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读后感范文 > 面对苦难读后感800字 > 地图 > 面对苦难读后感800字

面对苦难读后感800字

发布时间:2019-10-19 来源:互联网

亲爱的苦难读后感。

常言道“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蕴含着许多人类的智慧及思想,尤其是那些经典书籍作品。在读了作者写的作品以后,不禁为作者精湛的笔法所触动,很多优秀的读后感,就来自于作者及时地将自己的阅读心得记录下来,写好一篇作品的读后感需要从哪些角度来写呢?经过小编精心整理,推出亲爱的苦难读后感,请阅读后分享你的朋友!

亲爱的苦难读后感(一)

读完沙漠舟的《亲爱的苦难》,为之一震。没想到沙漠舟的命运竟如此多舛,似乎老天成心与他作对;没想到沙漠舟的意志会如此坚定,历经风雨,生命之火越燃越旺。

如果真有上帝,那上帝不够仁慈,否则何以如此无情地将诸多的苦难接二连三地砸到一个人的身上?哪怕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 ,这 苦 、这 劳 也太过残忍。

看书时常在想,如果是自己遭受如此多的波折,还能重新站起来迎接命运的挑战吗?还会在心中始终存着理想与大爱的火种,坦然地说出 亲爱的苦难 吗?怕是不能。

而沙漠舟做到了,不是从未动摇,恰是因为动摇而在动摇之后更加坚定;不是从未沉沦,挣扎后的每一次沉沦便成为一次涅盘。

我要扼住命运的喉咙! 这句话说得容易做起来难,尤其在直面生存危机的时候。而沙漠舟在饱受命运的折磨后却说: 命运是公平的,因为它对谁都不公平。 命运真是不公平的,因为许多人的生活与生俱来地舒适,如我;命运也是公平的,因为生活安逸了,另一些更可贵的、使人之所以为 人 的东西也从心中悄悄溜走,亦如我。这不是上帝的错,而是自己的错。

拯救沙漠舟的不是上帝,是他自己,以及众多亲友的爱。

支持他尊严地活下去并立志 象伟人一样生活 的,有这么一个理念: 我是一个真诚、善良、正直、博大的平凡而能超越于平凡之上的真正的人。我将用我的热血、生命和灵魂奉献给整个的人类和整个的世界。我将以毕生的力量去推动和促进人类文明的进步和发展。我将和千千万万执着于正义和真理的人们一起,创造伟大而光荣的人类历史。世界将因为我和全人类共同的努力而充满和谐、高尚、理想和光明。

看到这段文字2020,我近乎本能地觉得有些扎眼,类似的口号被宣传工具高喊过无数遍。但这话从他笔下写出,我却愿意相信字2020字2020是真。因为,这不是口袋充实的 饱汉 唱出的,而是深知 我的理想能拯救我的灵魂、却拯救不了我的饥饿的肠胃 的饿汉沙漠舟说的。当他一无所有,只剩下病残的躯壳时,这种容易把人燃烧得忘乎所以的火热的激情,于他而言,却是使他绝境重生的动力,是使他站立不倒的脊梁。事实上,若没有这种信念,就没有今天的沙漠舟。如是,不难理解,这种看似虚妄的口号,已成为他心中真实的信仰。这种理想能实现到什么程度另当别论,但我相信,这理想已化作他生命的一部分。

这个理想看起来很 狂 ,但这狂劲若能化为动力实现自我并造福于人,狂又何妨,胜于多少 谦虚 的冷漠?再一想,觉得这段话扎眼的另一个原因,又何尝不是因为自己心中的理想在生活的河流中被渐渐消磨了呢?在忙忙碌碌与浑浑噩噩中,能记得留出时间反思的人不多,能于反思中自度的人不多,能在自度之后还想着度人、并付诸行动的,更是令人敬佩了。

令人感动的是,置身于物欲横流的时代,背负着生存的艰辛,依然有许许多多的人们心存着良善与热忱,一次次无私地向沙漠舟伸出援手而不求回报。锦上添花未足奇,雪中送炭更可贵,何况这些送炭人自己并不富足。沙漠舟用感恩的笔墨记下了他(她)们。他(她)们都是普普通通的人,融入人海便不见踪迹;但他(她)们又都是大写的 人 ,正因为他(她)们的善良与无私、真诚与道义,这人潮人海中便飘浮着温暖与希望的光芒。

高尚 ,并不是高悬的幻影,而是点点滴滴、实实在在的行动,汇成河,汇成海。

感谢善良的人们!感谢坚定的行者!把高昂的信念化作俯首的脚步,一步一步,执着地跋涉在大地上。

无需矫饰,血泪与汗水凝结而成的文字2020,字2020字2020沉重如山;

无需渲染,作者的经历只要如实地记下,便是一部传奇。

不隐恶,不虚美,秉笔直书。这就是,真实的力量!


亲爱的苦难读后感(二)

每个人,都会说,自己是最苦的。然后,可以举出一大堆的例子。

只是,苦,究竟是什么?

我们也常常会自怨自艾,说自己的可怜和可悲。想着,什么时候,可以更快乐些,更幸福些。

只是,其实,命运是最公平的,因为它对谁都不公平。

也许,每个人的经历都是一本书。我们在细细品味生活,回忆过去,憧憬未来。也许,没有所谓的上帝,我们遭遇的,是命运,是必然。

细看沙漠舟的人生,从残疾到拼搏,从牢狱之灾到创业无门,从失去亲友到恋爱失败,从无望挣扎到自传到演讲,即使,沙漠舟的命运是如此对多舛,但终于,他的目标有了,他坚定的去追求理想。

我们的人生,从出生起,然后上学,就业,没有太多的坎坷,我没有办法知道,如果换作是我,遭受如此多的波折,还能重新站起来迎接命运的挑战吗?

而沙漠舟却可以。

他告诉我们,要想让命运对我们公平,我们就应当去拼搏,去抗争。于是,他努力的去创业,即使一再的失败,也不气氖。

他尊严地活了下来,并立志 象伟人一样生活 ,他说: 我是一个真诚、善良、正直、博大的平凡而能超越于平凡之上的真正的人。我将用我的热血、生命和灵魂奉献给整个的人类和整个的世界。我将以毕生的力量去推动和促进人类文明的进步和发展。我将和千千万万执着于正义和真理的人们一起,创造伟大而光荣的人类历史。世界将因为我和全人类共同的努力而充满和谐、高尚、理想和光明。

言语似乎很狂,但他却真真正正的诉说了他的心声,他一直在苦苦的挣扎,像一个溺水者,幸好,他与文化一直有着不解之缘,他找到了他的前途,他开始了他的自传,他开始了巡回演讲,他讲了自己的自强不息、追求理想的奋斗过程,激励了青少年热爱生命,珍惜光明,为理想而努力奋斗,创造美好的未来。

这个过程,他就是在解救世界,造福于人,他在雪中送炭。他让学生不再迷茫,不断的感动,并进行反思,然后结束冬眠,重温春天。我也深深的感动了,努力的去追求梦想,更加脚踏实地,以后才能尽量在前行中勇敢而热爱生命,永远的燃烧着。

hdh765.coM更多读后感小编推荐

渴望苦难读后感


渴望苦难读后感

闲时,我翻开《中学生经典阅读》,看着目录,题目为《渴望苦难》的文章吸引了我,开始我觉得很奇怪,怎么会有人渴望苦难啊?带着疑问我一口气把它读完,心沉了,大脑也陷入思考之中。

在我的印象中,苦难这个词好像离我很远,什么叫做苦啊?苦难到底是什么样的?是不是让人觉得不舒服?还是痛苦就代表了绝望?通过这篇文章我认识到以前对于苦难的理解不全面,不深切,原因也很简单,那是我太幸福了,从小到大不愁吃穿,几乎没想到的父母都为我考虑到,有他们为我遮风挡雨,我就没有真正的尝试过苦难!碰上一点点的曲折就痛哭流涕,记得上学期的一次历史考试,因为自己的粗心没带资料进考场,那张考卷好像挡住了美好的太阳,留下灰暗的一片,我又急又躁,最后凭仅有的记忆考完,一跨进家门心中承受的极大委屈一下子爆发了,不争气的眼泪使劲地流,最终变成哇哇大哭,那时觉得真苦啊,整个人也像散了架一样没有力气,也不想再向前,看更不想去努力。这就是我在遇到苦难的时候选择了逃避,没有跌到爬起来的勇气。

世上每个人都希望一生顺利,就连过节的祝福也是事事顺心,平平安安,一帆风顺等等;但是我们的这一代人缺少的就是苦难的经历。

大部分人在真正的遇到苦难的时候,会选择逃避还是前进?我想如果真正的处于那种困难绝境的时候,自然会选择逃避,你有勇气去迎接吗?前进的道路是十分的艰辛和痛苦的,看过这篇文章后,你就会换一种方式去思考,想到如果克服了这一切后心里是什么样的感受?会想在那段困苦的时候,其中有苦有乐的感觉,让你一点点的品尝苦难,你也会在不知不觉中磨练着意志,让自己变得坚强和勇敢,经历过苦难的锻炼,在今后人生的道路上做事会觉得轻松,为什么呢?因为再困难的时候都挺过来了,还有什么事情不能化解和处理呢?你已习惯了不畏苦难,有这样的好习惯会督促你前进!

书中有这样一段评价:幸福未曾使我心醉神迷过,苦难却常使我警醒,尤其心灵充满对人类苦难痛彻肺腑的怜悯时,这苦难将呈现一种圣杰美丽的光辉,使自我的心灵在超越中变得充盈而高踞于人类的全部苦难之上,领略到一种扶摇长空的壮美。这个评价我特别喜欢,真正诠释了苦的含义。

这让我想到学校的住宿生,说实话他们真的很优秀,也许我们不解,他们来自农村。他们的生活影响了他们,在乡村的孩子们比我们辛苦,条件相比之下要差一些,而他们在艰难中刻苦学习,比我们更能下功夫!最终他们的付出得到了回报!

孟子说过: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如果没经过困难怎么可能成就辉煌呢?它让我想到苦难不仅仅代表着苦,它也代表着幸福的开始。

这篇文章,让我认识到在人生的道路上,我们应该把苦难当成一种财富,这样才会激励我们不断前进,在困难面前越挫越勇,让生命更有价值!

善待苦难读后感


善待苦难读后感(一)

苦难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你没有认识到苦难本身蕴含着无尽的契机。如果你认为苦难是一道减法题,那么它的答案已经知道,它将减去你所有的一切,包括生命;如果你认为苦难是一道加法题,那么演算的结果,可能就是一个惊人的数字2020。

文中的谢坤山,失去了一只眼睛,一条腿、一双手,但他仍然坚持活下来,并且活得非常精彩。他善待苦难,善于寻找快乐,所以才有了他的传奇故事。我们应该珍惜现在所拥有的,而不应该只计较自己得不到的,这样才会更快乐。我们要把苦难当做一道加法题,当做通往成功之路的垫脚石,而不能将苦难当做一道减法题,否则苦难就会毫不留情地剥夺你所有的一切。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不要悲伤,不要心急,忧郁的日子里需要镇静,相信吧,快乐的日子将会来临。现实中,有很多忍受痛苦而终成大器的事情。汉朝时,李陵出击匈奴,兵败投降,汉武帝大怒。司马迁挺身而出为李陵辩护,得罪了汉武帝,获罪被捕,要被判死刑。因为要完成父亲的遗愿编着《史记》,司马迁选择接受了甚于死刑的宫刑。后来他发愤着书,全力写作,终于在五十多岁时完成了《史记》这一伟大的文学着作。

让我们把苦难当做一道加法题吧。就像文中说的那样,残缺其实也是一种财富,它会让你得到更有价值的东西:坚强与坚韧。


善待苦难读后感(二)

高尔基说过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而我却说苦难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人类在如今都面临苦难而奋斗,正是有苦难才让人进步。而进步的条件就是善待苦难,所以善待苦难就是你必须学会的。

在这里我想问你,如果你失去了一只眼睛,你会不会哭泣?如果你失去了一条腿,你会不会悲伤?如果你失去了一双手,你会不会痛不欲生?如果你同时失去了一只眼睛、一条腿、一双手,你还活的下去吗?

而就是有这样的一个人,他在16岁那年因事故失去了一双手和一条腿,然后又失去了一双眼睛。可是他不仅活下来了,而且还活出了风采,活出了快乐。

这个人就是谢坤山,他曾在1996年获得第34届全国「十大杰出青年」。他在自己失去了双手之后握笔学画,甚至几次把口磨出泡来。他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写出了一本名叫《我是谢坤山》的自传体小说,过后不久此书又被评为。

谢坤山的经历给了我们一个启发,那就是要学会寻找快乐,遇事多光明处想,这样世界上就没有过不去的坎。

残缺是一种痛苦,它会让你伤心落泪。残缺也是一种财富,它会让你拥有更有价值的坚强和坚韧。

苦难并不意味这永远的苦难,幸福也会降临到你的身边;幸福也不意味着永远的幸福,苦难也会从天而降。生活有时违反常规,以其它的方式展现出来,它经常以一种突发状出现在你的面前,而不会循序渐进。在许多时候幸福会慢慢的消减你的斗志和气魄,而苦难会让你的梦想、努力和汗水累积到一起,成为你成功的动力。

在人生的长河中航行,苦难与失败都是不可避免的,关键是看你怎么对待它们。

亲爱的安德烈读后感700字:《亲爱的安德烈》读后感


亲爱的安德烈读后感700字 《亲爱的安德烈》读后感

《亲爱的安德烈》这本书主要是作者龙应台和她的儿子安德烈之间的36封书信,母子俩分隔两地,一个在台湾,一个在德国。文化的差异、时空距离使得他们的关系变得日益陌生。母亲渴望关心孩子,了解孩子,但孩子长大了,作为一个成年人,开始有自己的见解与思考,使得母子间隔阂越来越大,她不晓得该如何掌握住她与儿子之间的联系。为了改善这一情况,她邀请儿子安德烈以通信方式与她合写一个专栏,通信内容涉及两人对历史的看法,对东西方文化差异的理解,对社会的思考等等一系列反映两代人、不同地区的人不同的思维方式,读来耐人寻味。

其中最令我感动的篇章是《给河马刷牙》,内容是安德烈对他的母亲说:我几乎可以确定我不太可能有爸爸的成就,更不可能有你的成就。我可能会变成一个很普通的人,有很普通的学历,很普通的职业,不太有钱,也没有名。一个最最平庸的人。而龙应台回答:对我最重要的,不是你有否成就,而是你是否快乐。我也要求你读书用功,不是因为我要你跟别人比成就,而是因为,我希望你将来会拥有选择的权利,选择有意义、有时间的工作,而不是被迫谋生。

当我们所有做父母的看着自己的孩子逐渐的长大成人,心中都是由衷的高兴的,但说真的对他们的忧虑也是在慢慢增加的,因为他们进入青春期后会变得非常的自尊、敏感和叛逆,对父母语重心长的建议和忠告表现出强烈的反感和不以为然,这些都会让父母感到担忧和痛苦,不可否认,年代不同了,条件不同了,社会价值观变化了,两代人之间的代沟是客观存在的,青春期出现的叛逆性也是正常的。多么希望我们做父母的都能静下心来好好地读一读这本《亲爱的安德烈》,看看安德烈快乐的生活,学学龙应台那样贴心的母亲,面对一个叛逆的青春期孩子时,用尽可能不伤及他感情的措辞去限制他的错误举止,用尽可能让他感觉到信任的委婉语言给他的生活和学习带去帮助和指导

从这本书中,我看到了对孩子的尊重和肯定是多么的重要。

亲爱的安德烈读后感


亲一爱一的安德烈读后感(一)

亲一爱一的安德烈,一本母子三年互通书信的书。然而这本书中的交谈却并非日常琐事,更多的是一种对文化,对人生,对社会的思考与探讨。母亲与儿子之间的探讨。

文化,是个很沉重的东西,沉重的文化,决定了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格调。经历了纳粹之后的德国,是严谨,低调的,同时又深深忏悔的。人们甚至不愿意去触碰那段历史。我想至少这点,让我对这个日耳曼民族深深的喜一爱一,深深的敬仰。对于纳粹所犯下的罪行,他们能够深深忏悔,并一直牢记于心。日本与之相比,又如何。

我们的文化呢?中国的文化是什么?身处国外,我能引以自豪的是什么?我想,只有我们悠久的5000的历史了。可是悠久的历史并不是我们的文化,历史已成过往,历史沉淀下来的有什么?我看到的是我们青年一代的中庸,隐忍,浮躁,麻木,没有思想。甚至我自己都活在迷茫与麻木中。没有了思想的文化,没有了思想的社会,多么可怕!

人文关怀这点是龙应台,这位曾经的台湾文化部长,一直在书中反复提到的。人文关怀,是什么?我个人的看法是,是在一种文化下,人与人之间的那种和谐的交流,社会对身处此社会之下的人们的一种态度。百度如此解释,人文关怀,一般认为发端于西方的人文主义传统,其核心在于肯定人一性一和人的价值,要求人的个一性一解放和自一由平等,尊重人的理一性一思考,关怀人的一精一神生活等。接下来是长篇累牍的社会主义下的人文关怀政策,当然少不了领袖的人文关怀,再配上人文关怀图片。个一性一的自一由解放,尊重人的理一性一思考,这些,在我们中国可以看到吗?主流媒体每天将那些毫无意义的新闻以及评论以各种方式灌入我们脑中,充斥我们的视线,麻木我们的思想。谈何思想的自一由解放,又谈何尊重理一性一思考?我们的人民缺乏批判一性一,缺乏质疑与反抗一性一,这不都是在中国这个社会制度的人文关怀下的结果吗?

最近突然悟了一句话:因为懂得,所以慈悲。张一爱一玲说这句话时是以一颗女人的心态,在见过无数次的个一性一签名以及转载后,让我觉得这句话是在很酸很腻。现在想来,这句话说的很对。因为体会过痛苦,受过创伤,所以懂得深受苦难的人。因为懂得,所以有悲悯之心,所以以这颗慈悲之心去关怀他人。若普天下人人可以因为懂得,所以慈悲,想来这世间便多了许多和谐,少了许多伤痛。

亲一爱一的安德烈读后感(二)

就像我一个读过这本书的同学所说的那样,对于这本书我还真的有点相见恨晚的感觉,如果说我能在十八岁或者更早的时候读过这本书,或许我的人生轨迹和价值观会有所转变,即使是那么一点点微妙的变化,也足以让我受益一时。

【亲一爱一的安德烈】全书主要是作者龙应台和他的儿子安德烈之间的35封书信,其中也穿插了不少读者的来信及他们对此的回信,龙应台和安德烈两母子以书信的交流方式,试图接触、了解彼此的生活、世界和心灵,两人在信中除了交谈家事外,还就价值观念、文化品味、东西方文化差异、政治时事、城市文化等等交流了各自看法,读来耐人寻味。

从书信中我们可以看到,像大多数父母和自己青少年时期的孩子一样,龙应台和安德烈之间也存在着一定的代沟和阻隔,而横在他们之间的这堵无形的墙主要是由于价值观念和年龄的差异造成的,安德烈代言的是二十岁左右的青少年,而龙应台则代表着五十岁上下的父母辈,两代人之间在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和文化品味等方面有着明显的差异,甚至冲突。不过,可贵的是,龙应台和安德烈并没有让他们之间的代沟越拓越宽,而是以书信的方式坦诚交流,相互了解和包容,龙应台由此进入了一个二十岁少年内心的情感世界,而安德烈也第一次真正认识了自己的母亲。其实,就像龙应台和安德烈之间的故事一样,父母和青少年时期的孩子或多或少会有代沟、阻隔甚至情感冲突,但两代人之间其实完全可以像朋友一样心平气和地坐下来谈一谈,坦诚交流,互相了解包容。父母辈不要总把自己的价值观强加于孩子身上,代替孩子去看世界评社会,孩子们也不应把自己内心的小宇宙隐藏起来,不要总以为自己的世界与父辈们格格不入。十八岁的我曾经也认为自己的世界父母是永远不会懂的,也没必要让他们了解。现在,二十岁渐显成熟的我回想起自己十八岁时的那些想法和做法,其实真是那么的幼稚,甚至是不可理喻!如果说我那时候能主动打开心扉,让父母进入自己的内心世界,遇事征求一下他们的意见,那么我以后的人生轨迹或许会转变,当然是向好的方向转变。

除此之外,书中独立宣言一章中菲利普(龙应台的二儿子,十六岁)对于自己一妈一一妈一及她朋友们的某些做法感到不满尤其引起我的共鸣。有几次龙应台带着菲利普到外面与她的朋友见面,又或者是朋友来他们家做客,这时候朋友们总会首先看菲利普一眼,然后转而望向龙应台,笑着向她询问菲利普几岁啦,读几年级啊,懂几国语言啊等等,仿佛以为菲利普还小不懂得回答这些问题,又或者是菲利普辈分小不够资格与他们对话,应该让大人来为他代言。这种行为其实在我们身上也一定发生过,我就经历过好几次,饭局上一些大人总是当着我的面向我爸一妈一询问关于我的一些问题,望也没有望我一眼,更可气的是我一妈一一妈一有时候竟然还会在我刚想发言时主动抢答,脸上竟然颇有几分自豪得意,我那时候真想夺门而出,为什么要忽视我的存在呢?难道我一个大学生还回答不上你们那些高深问题?而一妈一一妈一你为什么总要为我代言呢?就因为我辈分小,没有说话的地位?你们说我在面对生人时不会说话,不敢说话,天啊,你总是这样为我代言叫我怎么打开话匣子啊?还有,你们谈的总是房子、车子、票子、关系,官一场,乐此不疲,你叫我怎么好意思插话,和你们畅谈一个二十岁大学生的内心世界啊?

书中另一个有趣的情节是有一次龙应台和菲利普还有她的朋友去郊外游玩,朋友想去上厕所,便顺口问她读大学的女儿要不要上厕所,这时龙应台也想上厕所,便也顺带问菲利普要不要上厕所,结果这一举动引起了菲利普的不满,他向一妈一一妈一说:第一,这种问题,不是对三岁小孩才会问的问题吗?第二,上厕所,你不觉得是件非常非常个人的事吗?请问,你会不会问你的朋友要不要上厕所?是怕我尿在裤子里吗?结果弄得龙应台无言以对。也许在中国人的生活习惯里,自己想上厕所时叫上自己身边的亲人朋友一起去是很平常的事,甚至可以理解为一种关心,但菲利普所说的也不无道理,这也可以理解为菲利普不愿自己母亲过于关心呵护自己,他要自己独自飞翔,而不愿永远活在一妈一一妈一的襁褓中。

写到这,我想起了发生在我们家中的一件事。今年除夕夜,我们一家人在酒店吃年夜饭,酒足饭饱之余,我爷爷突发奇想,建议我们一家人明天一早去郊游。三叔听后,便问了他的两个儿子明天一早有没空一起去郊游,两个儿子异口同声说太早了不愿出去。这时爷爷不高兴了,他以命令的口吻说道,不行,这是家里少有的聚会,明天一早你们必须去!话音刚落,轮到三叔不高兴了,他反驳道,孩子去不去是他们的自一由,你怎么可以强迫他们去呢?结果两人为此争吵不休,弄得最后好好的饭局不欢而散。其实,爷爷和三叔的意思我都理解,爷爷的意思是既然是一家人就要有长幼辈分之分,要有家庭礼节,辈分小的必须服从家里安排,以家庭大局为重。而三叔的观点是,小孩再小也有他们自己的自一由,在一些事上他们有权选择自己什么可以同意,什么可以拒绝,这完全取决于他们自己的选择,旁人就算是父母也无权干涉。照我理解,爷爷和三叔的争论进一步可以说是中国传统家庭文化和西方自一由文化的一种冲突,在这里我还真的不能判断谁对谁错,家庭稳定重要,个人自一由也同样重要,要我在这两者之中取其一,我还真的做不出选择。我只能说,两代人之间的价值冲突只有在彼此坦诚交流、理解和宽容的基础上,才有可能共处,交一融。

最后,我还想说,我真的羡慕安德烈,他能在一个如此一精一彩的人生环境中成长,不到三十岁的他已经跑遍了差不多半个地球,拥有一群不同肤色不同语言但却肝胆相照的好朋友,有着丰富的人生经历,遇事能独立思考,有自己的见解,安德烈的人生注定充满挑战,充满色彩。我希望至少有朝一日我能走出国门,去感受外国世界的一精一彩,进而拓展自己的视野,丰富自己的思想,在自己的人生经历上留下那么浓重出彩的一笔!

亲一爱一的安德烈读后感(三)

文/韩素静

【亲一爱一的安德烈】是龙应台和读大学的儿子安德烈之间的书信集。在安德烈十四岁那年,龙应台离开欧洲去台北市政一府工作,这一走,就是四年。等龙应台四年之后再回到安德烈身边时,她发现安安变了,以前那个让一妈一一妈一拥抱、亲一吻、牵手,以至于让一妈一一妈一牵肠挂肚、头发有点汗味的小男孩不见了。站在龙应台面前的,是一个不认识的人,他在想什么,他怎样看事情,他在乎什么,不在乎什么,喜欢什么讨厌什么,为什么这样做那样做等,龙应台都一无所知。四年的时间,犹如一道鸿沟,把龙应台远远地阻隔在一个鲜活的世界之外,以至于想和他说话,但是一开口,发现即使他愿意,我也不知说什么好。面对母子之间这样的陌生和距离,龙应台决定打破。

这样的场景,一点也不难理解,14-18岁是快速成长期,这个阶段,成长的不仅是个头,更重要的是思想,当两人的交往出现四年休眠期时,当两人有了四年的距离时,你再想进入对方的世界,就必须想办法打破阻隔两人的坚冰,即使你们是母子。

为了了解安德烈,龙应台决定和安德烈互通书信,在征得安德烈的同意下,两人一坚持,就是三年。

在35封来来回回的信件中,母亲慢慢走近了儿子的世界;在35次来来回回的争论中,儿子逐渐了解了母亲。作为读者的我们,也在这35封你问我答、我争你论的信件中,逐渐澄清了两代人的人生观以及东西方的文化区别、思维区别,因为这不仅是两代人在对话,更是是两种文化在对话。

驹于作为母子关系的两个人来说,两人之间在生活和工作等很多方面存在差异。例如,母亲拒绝奢华、崇尚简单生活,在生活上从不一浪一费、不奢侈,对于这样简单的生活,儿子怎么看待呢?儿子的评价是你的衣服就是披上一个装马铃薯的麻布袋或者盖上一条地毯,儿子非常疑惑:为什么不花点时间买点贵的、好的衣服来穿?为什么不偶尔去个从来不会去的酒吧,去听自己从来没有听过的音乐?再例如,对待写作,龙应台总是在好多天前就准备稿子,而安德烈非要等到交稿那一天才写稿子;龙应台写作时是吹一毛一求疵,注重细节,安德烈写作时是一边听音乐一边和朋友写MSN一边写信给一妈一一妈一;龙应台把写作当做事,安德烈把写作当做玩,他希望写的本身就是一个好玩的、愉快的过程,而不是工作压力

这就是一妈一一妈一,这也是孩子,很多时候,每个孩子都有不同于家长的看法。家长要想培养出一个有思想有见地的孩子,首先要做的是允许孩子对自己说不。

驹于作为中西方代表的两个人来说,两人的对话又揭示了中西方文化的差别,这种差别体现在生活态度和思维方式上。龙应台很惊奇欧洲青年为什么没有任何畏惧,背起背包就敢千里闯荡;为什么满脑子都是玩;为什么他们的父母不要求他们努力读书,出人头地;为什么他们的学校对他们没有期待,期待他们回馈社会,报效国家其实,这一系列的疑惑背后,是东西方思维方式的差异,西方人崇尚个人思维,东方人崇尚集体思维。也就是说,在西方人意识里,一个人背起背包就可以走天下;而在东方人的意识里,即使玩,也应该是一群人围在一起,唱歌、跳舞,玩大风吹或者躲猫猫,也要有一定的意义和价值,要从群体中寻找安全和快乐。而安德烈呢,他享受的则是更为闲适的生活方式:三两个朋友,坐在咖啡馆里,就为了友情而来相聚,就为了聊天而聊天,就为了喝咖啡而喝咖啡,为了感受一下微风习习的下午

这就是东方和西方的区别,东方人习惯于集体主义思维模一式,西方人习惯于个人思维模一式。很难说,是集体思维高于个人思维,还是个人思维优于集体思维,但有一点不能否定,在西方个人思维模一式下,他们变得愈加的独立和自尊,而我们的盲从和随大流意识,跟我们的集体思维也应该有很大的关系。

通过龙应台的文字,我再次审视了父母与子女之间的关系。父母与子女到底是什么关系?子女是父母的附属品吗?是父母的私有产品吗?父母有权利对子女的一生做出规划吗?

在养育儿子的过程中,我一向采取的是放养态度。但,看看龙应台的文字,我对父母和子女的关系又上升到一个新的层次:父母仅仅是子女来到世界的一个通道,父母仅仅是子女生命最初的守护者以及成一人后的守望者。充满青春活力的孩子眼睛热切地望着前方,奔向他的人生的愿景,而父母只能在后头张望他越来越小的背影,揣摩那地平线有多远,有多长。

龙应台有一个很形象的比喻来形容父母和子女的关系,她说:父母对于一个二十岁的人而言,就像一栋旧房子:你住在它里面,它为你遮风挡雨,给你温暖和安全,但是房子就是房子,你不会和房子去说话,去沟通,去体贴它、讨好它。父母啊,只是子女完全视若无睹的住惯了的旧房子而已父母和子女的缘分,就是在一生中,将是一次又一次的看着你离开,对着你的背影默默挥手。

是啊,父母能做的,就是在子女年幼时给他以守护,长大后给他以守望,并且,这守护和守望,还都是一厢情愿、自愿付出,仅此而已。对于长大的孩子,父母到底有多少权利参与他的生活,或者帮他做出决定呢?我们再看看龙应台的做法。当二十一岁的安德烈开始一抽一烟时,龙应台也很生气,恨不得把他嘴里的香烟拔一出来,扔进大海。但,龙应台没有这样做,她在内心对自己说:你面前坐着一个成一人,你就得对他像对待天下所有成一人一样,你不会把你朋友或一个陌生人嘴里的烟拔走,你就不能把安德烈嘴里的烟拔走。他早已不再是你的孩子,他是一个个人,是一个别人。二十一岁,已经到了独立自主的年龄,是成一人就得为自己的行为负责,也为自己的错误承担后果。一旦接受了这个逻辑,他决定一抽一烟,做父母的就没有权力或权威约束他。龙应台只能说的一句是:你得尊重你共处一室的人,所以,请你不在室内一抽一烟。

关于对人生意义和价值的看法,龙应台的文字也给人很大的启示。当安德烈对一妈一一妈一说,他也许会很平庸时,龙应台这样说:对我最重要的,不是你是否有成就,而是你是否快乐。什么样的工作能够给你快乐?第一,它给你意义;第二,它给你时间至于金钱和名声,哪里是你快乐的核心元素呢?假定说,横在你眼前的选择,是到华尔街做银行经理,或者到动物园做照顾狮子、河马的管理员,而你是一个比较喜欢动物研究的人,我就完全不认为银行经理比较有成就,或者狮子、河马的管理员平庸。每天为钱的数字起伏而紧张而斗争,还不如每天给大象洗澡,给河马刷牙。

是的,人生过程本无意义,而我们就是要赋予它意义,我们赋予它意义的唯一方式就是体现自己的价值,感受生活的快乐。当你的工作在你心目中有意义时,你就有成就感;当你的工作给你时间,你就有尊严。成就感和尊严,能给人带来极大的快乐。

除了对工作的看法,龙应台对朋友关系的思考也很一精一辟。她又打了一个比方:人生,其实像一条从宽阔的平原走进森林的路。在平原上同伴可以结伙而行,欢乐地前推后挤、相濡以沫;一旦进入森林,草丛和荆棘拦路,情形就变了,各人专心走各人的路,寻找各人的方向。那推推挤挤、同唱同乐的群体情感,那无忧无虑无猜忌的同侪深情,在人的一生中也只有少年期有。离开这段纯洁而明亮的阶段,路其实可以能愈走愈孤独。你将被家庭羁绊,被责任捆一绑,被自己的野心套牢,被人生的复杂和矛盾压抑,你往丛林深处走去,愈走愈深,不复再有一陽一光似的伙伴。很多时候,我们在感慨友情的难得,殊不知,是自己没有一精一力和能力再去培植友谊。

较之龙应台的【目送】和【野火集】,【亲一爱一的安德烈】更具有一种温情,因为她是站在一个母亲的角度上去书写,但,即使是和十八岁的儿子的通信,睿智的人也在字里行间播撒下思考。亲一爱一的朋友们,在读艰涩的文字之余,在繁忙走亲访友的间隙里,不妨,也拿起这本书,放松一下,看龙应台到底在怎么说。

[读后感分享]面对苦难读后感7篇


一本好书可以充实我们的生活,愉悦我们的精神,凡是取得伟大成就的人,他们都对书有着不同一般的痴迷,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每个人在阅读一篇书籍后都会独属自己的感悟,通过写一篇作品读后感来记录自己的所思所悟正当其时,那么作品读后感怎么才能写好呢?小编已为您准备好了《[读后感分享]面对苦难读后感7篇》,赶紧看看对您有没有帮助吧,喜欢请收藏哦!

面对苦难读后感 篇1

想必周国平必定拥有一个坎坷的人生,一个一帆风顺的人不可能写出如此直面苦难的人生直白,这正如一个丰衣足食的曹雪芹不可能洒出那一把心酸泪,吐出那一纸荒唐言。兀用质疑。

我相信周国平拥有足够的勇气面对生活中已经发生的一切,我也坚信他敢于深入到悲剧的核心,《直面苦难》这篇文章就是最好的见证!然而,正如他所说生命中那些做深刻的体验缺乏世俗的对应物,不可避免的会被淹没。或者误解。

先生,请别说这话。凡是人间的灾难,无论落到谁头上,谁都得受着,而且都受得了只要他不死,至于死,就更是一件容易的事了,这是周国平一则人生寓言中落难的王子讲的一席话,凡是人间的灾难,无论落到谁头上,谁都得受着,而且都受得了,这个曾经连听都听不得可怕故事的王子,在经历了一场灾难后却说出这样一番话,是否让人深思?难道厄运真的能使人坚强?人真的应该主动去寻找磨难,以此来使自己成长吗?苦难真的净化心灵,悲剧真的能使人崇高吗?

是吗?

落难的王子的难道渴望落难以使自己坚强起来吗?再者,经历了灾难王子是真的坚强起来了,还是看破红尘了呢?如果你本人也像那个王子一样遭受那么大的苦难,你还能以一个旁观者的轻松心态去夸夸其谈,去情文并茂的唱出一份苦难颂歌来吗?

其实我完全相信那个王子就是周国平本人。他只不过说出了内心最深刻的,然而也是最直白的苦难体验。事实上,他也没有因为厄运而变的坚强、积极、乃至洒脱。他说;只要我活下去,我就仍旧只是芸芸众生中的一员。

人天生是软弱的,唯其软弱而犹能承担起苦难才显出人的尊严,以软弱的天性勇敢地承受起寻常苦难|这就是周国平,也就是我们每一个人!

由此可见,苦难绝不是一个好东西,更不必去寻找苦难来成长自己。当然,如果有人有自虐倾向的话,也不必反对而当苦难临门,无法避免时,既然害怕没有,那就坦然面对吧。既然无须强笑,那就自然痛哭吧!人生也就那么一回事,指不定哪天苦难就来了。

曾看《人与社会》播过这样一期节目:一个正值青春壮年、阳光帅气的小伙子,不幸得了一种怪病。三年时间内,从一个运动场上叱咤风云的强健少年沦落到瘫坐到轮椅上,连进食都成问题的人。而他面临的是在他大脑完全清醒的情况下,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由四肢一部部往上瘫痪,一步步迈向死亡之地。

这样的一份悲剧,这样的一份苦难,上天给过他借苦难而成长的机会吗?有吗?

然而这就是现实,一个无法面对而又无法逃避的现实。苦难本身是残酷的,真的不应该用舞台上的绘声绘色来掩盖生活中的无声无息。让我们去掉苦难外围所人为包裹的糖衣,直取最本质的核心吧!

朋友们,人生在世,当笑则笑,姿态不虚不作;当哭则哭,声音不悲不苦。无须强装那份坚强,不必强行那份虚伪。哭过,笑过,如果还有机会的话,继续赶路,千万不要错过下一道彩虹,以及路旁那些美的风景!

面对苦难读后感 篇2

韦尔斯曾经说过全部人类历史从根本上说是思想的历史。时世之变迁另多少昔日的荣耀和辉煌随风而逝,只有思想,人类不懈的伟大思想傲然独立。它们给我们带来高贵的尊严、深沉的力量和前行的勇气;能穷透那些顽固的世俗之墙,让我们那些蒙尘的心灵清新自然、光洁明亮。寒假期间,我得以静下心来沿着《人类思想的足迹》,去品味人类历史文化的的博大精深,领略着它无法用金钱来衡量的价值。

其中周国平的《面对苦难四题》一文让我受到了很大的震撼。这是一篇富于精神性的哲理散文。它不是追求分析论证的层层相扣,而是采用诗一般跳跃的思维,充满哲理意味的句子,来直接点明思考的主题。它告诉我们:什么是苦难;应该用一种尊严的方式去面对苦难;我们不应该把苦难当作人生旅程中不应该存在的;苦难并不是那么可悲,相反往往交织着幸福。

第一部分:论述人生中苦难的必然性和普遍性。

第一句便开门见山点明主旨:人生在世,免不了要遭受苦难。接下来,便对苦难进行定义,并以具体例子加以说明。在这样的基础上,作者进而指出:如何面对苦难,便是摆在每个人面前的重大人生课题。因为人生在世,总会遭受不同程度的苦难,世上并无绝对的幸运儿。这就不仅提出了问题,而且道出了苦难的普遍性。唯其如此,我们每个人都必须去面对、去思考。从写作的角度看,这一部分侧重于立论。

人的一生,总会遭受各种各样的苦难。没错,谁都得学着面对人生的苦难。逃避不了的现实,就要学着坦然面对。苦难之于人生,既然无法改变,不如想着怎么去解决。

第二部分:介绍了苦难的价值

苦难与幸福是相反的东西,但它们有一个共同之处,就是都直接和灵魂有关,并且都牵涉到对生命意义的评价。苦难的价值,在每一个人的心里。你觉得有意义,你就会坦然,你觉得黯然,苦难就无限扩大。学会怎么样去面对,与其说是一种做法,不如说是一种心态。这个过程,方向远比你的努力重要:看不看得开,决定了你的前路!幸福是生命意义得到实现的鲜明感觉。一个人在苦难中也可以感觉到生命意义的实现乃至最高的实现,因此苦难与幸福未必是互相排斥的。但是,在更多的情况下,人们在苦难中感觉到的却是生命意义的受挫。我相信,即使是这样,只要没有被苦难彻底击败,苦难仍会深化一个人对于生命意义的认识。

第三部分:以尊严的方式承受苦难

作者先将苦难和人格联系起来,指出苦难是人格的试金石,面对苦难的态度最能表明一个人是否具有内在的尊严。虽然苦难具有不可挽回的性质,甚至有的苦难可以将一切价值毁掉,即便如此,我们仍应以尊严的方式采承受苦难,就如饱尝人间苦难的老年贝多芬唱起了《欢乐颂》。因此,以尊严的方式承受苦难,这种方式本身就是人类的一项巨大成就,它所显示的不只是一种个人品质,还是整个人性的高贵的尊严。接下来,文章又具体描述了现实社会中的苦难和大自然降之于人类的各种苦难。的确,在许多苦难特别是大自然的灾难面前,人类是渺小的、脆弱的。因而人类的反抗注定要失败,然而人类未必就因此倒下。在大自然,在神的面前,人类仍然有自己的尊严。所以,既然活着,还得朝前走。因为经历过巨大苦难的人有权利证明,创造幸福和承受苦难属于同一种能力,没有被苦难压倒,这不是耻辱,而是光荣。

第四部分:不美化苦难

痛苦使人深刻,但是,如果生活中没有欢乐,深刻就容易走向冷酷。未经欢乐的滋润的心灵太硬,它缺乏爱和宽容。所以,我们不去美化苦难,谁都希望自己的人生是快乐的,生活是幸福的。但也一定记住,当苦难来临时,我们一定要想办法战胜它,做自己人生的主人。

诚然,人生不如意事常八九,或甘或苦,或香或涩,经历人生就如品茶的过程一样是一个感悟的过程。只有那些经历磨难的人,才如那沸水冲沏的茶,在沧桑岁月里几度沉浮,才会散发出人格的魅力。所以说苦是性格的催化剂,它使强者更强,弱者更弱,暴者更暴,柔者更柔,智者更智,愚者更愚。那就让我们坦然面对生活中的苦难吧!在苦难中磨练自己坚强的意志。

面对苦难读后感 篇3

每个人,都会说,自己是最苦的。然后,可以举出一大堆的例子。

只是,苦,究竟是什么?

我们也常常会自怨自艾,说自己的可怜和可悲。想着,什么时候,可以更快乐些,更幸福些。

只是,其实,命运是最公平的,因为它对谁都不公平。

也许,每个人的经历都是一本书。我们在细细品味生活,回忆过去,憧憬未来。也许,没有所谓的上帝,我们遭遇的,是命运,是必然。

细看沙漠舟的人生,从残疾到拼搏,从牢狱之灾到创业无门,从失去亲友到恋爱失败,从无望挣扎到自传到演讲,即使,沙漠舟的命运是如此对多舛,但终于,他的目标有了,他坚定的去追求理想。

我们的人生,从出生起,然后上学,就业,没有太多的坎坷,我没有办法知道,如果换作是我,遭受如此多的波折,还能重新站起来迎接命运的挑战吗?

而沙漠舟却可以。

他告诉我们,要想让命运对我们公平,我们就应当去拼搏,去抗争。于是,他努力的去创业,即使一再的失败,也不气氖。

他尊严地活了下来,并立志 象伟人一样生活 ,他说: 我是一个真诚、善良、正直、博大的平凡而能超越于平凡之上的真正的人。我将用我的热血、生命和灵魂奉献给整个的人类和整个的世界。我将以毕生的力量去推动和促进人类文明的进步和发展。我将和千千万万执着于正义和真理的人们一起,创造伟大而光荣的人类历史。世界将因为我和全人类共同的努力而充满和谐、高尚、理想和光明。

言语似乎很狂,但他却真真正正的诉说了他的心声,他一直在苦苦的挣扎,像一个溺水者,幸好,他与文化一直有着不解之缘,他找到了他的前途,他开始了他的自传,他开始了巡回演讲,他讲了自己的自强不息、追求理想的奋斗过程,激励了青少年热爱生命,珍惜光明,为理想而努力奋斗,创造美好的未来。

这个过程,他就是在解救世界,造福于人,他在雪中送炭。他让学生不再迷茫,不断的感动,并进行反思,然后结束冬眠,重温春天。我也深深的感动了,努力的去追求梦想,更加脚踏实地,以后才能尽量在前行中勇敢而热爱生命,永远的燃烧着

面对苦难读后感 篇4

直面苦难,勇往直前!

看周国平的文章,有一种震撼的感觉,看他的文章,使我浑身发热,他的文章百读不厌,他的文章,值得深思。

为什么这么说呢?在看《直面苦难》时,不知为何,我被它深深的吸引了。字里行间都透露着生活的哲理,时时发人深省,处处蕴藏内涵,它使我明白了人是多么的渺小,人是多么的脆弱。人是没有资本骄傲的。然而,即使再脆弱,再渺小,人都要活出风采,活出人的尊严,活出人的本性!

的确,或许我们会遇到失败,遭遇厄运,然而我们要知道人生历程逆境多,顺境少,挫折和苦难是人生难免的,甚至是必须的。一切太顺利,那就不叫人生了!

故而不平之路十有八九,然而我们要踏着厄运前行,即使是大自然的,上帝安排的,我们也决不低头,我们要活出人的尊严,仅仅是人的尊严而已,而且上帝只救自救的人!靠自己,别人靠不住的!我们的路还得自己走!

直面苦难,勇往直前!踏着厄运前行!

面对苦难读后感 篇5

读完沙漠舟的《亲爱的苦难》,为之一震。没想到沙漠舟的命运竟如此多舛,似乎老天成心与他作对;没想到沙漠舟的意志会如此坚定,历经风雨,生命之火越燃越旺。

如果真有上帝,那上帝不够仁慈,否则何以如此无情地将诸多的苦难接二连三地砸到一个人的身上?哪怕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 ,这 苦 、这 劳 也太过残忍。

看书时常在想,如果是自己遭受如此多的波折,还能重新站起来迎接命运的挑战吗?还会在心中始终存着理想与大爱的火种,坦然地说出 亲爱的苦难 吗?怕是不能。

而沙漠舟做到了,不是从未动摇,恰是因为动摇而在动摇之后更加坚定;不是从未沉沦,挣扎后的每一次沉沦便成为一次涅盘。

我要扼住命运的喉咙! 这句话说得容易做起来难,尤其在直面生存危机的时候。而沙漠舟在饱受命运的折磨后却说: 命运是公平的,因为它对谁都不公平。 命运真是不公平的,因为许多人的生活与生俱来地舒适,如我;命运也是公平的,因为生活安逸了,另一些更可贵的、使人之所以为 人 的东西也从心中悄悄溜走,亦如我。这不是上帝的错,而是自己的错。

拯救沙漠舟的不是上帝,是他自己,以及众多亲友的爱。

支持他尊严地活下去并立志 象伟人一样生活 的,有这么一个理念: 我是一个真诚、善良、正直、博大的平凡而能超越于平凡之上的真正的人。我将用我的热血、生命和灵魂奉献给整个的人类和整个的世界。我将以毕生的力量去推动和促进人类文明的进步和发展。我将和千千万万执着于正义和真理的人们一起,创造伟大而光荣的人类历史。世界将因为我和全人类共同的努力而充满和谐、高尚、理想和光明。

看到这段文字,我近乎本能地觉得有些扎眼,类似的口号被宣传工具高喊过无数遍。但这话从他笔下写出,我却愿意相信字字是真。因为,这不是口袋充实的 饱汉 唱出的,而是深知 我的理想能拯救我的灵魂、却拯救不了我的饥饿的肠胃 的饿汉沙漠舟说的。当他一无所有,只剩下病残的躯壳时,这种容易把人燃烧得忘乎所以的火热的激情,于他而言,却是使他绝境重生的动力,是使他站立不倒的脊梁。事实上,若没有这种信念,就没有今天的沙漠舟。如是,不难理解,这种看似虚妄的口号,已成为他心中真实的信仰。这种理想能实现到什么程度另当别论,但我相信,这理想已化作他生命的一部分。

这个理想看起来很 狂 ,但这狂劲若能化为动力实现自我并造福于人,狂又何妨,胜于多少 谦虚 的冷漠?再一想,觉得这段话扎眼的另一个原因,又何尝不是因为自己心中的理想在生活的河流中被渐渐消磨了呢?在忙忙碌碌与浑浑噩噩中,能记得留出时间反思的人不多,能于反思中自度的人不多,能在自度之后还想着度人、并付诸行动的,更是令人敬佩了。

令人感动的是,置身于物欲横流的时代,背负着生存的艰辛,依然有许许多多的人们心存着良善与热忱,一次次无私地向沙漠舟伸出援手而不求回报。锦上添花未足奇,雪中送炭更可贵,何况这些送炭人自己并不富足。沙漠舟用感恩的笔墨记下了他(她)们。他(她)们都是普普通通的人,融入人海便不见踪迹;但他(她)们又都是大写的 人 ,正因为他(她)们的善良与无私、真诚与道义,这人潮人海中便飘浮着温暖与希望的光芒。

高尚 ,并不是高悬的幻影,而是点点滴滴、实实在在的行动,汇成河,汇成海。

感谢善良的人们!感谢坚定的行者!把高昂的信念化作俯首的脚步,一步一步,执着地跋涉在大地上。

无需矫饰,血泪与汗水凝结而成的文字,字字沉重如山;

无需渲染,作者的经历只要如实地记下,便是一部传奇。

不隐恶,不虚美,秉笔直书。这就是,真实的力量!

面对苦难读后感 篇6

闲时,我翻开《中学生经典阅读》,看着目录,题目为《渴望苦难》的文章吸引了我,开始我觉得很奇怪,怎么会有人渴望苦难啊?带着疑问我一口气把它读完,心沉了,大脑也陷入思考之中。

在我的印象中,苦难这个词好像离我很远,什么叫做苦啊?苦难到底是什么样的?是不是让人觉得不舒服?还是痛苦就代表了绝望?通过这篇文章我认识到以前对于苦难的理解不全面,不深切,原因也很简单,那是我太幸福了,从小到大不愁吃穿,几乎没想到的父母都为我考虑到,有他们为我遮风挡雨,我就没有真正的尝试过苦难!碰上一点点的曲折就痛哭流涕,记得上学期的一次历史考试,因为自己的粗心没带资料进考场,那张考卷好像挡住了美好的太阳,留下灰暗的一片,我又急又躁,最后凭仅有的记忆考完,一跨进家门心中承受的极大委屈一下子爆发了,不争气的眼泪使劲地流,最终变成哇哇大哭,那时觉得真苦啊,整个人也像散了架一样没有力气,也不想再向前,看更不想去努力。这就是我在遇到苦难的时候选择了逃避,没有跌到爬起来的勇气。

世上每个人都希望一生顺利,就连过节的祝福也是事事顺心,平平安安,一帆风顺等等;但是我们的这一代人缺少的就是苦难的经历。

大部分人在真正的遇到苦难的时候,会选择逃避还是前进?我想如果真正的处于那种困难绝境的时候,自然会选择逃避,你有勇气去迎接吗?前进的道路是十分的艰辛和痛苦的,看过这篇文章后,你就会换一种方式去思考,想到如果克服了这一切后心里是什么样的感受?会想在那段困苦的时候,其中有苦有乐的感觉,让你一点点的品尝苦难,你也会在不知不觉中磨练着意志,让自己变得坚强和勇敢,经历过苦难的锻炼,在今后人生的道路上做事会觉得轻松,为什么呢?因为再困难的时候都挺过来了,还有什么事情不能化解和处理呢?你已习惯了不畏苦难,有这样的好习惯会督促你前进!

书中有这样一段评价:幸福未曾使我心醉神迷过,苦难却常使我警醒,尤其心灵充满对人类苦难痛彻肺腑的怜悯时,这苦难将呈现一种圣杰美丽的光辉,使自我的心灵在超越中变得充盈而高踞于人类的全部苦难之上,领略到一种扶摇长空的壮美。这个评价我特别喜欢,真正诠释了苦的含义。

这让我想到学校的住宿生,说实话他们真的很优秀,也许我们不解,他们来自农村。他们的生活影响了他们,在乡村的孩子们比我们辛苦,条件相比之下要差一些,而他们在艰难中刻苦学习,比我们更能下功夫!最终他们的付出得到了回报!

孟子说过: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如果没经过困难怎么可能成就辉煌呢?它让我想到苦难不仅仅代表着苦,它也代表着幸福的开始。

这篇文章,让我认识到在人生的道路上,我们应该把苦难当成一种财富,这样才会激励我们不断前进,在困难面前越挫越勇,让生命更有价值!

面对苦难读后感 篇7

苦难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你没有认识到苦难本身蕴含着无尽的契机。如果你认为苦难是一道减法题,那么它的答案已经知道,它将减去你所有的一切,包括生命;如果你认为苦难是一道加法题,那么演算的结果,可能就是一个惊人的数字。

文中的谢坤山,失去了一只眼睛,一条腿、一双手,但他仍然坚持活下来,并且活得非常精彩。他善待苦难,善于寻找快乐,所以才有了他的传奇故事。我们应该珍惜现在所拥有的,而不应该只计较自己得不到的,这样才会更快乐。我们要把苦难当做一道加法题,当做通往成功之路的垫脚石,而不能将苦难当做一道减法题,否则苦难就会毫不留情地剥夺你所有的一切。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不要悲伤,不要心急,忧郁的日子里需要镇静,相信吧,快乐的日子将会来临。现实中,有很多忍受痛苦而终成大器的事情。汉朝时,李陵出击匈奴,兵败投降,汉武帝大怒。司马迁挺身而出为李陵辩护,得罪了汉武帝,获罪被捕,要被判死刑。因为要完成父亲的遗愿编着《史记》,司马迁选择接受了甚于死刑的宫刑。后来他发愤着书,全力写作,终于在五十多岁时完成了《史记》这一伟大的文学着作。

让我们把苦难当做一道加法题吧。就像文中说的那样,残缺其实也是一种财富,它会让你得到更有价值的东西:坚强与坚韧。

亲爱的春天读后感


《亲爱的春天》一书,是著名儿童文学作家张洁的抒情散文。小编收集了亲爱的春天读后感,欢迎阅读。

亲爱的春天读后感【一】

《亲爱的春天》描写的是当春天降临大地时万物的变化,那个既熟悉又陌生的场景。

从立春到谷雨,从寒凉大温暖,那就是春天。你能摸到春天,你能看到春天,你能听到春天,你也能闻到春天。因为你爱春天所以才能感受到她在空中飞翔。

作者用极奇妙而又简单的语言去描写这平凡又美丽的春天,这种写作手法能把物体或景象描写得活灵活现,生机勃勃是非常值得我们学习的。

在读这本书时我就好像看见了书里说的一切,鸟语花香,小草小树。

读完这本书后我才发现,其实许多美都一直存在我们的身边,只是我们不愿意停下脚步静静感受。

我们应该向作者学习,学习她的认真观察,细细感受和善于发现美!

亲爱的春天读后感【二】

《亲爱的春天》一书,是著名儿童文学作家张洁的抒情散文。作品描绘了春天来临之后大地上所发生的故事。这其中,有各种各样的小动物,也有千姿百态的植物,更有作者面对盎然的春意而生发的种种美好感受。

春天以及春天里的小小生灵们,为“我”带来了大自然的纷繁信息,也带来了涌动心底的希望。作品都由最细致甚至最细碎的日常小景入笔,读者却能找到一份原来不曾有过的感动,获得恬淡与温柔的安慰。作品对亲情、友情的感悟,对人性的剖析和对人生意义的探询,也将让小读者获得心灵的美好滋养。

亲爱的春天读后感【三】

你在白云间,用手托起蓝天,撒下一片光芒。花儿笑了,比赛似的纷纷挺正腰杆,连翘花朝天举着金黄的小喇叭,翠绿的叶子欢快地舞了起来,明亮的歌从它口中流淌出来。伴着微风,你在一块块土地上播下希望,小雨点带着风铃打马而过,帮你滋润万物。再也听不到易安居士的叹息,“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这位花瓣般易碎的女诗人悲春叹秋,年华在她手上变成情丝,使她“人比黄花瘦”。只有你的智慧能温暖那颗冰冷易碎的心。一次又一次悲凉后会是相逢,会是生机焕发。你在白云上写下至理,让阳光终日灿烂!

你在青山里,用臂膀挽起重重山脉,河水打着旋儿在你怀里静静流过。你让青松长出诗一般的嫩叶,尖尖的宝塔盛满了春雨的赠礼,使得文人骚客们大发诗兴,咏出千古佳句。你永远那么温和,恬静、淡远、不与世俗同流合污,你在山上刻下了真理,让青山显其俊秀!

你在海上,拥着满天星斗,潮水在你的抚摸下渐渐平静,飞腾的白沫也随之消逝。大海广袤的疆域,如同绿色的宝石镶嵌在地壳上,在你的双臂下,冰层销声匿迹。你让海以宽阔的胸怀容纳千江万水,奔腾着生生不息。林则徐见此奇境,不禁高声朗诵:“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你在海中留下了真理,让大海更加辽阔!

你在我们心里,撑着心灵的绿荫,洒下一世阴凉。秋天南飞的大雁带走了希望,你让我们等待天明,等待希望。你静静地让花开,让树发芽,让一切一切逐渐生机勃勃,你的宽容,你的智慧吹遍了整个心田。

其实,你一直在我灵魂深处,我信奉你,我追随你,你伴我成长。因为你在,一切不会枯萎,一切不会逝去,一切不会恶劣。

你在白云间俯视,你在青山里呼唤,你在大海中荡漾,你在我心田永驻……

请记住,一个人的心灵永远需要你啊,春天!

一位信奉你、追随你的女孩!

《亲爱的,别哭》读后感


《亲爱的,别哭》读后感

今天,我在做作业的时候,朋友叫了我一声,我回头一看,看到她眼里的眼泪在转动着,我问她怎么了,她举着一本作文书说:你看看这篇作文,太令人感动了。我接过作文书,看到《亲爱的,别哭》这个题目,我被吸引住了,我便认真地读了起来。

故事的主人公名叫禾然然。禾然然出生在一个贫苦家庭,母亲因为事故被夺去了双眼,父亲被迫离家在外打工赚钱。禾然然的出生为这个家带来一丝丝希望。不久后,不幸的事又落到禾然然头上:在一次学校体检中,禾然然被检查出已经是白血病晚期,医生们无能为力,只能尽力拖延禾然然的生命。最后,禾然然希望自己死后,把眼角膜捐给妈妈,使妈妈重见光明。

看完这篇文章后,我感慨万千:禾然然不畏惧死亡,悉心照顾双目失明的母亲,还要撑起家里的重担。我无意中把禾然然与我进行比较:禾然然比我小多了,父母每天照顾着我的吃、穿、住、行,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我连一顿饭都没有帮他们做过,我连一件衣服都没有帮他们洗过,却不知道他们的良苦用心,有时还和他们顶撞。

我由衷的告诉我的同龄人:你将自己同禾然然比一下,你就会发现你是多么幸运。趁现在父母都陪在你的身边,做一个听父母话的好孩子吧!别让他们每天在辛勤工作的同时还要为你担惊受怕,父母不可能一直陪着我们,让我们为他们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吧!

感谢您阅读“好读后”的《亲爱的苦难读后感》一文,希望能解决您找不到好书的读后感时遇到的问题和疑惑,同时,hdh765.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面对苦难读后感800字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