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读后感范文 > 心灵之道读后感 > 地图 > 心灵之道读后感,2024心灵之道读后感
心灵之道读后感相关栏目
心灵之道读后感热门栏目
心灵之道读后感推荐
心灵之道读后感

(共 6253 篇)

  • 1、 读《心灵之道》有感(读后感参考)

    在这大千世界中,有许多繁华琐事,我们根本不能逃离这俗世,那么请保持好的生活态度。

    人生中的不如意有许多,再小的事也会成为我们烦恼的原因,在这之后请翻开手中的《论语》细细品味吧,它能让你静下心,并恢复好心情。

    人生百年,孰能无憾?但最主要的便是如何对待这些遗憾。

    孔子的学生司马牛有一个烦恼:“别人都有兄弟,偏偏我没有!”他的同学子夏便说:“商闻之矣;死生有命,富贵在天,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君子何患乎无兄弟也?”

    子夏认为天命所归,我们唯一要做的便是接受并顺其自然;同时也要保持一颗诚敬的心,待人尊重,谦恭有礼;只要做到了,一个人要能做好自己,那么五湖四海的人都会敬你,就像自己的兄弟一样的亲密。

    所以,想要有兄弟就要有良好的修养,对于人生的遗憾也是相同的,人应该要正确面对人生遗憾,并接受它,在很短的时间内适应,然后再冷静思考,做出正确的解决方案,尽最大努力去弥补它,这就是好的生活态度。

    以前的我觉得最得意最拿得出手的便是钢琴,那时我对自己非常有信心,但在一次失败后,我才发现原来跟别人比起来,我真的就是那“九牛一毛”。面对他们我感到羞愧,于是,有很长一段时间,我再没有碰过钢琴了,把它踢出我的生活范围,钢琴放在家里就像是摆设一样。再后来,经过老师、同学的鼓励,我又重新开始,那种感觉像是回到了从前一般,因此:我明白既然生活中的遗憾不能避免,那就正视它,打败它,打起精神,用永不言败的信念和良好的态度去面对一切,这样你会发现,雨过天晴,太阳又会重新照耀大地。

    正视遗憾,努力弥补,这样才不会在悔恨中度过,才能更好的迎接未来。

  • 2、 《心灵之道》读后感800字

    好书是开启智慧的钥匙。我最喜欢读《淘气包马小跳》、《爱的教育》、《安徒生童话》……而在我寒假中看了《小学综合阅读》,受益匪浅。它仿佛像一块干燥的海绵,不断地为吸取水的滋养,让我百看不厌。哪里有令人感动的母爱,那儿有勇敢顽强的精神,有精美的故事。

    翻开第一页,《心灵之道》讲述了一个小女孩在单亲家成长到18岁,全靠母亲编东西维持生活。18岁圣诞节那天,母亲给她20美元去买礼物,女孩很自卑,觉得别人过得都比她好。她走在茫茫人海的道路上,低着头靠墙行走,进了一家店。店里有着许多发卡和头饰。服务员走上来推荐,可女孩实在买不起,可她头发的颜色很配。女孩行动了,付了16美元,出门时她撞到了一个老人,发卡掉了,老人也叫不住她。她在大街上走,没有想到每个人都夸她美,而她却没有发卡……

    自信是每个人都要的。记得有一次,家里来了客人,妈妈让我去买一根甘蔗,我从来没有卖过甘蔗,我胆战心惊地走着,走到小摊上看着甘蔗,害怕地说:“这甘蔗怎么卖?”“大的13元,小的12元。”我说:“买一根大的。”可那女的太狡诈了,找的全是梢头,可我又不会讲,提着甘蔗悻悻地回家了。眨眼间,一袋甘蔗全没了,妈妈问几元一根?我说:“13元。”“你个笨蛋,他们骗你了。别处的只要8元。10元快再去买一根,记住跟他讨价。”我点了点头,又跑到那儿。可换了一个人,我小声地问:“甘蔗多少钱?”“大的15元,小的13元。”“你还不如去抢呢!”我想。便暗暗嘀咕说;“这么贵。”“小姑娘过年了,涨价了。”“那我刚刚来,怎么才12元?你怎么一会儿就贵了。你们这是什么甘蔗?”我竟然愤愤地说了这句话,居然不怕他把我绑架了! “便宜点,我买两根。”“好好。”说了这么长时间,终于便宜了一点。我今天真开心,真爽!

    自信是一种对自己内心的肯定和认可,生活中每个人可能都会有迷失自己的机会。但是别怕,要学会转换思想,经历失败就是一次宝贵的财富,这会让你以后在生活中更加有经验,更加肯定自己,更加坚定自己的步伐,勇敢的迎接明天的挑战!

  • 3、 读《心灵之道》有感600字

    在这大千世界中,有许多繁华琐事,我们根本不能逃离这俗世,那么请保持好的生活态度。

    人生中的不如意有许多,再小的事也会成为我们烦恼的原因,在这之后请翻开手中的《论语》细细品味吧,它能让你静下心,并恢复好心情。

    人生百年,孰能无憾?但最主要的便是如何对待这些遗憾。

    孔子的学生司马牛有一个烦恼:“别人都有兄弟,偏偏我没有!”他的同学子夏便说:“商闻之矣;死生有命,富贵在天,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君子何患乎无兄弟也?”

    子夏认为天命所归,我们唯一要做的便是接受并顺其自然;同时也要保持一颗诚敬的心,待人尊重,谦恭有礼;只要做到了,一个人要能做好自己,那么五湖四海的人都会敬你,就像自己的兄弟一样的亲密。

    所以,想要有兄弟就要有良好的修养,对于人生的遗憾也是相同的,人应该要正确面对人生遗憾,并接受它,在很短的时间内适应,然后再冷静思考,做出正确的解决方案,尽最大努力去弥补它,这就是好的生活态度。

    以前的我觉得最得意最拿得出手的便是钢琴,那时我对自己非常有信心,但在一次失败后,我才发现原来跟别人比起来,我真的就是那“九牛一毛”。面对他们我感到羞愧,于是,有很长一段时间,我再没有碰过钢琴了,把它踢出我的生活范围,钢琴放在家里就像是摆设一样。再后来,经过老师、同学的鼓励,我又重新开始,那种感觉像是回到了从前一般,因此:我明白既然生活中的遗憾不能避免,那就正视它,打败它,打起精神,用永不言败的信念和良好的态度去面对一切,这样你会发现,雨过天晴,太阳又会重新照耀大地。

    正视遗憾,努力弥补,这样才不会在悔恨中度过,才能更好的迎接未来。

  • 4、 于丹《论语》心得(2)心灵之道

    于丹《论语》心得(二)心灵之道

    视频片头语一:

    俗话说:人生不得意事常xxx。那么如果人生有了缺憾之事,如果我们遭遇不得意之时,我们应该采取一种什么样的心态来对待生活呢?两千多年前的论语对于我们当今社会生活中的问题能有什么启示呢?请收看于丹教授《论语》心得之《心灵之道》。

    视频片头语二:

    每个人的一生中都难免有一些缺憾和不如意的事情。如果你放大这种缺憾和不如意,那你将永远生活在阴影之中。也许我们无力改变生活中的缺憾,也许我们无法避免人生中的苦难。但于丹教授认为,论语的精华之一就是告诉我们,心灵的力量是无穷的,如果你用不同的心态来对待生活中的缺憾和苦难,你就会拥有完全不同的人生!两千多年前的《论语》,真的能够开解现代人的心结吗?请收看于丹《论语》心得之二:《心灵之道》。

    于丹:今天我们说一个话题,人生百年,孰能无憾呢?

    人的一生中遗憾的事情谁都在所难免,《论语》中有没有遗憾的事呢?也有很多人。想想孔夫子弟子三千,七十二贤人,这么多学生,家家都有自己烦心的事情。那么他们之间是怎么来讨论关于人生遗憾的呢?

    有一个学生司马牛,他的遗憾是什么呀?

    flash:

    唉!我家只有我一个儿子。

    我们家有哥仨。

    我们家有五兄弟。

    我们家有八个兄弟,号称八大金刚呢。

    为什么人家都能够有那么多兄弟,为什么我就一个都没有呢?哪怕有一个也好啊。为什么啊?为什么啊?太郁闷了。

    于丹:他的一个同学子夏就开始劝他。子夏是自称,称自已的名字2024商,他说我听说呀,子夏曰:商闻之矣,死生有命,富贵在天,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君子何患乎无兄弟也。(论语.卫灵公篇)

    尽管这段话不是出自孔子之口,但是他也代表了《论语》所倡导的一种价值观。就是人首先要能够正确地面对人生的遗憾,当你面对一件想不通的事情的时候,你怎么样避免最大的伤害呢?就是不要纠缠在里面,一遍一遍地问为什么呀,为什么呀,偏偏这倒楣事怎么就落在我头上呢?

    其实化解遗憾第一个前提是先认可这个遗憾的存在,就是你在最短的时间内把这件事接受下来。说,好了,这就是一种安排,我已经知道有这个遗憾了。那么第二个态度是什么呢?是尽可能的用自己所可以做的事情去补足这个遗憾。这就是子夏告诉他同学两句话,叫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论语.颜渊篇),敬,是指人内心的一种端庄,一种正直所表现出来的一种态度,使大家都可以尊敬你,那么你再去做

  • 5、 君子之道读后感

    君子之道读后感一:读余秋雨《君子之道》有感

    (1584字)

    我读余秋雨这篇文章,心中很佩服作者的读书功力及记忆力,笔触所到,思随文至,传统经典信手拈来;层次、段落,似无刻意打造,却自成体系,可能是一种读书的高境界罢。我的疑虑主要是就作者为文的总立意来的。“君子之道”,就是剖析君子,歌颂君子,褒奖传统,拜服经典吧。然则,君子、传统、经典就真的这么重要么?联系到20多年来社会上掀起的一股股崇古覆儒的思潮,我总在忧虑它们到底要将中国引向何处。于是,我开始认真阅读此文,并将自己的思索追问逐一记下。

    首先,余秋雨谈到了西方学者荣格,讲到他关于文化的作用在于培养“集体无意识”的人格。这个观点说得玄乎,其实从思想灌输的角度看则很清晰:无非一个民族的观念文化熏陶其后代所致的思想思维特点,并且由此而发的特定行为方式和文明类型罢了。余秋雨关注的可能在于荣格看重中国文化的态度,及中国不要跟着西方走的希冀,特别还推出了道家“物极必反”法则“远超西方思想”。余的这段文字很值得质疑。现代化是不是跟西方走?“物极必反”的道理究竟有多深,中西于此(具体)所受益损究竟何在?

    余秋雨对于中西文化的总体属一性一有一个简赅的概括,即西方是霸道文化,中国是王道文化。霸道文化者,可能着意于其侵略一性一破坏一性一,王道文化者则是强调其自修德行圆满。问题是这种概括似乎只是存在于作者心中美好想象中的概念。读者只要稍微回到几千年中西历史的无穷事实中去想,从中西各自在其基本思想理念引导的发展趋势下去想,就根本得不到这样的结论的。简单的诘问可这样下,请余秋雨思考回答:其霸道文化建基于平等意识,王道文化建基于等级意识,何谈后者之优?

    当然,余秋雨看重的王道文化自修功德也不全是无稽之谈。实质上所谓“内圣外王”说到底还就是儒家的修齐之道。人们通过各自的道德修养来提升自身素质很有必要。但这种修养未必仅只中国人独有。事实上,基督教的繁复诵读经书、牧徒忏悔赎罪和现代心理学讲究的自省自究,未必就不是另一种修齐之道。从儒家一些基本思想理念所具有的落后一性一去分析,王道文化也注定了存有许多破漏。比如上面提到的等级意识就是一个牺牲多数的渊薮。由其执鞭,个体修养之域尚可,社会群体却是压抑一性一的、无知一性一的、被动一性一的。

    联系后文,余秋雨讲到自己曾写过小人,那是对一些顽劣人一性一的批判,现在则是对立于小人写出其君子以及褒赞,作者似可长抒口

  • 6、 大鱼之道读后感

    大鱼之道读后感 最近,我读了一本沈石溪写的《大鱼之道》一书,读后令我感慨万分。 这本书是一本动物小说集,里面有很多小说都似乎与作者有关,还有一些则与作者没有半点关系。书中大部分是作者在西双版纳的见闻,这其中有两个故事给我留下了最深的印象。一个是作者修建了一个小圆形的鱼塘,在里面放了三条鱼,最后只有一条鱼存活了下来。作者在文中介绍,活下来的鱼用的是宜斯策略,即在一个动物群体中,如果鹰派的角色多了,那么,聪明的个体就会扮演鸽派角色,这样就会有存活的机会。鹰派虽然活得扬眉吐气,却很容易在争斗中受伤或死亡;鸽派虽然活得窝囊憋气,却因为避免了争斗而得以活下去。动物会在打不赢对方时举白旗认输或逃跑,这是为了保存性命,为下一次战胜对方创造机会。而人在这种情况下有两种选择------拼死一搏或投降逃跑。强悍的人一般会拼死一搏,有一定几率活下来,但也有可能死亡;怯懦者一般会投降逃跑,投降的生存几率比逃跑的生存几率小,但这是在人类之中的,在动物界正好相反。然而,最聪明的人,理智能战胜情绪的人,会考虑两个选择哪一个生存几率大,然后再作决定。 另一个故事是作者养了一条狗与猫,猫会发出咕噜咕噜的猫念佛的声响,狗因为不了解而与猫发生冲突,后来冲突升级为战争。狗不计仇,狗救了猫一命,猫也报答狗,猫狗就和睦相处了。这是一种超越动物物种的友谊。虽然他们没有消除偏见,但它们学会了克制与忍耐。人们为什么不能学一下?对于他人,不好的方面可以提出来或忍让,这样不就多了一个朋友吗?人与人之间现在已经很少有纯真的友谊了,都被利益冲昏了头脑。 这本《大鱼之道》能带给我很多启示,不愧是沈石溪的名作。人与动物虽然还有一些差距,但动物的确也有值得人学习的地方。

  • 7、 大学之道读后感

    大学之道读后感(一)

    大学之道讲的既是成人之道,更是儒家入世之道。作者曾子本人就是传承道统的中坚骨干,所以将人伦作为维系整个社会行为和政治规范的微观基础。

    《大学》卷首开宗明义: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所谓明明德,前一个明是动词,意指理解掌握;而后一个明为形容词或名词,强调儒家的道统而非其它的歪门邪道。明明德与亲民、至善一直被认为是《大学》之重要的三纲。明德是根本,亲民为路径,至善则是境界,是个体行为的理想目标。

    这对于一名教师就比较重要了。因为教师通常肩负明德和明明德的双重责任。

    所谓明德是规范的体例,说起来并非难题;关键在于明明德,这又是一个双向的行为过程。作为一名教师就需要循循善诱,通过传道释疑解惑,激发学生对真和善的渴求,使学生的素质和能力得到最高的发展,同时,在言传的同时更可以身教。以教师自身的良好言行感染学生使其可以不断地明明德,日积月累而达到教学双方自立并立人。

    亲民、至善大学之道强调的不仅是人的道德本性和道德实践,它还要求把个人的道德修养应用于社会政治实践,是一个推己及人的过程。亲民,说到底就是将自己的道德修养普遍地施及于天下百姓,并使天下百姓都能体认到自己心灵中所具有的诚明德性,由此同样再去施之于人已所不欲,勿施于人,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共同创造出一个和谐社会,这样就能做到大学之道所谓的止于至善了。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试想一下,如果我们确实可以吾日三省吾身,明明德,亲民,至善既不难;同时格物、致知、诚意、正心、完美修身而齐家治国平天下亦不难。这就是通过《大学》篇学习受到的教益和启迪。

    大学之道读后感(二)

    大学,中学,小学。似乎这样一个排列有些有趣,如果把握的成长经历看做一个数,那这个排列就是我的倒数。这样说并不为过,因为在20年的生存里,他们占据了13年了。从儿时就在求学道路上兢兢业业,对大学充满憧憬。那么在捧起《中国语文》这本课本时,不料与《大学之道》这篇文章碰上面,开始了我对大学的思索。

    古时的人们上学,八岁入小学,十五岁入大学。似乎大学就是大人之学。而在大学里辅导员给我们上的第一堂班会时,大学两字2020被放大化的排在了黑板之上,而在大字2020下面重重的划上了标记符,然后开始了对这包含丰富的大字2020进行阐述。它不仅仅是指教学楼等建筑规模的大,更多的是指在这个环境中充斥着大知识,大智慧,大思想。大学里的大楼,大湖

  • 8、 说话之道读后感

    说话之道读后感范文一

    俗话说,一句话可以说得人笑,也能说得人跳。这话究竟该怎么说,完完全全是有门道的。台湾着名主持人蔡康永最近出了一本新书《蔡康永的说话之道》,浏览翻阅,发现确实是一本值得阅读的实用之书。

    在书的序中,蔡康永就一针见血:把说话练好,是最划算的事。报告、开会、道歉、要求加薪、演讲、倾听诉苦等等,都只跟一件事情有关,就是你会不会说话,知不知道听你讲话的人想听到什么。卖了这样的一个关子,确实能把人吸引住,引发读者继续阅读下去的兴趣。看来,深谙说话之道的作者果然功力不浅,很会抓住人心。

    全书一共包括40篇精彩的短文,每篇其实都是一个故事,当你沉浸在故事有趣的情节中,末了就会发现在愉快的阅读中已经不知不觉学到了蔡康永的说话之术,阅读的过程是愉悦的,学习的过程也就变得轻松有趣。而不像有些教人说话的书,理论一大堆,说教的方式又让读者难以忍受,完全像在学术而不是学道,心理距离远,效果自然不会好。深入人心、通俗易懂、妙趣横生,应该就是《蔡康永的说话之道》这本书最大的特点。

    如果你想要升职加薪,该怎么说话讨好老板呢?一群朋友聚会,如何炒热气氛呢?和女(男)朋友吵架了,如何打破僵局,和好如初呢?聊天时话题卡住了,又该怎么解决呢?这些都是我们生活中完全会碰到的事情,因此学上一招真的非常有用。作者认为,从我们嘴巴说出去的话,很大程度上变成了别人评价我们的依据,不可小看,如果稍加玩味自己说话的内容和说话的方式,会比较懂得别人是怎么形成对自己的印象、怎样定位我们在他人的心中该占的比重。

    所以读了这本书以后,真的是很多的感触,学会了很多,为人处事之道,我会像书中说的那样,很努力的去学习一切。

    说话之道读后感范文二

    《蔡康永的说话之道》是蔡康永的第一本实用书,在说话多年之后,首次尝试教人说话。本书开端康永哥便许下宏愿:这本书会令本来已经很讨人喜欢的你,在未来变得更讨人喜欢。《蔡康永的说话之道》包括40篇精彩短文,每篇都是让谈话变美的醍醐味,并配以熊宝绘制的令人喷饭的搞笑插画,如同蔡康永的主持风格一样犀利俏皮,饶有情趣。

    蔡康永一直是我喜欢的主持人,他那幽默犀利的话语一直深受观众喜爱。而这本《蔡康永的说话之道》则是他在说了多年之后教人说话的一本好书。在阅读了这本书后我总结了以下几点感受:说话要进退有度,尖锐的问题给对方留点余地,有的事情不是非黑即白的,留个灰色地带,也是语言的一种艺术。

  • 9、 自然之道读后感

    自然之道读后感 今天,我读了《自然之道》这篇文章。这篇文章主要讲了:我和七个同伴及一个生物学家向导,结对来到南太平洋加拉八哥岛旅游。我们的目的,就是想实地观察一下幼龟是怎样离巢进入大海的。可我们却做了一件愚不可及的事:把侦察龟抱入大海,使幼龟得到错误信息,鱼贯而出,成为食肉鸟的美食。经过这样的教训,我们知道了:在龟群们爬向大海之前,总会有一只幼龟当龟群的侦察兵,它总是第一个爬出去,如果有危险,便会返回龟巢,如果没有危险,它就会带领别的幼龟爬向大海。 如果我是文章中的那个向导,我就会对他们说明白其中的道理,而不会让那么多幼龟受到伤害了!其实,大自然就是人类的老师,它给了人类许多有益的启示:它告诉人们,过度的砍伐树木,会破坏人类生存的环境,最终要受到大自然的惩罚在大自然的身体里,有许多像自然之道这样的字眼,只有我们尊重自然,才能发现其中的奥秘! 我们要保护动物,保护植物,保护环境!

  • 10、 生活之道读后感

    篇一:读《生活之道》有感

    我从未知道,有一天我的生命陷入到最黑暗的时候,我躺在病榻上半年多,一个伟大的导师--现代临床医学之父奥斯勒大师陪伴我走过了生命最艰难的历程,我每天都在记录着他的经典的语言和自己的点滴进步。我知道伟大的教导于教育能使人的灵魂在美感,哲学以及智一性一上的追求不仅属于个人,更是属于全人类的不朽。他的著作超越了医学范畴,是寰宇间的普世价值对每一个人学习的生命智慧。

    《生活之道》是现代临床医学之父奥斯勒大师的讲演集。大师在有生之年把对人类的一爱一、人一性一的尊重、人道的实践与全人的关怀带到工作、生活与教学中,把医师、教师与学者的一精一髓提升到极致。在他看来,医疗是一个人与人互动的关怀过程。医疗必须建立在对人一性一尊重的本质与对生命热一爱一的一精一神上。我都觉得现代的医生应该去认真读,反思自己作为医生的角色,怎样才是仁心仁术。

    “现代医学已经让医师们也能够使用比奥斯勒医师当时有效千百倍的药物,同时也更能够减除病人的病痛与残障,在疾病的预防、治疗与照顾上,能够提一供病人的远较过去为多;在缓解疼痛与身一体的残疾上,医师的配备更是远胜于前辈。尽管如此,讲到受人信任与尊敬,今天的医生却是江河日下了。”我想编者的这些话对我们中国人来说,点到了痛处了吧。中国的医学设施从没这么发达过,可是医生的道德素质也从没这么落后过,以前悬壶济世的医学一精一神已被红包、势利所取代。奥斯勒认为:“行医是一种艺术而非交易,是一种使命而非行业。在这个使命当中,用心要如同用脑。”他认为一个医生绝不只是在治疗一种疾病,而是在医治一个独一无二的人,一个活生生、有感情、正为疾病所苦的人。而不是我们现在社会中,病人变成了取款机。

    所以,在阅读他的书中,我可以感受到他浓厚的人文气质,深沉的人道一精一神,特立独行的学者思想,我觉得很多想法与理念都可以运用在发展过程中,我们可以借鉴,参考,学习与运用。

    他提醒我们不要以为自己是白衣天使就可以高高在上:行医是一种艺术而不是交易,是一种使命而非行业,这项使命要求于你们的,是用心要如同用脑。你们最能够表现自己的,不在于药水与粉剂,而是强者对弱者、正者对邪者、智者对愚者所能发挥的影响力……身为医生,医疗以外的事情固然与你们无关,但你们却有一项更崇高、更神圣的责任。心里不要老想着,要在别人面前点一盏灯,好让他们看见你的好行为;相反地,你们全都属于那支默默工作的大

  • 2019-10-29

  • 2019-09-20

  • 2019-09-21

  • 2019-10-29

  • 2019-09-21

  • 2019-10-19

  • 2019-09-20

  • 2019-10-24

  • 2019-10-29

  • 2019-10-19

  • 2023-02-21

  • 2019-09-25

  • 2019-09-28

  • 2019-10-11

  • 2019-10-19

  • 2019-10-17

  • 2019-11-02

  • 2022-01-04

  • 2019-09-20

  • 2019-09-25

  • 2019-09-21

  • 2022-01-24

  • 2019-09-19

  • 2019-09-19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1

  • 2019-10-11

  • 2019-09-21

  • 2019-10-19

  • 2019-10-29

  • 2019-11-16

  • 2019-09-20

  • 2019-09-21

  • 2019-09-20

  • 2019-10-29

  • 2019-10-29

  • 2019-11-16

心灵之道读后感
每当我们读完一些经典书籍后,通常会有一些感悟感想。心灵之道读后感栏目给大家带来大量心灵之道读后感、2024心灵之道读后感等内容,希望能够对大家写读后感悟提供帮助! 更新时间:2024/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