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观后感 > 一页台北观后感 > 地图 > 一页台北观后感,2024一页台北观后感
一页台北观后感相关栏目
一页台北观后感热门栏目
一页台北观后感推荐
一页台北观后感

(共 649 篇)

  • 1、 翻开这一页读后感范文 翻开这一页读后感500字

    今天下午,我在电视上看了《翻开这一页》,这一集讲的就是铁血男儿夏明瀚的故事。夏明瀚觉得自己的父亲太过于古板了,他总是不听从父亲的教导,做什么事都会让父亲生气。他离开了自己的家。投身到了伟大的革命事业中,开始了革命任务。今天小编就为大家整理了几篇关于翻开这一页读后感的范文,有兴趣的可以和小编一起学习哟!

    翻开这一页读后感一

    即使有些事精彩,做的漂亮,兴奋的忘乎所以,也没有必要整日沉醉,不断的回味,满足自我欣赏的虚荣-------题记。

    何况,凡事都有个定数,只要轻描淡写,问心无愧,平安健康就是福分。谁也不可能与日月同辉,没有人会超凡脱俗,完美只是朦胧中的理想,不要把自己看成百里挑一的俊杰。有自信固然重要,但是绝对不可有傲气,因为一傲就躁,一躁就怨天尤人,仿佛别人都像阿斗,容不下人们的分析和讨论,觉得世道不公------

    其实,现实中没有困难,就不会有人生的奇迹;生活里没有苦辣酸甜,就不会出现幸福的味道。无论遇到多少事,只要把经历当作日记,轻轻地翻过那一页,复杂的就会变成简单。

    记忆是个奇怪的东西,你越想忘记,就越忘不掉,本来就是很正常的规律。常言道:情感倾向于过去,理智却向往着未来。做为人,在没有失去理智的时候,就该约束自己,没有必要陶醉于过去的成功与失败,让有限的生命浪费在无休止的回忆中。

    我们说轻轻地翻过这一页,不等于把过去全盘的放弃,而是忘掉曾发生的不愉快,忘掉没心没肺的闲言碎语,忘掉个别人射来得冷箭和暗器所带来得苦痛,还有许多没有意思的行为。用宽容做筛子留住精彩,在新的一页上去发展和深化友谊,承前启后的连接最美丽的篇章。虽然行动起来很困难,但是,不能失去做出决定的勇气,据说人如果没有了勇气,就没有生命存在的价值。轻轻地翻过这一页,就是清理思绪,解放头脑的革命,如同打扫房间里的卫生一样,虽然劳累了一阵子,用汗水换来的自由环境,却长久地清新着人们的眼睛------

    不必要流泪告别昨日的回忆,不必要挽留不属于你的岁月。大胆地向前迈进自己的脚步,没有谁能长久地陪你在夕阳里沉醉。要想有理想中的知己,就要脱胎换骨,求新求发展,自己要奋起,找到该属于你的坐标,不要索取,不要轻信,不要浪费别人的时间。即使天长地久没有什么结果,也无悔自己选择的道路就这样的慢慢的在走。

    翻开这一页读后感二

    时光匆匆如白驹过隙,一年前刚进初中画面我还历历在目,不知何时,转眼已过去一年,这一年过得

  • 2、 翻开那一页_《中国古典诗词》读后感1200字

    打开《中国古典诗词》,推开历史的大门,悠久的气息扑面而来,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历史长河,源远悠长,千年历史留下了一颗颗璀璨耀眼的明珠,在世界历史亦留下了不可湮灭的痕迹。

    老去的历史在墙角被遗忘,翻开被灰尘覆盖掉的过往,在那曾经,你还那么耀眼,依旧留在里面,那古老却又那么熟悉的一页页......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华夏历史从未停止过流传,多少风流人物在这逝去的过去留下了那不会逝去的曾经。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闭上眼,熠熠闪光的白练似乎从天而降,果真不负那三千尺的豪情壮语。不只是李白会为宏伟的绝景感慨,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泰山顶峰似乎就在脚底,白云环绕于山腰,看着山下之山,仿佛也能感受到那令杜甫折服的雄伟气势。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睁开眼,一派萧瑟的情景隐约出现在眼前,窗前的杜甫似乎没了当年在泰山巅峰挥笔淋漓写下豪情壮语的凌云壮志。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拂手间,又站在了一间古色古香的房间,床上躺着一个已经快油尽灯枯的老人,伸出那双枯槁的手攥着床边年轻之人的手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这就是那个一生为国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哪怕身处病痛却也还是一直挂念着国家的陆游。看着陆游闭上了那双带着遗憾的眼睛,我默默的从那间房间退出。

    抬起头,小雨淅淅沥沥的打在脸上,一个飘零在外的游子,看着路上来往扫墓的人,心里平添一份忧愁,远处又来了一个骑着牧牛而归的放牧孩子,似乎是想要借酒消愁,向牧童寻问酒家所在之处,牧童指向远处的杏花村......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一片伤心之情凸显的淋漓尽致。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两鬓已斑白的李商隐忆起了自己过去那握不住的时光,倍觉惆怅,看着李商隐头发两侧的斑白,只觉得时光似乎是一件易碎的工艺品,需要好好珍惜,也要好好行赏。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窗外的是一尘不染的明月,屋中的是那举杯对月思念家人的游子,看着窗外皓月,苏轼只觉得愁肠万千,只得借酒消愁来聊表自己那孤寂的心。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莲花尽放的小荷池塘,有一叶小舟,舟上的女子身侧摆着酒壶,似乎迷失了方向,惊起了一滩鸥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风在耳边呼啸而过,吹弯了远方的一片翠竹,近乎垂直的角度,让人不禁为它担忧。远处缓缓的走来一个文人,当众人为那些柔软的翠竹担忧

  • 3、 台北故宫观后感

    《台北故宫》是一部来自日本的纪录片,该片共有2集,每集长60分钟,网友们对这部影片也是给()出了不错的评价,一起来看看吧!

    花了一个周末的上午看完了台北故宫的纪录片,新鲜出炉的nhk大作,感觉精简得当,于是又花了十分钟的时间在豆瓣上添加了这个目录。

    nhk拍摄过《故宫珍宝》,集合了北京、台北两地故宫的珍宝,而今再拍《台北故宫》,此次单纯就台北的故宫而论,从文物到拍摄手法都更显得轻松,今年6月28日方才在日本上映,算是关于故宫最新的纪录片了。

    影片分两集,首集说的是台北故宫的由来,次集则讲故宫的文物(皇帝的珍宝),描述脉络清晰,时间横纵轴划分详细,从皇家背景一路讲到辛亥革命,而后又有技术层面地推进到了中日战争(国内的说法是日本侵华战争),重点的笔墨在于故宫先生庄尚严的故事,一路护送文物,逃离战火,最终又带着文物前往台湾,文物与人休戚与共。

    选择庄的故事,一方面是庄的确是故宫重要的灵魂人物,另一方面是他的日本留学的背景,从日本学习到的保护文物的做法运用到了逃离日中战争的过程中,但是看完后,并无觉得反感,反倒是增添了一种大格局心态,毕竟,从人物的选择到故宫形成的背景,日本都是一个特殊的存在。

    但是日本对于台北故宫的认识,尤其在正直层面,令我不由得想到先前读过的《两个故宫的离合》一书,书中认为对于华夏文物的继承代表着正统的精神,也在该记录片中呈现,固然有一定的道理,但也只能作为第三方的见解。

    只是,从第三方之眼,台北故宫走一遭,冷清看民族仇恨,理性议两岸离合。即便是帝王,也不过能在画轴上留下小小印章一枚,任谁的江山都没能长久过文物。

    多为偏颇臆断而非严谨客观观点。

    台北故宫博物院院长的话不知是被剪辑还是如何,听着像是把古代中日文化交流摆在对等位置上。。现代可能是,古代不可能是啊。

    介绍英国博物馆藏品来源时,一个劲的说是被溥仪卖掉的,对大部分展品如何过来的(大家都懂)只字不提。nhk现在不止要照顾美爹感受,连英爹也认了吗。

    永乐帝造个带有外国特色的青花瓷,被字幕解释为意图洗脱污名,而同时背景音里中方解说人员的话则是展现一个开放、有文化自信心的皇帝。。永乐黑点一堆,但和这个关系不大吧。

    乾隆年间的四库全书,被解读为促进民族团结了。多亏了四库全书,我们才能继续做学问这部书,想必能使这地方繁荣起来吧,这样的字幕到底是故意还是中二。。四库全书根本上是个文化专

  • 4、 纪录片《台北故宫的秘密》观后感

    纪录片《台北故宫的秘密》观后感 一道海峡虽分割了两岸,但正是这种对文物保护与传承的精神,维系着两岸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与归属感。 曾听说这样一个小段子:北京故宫有故宫,没文物,而台北故宫有文物,没故宫,其实不然。正是这样一句话反映了瑰宝在烽火中的颠沛流离,在运送中的艰难险阻,从真正意义上,表露出中国人们对中华文明的深沉感情。 虽台北故宫博物馆没有北京故宫博物馆那样,独具匠心的馆址,但从其为易于抗震而别出心裁的选址,其根据不同文物的形状为文物制定相应的支架,以及为保护文物而特意制造的不损害文物的固定黏胶这些完全可以诠释出台湾对文物保护的决心、对历史的尊重、以及对传承中华文化的热诚。 台北故宫有三大镇馆之宝肉形石、翠玉白菜、毛公鼎。其中最让我叹为观止的,非翠玉白菜莫属。其与真实的白菜几乎相似,纯洁无暇的菜身、翠绿欲滴的叶子,栩栩如生的小虫,无不让人眼前一亮,即使不是亲眼所见,也让人无比震撼。深看其纹路,浅描其线条,仿佛开启了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慢慢品味似乎能够领略工匠们那化腐朽为神奇的、独到的匠心,细细品尝似乎能感受到物主得到宝物时的欣喜若狂。活泼的小虫,昭示着如泉涌般的生意。 另一个让人心旷神怡的文物,无疑是汝瓷中的椭圆无纹水仙盆。那从宋徽宗梦境中来的,如雨过天晴的天空般明亮的而又温和的颜色,让人如同跨越了时空的隧道,回到没有雾霾肆虐的城市,眺望着远方水天相融的景象。其简单朴素的外表,如同青玉般的质感,却给人以脱离凡俗的感受。 我们静逛着博物馆时,理应知道每个文物背后那牵动人心的故事,不仅仅为了满足手机内存,也不仅仅为了丰富朋友圈。正是那深埋于泥土,却不腐于泥土的情愫,那手把手的传递,那口口相传的故事,使得器物早已超越其本身的价值。同时,我们也应该心怀感激地欣赏着陈列在橱窗里的文物,因为它们是有识之士拼去生命也要保护的重要之物。他们深知自己的生命不过百年,与传承千年的文物相比短于蜉蝣,但他们为捍卫自己文化的源头携着虽千万人吾往矣的勇气,不惜抛头颅,洒热血,让中华文明在战火飘摇的年代亿能传承。 感谢这样一部纪律片,让我们与古人再会,让我们心灵更加厚重,让两岸的灵魂更加统一。还有,别忘了,且行且珍惜。
  • 5、 童年30页读后感

    童年30页读后感(一)

    在暑假,我读了许多课外书,在这么多书中,最令我感动的要数《童年》了。《童年》是高尔基写的三部自传中的一部。高尔基三岁时丧父,他的童年是在诺夫戈罗德度过的,也就是他的外婆家。这本书主要讲了高尔基童年生活是怎样的悲惨。就在一八七一年,他悲惨的命运开始了。他的行动都被他的外公监视着,外公不准他这样,又不准他那样,他好象在地狱中生活。

    他虽然小时候生活在如此恶劣的环境下,但是竞然还能成为一位如此杰出的人,真是了不起!高尔基曾经被沙皇逮捕过,但是,因证据不足获释,可他还被警-察秘密监视。他发表过的文章数也数不清。在一九二八年时,高尔基还不放弃那可贵的光阴,于是他在一九二八年至一九三六年写了一部卷帙浩繁的长篇小说《克里母。萨姆金的一生》,这部小说他临终前都没有完成。这部小说作品再现了俄-国社会生活,反映了各个阶级和社会集团在不同历史阶段的变化。高尔基于一九三六年六月十八日于哥尔克病逝。

    读了《童年》,我深深感受到了当时俄-国社会的那种腐-败,当时人民生活的痛苦。我曾经想过,如果我当时是一个工人,我一定会像高尔基那样,用我这支锋利的笔给沙皇政府当头一棒。我认为,如果我们在这样的好环境中浪费时间是天大的错误。记得鲁迅说过时间就是生命和珍惜时间是我成功的秘诀。我们现在有如此美好的环境,是多么难得呀!这幸福生活都是老一辈革命家的鲜血换来的。我以前是一个特别调皮的假小子,有时间还和小朋友打打闹闹,特别贪玩。但是,自从我看了《童年》这本书以后,我开始爱惜时间,我知道时间的重要性。所以,现在我开始认认真真地学好每一门课。俗话说的好只要功夫深,铁棒磨成针,滴水穿石也是一天一天慢慢来,循序渐进。我们的学习也要慢慢来,不能太急于求成,揠苗助长,这样便会前功尽弃。因为现在要求为学生减负,人们对自己孩子的学习更加轻视了,让他们在外面无所事事。现在的家长多数都认为只要有钱有势,他们的儿女就一定能够考上大学。其实,光靠钱和势力是不行的,在二十一世纪这个正在前进的中国已经将这些通过关系上大学的事一扫而空了。

    它讲述的是主人翁阿廖沙三岁到十岁这一时期的童年生活。小说从我随母亲去投奔外祖父写起,到外祖父叫我去人间混饭吃结束。外祖父开了家染坊,但随着家业的逐渐衰落,他变得吝啬、贪婪、专横、残暴,经常毒打外祖母和孩子们,狠心地剥削手下的工人。有一次阿列克谢因为染坏了一匹布,竟被他打得昏死过去

  • 6、 关于《台北人》读后感

    这几天晚上睡觉前都会读2篇《台北人》,书中一共涵14个短篇,作者白先勇。书里讲的全部都是身在台北的大陆人,估计也是经常在综艺节目里听到明星口中的那个“眷村”里的小人物的故事。

    一直都挺喜欢看湾湾作家写的东西,文笔总是觉得更加细腻、柔软一些,比如三毛、比如亦舒、比如白先勇。读完总是有一股意犹未尽的感觉,并伴随着淡淡的忧伤和优雅。 可以看出作者真的是闹市中一个纯净的人、一个善良的人、一个真正的精神贵族。

    我发现在睡前读《台北人》实在是很不明智的,14个短篇里的14组人物都有一个共同点,身处大时代背景下的破落窘态。印象最深的不外乎《永远的尹雪艳》,清高冷漠,貌似永远不老,脑海中立刻浮现手拿一把羽毛扇子,烈焰红唇摇曳在上海百乐门微微一笑的尹雪艳;桂林迁去台北的卢先生,明明心有所属,明哲保身,念念不忘大陆的梦中情人,却落得晚节不保、一生凄凉;《游园惊梦》中钱夫人身处闹热的筵席,却心在前尘往事的回忆当中,时代的冲击令人不禁唏嘘过去的旧时光,英雄末路,美人迟暮是世间最无可奈何的悲凉。

    某人跟我说白先勇是男同性恋(这本书也是他介绍我看的),我说怪不得呢,哪有一个直男的能如此细腻地描绘一座城市的满腹心事,哪有一个直男的能将各种女性描写得更胜几分、粗细有致呢。总觉得他是喜欢清瘦、孱弱的女子的,对那些美好的女性形象加以了很多怜惜,但是却无一例外,每一个人都没有得到十全十美的幸福。

    我是个怀旧的人,从这本书里看到了白先勇对旧时光的念念不忘,左手现实,右手回忆,就这样在觥筹交错的光线表面下,沉湎于过去而不可自拔。

  • 7、 关于台北人读后感通用

    读后感大全相关专题:“台北人读后感”。

    如何动笔写好作品的读后感?我们在阅读作者的作品的时候,就能在文字中体会到作者的智慧,是时候把自己阅读作品后的所思所想写出来了。读后感大全推荐你不妨读一下台北人读后感,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台北人读后感 篇1

    要读台北人了。

    这书名,真不够吸引人!白先勇?这作家倒是耳闻过,他写的《孽子》还曾红上电视节目呢。

    翻开国文老师下达的阅读命令,头个见的诗句并不陌生刘禹锡的乌衣巷。中国文学真够神奇够伟大的了,几个字,如此美丽,如此悽凉,让我略微猜中整本书的底细。书的头篇「永远的伊雪艳」挺吸引人,但直到结束,我还有些不解其中含意,甚至为其倏然划下休止符而感错愕,只觉内文似乎暗暗隐藏些许讽刺和悲伤。白先勇锁住一个主题人物,从其周围脉络而下的铺陈,像是他在本书中大略不变的笔法,而这些文章之宝,或许只需览过一遍,也或许得多加品尝玩味才得了解其中含意吧。看到后来我渐渐懂了,塬来这整本,真的全繫着「台北人」,经过华丽的、沧桑的、波折的、热血奔腾的,而或,从哪来、从哪走的,一本书,道尽了各个走向台北、归回台北、留驻台北、离开台北的台北人,与各个平凡中又不平凡的故事。

    这座牵引着一系列故事的台北之都,或许,更可称其为一把时间之钥,因为,它联繫着「今」与「昔」,环绕着多少过去,令人刻骨铭心的记忆;以及歷经多少波动转折,而「再度」或者「崭新」呈现的千万面貌,又管它是优美,或者悲楚的呢?

    或许,我还不够明白,不能全然懂得,白先勇反覆使用这些手法,所要表达他内心中真正所想传送的讯息及情感,因为我总认为,没有真正遇过,怎可能理解。也或许,在读过之后,我的所学所想根本不是那回事!可能与书中塬文毫无关联,但是,仍深加感谢「台北人」给予我的那份「获得感」

    台北人读后感 篇2

    《台北人》中的主人公,几乎没有一个是正宗台北人。这十四个短篇中的主要人物都有一个共同特点:都在大陆出生长大,1949年前曾经在大陆有着辉煌或美好的过去——无论是将军、飞行员还是个体户、风月场,撤退到台湾后只剩下平庸、琐碎、落寞的现实,往昔都成了回忆中的云烟。这种今昔之感也是十四篇的共同主题。

    白先勇的官二代身份无疑给了他一个绝佳的机会去观察撤退前后那些最富于戏剧性变化的人和事。他的叙述从容、准确而又味道十足。从上海百乐门的风月场到阔太太们的客厅,那个时代的你来我往、言谈举止、衣着打扮

  • 8、 读《小葵花》1至43页有感范文

    罗小意学会了魔法,我以前就已经很讨厌她了,至今又会魔法,所以我趁她出去玩的时候,把她以前学的魔法纸拿了过来背。有一天,我到离家不远的小森林里。我用施雨术变出一团乌云,它突然变成了一团火落在我的棉衣上。我尖叫起来,罗小意像马似的跑到我面前,用手把我身上的火打灭。火是被打灭了,但罗小意的手却被烧伤了。我从这里知道了:生活中充满了爱。

  • 9、 《台北人》读后感
    台北人读后感 这几天晚上睡觉前都会读2篇《台北人》,书中一共涵14个短篇,作者白先勇。书里讲的全部都是身在台北的大陆人,估计也是经常在综艺节目里听到明星口中的那个“眷村”里的小人物的故事。 一直都挺喜欢看湾湾作家写的东西,文笔总是觉得更加细腻、柔软一些,比如三毛、比如亦舒、比如白先勇。读完总是有一股意犹未尽的感觉,并伴随着淡淡的忧伤和优雅。 可以看出作者真的是闹市中一个纯净的人、一个善良的人、一个真正的精神贵族。 我发现在睡前读《台北人》实在是很不明智的,14个短篇里的14组人物都有一个共同点,身处大时代背景下的破落窘态。印象最深的不外乎《永远的尹雪艳》,清高冷漠,貌似永远不老,脑海中立刻浮现手拿一把羽毛扇子,烈焰红唇摇曳在上海百乐门微微一笑的尹雪艳;桂林迁去台北的卢先生,明明心有所属,明哲保身,念念不忘大陆的梦中情人,却落得晚节不保、一生凄凉;《游园惊梦》中钱夫人身处闹热的筵席,却心在前尘往事的回忆当中,时代的冲击令人不禁唏嘘过去的旧时光,英雄末路,美人迟暮是世间最无可奈何的悲凉。 某人跟我说白先勇是男同性恋(这本书也是他介绍我看的),我说怪不得呢,哪有一个直男的能如此细腻地描绘一座城市的满腹心事,哪有一个直男的能将各种女性描写得更胜几分、粗细有致呢。总觉得他是喜欢清瘦、孱弱的女子的,对那些美好的女性形象加以了很多怜惜,但是却无一例外,每一个人都没有得到十全十美的幸福。 我是个怀旧的人,从这本书里看到了白先勇对旧时光的念念不忘,左手现实,右手回忆,就这样在觥筹交错的光线表面下,沉湎于过去而不可自拔。
  • 10、 读《台北人》有感

    读《台北人》有感

    文 / 庄稼人

    花了一个周末的闲余时间看完了白先勇先生的《台北人》,缘由是因为看了《十三邀》里对于白先勇先生的访谈,使我对这本书产生了好奇心。

    从写作手法上来讲。

    其一,台北人的主题是通过10篇左右独立的短篇小说来表达,看似毫无关系,但放在一起却又不显得突兀,并且互为衬托,把一个社会中的上中下层的人物的生活展现的生动可感。这种写法倒是挺新奇的。

    其二,小说的行文言语不经意间透漏着古典的优雅。这也从侧面上反应出,《红楼梦》以及昆曲对其影响之深。这也让我想起,高二那时学习元曲相关的课文的时候,确实觉得有一种独特的美感。

    从内容上来讲。

    第一点感触是,台北人或者说是从大陆过去的台北人,如何对待过去是其始终绕不过去的生活的一部分。无论是大上海的灯红酒绿,还是一碗热腾腾的桂林米粉;无论是北伐时代波澜壮阔的历史,还是抗战时期的惨烈,都在这些迁徙过来的台北人身上留下了割不断的印迹。一部分人从原来的繁华生活落入现在的不景气与衰败,不自觉的沉迷于对于过去的幻想当中;也有一部分人从原来的小人物发迹了,对于过去则没那么留念。因此,从大陆到台北也是一种洗牌和重组。

    第二点感触,借用白先生在访谈节目里所谈到的,对于儒道佛的理解。一个人青壮年的时候比较信奉儒家,因为儒家是在教人进取,建功立业,追求功名利禄;到了中年以后,对于功名利禄没那么看中了,开始信奉道家,走了归隐之心;到了晚年,开始反思自己这一生,开始比较信奉佛家。这三家构成了大部分中国人一生的精神支柱。

    第三点是,我突然有点明白为什么好多台湾电影里的人物看起来是是那么的温文尔雅。我想这与中国传统文化的浸润有有分不开的关系。直观上来看,繁体字对于传统文化的传承起到了很好的桥梁作用。

    以上。

    - e n d -

  • 2019-10-11

  • 2019-09-20

  • 2019-11-16

  • 2019-09-20

  • 2019-09-20

  • 2022-12-07

  • 2019-10-29

  • 2019-10-24

  • 2019-10-16

  • 2021-07-17

  • 2019-09-23

  • 2019-10-20

  • 2023-03-03

  • 2019-11-12

  • 2019-09-20

  • 2019-09-21

  • 2019-10-29

  • 2019-11-16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1

  • 2019-11-16

  • 2019-11-16

  • 2019-10-28

  • 2022-12-21

  • 2021-05-27

  • 2021-04-20

  • 2021-04-17

  • 2021-05-26

  • 2021-06-04

  • 2021-04-20

  • 2021-04-21

  • 2021-04-21

  • 2021-04-17

  • 2021-05-29

  • 2021-06-02

  • 2021-04-20

  • 2021-04-20

  • 2021-04-23

一页台北观后感
每当我们读完一些经典书籍后,通常会有一些感悟感想。一页台北观后感栏目给大家带来大量一页台北观后感、2024一页台北观后感等内容,希望能够对大家写读后感悟提供帮助! 更新时间:2024/0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