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读后感范文 > 影响力(经典版)读后感 > 地图 > 影响力(经典版)读后感,2024影响力(经典版)读后感
影响力(经典版)读后感相关栏目
影响力(经典版)读后感热门栏目
影响力(经典版)读后感推荐
影响力(经典版)读后感

(共 709 篇)

  • 1、 《影响力(经典版)》读后感_2000字

    《影响力(经典版)》读后感2000字

    【核心内容】本书的核心观点是:只有看破生活中最常见的思维陷阱,你才能做出更聪明的决定。 一、互惠原理 互惠原理:我们大部分人,在接受了别人的好处后,都会有一种想要报答别人的心理。 社会学家认为,我们的祖先最早认识到了互惠合作的好处。当他们第一次交换生活物资的时候,彼此都从对方那里得到了想要的东西,并建立起一种信任感。在这个基础上,人与人之间复杂的协作和交易得以顺利进行。如果有人想要破坏这种偿还体系,他将不被他人信任和接受,甚至会被淘汰。这个互惠原则留在我们的基因中,成为左右我们日常生活的一种思维定势。 有些人会利用互惠原则,「以小博大」,想用一些小恩小惠,来博得你更多的回报。 【案例】 化妆品柜台的售货员给你免费化妆、修眉,或者健身房的教练主动过来帮你调整动作。这些免费试用和友情帮忙,其实是商家们最常用的营销手段。给你点小便宜,图的就是你能够消费更多。 互惠原则的另一种形式是「先大后小」。这种形式有办法连小恩小惠都不给你,却还是让你乖乖掏钱。 【案例】 朋友管你借钱,刚开始朝你要两千,遭到你的婉拒后他并没有放弃,而是继续央求你,说没有两千的话,两百也行。此时,多数人会觉得再拒绝他就有点说不过去了。不还也没关系,最要紧的是别让他记恨你。可实际上,你朋友压根就只想拿走那两百块钱,而前面提到的两千块钱,只是一个用来让你感到愧疚的幌子而已。 无论是「以小博大」,还是「先大后小」,这些小计谋都是利用了你的愧疚心理来绑架你。所以,面对这种压力,你要随时提醒自己,辨清对方的意图,你并没有义务要回报别人。 二、承诺一致原理 承诺一致原理:在生活中,为了维护一个良好的自我形象,你会想尽办法让自己做到言行一致。 这同样是一种思维定势,它能帮助我们节省精力,同时也是你逃避理性的折磨、并快速做出决定的一个捷径。有些人会利用这一原理来影响你,当你答应了一件事,尤其是公开表达立场后,你就会像条件反射一样拼命维护它,甚至为了它做出一些违背自己意愿的事。 【案例】 美国一家玩具厂商在圣诞节前,会在少儿频道疯狂打一款玩具的广告,使得小孩子向父母吵闹着想要那个玩具。因为节日将近,大多数父母会答应这个要求。这时候,玩具厂商故意放出断货的信号,家长们就只能先挑个别的玩具对付一下。玩具厂商因此大卖一波。 等到圣诞节一过,电视上又开始播放那个广告,熊孩子们又想起这件事。作为

  • 2、 《影响力(经典版)》读后感_100字

    《影响力(经典版)》读后感100字

    here are the 6 main principles explored in this book:

    reciprocation

    commitment consistency

    social proof

    authority

    liking

    scarcity

    1. reciprocation

    this rule states that “…we should try to repay, in kind, what another person has provided us.”

    one of the reasons reciprocation can be used so effectively as a device for gaining another’s compliance is its power. the rule possesses awesome strength, often producing a “yes” response to a request that, except for an existing feeling of indebtedness, would have surely been refused.

    examples:

    if someone buys you lunch, you feel obligated to buy them lunch next time.

    at the supermarket, or a warehouse club like costco, “free” samples encourage the reciprocity rule when they make you buy something you wouldn’t have otherwise.

    for the ladies, if a guy takes you out to an expensive dinner, you feel obligated to go out with him again even though you weren’t that into him.

    2. commitment consistency

    this principle is about our “…de

  • 3、 《影响力(经典版)》读后感_800字

    《影响力(经典版)》读后感800字

    该书主要是讲述了六个强大的影响力武器,即互惠、承诺与一致、社会认同、喜好、权威和稀缺。从本质上来说,是人类生活大量信息时代,在有限的精力下、潜意识层面里固化出来的行为模式。而善于发现、总结并运用这些行为模式,就会成为生存的武器,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的生活在这个社会。 第一个是互惠原理:显而易见,如果想要从别人那里得到你想要的东西,某种价值,你需要先付出,商业社会的本质是交换。人与人之间能够保持一种长期的关系,肯定是基于礼尚往来,双方都能够从这段关系当中得到自己需要的东西,或许显得过于功利,可现实的社会不就是这样嘛,投资,然后评估收益。 第二个是承诺与一致原理,保持一致也是一种强大的动力。对于自身来说,保持一致有很大的吸引力,可以达到一劳永逸的效果,不用去思考,这样可以不用承受思考的痛苦,以及逃避可能得到的可怕的结果;另一方面,言行一致,具有道德高度的,因此也会产生一定的社会压力,从而影响周边。 第三个是社会认同原理,该原理发挥最大效果的条件是相似性和不确定性。尽管特例独行且正确或许是成功必须坚持的原理,但口碑与趋同性是这个社会公认的。如果可以制造一种潮流,刮起一阵旋风,大那么这种社会认同原理的运用真是太厉害了。 第四个是喜好原理,用于生活当中提高自己受欢迎程度的方法。可操作的方法有,一是提高相似性,通过因为类似的观点、兴趣爱好、性格等,或者是同乡、同姓等,都会给我们一种好感;二是称赞;三是接触与合作。 第五个是权威原理。形成标志,传递我们想要的信息,;利用公信力,善于包装,提升自己。 第六个是短缺原理,饥饿营销,限制时间、数量,设置条件都是为了让商品变得更加难以获,越不容易得到的东西会变得越有吸引力,最珍贵的东西是得不到和已失去。

  • 4、 《影响力(经典版)》读后感_1100字

    《影响力(经典版)》读后感1100字

    这是作者在研究什么因素会对人说“行”产生影响而总结的一本书。 书中说了对比、互惠、承诺与一致、社会认同、喜好、权威、稀缺是较为常见的可以对人们行为产生影响的因素。 对比说的是,通过前后的对比,人们很容易就当下仅有的选择便作出决定; 互惠说的是我们的这种心理,即使受到不需要的恩惠好处,我们都会有报答回去的心理,拒绝后撤法,先提出比目的更大的目的,然后作出让步,提出自己的目的,这样,对方会因为你的这次让步,产生让步的心理。 承诺与一致,我们说了什么,就会下意识的往说的去做,在众目睽睽之下的承诺就更是如此,别人对我们什么看法,我们也会下意识的朝着别人中的自己做。 对同一类事或对同一个人,作出决定,再一次面对时,会下意识的做出同类决定(仿佛第一次决定使自己表明了立场,即使不愿意了,心理上会让别人产生自己表里不一形象,有无形的压力)人们会为自己的行为找理由,尤其是你为这个行为决定付出的努力越多,我们就尤其不会改变最初的理由。当你的行为,越不受利益的干扰,别人就会认为这是你内心的想法,所以你也会认为你就是按你之前做的那样想的 社会认同,多数人认为的正确就是对的,自己和多数人持有的观点一致就感觉力量无穷,我们往往是会跟随着大多数人的行动,尤其是你对情况“不确定”的时候,我们尤其会跟随着与我们相似性高的人的行为。书中提到,只有5%的人能够独立思考的先行者,剩下的95%都是跟随者。如何避免这种情况,就是消除不确定性 喜好 外表魅力好的,我们会下意识认为他其他方面一样优秀。我们会喜欢和自己相似度高的人 恭维 能让别人喜欢你,也能在过程中表达你对他人的印象,他人因为承诺和一致原理,也会受到你的影响;接触与合作,我们会喜欢和我们接触过合作过的人,因为我们如果身边的人都是很优秀,显得很优秀;条件反射与关联,我们对优秀的人使用的东西,一样会觉得这东西很优秀 权威,拥有头衔,衣着打扮,身份配饰等一些列某领域专家具有代表性的特征的人,我们会容易受他们影响 稀缺,越不是时时有的机会,越是能激发我们的行动力,越是被限制,我们越是渴望突破限制,因为我们并不愿失去 本书的核心是说在这个复杂的社会,我们不可能是所有领域的专家,甚至单个领域,我们都需要运用一些方法,抽象的提炼总结,以此来提高效率,这是十分有效率的方法,绝大部分时间他都是有效的,但是因为惯性原因,在无效的一小

  • 5、 《影响力(经典版)》读后感_1200字

    《影响力(经典版)》读后感1200字

    3.社会认同。简单说就是从众心理。这在现实生活中很常见,比如街上某个很火的店铺,我们无形中就不由自主的想去排队,可能觉得这么多人排队的店,卖的东西一定不错,一些商家甚至想到用这个手段去做营销,故意找一些托去排队。比如广告,我们看到喜欢的明星用某款产品,就会不由自主去模仿,好像一下子档次就上去了。再比如股票市场,有些妖股已经涨的离谱了,还能再涨,熔断机制出台时,却出现了踩踏效应,股市一跌,很多人跟风出逃,直接导致熔断政策失败。还有比特币,钻石,经济学家挠破脑门都想不出这些东西有什么根基,然而却能一涨再涨,正是因为不断有后来者进去,虽然他们也不知道这玩意到底有什么值钱的。我还想起了那个著名的猴子定律。一群猴子被关在一个笼子里,笼子中央挂了一串香蕉,去拿香蕉的猴子没有一个成功拿到的,反而都被水淋了一通,后来拿走一个猴子,换一个新猴子,新猴子不知道会淋水,还想去拿香蕉,被老猴子们打了一顿,后来再换一只新猴子进来,还是如此,到最后,最初被淋过的猴子已经全部不在笼子里,却再也没有猴子敢拿,谁也说不清为什么,只知道这样会挨打。很多传统就是这样形成的,世界各地都有一些流传到今天的奇怪风俗,有些连当地人都说不清个所以然,大家都这样做,所以我们也要这样做。这种从众效应也带来一些麻烦,很多时候,我们的生活状态如何,不取决于我们自己,而取决于大众的价值观,我们无形中就被绑架了,比如大家都觉得,怎么怎么样才算幸福,我们就要努力满足这种预期,不然即使很快乐,也会因为别人觉得自己不幸福而觉得不幸福,我们应该更宽容一些,人和人生来就是不同的,有独身主义者,有丁克族,有同性恋,我的朋友中就有这样的人,我从来不去劝说,也不会在他们面前灌输传统的价值观,我们不用非把自己的价值观强加再每一个人身上,以此来证明我们是对的。

    4.权威。书中举了一个美国教授的例子,教授说当天和别人聊天时,开始还能有来有往,互相争论几句,一旦他亮明自己的教授身份,别人立马言听计从,只剩附和了。首先要区分,对方是假权威真权威,因为人们会听信权威,一些人假装权威,比如王林,比如前一段曝光的假中医刘洪滨,假冒了许多专家头衔造谣撞骗。即使是真权威,也要弄清对方是哪方面的权威,以及是否在讲真话,比如金融学,很多人即使懂,也未必会对大众讲真话。在我们这个官本位思想严重的国家,很多位高者就有一种权威,他们

  • 6、 《影响力(经典版)》读后感_900字

    《影响力(经典版)》读后感900字

    这本书大多数地方都在讲“影响力”武器被“无良商家”用来“蛊惑”我们这些消费者。这样的技巧在某宝上十分常见,比如某明星同款无线蓝牙耳机,这利用的就是“权威”和“社会认同”“喜欢”原理,哎哟,听说网上很多人都说这个明星人品好,他用的东西质量肯定好,买买买。网红经济也是典型的“喜欢”原理,因为用上了网红产品就感觉自己好像也过上了网红那样的生活。比如女孩子们买来根本不合穿的衣服,即使明知穿不了,她们也会选择下单,因为买了网红身上那件同款衣服,自己仿佛也有了一样的魔鬼身材。 可是我们为什么不换个角度想想,能不能用这些“影响力武器”用在对大家都有帮助的事情上呢?我想有一个领域非常适合,教育领域。从小学到高中总能听到有些老师抱怨学生不好管,打又打不得,骂又骂不得,因此又类推到了整个教育产业已经是黄昏产业。可我想这样抱怨的老师本身素质就不够高,都什么时候还操着以前的想法,以为对学生责备就能让学生言听计从,可言听计从的学生能成为日常吗?在我看来老师们应该修一门教育心理学,实在没有时间可以读读类似《影响力》这样的书,充一下电,更新更新脑袋里都陈旧观念。比如在遇到时常在上课时捣乱的学生,并非只能用惩罚来解决。可以先找到双方都共同点建立信任,让学生喜欢上自己,比如说老师也是从学生成长过来的,以前和你一样喜欢捣乱blabla,然后用“稀缺”原理,指出学生在班上独特的品质,要是不好好珍惜可能会和别人一样普通,最后再用“互惠”“承诺与一致”原理和学生约法三章。以前初二军训时,教官一来就找出全班最调皮的同学,让他当我们班的队长。大家当时都很惊讶,教官到底在想些什么?可是一个星期军训结束后,这个班上最喜欢打架挑事端的同学竟然是表现最优秀之一,而且我们宿舍在他领导下还成了文明宿舍。高中时班上也有个刺头,整个年级最严厉的老师拿他一点办法都没有,初来乍到一身正气的女班主任也束手无策,越管他就越不学。可在高二下学期和高三两个班主任对努力下,对这个同学多一点信任,在班上经常表扬这个同学的进步,他学习的积极性一下子就起来了。 我想也许“影响力”武器未必总是奏效,但总是比我们以前的所谓高压政策,把学生当作机器人的方法好,也更加有效。

  • 7、 影响力读后感1300字:影响力读后感

    《影响力》这本书的作者是美国人,罗伯特.b.西奥迪尼,分别讲述了营销人员常用的一些技巧和陷阱,包括:1影响的武器,2互惠,3承诺和一致,4社会认同,5喜好,6权威,7短缺,8立即生效的影响力。其中有许多东西是我们平日里经常能够看到的,还有一些是我们虽然见过,但是迷惑不解的,我想这本书还是很不错的,它解答了我的一些疑惑。更重要的是我看到了在经济方面它的实用性。

    影响是一种行为,而影响力则是一种去影响他人行为方式的潜力。每个人在各自的生活环境中,早已构成了自我的固定行为模式,而过往的经验,也早已在脑中构成属于自我思维构架的图示,这些经验都会不自觉的去抵御外来影响,想要改变,谈何容易?也许,《影响力》的魅力恰恰在于从生活中的细微之处透析宏伟哲理,反向推之,验证哲理的例子又俯手皆是,也许你正经历着,也许刚刚经历过,每每看到《影响力》书中得出的结果,不禁恍然大悟:哦,原先如此,哦,我说怎样会这样呢?,等阅尽所有文字,最后,才信了。

    但是此刻我的观念转变了,我看到了像看不见的手一样悄无声息的发挥着巨大的作用的一种规律,只是我一向没有看到而已。这种规律来自与我们所受的教育和生活环境,以及人们共有的观念和生活经验。现代社会太复杂了,理解到的信息也太庞杂,要想自由自在的活下去真的不太容易。有时看似我们是自由的作出抉择,其实早已身不由己,善于利用这种规律的人简单的掌握他人的动向,透过人们内心的负债感或是文化上的观念给人们以压力,迫使他们按照自我的需要进行活动。从这个方面来看,要想持续清醒的头脑,持续决定力,或者说不被人欺骗,实在是有些困难,因为有时就算明白被骗,人们仍然踏进圈套,仅仅是因为期望遵守承诺,被人尊重,或是为了偿还一点点小小的人情,文化的习惯要求我们这么做,于是我们这么做了,但是却被骗了,但是没有办法,我们务必这么做,否则就将面临自我巨大的心理压力。

    当我将这本书中描述的情形与自我在生活中遇到的一些事情做比较时,事情一下子豁然开朗了,原先是这样的!以前看过讲存在主义的,说人生来就是不自由的,当时我不太明白,此刻我也许有些明白了。人总是自以为自由的做着自我的选取,决定自我的人生,其实早有了潜在的规律,操纵着一切,人的意志只是严格的执行着它的决定而已,人并不拥有绝对的自由。突然想起这个道理初中的政治课就讲过了,但是当时只是谈到了人不能因为自由而随心所欲的做事,务必在法律允许的范

  • 8、 《影响力》读后感

    《影响力》读后感

    《影响力》读后感第2页

  • 9、 影响力读后感

    影响力读后感范文一

    刚刚读完影响力。感觉体会还不够丰富,就不直接发到评论区了。先存在这,慢慢改。

    这是一本伟大的书。我毫不吝啬使用这样的词句。

    这本书给我的一个最大的体会就是:西方研究方法的说服力--数据加上实验。

    我很希望能够学会这样的方法来处理事情。用数据和事例,而不是用假设,以为,甚至是道听途说的一面之词。这是一个可怕的习惯。

    人是这个世界上最复杂的动物。有句老话叫,先做人,后做事。

    诚然,不过我想套改一下的是,会做人,会做事。也就是说,连人都能做好了,做事情理论上也不会差到哪里去。

    这本书就是一本研究人的行为习惯的书。

    很多的原则都很有意思,举个自己的例子吧。

    我今天到一个部门办个手续,理论上只要自己带了照片,就不用在那里洗照片。拍个免费的数码就行了。

    虽然门上有这么写。但是,我看到几乎所有的人都拿了个交过钱之后的小牌牌。我就在想,哦,估计必须得交钱。

    看到门上的字之后,我还是不放心。于是,就问照相的工作人员。

    工作人员毫不犹豫的说,你的照片不行,因为你这是打印的。

    于是,我毫不迟疑地就交了钱。

    等到照片出来之后,我一比,和我自己带的照片一样。我可以不用交这个钱来办照片的。

    为什么,我毫不迟疑地交了呢?

    回到书中的几个原则:

    一是从众。

    二是盲从权威。

    三是特定的因为句式。

    在这三个因素的趋势下,我掏了钱。虽然我很鄙视自己的这种行为,但是还是做出了这样的行动。

    这本书,讲的就是这些道理。你为什么会做出这样或者那样的决定。

    《影响力》读后感范文二

    《影响力》被某位我不曾听说过的着名营销专家推荐为从事营销、销售工作的人必读的五本书之首,读完之后,确实有一种茅塞顿开、醍醐灌顶的感觉。原来,很多时候我们不是被别人算计了,而是被自己的思维局限或者是来自社会的强大影响力操作而做出了违背内心真实想法的决定。

    一直对心理学和社会学感兴趣,这本书用一种简单平实的语言和生动又有说明力的故事或者实验向我们证明了这些被我们所忽略的或者压根儿没意识到的原理在生活中有着多么巨大的影响力。

    顺从原理---机械反应与固定思维模式:当我们请别人帮忙时,如果能够讲出一个理由,那我们得到别人帮助的可能性就更大。

    对比原理---经常看呕吐剧的人总是觉得生活中的人长得都难看。当你买下一大件昂贵的东西时,总觉得原本比较贵的配件显得不那么贵了,有时候冲动消费就是这样产生的。

    互惠---给别人一点好处,

  • 10、 读《影响力》有感

    读《影响力》有感

    深秋十月,读书活动月举办的如火如荼。读书的活动号召,如同春风般吹满了整个大地。读书不仅可以丰富自己的知识,读书俨然已成为一种习惯,成为生活的时尚。

    人生匆匆,读书太少,方悔时,发现太晚。作为一位证券客户经理,一天有24小时,但没有足够时间投放于读书与学习,只是因为生活的忙。但又想起当年,孙权劝说吴下阿蒙读书的用心良苦,后来吕蒙终成大器。

    初识《影响力》的感觉是夸夸其谈,难堪大用。在此不得不贬低一下国外学者的作品大多华而不实,以弘扬我大国的鸿威。《影响力》自从1986年出版以来,连续20多年都是畅销书籍,销售量达300万册,被翻译成26个国家语言文字。《影响力》这本书籍本身研究的范围就是心理学范畴,本书也被在心理学上成为经典。《影响力》的作者是西奥迪尼,他是美国心理学专家,亚利桑那州立大学教授,多年一直从事心理学研究。

    何为影响力?影响力是一种独特的魅力,是一种无形力量。而拥有影响力的人无疑是那些社会上极具成功人士。影响力是一种一种相互影响的,影响是一种潜移默化的结果。

    "善用你的影响力,让你更有魅力;控制你的影响力,让你随心所欲".

    我对书本的态度是:中体西用,活学活用,为己所用。鲁迅先生曾批判过"拿来主义"那是一种不经大脑思考的产物,终究是不适合的。

    培根曾说过这样一句名言"书籍本身是不能改变我们的,关键是如何运用书籍本身".让我深有感触。同时又想到一句名言"谁也无法说服他人改变,因为我们每个人都守着一扇门只能从内开启的改变之门,不论动之以情或晓之以理,我们都不能替代别人开门".

    我的观后感:

    一,人际关系处理的艺术

    在人际关系中,人与人之间不仅仅限于沟通与交流,更是意志力的相互对抗。不是你影响别人就是别人影响你。影响力具有无穷的魅力,影响着周边,影响着身边的人。作为一名客户经理,在推销的过程中,潜意识影响你的客户来购买你的产品。

    同时人际关系中也许运用互利互惠的原则,让你和你的客户都能达到一种双赢的结果,这才是人际关系处理的艺术。

    二,提高你的第一映象

    在与别人初步交往中,我们往往以第一印象来衡量一个人。而这种第一印象往往在很短的时间内就形成了,在刚开始相处的十分钟内。第一印象往往比较重要。第一印象包括了外在形象,穿着打扮,言谈举止等。我们要学会包装提升自己,不断完善自己。

    总结:

    人无完人,书亦如此。无法要求自己尽善尽美,唯有不断提升自己。

  • 2023-02-07

  • 2022-01-12

  • 2022-04-05

  • 2019-10-09

  • 2021-04-19

  • 2019-09-20

  • 2019-10-09

  • 2019-10-11

  • 2019-09-20

  • 2019-09-21

  • 2019-10-29

  • 2023-02-13

  • 2023-04-05

  • 2019-11-12

  • 2019-09-23

  • 2021-08-04

  • 2019-09-25

  • 2019-10-09

  • 2019-09-23

  • 2019-10-29

  • 2021-08-25

  • 2022-12-28

  • 2019-09-23

  • 2019-10-19

  • 2019-10-29

  • 2021-08-18

  • 2019-09-20

  • 2019-09-19

  • 2019-10-19

  • 2019-09-20

  • 2019-10-29

  • 2023-03-20

  • 2019-10-29

  • 2019-10-29

  • 2023-02-10

  • 2022-12-25

  • 2019-09-28

  • 2019-11-06

  • 2023-01-16

  • 2023-01-10

影响力(经典版)读后感
每当我们读完一些经典书籍后,通常会有一些感悟感想。影响力(经典版)读后感栏目给大家带来大量影响力(经典版)读后感、2024影响力(经典版)读后感等内容,希望能够对大家写读后感悟提供帮助! 更新时间:2024/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