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读后感范文 > 我亦飘零久读后感 > 地图 > 我亦飘零久读后感,2024我亦飘零久读后感
我亦飘零久读后感相关栏目
我亦飘零久读后感热门栏目
我亦飘零久读后感推荐
我亦飘零久读后感

(共 6724 篇)

  • 1、 我亦飘零久读后感(读后感)

    这不仅是游历,更是时间的足迹。

    读后感大全提供很多的读后感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您。http://www.dhb100.com

    从甘南到泰国,从厦门到印度,遇见的不仅仅是世俗风景,还有触动人心的人事,更是独木舟对生命以及自己的诚恳审视。《我亦飘零久》这本书是作者出道以来,最具勇气的诚意创作。在我看来,好的书籍不必用华丽的词藻装饰,无需批判和讽刺,而是去安抚焦躁的心灵,充实生活,完善自我。

    “命运是公正的,它知道你的极限在哪里,它不会把你承受不住的苦难强加给你。”这句话我记忆犹新,因为这本书教会我太多道理。随着时间流逝与时代发展,互联网的影响至深,“丧”不但成为了许多年轻人的主流文化,更成为了许多人负面情绪的代名词。大家的生活被各种碎片化的信息以潮水一般的攻势所占据。快乐虽唾手可得,随之而来的也有“丧”文化的声音。抱怨、浮躁、不安等负面情绪让许多人止步不前,然而这种情况却引起了不少网络人的共鸣。

    凡是过往都有序章,所有未来都值得期盼。人们不应该随波逐流倡导“丧”文化的传播,让这种负面文化成为主流。人生的某些障碍,是我们难以跨越的,与其费尽周折选择逃避,不如勇敢克服,或许这会铸就我们人生的新高点。不管前方的路多苦,只要走的方向正确,多么坎坷不平,都比站在原地徘徊不定更接近目标。不用担心路途遥远,近一步也是进一步,同样有它的惊喜。

    现如今,越来越少数的人选择去读纸质书,但当我时隔三年再去读这本书时,我依然热爱,依然热泪盈眶。我再一次被它深深吸引,忘记了身旁的喧嚣,所有的烦恼仿佛被我遗弃到孤岛,周围的一切似乎与我毫无关系。我,只是文中最平凡的字眼,但至少也属其中一员,似乎和作者同样历经市井纷繁,见识人生百态。“世界给了我们黑暗,也给了我们星星”。这本书赋予我烦恼存在于过去的理念,教会我缓慢坚定的成长。

    风吹落枯叶,枯叶滋润土壤,肥沃的土壤帮助果实,缓慢而茁壮的生长。在阳光的沐浴下,捧着淡淡清香的纸质书,感受书中的故事,聆听书中的声音。虽然时间联合命运将我磨平了棱角,但这不会让我半途而废,放下手中的笔杆,我选择积极向上的生活,平稳坚定的生活。

    后记:我认为可能有些人选择删除在这个城市或者这个世界的痕迹,选择逃离。那么或许这些人也还会热爱一些事物,燃起对一些事物的希望,本身就是美好的东西只是被暂时隐藏,不应该被遗忘。那么请读一读这本书,就算不是最闪耀的星星也可以照亮黑夜,相信

  • 2、 《我亦飘零久》读后感_2100字

    《我亦飘零久》读后感2100字

    用不同的心境看相同的文字,都会有一番不同的解读。 独木舟的文字让人很压抑很压抑,接触独木舟是在高中时看《花火》里,那时候很喜欢看花火,因为花火里的每一个故事很虐心很虐心,那时候和波斯猫很喜欢在看每个故事的时候都翻到结局那页看了先,不想去猜结局到底有多悲,总想着有心理准备的就不会觉得那么虐心了。庆幸独木舟这本书并没有让那时候的我看到,在那时候如同独木舟的心境去看她的书,大概会窒息到死吧。通过独木舟的旅行随记感受,其实独木舟真的没有那么悲惨,也许是因为那所谓的抑郁,放大了那些悲伤。世界那么大,其实悲惨的人还有很多很多,有的人选择了放弃生活,但也还是有人选择了坚强有意义的活着。其实过了就好,那些难过的日子真的过了就好。 能放过自己的人只有自己。 也许有的人会说这个世界根本就没有感同身受这回事,是的,这个世界从来就没有感同身受这回事,我也是一直这样觉得,但那不代表别人就比你轻松快乐的活着。母亲大人就很喜欢和我说,她压力很大不知道该怎么办。大概我更多理性的细胞,给不了什么感性安慰的话,这个世界上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压力,包括你们所认为的小孩无压力最轻松,只有死人才不会有压力,你有压力是因为你还活着,你应该高兴。 很喜欢一句话:人做不到的事情,时间能。 对我来讲,最灰暗的日子还是初三吧,我恨为什么是我,不明白我做错什么了,为什么要我经历那些。我好恨好恨好恨,那时候的日记本里都是恨和绝望,几乎接近心死,甚至想过死了也许就一了白了了。我是幸运的,放假后小健从广西回来东莞,忽然出现在我家,给了我一袋苹果,说了句:你只要记住,我只希望你能平平安安的。也正是因为他的鼓励下,我坚持下去了,尽管我依旧不快乐。曾经我以为啊,不管时间过了多久,那些伤痛都没有办法抹去的,时间让我更加记住那些不快乐,我像个刺猬,拼命的扎人,扎得别人疼自己也痛。在书中,总是看到“信仰”,忽然之间明白了什么是信仰。想起高一的时候班上有几个个男生想辍学了,他们都找我聊过,想来,那时候的他们真的很尊重我,他们都怕辍学我会生气会失望。他们总是和我说:班长,我真的不知道读下去的意义是什么。那时候的我即使悲伤,但还是有属于自己的信仰的,只是那时候不知道那就是信仰啊。那时候的我就算熬得很辛苦很辛苦,也会告诉自己,那个人比我还辛苦,他都在坚持着,我有什么理由坚持不下去,就这样走着走着就走下去了。很感谢那时候

  • 3、 我亦飘零久读后感1500字(3)篇

    41/100 〈我亦飘零久〉n这本书吸引我将它列进书单是因为它的名字n是木心先生的一句诗n好吧不得不承认我骨子里还是有点文艺的n这本书让我差点中途弃书n因为我感到文字里散发的抑郁让我承受不了n强迫症让我还是读懂下去,发现果然作者患有抑郁症n作者因为失去了爱人,仿如失去了一切一样n开始了一段又一段旅行n一开始我是很不能理解的n这世界上那么多人可以去爱n也有很多人可以陪你走完一生n为何要为一个人如此痛苦n后来了解了作者的过往才明白n一个在没有亲情的环境下成长n充满痛苦,敏感尖锐,一点温暖都是她的救赎n而失去了那些温暖无疑再次堕入更黑暗的深渊n最喜欢的是作者在印度穷游的见闻n感谢她用文字将那些我可能这辈子都无法见到的异域风情展现在我眼前n最后一部分从游记转为了言情n大概是初中时看了太多的言情小说n看腻了,已经三四年没有读过言情小说了吧n现在看这类小说时我的内心没有一丝波动……n真可怕我居然已经过了看言情的年龄n每本书都是一次洗礼n至少我明白,不要用现在自己的角度看问题n有些人他们的过去让他们成了如今的模样n不理解,也要试着去谅解吧n有机会还是要多出去走走n去感受这个世界n

    我亦飘零久

    十年来 深恩负尽 死生师友

    宿昔齐名非忝窃 试看杜陵消瘦

    曾不减 夜郎潺愁

    薄命长辞知己别 问人生到此凄凉否

    千万恨 从君剖

    兄生辛未吾丁丑

    共些时 冰霜摧折 早衰蒲柳

    诗赋从今须少作 留取心魂相守

    但愿得河清人寿

    归日急翻行戍稿 把空名料理传身后

    言不尽 观顿首

    读完这本书可能对抑郁症有一点的了解,以前没觉得抑郁症有什么,我都是以主观的思维去考虑一些事情,所以并不人为抑郁症有什么可怕的。但是有很多事情并不是我以为的那样。读这本书算是让我对抑郁症有些了解吧,读书的过程中突然想到曾经看到的一句话“岁月有慈悲,天命不由人”是三崎亚记的《消失的城镇》里的一句话。文中作者也多次提到天命的事,确实是应了那句话啊,天命这种东西还真是说不定,玄之又玄啊。但不论天命如何还有岁月里那些慈悲的人在陪着我们啊生活一直在继续,所以我们也要努力生存啊

    呼~总算看完了  看这本书并不轻松   书的内容让我觉得沉重  前部分我都是认真的大致看的  因为和作者的生活轨迹不太一样  所以她所说的也不能感同身受 甚至让我有点不耐烦 即使某些地方有共鸣 但是到了后半部分  也不知道是咋了 感觉自己反而看进去了   每次看完像个

  • 4、 《朱自清散文—飘零》读后感

    《朱自清散文—飘零》读后感

    当个性遇上世俗――读《朱自清散文—飘零》有感 刚初有成效地挣脱了“美文不能用白话”的迷信,那一代疲惫的人又开始了接轨思想解放的旅程。《飘零》中的w我想就是矛盾中的一根飘零的孤草。他,半个文人,却在当时近似疯狂地去学心理学,别说当时,就在现在,心理学都是让人略感神秘的名词。他看遍了大学图书馆里所有的有关心理学的书,让他看看一篇关于心理学的译文,他竟一个不留地改正了文中几十条错处。当时,人们认为他是疯此文来源于网络。放到现在,他可以算是各张扬个性的年轻人。但回到原题,说他是根儿飘零的孤草,不错! 首先是当理想遇上现实。 当时没有人赏识他前卫了80年的心理学。在中国,用原文说就是“不但没有钱,他们说他是疯此文来源于网络”。但日此文来源于网络总是得过下去,于是他心不甘,情不愿地到了地球的另一边。其勇气和抱负是即使放到现在也不嫌发霉的。若换成是我,可能会被周遭所影响,而周遭可能会说:不是每个人在“日心说”发表公认前还活着被称誉的,又不是每只苹果都砸得出“万有引力”的。只有现实才能实现?!不! 再者,当热情遇上冷漠,他必须学着对一切冷漠,淡视。必须有横眉冷对千夫指的豪气,和对他所从事科学的冷静,冷对解剖上百只老鼠。但是内心的热情视万年冰都降不熄的,或许用笔尖倾泻下自己满腹满心热是他最好的解脱法。关于这一点,倒是和现在所谓的舒压法有异曲同工之妙,不过现在的方法倒是好多了。唱ktv宣泄,运动减压,香熏宁神和网聊等等。但追根究底还是对“生活理想自由”无限热情的表现。也就是说黑暗是对光明的迎接,冷漠是对热情的呼唤。这也是生命奋斗路程中对心的考验。一冷一热,看你是否受的了热胀冷缩。 当希望面对闭门羹。文中他对自己的祖国是此文来源于网络之深的,他不想离开祖国,但在遭到了一串串讥笑不屑后,终于被挡在了祖国发展的门外。是对,到现在形同科举的考试还是阴魂不散地笼罩着。着使得怀着求知欲望的许多人吃了希望中学校的并不鲜美的闭门羹。前段时间“独傲一时”的韩寒,就是已跳出五行外,不在三界中的成功;他站在希望和闭门羹的断点笑傲江湖吧!他以自己的个性处理了二者。那成千上万的其它个性个体呢?有将如何处理二者呢? 而后,当胆怯面对追求。他怯懦了。他和一个日本的有夫之妇彼此相此文来源于网络。在世俗看来,着又是一段“不伦之恋”。但有谁能说他争取后,着不会是“水晶之恋”呢?他撒手了。而在
  • 5、 《九州飘零书》读后感1500字

    看完《九州飘零书商博良》,不胜唏嘘。只觉得在九州坑里找到这么一本已完结很不容易。看到江南写出这种风格的也很不容易。看完之后觉得大病了一场,陷在里面出不去。

    故事从一个写书的人开始,他在青楼里收集关于商博良的故事。一个年老色衰,但风韵犹存的妓女把这个故事婉婉道来。

    故事的前半段一直在渲染云州密林的诡异,蛊术,巫民。以及走云荒的危险,九死一生。走云荒,就是毒蛇口里夺金珠。走了十几年的祁烈反反复复这样说着。这些走云荒的汉子还是义无反顾地走进去。马帮的彭黎,苏青,祁烈还有商博良,在密林里一路披荆斩棘,杀蛇,破蛊术,同生共死,似乎是情比金坚。

    而故事的后半段却活生生撕破这份来之不易的情谊,把人性最恶的一面展示出来。说着生死患难,却终归是自相残杀,以死绝而终。

    祁烈为了向大家介绍云州讲了很多故事。都笑称主人公是小伙计,仿佛和自己毫无关联。那些故事支离破碎,有时还自相矛盾。有些人信了,都死了。有些人看似信了,最后却杀了祁烈。无论怎么看,祁烈都是一个直爽,有毅力,有情有义的好汉子。终了,却发现,他隐瞒了太多的事。那些故事是假的,还是他亲身经历也无从可知。那十二个兄弟的死是他无心之过,还是他刻意设计也难以评判。权当他所说的话全是谎言,至少,有两处他的确发自肺腑地动了真情。一次在他到达鬼头镇,他深深眷恋地看了一眼。一次在他劝商博良离开鬼头镇。

    蛊母说,离开的人,就不要回来。这话或许是说给祁烈听的。

    他来过,又走了。所以带着一些人回来了。他没说实话,设计杀了些人,回来看了一眼,死在了这里,却也心甘。

    至于彭黎,他所做的一切,都来自于贪婪。毒母说,外乡人把很多不该存在于云州的东西带进来了。她指的是贪婪。蛊母说,金钱,女人,土地,你们不就是为这个进来的吗?苏青说,我们不是,我相信彭黎。可最后彭黎杀了这个跟了他十几年的人,为了一个女人。

    其实他们走云荒从来都不是拥有正义的理由。他们想赚钱,想要女人。把绸缎贩卖,带回很多蛊,然后回东陆高价卖出。他们贩卖兵器,金子甚至女人。彭黎太贪婪了,最后死在了女人的手里。

    云州本该是一片净土,虽毒蛇毒蝎到处都是,但人与人之间本没有那么多爱恨。但来自东陆的人带来了太多的东西。贪婪,欲望,爱恨,金钱,权力。可全书中写的最狠辣的巫民们,却是人心最纯净的人。就像商博良最后说,你们不懂东陆人的心。

    人心是最难懂的东西。而这些巫民不懂,他们选择用最极端的方式处理所遇见的

  • 6、 《李清照全集》读后感:花自飘零水自流
    宋朝,一个一分为二,令人叹息的王朝。 在宋朝那比星河更璀璨的词人群里,注意到你,源于一首小诗——“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这吞梅嚼雪,不食人间烟火的诗句,到底有多么语意超逸才能写出来? 漫长的岁月长河啊——你是幸运的,生于豪门书香门第。父亲为苏门四学士,并官至丞相,母亲则是状元的孙女,为名门望族。自小你受到了良好的文化教育和艺术熏陶,却不安分守己的当一名名门淑女,而是游山玩水,琴棋书画诗酒花一样都没落下,颇有“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的气势。恰恰奠定了你清新明快,风韵优美的格调。 未来在此时的你眼中,应该是一片光明,绮丽多姿吧! 同样18岁,正值妙龄的你,结识了21岁的他——高官世家,酷爱文学创作及收藏的赵明诚。只是一个眼神的传递,便情结今生,娇羞时,你摇扇遮面:“和羞来,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少女那似说未说,欲还还羞的姿态,被你用心雕刻。心悦时,山青水绿:“水光山色与人亲,说不尽,无穷好。”平静时,你月下独吟:“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相见时难别亦难的古老年代里,与她被迫一别天涯,音讯两茫茫。从此你将希望寄于酒上:“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但这波澜起伏的挫折,并没有改变你乐观积极的态度。 终于,你思念成真,与他重逢。那时,你的他已官至右丞相,受到万人尊敬。 然而风云变幻的朝堂,从来都不是文人才女所能尽情挥洒的舞台。靖康之变的纷飞战火,烧毁了你一生平安琴棋书画的梦想,同时那一段你再次与他分手相别的经历,更是让你愈加清楚,身为文人的无奈,宋朝陷入了水深火热的境界中,你的心,也就此陷入冰层中。 你忍痛提笔:“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深深的亡国之痛伴随着你,你却只能隐居山林:“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黄道不消魂......”不久,赵明诚死讯传来,而你已经流光了眼泪:“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流露出多少伤感?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这在夏夜里谱写的诗句,哀婉悲郁。晚年的你,放下一切,却放不下一支笔。 你却不知道,在你郁郁而终的千年后,宋朝因你的诗而在恢宏壮丽雄浑奔放之外,展现出了轻盈淡远的改变。
  • 7、 指尖飘零处生花_《不朽》读后感900字

    前不久才读完落落的散文集《不朽》,一本很柔软的书。

    诉说的只不过是些细碎杂事,却触及到了我内心的柔软。独树一帜的眼光,捕捉我们每个人的最柔软的角落。堆积在心底已久,无法言喻的心情,无可抑制地爆发冲击出来。世上一定有不永恒的,不那么永恒的,就如那名叫荧光粉的物质。时间把万物煮成雨水,浇灌了它们覆盖旧时的灿烂我甚至现在才开始懂得,什么为不朽。

    不朽,永不磨灭。凤凰涅盘,浴火重生算之为不朽吧。身残志坚的人士算之为不朽吧。打破奥运记录的运动员们算之为不朽吧。这些不朽,只是一个对于平常人来说的传奇。我们这些平凡的人们,那些心底最柔软的心情还有那些物质,同样,亦不啻为算是一种不朽。

    你不知道,但我想你一定会知道。你的爸爸还有妈妈,他们一直在向你施着最柔软的法术,让你幸福的法术,让你快乐的法术。然而,他们却消逝了自己的青春人生,耗尽了灵力。当我们咿呀学语,哼着四音不全模模糊糊的歌曲,他们的脸上镀满着笑靥,虽然他们似已疲惫不堪。我们是否看见,他们手忙脚乱的为我们热着牛奶,却又要顾及我们的洗澡水是否烧开。当我们的尿布刚被换完,又被我们无所事事地荼毒。他们明明被我们折磨得如此不堪,却还一直让我们的眼眸映着他们铁一般的身躯。我们永远觉得,他们是最强大的法师。然而,他们才是最需要关怀柔弱的平凡的人。记忆里早已变得模糊不清,我为多少这样的伟大的法术模糊过双眼。我忽然觉得,那些真正不朽的,这些指尖的记忆不就是么?一直在寻找的不朽传奇,早就在指尖飘飘落落过多少。

    将老师喻成蜡烛,是土得不能再土的话语。然而,内心却是一种风起云涌地称赞敬仰。老师,不朽。蜡烛,不朽。这个世界上有许多,无论是窘迫的记忆,还是罅隙里倏然粗鲁地闯进来的,太多的一想起来便盈泪睫眶。或许,很多的很多都是些朋友之间嬉耍着的,三五个围在一起讨论着讨论那,互相回击着揶揄的嘲弄声。然而,现在一切便不复存在了。自己会努力地抽动着脸部的肌肉,然后只有猛吸的声音。被认作平淡的往昔在脑海里刷刷而过,内心的升腾却如惊涛骇浪。努力地平复着内心的翻腾,然,似乎毫无用处。这些,是每个人都拥有的不朽的拥有。

    然,这样就好。指尖飘零的记忆,在内心起起落落,无论是满目疮痍,还是蓦然一笑的记忆,那也是不朽吧。那是平凡人,不!是所有人的不朽。

    请你相信,指尖飘零处生花。

  • 8、 花自飘零水自流作文1300字_初三读后感

    ---我读《红楼梦》的感悟

    乐极生悲,人非物换,终究是到头一梦,万境归空。

    -----题记

    《红楼梦》是我迄今为止读到的最精彩绝伦的古典小说。书中内容环环相扣,“牵一发而动全身”,它毫无疑问是中国古典小说的巅峰之作。“旷世奇书”的作者曹雪芹为此“批阅十载,增删五次”,“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的劳作最终凝成了《红楼梦》这部哀婉缠绵,幽怨凄美的爱情经典。

    《红楼梦》可以说是“千红一哭,万艳同悲。”可以说一部《红楼梦》诉尽了华夏女子千百年来的悲惨宿命。它创造了世界上最梦幻的美景,同时也在毁灭着这个美。我是《红楼梦》的痴情读者,是它灵魂的见证者。书中的内容我至今历历在目,躺在椅子上,微闭双眸,脑海里浮现的总是大观园种种图景。特别是《葬花吟》那句“花开花落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真的道尽了林黛玉的一生。花之容花之落。

    我在阅读《红楼梦》时,常常会因为林黛玉的爱情和她的人生悲剧而痛感恸哭。书中讲到她本是那西方河岸上三生石畔的绛珠仙草,因为感念神瑛侍者的甘露灌溉之恩,随后降世为人却因为遇见宝玉经历了一场悲惨凄然的人生,以眼泪还以他的灌溉之恩,最后郁郁而终。

    一想到“林黛玉”这个名字,我就会想到“凄然”这个词。她是金陵十二钗之首,在大观园人的眼里她是孤傲的抑郁之美。而宝玉的眼里的林黛玉则是“两弯似蹙非蹙的笼烟眉,一双似喜非喜的含情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似娇花照水,行动如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的外在美。我喜爱林黛玉不仅是因为它的美,更是因为她的那种空灵似不食人间烟火的诗词。因她寄人篱下的身份等种种缘故,造成了她孤僻抑郁的个性-----“喜散不喜聚,喜静不喜动”。她喜爱作诗,更是她性格的写照,“抑郁成为世人,烦躁成为庸人。”加之大观园人对她和宝钗的不同态度,也促使她更加忧郁的性格。家道的中落,父母的离世,也使她“敢爱不敢言”,只把爱深放心底,等待有人能帮她一把。正所谓爱至深,伤至切,最后直至为爱情付出生命。

    书中的最后在宝玉娶宝钗的时候黛玉去世了,或许有人会觉得有些许遗憾可惜,但对于黛玉来说,死未必不是一种解脱,是她一切悲剧的终结,是她灵魂的最终救赎。如果黛玉还活着的话,那迎接她的将是怎样无边无际的痛苦啊!不得不说林黛玉算是幸运的,因为不管当初如何选择,最终都不过是“殊途同归”,只不过要经历更多的伤害罢了。而她的过早凋落,让黛

  • 9、 读散文集《飘零何处归》有感--平淡之美
    读散文集《飘零何处归》有感--平淡之美 暑假我借到一本散文集《飘零何处归》,作者是於梨华。这位作家我很陌生,就想先翻看作者的简介,却没想到这本书对作者及其文章风格都没做任何介绍,我只好开始从文章中了解作者,於梨华,旅美学者,二十岁前后留学美国,后来定居美国,一生大概以写作和教书为生,有过两次婚姻,育有三个孩子。 读其文章,初读时只觉平淡,然而渐渐的随着阅读的深入,便从这平淡中品出美的滋味。就像是一位气质优雅的女士,她的外表并不华丽,长相也谈不上俊美,乍一看只觉得她平平常常,但待你仔细审视时却能发觉她朴素,平凡的外表下那份优雅的美。又像是品茶,喝第一口时只觉清淡,再呷一口就感觉这清淡之中醇美异常,慢慢喝下去,就令人榴齿含香,回味悠长。我渐渐喜欢上她的文章,一篇篇美文就像是一条条清澈的小溪在我的心间流淌,那样的轻柔,无声无息,在不知不觉间涤清了心灵的尘垢,我跟随作者的文字,走进了她的世界。 作者虽然旅美多年,但她对祖国的一颗赤子之心却始终没变。这份思乡恋国之情常常洋溢在字里行间。在《再探姨母》一文中,作者对祖国的巨大变化感到由衷高兴,文中的年轻人不再是长工,而是一群朝气蓬勃,散发着青春气息的自由飞翔的鸟儿。“几个年轻妇女,戴着斗笠,荷着扁担,边说边笑地从塘上走过,一副宁静安逸而又满足的图画。”在《找到妹妹》中,作者看到小妹虽为普通市民但日子却过得很幸福,“说真的,阿姐,国家经过这个翻天覆地的改变,新社会里,再也不会有贫富不均的现象了。”《我回来了》则是作者直抒胸臆的一篇,作者回到祖国,受到工作人员的热情接待,直接感受到祖国方方面面的新发展,这让作者心潮澎湃,文中的章同志超越工作范围地对旅美华侨无微不至的关照和朴实无华的作风给作者留下了美好的印象。“但在中国停留的一个月所得到的印象,这一辈子都难以忘记”字字句句包含着对祖国的深情。这些文章都表明作者虽远离故土,却心系祖国,对解放后祖国发生的巨大变化感到由衷的高兴。 此外,还有对母亲不幸而伟大的一生的追忆,对风流成性的父亲的不满,对小女儿不满周岁就被留在台湾的歉疚,对偶然相遇却成为挚友的晓然的欣赏,对留美生活的所经历的期待,坎坷与重生,这一桩桩一件件不管是高兴事还是伤心事,都像唠家常一样娓娓道来。 她的散文没有“天光云影共徘徊”的气势磅礴,却有“水光潋滟晴方好”的云淡风轻,没
  • 10、 读《天长地久》有感

    读《天长地久》有感

    认识龙应台是以作家始,但其政治家的身份同样不容忽略,最近方才了解到她已于17年辞职,来乡下陪失智的母亲,18年也才有了这本《天长地久》。

    作者目前,文中称作美君,93岁了,已不能言语,在自己空旷的世界里徒刑,然而作者有太多未表达的情感,未竞的心愿。既然不能说,那就写吧。一封封写给美君的信,细数着母亲过往的坎坷,表达的自己的遗憾与感恩。

    多希望日子可以慢一点,能有足够的时间陪你每一个日落黄昏,能有足够的耐心去认真回答每一个问题,然而最无情的也是时间,它顾自向前,管你万千悔恨。

    处于和平时代的你我对作者母亲所处的烽火连天,流离失所的年代自然无法全然感同身受,但从文字中也能感受到无情的颠沛流离。美君自幼离家,既成永别,是一生的遗憾;作者在母亲康健的年岁没能陪伴,也成了终难了的悔恨,但还好,在此时不完美的陪伴里给了彼此些许慰藉。

    通篇的主题是时间,你感知时间的方式是什么?身份从宝宝,丫头,小姑娘,姐姐,阿姨,逐渐走向奶奶,在你不经意的瞬间,老了。扪心自问,你有没有经常告诉自己,明天我就怎样;等到怎样了,我就怎样......

    我们不知道明天是永远到不了的未来,不知道事情会接踵而至,你大都无法待万事俱备了再去做一件事,因为时间不等人,于是乎,时光在等待中蹉跎了。回首时,扼腕叹息,不禁感叹,要是早点做就好了,最不济,也不至此。

    另一种很强烈的感觉是要做一个内心丰盈的人,人在时间面前是公平的,但如何度过这一生却是千差万别的。我们终其一生也许都无法企及作者所有的高度,但可以在自己的王国里自由挥洒。

    愈发清楚的知道自己要一个丰富的人,能够有能力看到生命更多的可能,携着每一个日出日落去感知大千世界的丰富多彩。

    起身,推开窗,风清冷,月正浓,这宁谧的夜啊,让我如何不爱你。

  • 2019-10-23

  • 2019-10-23

  • 2019-10-29

  • 2019-09-20

  • 2019-10-19

  • 2021-05-07

  • 2019-11-06

  • 2019-10-19

  • 2019-10-19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10-11

  • 2019-10-09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19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1

  • 2022-04-05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11-06

  • 2019-09-28

  • 2019-11-06

  • 2019-10-24

  • 2022-03-12

  • 2019-09-28

  • 2023-04-01

  • 2023-04-12

  • 2019-10-09

  • 2019-09-30

  • 2019-11-08

  • 2019-10-29

我亦飘零久读后感
每当我们读完一些经典书籍后,通常会有一些感悟感想。我亦飘零久读后感栏目给大家带来大量我亦飘零久读后感、2024我亦飘零久读后感等内容,希望能够对大家写读后感悟提供帮助! 更新时间:2024/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