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读后感范文 > 心灵处方读后感 > 地图 > 心灵处方读后感,2024心灵处方读后感
心灵处方读后感相关栏目
心灵处方读后感热门栏目
心灵处方读后感推荐
心灵处方读后感

(共 6508 篇)

  • 1、 我心灵的甘露作文1000字

    夏夜,坐于寂静的院中,持起久违的二胡,推拉伸展,收放自如,滋润心灵的甘露,是指尖滑出的天籁。

    姑苏春晓

    眼前是随风翻飞的简谱,手中操持的是别样的江南。

    轻轻闭上眼,手便自动随心推拉反复出姑苏的温婉。暮春三月,江南草长。,在如水的乐色中,心里不由浮现那桥下的乌篷,那夜半的钟声,那十里的沙堤,编织成江南的情怀。

    渐渐地,心随弦的吟唱而飘回那片土地,欲罢还休的揉弦是小桥流水旁丽人连绵的秋波细语,轻盈短小的跳弓是清晨小巷中的跃动的鸟啼虫鸣。隔着乐谱,我与江南在弓上起舞,在弦上邂逅,在绵延的胡琴声中花前月下,对影三人。一曲终了,烟雨、佳人、情怀依旧于弓弦上回响。

    杂花生树,群莺乱飞。,在心灵的甘露里,捞出江南、春雨、杏花。

    空山鸟语

    登临一座山,遇见一阵鸟鸣。每当心绪不宁、狂躁不安时,我总会奏起一支《空山鸟语》。有人喜欢它的热闹,我却拥抱它的空灵。

    寂寥无人的空山,在我的乐声中矗立,与世无争,袅袅婷婷。昏昏欲睡时,是一声悦耳的鸟鸣,呼唤我去拥抱它的空灵。百转千回的音色,是百转千回的山路,是百转千回的鸟语,提醒我莫要惊扰什么,只需探访山的俏丽。

    乐声引我渐入佳境。我以剩余的力气叩问山的真面目。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月儿出来了,鸟儿的话语依旧萦绕奏在耳内,身旁是甘露在青石板上滴答作响

    弓停之时,鸟语将歇,我与空山皆不语,任凭身影长满青苔。无须提醒,聆听的是我,空灵的是鸟语,是更深人静的空山。

    彩云追月

    问:何为情至?曰:故人难忘,惜君如常。

    当明月隐身于云彩之时,我静坐于庭前,诉说水乡巷内的风花雪月。山一城,水一程,曰亦诚。如泣如诉的长调,让我看见丈夫诀别的身影和妻子难舍的目光。她目送他离去,消逝在如水的月色中。他披着一身清晖,奔向理想。那一刻,她多想化身那一缕彩云,去追逐那触不可及的月。

    门前小树已成绿荫,何日相聚在堂前?,绵长的曲调寄托着闺人月影下的离愁,一丝一丝凝结成天空中那渺远的云彩。她不知,彩云追不到月,月亦不回头。

    情深至深。那一曲的最后,是她内心不灭的决心:纵使故人已相忘,我亦惜君如往常。身隔千山,目及万水,我仍会穿越世间风尘,等在家中与你剪烛西窗,如同头上的云彩,静候月的归来。

    每每拉完一支曲,我都会泪流满面。与其是我拨动了琴弦,倒不如说那弓弦早已拨动了我。

    听,那是琴音绕梁的沙沙作响,那是甘露滋润心灵的轻盈回荡,那是情怀、空灵、挚情在弓弦上的窃窃细语

  • 2、 读毕淑敏《心灵处方》有感

    读毕淑敏《心灵处方》有感

    夜深人静,万籁俱寂。听着钟表传出的“滴答滴答”的时间的声音,靠着温软的散发着太阳味道的被褥,在柔和的灯光下,手捧褐色封面的《心灵处方》,与作者一同感受人生的悲欢离合,一起体味生活的酸甜苦辣,一起思考身边的小故事带给我们的生活启迪,予我来说,是毕淑敏带给我的“悦读”幸福。

    我欣赏毕淑敏。她的作品总能浸润到我的内心深处。《红处方》《血玲珑》是我最早读到的她的作品。随着她细腻柔软的笔触,我总能与书中的主人公一起经历命运的跌宕起伏。作为一位女性作家,毕淑敏以敏锐的目光描摹着人们的各种生活状态。

    《心灵处方》是一本抚慰心灵的散文随笔集,《流露你的真表情》《保持惊奇》《我很重要》等73篇作品反映了现代人在生活压力之下造成的心理伤害和精神迷惘,教人如何面对生活中的困境和成长中的彷徨,让人在困境中找回自信。

    毕淑敏46岁时开始学心理学,之后她以自己的名字命名了一个心理诊所,但就在她的诊所门庭若市时,她却激流勇退,彻底告别心理咨询师的身份,再次回归文坛。究其原因,按她自己的说法便是:“来访者太多,让人产生了精卫填海般的绝望”,于是她重新拿起了笔,推出了这本《心灵处方》。书中有一部分素材是源于她的心理诊所接待的来访者,它将这些故事经过强烈的变形和浓缩,抽取了其中的典型,辑录成册。

    我曾质疑毕淑敏。因为毕淑敏的一些观点乍听起来是令人咂舌甚至是违背常理的,但细细咀嚼,却又拍案,不禁为她超乎常人的深邃洞察力而叫绝。推开另外一扇窗口,从另外一个角度看问题,人的思维往往有着别样的风景。于是,我又佩服毕淑敏了。

    对于婚姻,毕淑敏在《婚姻断想》中提到一位心理学家曾经这样说:“婚姻关系是人类所有关系中,最为亲密和最为紧密的关系。”我初次看到这话,和作者的第一反应是一样的,觉得不以为然。因为我也以为,母子关系、父子关系甚至祖孙关系,难道不是更为亲密和紧密的关系吗?

    但是作者认同了这位心理学家的看法,并且后面对她进行了大量的阐释:“爱一个和自己有血缘关系的个体,这在某些动物,完全可以做到,近乎是一种本能。比如一只母鹿在饿狮袭来的时候,宁愿牺牲自己,也要保护仔鹿的生命。动物界重复过无数次这样可歌可泣的场景,向来谁都不会怀疑的。但是爱一个和自己没有丝毫血缘关系的个体,直至结成相濡以沫、生死相依的关系,这只在人类社会中才存在。”读到此处,自己恍然大悟。

    在《飘扬的长发与人生的幸福》中

  • 3、 《心灵独白》读后感

    在读了本书收录的(为了这青春》、(秋之歌》、《很累又很尽兴的生活》、《心锁》等多篇文质兼美的文章后,我深深感到《心灵独白》的题目出得好,它可以使我们青少年学生表达自己的企盼、渴望以及迷惘、忧烦、苦闷、怨}贵等情怀。由此,我也理解了何以在全国竞赛中选作此题者众的缘由。 有道是:题,指额头;目,指眼睛。从题目看,命意了然:要求参赛者敞开心扉,写写自己的心里话。这些心里话常常是藏于心灵深处,往日或不便言,或不愿谈,或者由于这样那样的原因未及说出,而今在独处之时,平静地求索、凝重地反思之后,可以 独白一番的。独白,讲究本真,很自由,无干扰,无遮拦,要求尽可能以尤美的语言写出自己对于事物的带有哲理性的思考。

    当然可以采用多种表达方式,但不该是大段的叙述,因为是要人了解自己的心灵,而不是要人知晓一件什么事情;它也可以有所议论,但不该是长篇的论证,因为是要诉说心曲,而不是要驳斥谬误与宣传自己的主张;它l要应取第一人称的写法,但也不排斥第二人称的运用,不过要注意把握分寸,因为一切是为了自己能一倾积像,让人了解自己性格的本质特征,而非通过对他人的颂扬或是指斥,使读者去了解别的什么人。 我们不应当也不可能苛求正在成长中的青少年学生,让他们在自己的习作中必须做到站在时代的前列,紧紧按着时代的脉搏,正视现实,探索人生,及时而准确地提出并回答人们普遍关心的各个方面、各种各样的现实问题,以鼓舞人们的斗志和奋发的希望,使文章里跃动着强烈的当代精神的热流。但我们似可借用刘禹锡《陋室铭》中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的这两句话来强调好的文章必须有正确、积极、鲜明的主旨。

    我们应当也可以要求习作者们就其个人的生活实践,写出能够比较敏锐地感应时代的气息、真实地反映自己在这个伟大的时代里,正在走向成熟的心理体验和探索,或者也可以揭示在某些生活际遇中受到的种种困扰,以青少年心之声来呼唤与警示社会的方方面面,从而引起注意与足够的重视,虽则是暴露,却也是富有积极意义的。 青少年作为社会人,有其各自的生活环境与生活内容。环境对于人的思维和情感能产生极微妙的作用。这心灵独白,必会反映作者的内心世界,即精神领域里,带有明显个性特征的,对周围环境的观察、分析与判断,反映作者对某些客观事物的态度及独特的情感体验与情感倾向,也必然会显示个人与周围环境矛盾冲突中,想要采取某一行动的某种意志。参赛作者面对这一

  • 4、 读《心灵处方》随想

    前言:读后感的内容,来源于我们对书记的领悟,因此,小编收集整理了大量的读后感,供大家学习阅读!

    读《心灵处方》随想

    心灵处方

    读《心灵处方》随想

    幸福不喜欢喧嚣浮华,常常在暗淡中降临。贫困中相濡以沫的一块糕饼,患难中心心相印的一个眼神。这是著名女作家毕淑敏写在《心灵处方》上的封面语。也是因为这一句话,让我产生了读这本书的冲动。

    翻开书,令我很欣喜的是,它是由一个个小故事所组成的,这大大增加了我对此书的兴趣,因为长篇小说或者散文很容易让我感到厌倦,所以我对此书产生了积极性,于是决定买下它。不仅仅是因为这本书,也因为这本书的作者是我所喜欢的。毕淑敏是神秘的,她既是作家又是医师,她的才华不是一般女子可以媲美的;毕淑敏是感性的,她的情感散文是她丰饶内心世界的自然流露。有人这么评价她:她的笔尖饱蘸着情感的琼浆,在行云流水优雅的字里行间汩汩流淌,抵达人生、生命和人性的最深处,给人以躲闪不及的撞击感,同时产生深刻而感人的力量。不错,的确是如此,因此,我对她的文章一直也是抱着感性的心情,在静静的地方,静静的看着从她内心流露出的情感。

    买回家后,用静静的方式看完了这本书,在这共七十三篇的小故事中,都是反映现代人在重压之下,造成心理伤害和精神迷茫。而这些小故事也教你换一种思考方式,用乐观,愉悦的心情直面人生。教人如何面对人生中的困境,感情伤害和成长过程中的彷徨,在困境中找回自信。

    作品着重于对当今人们生活现状的叙述和解剖,毕淑敏以她深邃的洞察力与细腻的笔墨,记录和描摹着当今人们的各种生活状态和心灵史。随着一个个生活小故事的叙述,毕淑敏以她曾经作为外科医生的目光和洞察力,细致入微地一层一层地将生活的苦痛和病灶找出并解剖,让你不仅看到生活的残酷,当你的生活不幸与某个故事不谋而合时,当你还沉浸在痛苦的共鸣时,当你目光里的泪花还在闪烁时,你还会欣喜地发现,自己已经从这些小故事里看到了出路和希望。

    其中有一个名叫轰毁你心中的魔床的故事。讲的是魔鬼有张床,它把每一个过路的人揪到它的魔床上,用那人的身长与魔床进行比较。路人如果身体比魔床长,就把那人的头或是脚锯下来,如果那人个子矮小,就把他的脖子和肚子抻长。而往往只有极少数的一些人能够合这个床的尺寸,不受魔鬼的折磨。当然在这个唯物的社会中,不会存在什么魔鬼,神仙之类的。但把这个故事折射到每个人的心里,他的存在却又是那么的清晰。

    在现实生活中,可以说每

  • 5、 《将整个心灵想给孩子》读后感1000字

    什么样子的人,才是一名真正的教育者。苏霍姆林斯基认为爱孩子,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的人,才是一名合格的教育者。下面是小编带来的《将整个心灵想给孩子》读后感1000字,你怎么看待呢?

    在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思想中,对于教师教育的研究篇幅众多,投入精力也多,他曾著《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专门来论述如何成长为一名专家型教师以及指导教师在职业生涯中快速稳步成长。在《将整个心灵想给孩子》这本书中,苏霍姆林斯基也多次提到对教师的要求,比如作业笔下的亚努什?科尔恰克。

    亚努什科尔恰克是犹太人聚居区孤儿院的一名教养员,在二战期间,希特勒分子打砸抢烧、横征暴敛,对于这个聚居区犯下了罄竹难书的罪行,其中一场罪孽就是法西斯要用焚尸炉残害孤儿院的苏联孩子们。罪恶的法西斯命令教养员亚努什?科尔恰克做出抉择:要么抛弃孩子们的生命来保全自己,要么和孩子们同归于尽。面对这样的暴行,亚努什科尔恰克,这位合格的教师说我绝不会拿良心做交易。于是英勇就义。

    想要成为一名真正的教育者,就要把自己的一切甚至生命奉献给孩子们。苏霍姆林斯基还认为:教育修养中起决定作用的一种品质就是对孩子们的依恋之情。著名的教育家威悌曾对47000名学生进行调查分析,并归纳出有效能教师和无效能教师的特征,仁慈体谅、了解学生给予鼓励、和蔼可亲、有兴趣研究学生的问题、和蔼可亲等都是对有效能教师的特征的形容词。通过这项调查分析,我们可以得出的结论可以完美的契合苏霍姆林斯基对于合格的教育者的要求()爱孩子,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

    苏霍姆林斯基也正是这样几十年如一日地践行着自己的教育理想,他从十七岁开始从事教育工作,1848年,在他从教十年之后,担任了帕夫雷什学校的校长,二十三年从未离开过这所农村学校,他一生致力于教育行业,是孩子们的心灵导师,同时也是家庭教育的指导者和学校教育的成功管理者。

    反观现在我们身边的某些教师,与苏霍姆林斯基笔下真正的教育者相比,难免望其项背。同样是威悌有效能与无效能教师特征这项调查研究归纳出的无效能教师特征:坏脾气无耐心、讽刺挖苦学生、骄傲自负、不公平、偏爱等等。这些消极的名词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当下某些教师的状况。例如汶川地震中的范跑跑,作为一名教师,能够在危难之时抛弃自己的学生而自己逃生,这等举动在伟大的亚努什?科尔恰克面前难道不会自惭形秽吗?更有甚者红黄蓝事件,是对孩子身体和心灵一生的阴影和残害。其他类似课

  • 6、 红处方读后感1900字

    《红处方》一书由毕淑敏所著,讲述了一个关于戒毒医院的故事,让我们看到形形色色的人,同时也是对于人性的考验,大家有没有读过这本书?读后有什么感悟?下面给大家带来的是红处方读后感1900字,大家一起来看看。

    很久没有这样认真的读一本书了,我说的读,并不是像我录有声读物的时候那样读出声,而是一个字一个字的默念,有时候走了神,就反过头来把这一段再认真的读一遍。

    这是一个有关戒毒医院的故事,前半部分读的时候相对轻松,除了开头的时候简方宁的死,甚至有一两处看得我笑出声来。作者把生活中可见的粗俗写进书里,一个个活生生的吸毒者便跃然纸上。被虚幻的快乐引向深渊的人们,直到感觉出真实的蚀骨的痛苦时才惊觉上当,这时已毒入膏肓,悔之晚矣。

    作者用大篇幅的文字和多人的口吻描述了那虚幻的快乐有多么诱人,看得我甚至怀疑此书的用意。

    但是,越往后半部,彻骨的冰凉从脚底蔓延,经小腿、大腿侵入腰腹,海水一般地浸泡了整个心脏,渐渐把大脑冻成一个透明的冰坨坨。

    前半部的快乐有多么真,后半部的痛苦就有多么深。戒毒医院就是告诉你哪是真哪是假,并且想把你拉出深渊的地方。注意,我这里说的是想。医生护士想把你拉出来,却不见得能把你拉出来。有人是不想出来,即使他知道那快乐是虚幻的,痛苦才是真实的;尽管他知道这条路走下去将是万劫不复。也有人临死才想明白,但悔之晚矣,机会不会重复的光顾一个人,当你不珍惜他时,他便离你而去,并决绝的再不回头。当然,也有少部分人是真的及时想明白了,戒毒医院便是他的重生之地,他抓住机会,借着这块跳板跳出了深渊。

    沈若鱼在戒毒医院的经历,由开始的好奇、新鲜,听着庄羽那真假掺半的故事,到后来的惊悚、恶心,她带着读者深入吸毒者的内心,将人性深层的恶连根挖了出来,晒在太阳底下。深深了解这些的除了沈若鱼,还有那些戒赌医生。

    戒毒医生是人不是神,毒品在扭曲着吸毒者心灵的同时,也在冲击着他们的神经。作者并没有把戒毒医生写成救世主,也没有把他们描述成圣母玛利亚,他们是一群实实在在的、血肉之躯的人。他们会痛苦,会害怕;他们也会被金钱所诱惑;他们心底的恶也会引诱他们走向深渊();他们有的多年如一日,坚守着自己的信念;有的在毒品带来的暴利面前彻底沦丧;有的用智慧为人生画上了一个完美的休止符。

    滕大爷是一位敬业的好医生,他用他日渐衰老的躯体和并不太深的戒赌专业为戒毒医院服务着。为了收集第一手资料,老先生日复一日年复一

  • 7、 快乐处方读后感

    在生活中寻找快乐

    人们常说,人长大了,烦恼也就会越来越多。那这是为什么呢?成长,何为成长,它不光是人的生理上的发育,还是人的心理的扩充。人长大了,就需要懂得更多,就需要理解更多,就需要忍受更多;人长大了,就需要学会理性,就需要学会珍惜,就需要学会自我调解。但统统这些,并没有说人不可以快乐呀!

    我很幸运的寻找到了一个神奇的处方,它让我在不断成长的同时,也能依旧保持快乐,它就是《快乐处方》。

    罗曼罗兰说:所谓内心的快乐,是一个人过着健全的、正常的、和谐的生活所感到的快乐。那应如何做到呢?首先,要有健康的身心。因为健康欠佳会减弱你的决策能力,使你做出种种不正确的判断和决定。接着,要克服自己的缺陷。境由心神,征服自己,就是人生最辉煌的时刻。再就是,不要烦恼与忧虑,还要远离孤独与寂寞。人们常常为一些鸡毛蒜皮的事情而烦恼,我们要学会排除它们,控制消极情绪。我们还要学会省查自己,启动智慧,焕发青春活力,远离人性的阴暗面。最后就是,要时时拥有美好的心情和淡泊的心态。

    每个人对快乐的理解是不一样的,人人都能拥有自己的快乐。核物理是当今最尖端的基础科学,同时也是一座艰苦卓绝的山峰。上海市最年轻的科技精英,中科院上海原子核研究所的马余刚,却在这枯燥的原作文子世界里乐此不疲。他说:这其实是一个不断更新的探索过程,每天都可能有进展和突破口。当你领先得出一个别人尚未知的结论,那种快乐是无可比拟的。正是怀着这样的热爱,马余刚在许多人享受青春的岁月里,把几乎全部的时间都交付给核物理最前沿课题。他所提出的中能核物质反应平面离散的新方法,被成功地运用于美﹑日的实验数据分析,并受到同行论文和国际会议的多次引用。马余刚认为这种研究时无可比拟的快乐。

    有时我们的生活会遇到一些苦难,但即使在苦难中,我们依然可以寻找快乐。贝多芬由于贫困没能上大学,17岁得了伤寒和天花,之后肺病﹑关节炎﹑黄热病﹑结膜炎又接踵而至。最大的打击是28岁时不幸失去了听觉,在爱情上也屡屡不顺。但是他以惊人的毅力战胜了命运给他的沉重打击。他的许多辉煌的杰作如《第九交响乐》等就是在几乎全聋时创作的。他到晚年据说用一根小木杆,一端插在钢琴箱内,一端咬在牙齿中间,用以在作曲时听音。罗曼罗兰说他是用他的苦难来铸成快乐。

    盲人海伦会因为自己能有三天的光明而快乐一生,我们又何尝不能做到这样容易满足呢?有了小小的进步,我们应该快乐;有了新的成绩,我们应

  • 8、 《心灵捕手》影评1500字

    《心灵捕手》影评观后感 不知是否自己已上年龄,对院线上映的新影片毫无兴趣,反而热衷于在网络上搜罗评分高的经典影剧或电视剧,静静的独自一人在深夜观影,这感觉和情境能让我暂时忘却公务之事,专心致志的体味片中之情。 《心灵捕手》这部电影可以归属于励志类电影,这类电影也是我最爱,有时剧中的某一台词、某一场景都能与我心灵共振、感同身受,最后从中顿悟。这也是为什么我不乐意看肥皂剧、未经大众检验的影片,因为我更希望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里能从有质量的影片中吸收有益的东西,为我所用,从而提升自己。 影片的主人公威尔是个放荡不羁的不良青年,他有三个非常要好的朋友,彼此肝胆相照。他有与生俱来的过目不忘的本领,以及对数学和化学具有异于常人的天赋,但由于痛苦不堪的童年回忆,和难于启齿的家庭暴力,因此其未受过正统教育,也很早就出来打工。他在哈佛大学当清洁工时,轻松的解答出数学教授蓝博出给学生的难题,也正因如此,让蓝博教授注意到他。并且在随后的日子里,蓝博教授对其惺惺相惜,教授不能解决的数学问题,威尔却能很轻松的解答,他试图引导威尔继续往数学方向发展,与其共创数学界的新的理论。可是,由于威尔自身的经历,他的叛逆、狂妄和自傲并未能与蓝博教授达成默契。 在此期间,蓝博教授也找到他的同窗好友心理学教授桑恩为威尔进行心理辅导。辅导过程并非一帆风顺,威尔对接触他的人都会产生抵触,在心理上设置了严重的防线,不肯与人坦诚交流,而且出言不逊的评价桑恩教授的画作和过世妻子,虽然教授很恼火,但是他很快想通了,在第二次的辅导时,桑恩教授是这么跟威尔说的:   你只是个孩子,你根本不晓得你在说什麽。所以问你艺术,你可能会提出艺术书籍中的粗浅论调,有关米开朗基罗,你知道很多,他的满腔政治热情,与教皇相交莫逆,耽于性爱,你对他很清楚吧?但你连西斯汀教堂的气味也不知道吧?你没试过站在那儿,昂首眺望天花板上的名画吧?肯定未见过吧?如果我问关于女人的事,你大可以向我如数家珍,你可能上过几次床,但你没法说出在女人身旁醒来时,那份内心真正的喜悦。你年轻彪悍,我如果和你谈论战争,你会向我大抛莎士比亚,朗诵共赴战场,亲爱的朋友,但你从未亲临战阵,未试过把挚友的头拥入怀里,看着他吸着最后一口气,凝望着你,向你求助。我问你何为爱情,你可能只会吟风弄月,但你未试过全情投入真心倾倒,四目交投时彼此了解对方的心,好比上帝安排天使下凡只献给你,
  • 9、 《红处方》读后感

    《红处方》读后感(一)

    一本沉重的书,简方宁是一位把自己的一生奉献给戒毒事业的女人,甚至连结婚也是为了做上医生。这本书凝聚了太多,身为女人身,家庭与事业的矛盾。简方宁为了她的事业,她忽略了她的丈夫,她丈夫几次提醒她,但简方宁一心只有她的事业。在我看来,这样的女人是最美丽的,也是最有吸引力的。她不单单守护了戒毒医院的最后一方净土院长办公室,也守护了人性的净土善。

    《红处方》这个名字2020,也许不是学医的人是看不出,这本书写的是一个悲剧。白处方是开普通药的,黄处方是开外处用药的,只有红处方是专开剧毒麻药的,比别的处方要慎重。红处方,不仅仅写出了简方宁死亡的结局,也警示着世人,毒品最终是会带来悲剧的。

    在简方宁的医院里,我看尽了人性百态。庄羽并不是一位心肠歹毒的人,她只是一位被毒品消磨了自信,她充满了自卑,以至于她用金钱、用化妆品来堆砌起她的高傲。在她看来,简方宁是高贵的,她希望拥有这样的一位朋友。当她知道简方宁愿意跟她做朋友,她由怀疑到兴奋。她拒绝了简方宁要求她到戒毒医院里工作,也许是因为自尊心作祟,也许是她进进出出戒毒医院已经厌倦了这样的生活,也许是但她却希望拥有简方宁这样的朋友,她多次打电话给简方宁,是渴望友谊。简方宁由于家庭而没有再接庄羽的电话。因为这样,庄羽内心的自卑驱使着她用新型毒品7制造成一幅名叫《白色和谐》的画送给简方宁。让简方宁在不知不觉中染上了毒品。

    支远,是为了庄羽才染上毒品,他想让妻子知道,戒毒,并不是遥不可及的。但是支远低估了毒品的魔力,当然,他也没高估人的意志力,其实最后支远还是能戒毒了。其实当我看到支远戒了毒真的很高兴的,因为读这本书真的让我筋疲力尽了,书中弥漫着各种各样的被毒品控制的人,就像范青稞般,听着那一个个故事,最后发现在这个世界上存在这么丑恶的故事,书中人尚且如此,书外人又能如何忍受呢?但是支远,至少是一个希冀。

    在这本书,毒品并不是人性毁灭的唯一,还有钱,像那个把中药戒毒配方卖给外国人的孟妈,还有在戒毒医院里寻找王子的栗秋理由竟然是能吸毒的人必定是有钱买得起毒品的人

    其实我很理解简方宁选择死亡这条路的,她并不是没有寻找过戒这种毒品的方法,比起死,没有情感的人生活在这个世界上更让人觉得可怕。我想简方宁之所以能坚持待在这间医院里的原因也是由于她本性里有对这些人的怜悯等等各种各样的情感而支持下去的吧。

    毕淑敏的书总是能让我对人充满了失

  • 10、 心灵处方读后感

    心灵处方读后感

    今天,我去书城,看到了一本书,顿时被封面的话给吸引了。幸福不喜欢喧嚣孵化,常常在暗淡中降临。贫困中相濡以沫的一块糕饼,患难中心心相印的一个眼神。这是《心灵处方》的封面语。散文大多反映现代人在重压之下造成心理伤害和精神迷惘,教人如何面对生活中的困境,感情伤害和成长过程中的彷徨,在困境中找回自我。

    因为毕淑敏曾在北师大就读过心理学专业,做过心理咨询师,所以有些篇章也是借一些心理案例而引发的人生感悟,这是我所感兴趣的,感兴趣她对人内心世界的探寻,那些不为世人所明了的心理世界在毕淑敏笔下自然地敞开,让你觉得它们离你是那么近,因为总有一些细腻的情感总有一丝隐秘的心理仿佛也是你曾经有过的。只是因为那些文字2020总会不经意间触动我内心的某种情怀,而且,那些看似不经意的文字2020却会时不时迸溅出一个知识女性的聪慧、理性、豁达!

    作品着重于对当今人们生活现状的叙述和解剖,她用那敏锐的目光、宽厚的心怀,睿智的文字2020,讲述着生活、女人、家庭、孩子,这些缠绕在我们身边的琐事,或提醒人们关注感悟幸福,或引发思索、联想,令人生出无限美好的情愫。

    当你的生活不幸与某个故事不谋而合时,当你还沉浸在痛苦的共鸣时,当你目光里的泪花还在闪烁时,你还会欣喜地发现,自己已经从这些小故事里看到了出路和希望。这些故事会让你走投无路的时候看到一线柔和的晨光,你将因此找到心灵的出口。

    我认为,这就是《心灵处方》的魅力所在,它告诉我们许多关于爱的本质和意义,以及来自生活的升华。看完这本书,能感觉到作者是要她的读者更好地活下去、爱下去、工作下去。要因为爱与被爱,我们感受到幸福的存在。

  • 2019-10-11

  • 2019-09-28

  • 2019-09-28

  • 2019-09-25

  • 2019-09-25

  • 2019-09-25

  • 2019-09-25

  • 2019-09-25

  • 2019-09-23

  • 2019-09-23

  • 2019-09-23

  • 2022-12-22

  • 2019-10-09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10-19

  • 2019-09-20

  • 2019-09-28

  • 2019-10-09

  • 2019-10-19

  • 2019-10-24

  • 2019-11-03

  • 2019-10-09

  • 2019-10-11

  • 2019-10-11

  • 2019-10-17

  • 2019-10-19

  • 2019-10-19

  • 2019-09-21

  • 2019-10-09

  • 2019-10-17

  • 2019-10-19

  • 2021-08-04

  • 2019-09-21

  • 2019-09-23

  • 2019-10-09

  • 2019-10-23

  • 2019-10-19

  • 2019-09-19

心灵处方读后感
每当我们读完一些经典书籍后,通常会有一些感悟感想。心灵处方读后感栏目给大家带来大量心灵处方读后感、2024心灵处方读后感等内容,希望能够对大家写读后感悟提供帮助! 更新时间:2024/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