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读后感范文 > 王阳明心学全书读后感 > 地图 > 王阳明心学全书读后感,2024王阳明心学全书读后感范文
王阳明心学全书读后感相关栏目
王阳明心学全书读后感热门栏目
王阳明心学全书读后感推荐
王阳明心学全书读后感

(共 7113 篇)

  • 1、 王阳明心学全书读后感400字(3)篇
    王阳明心学全书读后感400字 第(1)篇

    何俊讲解知行合一的内涵与意

    孟子曾言“心之官则思”,认为“心”是用来思考的。古人所言之“心”并非心脏的“心”,而是类似于大脑的概念。孟子赋予了“心”一种自觉的认识,确立起“心”的主体地位。这开辟了中国思想文化中注重精神层面的传统。

    阳明先生是明代中叶人,其思想和孟子一脉相承,其学说思想被称为心学。阳明的心学不仅在传统的精英阶层影响深远,而且在中下层也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对于明代的思想建设、社会民智的开发等方面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除了在中国学术思想史上产生巨大影响外,王阳明心学还对东亚文明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晚清以降,中国逐渐走上了一条以反思传统为前提的现代化道路。也许在那个时代,这是一种必要手段,但经过一百多年的发展,当今的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此时的中华民族比历史上任何一个时期都接近于伟大复兴的目标,因此,也更有责任在现代化的过程中为世界文明提供自己的思考。在这样的背景下,体会王阳明心学是有益的。

    阳明先生的思想大致由三部分组成。第一,心外无物。这在哲学上属于本体论,构成了他对整个世界的基本看法,即世界观。第二,知行合一。在有了心外无物的世界观之后,阳明先生就需要依照其世界观来建立起自己的价值观和人生观,也就是说,要转向实践和行动。在此基础上,他进一步提出了知行合一说,这改变了此前思想家们把知与行进行分割、区别的做法,认为知行本为一体,是相互包含的。更为重要的是,王阳明将知与行由简单的人的行为的两个部分,合一上升到一个本体概念。也就是说,知行合一的本体不是手段性的东西,而是人的生命存在的本来样态和应然样态,这使得儒家的生命哲学在心的层面上得以展开。第三,致良知。知行合一强调知行是生命的本体,但并没有说清楚知什么、行什么的问题。所以,阳明先生在晚年明确提出知行的本体就是致良知。这使得知行合一的生命本体有了明确的内涵与方向。

    总之,王阳明的思想由心外无物、知行合一和致良知三个部分构成,而知行合一是阳明心学的核心思想之一,也是他成己成物的基本指南,既为阳明心学的存在论哲学构筑了具体路径,又使阳明心学充满了鲜明的实践本位特征。下面,我们主要围绕知行合一来讲解。为了更好地阐述王阳明知行合一的内涵与意义,我们从知行问题的简略回顾讲起。

    知行问题的简略回溯

    知易行难?知难行易?

    知行问题,自古以来都十分重要。这虽然是个哲学问题,但也切

  • 2、 用点心学校读后感

    用点心学校读后感范文一

    《用点心学校》这本书挺有意思,非常的好看。

    这本书的主角是小小布丁人,他想让他的妈妈高兴,就来到了用点心学校烤试,在学校里认识了很多好朋友,经历了很多有趣的事,最后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勇气,终于变身成为了脆皮焦糖布丁。

    在小小布丁人的朋友中,我比较喜欢臭豆腐,他浑身很臭,大家都不喜欢他,也很排斥他,开始时他也很没有自信,可是后来,臭豆腐凭借自己外臭里香的特点,成为了最受大家喜爱的一种食品。

    我还喜欢看点心学校里汽水班的故事,班里的同学全都是汽水,但他们中很多人的关系都不好,可乐小子见到沙士弟弟马上怒气冲冲,沙士弟弟看到苏打水男孩也立刻杀气腾腾。任何事都可以引起斗气,什么话都可以拿来赌气,整个汽水班乌烟瘴气。但汽水班还有个香槟男孩,他从不和其它人一样,不跟人吵架,也不生气,他觉得高兴要比生气好很多,大家开开心心多好。后来,大家都听他的话,这个班就变成了喜气洋洋的班。

    这本书讲了很多有意思的人和故事,我也从里面学到了很多道理,做事要勇敢,对自己有信心,并且保持好心情,每天快快乐乐。

    《用点心学校》读后感范文二

    最近,我读了台湾作家林哲璋写的《用点心学校》这本书,作者运用拟人化的手法把台湾的各种点心之间的故事写得生动有趣,让读者耳目一新。

    点心学校里有许多同学车轮饼男孩、千层派小子、棉花糖弟弟、雪糕女孩除了这些点心学生之外,作者还让家用电器和餐具当上了老师,如烤箱教授、电冰箱老师、压力锅老师等。这本书中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主人公全身香喷喷、亮晶晶、滑嫩嫩的小小布丁人,书中生动描写了主人公成为人见人爱的脆皮焦糖布丁之前所遭受的心理和身体上的双重考验。和小小布丁人有类似经历的还有很多食物,它们在成为当地著名的美食前,都有一个经历失败和挫折的过程。

    读了这本书之后,让我在学习中很受鼓舞,学习也是一个不断失败,不断进步的过程,只要我们努力了,之前所受的失败和挫折将是我们步入成功的坚实基础。

  • 3、 《王阳明心学》读后感600字

    前几天学习王阳明的心学,这几天一直在思考他的知行合一、四句教 ,越品感觉越有滋味。检验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的行为,感觉出现了很多的问题,需要慢慢来优化、弥补。

    一、四句教

    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境界之高,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我也无法做出明确的释义来,大家各自揣摩吧。不能理解的太狭义了,也不能理解的太宏观了。恰到好处,才是最好的。坚持原则,可持续科学发展,每日自省,追求自我提升,追求社会和平 。

    就拿丢垃圾来说吧,垃圾需要放在不妨碍别人的地方,这是个基本常识,是所谓的我们心中的无善无恶。如果你懒惰,乱丢垃圾,是你的私欲、懒惰作祟,是恶;如果你发现别人乱丢垃圾,你帮他把垃圾放到应该放到的地方,是你的爱护环境、热爱生活在做主,是善。你知道乱丢垃圾是不对的,爱护环境是对的,这是良知。你为你乱丢垃圾的事情,感到自惭愧,主动捡起来放到应该放的地方,这是格物。人都是为善多了比较好,心所安。

    二、知行合一

    知行合一。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这个事情不能分开了说,知行应该是一起的。

    就说锻炼身体这件事情吧。我们都知道锻炼身体有助于身体健康,不生病;肥胖不好,会造成形象、体质都比较差。但大多数人都不会主动的去锻炼身体, 这是为什么呢?这就是大多数人无法做到知行合一,也容易造成形式主义、走过场等情况发生,也会有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局面发生。为什么有人说坚持21天,你就会喜欢上锻炼身体,这就是行带来知的影响。

    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规范自己的行为,向善去恶,磨炼自己的心之体,做到知行合一,我们一起前行,前方的路不难走。

  • 4、 《王阳明心学》读后感300字

    终于读完这本书,但是要再拜读原著《传习录》才能进一步理解。总结下,身,心,意,知,行。肉体是身,灵魂是心,感觉是意,思维是知,行动是行。

    人心本无善无恶,因为意感受世界,进而知善恶,故而要致良知。知行合一,其实是良知与行合一。所谓善非善,恶也非恶,只是善是道义,恶乃实用。简单说就是钱不是万能的,没有钱是万万不能的。

    故而没必要学人家清心寡欲;没必要学人贪得无厌;没必要满嘴巴仁义道德;没必要愤世嫉俗;没必要出家去修得众生平等,慈悲为怀;没必要朝堂之上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食欲,性欲,私欲乃人之常情。美食人皆爱,美色人皆好,金钱人皆欲。但唯有致良知,知行合一,则一切则豁然开朗,方能随性而为。

  • 5、 阳明心学之无间道——《五百年来王阳明》读书笔记800字

    阳明心学之无间道——《五百年来王阳明》读书笔记800字心得感想范文:

    王阳明上任之后,首先轻而易举解决了一个致命的问题。

    什么问题?他发现官军几乎每次跟土匪作战,都大败,几无例外。王阳明不动声色,察言观色,很快就明白了问题所在。

    王阳明把衙门里的一个老吏叫进内堂,把门一关。这个老吏很谨慎,躬身问,大人不知找我何事啊?王阳明站立半晌,突然转过身来拿了一把刀,把刀往地上“咣啷”一扔,老吏吓一跳,大人意欲何为啊?王阳明立刻冷着脸说,我什么都知道了。你是要死还是要活?老吏吓得噗通一声跪下,大喊“大人饶命,大人饶命”。

    原来这个老吏就是匪寇的间谍,在官府中的内线。因此官府所有的行动,匪寇都掌握得一清二楚。所有行动都失败,原因很明显,很容易推理出来,一定有内奸嘛。这个老吏彻底交代之后,王阳明说我原谅你,但是你要戴罪立功。你还要继续向那边传递消息,但是要传递的是我给你的消息。这一下,这个老吏就被王阳明变成了双面间谋。

    冀元亨是王阳明非常要的一个学生。他向王阳明倾吐了自己学习中的困惑与苦衷,说自己也很努力了,但是总不得法,脑海中不能见朗月晴空。王阳明笑一笑,拿了一本《战国策》,把前面的那个战国形势地图,唰的一下撕下来,笑眯眯地把这地图撕成一片、两片、三四片,撕得粉碎,然后交给冀元亨,说你把这张图拼起来。这是先生给的作业啊,冀元亨回去就拼,拼了一夜都拼不起来。

    冀元亨说,学生愚钝,拼不起来。王阳明笑一笑,你拼不起来是吧?你把这个交给我的书童,让书童去拼。书童笑眯眯地拿回去,很快就拼出来了,拿来给冀元亨看。冀元亨傻眼了,这么难拼的地图,书童怎么拼起来的?书童笑笑,说这很简单嘛,正面是地图,读书笔记后面是作者的画像。地图太复杂,我当然拼不起来,我就按照他的画像,眼睛鼻子这样拼,很快就拼起来了。冀元亨呆若木鸡,王阳明笑着问他,你明白了吗?冀元亨恍然大悟。

    我们从这件事上可以看到,王阳明教学手段非常丰富,更可以看到他心学智慧的一个特点:面临各种事物的时候,事物背后的规律在他眼中就变得无所遁形。冀元亨为什么被迷惑了呢?为什么发现不了作者画像拼图的轨迹呢?因为他心中装的东西太多了。东西多了之后,就会丢弃那个原则的东西,看不到背后的东西。作者:

  • 6、 传奇王阳明读后感

    传奇王阳明读后感(一)

    寒假里,我认认真真地读了《传奇王阳明》一书。王阳明是家乡余姚的先贤,之前我参观过王阳明故居和余姚名人馆,看到过许多关于王阳明先生的事迹,这次当我读到这本书时,感到特别亲切,而且书中情节引人入胜,看得我都入迷了。

    书中对王阳明先生各个时期的成长过程、坎坷经历以及最终成为了一代圣贤的描写,让我内心真切地感受到了王阳明的传奇与勇敢、智慧与高尚。但在整本书中,令我最受启发、印象最深的是他从小立志做圣贤那远大的人生目标。

    王阳明小时候非常调皮,喜欢恶作剧,有意打闹,又有许多怪想法。有一次,他突发奇想便问起老师:我们为什么要读书呢?人生头等大事是什么?先生回答:读书才能有功名,头等大事是登第做状元。他却说:不对!人生头等大事是做圣贤。当他在有了这想法之后,他的一切行动都为实现这个梦想而不断努力着,不管遇到什么困难多大的挫折,始终没有放弃。后来王守仁真成了圣贤!

    通过阅读本书,我认为,我们只要有自己的目标,再加上坚持不懈的努力付出,又能真正做到如阳明先生所说的知行合一,把知识当作是实践过程,把实践过程还原为知识,我相信总有一天,我们也会取得成功获得收获的。

    王阳明是一个奇人,但是过去没有系统地了解过他。看百家讲坛的《传奇王阳明》,看到第六集,零碎的感悟颇多,先记录下来,生怕回头就忘记了,顺便也再理理思路。

    感慨的是王阳明12岁便立志要做圣贤之人,从此没有改过目标。那么小就有如此清晰的人生目标,可叹我们很多人到中年都不知道自己到底要什么。

    传奇王阳明读后感(二)

    读过阳明先生的故事,我们都知道龙场这个地方对其的重要意义。在龙场,先生接受了人生中最大的磨练,跨过了最大的一道坎,是在这里,先生悟出了道!

    龙场虽是驿站,却早已破败不堪,房子是危房,根本不能住人。由于条件如此之差,驿卒早已离去,驿站名存实亡。

    面对如此恶劣的环境,没有人能够视若无睹,旁若无人,先生也不例外。但当他静静看着弯延的山路时,最初的彷徨渐渐消散,取而代之的则是一股豪气雄心。

    漫漫人生之路,就像山路一般,不论再苦再累,也要坚持走完,如果连这点困难也不能克服,何谈弘扬道统,担当重任!

    就如此次的ck项目,在刚接触业务,培训完后,自己觉得还是很生疏,扫寝时也没有头绪,不知道怎么开口,在看着战友示范了几遍之后,才渐渐找到了感觉,慢慢地自己也能够主动开口。从起初觉得困难到后面享受这个过程,虽然成单量

  • 7、 王阳明读后感

    王阳明读后感(一)

    这本书从王阳明的先祖王纲说起,从王纲开始到第六代是状元父亲王华,第七代就是王阳明了,这是一个书香世家的,而且遗传基因还是不错的,王家人大都很聪明,都身怀绝学。王阳明生平基本写得很清楚,一些心学门人所大书特书的经典如守仁格竹、

    喝断禅机心、龙场悟道都写得很详细,能对阳明先生一生有个大概了解,他娶了六个老婆这在当年明月的书中是没有看到的。有几个片断印象深刻。

    其一就是康海救李梦阳那一段。书中写道,一代名士风范,救人于危难之际,却不幸跌入了奸党的泥坑中。这种事听起来可笑,感觉有些不可思议,但却勾勒出了人类社会的相处之难,勾勒出了人性的微妙与变幻。如果你做一个坏人,杀十人而饶过一人,那么残存的人就会对你感恩戴德,千恩万谢。如果你做一个好人,救一个人却没有能力救十个人,那么你救得这个人就嫌你没有尽心尽力,救人救到底。康海就是陷入了这个人性险恶的泥潭之中。人心惟危,道心惟微。

    其二就是王阳明逃脱虎口一节。作者说,人与老虎之间能够达成如此默契的合作,这表明了老虎是有人性的,同时也表明了人是有兽性的。而王守仁显然是知道人之所以成为人,正是因为兽性未脱。正因为人性的黑恶一面,比之于兽性更不堪,所以人类社会才会有如此之多的苦难,同样的,正因为人性中的光明一面,已经接近了佛家的圣灵,所以人类才演绎出了绚丽无比的文明。

    其三就是失落的智慧那一节。作者认为智慧与思想是无法承传的,甚至连对身边的人熏陶的功能都不存在。阳明先生的妻子以及后人就是例子。思想与智慧也无法传承。我认同,所以我自己总结在学习中思考,要有自己的思想,总结如下:

    王阳明厉害之处:

    立德,谓创制垂法,博施济众;

    立功,谓拯厄除难,功济于时;

    立言,谓言得其要,理足可传。

    1)学术:精通儒/道/释,创立心学,致良知,让自己名垂青史;

    2)事功:赣南剿匪,平定宁王叛乱,断藤峡剿匪;用兵如神。

    3)为人:身在官场,最后能全身而退;

    为什么王阳明这么厉害?

    1)坚定的信念:圣人可学而至也;

    2)不懈的追求,16岁,只身出关,骑马练箭;17岁,洞房之夜消失,铁柱宫论道;格竹七日;

    3)生死考验,激发潜能:反对刘瑾被追杀,假装跳江;山神庙遇虎,

    机智逃脱;贵州龙场,蛮荒之地;

    4)深厚积淀:书香世家,家学渊源深厚,父亲更是状元郎。

    王阳明读后感(二)

    吕峥的《明朝一哥王阳明》让我认识了王阳明以及王学。作为一个对历史不擅长也不是很感兴趣的读者,能读到这样一本用

  • 8、 王阳明传奇读后感

    王阳明传奇读后感(一)

    我看了一本名叫《百家讲谈--传奇王阳明》的书。这本书是讲明朝最伟大的的思想家、教育家、哲学家、战术家,他还创立了心学这一学派,他是谁?他就是王守仁。

    王守仁一生坎坷,坚持不懈的他打败了许多年都无法消灭的少数民族武装,平定朱振濠准备十年之久的谋反却只用了不到十天的时间,创立心学收了无数弟-子,身有疾病却在钱宁、江彬这帮小人的排挤、陷害却坚强的挺了下去

    而且王守仁是带着忧虑、神奇、不可思议来到世上的,你们想不到的事就要发生了

    一天,一位老太太正在担心:这儿媳妇都怀了十四个月的胎了,咋还不生呢?

    正在担心的这位老太太是王守仁的祖母,她姓岑,我们就叫她岑老太太吧。

    岑老太太所指的儿媳妇正是王守仁的妈妈,叫郑氏。

    和岑老太太同样担心的,是她的丈夫。叫王伦。

    他(她)们就急啊,可是,急有什么用啊!恰巧就在这天夜里,岑老太太梦见一位仙人踏着祥云下来把一个孩子塞到她手里,据说,注意,这是据说,据说就在这个时候,郑氏的房里传来一声婴儿的啼哭,把她吵醒了。

    看,王守仁的出生是多么奇妙啊!我再讲一讲王守仁在贵州龙场驿站悟道的故事吧。

    驿站,实际上就是招待所,王守仁被派去当的是驿城,就是招待所所长。

    当所长是件好事,但在王守仁这边那就是件苦差事,因为贵州龙场是十分贫困的地方,而且凶悍的苗族人时不时的就来打闹一下,那里也没房子,无法看书、避雨呀!

    我就不多说了,一天夜里,王守仁正在想着:我终于悟道了!当然,他到底悟了什么道,我不知道。

    王守仁的一生充满了神奇的色彩,并且知道了道是什么意思:就是知行合一。

    王阳明传奇读后感(二)

    寒假里,我认认真真地读了《传奇王阳明》一书。王阳明是家乡余姚的先贤,之前我参观过王阳明故居和余姚名人馆,看到过许多关于王阳明先生的事迹,这次当我读到这本书时,感到特别亲切,而且书中情节引人入胜,看得我都入迷了。

    书中对王阳明先生各个时期的成长过程、坎坷经历以及最终成为了一代圣贤的描写,让我内心真切地感受到了王阳明的传奇与勇敢、智慧与高尚。但在整本书中,令我最受启发、印象最深的是他从小立志做圣贤那远大的人生目标。

    王阳明小时候非常调皮,喜欢恶作剧,有意打闹,又有许多怪想法。有一次,他突发奇想便问起老师:我们为什么要读书呢?人生头等大事是什么?先生回答:读书才能有功名,头等大事是登第做状元。他却说:不对!人生头等大事是做圣贤。当他在有了这想法之后

  • 9、 王阳明致良知读后感

    王阳明致良知读后感(一)

    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

    ——王阳明

    说来很惭愧,再读《明朝那些事儿》以前,我对王阳明一点也不了解。历史课本基本没怎么提过这个名字,可能主流的高考方向是唯物论吧,心学基本没有认真去了解过。

    “良知者,心之本体。”“心者身之主也,而心之虚灵明觉,即所谓本然之良知也。”“夫良知即是道,良知之在人心,不但圣贤,虽常人亦无不如此。若无有物欲牵蔽,但循着良知发用流行将去,即无不是道。”这是在王阳明文集《传习录》里能找到的话语。近日,手头没离开这部影响后世颇为深远的大书,在字里行间,领悟着王阳明极具启迪意义的灼见,尤其对他的“致良知”思想印象颇深。

    坦然面对人生 王阳明教导弟子初学用功时,对自己的内心必须进行扫除荡涤, 使它臻于清静澄明的境界,不要让自己的心陷入声色货利等东西之中,它们来了既不欢 迎,去了也不留恋、惋惜,这样,才能以坦然的心情来对待所遇到的各种事物,才不会成为心灵上的负担,自然就会依顺自己本来的智慧去应对。其实,这是王阳明先生 在教我们一种处事的态度,那就是要以豁达的心态来面对自己的人生。人生在世,不如意事 常有。但遇到不如意事时,有人怨天尤人,有人哭天抢地,也有人泰然处之。其实我们都知 道,最智慧的人应该是能以豁达、坦然心态面对一切的人。这种人,面对名、权、利,拥有顺应自然,失去也不悲伤,只会认为这些与自己有缘无缘而已。得之我幸,失之我命,正能形 容这类人的心态。若能做到这样,就会在人生中活得潇洒自然,怎么能不实现自己心灵的快 乐与自由呢? 四、做回最优秀自己 王阳明先生告诉我们每个人在天地间都是独一无二的,所以每个人都是神圣而伟大的, 在内心中都有一个完美的自我,只是由于我们受自卑等心理影响不能相信自己,致使这个最 优秀自己的智慧和能力被埋没了。那么我们怎样才能做回最优秀的自己呢?阳明先生给出了 行动——知行合一,认识到了真正自我的优秀及智慧,那就要通过行动来显现。静下心来,细细地反省内心,自己的缺点,一项项分析,摒除。然后充分相信自己的心灵有着无限的可能,要相信有一种神圣力量的存在,相信你心中永远有最优秀的自己。让自己凭借信心与勇气,努力挖掘自身的潜力、智慧,怎能做不回最好的自己呢?

    致良知:不要做伤害别人的事。我们追求让自己开心舒服,但是这是在不伤害别人的基础上,在法律道德的基础上。其实就我

  • 10、 《王阳明家训》读后感

    《王阳明家训》读后感

    蒙以养正 教子有方

    幼儿曹,听教诲:勤读书,要孝弟;学谦恭,循礼义;节饮食,戒游戏;毋说谎,毋贪利

    这篇写给长子正宪的家书便是王阳明著名的家规三字经,言简意赅,语重心长地告诫子女怎么去做人,如何做个好人。

    如今看来,这倒更像是王阳明对祖辈教育自己的追忆与总结,字里行间,融入着自己从小接受蒙以养正教育的点点滴滴,也寄托着他对后代子孙的谆谆教诲。

    说起教育,我们很容易想起学校,想起老师。其实不然,从孩子降生之后,他们就已经开始了学习。而父母,才是他们的第一任老师。

    一个孩子的未来在哪里?在家庭教育里。

    父母才是孩子教育中,最重要的人。

    父母要教给孩子:做个好人,比什么都重要。

    保持良好的品德,才是家庭兴旺延续的根本。

    王阳明曾经被刘瑾追杀,在龙场被乡民攻击,历经人心险恶,但他依然愿意相信善良。

    他以德报怨,帮助乡民建房、读书、耕种。

    王阳明给孩子的信里说:凡做人,在心地。

    做一个好人,比什么都重要。

    善良的人干净温暖,他们往往有更好的人缘,更多的朋友。

    善良的人有底线,他们不会去做危害别人的事,也自然不会招致祸患。

    善良的人内心有光,他们心中有一份谁也夺不走的温暖。

    父母应教给孩子:勤读书,这是最低门槛的高贵。

    古人说:诗书继世长。

    王阳明家训的第一条就是:勤读书。

    读书是人们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过去是,今天也是。

    王阳明读书一生勤奋,在小时候,每天都要读书到半夜。以至于曾经累得吐血。父亲王华担心他的身体,每天都要去敲门,强迫他熄灯睡觉。

    当然,尽信书则不如书。

    书,要读,但是不能读死,要教给孩子吸取其中的精神。

    王阳明读的兵书很多,但是他认为这些兵书虽然讲得方法很多,但是只教给他一点:不动心。

    其次是要读经典。

    世上的书汗牛充栋,要是都读的话,一辈子也读不完,所以只读经典就好,其他的书虽然说法各异,但充其量都是经典的注脚而已。

    一个人只要养成了终生读书的习惯,也就相当于把人类历史上的智慧化为己用。

    会读书的孩子,有知识,有眼界,有格局,只要他守好内心的善良,家长又有什么好担心的呢?

    父母要教育孩子:知行合一,勇于实践。

    善良,不是一个形容词,而是一个动词。

    我们说一个人善良,定然是他做了善事。光说不练,是假把式。读书亦然。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很多事情,都要落在实际行动上才能作数。从小要教给孩子动手的能力,实践的习惯。

    王阳明一生成

  • 2019-10-29

  • 2019-11-06

  • 2019-09-20

  • 2019-10-11

  • 2019-09-20

  • 2019-10-19

  • 2019-09-23

  • 2019-10-29

  • 2019-10-29

  • 2019-10-24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10-29

  • 2019-10-29

  • 2019-09-21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11-16

  • 2022-08-15

  • 2019-10-29

  • 2019-09-20

  • 2019-10-29

  • 2019-10-29

  • 2019-10-23

  • 2021-12-06

  • 2019-09-20

  • 2019-11-16

  • 2019-09-20

  • 2019-11-16

  • 2019-11-16

  • 2022-05-04

  • 2019-10-29

  • 2019-10-11

  • 2022-11-04

  • 2019-11-16

  • 2019-11-16

  • 2019-11-16

  • 2023-01-21

  • 2019-10-24

  • 2019-09-20

王阳明心学全书读后感
王阳明心学全书读后感栏目精心为您提供各种王阳明心学全书读后感,2024王阳明心学全书读后感,教您怎么写王阳明心学全书读后感,希望能够帮助您。 更新时间:2024/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