续。虽然使我沮丧、不爽。但不会使我毁掉一切,使我焦虑。这次演讲失败并不代表着我的人生完全失败。

    只有用这种理性理念来对抗不切实际的非理性理念。才能真正走出个人自我想象的误区,才能完全无条件的接纳自己。才能使自己失败后依然海阔天空。

    再比如:你同样是和人们说话,如果你和熟悉的普通的人讲话,你会很自然地顺利的完成。但是和职务比你高很多的领导讲话,你就自然不自然地产生恐惧感,就会紧张,甚至焦虑。其实,你的话都是一样的,也都是你去讲。但是由于你面对的对象不同,你就产生了不同的想法。因此,你就会得到不同的结果。

    其实谈恋爱、工作面试也是一样。当你越在乎了某件事的时候,本来那件事并没有发生变化,变化的是你对待这件事的看法和感受。正因为你的主观感受和看法不同,使得你情绪心态发生了变化。因而你的行为也会发生很大的变化。

    因此,思想、情绪和行为之间是相互影响的。要

  • 7、 《我懂你的知识焦虑》读后感2000字

    《我懂你的知识焦虑》一书由罗振宇所著,给我们展示了一个个全新的观点,让我们对这个社会有不一样的认知。这里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是《我懂你的知识焦虑》读后感2000字,有兴趣的小伙伴可以进来看看,参考参考!

    用了一周左右的时间读完了《我懂你的知识焦虑》这本书,很有收获。

    当前,我内心充满了知识焦虑和本领恐慌。繁忙的工作,匆匆的脚步,斗转星移的时光,慢慢地觉得时间越来越快,信息量越来越大,分析处理起来()越来越捉襟见肘。

    遇到了问题总是想立即问问度娘,可是搜索到的答案却总是引出更多的知识盲点,带来更多的茫然。不停地刷新着朋友圈和头条,幻想着哪位大牛大咖的观点和方法能让自己醍醐灌顶般地顿悟,可是满篇的心灵鸡汤和相互冲突的观点、立场造成更多的无所适从!面对繁杂的经济分析,字里行间夹杂的cpi、ppi、m1、m2让人炫目,该怎么面对有限收入和超额开支之间的矛盾,又该如何面对基本生存保障和通胀率?如何自我成长并教育孩子?这一切都让人焦虑!充满了知识恐慌!

    其实我知道,所有的焦虑和恐慌都是来自于心态,面对繁杂的信息和光怪陆离的现象,内心失去了平和,充满了浮躁和不安,才会使心绪出现了慌乱,行为呈现了乖张。而心态的平和来自于认知上的迭代,要在更高一个层面来看待当下,也就是常说的跳出问题看问题。

    而《我懂你的知识焦虑》这本书中提到了几个视角或者叫观点给我提供了很好的启发。

    要把信息模块化,主要掌握住接口。两千多年前的庄子就说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社会发展到今天,穷尽一个人的一生都不能把一个细分领域的知识和信息窥其万一,比如说非理工科背景的人,对手机的通信原理及其制造过程,要详细掌握它的工作原理,即使一个信号发射功能如何实现的都是非常困难的。而每个人的生活和工作又需要各方面协作,所以要掌握一定方法,把这大协作的社会看成无数个封装好的模块,通过专家结论尽量把接口简单化处理,就好手机、微波炉等生活电器,买来会用就行了。所谓经验丰富,在我看来,就是封装的模块比较多。

    以开放的心态不断的通过实践和再学习实现知识的迭代和认识升级。要对繁杂的信息进行迅速的识别和转化,对已有的封装模块进行补充或迭代。比如说要关注量子通信研发进展,结合已掌握的通信知识,比较其优劣,然后再做一个新的接口放在那里,知道一旦量子通信技术突破必将对通信领域产生颠覆性影响。在比如说要把供给和价格波动的原理掌握并封

  • 8、 《我懂你的知识焦虑》读后感800字

    通过浅读罗辑思维系列丛书中《我懂你的知识焦虑》这本书,我感触最深的就是作者罗振宇带给我们的创新性认知。

    创新性认知存在于任何维度,时间、空间,工作、家庭,各行各业等都离不开创新性认知,顺应潮流,我们需要切换思维,升级认知,但并不是所有人都能顺利切换得过去,而我们能否完成思维的切换,就带来了认知上的差距。我们很容易从固有的惯性思维,去思考、解决现实存在的问题,因为这种思维没有办法了解事实的真相,容易出错,所以面对新环境、新困惑就容易陷入焦虑、不安之中。所以,多些理性思维,升级认知,以便我们能洞悉事物本质,高效解决现有矛盾。

    联想到政工办工作。以前在别的部门或者县公司岗位上,总觉得政工办是个清闲的科室,只有到了这个部门后,才切身感觉到事多且杂,整天忙得焦头烂额,有时还忙不到点上;和同事也有因为工作而发生争执、焦虑和困惑,甚至产生畏难情绪,有打退堂鼓的念头。但是后来经过和领导、同事、亲戚朋友多沟通,多交流,改变了原有对人对事的认知,自己也努力学习政工方面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创新工作思路,逐渐把政工办工作捋顺,正常开展工作。

    例如2018年底迎接省公司党建考核时,虽然准备资料的时间较长,并且资料也比较全面,但都是按照上一年度的考核标准准备的,造成省公司考核小组按照新的标准考核时工作比较被动。吸取了这个教训后,年后迎接市里意识形态工作考核时,按照考核标准规定的六大项、25小条,逐项逐条结合日常开展的各项工作,经过认真准备,最终取得较好的考评结果。

    在这个快速发展的时代,面对知识焦虑,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处理方法。《我懂你的知识焦虑》给了我们一个建议升级认知。希望我们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知识焦虑应对良方,享受知识乐趣。人生一切难题,知识给你答案。

  • 9、 《应对焦虑》读后感400字

    阅读本书之前,我认为自己没有焦虑。越往后读越觉得自己有很多焦虑的点。比如灾难化思维。书中给了应对这种思维的三个步骤:1.识别扭曲思维。 2.质疑扭曲观点的正确性。 3.用更符合现实的想法取代扭曲的观点。

    我所焦虑的:小宝来得不容易,刚生下来因为肺炎住了一个星期保温箱。于是我总焦虑他会离开我,哪怕现在各项检查都是好的,我仍然处于焦虑之中。现在来使用那三个步骤:

    1.识别扭曲思维:小宝会离开我。

    2.质疑扭曲观点的正确性:小宝真的会离开我吗?为什么会离开我呢,生病吗?实际上这种可能性有多高?如果最糟的情况发生,我真的没有任何办法吗?

    3.用更符合现实的想法取代扭曲的观点:小宝现在身体健康,没有任何迹象表明他会生病。就算真的生病了,还可以到医院去。医生会给最优的医疗方法。我可以应付这样的困难。

    在经过三个步骤之后,我的焦虑有所缓解,而且觉得自己真的有了力量,能够面对假想的困难。如果你有焦虑,你也来试试这三个步骤吧。

  • 10、 【读后感分享】《我懂你的知识焦虑》读后感

    【读后感分享】《我懂你的知识焦虑》读后感

    浅读《我懂你的知识焦虑》,印象最深的就是作者罗振宇带给我们的创新性认知。

    创新性认知离不开经济学思维,经济学思维为我们打开了认知的新世界。作者认为,经济学思维代表着人类正在进行的一次缓慢而又坚定并且作用极大的思维切换。

    顺应时代,我们需要切换思维,但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切换得过去,而我们能否完成思维的切换,就带来了认知上的差距。我们很容易偏向文科生的思维,文科生思维带有形象化、情感化的特点,缺乏用数字描绘世界真相的能力,所以这种思维没有办法了解世界的真相,面对知识狂潮时容易陷入焦虑、不安。所以,多些理科生的经济学思维,以便我们能洞悉事物本质,升级认知。

    创新性认知带动创新性实践。中国需要创新,中国式创新具有挑战,也有机会和优势。发挥我们制造业的优势,再结合开放性创新特点,我们的创新之路将越走越宽。

    创业是现在的热门话题,关于创业,作者也发表了自己独特的见解。他强调,创业是整合周边所有的资源,包括自己团队内的资源,去构建一个全新的商业系统。这提升了创业者对于创业本质的理解,也提升了创业者的大局观。他也强调,创业者不是去做孤胆英雄,而是要让所有人在你的事业中都能看到自己发展的希望。

    联想到现在中国的优秀企业,不论是阿里巴巴、百度、腾讯还是华为,在企业发展的同时,都主动调动员工积极性,提升参与感和获得感。员工成就企业,企业塑造员工,员工和企业自身发展,互利共赢才是长久健康发展之道。

    在这个快速发展的时代,面对知识焦虑,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处理方法。《我懂你的知识焦虑》给了我们一个建议——升级认知。希望我们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知识焦虑应对良方,享受知识乐趣。

    文/ 陈商阳

  • 2019-11-11

  • 2019-10-01

  • 2021-05-01

  • 2019-09-21

  • 2019-11-11

  • 2023-01-25

  • 2019-09-21

  • 2021-08-04

  • 2019-10-19

  • 2019-10-24

  • 2019-11-16

  • 2019-11-16

  • 2019-11-16

  • 2019-09-28

  • 2019-10-09

  • 2021-11-08

  • 2019-09-20

  • 2019-10-28

  • 2019-09-28

  • 2023-01-16

  • 2019-11-16

  • 2019-11-16

  • 2019-09-23

  • 2019-10-09

  • 2021-04-19

  • 2023-02-07

  • 2019-10-29

  • 2019-09-20

  • 2019-10-09

  • 2019-10-29

  • 2019-10-29

  • 2022-05-16

  • 2023-01-03

  • 2022-12-16

  • 2019-09-20

  • 2019-09-25

  • 2019-10-09

  • 2019-09-23

  • 2019-10-29

  • 2021-08-25

影响的焦虑读后感
每当我们读完一些经典书籍后,通常会有一些感悟感想。影响的焦虑读后感栏目给大家带来大量影响的焦虑读后感、2024影响的焦虑读后感等内容,希望能够对大家写读后感悟提供帮助! 更新时间:2024/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