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读后感范文 > 狼亦感恩读后感 > 地图 > 狼亦感恩读后感,2024狼亦感恩读后感
狼亦感恩读后感相关栏目
狼亦感恩读后感热门栏目
狼亦感恩读后感推荐
狼亦感恩读后感

(共 3666 篇)

  • 1、 拥有一颗感恩的心——读《狼亦感恩》有感

    当一群饿红了眼的狼在荒山野林中遇见一群人类,所有人都会相信这种地球上最负恶名的凶残动物会大开杀戒,疯狂地掠食人肉,但却出乎所有人的意料,在人们将自己的食物分给这些狼之后,它们竟然用自己的智慧将陷入路面雪坑的汽车重新启动,从而帮助一向认为狼是世界上最穷凶极恶的动物的人类走出困境,就算是再见多识广的人也想不到狼竟然也懂得感恩,也懂得报答他人!

    这便是《狼亦感恩》讲述的故事。在此之前,我也同大多数人一样,对狼充满了偏见,就像十八世纪白人对黑人的种族歧视一样,认为我们万物灵长根本不屑于这种狡猾肮脏的动物生活在同一星球上,这种残暴的动物应永远受人鄙视的活着,因为他们根本就没有感情,无论是对敌人还是同伴,幽灵般的眼神永远闪现嗜血的欲望。在阅读完这篇文章后,我突然觉得狼很伟大,即使他们未曾发明文字,未曾创造工具,但他们却懂得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的道理,如此有感恩之心的狼,又怎能不让我们赞扬?

    感恩,连狼都有这种品质,更何况人呢?在作文每个人幼年时期总会毫不思索的对父母说我将来一定会报答你们。由此可见,感恩之心是一个人最起码的道德。在我们生活中并不缺乏这样的感恩之举。小到为父母奉上一杯暖暖的香茗,大到将自己的所赚取的钱捐款给慈善事业回报社会,感恩无处不在。

    感恩是对生存状态的释然,感恩是对拥有的再回,感恩是对生命的珍惜,事事用一颗感恩的心去面对,去体悟他人付出的艰辛与汗水,给予他们希望与关心。

    鸟儿在天空飞过的同时唱歌,是对蓝天的感恩;鱼儿在水中游过的同时不忘吐几口泡泡,那是对池塘的感恩。一点一滴之中,透着人性的光辉,滴水之恩,涌泉相报,感恩也如这一汪清泉,容不得半点杂质。感恩是一个人纯洁心灵中发出的真正爱意,一切带有物质并带有目的的并不是感恩,只是那些有非分之想的人捏造出的谎言。感恩之泉汇集在一起,就成了晶莹透澈的江湖,直至大洋。

    拥有一颗感恩的心,去珍惜,去报答生命中别人对你的每一次善举,让感恩之花在这世间,更美好,更绚烂的绽放出令人沉醉的花朵!

  • 2、 亦闹集读后感

    亦闹集读后感

    当我第一次拿到《亦闹集》的时候,感受到的是它真真切切的厚重感,心里默默的嘀咕到:这本书肯定有料!在我从头至尾的拜读之后,能够感受到的不仅仅是感官上的厚重,更多的是让我的文化课有了更好的提升。

    翻开第一章,映入眼帘的是蔡云超老师遒劲挺拔的书法作品。我没有专业的知识去客观地评价,也没有极深的资格来做精妙的论析,我能够表达的仅仅是:看蔡老师的书法,欣赏其中每一个教科书般工整的字迹,但又完全没有教科书中的刻板和晦涩,一气呵成的一撇一捺给人眼前一亮,由衷的钦佩和崇拜感瞬间莫名而来。

    突然想起蔡老师常对我说:丫头,蔡老师不是不爱常常有大批有人上我这儿聊天喝茶叙旧,只是来的人多了,写字的时间就少了,蔡老师着急啊!我曾亲眼目睹蔡老师写字时专注的眼神,眉宇间的潇洒以及一撇一捺中的豪情,这些都深深融进了每一个字之中,而这些都来源于他几十年如一日的持之以恒。

    每一幅作品,展现的都是蔡老师的高超书法和精言妙句,在我看来,每一个字中都注入了蔡老师深深的真情,以至于他在任何时候和任何人谈论自己作品的时候都笑呵呵的,就像和别人一起讨论自家孩子似得,掩盖不住发自内心的喜悦。我想这份真情一定是他对生活和家人的热爱,对艺术生涯的追求以及正人君子所固有的高风亮节。

    我早就听闻俞宸亭老师是一位如林徽因般的才女作家,所创的城建文学独树一帜。在细细品读俞老师的作品之后,我对杭州这个城市有了更多的认识和了解,那些这几年我路过的道路突然变的亲切起来:那一幅幅杭州城的美丽景象都淋漓尽致地展现在眼前,无论是春夏秋冬的西湖美景,还是运河上古朴的石桥,或者说城市中心的道路建设,都将它们的前世今生娓娓道来、惟妙惟肖,仿佛触手可得此情此景,捧书犹游古今。俞老师关于亲人、关于生活、关于理想、关于信念的文章更让我了解到,无论时间怎样流转,每个人都要在纷纷尘世中,给自己一个定位,坚定自己要做的事。

    人生就是用自己来照亮别人的一段旅程这句话给我感受颇深,这对我来说就是人生的最高境界。在每个行业里都有那么几个人,用自己的一生来做一件事,影响更多人。俞老师就是这样的人,在生活中,她爱家人、爱事业,在她的一笔一触下,一字一句中,一纸一书上都流露着她的执着和真情。

    让我最为感动的事是俞老师创办的公益讲座,用思想的力量来改变世界,通过公益行为将良好人文环境的价值取向传播给社会大众,促进社会文明的长足进步。这些本来我觉得不可能的事

  • 3、 《临终囧事》观后感:生亦何哀死亦何苦

    《临终囧事》观后感:生亦何哀死亦何苦

    每个人在生命的开始,出生的时候,你哭着,周围的人笑着;到了生命的尽头,你逝去的时候,你笑着,而周围的人哭着。生命轮回,世间常态,无人能避。但在观念依旧传统的中国,这个死字,依旧是人们避之不及的晦气字眼。什么殡仪馆、太平间、墓地更是人们不愿涉足的场所,《临终囧事》则大胆地将镜头对准了这些人间的阴暗场所,近距离、深刻地挖掘和展现了人类临行时的种种形态的同时,更伴随着人们面对死亡时的世间百态:既有辛酸苦涩的世态炎凉,也有真情满溢的人间温暖

    而第七艺术关于生与死、笑与哭的表现经历,也在近些年渐渐丰富起来。更以其独到的视角和真实的故事收获了越来越多观众们的肯定。东边的《入殓师》,西边的《身后事》,皆在故事的构思和立意的别样上,留给观众深刻的印象。让人们在大银幕之上领略到了人类自己对那个又怕又难以回避的话题的全新展示和解读。更可以让人们从全新的角度体会到生命的意义。

    电影《临终囧事》,从表面上似乎迎合了当前华语电影市场囧字热、囧态热的风潮,但剥开表面,细细品味其内核之后,囧仅仅是个吸引人眼球的噱头罢了。在主人公牛小波近乎传奇般的成长历程和人生遭遇的背后,却时时刻刻地反射出每一个普通人都无法摆脱的人生经历的事实。 失去亲人的苦痛,与亲戚相依为命的欢欣,初尝爱意的酸酸甜甜,看尽人情冷暖的成长相伴,让儿时不幸丧失了笑的功能的牛小波,在几乎享受所有人间苦涩之后,最终如愿品尝到了生命的美味大餐,更重拾真正的笑容。笔者管见,编导们如此设置,显然是有意为之,遭雷劈的牛小波并不是不会笑,而是面对人心难测、世事难料的人世间,不愿意笑,不屑于笑罢了。(观后感 )反倒是在舅舅的引领下,在活人稀少,死人众多的殡仪馆里,渐渐看清了人间自有真情在,死人面前真话多的事实。

    影片《临终囧事》更是通过形形色色的葬礼,以及葬礼上形形色色的人们的言和行,清楚明晰地交待出了当年经典的《大话西游》里,精彩呈现出的生亦何哀,死亦何苦!的真正含义。

    从形式上来看,《临终囧事》同样堪称大胆,极度的惊悚桥段,不但挑战了国内观众们的胆量,还向所有崇尚当代惊悚类型片的同行们提出了更高的挑战。有惊又有喜,导演钱江汉不仅善于在自己的作品里吓人,恶搞亦是他的特长之一,停尸房、入殓室都是他发挥搞笑功力的场所,并成功效仿了《大腕儿》和《非诚勿扰2》两位知名前辈关于名人死前葬礼的恶搞桥段,上演了一场别样

  • 4、 《我亦飘零久》读后感

    《我亦飘零久》读后感

    森之倩

    想买这本书已经很久了,正好书柜里的书需要换新,于是买下了心仪的它。

    荞麦写的推荐序,独木舟自序。

    每次看书我最喜欢看的便是序,前言,后记等等。因为这些最能代表作者本来的思想。

    这本书主要是游记,记录的是舟舟这一路上的所见所闻。开篇以一首小诗开头的。一月二月三月、、、、、、十二月。这本书我看总共分五次看完的,时间多的时候便看得多一点,时间少的时间便简单翻阅。因为只看过一次,其实书中很多细节都记不清。

    写书评还不够,只是想简单记录下初看的感受。

    印象最深的应该是舟舟看到万家灯火的那张照片,真美,美的窒息。

    看完这本书也比之前更了解舟舟, 知道以前不知道的一些过往,开心的,难过的都有。

    对于我来说,这本书是一个媒介,一个更了解她的媒介。而对于她来说,这是她生命中某个时候切切实实发生的事情,也是当时真实产生的感受。

    我记得文中提到过这样一句话:

    有些地方也許這輩子都只會去一次,所以和誰一起去,非常重要。

    她劝告朋友一起结伴旅行时,她说:"以后你可能会去这里,但是我们这些人可能永远都没有机会再聚在一起。"同样也是这句话促使了她自己的印度之行。

    对于旅行,她曾说:

    那时候她很小,很想看世界,可是没有钱。后来她终于有了一点钱,所以她把它全用在旅行这件事上。

    大意是如此。年轻时,除非先天条件,大部分年轻人都是贫穷的,都想看世界,而每个人看世界的方式却又大不同。

    文中提到的眼神纯净的外国男孩,记得她在大巴车上蒙头大哭,记得她看到月亮时的震惊以及无人分享她喜悦的孤独,这些都是她看世界的过程。

    她说,我们每个人都是一颗孤独的星球。

    这本书中有很多经典,扣人心弦的语句。可是我却没有记住。我记住的都是 那些人与人之间的感情。

    比如,她和她母亲之间的联系。

    比如,她和她曾暗恋的男孩最后成为了朋友

    比如,她在旅舍中遇到的有趣的人

    比如,她和她的旅伴发生了龌龊,差点分开,最后又因一场雪,两个人彼此疏远的距离再次靠近。还有很多类似这样的片段,也许这些以后会在我生命中的某个时刻闪过。

    我想,如果说,印度之行是她生命中的一个印记,那么这本书对于我来说,也是我生命中的一个印记。

    写字途中,想要摘抄一些书中的经典语录,于是在网上搜索,恰好看到了豆瓣的书评,好的,不好的都有。有人觉得真实好,有人觉得真实不好。

    其实我们现在谈的所有感受对于独木舟来说,都是无关紧要的,没有人能体会

  • 5、 生亦何欢,死亦何惧——观《叶问2》有感

    为了生活我可以忍,但是侮辱中国武术就不行!

     洪震南

    中华上下五千年,作为一个泱泱大国,其传承下来的文化数不胜数,尤其以中国功夫闻名世界。然而,在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香港的中国功夫却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危机。

    在那个年代,华洋拳赛,这似乎是那个武术界永恒的话题。中西文化的冲击下,武术作为中国文化的一部分,也不可避免地站在了中西文化之争的舞台上。

    洪震南,一个对洋人隐忍退让,卑躬屈膝的中国武术家,尽管他也是受生活所迫,但我也还是对他带几分鄙夷和不屑。然而他一步步的在转变,不,这不是转变,这只是一个真正的中国人,一个中国的武术家洪震南慢慢展现在我们眼前时,我们依然会为之感动。当狂妄之极的狂卷风席卷整个香港武术界时,作为武术界泰山北斗的他不可避免地站了出来。在看着勉力死撑的洪震南时,我真的只能想到一个词英雄迟暮,红颜白发,英雄迟暮,世界上最落寞的事莫过于此。而在西方文化冲击下的中国,又何尝不是迟暮的英雄呢?历经千年的文化,在西方文化地不断冲击下,自疑、自卑,这又何尝不是一种悲哀?先进的我们生活在这种越来越西化的社会中,随着大量西方文化的入侵,我们的文化,我们的传统,我们中国人的精神,究竟还有多少人知道,多少人记住,多少人拥有,多少人传承?传承了千年的文化,为何都留不住后人的心?我们堂堂华夏民族,究竟输在哪里?

    在影片的高潮部分,洪师傅临死前的那句话深深感染了我:为了生活我可以忍,但是侮辱中国武术就不行。他用以死扞卫中国的行为告诉我们两个字爱国。中国人之所以会受人凌辱,被外国侵略,正是缺少了一种死亦何惧哉的爱国精神。

    作为一种为国捐躯的爱国精神,其实从古至今,从未间断过。从古代文天祥的誓死不屈,再到近代秋瑾等人的慷慨赴死,这无不证明了中国人所拥有的一份民族文化。

    中国人可以谦卑,可以宽容,但不代表中国人就没有血性。我们也有着自己所守护的东西,所要坚持的东西,那是我们的底线,任何人都不能逾越,否则,结局只有一个宁为玉碎不为瓦全!所以,一直被我鄙视的洪震南,毅然走上擂台,为了中华武术而战;所以,一直隐忍谦逊的叶问继洪震南之后,再一次站到了华洋拳赛的擂台上。因为他们坚信,中华武术并不比拳击差,他们也许会失败,甚至是丧命,但这并不代表中华武术不行,这最多只能说明自己学艺不精,输给了狂卷风罢了,仅此而已。他们坚信着,即便战败也只是他个人的战败,而不是中华武术的失败,他们如此坚守着自己的民

  • 6、 《狼王梦》读后感_关于感恩的作文600字

    今年寒假,我看了一本课外书。它就是动物小说大王沈石溪,写的《狼王梦》。

    以前,在我的心目中,狼,是一种可怕,无情的冷血动物。但是,自从我看了这本书后,我就有了一种对狼的敬畏之情。

    这本书里的主人公是:紫岚以及它的小狼:黑仔,蓝魂儿,双毛,媚媚。母狼紫岚一直想让自己的小狼成为超狼也就是狼王。它首先将希望寄予了黑仔。它每一次捕捉到了食物时,先让黑仔大吃一顿,等黑仔吃饱了,再让蓝魂儿,双毛和媚媚吃。终于不辜负紫岚的希望。黑仔长得高高大大,已经有其他幼狼的一倍。可是,由于紫岚娇惯它,它很胆小,根本不像一只狼,而像一只小花猫。紫岚开始急了。这时,蓝魂儿生气了母亲的偏心,开始和黑仔打了起来,黑仔被它激怒了,露出了真正的狼才有的凶狠的表情。紫岚一巴掌打在黑仔脸上,黑仔害怕了,紫岚又更重的打了一巴掌,黑仔脸上有了血痕。终于黑仔不再胆小了。但是,灾难不幸降临了,黑仔被金雕咬死了。现在,由蓝魂儿接替黑仔的位置。

    紫岚开始什么都让着蓝魂儿,什么吃的都给它。蓝魂儿它也不辜负紫岚的期望。它成功地从黄犊那儿抢到了半块羊胎。它已经领会到了生活的真谛。但是,灾难又发生了。有一天,蓝魂儿发现了一只羊,他已经习惯了什么事都带头,结果,前脚刚碰上去,只听砰的的一声,这原来是个捕兽器,蓝魂儿,活活被夹死了。现在,由双毛接替蓝魂儿的位置。

    双毛比黑仔更胆小,而且很喜欢哭。不过,由于紫岚的偏心,它被激怒了,还把紫岚的腿咬瘸了。但双毛被狼王咬死了。

    媚媚是一只母狼,她开始和母狼疏远了。终于有一天,紫岚被老雕咬死了。

    啊,原来狼和我们人一样,是有感情的,它们有的也是为了自己的晚辈付出生命。让我们也要懂得报恩吧!

  • 7、 我亦飘零久读后感(读后感)

    这不仅是游历,更是时间的足迹。

    读后感大全提供很多的读后感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您。http://www.dhb100.com

    从甘南到泰国,从厦门到印度,遇见的不仅仅是世俗风景,还有触动人心的人事,更是独木舟对生命以及自己的诚恳审视。《我亦飘零久》这本书是作者出道以来,最具勇气的诚意创作。在我看来,好的书籍不必用华丽的词藻装饰,无需批判和讽刺,而是去安抚焦躁的心灵,充实生活,完善自我。

    “命运是公正的,它知道你的极限在哪里,它不会把你承受不住的苦难强加给你。”这句话我记忆犹新,因为这本书教会我太多道理。随着时间流逝与时代发展,互联网的影响至深,“丧”不但成为了许多年轻人的主流文化,更成为了许多人负面情绪的代名词。大家的生活被各种碎片化的信息以潮水一般的攻势所占据。快乐虽唾手可得,随之而来的也有“丧”文化的声音。抱怨、浮躁、不安等负面情绪让许多人止步不前,然而这种情况却引起了不少网络人的共鸣。

    凡是过往都有序章,所有未来都值得期盼。人们不应该随波逐流倡导“丧”文化的传播,让这种负面文化成为主流。人生的某些障碍,是我们难以跨越的,与其费尽周折选择逃避,不如勇敢克服,或许这会铸就我们人生的新高点。不管前方的路多苦,只要走的方向正确,多么坎坷不平,都比站在原地徘徊不定更接近目标。不用担心路途遥远,近一步也是进一步,同样有它的惊喜。

    现如今,越来越少数的人选择去读纸质书,但当我时隔三年再去读这本书时,我依然热爱,依然热泪盈眶。我再一次被它深深吸引,忘记了身旁的喧嚣,所有的烦恼仿佛被我遗弃到孤岛,周围的一切似乎与我毫无关系。我,只是文中最平凡的字眼,但至少也属其中一员,似乎和作者同样历经市井纷繁,见识人生百态。“世界给了我们黑暗,也给了我们星星”。这本书赋予我烦恼存在于过去的理念,教会我缓慢坚定的成长。

    风吹落枯叶,枯叶滋润土壤,肥沃的土壤帮助果实,缓慢而茁壮的生长。在阳光的沐浴下,捧着淡淡清香的纸质书,感受书中的故事,聆听书中的声音。虽然时间联合命运将我磨平了棱角,但这不会让我半途而废,放下手中的笔杆,我选择积极向上的生活,平稳坚定的生活。

    后记:我认为可能有些人选择删除在这个城市或者这个世界的痕迹,选择逃离。那么或许这些人也还会热爱一些事物,燃起对一些事物的希望,本身就是美好的东西只是被暂时隐藏,不应该被遗忘。那么请读一读这本书,就算不是最闪耀的星星也可以照亮黑夜,相信

  • 8、 近墨者,亦未必黑

    古语有云: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这个观点,似乎在很多人的心里都根深蒂固了。古之圣人留下的千古名言,留给后人传诵与学习,自然是毋庸置疑的。但是事实真的是这样么?这不禁让人产生疑问。那些近赤之人,是否一个个都会是高风亮节,志在千里的人?而那些近墨之人,又是否一个个都会是卑鄙无耻,胸无大志之徒?当然不是。

    古往今来,例子数不胜数。战国时著名的军事家孙膑,与被后人唾骂的庞涓同出于隐士鬼谷子。而庞涓却妒嫉孙膑的才能,唤其去魏国加害于他。虽然孙膑的才能不会为这些所磨灭,但是残废带来的痛苦,相信对孙膑来说也是一个挥之不去的阴影。鬼谷子是位好老师,可庞涓可谓之好学生么?近朱者赤,这样看来是个多么大的讽刺啊!

    而转说刘备被曹操击败于徐州,北投袁绍,留下关羽与二位嫂嫂于曹营。曹操为劝降关羽,三天一小宴,五天一大宴,堆积如山的金银珠宝奉上,而关羽却丝毫不动心,千里单骑,回到了刘备身边。乱世枭雄曹操,雄图伟略,关羽相随一定飞黄腾达。曹操谓之黑,摆在关羽面前的两条路,还有一大批诱惑,可他没有受其影响,毅然回归正途。近墨者黑,似乎也来得有点牵强。

    这样一来便要给古语的可靠性打上一个折扣,至少是因人而异。我不禁这样想。

    然而,古语有古语的道理,现实有现实的回音。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关键是取自一个人的心。不管处在什么环境中,或优或劣,都不会影响到一个人的选择。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似乎也只是人们的一个借口。我想,变赤变黑是一个质变的过程,是人心历路程的转折,但核心的腐烂保留不住外表的鲜华,结果只能是人生堡垒的彻底沦陷和坍塌!人是感性的动物,相信不会做出违心之事。只要有心,逆境造英雄;而无心,再好的条件也是白费。

    人,就是要为自己的心灵安上一道锁,有自己的目标,不管周围是什么样的环境,都不会改变自己的初衷。看看那些成功人士,无不是这样的人。他们能够做到的是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经历重重污垢涤荡后仍像出清水之芙蓉一般,天然去其凋饰,保持原始本心;观那些失败的人,也都是禁不起诱惑,踏上了不归路的;在这两者之间,还有一类人,他们是最可悲的。没有人格的主心骨,像是抽走骨架的伞怎么也支撑不起来,像头重脚轻的墙上芦苇,根底太浅,像是嘴尖皮厚的山间竹笋,腹中太空!他们的胸膛里可能有热血,骨子里也有干劲,但却不知人生的方向在哪儿,于是随波逐流成了习惯,人云亦云成了信条。他们的人生画板上也可能有过的一笔也变得暗淡

  • 9、 读《断翅亦高飞》后感
    不知你们想过没有,如果失去一条胳膊,或者失去一条腿,你会怎么办?看到《读者》上的《断翅亦高飞》,使我很有感触。马丽是一位舞蹈演员,从小就显示出与众不同的禀赋。但就在她对舞蹈充满幻想的年龄,一场突如其来的车祸将她华丽的梦无情的击碎了。马丽从此隐匿在自己的空间里,几乎与世隔绝的生活了5年。直到2001年,河南省残联3次邀请马丽参加第五届全国残疾人汇演。当她看见其他的残疾人随着音乐翩翩起舞时,明白了美更是一种精神,而非形式。马丽重新振作起来,融入了舞蹈。最终以舞蹈《黄河的女儿》夺得文艺汇演金奖。此后,马丽凭着坚强的意志,度过重重难关。终于,2005年,马丽凭借着《牵手》、《少女与玫瑰》,在第六届全国文艺汇演中,一举包揽金奖和银奖。今天这辉煌的成绩中包含了马丽多少辛酸和泪水。在经历了如此沉重的打击后,她又能坚强的走回自己人生的舞台,以顽强的意志舞出生命的旋律。其实,那些看似毁灭性的灾难,只不过是一道坎,跨过这道坎,风景依旧。我觉得她获得绝不仅仅是简简单单的奖杯,而是面对苦难生活时坚强的意志。这才是我们要向她学习的。读了这篇文章,我要向马丽学习,面对苦难不退缩,这坚强的意志。郭熹源六(4)班
  • 10、 《纯爱:冯亦代黄宗英情书》读后感

    先生在世时,我作为出版社编辑接洽过他的文稿,作为写过先生的访谈录,作为晚辈作者和译者得到过先生指教,自以为对先生比较熟悉,但那些接触和印象似乎都止于理性和智识。冯先生在我们这些本该称他爷爷却随着其他长辈称他为伯伯的后进面前一直是一座理性的丰碑,只是偶尔在采访中谈到儿时失去母亲时略露一丝感伤,但那丝哀愁转瞬即逝;只是谈到忙于事务耽误了自己的文学梦,历尽劫难后多次中风,想写本自传小说却“写不动了”时,眼角里泛起过瞬间的晶莹;只是在等待迎娶黄宗英的那个秋天,先是振臂一挥告诉我“我要结婚了”,然后和我谈起“黄妈妈”还有几天才能来时不安地在屋里踱步。除此之外,我认识的冯先生是不苟言笑,不动声色的,是操着浓重的江浙口音费力地说普通话的智者长辈。

    但是在黄昏恋中,冯伯伯真正释放了自己豪情奔放的一面,那如同沉寂多年的火山爆发般的爱欲,让冯伯伯再次重返弱冠。我们这些熟悉先生的晚辈,终于因了这些公开发表的情书而认识了整个的冯伯伯,尽管是在他去世之后,为此感到十分欣慰。冯先生在他的情书中告诉黄宗英说不想在他在世时发表这些情书,深怕有对年轻人“教唆”的嫌疑。这个可爱的冯老,他哪里知道,他这样学贯中西,以中西合璧的表达方式写出的情书,真真是给华语年轻人写的情书范文呢。多年前我编辑过一本英文书信大全,里面有一类情书范文,但即使找了双语俱佳的译者翻译出中文对照文本,还是翻译腔十足,很难让恋爱中的人照抄不误,关键时刻还得原文照搬英文,才觉得朗朗上口,以求打动芳心。而冯先生是把西洋的表达融化到他的中文表达中了,一篇篇似水柔情和似火激情的爱欲之书,字字珠玑,行云流水般的情色性爱诗篇无不浮现着西洋文化的意象,透呵着中国文化的浸润。如果说这样的情书是“教唆”,恋爱中的年轻人倒不妨受一受,那是一个中西文化天衣无缝地融合于一身的人真性情的表达,果真能偷得其一缕真谛并能亦步亦趋,那也需要某种天资和学养而不可。

    当然,能激发冯先生聊发少年狂做了“爱哥哥”的那个“小妹”则是冯先生这些激情倾诉文字的动力来源。我们的大明星兼大作家黄宗英,抱着嫁过高山(赵丹)只能嫁大海的信念,在年近古稀时向冯先生发出了爱的信号,本是情理重于男女之爱的,却不料激起冯先生如此喷薄的爱情火山爆发,最终黄宗英自己也被这座火山融化,写出了“深深深深地亲你”和“吮你我的爱”这样的句子。一对“爱哥哥”和“渴望共枕的小妹”,就这样鱼雁传情八个多月

  • 2019-11-16

  • 2019-11-06

  • 2019-11-03

  • 2019-09-20

  • 2019-09-28

  • 2023-05-07

  • 2021-06-12

  • 2019-11-12

  • 2019-10-28

  • 2019-09-20

  • 2019-10-09

  • 2019-10-29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11-16

  • 2021-07-23

  • 2019-10-20

  • 2019-09-23

  • 2021-08-27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3

  • 2019-09-25

  • 2019-10-09

  • 2019-10-19

  • 2023-01-07

  • 2019-10-09

  • 2019-10-09

  • 2019-10-09

  • 2019-10-23

  • 2019-11-02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10-09

  • 2019-10-09

  • 2019-10-09

  • 2019-11-06

  • 2019-09-20

  • 2019-09-20

狼亦感恩读后感
每当我们读完一些经典书籍后,通常会有一些感悟感想。狼亦感恩读后感栏目给大家带来大量狼亦感恩读后感、2024狼亦感恩读后感等内容,希望能够对大家写读后感悟提供帮助! 更新时间:2024/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