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读后感范文 > 鉴史问廉读后感 > 地图 > 鉴史问廉读后感,2024鉴史问廉读后感
鉴史问廉读后感

(共 1677 篇)

  • 1、 读《鉴史问廉》有感

    读《鉴史问廉》有感

    践行慎初、慎独、慎微的人生信条

    在读《鉴史问廉》时,其中一个细节令人震惊不已:咸丰八年,深得皇帝器重的从一品高官柏葰在完成顺天乡试主考任务后升任正一品大学士,然而次年二月,同样因这次顺天戊午科场案而被"斩立决",一代宰相级高官,因收了16两贽敬银而丢掉性命。

    作为当官30余年,勤奋忠厚慎重的高官,不可能为16两银子犯下大错(按咸丰年间物价,16两银子约合现在人民币几千元)。但作为主考官,在当时科场风气糜烂不堪的氛围中,柏葰本应该坚持原则,最起码做到洁身自好,却因"向系如此,随即收下"银两,最终成为旧制度的牺牲品,在封建王朝翻云覆雨的朝野变幻中,虽然咸丰皇帝"言念及此,不禁垂泣",在肃顺等人的建议下,也只能以"情虽可原,法难宽宥"之名杀掉这位稳健老成的官员。

    进入新时代,党与腐败水火不容,因小事小节丢掉职位的官员不在少数。在全面从严治党的新常态下,党员干部唯有守住纪律底线,做到寸步不让,才能从源头上阻断腐败滋生的通道。

    《鉴史问廉》中讲述的另一位官员,历经康熙、雍正、乾隆的三朝元老孙嘉淦,则以42个字:"事君笃而不显,与人共而不骄,势避其所争,功藏于无名,事止于能去,言删其无用,以守独避人,以清费廉取",概括了为官做人的基本原则,并以一生的正直,历经过宦海的风风雨雨中,成为当时受人敬慕的一位官员。

    古人尚且如此,作为"新常态"下的共产党人,又有何割舍不下呢?习近平总书记说当干部就不要想发财,想发财不要当干部,这告诫广大党员干部:唯有保持理想信念不动摇,大是大非不糊涂,利益面前不动心,做到修身严、用权严、律己严,谋事实、创业实、做人实,才能防患于未然。

    当然,"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党员干部也是普通人中的一员,也会有马斯洛五种需求的困惑,也会有现实社会直面的各种诱惑,而一旦出现问题苗头,及时提提领子、咬咬耳朵、扯扯袖子,以"动辄则咎"惊醒,绷紧"不逾规矩"这根弦,才是新常态下党员干部应有的作为。

    在全面从严治党的历史进程中,"慎初、慎独、慎微"无疑是老祖宗们为我们留下的宝贵遗产和可践行终生的律条。总结并按照这些律条行事,估计也是《鉴史问廉》的初衷吧!

    (作者:张召辉 单位: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

    观看《鉴史问廉》有感(二)

    俭以养廉

    "观史可以明智",我们以史为鉴,不难发现政通人和、社会稳定的一般规律,大多为吏治清明,官员不因利来,不为利往,克勤克俭,作

  • 2、 观鉴史问廉有感
    观鉴史问廉有感(一):做忠诚、干净、担当的表率 ——索继军 根据市纪委统一部署,近日,我局要求全体党员干部职工观看八集纪录片《鉴史问廉》。该片由中国共产党河南省纪委、中央电视台、河南广电出版局联合录制,是一部回望历史、展示中国古代廉政文化精华的作品。通过连续观看,我对中国厚重博大的廉政文化史有了新的学习和认识,对加强党性修养,增强廉政意识以及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有了新的思考和感悟。我认为,作为党员领导干部,廉是立身之本、干事之基,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要求的那样,做一名忠诚履职、干净做事、勇于担当的合格公仆。 该片第三集《清浊之辨》,向人们展示了一个个令人触目惊心的故事,展示了历史上清官和贪官不同的人生轨迹,剖析他们在大是大非面前的选择。透过该片,我体会到在贪与廉、清与浊上辨明大是大非,是一个领导干部终生必修的课程,也是一个民族和国家进步发展的条件。国家的兴衰、吏治的清廉与否,不仅仅决定于高居庙堂之上的君王和各级官吏,而是需要全体国人共同的努力。几千年来,正是无数中国人的坚守和戮力牺牲,中华民族和中华文明才得以不断发展兴旺。这生生不息的力量之源,就源自"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担当。 通过观看该片,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廉洁的对立面就是腐败,当廉洁的意识不能占据主流的时候,就会不自觉地滑向腐败。每一个腐败的故事都是从廉洁意识的淡漠开始的。中国传统文化提倡"礼尚往来",但"千里送鹅毛,礼轻仁义重",并非礼物越重,感情越深。相反,从现实的角度来讲,礼物越重,越容易起到相反的作用,容易将你的恩人变成罪人,容易将原本的好心变成坏事。现实生活中,不少官员就是在他人的感恩表达中模糊了廉与贪、清与浊的界限,甚至因为还不完的人情债而心生非分、滋长贪念。 那么当代中国,什么是清官、好官,什么是合格的人民公仆呢?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同场合多次提出"好干部"标准问题,认真学习、深刻领会这一重要思想,把人民需要的好干部选拔出来、使用起来,我们党的事业就会朝气蓬勃、生生不息,党领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就会薪火相传、蒸蒸日上。2014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对云南工作作出重要指示,要求党员干部要"对党忠诚、个人干净、敢于担当".这"三句话"是对好干部标准的高度概括和朴素表达,为我们加强新时期干部队伍建设指明了方向,也对我们每一名
  • 3、 观《鉴史问廉》有感

    观《鉴史问廉》有感(一)

    《鉴史问廉》是由中央电视台、中国共产党河南省纪律检查委员会、河南省新闻出版广电局联合摄制的大型历史文化纪录片,该片从王朝的更替、国家的兴衰、历史的警示、人民对清廉的追求等角度探寻廉政文化的力量,全方位展示了中国古代廉政文化的精华。

    鉴史:在于观察,通过查看引为教训的历史,可以使人提高警惕;问廉:着重在于"廉"字,廉者清也,治政之道在于求民安,施政之本在于洁自身。我们在影片中所看到的廉,可以是明朝海瑞"推清丈、平赋税,屡平冤假错案"的青天美誉,也可以是清代包拯"不持一砚归"的品行和志向,这些清官廉吏的故事感人至深。古代如此,现代更如此,习近平总书记读了《人民呼唤焦裕禄》一文后,深受感动,挥毫写下"魂飞万里,盼归来,此水此山此地。百姓谁不爱好官?把泪焦桐成雨。生也沙丘,死也沙丘,父老生死系。暮雪朝霜,毋改英雄意气!依然月明如昔,思君夜夜,肝胆长如洗。路漫漫其修远矣,两袖清风来去。为官一任,造福一方,遂了平生意。绿我涓滴,会它千顷澄碧。"深深表达了习近平对焦裕禄这位"好官"的崇敬之情和他自己爱民为民、责任担当的坚定情怀。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高瞻远瞩,认识到"腐败是社会毒瘤,如果任凭腐败问题愈演愈烈,最终必然亡党亡国".出台了《八项规定》《廉政准则》等一系列规定,通过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两学一做"活动,狠抓作风建设,从严治理党风,反"四风",打虎拍蝇,使党员干部宗旨意识更加强化,群众观念更加牢固,赢得了民心。

    作为一名普通党员,看过此片以后,感触颇深。在今后的工作中,我要进一步增强廉洁意识,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思想和行动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一是加强理论学习,提升廉洁意识。《党章》和《廉政准则》等党纪条规明确了哪些是不能触碰的"高压线",如果触动了"高压线",就必然会受到党纪国法的严惩,轻则名誉受损,重则身败名裂;廉洁的思想阵地,正确的不能占据主流的时候,错误的就会占领,廉洁的对岸就是腐败,每一起腐败案件的发生都是从廉洁意识的淡漠开始的。因此,我们党员领导干部必须加强对党纪条规的学习,要把制度规定学得入耳、入脑、入心,全面深入地领会其精神实质,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防线。

    二是立足本职工作,提高服务质量。结合供电系统的服务特性,把提高为民服务质量,争创群众满意作为一项经常性的工

  • 4、 鉴史问廉观后感想
    鉴史问廉观后感想(一):以廉为本 强修养 正作风 作表率 ——刘廷福 古人云"以铜为鉴,可正衣冠;以古为鉴,可知兴替;以人为鉴,可明得失".《鉴史问廉》以"廉"为核心,以"清、勤、慎"为主题,揭示廉则兴、贪则衰的治国之道,弘扬不畏强权、公正执法的优良传统,树立激浊扬清、追求正义的价值取向,推崇克己修身、廉洁奉公的道德人格,为我们提供了一部研究和借鉴历史的教科书。在目前从中央到地方重拳惩治腐败,强势反腐深入人心的大背景下,《鉴史问廉》更加具有振聋发聩的力量,给予我们更多的警示与告诫。 一、要以廉为本,轻名利,讲操守,提高自身修养 我国自古以来,各个阶层和各个朝代均高度注重以道德引导官员,提倡以德为先、以廉为本。当前,要实现"政治清明、政府清廉",首要前提是"干部清正",党员干部要守住自己的节操,努力提高自身道德修养。 要怀修养之心,提高思想境界。我国历来有注重自省和个人修养的传统,强调"修己以敬,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清朝大臣张英和其子张廷玉"父子宰相"留下的"六尺巷"的故事,是为官者克己修身崇德重礼的见证。当前,党员干部要以"慎独"的精神要求自己,始终坚持自重、自省、自警、自励,借鉴历史上优秀廉政文化,通过自我教育、自我改造、自我磨砺,将党和人民以及社会长期形成的政治原则、道德律令转化为自己的内心信念、思维方式和行为规范,树浩然正气,扬昂扬锐气。 要怀淡泊之心,正确对待名利地位。不追求名利地位才能志趣高洁,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才有了"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独立人格,范仲淹"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豁达胸襟才造就了他以天下为己任的政治抱负。党员干部要牢固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以淡泊之心对待个人名利和职位升迁,甘于吃苦,不计得失,谋事而不谋利,奉献而不索取,以国家的发展和人民利益的实现作为自己最大的幸福,而不以个人进退荣辱为怀。 要怀律己之心,抵制各种诱惑。杨震暮夜却金的故事是严于律己的典范,东汉时,杨震举荐的官员王密为报推举之恩,夜晚拜访杨震并奉上黄金,杨震连连拒绝。王密以为他怕人看见,有损名声,便说:"暮夜无知者。"杨震愤然道:"天知,地知,你知,我知,何谓无知?"把黄金扔给王密。在当今,面对纷繁复杂的客观环境和社会思想、价值观念日益多样化的新形势,党员干部必须始终保持清醒头脑
  • 5、 鉴史问廉观后感
    鉴史问廉观后感(一):做忠诚、干净、担当的表率 ——索继军 根据市纪委统一部署,近日,我局要求全体党员干部职工观看八集纪录片《鉴史问廉》。该片由中国共产党河南省纪委、中央电视台、河南广电出版局联合录制,是一部回望历史、展示中国古代廉政文化精华的作品。通过连续观看,我对中国厚重博大的廉政文化史有了新的学习和认识,对加强党性修养,增强廉政意识以及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有了新的思考和感悟。我认为,作为党员领导干部,廉是立身之本、干事之基,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要求的那样,做一名忠诚履职、干净做事、勇于担当的合格公仆。 该片第三集《清浊之辨》,向人们展示了一个个令人触目惊心的故事,展示了历史上清官和贪官不同的人生轨迹,剖析他们在大是大非面前的选择。透过该片,我体会到在贪与廉、清与浊上辨明大是大非,是一个领导干部终生必修的课程,也是一个民族和国家进步发展的条件。国家的兴衰、吏治的清廉与否,不仅仅决定于高居庙堂之上的君王和各级官吏,而是需要全体国人共同的努力。几千年来,正是无数中国人的坚守和戮力牺牲,中华民族和中华文明才得以不断发展兴旺。这生生不息的力量之源,就源自"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担当。 通过观看该片,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廉洁的对立面就是腐败,当廉洁的意识不能占据主流的时候,就会不自觉地滑向腐败。每一个腐败的故事都是从廉洁意识的淡漠开始的。中国传统文化提倡"礼尚往来",但"千里送鹅毛,礼轻仁义重",并非礼物越重,感情越深。相反,从现实的角度来讲,礼物越重,越容易起到相反的作用,容易将你的恩人变成罪人,容易将原本的好心变成坏事。现实生活中,不少官员就是在他人的感恩表达中模糊了廉与贪、清与浊的界限,甚至因为还不完的人情债而心生非分、滋长贪念。 那么当代中国,什么是清官、好官,什么是合格的人民公仆呢?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同场合多次提出"好干部"标准问题,认真学习、深刻领会这一重要思想,把人民需要的好干部选拔出来、使用起来,我们党的事业就会朝气蓬勃、生生不息,党领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就会薪火相传、蒸蒸日上。2014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对云南工作作出重要指示,要求党员干部要"对党忠诚、个人干净、敢于担当".这"三句话"是对好干部标准的高度概括和朴素表达,为我们加强新时期干部队伍建设指明了方向,也对我们每一名
  • 6、 《鉴史问廉》观后感

    《鉴史问廉》观后感 《鉴史问廉》第一集兴衰之思看后,引人深思,让人清醒。廉则兴,贪则衰是中华民族代代相传的治国之道!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历史是最好的老师,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中华民族创造了独树一帜的灿烂文化,积累了丰富的治国理政的经验,其中包括升平之世社会发展进步的成功经验,也有衰乱之世社会动荡的深刻教训。 《鉴史问廉》这部纪录片是用情景再现和专家讲述相结合的手法把中国的兴衰史一览无遗的展现在国人面前。先从秦朝说起,秦始皇是第一个统一中国的封建帝王,秦朝的亡国是因为修长城、修驰道、建骊山,老百姓徭役太重,不堪重负。秦始皇还集全国之力,用百姓血汗修筑阿房宫,是中国历史上奢侈浪费的耻辱代表。秦始皇好大喜功,横征暴敛,弄得民怨沸腾,只传二世。 西晋王朝,从皇帝到大臣人人都在比阔斗富。在当时的西晋王朝,无论是石崇还是与他斗富的富豪,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身份官员。后世的历史学家认为西晋王朝是中国历史上最腐败最拜金的政权之一。西晋文学家鲁褒在《钱神论》中辛辣的讥讽道,钱之所在,危可使安,死可使活;钱之所去,贵可使贱,生可使杀。西晋王朝迅速陷入整体性腐败和社会溃败之中还有另外的因素:政治上,它是九品中正制,九品中正制用人只看门第,看血统,而不看才能,把做正事干实事的这些人当作俗官,浊流,被社会看不起。经济上,它施行占田制。所谓占田制就是当的官越大,经济利益就越大。所以,这样一个王朝,它不可能长久。 唐太宗李世民是一位老百姓爱戴的明君,他对能臣廉吏爱戴有加,当一生清廉节俭的魏徵去世时,唐太宗感到十分悲痛和惋惜,他感慨的讲到: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魏徵去世,我失掉了一面镜子。唐太宗以身作则,提倡节俭,严格要求朝中的贵族和大臣,同时制定了一套有效的监察制度来预防贪污,皇帝率先垂范,官吏安守本分,贪腐和滥用职权的现象没有了,一个伟大的时代出现在了中国的大地上,这个中国历史上空前的盛世,被后世的历史学家称为贞观之治。贞观之治是一个政治清明的时代,是一个国家安宁的时代,是一个和谐向上的时代,是一个贤臣辈出、国泰民安的盛世时代,也是一个让现代的中国人怀念的时代。 唐玄宗在位期间,任命一位不学无术,却精通音乐的李林普做宰相,把朝中大事交给李林普掌管,从此沉溺享乐不理朝政。在李林普的掌控下,正直有才能的大臣遭到排斥,小人得到重用。在腐败的全面侵蚀下,各级官
  • 7、 观鉴史问廉有感1000字

    观鉴史问廉有感1000字(一)

    吏治不清,浊浊尘世;吏治一清,清平盛世。郦波教授的一句精辟总结,令人警醒与深思。在从中央到地方各级雷霆惩腐的大背景下,纪录片《鉴史问廉》跳出被地域、时间、空间局限的当下,以其独有的历史观和厚重感站在中华五千年文明史的高度,从历史的兴衰沉浮中挖掘中华廉政文化的优秀遗产,让人感到廉政富有的温度和情感、活力和魅力,从而增强人们反腐倡廉的信心和凝聚力。

    鉴史,问廉。着重在于廉字,苏东坡在其《六事廉为本赋》中就有这样的文字:"事有六者,本归一焉,各以廉而为首,盖尚德以求全。"开篇宗义,便将"廉政官德"举为领导干部之首要问题。透过《鉴史问廉》,我们在历史的长河中说看到的"廉",正是汉代小小洛阳令董宣"不畏强权冒死捍卫律法"的大无畏;是唐朝狄仁杰"断案如神、秉公执法"的清官能吏形象;是北宋李沆祠堂高悬的"旋马家声"告诫子孙莫恋奢侈生活;是明朝海瑞"推清丈、平赋税,屡平冤假错案"的青天美誉;是清代清天包拯"不持一砚归"、"清心为治本,直道是身谋"的品行和志向;是百姓对官员的期盼,对清官的一种信仰。

    清官廉吏故事感人至深,古代如此,现代更如此,早在25年前,时任福州市委书记的习近平读了《人民呼唤焦裕禄》一文,深受感动,挥毫写下了"魂飞万里,盼归来,此水此山此地。百姓谁不爱好官?把泪焦桐成雨。生也沙丘,死也沙丘,父老生死系。暮雪朝霜,毋改英雄意气""依然月明如昔,思君夜夜,肝胆长如洗。路漫漫其修远矣,两袖清风来去。为官一任,造福一方,遂了平生意。绿我涓滴,会它千顷澄碧。"深深表达了习近平对焦裕禄这位"好官"的崇敬之情和他自己爱民为民、责任担当的坚定情怀。在成立党的新一代领导集体之后,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考察时仍是谆谆告诫青年学子"当官就不要想发财、想发财就不要去做官".心中装着人民,急百姓之所急、想百姓之所想,为民众谋福祉,当是这个时代领导干部的最强音。因为,我们党是最清廉的党——党除了工人阶级和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没有自己特殊的利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

    是的,廉则兴,贪则衰。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的核心就是八德,就是孝悌忠信礼义廉耻,这个八德就是我们中华传统文化的dna,它渗透到每一个中华子女的骨髓里面去。兴衰之思、清官之念、清浊之辩、道德之择、文化之力、律令之矩、制度之重、千秋之评。从中我看到了他们身上共有的鲜明特征:忠于职守、报

  • 8、 党员鉴史问廉观后感

    纪录片《鉴史问廉》观后感

    “士不可不弘毅”,弘毅塑造和承载了璀璨的中国历史和中华文化,也成就了“士”厚重的人生。以史为镜知兴替、以人为镜明得失,从纪录片中看对历史的回顾、对人物的剖析,最深切的感悟就是要以弘毅承载厚重的生命。

    一、立本:明死生之大,秉允公弘毅之志

    《哈姆雷特》中的“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个问题”之所以能成为名句,正因为它道出了对人生命意义的终极关怀,此之为“明死生之大”。有了信仰,就有了内心的骄傲和精神的充实,就有了人之为人、区别于其他事物的“魂”;有了坚定的信仰,才不会在波澜壮阔的历史中迷失,才能经受住大风大浪的考验,才能不为名利所累、做到“功藏于无名”,哪怕被史书错记、经口错传,仍然能坦然乐观、问心无愧。

    《述志令》中,曹操坦白、直率、恳切地表达了以平定天下、恢复统一为己任的政治抱负。成就巍巍中华五千年的,正是这种“允公”的深沉正大,正是无数仁人烈士“匹夫之有重于社稷”、“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责任担当。回顾历史,只有“为公”方能被人民和历史所认可,方能塑造可为传续之“魂”。“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以修身为首,修身首先要立志,只有内心有“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信仰,才会在任何时候都有一个公心,思想和行为也就不会只局限于当下或某一域,也就能经得住历史的考验。

    二、持中:守仁义之道,担允能为民之责

    韩山韩江韩公祠,苏堤白堤都江堰,是百姓对为民有为的纪念。曹操《军谯令》中的“国中终日行,不见所识”,虽不事雕琢,尤令人感心动魄。唯时常深入社会底层而不仅仅是基层,去亲身感受民众艰难之处,才能使人不失恻隐之心;只有克勤克俭,才能使自己不陷入享乐的泥沼而忽略百姓之苦;也只有心怀仁慈努力营造包容、公正、和谐的环境才能弘扬正气,为民增福祉。

    范仲淹说,私罪不可有,公罪不可无。只有勇于担当才能有为,担当才能获得人民和历史的认可,才可以让人的生命变得厚重。而“智圆行方、经邦济世”之能是担当的基础,唯有自强不息,知行合一,以更宽阔的视野,更深远的谋划,不断提高自己辩证地认识世界、处理关系、服务社会的能力,才能避免走错方向,更好地服务人民,更有效地提高社会的科学、公正、幸福水平,才能被历史所铭记。

  • 9、 鉴史问廉心得体会
    鉴史问廉心得体会(一):以史为鉴 廉系兴衰 ——李平 习近平总书记曾经说:"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最近,观看了大型历史文化记录片《鉴史问廉》,这种体会更加深刻,历史就是一面逼真的镜子,历朝历代的兴衰,都遵守着特定的发展规律,而官员的廉政又是其中一个重要的因素。作为领导干部,确实应该以史为鉴,敬畏历史,学习历史、研究历史、借鉴历史。 一、以历史为镜子,可知群众心中永远有杆称。通过观看《鉴史问廉》,我们发现民间有许多群众自编的反映贪官污吏的戏剧、民谣等,这充分说明了群众对腐败的痛恨。包拯不持一砚归、强项令董宣据理力争,这些一身正气、 一身硬骨头的清官早已在人们心中立下不朽的丰碑。在贪与廉、清与浊上辨明大是大非,我们人民群众的眼睛是如此雪亮。历史清楚地告知我们,国家的兴衰、吏治的清廉与否,与我们各级官吏的作风具有最直接的关系。 二、以廉吏为楷模,对照改正自己的作风。包拯有诗:"清心为治本,直道是身谋。"诗的大概意思是,清心是治国的根本,正直是做人的大道。只要你是一棵参天之木,最后总会成为国家的栋梁。包拯以其清正、清廉、清明的一生为这首诗做了最好的诠释,赢得了"包青天"的美誉。海瑞是浑身是胆、一身硬骨,他对国之忠心几乎无人能及。向皇上上疏时,他已做好死的准备,坐在为自己准备的棺材旁他一脸坦然。为官的海瑞生活极其清贫,生活极其朴素,去世时家徒四壁,自发送葬的群众伍绵延百里。包拯和海瑞这样的清官将世世代代活在人们的心里。作为领导干部,我们更应当自觉地以这些清廉的楷模为榜样,抓紧改掉自己的那些坏心态、坏习惯、坏作风,安心工作,实实在在地做些对人民群众有益的工作。 三、以共产党人的艰苦创业为佳话,立足岗位认真干好本职工作。奢是祸胎,奢是坏兆——奢必将引起腐败,腐败必将失掉人心,失掉民心,必将亡国。从我们共产党的历史可知史,从建党之初,我们党就继承了中华民族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特别是在长期的革命实践中,形成了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南泥湾精神等,建国后我们还有鞍钢精神、大庆精神、红旗渠精神、北大荒精神、雷锋精神、焦裕禄精神等等,这些都是共产党人在执政条件下保持和发扬艰苦奋斗精神的生动体现。当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由于我们党长期执政,地位变了,权力大了,有些人逐渐脱离群众,出现一些干部抵御不住各种诱惑,不是用手中权力为
  • 10、 鉴史问廉观后感850字

    鉴史问廉观后感850字(一)

    古人云"以铜为鉴,可正衣冠;以古为鉴,可知兴替;以人为鉴,可明得失".《鉴史问廉》以"廉"为核心,以"清、勤、慎"为主题,揭示廉则兴、贪则衰的治国之道,弘扬不畏强权、公正执法的优良传统,树立激浊扬清、追求正义的价值取向,推崇克己修身、廉洁奉公的道德人格,为我们提供了一部研究和借鉴历史的教科书。在目前从中央到地方重拳惩治腐败,强势反腐深入人心的大背景下,《鉴史问廉》更加具有振聋发聩的力量,给予我们更多的警示与告诫。

    一、要以廉为本,轻名利,讲操守,提高自身修养

    我国自古以来,各个阶层和各个朝代均高度注重以道德引导官员,提倡以德为先、以廉为本。当前,要实现"政治清明、政府清廉",首要前提是"干部清正",党员干部要守住自己的节操,努力提高自身道德修养。

    要怀修养之心,提高思想境界。我国历来有注重自省和个人修养的传统,强调"修己以敬,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清朝大臣张英和其子张廷玉"父子宰相"留下的"六尺巷"的故事,是为官者克己修身崇德重礼的见证。当前,党员干部要以"慎独"的精神要求自己,始终坚持自重、自省、自警、自励,借鉴历史上优秀廉政文化,通过自我教育、自我改造、自我磨砺,将党和人民以及社会长期形成的政治原则、道德律令转化为自己的内心信念、思维方式和行为规范,树浩然正气,扬昂扬锐气。

    要怀淡泊之心,正确对待名利地位。不追求名利地位才能志趣高洁,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才有了"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独立人格,范仲淹"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豁达胸襟才造就了他以天下为己任的政治抱负。党员干部要牢固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以淡泊之心对待个人名利和职位升迁,甘于吃苦,不计得失,谋事而不谋利,奉献而不索取,以国家的发展和人民利益的实现作为自己最大的幸福,而不以个人进退荣辱为怀。

    要怀律己之心,抵制各种诱惑。杨震暮夜却金的故事是严于律己的典范,东汉时,杨震举荐的官员王密为报推举之恩,夜晚拜访杨震并奉上黄金,杨震连连拒绝。王密以为他怕人看见,有损名声,便说:"暮夜无知者。"杨震愤然道:"天知,地知,你知,我知,何谓无知?"把黄金扔给王密。在当今,面对纷繁复杂的客观环境和社会思想、价值观念日益多样化的新形势,党员干部必须始终保持清醒头脑,不断强化自我约束、自我控制的意识和能力,耐得住寂寞,抗得住诱惑,慎独慎行,择善而交,自觉清除和抵御拜金主义、

  • 2019-10-28

  • 2019-11-02

  • 2019-11-02

  • 2019-10-28

  • 2019-10-28

  • 2019-10-28

  • 2019-10-28

  • 2019-10-28

  • 2023-02-03

  • 2019-10-28

  • 2019-10-28

  • 2019-11-02

  • 2019-11-02

  • 2019-11-02

  • 2019-10-28

  • 2023-02-06

  • 2019-11-02

  • 2019-11-02

  • 2019-10-28

  • 2019-11-02

  • 2019-11-02

  • 2019-10-28

  • 2019-10-28

  • 2019-11-02

  • 2019-11-02

  • 2019-11-02

  • 2023-01-29

  • 2019-11-02

  • 2023-02-01

  • 2019-11-02

  • 2019-11-02

  • 2019-11-02

  • 2019-11-04

  • 2019-11-02

  • 2019-11-04

  • 2023-01-13

  • 2019-11-02

  • 2023-01-18

  • 2019-09-20

  • 2019-09-21

鉴史问廉读后感
每当我们读完一些经典书籍后,通常会有一些感悟感想。鉴史问廉读后感栏目给大家带来大量鉴史问廉读后感、2024鉴史问廉读后感等内容,希望能够对大家写读后感悟提供帮助! 更新时间:2024/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