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中外名著读后感 > 读王阳明有感800字 > 地图 > 读王阳明有感800字

读王阳明有感800字

发布时间:2019-10-24 来源:互联网

读王阳明《拔本塞源论》有感。

俗话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书中蕴含着许多人类的智慧及思想,尤其是那些中外经典名著。当读完一本中外经典名著后,我们肯定会有不一样的收获。这时候,我们就需要为自己感受到的想法写一篇读后感。那么,你知道写一份读后感有怎样的格式吗?小编现在向你推荐读王阳明《拔本塞源论》有感,可能你会喜欢,欢迎分享。

读王阳明《拔本塞源论》有感

源自于尧、舜、禹的圣学思想是万物一体之仁,主要表现出来的是"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五伦。而三代之后,万物一体之仁的圣学衰败,以仁为信仰的王道中落,以称霸于天下的霸道兴起。

秦焚书之后,圣学彻底中断,霸道昌盛。即使在汉代,儒学家对秦遗留残缺的圣学进行修补,也只是增加了霸道存在的根据。几千年下来,在霸道的传承下,功利私欲习以为性,人与人之间的心被隔断,人与自己的心被隔断,导致追求空名虚利成为人心的主旨。即使推祟圣学之人,也是为了能在众人面前表现自己的知识。虽然都在主张为天下而作,实则还是满足自己功利之心。

因此,当官的人追求晋升(不同于万物一体之仁的圣学时代,于圣学而言,当官只是因为自己具备这个位置的才干,并且,看到别人有更高的才能而感到欣喜,就如同自己也有更高的才干一样),做企业的人追求更多的财富(对于道心而言,做企业追求的是对社会的贡献为本,而非追求财富为本),有权利的人想获取更多的权利,有地位的人想追求更高的地位,不一而足。

私欲增长、膨胀,致使各种诡术横行,相互算计充斥于世。国家之间的战争不断,人与人之间的攀比之风日盛。人心集中于利益追逐而不断破坏:人伦的破坏、道义的破坏、环境的破坏……

即使对于家庭或社会关系的处理,莫不如此。以己主张为中心,隔断于万物一体,满足自己的权力欲、支配欲,无法接纳他人,无法换位思考,陷入无尽的纷争之中,所有一切皆良知被蔽矣!

即使对于营销与管理,也莫非如此。孰不见,每年成百上千亿的营销传播费用投入,都在造概念,包装概念,试图以巧言令色的概念,能吸引消费者选择自己的商品,这种表象看起来高大上,实质的欺骗行为,本质上仍然立足于自我为中心,完全不具有以己之感而感于他人的真诚之心。问问自己:别人比你傻呢?还是比你蠢呢?

幸好良知天自成,从古至今从未改变过。只需致其良知,复原人的本源。就如同堵塞住恶的源头,拔掉树根的恶根,才能使人心出现良知的光明,恢复万物一体之仁的本性,实现人心之间的流畅链接。

这也是王阳明心学的精华所在:

1、心外无物,心外无理,一切根源于己心;

2、去私欲,存天理,恢复道心,实现自己万物一体之仁的本心;

3、致良知,即在实践行动中实现良知(万物一体之仁之心)光复。

hdh765.coM更多中外名著读后感小编推荐

《王阳明大传》读书笔记2500字


《王阳明大传》读书笔记2500字:

《王阳明大传》(上册)日本冈田武彦著。这套书是樊登推荐过,分为上、中、下三册,放在书架上好久没有勇气看,怕自己读不懂,就一直搁置,上周看了吕峥写的王阳明,索性一气呵成,都通读一遍吧。结果如预期还是看不懂。简单说下感悟。

读此书一直在想为何日本人对王阳明的心学钻研这么透彻,并且好多战术用在了中日战争时期统治我们的百姓,看了上册的感觉是一字一句皆有出处,严谨,求实,据说这套书整理了十年出版,可谓非常严谨细致。

上册主要介绍了王阳明的祖先到底是谁?是王羲之一脉还是王祥和王览一脉?其实无论谁是先祖都很厉害,尤其让我印象深刻的是王祥和王览兄弟被后妈虐待仍然对她孝敬,行孝悌之路,让人敬佩。但是这和王阳明小时候被后妈虐待处理方式完全不同,他十三岁设计让后妈害怕,不敢对他不好,实在是古灵精怪,小小年纪有如此计谋实在是以后战术奇才称呼有了先天条件。并且介绍了祖父及父亲,父亲王华乃当朝状元在朝任职,为他读书、学识渊博,基础坚实提供了优厚的条件。

书中介绍了王阳明的心学发展之路源自哪个学说,我认为是儒家思想,佛教思想,道教思想,陆九渊也好,朱熹也好都摄取过,而是吸取精华后结合自身的心才找到方向,最后弃掉弃绝人伦的佛教和道教,最终走向以孝为本的儒学,结合自身的人性及逍遥自在的成仙之道,发展成自己的心学。

还提及了考试几次落榜,他不以为意,写了两句话“世以不得第为耻,吾以不得第动心为耻”可见心境之稳。和之后的讲述中问其战术为何?战术乃心不动矣!有一颗超脱世俗,洞察世事的慧眼和宁静的心太难得了。

印象深刻的还有他每读完一部经典之作必会留下读书笔记,对这些作者或是著作的理解及辩证,读书笔记不可少哈!

在龙场诞生了他的心学学说,“未知生,焉知死?”“生生乃是天地神人之大道也”从此悟出专注于生就是为了克服死,此心明亮,知道自己未来的方向,一下子豁然开朗勇往直前了。格物致知是超脱生死之念的唯一之道。

上册主要对他人的出处、学说的出处、仕途的经过、及学说产生的过程进行整理。此线索清晰,就是条条框框,引述多于阐述,难读。”

“《王阳明大传—中册》主要是对他心学的发展过程一个详细的记录。说是记录,文中按照时间顺序记录详实,他与弟子和友人往来书信均有记载并且非常详细,这些书信往来记载几乎全部出自《传习录》。所以这套书对王阳明的生平做了客观的记录,把他相关的资料全部收集并按照时间或是求学线索整理后出版,加入了少量的主观评论,简而言之八卦较少。

其中王阳明弟子徐爱在他死后对他的心学批判,大加抨击,但是找不到相关原因的记录,只知道后来与王阳明结为亲家,并且他的儿子托由徐爱抚养。徐爱是王阳明最宠爱的弟子之一,为什么颠覆他们之前的学术观点,我很好奇,却是无相关记载。

王阳明在传授心学的道路上也做到了心无旁骛,一定要立志,确定目标。起初他也在探索真正的心学是什么?是朱熹的还是陆九渊的更符合自己的思想路线,在不断思索和不断否定过程中最终终于找到了属于自己的路线,有一次不得不表明立场的时候他表达了自己否定朱熹的思想,确定了自己的致良知的心学。

书中阐述了《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四书是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根本所在,有很多篇幅也对《大学》中的思想在往来书信中探讨,读书笔记学术思想的碰撞,学术观点的交流,认知的探讨,在一往,一来的书信中诞生了许多流传千古的思想和道义,不禁让我感叹在这转瞬即逝的飞快的世界里留下了什么会让后人深入研究,津津乐道,意犹未尽。

王阳明道“立志用功,如种树然,方其根芽,尤未有干;及其有干,尚未有枝,枝而后叶,叶而后花实。初种根时,只管栽培灌溉,勿作枝想,勿作叶想,勿作花想,勿作实想,悬想何易?但不忘栽培之功,怕没有枝叶花实?”确实是这样,确定自己的目标,只管努力向前就好,在过程中先不要计较结果和得失,心踏实本真简单就好。

这套书对于我来说读起来有点费力,想起来冯唐的《活着活着就老了》说知识和写作水平在中学时已经决定,后天是补不来的,哎,有点泄气,但静下心来想想在自己现有的生活之中多些丰富的滋味,这才是我的目的。到达此种目的唯有读书。所以回到上面的那段话,不问得失,只求立志。”

“《王阳明大传》下册。此册主要是叙述王阳明老年的最后两次平反,还有在老年时候对自己“致良知”的领悟及传授。

朱宸濠逆反,王阳明时时关注朱宸濠动态,待他逆反之时向朝廷上奏朱宸濠谋反之事,等待朝廷命令立即出兵,过程中,王阳明设计传递朝廷援兵立即到位的假信息恰巧被叛军截获,朱宸濠不敢轻易妄为,没有驱兵直捣南京,给王阳明留下了充足时间,又对士兵传授道义,大部分士兵被王阳明的真诚打动,另一面计谋周全生擒了朱宸濠,暗暗感叹,没有金刚钻别揽瓷器活,起兵不逢时,遇见王阳明,命中不占王!

按说王阳明这样的功绩,朝廷上早应给予锦衣玉食,黄金白银万两,加官封爵,可惜遇见奸臣当道,宦官刘瑾谗言佞语,王阳明实属无奈,终有一番报国之心,却没能在更大的平台发挥作用。即使拖着孱弱多病身体带领思田靖乱也未能获得朝廷认可,命绝途中,世人在为王阳明扼腕惋惜的时候可能他已经释然吧,留在世界上最后一句话就是“此心光明,亦复何言。”心中自有光明月,千古团圆永不缺!

王阳明的心学流传千古,在生命末年悟出致良知学说,“有心俱是实,无心俱是幻;无心俱是实,有心俱是幻。”说的是既没有无本体的工夫,也没有无工夫的本体,本体总是在功夫中提高,工夫是本体的作用。本体就是良知,工夫就是致良知。他说讲学之人应该是符合孔子说的温良恭俭让,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我想他就是这样的人。

王阳明终其一生为国家鞠躬尽瘁,但命运坎坷,一生颠沛流离,没有遇见明君贤相,但是不影响后人对他高度的评价,他是伟大的文学家、又是明朝首屈一指的军事家,他声名远扬,永垂青史!

三册书读完,虽然时间漫长,但是在这快节奏的社会每每拿起来读,都会有很大收获,追求本真,时时不忘初心在此时多么重要!作者:春早

阳明心学之无间道——《五百年来王阳明》读书笔记800字


阳明心学之无间道——《五百年来王阳明》读书笔记800字心得感想范文:

王阳明上任之后,首先轻而易举解决了一个致命的问题。

什么问题?他发现官军几乎每次跟土匪作战,都大败,几无例外。王阳明不动声色,察言观色,很快就明白了问题所在。

王阳明把衙门里的一个老吏叫进内堂,把门一关。这个老吏很谨慎,躬身问,大人不知找我何事啊?王阳明站立半晌,突然转过身来拿了一把刀,把刀往地上“咣啷”一扔,老吏吓一跳,大人意欲何为啊?王阳明立刻冷着脸说,我什么都知道了。你是要死还是要活?老吏吓得噗通一声跪下,大喊“大人饶命,大人饶命”。

原来这个老吏就是匪寇的间谍,在官府中的内线。因此官府所有的行动,匪寇都掌握得一清二楚。所有行动都失败,原因很明显,很容易推理出来,一定有内奸嘛。这个老吏彻底交代之后,王阳明说我原谅你,但是你要戴罪立功。你还要继续向那边传递消息,但是要传递的是我给你的消息。这一下,这个老吏就被王阳明变成了双面间谋。

冀元亨是王阳明非常要的一个学生。他向王阳明倾吐了自己学习中的困惑与苦衷,说自己也很努力了,但是总不得法,脑海中不能见朗月晴空。王阳明笑一笑,拿了一本《战国策》,把前面的那个战国形势地图,唰的一下撕下来,笑眯眯地把这地图撕成一片、两片、三四片,撕得粉碎,然后交给冀元亨,说你把这张图拼起来。这是先生给的作业啊,冀元亨回去就拼,拼了一夜都拼不起来。

冀元亨说,学生愚钝,拼不起来。王阳明笑一笑,你拼不起来是吧?你把这个交给我的书童,让书童去拼。书童笑眯眯地拿回去,很快就拼出来了,拿来给冀元亨看。冀元亨傻眼了,这么难拼的地图,书童怎么拼起来的?书童笑笑,说这很简单嘛,正面是地图,读书笔记后面是作者的画像。地图太复杂,我当然拼不起来,我就按照他的画像,眼睛鼻子这样拼,很快就拼起来了。冀元亨呆若木鸡,王阳明笑着问他,你明白了吗?冀元亨恍然大悟。

我们从这件事上可以看到,王阳明教学手段非常丰富,更可以看到他心学智慧的一个特点:面临各种事物的时候,事物背后的规律在他眼中就变得无所遁形。冀元亨为什么被迷惑了呢?为什么发现不了作者画像拼图的轨迹呢?因为他心中装的东西太多了。东西多了之后,就会丢弃那个原则的东西,看不到背后的东西。作者:

剿灭詹师富——读郦波著《五百年来王阳明》有感1500字


剿灭詹师富——读郦波著《五百年来王阳明》有感1500字:

直到开战前夕,所有人还是想不到王阳明会怎么打。他居然没有派他的主力核心部队,而只派了一部分兵马和广东当地的部队结合,然后去突袭在象湖山附近的詹师富的一支队伍。

詹师富在象湖山脚下有一个营寨,叫做长富村,官军和詹师富土匪的第一战就是长富村之战。官军进攻长富村之战一开始非常顺利。为什么呢?

闽粤边境上,当时都是客家人居住的地方,詹师富这帮土匪他们居住的寨子都是土楼。土楼是一种堡垒性的建筑,可以聚居,又可以抵御外敌,非常坚固。但是王阳明自有办法,他让官军四面攻击,攻击的同时选定一个方向作为主攻方向佯攻,一定要突入土楼。此前官军往往都不愿意冲进土楼,怕进去之后被围歼,来个瓮里捉鳖。

开战前,王阳明交代了锦囊妙计,要官军突入进去之后,不要拼杀,而是趁乱放火,放完火就往外跑。这一招非常关键。那个土楼家家户户都连在一起,只要一把火点起来,火势就难以控制了。

文官带兵,儒将作战,特别喜欢用的一招就是火攻。你看诸葛亮就是典型,火烧新野、火烧博望、火烧赤壁、火烧藤甲军。王阳明也非常擅长此道,一开始就用火攻。

詹师富的这帮士匪在土楼里待不住了,纷纷往外跑。官军围在外面,出来一个逮一个,出来一双灭一双。长富村之战,以詹师富这股土匪大败而告终。败了之后,土匪也不是没有办法,他们聚集的地方靠近象湖山,詹师富带着残部大败之后就进了象湖山。象湖山山深林茂,土匪往山里面一躲,宫军没有办法了。但好歹已经了第一仗,于是就回来了向王阳明交令。

结果带队将官回到王阳明的大帐里头,报告如何初遇詹师富,长富村之战如何大获全胜。带队将官心里头美滋滋的,心想如果论功行赏,自已肯定首功一件。结果刚汇报完,看到王阳明面沉似水,不由心里一惊。

王阳明突然缓缓地问了一句:“既然初战已胜,谁让你们回来的?贻误战机,该当何罪?带队的将官吓坏了,说,大人啊,詹师富带着残部退到象湖山里头了,我们怎么打?那个地盘他们熟啊。实在没有办法。

结果王阳明一拍桌案喝道:休得狡辨。本应乘胜追击,谁让你们回来的?虽然初战胜利,詹师富人呢?土匪大部已撤入山中,你们没有完成任务,谁让你们回来交令的?

本来要按令处罚,旁边众将求情,王阳明方允其戴罪立功,命其现在回去把詹师富灭了。将令一下,将官没有办法,只好带队重新杀回来。再说官军走了之后,詹师富这帮土匪又从山里头出来,重新收拾一下又住下来。长富村是他们的地盘嘛。

结果官兵又回来了。本来詹师富又准备带着队伍跑,但一看这次官兵队伍不像上次杀气腾腾,斗志昂扬,这一次官军跟打了蔫的茹子一样,毫无斗志。读书笔记结果这次一打,官军一触即溃。也难怪啊,官军本来打了一场胜仗,回去想要领赏的,结果被主帅骂了一顿,回来逼着又打,所有人都没斗志,但是又不能回去,只好扎下营来。每天像模像样地打一打,装装样子打一打。

詹师高一看,哎呀,第一次被官兵打败了看来是自己不小心啊。这帮人还是老样子,完全没有战斗力。看来不用往山里头跑了,就在这儿慢慢跟官军耗吧。双方就在这里相持着,每天装模作样地你打打我,我打打你。詹师富很开心,这些官军看起来没什么战斗力,时间久了也就撤了。实在不行,我们还可以往山里头撤。

相持了大概一月之久,突然有一大早晨,官军正式开战,又来攻击。詹师富发现这批官军的面貌全变,又像第一次一样斗志昂扬,开始猛烈攻击。詹师富一看不行,又准备往象湖山跑。结果突然发现,象湖山进不去了。为什么呢?侧后方向被两支官军堵住了后路,已经完成了一个包围圈。

原来,王阳明熟知兵者诡道也。他知道一战之下很难吃掉詹师富,土匪毕竟长期在这个地方聚集。因此,第一场战斗之后,让手下部队再来反复攻击。这支攻击部队已经产生情绪,知道打不过詹师富,就是摆摆样子。但是在这个消磨的过程中,詹师富的警惕心也完全放下来了。在这个过程中,王阳明用他组建的核心部队新军,然后配合调动的广东和福建的部队,在象湖山周围完成了合围,一下子把詹师富装进口袋里头了。

四大股土匪里,最远的一支詹师富一下子就被王阳明给剿灭了。

王阳明的《尊经阁记》读后感600字


王阳明的《尊经阁记》读后感600字:

该篇开端作者承接上文,认为说明天地人三才其中恒久不变的道理的书籍叫做“经”,对“经”做了定义。进而立论:“经”不仅深刻地阐述自然之道,而且极致地体现了文章的章法,是文章章法的骨髓。

后面作者并没有立即证明“经”是怎么样做到极致地体现文章章法的,而是对孔子推崇一番。《三坟》、《五典》、《八索》和《九丘》这些上古书籍,因为年代久远,失去了价值。是孔子考定删述,让古代经典重新焕发新生。

私自揣测作者这里的意图是在痛斥时弊,对孔子或者说儒学经典最佳的赞扬,就是对浮华文风最严厉的批判。

后面作者才开始分述五经,剖析五经文义,进而引出自己的观点,认为五经分别形成了二十种不同的文体,是这些不同种文体的根源。因为五经讲述的内容和涉及的内容的不同,所以演化的文体也各不相同。但每四个为一组,一组之间的文体又是相近的,能明显看出来各自的渊源。读到此处,可见作者对五经有多么熟悉,不仅能以短短数语讲清楚每一经的要旨,还能发现其中的文脉,更成功地将我说服,让我对五经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必要阅读研习一番。

篇末,作者终于说出了自己作这本书的比较重要的原因,就是刚才说的针对当时的文风进行一个批判和引导,希望人们回归“正统”,重新学习五经雅正的文风。

想起之前读过王阳明的《尊经阁记》一文,看似意旨相同,实则各异,两个人都拿经典作为自己言说的依据,根据进入的角度不同,都在为自己找说辞,这就是一千个人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样。当然,如果你连哈姆雷特是什么都不知道的话,心中自然也不会有一个哈姆雷特的样子。所以,对经典的细读是毕生的事情,一刻不能怠慢。作者:文驰

《读王阳明《拔本塞源论》有感》一文希望您能收藏!“好读后”是专门为给您提供读后感文章而创建的网站。同时,hdh765.com还为您精选准备了读王阳明有感800字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