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高中读后感 > 相见时难别亦难读后感 > 地图 > 相见时难别亦难读后感,2024相见时难别亦难读后感
相见时难别亦难读后感相关栏目
相见时难别亦难读后感热门栏目
相见时难别亦难读后感推荐
相见时难别亦难读后感

(共 6274 篇)

  • 1、 李商隐诗《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读后感

    在晚唐诗坛上,李商隐是一位大家,当时与杜牧齐名。不过,若就对后世的影响而言,他是超过了杜牧的。李商隐在诗歌史上的一个重要贡献,是创造性地丰富了诗的抒情艺术。他的诗歌创作,常以清词丽句构造优美的形象,寄情深微,意蕴幽隐,富有蒙眬婉曲之美。最能表现这种风格特色的作品,是他的七言律绝,其中又以《无题》诸作(多为七言近体)堪称典型。诗以无题命篇,是李商隐的创造。这类诗作并非成于一时一地,多数描写爱情,其内容或因不便明言,或因难用一个恰当的题目表现,所以命为无题。其中有的可能别有寄寓,也可能有恋爱本事以为依托,虽有不少学者对此进行考索,但是在没有确凿的证据以证明确有寄托或确依何事之前,主要应该以诗歌形象所构成的意境为依据,把它们作为一般爱情诗对待,这并不妨碍认识它们的艺术价值。下面这首《无题》,大家就是把它视为抒写爱情的名作去欣赏的: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这首诗,以女性的口吻抒写爱情心理,在悲伤、痛苦之中,寓有灼热的渴望和坚忍的执着精神,感情境界深微绵邈,极为丰富。

    开头两句,写爱情的不幸遭遇和抒情主人公的心境:由于受到某种力量的阻隔,一对情人已经难以相会,分离的痛苦使她不堪忍受。首句的别字,不是说当下正在话别,而是指既成的被迫分离。两个难字,第一个指相会困难,第二个是痛苦难堪的意思。前人诗中曾有别日何易会日难(曹丕《燕歌行》)别易会难得等句,都是以强调重聚之难而感叹离别之苦。李商隐从这里推进一步,表明因为相见时难所以别亦难难以割舍、痛苦得难以禁受。诗人在一句之中两次使用难字,第二个难字的出现,因重复而给人以轻微的突兀感,造成了诗句的绵联纤曲之势,使相见无期的离别之痛因表达方式的低回婉转而显得分外的深沉和缠绵;这样的缠绵情态,在别易会难得等平直叙述中是不易体会的。这位抒情主人公既已伤怀如此,恰又面对着暮春景物,当然更使她悲怀难遣。暮春时节,东风无力,百花纷谢,美好的春光即将逝去,人力对此是无可奈何的,而自己的境遇之不幸,和心灵的创痛,也同眼前这随着春天的流逝而凋残的花朵一样,因为美的事物受到摧残,岂不令人兴起无穷的怅惘与惋惜!东风无力百花残一句,既写自然环境,也是抒情者心境的反映,物我交融,心灵与自然取得了精微的契合。这种借景物反映人的境遇和感情的描写,在李商

  • 2、 《相见时难别亦难》读后感作文1200字
    在晚唐诗坛上,李商隐是一位大家,当时与杜牧齐名。不过,若就对后世的影响而言,他是超过了杜牧的。李商隐在诗歌史上的一个重要贡献,是创造性地丰富了诗的抒情艺术。他的诗歌创作,常以清词丽句构造优美的形象,寄情深微,意蕴幽隐,富有蒙眬婉曲之美。最能表现这种风格特色的作品,是他的七言律绝,其中又以《无题》诸作(多为七言近体)堪称典型。诗以无题命篇,是李商隐的创造。这类诗作并非成于一时一地,多数描写爱情,其内容或因不便明言,或因难用一个恰当的题目表现,所以命为无题。其中有的可能别有寄寓,也可能有恋爱本事以为依托,虽有不少学者对此进行考索,但是在没有确凿的证据以证明确有寄托或确依何事之前,主要应以诗歌形象所构成的意境为依据,把它们作为一般爱情诗对待,这并不妨碍认识它们的艺术价值。下面这首《无题》,大家就是把它视为抒写爱情的名作去欣赏的: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这首诗,以女性的口吻抒写爱情心理,在悲伤、痛苦之中,寓有灼热的渴望和坚忍的执着精神,感情境界深微绵邈,极为丰富。开头两句,写爱情的不幸遭遇和抒情主人公的心境:由于受到某种力量的阻隔,一对情人已经难以相会,分离的痛苦使她不堪忍受。首句的别字,不是说当下正在话别,而是指既成的被迫分离。两个难字,第一个指相会困难,第二个是痛苦难堪的意思。前人诗中曾有别日何易会日难(曹丕《燕歌行》)别易会难华考范文网眷恋之深,但是终其一生都将处于思念中,却又表明相会无期,前途是无望的,因此,自己的痛苦也将终生以随。可是,虽然前途无望,她却至死靡它,一辈子都要眷恋着;尽管痛苦,也只有忍受。所以,在这两句里,既有失望的悲伤与痛苦,也有缠绵、灼热的执着与追求。追求是无望的,无望中仍要追求,因此这追求也着有悲观色彩。这些感情,好象在无穷地循环,难以求其端绪;又仿佛组成一个多面的立体,光从一个角度是不能见其全貌的。诗人只用两个比喻就圆满地表现了如此复杂的心理状态,表明他的联想是很丰富的。春蚕句首先是人的眷恋感情之缠绵同春蚕吐丝绵绵不尽之间的联想,又从蚕吐丝到死方止而推移到人的感情之生死不渝,因此写出了到死丝方尽,使这一形象具有了多种比喻的意义。南朝乐府西曲歌《作蚕丝》:春蚕不应老(不应,这里是不顾的意思),昼夜常怀丝。何惜微躯尽,缠绵自有时。造意与《无题》
  • 3、 相见欢读后感3000字

    相见欢是一部很多人都喜欢的小说,里面描绘的情节是很吸引人的,下面的相见欢读后感有兴趣的小伙伴们一起来欣赏一下吧!

    《相见欢》是晋江文学城独树一帜的大神,非天夜翔的代表作之一。读这本的契机,源于快读完《撒野》时,韩毛毛刚巧力荐了这本,据说很好看,作者还是男人。抱着对男人写耽美有什么不同的好奇心,看完《撒野》就毫不犹豫的看了这本。

    手握山河剑,愿为君司南

    《相见欢》题目来自唐后主李煜《相见欢林花谢了春红》的词牌名,取乱世为王,无处安身之意(我猜)。虽说作者写得是架空历史题材,但是实际上有真实历史背景,只不过被改动得比较厉害。

    故事发生于历史上的南宋初期,辽人入侵,北宋灭亡,被迫迁都后。小说中将国号改为南陈,而辽人,元人则保留,也符合当时历史内容,只不过舍弃了当时势头正劲的金朝,加了胡夏西夏融合体的西凉人,和已经被民族融合掉的鲜卑族。而南陈的前朝,也从大唐改成了大虞。

    小说中的南陈,正值多事之秋。上梓之恨,亡国之耻,大陈南迁,京都沦丧,北方国土归于辽、元。在这个举步维艰,大厦将倾的时刻,南陈皇帝沉疴,皇位空悬,遭生政变,群臣诬陷三皇子北良王谋反,体弱无子的四皇子受人胁迫,当人傀儡。

    然而北良王李渐鸿勇猛异常,乃大陈第一武圣,单枪匹马从千万大军眼皮子底下只身逃出,遂派手下亲信,四大刺客之一的郎俊侠,前去接多年前怄气回娘家还未过门的王妃。

    谁料,王妃没接到,倒接到个太子。这个太子,就是日后身份甚多,历经苦难的主人公,段岭。

    段岭

    段岭从小没了娘,寄人篱下,被段家人任意欺凌揉捻,练出了一副顽强坚毅又倔强的性子。当郎俊侠来接他时,他人生中第一次体会到了温情,人心的温暖。而后段岭去辽国上京的名堂上学,认识了元人质子布儿赤金拔都,党项人质子赫连博,和汉人辽官的弟弟蔡闫,彼此成为了深交的知己好友。

    而后李渐鸿养伤归来,给予段岭一生中最为幸福的时光,看他读书浇花,教他练剑翻墙,陪他安睡,授他治国之道,诺他今后一生的归处。

    可惜时代不等人,元人意欲攻辽,救了布儿赤金和赫连博出城后,仅相聚两年不到的李渐鸿父子却又分离了。南陈皇帝薨,李渐鸿回南陈清君侧后称帝,而此时段岭所在的上京遭元人围攻,命悬一线。李渐鸿心急如焚,不顾危险,强突入城,却遭暗算,身中剧毒,无药可医。他仍强撑至力竭,死在了与段岭只有一墙之隔的琼花院外。

    七夕琼花院外一别

    而那扇琼花院门,永远没有被打开。段岭从暗道逃出,仍不知道,

  • 4、 直面苦难读后感

    直面苦难读后感(一)

    韦尔斯曾经说过全部人类历史从根本上说是思想的历史。时世之变迁另多少昔日的荣耀和辉煌随风而逝,只有思想,人类不懈的伟大思想傲然独立。它们给我们带来高贵的尊严、深沉的力量和前行的勇气;能穷透那些顽固的世俗之墙,让我们那些蒙尘的心灵清新自然、光洁明亮。寒假期间,我得以静下心来沿着《人类思想的足迹》,去品味人类历史文化的的博大精深,领略着它无法用金钱来衡量的价值。

    其中周国平的《面对苦难四题》一文让我受到了很大的震撼。这是一篇富于精神性的哲理散文。它不是追求分析论证的层层相扣,而是采用诗一般跳跃的思维,充满哲理意味的句子,来直接点明思考的主题。它告诉我们:什么是苦难;应该用一种尊严的方式去面对苦难;我们不应该把苦难当作人生旅程中不应该存在的;苦难并不是那么可悲,相反往往交织着幸福。

    第一部分:论述人生中苦难的必然性和普遍性。

    第一句便开门见山点明主旨:人生在世,免不了要遭受苦难。接下来,便对苦难进行定义,并以具体例子加以说明。在这样的基础上,作者进而指出:如何面对苦难,便是摆在每个人面前的重大人生课题。因为人生在世,总会遭受不同程度的苦难,世上并无绝对的幸运儿。这就不仅提出了问题,而且道出了苦难的普遍性。唯其如此,我们每个人都必须去面对、去思考。从写作的角度看,这一部分侧重于立论。

    人的一生,总会遭受各种各样的苦难。没错,谁都得学着面对人生的苦难。逃避不了的现实,就要学着坦然面对。苦难之于人生,既然无法改变,不如想着怎么去解决。

    第二部分:介绍了苦难的价值

    苦难与幸福是相反的东西,但它们有一个共同之处,就是都直接和灵魂有关,并且都牵涉到对生命意义的评价。苦难的价值,在每一个人的心里。你觉得有意义,你就会坦然,你觉得黯然,苦难就无限扩大。学会怎么样去面对,与其说是一种做法,不如说是一种心态。这个过程,方向远比你的努力重要:看不看得开,决定了你的前路!幸福是生命意义得到实现的鲜明感觉。一个人在苦难中也可以感觉到生命意义的实现乃至最高的实现,因此苦难与幸福未必是互相排斥的。但是,在更多的情况下,人们在苦难中感觉到的却是生命意义的受挫。我相信,即使是这样,只要没有被苦难彻底击败,苦难仍会深化一个人对于生命意义的认识。

    第三部分:以尊严的方式承受苦难

    作者先将苦难和人格联系起来,指出苦难是人格的试金石,面对苦难的态度最能表明一个人是否具有内在的尊严。虽然苦难具有

  • 5、 读《相见欢》

    面队国破家亡,妻离子散,心中有多少的苦水无法向人倾泄。想起曾经辉煌的大唐,祖宗几代人几百年积下来的基业,就这样毁于自己少中,有多少的不堪回首,心中满是的惆怅。守望着满目苍夷的江山,觉得自己更是愧对苍生,定会被后世所唾骂,心中又是一阵真的酸苦。在种种的滋味交织在一起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

    然而,又有谁能懂这亡国之君的别是一般滋味呢?

    由于世袭制的原因,本不应属于政坛的他却注定要成为这之中的重中之重,这也就注定了他会有如此的结局。然而,这些都不能阻挡他去完成本该属于他的使命,于政治上昏庸无能的他,却在文学的星空中闪闪发亮。

    常人只知道亡国之君就是昏庸无能,荒淫奢乱,却难以体会得到他们心中的无奈和委屈。并不是每个人都想当皇帝,或许他们本来就没有当皇帝的意愿,但为世所逼,又能奈何呢。

    生活中的我们一出生便会有太多的无奈和委屈战乱贫穷父母离异,还有社会的种种不公,这些都不是我们自身的错,而这种种的遭遇却是所难以改变的。但是,除了自己之外,又有谁能懂会知道呢?面对这些,我们惟一可能的的就是以一颗明敞的心默默地承受,不再那么痛苦。

  • 6、 学习哪有那么难读后感

    学习哪有那么难读后感(一)

    我读到一本好书!叫《王金战育才方案,学习哪有那么难》。这是一位超级教师的育才奇迹,在此我向大家说一下我读完这本书的感受。

    读完这本书我心里的轰动很大原来好学生和坏学生只差一步。在王老师的书中有那么多学生在跌向深渊时被王老师拉了上来!只有这个老师最了解学生,在他眼里没有差生,他曾让他没班倒是第一的学生考上北大!为什么我把他说的这么神,因为他的丰功伟绩!

    他带的一个班中有37人被北大,清华录取。另有十个人被牛津,剑桥,耶鲁等世界名校录取。他带的一个复读班,83个复读生百分之百考上大学。他的同名讲座在山东教育卫视等多家电视台轮番热播。他被家长当成救命稻草!

    王老师有一句名言其实好学生和所为的差生之间,好成绩和坏成绩之间,就隔着一张窗户纸我觉得王老师可以轻易地捅破这张纸。

    我还建议同学们买这本书看一看对你的学习有觉绝对大的帮助!

    学习哪有那么难读后感(二)

    考试高水平的发挥应该来源于平常有扎实的基础。王金战的这句话算是说到了我的心里。他说搞好学习的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就是提高听课的效率。

    我想到了我的学生。有的学习成绩高,有的成绩差。其中形成差距的原因我想不在乎以下几点:听课效率、基础、作业完成情况等。听课效率的差别是其中最重要的一环。

    上课好长时间了,有的同学不由自主的睡着了,有的是主动的睡着了。为什么呢?他们觉得没意思或者已经会了,认为没有必要再浪费时间听课了。其实这是一种错误的认识。自己看书形成的认识与老师上课所讲的内容差别太大了,绝对不能同日而语,如果总是满足于自己平时所学的那么一点点内容,用不了多长时间你就会落下去。

    一个会学习的学生,首先得保证课堂的高效率。王金战认为,完成作业是提高听课效率的前提。老师讲完一节课,如果这节课很重要,或者这节课是后续课程的铺垫的话,一般都要布置作业的,这种作业其实就是让学生温故而知新。

    预习功课才能在听课时有的放矢,老师讲课要留有余地,因为一堂课最重要的不是看老师讲了多少,而是看学生接受了多少。

    做好了这些,听课的效率就能提高了。

    学习哪有那么难读后感(三)

    一天,我放学回家,爸爸送给了我一本书,名字2020叫做《学习哪有那么难》,第一眼看到这本书的名字2020时,我以为它很枯燥,但还是翻了几页,谁知我一看便喜欢上它了。

    这本书的作者是王金战,书皮上写着:他教的一个班37人被清华、北大录取,还有10人被

  • 7、 渴望苦难读后感

    渴望苦难读后感

    闲时,我翻开《中学生经典阅读》,看着目录,题目为《渴望苦难》的文章吸引了我,开始我觉得很奇怪,怎么会有人渴望苦难啊?带着疑问我一口气把它读完,心沉了,大脑也陷入思考之中。

    在我的印象中,苦难这个词好像离我很远,什么叫做苦啊?苦难到底是什么样的?是不是让人觉得不舒服?还是痛苦就代表了绝望?通过这篇文章我认识到以前对于苦难的理解不全面,不深切,原因也很简单,那是我太幸福了,从小到大不愁吃穿,几乎没想到的父母都为我考虑到,有他们为我遮风挡雨,我就没有真正的尝试过苦难!碰上一点点的曲折就痛哭流涕,记得上学期的一次历史考试,因为自己的粗心没带资料进考场,那张考卷好像挡住了美好的太阳,留下灰暗的一片,我又急又躁,最后凭仅有的记忆考完,一跨进家门心中承受的极大委屈一下子爆发了,不争气的眼泪使劲地流,最终变成哇哇大哭,那时觉得真苦啊,整个人也像散了架一样没有力气,也不想再向前,看更不想去努力。这就是我在遇到苦难的时候选择了逃避,没有跌到爬起来的勇气。

    世上每个人都希望一生顺利,就连过节的祝福也是事事顺心,平平安安,一帆风顺等等;但是我们的这一代人缺少的就是苦难的经历。

    大部分人在真正的遇到苦难的时候,会选择逃避还是前进?我想如果真正的处于那种困难绝境的时候,自然会选择逃避,你有勇气去迎接吗?前进的道路是十分的艰辛和痛苦的,看过这篇文章后,你就会换一种方式去思考,想到如果克服了这一切后心里是什么样的感受?会想在那段困苦的时候,其中有苦有乐的感觉,让你一点点的品尝苦难,你也会在不知不觉中磨练着意志,让自己变得坚强和勇敢,经历过苦难的锻炼,在今后人生的道路上做事会觉得轻松,为什么呢?因为再困难的时候都挺过来了,还有什么事情不能化解和处理呢?你已习惯了不畏苦难,有这样的好习惯会督促你前进!

    书中有这样一段评价:幸福未曾使我心醉神迷过,苦难却常使我警醒,尤其心灵充满对人类苦难痛彻肺腑的怜悯时,这苦难将呈现一种圣杰美丽的光辉,使自我的心灵在超越中变得充盈而高踞于人类的全部苦难之上,领略到一种扶摇长空的壮美。这个评价我特别喜欢,真正诠释了苦的含义。

    这让我想到学校的住宿生,说实话他们真的很优秀,也许我们不解,他们来自农村。他们的生活影响了他们,在乡村的孩子们比我们辛苦,条件相比之下要差一些,而他们在艰难中刻苦学习,比我们更能下功夫!最终他们的付出得到了回报!

    孟子说过:故天将降大

  • 8、 善待苦难读后感

    善待苦难读后感(一)

    苦难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你没有认识到苦难本身蕴含着无尽的契机。如果你认为苦难是一道减法题,那么它的答案已经知道,它将减去你所有的一切,包括生命;如果你认为苦难是一道加法题,那么演算的结果,可能就是一个惊人的数字2020。

    文中的谢坤山,失去了一只眼睛,一条腿、一双手,但他仍然坚持活下来,并且活得非常精彩。他善待苦难,善于寻找快乐,所以才有了他的传奇故事。我们应该珍惜现在所拥有的,而不应该只计较自己得不到的,这样才会更快乐。我们要把苦难当做一道加法题,当做通往成功之路的垫脚石,而不能将苦难当做一道减法题,否则苦难就会毫不留情地剥夺你所有的一切。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不要悲伤,不要心急,忧郁的日子里需要镇静,相信吧,快乐的日子将会来临。现实中,有很多忍受痛苦而终成大器的事情。汉朝时,李陵出击匈奴,兵败投降,汉武帝大怒。司马迁挺身而出为李陵辩护,得罪了汉武帝,获罪被捕,要被判死刑。因为要完成父亲的遗愿编着《史记》,司马迁选择接受了甚于死刑的宫刑。后来他发愤着书,全力写作,终于在五十多岁时完成了《史记》这一伟大的文学着作。

    让我们把苦难当做一道加法题吧。就像文中说的那样,残缺其实也是一种财富,它会让你得到更有价值的东西:坚强与坚韧。

    善待苦难读后感(二)

    高尔基说过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而我却说苦难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人类在如今都面临苦难而奋斗,正是有苦难才让人进步。而进步的条件就是善待苦难,所以善待苦难就是你必须学会的。

    在这里我想问你,如果你失去了一只眼睛,你会不会哭泣?如果你失去了一条腿,你会不会悲伤?如果你失去了一双手,你会不会痛不欲生?如果你同时失去了一只眼睛、一条腿、一双手,你还活的下去吗?

    而就是有这样的一个人,他在16岁那年因事故失去了一双手和一条腿,然后又失去了一双眼睛。可是他不仅活下来了,而且还活出了风采,活出了快乐。

    这个人就是谢坤山,他曾在1996年获得第34届全国「十大杰出青年」。他在自己失去了双手之后握笔学画,甚至几次把口磨出泡来。他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写出了一本名叫《我是谢坤山》的自传体小说,过后不久此书又被评为。

    谢坤山的经历给了我们一个启发,那就是要学会寻找快乐,遇事多光明处想,这样世界上就没有过不去的坎。

    残缺是一种痛苦,它会让你伤心落泪。残缺也是一种财富,它会让你拥有更有价值的坚强和坚韧。

    苦难并不意味这永远的苦难,幸福也

  • 9、 意外灾难读后感

    意外灾难读后感(一)

    我读了《爱的教育---意外灾难》这篇文章,讲的是一位二年级的一个小学生罗伯特在上学路上学时,看见一位一年级小朋友经过马路时,差点被车撞倒,他勇敢地冲了上去,把那个孩子救了出来,而他自己却因躲闪不及而被车子轧伤了脚。

    读了这篇短文,我认识了罗伯特,他是个见义勇为、乐于助人的好孩子。他和我一样也是二年级的学生,能做出这样的事,是很了不起的!我还发现罗伯特非常爱学习,自己被马车轧倒了,还对书包念念不忘,而我在学习上见到困难就退缩,这一点我觉得很羞愧。

    以后,我要拿罗伯特当榜样,争取也做一个见义勇为、乐于助人、爱好学习的好孩子!

    意外灾难读后感(二)

    今天上午,妈妈带我去逛书店。我挑选了三本书,老板还送了我一本。其中,我最喜欢《爱的教育》这本书,一回家我就拿来看,当看到《意外灾难》时,我深深地感动了。

    故事讲的是一天上学的路上,一个一年级小朋友不知为什么突然松开妈妈的手倒在大街上。不料当时正有一辆马车驶了过来,眼看就要撞到他了,二年级的学生罗伯特恰巧在小同学旁边,看到这情景,罗伯特一个箭步冲上去推开小同学,而他自己却因躲闪不及被车子轧伤了脚。送去医院时,医生说他的脚骨都碎了,可他还问自己的书包在哪里。在场的人都被感动了。

    读完这个故事后,我被罗伯特的行为震撼了。我想象不到一个和我一样大的男孩怎么会有如此大的勇气去做这样一件事。想了很久我明白了,那就是善良赐予他的力量。妈妈说过,善良的人拥有世界上最高尚的品质,它能包容一切,也能让你有勇气面对一切。罗伯特在救人时想到的是他人安危,完全没有想到自己,这就是一个真正善良、勇敢的人才能做出的选择。

    我喜欢罗伯特,我也要像他一样做一个善良、勇敢的人,把爱的种子传播下去。

    意外灾难读后感(三)

    几天我读了一本好书《爱的教育》,书里的内容都是一些感人的故事,其中最令我感动的是意外灾难这个故事,在学校门口有一个一年级的小学生不知道怎么挣脱了妈妈的手,摔倒在了大街上。不料,当时正有一辆马车向他驶了过来,眼看就要撞到他了。二年级学生罗伯特恰巧站在小同学旁边。看到这种情景,罗伯特一个箭步冲了过去,把小同学脱离了危险,而他自己却因为躲闪不及被车子轧伤了脚。脚骨都碎了,真是不幸。

    这件事我感悟到,人家需要帮助的时候,我们一定要帮助别人,我们需要帮助时,别人也会帮助别人。

  • 10、 笑对困难读后感

    《笑对困难》这一篇文章是一个真实的故事,我从中受到了许多教益。

    《笑对困难》主要写的是新疆电视台举行了一个活动,让孩子们当小记者,完成给他们的任务。有些小朋友们总是找最简单的任务来完成,而只有一个人,就是周子昱,他只要最难的,最不好完成的任务。

    周子昱过五关,斩六将,理所当然的成为了最出色的小记者。在总编采访他的时候,让他说出心得和经验,而周子昱说:“困难就好像一位老师,遇到困难不能回避,而要勇敢的面对,从中可以发现很多不懂的知识。”

    从周子昱的这句话中我明白,那些不容易得到完成的事情是有价值的,而纳西触手可及的事情,那是又平庸又无聊的事情,困难好像一面镜子,只要你勇敢面对它,你会从中学到知识,会高人一等,周子昱就是这样的人,他只选最难的完成,所以才选成优秀小记者的。

    《笑对困难》真实一篇有哲理的文章,他让我明白了道理,又让我知道了困难的好处,我发现,这比有趣的漫画要有趣要好的多。

  • 2019-10-17

  • 2019-10-23

  • 2019-10-19

  • 2023-03-06

  • 2019-10-23

  • 2019-09-28

  • 2019-10-09

  • 2019-10-19

  • 2019-11-03

  • 2021-05-07

  • 2019-10-19

  • 2019-10-29

  • 2019-10-29

  • 2019-09-20

  • 2019-10-29

  • 2019-10-17

  • 2022-11-14

  • 2021-10-07

  • 2019-09-20

  • 2022-10-1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11-16

  • 2022-10-16

  • 2019-09-25

  • 2019-09-25

  • 2019-11-06

  • 2019-11-06

  • 2019-10-17

  • 2021-09-03

  • 2019-11-06

  • 2019-09-20

  • 2019-10-17

  • 2019-09-25

  • 2019-09-23

  • 2019-09-25

  • 2019-10-11

  • 2019-09-28

  • 2019-09-23

  • 2023-02-22

相见时难别亦难读后感
每当我们读完一些经典书籍后,通常会有一些感悟感想。相见时难别亦难读后感栏目给大家带来大量相见时难别亦难读后感、2024相见时难别亦难读后感等内容,希望能够对大家写读后感悟提供帮助! 更新时间:2024/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