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读后感范文 > 太平天囯史纲读后感 > 地图 > 太平天囯史纲读后感,2024太平天囯史纲读后感
太平天囯史纲读后感相关栏目
太平天囯史纲读后感热门栏目
太平天囯史纲读后感推荐
太平天囯史纲读后感

(共 4481 篇)

  • 1、 读《太平天囯史纲》有感2500字

    读《太平天囯史纲》有感2500字

    历史1601班 赵柯楠

    近期我读了罗尔纲先生的《太平天囯史纲》,这是一本易读易懂的书,读完后感悟颇多。

    这本书的作者是罗尔纲先生,他是广西贵县人,著名的史学家、太平天国史研究专家、训诂学家、晚清兵志学家,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作者的人生经历肯定了这本书的价值,他曾在自序中写到"以为著作中的太平天囯史,不妨一点一滴地写到十年二十年,而且出版界中关于这一史迹的著作,就是一部使人值得一读,使人明了这次事件的起因,经过,及其影响的纲要之作,也还不曾有,这是著者应该担负起的责任,必须先把一部纲要的太平天囯史写出来。献给一般读者。"可以看出,罗尔纲先生对这本书有明确的目的,她将全书分成八部分叙述了太平天国的起源、经过和影响。接下来,我就个人观点谈一下对这本书的感悟。

    一、压迫是扬汤止沸,顺应民心才是釜底抽薪

    自满人入关,中原成为少数民族统治之后,满汉之间民族矛盾上升。汉人对满人仇视,满人对汉人压迫,这样就进入了一个怪圈子,双方对峙局面不断激化。

    满族历史悠久,其族源可追溯到中国史籍中所记载的肃慎人。他们生活在黑龙江、乌苏里江、松花江流域,东临大海,东北地区是满族人的摇篮。三国时称他们挹娄,北朝时称勿吉,隋唐时称靺鞨,辽、宋、元、明时为女真。"女真族是一个骁勇善战的民族,长期的渔猎活动造就了他们擅长骑射,喜欢争斗,耐饥耐渴,吃得辛苦。在崖壁上行走如飞,能耐饥渴,行军出入,以米末少许调水而饮,六七月间,不过吃四五升。虽大风雨寒冽,达夜露处。不仅人能如此,就连他们所骑的马也能在五、六昼夜绝不吃草的情况下,照样奔驰。"就是这样一个被汉人视为落后的民族,他们一路南下,打败高高在上的明朝,重新整顿社会,完成又一次改朝换代。

    清初,满人对汉人尚能实行安抚政策,他们还按照汉族的规矩为崇祯发丧,礼俗一如明制。但终究,他们还是压制不了骨子里那种对权力的欲望,向汉人强制推行五事:剃发,易服,圈地,投充法(把汉人当奴仆),逃充法(逃跑后罪连邻居、九族)。"但是,汉族虽给满人如此的任意来宰割,而这源远流长的泱泱大民族,不但不因受异族的统治而稍有屈服,反之内潜的民族意识却因受了异族的压迫而发扬光大起来。"汉族人的民族意识在满人的逼迫下爆发了,他们遭受亡国之痛,异族统治,即便如此,他们的社会地位仍不平等。他们不再忍耐,他们要爆发,如果清政府能保证最基本的生活需求

  • 2、 中国人史纲读后感

    中国人史纲读后感范文一

    历史是酷的,人却是浅薄的。读完柏杨的旧作《中国人史纲》后,脑海里随即出现了这句话。爱之深,责之切作为柏杨的写作宗旨,在此书中也得到了贯彻,尽管批评的是不太令人敏感的史观。历史,并非是繁华似锦,它事实上是如此残酷,战争与暴政把它涂抹得血迹斑斑,这血迹又遮挡了后人的眼睛,让人在穿越重重历史迷雾后却开始膜拜狰狞的暴徒。原来颠倒众生的,不仅是倾国倾城的美人。

    也许很多人也都无法理解,为何明史会把朱元璋这个疑心重重,杀人无数的暴君描述成一个仁慈的圣祖?为何后人会向项羽这个将国都一炬焚之,以显示自己盖世武功的莽汉致敬?而同样是因焚烧罗马城而成名的尼罗却遗臭万年,相比之下的差别,实在无法形容。人们不该随意责怪焚书坑儒的始皇嬴政,那是另一片迷茫的眼神。焚书,是由于儒生们在当时大力倡议分封皇室子孙,这种疑似夺权的行为自然让始皇恼怒,随后李斯的乘机进谗言,说什么百家俱为邪说,才导致了惨剧的发生。坑儒,则是由于方士卢生等人为始皇寻仙不得,便诽谤皇帝后一走了之,使始皇在盛怒之下坑杀相关人等,而其中恰恰是儒生居多。所谓三人成虎,千百年来,儒生们出于报复心理而孜孜不倦地给始皇抹黑,终于成功地把嬴政变成了恶毒的大妖怪。我倒觉得,相对于项羽,嬴政更值得尊崇。

    京剧中的红脸关云长,白脸曹操都只能当作文艺形象来观赏,万不可与其真实历史形象混淆,正如《三国演义》不能代表史实一样。可惜现在大多数人的双眼都被强行或自愿地戴上了有色眼镜。迷茫的世界中,怎能浮现出一个真实历史!

    和科学一样,读史,让我们更接近世界的真实。其实,人应该习惯于接受事物的原貌,无论它是美是丑,是善或是恶。我总坚信,真正的完美,总是包含了残缺于其中。是否能拥有,就看人是否能包容。

    《中国人史纲》读后感范文二

    如果说这个世界上存在着中国人必读的书的话,那就应该是这套《中国人史纲》题记

    这是一本引人入胜而又线索明晰的史书,从我国的神话时代说起,直至20世纪结束,柏杨历经了十年监狱的艰辛,作者以自己深刻的人生经历来写作此书,于是此书有:字字看来都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的赞誉。自有深刻和独到之处。

    《中国人史纲》之所以定格为中国人就在于作者的立场是人民的,他是从人民的立场来梳理华夏几千年的历史的,在中国的三个黄金时代,人民得以安居乐业,于是作者对此称赞不已,而对历史上的动乱年代和大黑暗时代,人民处于水深火热之中,作者则对

  • 3、 文明史纲读后感

    文明史纲读后感,历史总会让人有疑问,然后深思,下面是小编带来的文明史纲读后感,欢迎阅读!

    文明史纲读后感【1】

    历史的使命之一在于解释过去,并试图预测未来,尽管这一使命似乎从来没有彻底完成,甚至对历史的表述和解释本身就存在臆测,或者说永远无法抵达真理和真相,但是在人类有限的资源和理性的永恒限制下,我们能做到的无非是尽量自圆其说,或者某个解说能获得更多的关注和接受,无论这个解说是否代表真理和事实,甚至可能是违背人类大多数人的命运和未来的。

    观念决定行动,所有的观念都离不开社会的价值观的选择。

    历史和人类命运总是守恒的,任何的选择都是共同价值观的表现,如果我们认为人类大多数人的利益是终极价值,在制度上的体现就是民主和共和,如果我们认为人有高低贵贱之分,专制和等级制度就可能长期存在。

    历史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在什么条件下,人们为什么要选择不同的价值观并共同维持着某种长期可以存在的制度。

    就像我们现在都认为封建专制是不合理的制度,但为什么可以在历史上长期存在。

    教养是个体对原始野蛮本性的客服和推广,文明则是区域社会群体对自身共同野蛮本性的协同矫治和维护。

    单一的个体永远无法自我克服本性中的原始野蛮性,这时生存和繁衍的生理基本需求和基因导向。

    但群居生活开始后,资源争夺和生存竞争导致了机会和地位的不平等和不均衡,个体本能被放大,集体妥协和约定逐渐形成,人类生活史本质上就是不断妥协和约定的历史,文明、文化、法律、制度、信仰、宗教都是一种人类的自我约定,他们将人类自身的本能需求用更先进的方式发泄或转化,将私密性的满足通过私密性的方式实现自我救赎。

    挑战与回应构成了人类文明发展的两种决定性力量-------汤因比的 历史研究 。

    文明史纲读后感【2】

    布罗代尔在历史学的成就是不容置疑的。

    只是这本书无法避免地带有冷战思维的标签,对于苏联和马克思主义表现出过分的恐惧和忧虑。

    本书写于1962年,布罗代尔死于1985年,苏联的解体是以后的事情了。

    从今天的情况看,书里面的一些观点已经不合时宜了,当然,大部分的论述还是合理而且有意义的。

    书中不止一次地对未来表现出忧虑感,随着苏联的解体,书中的大部分预言失去了实现的基础,而站在今天回望过去,我们生活的历史就是布罗代尔所展望的未来,可惜的是,他剩余的一小部分预言也几乎没有成为现实。

    他是一个优秀的历史学家,他对过去了如指掌,但这并不能阻止他

  • 4、 中国人史纲读后感范文

    中国人史纲读后感范文一

    如果说这个世界上存在着中国人必读的书的话,那就应该是这套《中国人史纲》——题记

    这是一本引人入胜而又线索明晰的史书,从我国的神话时代说起,直至20世纪结束,柏杨历经了十年监狱的艰辛,作者以自己深刻的人生经历来写作此书,于是此书有:“字字看来都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的赞誉。自有深刻和独到之处。

    《中国人史纲》之所以定格为“中国人”就在于作者的立场是人民的,他是从人民的立场来梳理华夏几千年的历史的,在中国的三个“黄金时代”,人民得以安居乐业,于是作者对此称赞不已,而对历史上的动乱年代和大黑暗时代,人民处于水深火热之中,作者则对人民处境深表同情,这个时候,作者的文字,是对中国那些腐朽的统治阶级的控诉……总之,作者以人民的观点来深刻的阐述了历史,以人民的处境来判断每一个历史年代和事件,作者的历史观点是一种人性史观点。他是以一个民主派别的史学家的形象在叙述历史的。他用人民的眼光来考察每一个朝代的历史形态,作者对酱缸文化的批判是深刻的,这使得我们对历史文化传统中的糟粕有一个最基本的了解,知道了什么是酱缸文化,我们要排除那些历史上的糟粕。

    作者的眼光不仅是深邃的,同时也是开阔的,作者在每一个“世纪单元”的最后,都写了“东西方世界”,这使读者在深入国史知识的同时,可以将之与世界的同步状态进行一个对比,于是,我们为起初中国先进于世界而欢呼,对后期中国落后于世界而悲愤。

    生动和明晰是我给本书下的两个关键词,也是本书的的定义。在生动这个方面,作者的文学功底之深厚,叙述历史的时候文笔朴实自然,而又字字传神,恣意汪洋,对历史上的人和事都娓娓道来。明晰指的是我们终于找到了一本历史线索清晰明了的书,作者写作历史是粗线条,却又详略得当,作者以现代的世纪为单元,更加便于读者把握历史的时间顺序,也不会再被朝代的频繁更迭而困扰。事件的先后也是一一阐明,十分清晰。另一方面,作者以现代的名词代替了历史上不断变换的官衔,如用国防部长来写一个职位,在之后又注明当时的官职,这种变换使得我们对历史上的人和事的把握更加真实,最后作者还亲自绘制了众多的地图,地名亦多以现代地名标注,有利于对历史的把握,同时也学到不少的地理知识。

    作者在讲述历史的同时,也是在创新的,如作者划分的三个黄金时代(即春秋末期——汉、唐、清)是首次见到的,又如酱缸文化的生动比喻,也是十分充分到位的,又如作者所引入的“瓶颈

  • 5、 中国近代史纲要读后感

    篇一:中国近代史纲要读后感

    近现代史学习心得

    大学的第一个学期,学校为我们开设了中国近代史的学习。历史对于我们而言,是一门不算陌生的学科,但是在高中的学习过程中,并没有把历史的学习太当回事儿。因此当看到中国近代发生的那些事儿时,有一种觉得自己不配做一个中国人的感觉,因为我们竟然不记得那些屈辱的年代,那些艰苦的岁月。我们现在使用的教材是2010年的修订版,上面的内容是从鸦片战争开始直到今天。学习完这本书,我有太多的体会和感悟。

    中国近现代史,就其主流和本质来说,是中国一代又一代的仁人志士和人民群众为救亡图存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英勇奋斗、艰苦探索的历史;尤其是全国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进行伟大艰苦的斗争,经过新民主主义革命,赢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历史;经过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把一个极度贫弱的中国逐步变成一个初步繁荣昌盛、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新中国的历史。

    一般认为,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鸦片战争是资本主义英国发动的侵略战争, 也是中国人民为捍卫民族独立和民族尊严而进行的反侵略战争。鸦片战争,打破了长期封闭的中国社会,但是,由于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和国内封建势力的压迫,中国没有走上独立发展的资本主义道路,而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现在回头去看鸦片战争,它的确是中国人一个惨痛的经历,悲痛的回忆,战争结束后,中国人民遭受了屈辱,还被迫签订了历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但是,从另一个方面去看,这也不得不说是一种幸运。在此之前,中国人是封建的、保守的、落后的,但是在鸦片战争之后,有很多先进的中国觉醒了,他们开始睁眼看世界了,他们翻译外国书籍、学习西方先进的现代科学知识,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推进了中国的现代化。在鸦片战争中我们还能感受到中国人的爱国情节以及中国人民纯洁的道德心和反侵略的坚决性。六三虎门销烟的壮丽画面雕刻在天安门广场人民英雄纪念碑上, 它作为近代爱国史诗的第一章永远铭刻在炎黄子孙的心中。其实,提到鸦片战争,更多的人记得的不是鸦片战争的历史意义,也不是虎门销烟的壮丽画面,而是林则徐这个民族英雄。他的“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至今仍旧被广大学生牢记。他被称为中国近代史上“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他被委派去禁烟之后,他对工作的认真负责以及办事的雷厉风行尤其让大家佩服。在收缴和销毁毒品时,他都亲临现场监督。在收缴时,仅用

  • 6、 中华史纲读后感2000字

    中国,一个泱泱大国,有着五千年的文化与历史,的确,悠久而深远的历史正是中国古城的魅力所在。作为一个炎黄子孙,了解中国历史是理所应当的,在认识中国历史的过程中,《中华上下五千年》便成了我的良师益友。

    今年我读了《中华上下五千年》这本书,里面主要讲了中华民族五千年来大大小小的事情,从盘古开天辟地到中日黄海大战,里面记载了无数名人,其中有:三顾茅庐的刘备、雄才大略的诸葛亮、英勇报国的岳飞、神医华佗、举贤任能的屈原

    中国是一头咆哮的东方巨龙,为我们这些炎黄子孙带来无比的荣耀,她有着令世界都震撼的历史和奇迹:世界最长的城墙中国万里长城、世界最古老的东西贸易通道丝绸之路、最大的广场天安门广场、世界最大的皇宫是北京的故宫、世界上最早最全的医药书《本草纲目》这些不都是我们的骄傲吗?曾几何时,古埃及、古罗马等国家都有着和中国同样灿烂的历史,但今天它们已失去了昔日的光泽,唯独这东方的巨龙还闪耀着雄姿。

    这本书里我最喜欢的人物是诸葛亮和勾践,因为他们都有一个故事:《卧薪尝胆》和《三顾茅庐》。《卧薪尝胆》里主要讲:吴王阖闾打败楚国后,成了南方的霸主。越国是吴国的临国,它与吴国素来不和。公元前496年,越国国王勾践即位。为了征服越国,吴王发兵攻打越国。两国在槜李地方展开了一场大战,吴王阖闾满以为可以打赢,没想到打了个败仗,自己又中箭受了重伤,再加上上了年纪,回到吴国,就咽了气。

    吴王阖闾死后,儿子夫差即位。阖闾临死时对夫差说:不要忘记报越国的仇。

    夫差记住这个嘱咐,叫人经常提醒他。他经过宫门,手下的人就扯开了嗓子喊:夫差!你忘了越王杀你父亲的仇吗?

    夫差流着眼泪说:不,不敢忘。

    夫差为了报父仇,叫伍子胥和另一个奸臣伯嚭操练兵马,准备攻打越国。结果越国战败,越王勾践于是被抓到吴国。吴王为了羞辱越王,因此派他看墓与喂马这些奴仆才做的工作。越王心里虽然很不服气,但仍然极力装出忠心顺从的样子。吴王出门时,他走在前面牵着马;吴王生病时,他在床前尽力照顾,吴王看他这样尽心伺候自己,觉得他对自己非常忠心,最后就允许他返回越国。

    勾践回到越国后,立志报仇雪耻。他唯恐眼前的安逸消磨了志气,在吃饭的地方挂上一个苦胆,每逢吃饭的时候,就先尝一尝苦味,还问自己:你忘了会稽的耻辱吗?他还把席子撤去,用柴草当作褥子。这就是后来人传诵的卧薪尝胆。

    勾践决定要使越国富强起来,他亲自参加耕种,叫他的夫人自己织布,来鼓励生产。

  • 7、 《中国人史纲》读后感

    以前,我总是洋洋得意的对人说,如果我家财万贯的话,我一定会报考历史专业的.这样说的原因是一方面表明自己其实是有理想的,另一方面表明自己其实很酷.

    历史是酷的,我却是浅薄的.历史并非全是鲜衣怒马繁华似锦,它事实上如此残酷,战争和暴政将它涂抹得血迹斑斑.这斑斑血迹又迷惘了众生的眼睛,在穿越历史重重迷雾之后却对狰狞的暴徒流露出顶礼膜拜的眼神.原来颠倒众生的,并非只有倾国倾城的美女.

    我一直无法理解为何明孝陵甬道上的牌匾会将朱元璋这个热爱杀人的混蛋描述成恩泽天下的圣主,就像我一直无法理解为何人们会赋予项羽这个徒有武力的莽夫以英雄的地位并崇拜了幽幽数千年.项羽一把大火烧掉了咸阳,不但给后世的暴徒们开了一个以焚烧故都来章显自己盖世武功的恶劣先例,而且烧尽了保存在咸阳的记录着春秋战国以来璀璨学术思想的珍贵典籍.而同样是因焚烧罗马城而闻名的尼罗,却遗臭千古.相形之下的差别和痛心,我不知怎样才能言语.

    不要说造成黄金时代学术典籍遗失的罪魁应是焚书坑儒的始皇赢政,那本是另一片迷茫的眼神.焚书的原因上儒生建议赢政崇古分封子弟和功臣,这本是儒家阿谀奉承的的手段,但不幸碰上始皇这个一切都向前看的人政治硬汉.法家的李斯作出细致分析之后建议"非博士官所职,天下敢有藏、、百家语者,悉诣守、尉杂烧之。……所不去者,医药卜筮种树之书……"是为焚书.可见焚书焚的多是民间非科学方面的书籍,而秦朝所设为数众多的博士官,仍然存有大量诸子百家的典籍.事实上,按当时的条件,民间就真的能存有很多的书么?藏书在很大程度上还只是政府行为.

    而坑儒的原因则是两个道士为赢政寻仙药不得,怕上面怪罪,便毁谤赢政后逃之夭夭.始皇勃然大怒,坑杀相关四百六十于人.这其中大抵是些方术之士,不过因为赢政也提到了儒生在咸阳言论蛊惑人心,大概也有一些儒家人士混迹于被坑杀之列.

    因为这两个原因,儒者们穷尽所有能够想到的恶毒词汇加诸于始皇赢政的身上.古人说三人成虎.儒者们一代接一代孜孜不倦的毁谤始皇,毁了两千年,终是迷惘住了后人的眼睛,把赢政变成集天下恶毒为一身的大妖怪.

    暴政是有的,但暴政是每个朝代都有,而赢政所做的开创性的事业却只在于秦朝.不用螯述从小学课本就介绍的统一度量衡统一货币统一文字,光算赢政所建立的政治体制这一项,其后两千年的中国帝王便从未有能超越,统统因袭下来."始皇帝"这一称谓,真的是名副其实.

    我到是觉得,相

  • 8、 读《中国人史纲》有感

    读《中国人史纲》有感

    北京通信段 姚星烁

    读完柏杨老先生的《中国人史纲》,才发现这是一部有温度的历史,一部有人情味的历史,与以往记录时间与故事的史书不同,此书中更多的是对人,或者说对中国人创造历史的思考。随着柏老先生的史笔,我尝试着从王朝更新罔替的波澜壮阔中找寻规律,从帝王将相的兴衰沉浮中读懂落寞。

    当我放下此书,想写上几行文字记录心情的时候,才发现历史,或者说中国历史这个话题是在太大,也只能从多维的历史中攫取一个维度,那么就谈一谈我对中国人信仰的理解。

    先说结论,中华民族是一个有神而不信神的民族。

    相比于被整合后系统化的希伯来神话,北欧神话和古希腊神话,中国神话磅礴而嘈杂,我们可以从《诗经》《楚辞》《山海经》《左传》《国语》《庄子》《墨子》《韩非子》《吕氏春秋》《淮南子》等历史典籍中看到主体相似,细节却可能大相径庭的神话故事。如果类比古希腊神话有神话时代和英雄时代,其实中国上古神话也可以以帝尧为分界线,之前可以称之为神话时代,主线故事是创世,造人,三皇五帝的三次神战、妖神鬼怪及其纷争;帝尧之后的英雄时代,主线故事是羿和禹等人的英雄事迹及部落纷争。

    正如其他文明一样,宗教对中国神话的影响也是巨大的,道教作为中国本土宗教,创造性的将神话故事进行了整合统一,提出了掌管天界的天庭、玉帝、王母娘娘体系,这与在奥利匹斯山上俯瞰人间的神王宙斯又有了几分神似。而作为舶来品的佛教,通过与中国文化的融合,也创造出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佛学神华。

    然而以上诸神之于中国人,各像是故事而非信仰,中国人的信神拜神,更多的是出于绝望边缘上的痛苦挣扎,而非如西方或阿拉伯世界信仰的虔诚与纯净。"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或许才是中国人最普遍的神话观。

    中华文明的神学不兴,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中国长期处于统一的封建王朝,皇权压抑神权的原因;也有农耕民族生产力相对较高,人民生活较为富足,宗教难以发展的因素,但我更感兴趣的,是从中华文化传承的角度进行分析。

    中国人的祖先崇拜

    谈起中国人为什么会有祖先崇拜,我要先讲一个故事。假使我穿越到明代的某个田间地头,偶遇一位正在劳作的年轻人,我想我们的对话一定是这样的。

    "哥们,你们明代的生活怎么样?"

    "我虽是一介草民,可也有房有田,有老婆有孩子。日子还算可以。"

    "那你的房子哪里来的?"

    "我爹传给我的呗。"

    "田呢?"

    "我爹传给我的呗。"

    "那种田的方法呢。"

  • 9、 太平轮观后感
    太平轮观后感:请假装你会舍不得我 鹊语 题记:末世画船,沉于流沙。孤臣孽子,世代隐喻。1949题材拍不好就不要去动,等不世出的电影人出现即可。吴宇森试图将国共内斗、中日世仇、兄弟反目裹在爱情万金油中,来涂抹这艘叫做"太平轮"的末世巨轮,他终于从一流的香港导演堕落为二流的好莱坞生意人。他不懂1949,不懂桃花扇底哀江南,也肤浅了爱情。 长久不动笔,在看完这部电影之后,自己坐在桌前喝一杯酒,伴着窗外狂风呼啸,听蔡琴《渡口》,回想起64年前那个冬夜的海风中,太平轮如何一寸一寸静悄悄地沉没了下去,如同没有存在过一样,深感吴宇森这部耗时多年的电影,还没有蔡琴的这首歌来得恰如其分。 太平轮,太平轮,宁为太平犬,不做乱离人。 太平轮这个故事,大陆导演可能拍好,台湾人有可能拍好,唯独当下的香港导演很难交出一份满意答卷。1949年的台湾海峡,无才者管中窥豹无法竟全功,懦弱者避之唯恐不及。而吴宇森着实是愈发聪明了,他挑上了1949年1月27日的冬夜中,沉于台湾海峡的那艘渡轮,这个从谢晋开始,中国大陆最顶级的电影导演视若宝山的一个题材。《太平轮》拍好了,如投名状一般,影评人势将交口称赞,但如果拍得不好呢? 我是在未看到太平轮这电影之前,已经自夸,可以猜到这部电影的上下两部将如何分裂,看了之后果不其然:几位男女主人公不可避免地都与中日战争和国共第三次内战扯上关系,而在国军全线溃败的情况下,几位主人公背负着爱情与恩仇登上这艘画船,驶向他们命运的终点。 香港导演是真地不懂中国历史的,拍出来的历史电影都如二流武侠小说(《鸿门宴》),而所有的大格局题材他都像处理《赤壁》一样,上下两集,如tvb一般。吴宇森对中日战争和国共内战的认真劲头,还不如张艺谋在《活着》(哪怕《金陵十三钗》)中的付出,他以为砸些钱,做些功夫,就拍了那场你死我活、中华民族几乎是在自断经脉中做出选择的年代。 他拍不好战争,也当然就拍不好那艘游轮,是的,不是巨轮,是游轮。 肠肥必然脑满。精挑细选大明星加入贺岁档,兼顾一下大陆、日本、台湾乃至韩国的票房,吴宇森今日的选择,和当年那个在旺角街头刚刚辞去记者工作的年轻人的志气,相去甚远。 种桑长江边,三年望当采。说他们不懂历史,若不服气,就在脑海中尝试想想1949年1月27日,在黄浦江码头因
  • 10、 中国史纲读后感

    中国史纲读后感(一)

    《中国人史纲》是我在假期里看,厚厚的一大本书,我花不少时间去读它,不过觉得蛮值得的。

    《中国人史纲》是台湾作家柏杨在九年多的监狱里写下的巨作,它描述从盘古开天地的神话时代到二十世纪满清王朝末期腐败无能下的那一段不堪耻辱历史,这部着作贯穿上下五千年,纵横千万里,感时忧国,是一部使人忧天下,探世变的巨着。它描写没有空洞乏味,但精彩好看不乏深刻的洞察力,是一部好作品。

    长期艰难的狱中生活磨炼,使柏杨对历史上各种制度的优劣、政策的得失、社会的兴衰、人心的向背、人性的善恶有着超于常人的洞察力,而这恰是许多高头讲章式的历史教科书所缺乏的。柏杨在《中国人史纲》中用既深邃又开阔的视野中国在不同时期的兴衰,东西方不同的境况,让我们了解不同的时期的中国,使我们为中国前期的鼎盛感到自豪光荣,为中国前期的先进而欢呼,为了后期的满清王朝的腐败衰落而痛心,为了后期的落后而受到的屈辱感到悲愤。

    柏杨娓娓的诉说了中国人的历史,以站在中国人的角度上,梳理几千年的中国,按时间逻辑编写,对于中国人民遇到的艰辛和苦难给以深切的同情,对于那腐败的阶级统治表达谴责。总之,作者以人民的观点来深刻的阐述了历史,以人民的处境来判断每一个历史年代和事件,作者的历史观点是一种人性史观点。他是以一个民主派别的史学家的形象在叙述历史的。他用人民的眼光来考察每一个朝代的历史形态,作者对酱缸文化的批判是深刻的,这使得我们对历史文化传统中的糟粕有一个最基本的了解,知道了什么是酱缸文化,我们要排除那些历史上的糟粕。

    我很佩服柏杨先生,他的一生多灾多劫,从过军,坐过牢,数度企图自杀,曾经几乎被枪决被别人称过为一个看过地狱回来的人。我佩服敢勇于写出自己的话,直接的披露社会百态。柏杨在《丑陋的中国人》中以恨铁不成钢的态度,强烈批判中国人的脏、乱、吵、窝里斗、不能团结、死不认错等,指出中国传统文化中有一种滤过性疾病使我们的子子孙孙受感染,到今天也不能痊愈。

    中国史纲读后感(二)

    最近我读了柏杨写的《中国人史纲》,虽然还没有读完,但我已经有了许多感触。

    这本书写的是中国从盘古开天劈地到20世纪初的历史,它脉络清晰,语言流畅,表现中国文化的发展路程。这本书包揽了三国、水浒,囊括了中华上下五千年的进程。文章篇幅浩大,文字2020流畅生动,结构精练紧凑。作者一边写历史故事,一边赞叹历史的进步、嘲评历史的退。不仅如此,作者还

  • 2019-10-19

  • 2019-10-28

  • 2019-10-28

  • 2023-01-22

  • 2019-10-29

  • 2019-10-23

  • 2019-11-04

  • 2021-04-30

  • 2019-11-03

  • 2019-10-28

  • 2019-11-03

  • 2021-09-14

  • 2019-09-20

  • 2019-11-06

  • 2019-11-04

  • 2019-10-28

  • 2021-08-03

  • 2019-11-16

  • 2021-04-30

  • 2019-11-04

  • 2021-04-30

  • 2023-02-18

  • 2019-09-20

  • 2019-10-28

  • 2019-09-20

  • 2021-04-29

  • 2021-04-30

  • 2023-02-15

  • 2021-04-30

  • 2022-07-01

  • 2019-11-03

  • 2023-01-04

  • 2022-07-24

  • 2019-11-04

  • 2019-11-04

  • 2019-11-04

  • 2023-04-10

  • 2019-11-04

  • 2023-04-10

  • 2019-10-28

太平天囯史纲读后感
每当我们读完一些经典书籍后,通常会有一些感悟感想。太平天囯史纲读后感栏目给大家带来大量太平天囯史纲读后感、2024太平天囯史纲读后感等内容,希望能够对大家写读后感悟提供帮助! 更新时间:2024/0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