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读后感范文 > 教师读人间有情天有感 > 地图 > 教师读人间有情天有感
教师读人间有情天有感相关栏目
教师读人间有情天有感热门栏目
教师读人间有情天有感推荐
教师读人间有情天有感

(共 1628 篇)

  • 1、 《人间有情天》读后感

    《人间有情天》读后感

    这次放假老师安排我们阅读《人间有情天》这本书,于是我在假期里阅读了这本书。

    《人间有情天》这本书写了一个名叫虎娃·安的十二岁小女孩有着两个弱智的父母。她经常为有两个与别人不同的亲人而在同学或朋友面前抬不起头。还好她有一个能带给她安慰的外婆。不过外婆由于心脏病突发而离开了人世,这让虎娃的内心崩溃了。她想要与姨妈一起前往没有忧愁的大城市生活。出发前一天的飓风让她深深地感受到了妈妈对她那亲切的爱,也让她从中体会到了爸爸特殊的长处。于是她打算留下来,接替外婆以前照顾家人的任务。

    这本书让我懂得了妈妈爸爸对我们孩子的爱是全心全意的爱。没错,就像虎娃的妈妈一样,虽然她不能使自己像别的母亲一样精明,但外婆说过:虎娃,你妈或许是个心思简单的人,但是她的爱也很简单,就像急速流动的河水一样,轻轻松松地从她的心里流出来。

    爱像什么?爱像火红的太阳,爱像宽广的大海;爱是什么?爱是相互交融,爱是永久不变,爱是无微不至;爱是谁的?爱是伟大的父母的,也是我们自己的。妈妈爸爸的爱是人世间最后一道防线,这爱是发自人性和生命本能的对子女的最纯真与朴素的关心。

    这篇文章让我真正地明白了爱的含义。

  • 2、 读《盘古开天辟地》有感

    我读了一个中国古代的神话故事,叫《盘古开天辟地》。这个故事主要讲了:在远古时代,宇宙还是一片混沌,有一个叫盘古的巨人一直活了一万八千年。有一天,他醒了,发现周围一片漆黑,就用大斧头把天和地劈开。后来,他怕天和地又合起来,就脚踩着地,手顶着天。不知过了多少万年,天和地分开,不再合在一起,这时,盘古也累死了。他的眼睛变成了日和月,血变成了江和河他用自己创造了这美好的世界。

    看完了这篇神话故事,我深受感触。我觉得盘古太伟大了,他用自己的身体换来了世间美好的万物,这种乐于奉献的精神,令人敬佩。

    我们也要学习盘古的优点,乐于奉献。在这个世界上,只有你多奉献,多付出,内心才会得到真正的快乐!与此同时,每个人多奉献一些,多帮助别人一些,这个世界就会变得更美好。别人有困难时要尽量去帮助他,也许在你有困难时,别人也会帮助你。反过来,假如大家都很自私,别人需要帮助时你不去帮助,那你有困难时,比人也不会帮助你,这个世界就会变得很冷漠。当然,我觉得,这种帮助和奉献,是在保证自己安全的前提下,用智慧去帮助别人,而不是盲目的冒着生命危险去帮助别人。

  • 3、 读《问天酹月集》有感

    格律诗词是最难创作的,既要用简短的语言去表达,还要符合格律、韵律、对仗的要求,即便是各方面都符合了,很多时候读起来还是比较难于理解,甚至于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

    在古代,人们的文化生活是比较贫乏的。除了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外,文化层面的最普遍的就是长辈们的故事,能听一出大戏或者诗词,应该算是比较高端的文化享受了,像凡有井水处,皆能歌柳词的情景应该还是比较少的。

    在当今,不光是物质丰富的时代,也是文化繁荣的时代。电影、音乐、书籍等各类电子文化制品,通过一部智能手机,随时、随地就能信手拈来。作为古老的艺术表现形式,戏剧和诗歌,欣赏者已经很少了,创作者更是寥寥。

    有一个青年诗人,痴迷格律诗词创作,大学时期遍已拿到了诗词创作的全国奖项,三十多岁已经出版了好几本诗集,在河北诗词界有一定的影响力。近一段时间,收到他新出版的诗集《问天酹月》集,读来还是很感动。

    说实在话,我对古诗词的认识,还是一个门外汉,但是喜欢读。特别喜欢诗词作家们用简单的几句话就能描述出一幅美丽的景象、阐述一个深刻的道理。时不时的就会有一些古诗词在脑海浮现,像落霞与孤鹭齐飞,秋水与长天一色、古人不见今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等等。

    可是,我们现在能欣赏的,都是古人创作的诗词,现代人创作格律诗的很少,能够被人们所熟知、吟诵、引用的更少。而且,相对于小说创作、新诗创作来说,格律诗创作很难为作者带来经济效益。所以,现在能够坚持格律诗创作的,内心追求的一定不浮华。这是让我感动的第一点。

    文学创作,总的来说是一件很辛苦的差事,用码字工形容还是有几分贴切。对于多数人来说,大部分时间都在为生活打拼,只有在夜深人静别人都已睡去的时候,挑灯夜战。他们所用的努力仅仅是源于自己的爱好,或者是一个单纯的梦想,能在这方面走出一片天地的可以说是万里挑一。《问天酹月》的作者数十年如一日的坚持,并且成为格律诗方面的行家,这是让我感动的第二点。

    语言和文字是什么?是传播情感与思想的载体。我认为,在能够完成的表达语言与情感的情况下,语言和文字越短越好。在古代,在竹签上撰写文字的时候,语言和文字要尽可能的精简。当今,人们快节奏的生活,也需要语言和文字尽可能的简练。在这方面,格律诗词是最短小精悍的,但是,格律诗词是最难创作的,既要用简短的语言去表达,还要符合格律()、韵律、对仗的要求,即便是各方面都符合了,很多时候读起来还是比较难于理解,甚

  • 4、 逆着洋流的鱼——读《在人间》有感

    翻开高尔基的三部曲,我的心便随着故事情节起起伏伏,书中的每一个字都像一颗闪耀的明星,发出耀人的光芒,让我沉醉其中。

    《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是高尔基的自传三部曲,记录了高尔基二十岁以前的坎坷经历。其中最吸引我的是《在人间》,因为它记录了高尔基一生中最艰难的独立谋生的故事。因为外祖父家破产,年仅十岁的高尔基来到人间,为了生存,他捡过破烂,当过学徒和杂工,饱尝人间苦难。但他却像一条逆着洋流的鱼,坚持游到底。

    在外婆妹妹家当学徒的日子里,他只能睡在厨房和厕所正对门。厨房炉灶散发出来的热气使他满头大汗,而从台阶下面吹进来的过堂风又把他的双脚冻得冰冷,因此,每当他躺下睡觉时,总要把门口所有的擦脚垫都盖在腿上。虽说是来学艺,但制图工具他也只碰过一次,他要干女仆、保姆的活,一刻都不能休息,可女主人仍对他横眉冷对。

    小小年纪,就要背上这么重的担子,他只是个孩子啊!在需要被疼爱照顾的年龄,却经历着贫穷劳苦,被俄国社会压弯了背脊,但他坚强刚毅,像一条逆着洋流的鱼,迎难而上,他改变不了现实,只能慢慢地适应社会,适应贫穷。

    再回头来看看我自己,平时在家,只知道在空调房里吃着零食,看着电视,什作文么家务都不做,做什么事都不能坚持,不能自立,在吃苦耐劳、独立自强方面我的确远远不如高尔基。

    但是,高尔基的生活并不全是暗淡无光的,一些美好的插曲也一直伴随着他。他遇到了像柳德米拉,玛尔戈王后,裁缝师傅的妻子和斯穆雷这些爱读书的人。他们就好像一盏盏灯,照进高尔基的世界,为他暗淡的人生带来丝丝光亮。他们帮助高尔基看书学习,把他引进了知识的殿堂。高尔基就在那时养成了读书的好习惯。晚上没有灯,他就把滴在桌上的蜡油收集起来再次利用。如果书中有他不理解的词汇,他就无法思考别的事情,会想方设法地把它弄明白。这种求知若渴的精神着实令我佩服。

    看看我的书架,书到是不少,可一本本都是崭新的,连一个手印,一点折痕都没有,闲置了太久,有的都已经蒙上了一层薄薄的灰了,可见我平时有多懒。最初看这本书只是为了写观后感,可看完之后才发现看书是一件妙不可言的事,而且高尔基的读书精神更激发了我的阅读欲,是时候增加自己的阅读量啦。

    在人间谋生的高尔基就像一条逆着洋流的鱼,就算波涛再汹涌,他也不会改变自己的方向,和沿途的同伴们一起逆流而上,执着追求。

    在生活中,我也要做这样一条固执的鱼,逆着挫折的洋流,一路向前!

  • 5、 让诚信永驻人间——读《奋发向上崇德向善》有感

    在寒假当中,我读了《奋发向上崇德向善》这本书。我刚拿起这本书的时候,就被里面的一个个小故事所深深地吸引住了,让我都舍不得放下它。其中,我最敬佩的就是诚信姐李群的故事了。

    李群她是一位农贸市场糕点摊位的女摊主。一天,一位八十多岁的老人来买蛋糕,走后才发现多收了两元钱,李群非常着急,苦苦寻找了七天之后,终于找到了老人,当面道歉并还了钱,老人夸李群是一个讲诚信的人。一次,李群发现了柜台上有个小红布包,里面有两千元和一张银行卡,她就等失主来找,原来,是一位老大娘,她激动地连连感谢李群。李群已经记不清捡到有多少东西,不过都还给了失主。有一天,她发现了一部四千多元的苹果手机,就一直等失主找上门,结果是一个保险公司的业务员,不小心把手机落下,因为手机里存了许多的客户信息,所以这手机丢不得。现在,李群的诚信赢得了市场业主和顾客的赞誉,人们都亲切地叫她诚信姐。

    读了这个故事之后,我就深深的感作文觉到,诚信是人最宝贵的财富,要是没有了诚信,这个人就等于失去了人最宝贵的精神财富,诚信在我们的生活中也是不可缺少的一种品质。所以做人一定要讲诚信。

    通过了这个故事,让我想到了,在我的生活中也有一位讲诚信的人,他也是做生意的。有一次,我和妈妈去他那里买东西,买完东西后,妈妈竟然把钱包落在了那里。回到家后,妈妈才发现钱包不见了,急的像热锅上的蚂蚁团团转。我一提醒:妈妈,会不会落在了买东西的地方?妈妈一拍脑门,觉得也对,连忙拉着我去了那里。到了那儿,我发现那个人拿着一个钱包非常着急,见到我们来了,赶紧问:请问这是不是您的钱包?是、是!妈妈有点儿语无伦次地说。妈妈十分激动地向那个人道谢,那个人说:不客气,因为做人是要讲诚信的。

    时间一天天的过去,我有点儿记不清那个人的样子了,但是,我相信,他永远是个讲诚信的人。我希望,全社会的人都能做到讲诚信这一点,让诚信永远围绕在我们身边!

  • 6、 读《太平天囯史纲》有感2500字

    读《太平天囯史纲》有感2500字

    历史1601班 赵柯楠

    近期我读了罗尔纲先生的《太平天囯史纲》,这是一本易读易懂的书,读完后感悟颇多。

    这本书的作者是罗尔纲先生,他是广西贵县人,著名的史学家、太平天国史研究专家、训诂学家、晚清兵志学家,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作者的人生经历肯定了这本书的价值,他曾在自序中写到"以为著作中的太平天囯史,不妨一点一滴地写到十年二十年,而且出版界中关于这一史迹的著作,就是一部使人值得一读,使人明了这次事件的起因,经过,及其影响的纲要之作,也还不曾有,这是著者应该担负起的责任,必须先把一部纲要的太平天囯史写出来。献给一般读者。"可以看出,罗尔纲先生对这本书有明确的目的,她将全书分成八部分叙述了太平天国的起源、经过和影响。接下来,我就个人观点谈一下对这本书的感悟。

    一、压迫是扬汤止沸,顺应民心才是釜底抽薪

    自满人入关,中原成为少数民族统治之后,满汉之间民族矛盾上升。汉人对满人仇视,满人对汉人压迫,这样就进入了一个怪圈子,双方对峙局面不断激化。

    满族历史悠久,其族源可追溯到中国史籍中所记载的肃慎人。他们生活在黑龙江、乌苏里江、松花江流域,东临大海,东北地区是满族人的摇篮。三国时称他们挹娄,北朝时称勿吉,隋唐时称靺鞨,辽、宋、元、明时为女真。"女真族是一个骁勇善战的民族,长期的渔猎活动造就了他们擅长骑射,喜欢争斗,耐饥耐渴,吃得辛苦。在崖壁上行走如飞,能耐饥渴,行军出入,以米末少许调水而饮,六七月间,不过吃四五升。虽大风雨寒冽,达夜露处。不仅人能如此,就连他们所骑的马也能在五、六昼夜绝不吃草的情况下,照样奔驰。"就是这样一个被汉人视为落后的民族,他们一路南下,打败高高在上的明朝,重新整顿社会,完成又一次改朝换代。

    清初,满人对汉人尚能实行安抚政策,他们还按照汉族的规矩为崇祯发丧,礼俗一如明制。但终究,他们还是压制不了骨子里那种对权力的欲望,向汉人强制推行五事:剃发,易服,圈地,投充法(把汉人当奴仆),逃充法(逃跑后罪连邻居、九族)。"但是,汉族虽给满人如此的任意来宰割,而这源远流长的泱泱大民族,不但不因受异族的统治而稍有屈服,反之内潜的民族意识却因受了异族的压迫而发扬光大起来。"汉族人的民族意识在满人的逼迫下爆发了,他们遭受亡国之痛,异族统治,即便如此,他们的社会地位仍不平等。他们不再忍耐,他们要爆发,如果清政府能保证最基本的生活需求

  • 7、 读汪曾祺《人间滋味》有感:食文知味

    食文知味

    ——读汪曾祺《人间滋味》有感

    学生:五十岚

    【师评】:这篇读书报告写得有滋有味,可以感受到作者的心情是轻松、愉悦的。真好!爱吃,不是狼吞虎咽,像猪八戒吃人参果,吃进肚里等于没吃。爱吃,是吃得用心,吃得幸福快乐。这个总结很精彩。爱吃,是热爱生活的表现。人活着,就要活得有滋有味、兴高采烈的。

    这本书是一本散文集,里面每篇文章篇幅都不长,都是作者谈吃讲吃的。可读起来觉得前半部分写吃的印象更为深刻,读起来更有味。正文部分从《五味》到《面茶》,更像是纯粹的讲吃,只有几笔穿插着叙事、抒情,品"味"之后更添深意。中间部分从《吃喝门道贵在讲究》开始就更加讲究了,看标题便可知道,《吃食和文学》《宋朝人的吃喝》《吃的自由——序》,中间这部分对比前面读起来,吃就不是主要部分了,有的叙事谈吃,有的结合文学谈吃,有的结合历史谈吃,有直接说理的也有隐喻的,尤其《吃食和文学》一文把吃提高了"一层"的同时,作者更像在谈人生感悟。

    作者告诉我们的可不止食物味道何如,还喜欢告诉我们怎么吃。

    首先,就要吃得"杂".

    作者虽然是高邮人,却知晓各种地方的名菜名小吃,深知个个地区的风味风俗。《五味》讲"酸甜苦辣咸"五种滋味,中国人对这五味是再熟悉不过了。就这五味还各有各的门道。

    先谈首当其冲的酸。酸可不是醋的专利,萝卜白菜笋干也可以拿来酸,山西人还把树叶子、榆钱儿拿来酸,连饭都可以拿来酸——延庆山里夏天的美味:把饭捂酸,凉水一冲,都无需下饭菜,冲着这酸劲就无比开胃,三碗不在话下。作者还回忆起与贾平凹先生在南宁吃面的趣事,平凹先生进门便喊"老友面",这老友面便是酸笋肉丝汆汤下面。

    甜味仅次其后。说起吃甜,南方人好像更有优势,四川的沙芋、广东的糖水等等,还有苏南一带的,仿佛无甜不欢,无锡的肉包子馅里都会放糖,作者觉得没法吃,但有人就好这一口,甜得令人回味。肉配糖的不止肉包,排骨、卤肉都是浓油赤酱的甜滋滋的,这种特有的苏锡菜风味仿佛就代表着苏南人,代表着这边小资又甜蜜的生活,这里人温柔又机灵的性格。

    苦味好像便没有前两位那么受欢迎,印象里以苦著名的菜也就苦瓜。作者这还提到一个名为"折耳根"的苦菜,说是剧团里的一个贵州女演员偏好这一口,不仅苦还腥味浓重,又名为"鱼腥草".

    辣味那提起来就响当当的。以辣为名的川菜可是名列四大菜系之一,而且川菜的特点还辣且麻,麻辣烫、麻辣豆腐、钵钵鸡……这些代表名菜提起来就令人

  • 8、 读《爸妈是天》有感

    蓝蓝的天 深深的情

    ——读《爸妈是天》有感

    朋友子其送我一本书《爸妈是天》,自著的。出于好奇我囫囵吞枣地两天就浏览完毕,深深感动后又认认真真地读了一遍,确实是感悟良多、受益匪浅。

    首先,在这么一个浮躁的年代,人人喊忙,忙着学习,忙着工作,忙着挣钱,忙着旅游,忙着……手机、多媒体娱乐占据了大多数人的大部分休闲时间,吃饭看手机、走路看手机、等车看手机,无时无处不在看手机的人比比皆是,能静下来看书的人已经屈指可数了,而能静下心来把自己和父母之间的点点滴滴记录下来感悟人、启发人、崔进人,实属难能可贵,令我不得不审视自己的生活方式:我真的很忙吗?我整天都在忙什么?我用手机娱乐还是被手机娱乐了?

    时间是挤出来的。同在一个工作单位,子其能利用工作之余著书,而我总觉得没时间看书,闲暇时间忙着刷朋友圈,忙着更新空间,忙着淘宝,忙着玩游戏。曾经下决心要看书,买了本《道德经》看了一年还停留在第一章“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后面章节不知所云了。人生如旅程,不知不觉已走过了半程,如今我是上有七旬父母,下有未成年儿子,是时候让自己的灵魂得到安放之处了。

    其次,我被他对父母的感恩之情和孝心感动了。书中他描述了那个年代的那个时期家中的遭遇,以及母亲为了生活、为了儿女放弃工作,不辞辛劳地抚养子女成人的艰难,感恩之情溢满全书。抚养儿女真不是一件简单的事,特别是在六十年代、七十年代的中国,贫穷像狼一样啃啮着老百姓,不让孩子饿肚子,把孩子抚养长大成人确实是件不容易的事,因贫穷、饥饿、疾病而夭折的孩子数不胜数。我们的父辈真是一代伟大的人!能体会到父母不易的有多少人?能感恩父母养育之恩的又有多少人?

    看完这本书,我对自己的一些所作所为感到羞愧。2015年元旦,我因严重的胃病住进了医院,父母知道后马不停蹄地从山西赶到陕西来看我,因为医生的一句话,我把怨气都撒在他们身上,觉得是我小时候他们没照顾好我,偏向双胞胎的妹妹让她吃母乳,让我吃稀饭加炼乳才导致我一直以来体弱多病。呆了几天母亲一直唯唯诺诺,解释说都是因为我小时候不哭不闹,而妹妹总是很闹人才那样的,我依旧不依不饶:会哭的孩子有奶吃!本来她是要等我出院再走的,在我的一再责难下,母亲回山西了,据听说她是一路走一路哭着回去的。如今想来,当年父亲在外工作,母亲一人拉扯我们三个,大我两岁多的哥哥、我和双胞胎妹妹,还要去生产队里挣工分是多么的不易啊!

    最受启发的就是

  • 9、 读《30天成为骨干员工》有感

    读《30天成为骨干员工》有感

    徐甜甜

    "骨干"这个词,听起来并不新鲜。代表的是一个团队一个企业的中坚力量。而需要成为中坚力量的根本途径是"职业化".一个优秀的员工、主管、领导不可能是一个仅仅个性飞扬、能力出众,而职业化不过关的人。每一个职场人都应该了解的是,职业化的过程是由细节持续改善、不断修正构成的。细节决定成败,很多的时候有的人能举一反三,有的人仅仅是照猫画虎,前者的职业空间往往大的很多,机会也更多。没有任何一个组织机构是以埋没人才为组织目标的,不管它看起来是多么的效率低下,都仍然为职场人提供自我进步的空间。同样,在一个盈利性的组织机构中,上级更是在处处关注和审视其中可担任的角色。每个行当的专业领域不同,但职业化的道路不会有区别。专业化和职业化是一个人在成长路上飞奔的两条腿。

    《读30天成为骨干员工》将如何成为骨干员工总结如下:

    1、了解和理解职业角色------职业化发展最重要的第一步,就是了解和理解职业角色的特定要求,理解了角色,才能扮演好角色。每一个岗位、每一种工作分工都是一种社会角色,有对应的知识结构和行为方式,一个人的形象、态度、知识、技能都符合工作角色的要求,就是职业化程度高。如果你做事待人的一言一行都非常符合人们对这个社会角色的理解和期待,就是"非常职业".因此,增加自己的识别度,才能增加自己的关注度。成为众人期待的角色,从无所用心到心中有人。

    2、绩效导向,目标第一的工作原则------一名员工应该做的,不是从表面去履行这项任务,而是要以任务目标为核心,为了实现任务目标而去执行这项任务的每一项内容和每一个环节。不理解工作目标,就不理解工作的价值。正如交差和尽责表面上看都是在执行上司安排的工作任务,区别在于,交差者仅限于按上司交代或者岗位职责要求做出表面行为,尽责者从实现任务目标的角度去做事情,二者性质截然不同,对企业目标的实现和个人的价值的提升所产生的作用相差悬殊。态度决定一切,知识和技能不足,但只要具备敬业的工作态度,能够主动发现和提出问题的,通常都能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和办法,而每一次解决问题,都是知识、能力的增长。例如:企业要求员工提交工作日志,根本目标就是提升绩效,实现企业经营目标。虽然有时候因为管理水平有限,企业的指示要求不一定都符合管理规律,但企业"一切为绩效服务"的终极目标是从来不会动摇的。

    3、积累------在工作中学习,在学习中

  • 10、 读《童年·在人间》有感
    读《童年·在人间》有感 六(3)班 刘晓林 《童年·在人间》这一本书是高尔基先生写的。他是跨越两个世纪和两个历史时代的伟大作家,也是俄罗斯文学的重要奠基人之一。他的作品对世界文学的发展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这一本书分为了两部分,第一部分是《童年》第二个部分是《在人间》。他主要记叙了阿廖沙在父亲去世后和母亲一起寄居在了外公家的生活经历。在这个家庭里,因为父子、兄弟间钩心斗角,所以常常为一些小事争吵,甚至大打出手。阿廖沙就是在这样的生活环境中度过了苦难的童年。外公破产后,用廖沙被迫走入了“人间”,开始了独立谋生。他做过了鞋店的学徒、绘画师家的杂工、轮船上的洗碗工、圣像作坊的学徒、建筑工地的监工等。后来,他去了喀山,进入了“社会大学”。 看完了这本书我感受到了我的童年是这么幸福、快乐,而阿廖沙的童年时那么悲惨,连上学也只是上了三、四年。我们一定要好好珍惜童年的时光,也要好好读书。 高尔基先生曾经也说过:“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一本书对一个人的影响是十分巨大的,一本好书甚至能改变一个人的一生。所以,我们一定要选择优秀的书来读,要在优秀的文学作品营造的良好氛围中健康成长。只有能经受住时间的考验,获得无数读者认可的文学作品才能被称为优秀的文学作品。传承百年的文学名著正是优秀之作。 读名著不但可以开阔视野、丰富知识,坐在书桌前周游世界、穿越古今,能够学到许多在家庭和学校里学不到的知识。还可以提高一个人的素养,培养一个人的品格,我们在读有趣的故事的同时能够学会辨识真善美、假恶丑,确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处世观。最后还可以领略文学大师的风采,吸收文学养料,提高我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丰富我们的人生阅历,吸取前人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指导我们为自己开辟一条健康快乐的人生之路。所以,我们一定要多读好书。

  • 2019-10-24

  • 2019-10-24

  • 2019-10-23

  • 2019-10-23

  • 2019-10-11

  • 2019-10-11

  • 2019-09-28

  • 2019-09-23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10-11

  • 2019-10-29

  • 2021-05-29

  • 2019-10-24

  • 2022-03-29

  • 2019-10-24

  • 2022-05-14

  • 2019-09-27

  • 2019-10-29

  • 2022-05-11

  • 2019-10-17

  • 2019-10-29

  • 2019-10-29

  • 2019-09-23

  • 2023-04-18

  • 2019-10-11

  • 2019-10-29

  • 2021-08-30

  • 2022-01-31

  • 2019-11-11

  • 2019-10-24

  • 2019-10-29

  • 2022-02-17

教师读人间有情天有感
教师读人间有情天有感栏目为大家提供2024教师读人间有情天有感,教师读人间有情天有感大全,教师读人间有情天有感2024,更多教师读人间有情天有感在本栏目,欢迎大家阅读。 更新时间:2024/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