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读后感范文 > 彷徨读后感1000字 > 地图 > 彷徨读后感1000字,2024彷徨读后感1000字范文
彷徨读后感1000字相关栏目
彷徨读后感1000字热门栏目
彷徨读后感1000字推荐
彷徨读后感1000字

(共 125 篇)

  • 1、 《彷徨之刃》读后感_1000字

    《彷徨之刃》读后感1000字

    看过东野圭吾小说的许多书评,都说他写的东西很现实。我的感觉也是如此。这亦是本很现实的作品。法律的漏洞,未成年人犯罪法的规定,致使许多被害者及其家人陷入深刻的悲痛,致使许多人陷入彷徨……

    不同的人在不同立场有不同的想法。而当想法与现实发生冲突,便会陷入彷徨……

    在警察中,其实已经有许多人陷入彷徨。有的疑惑、迷惘,却未到影响行为的程度,依然秉公行事,譬如织布、真野等大多数警察;而有的心理上的迷惘已经达到了一定的程度,直至影响行为,譬如久冢。早在之前,久冢已经经历了类似的案件,并经常与被害人一家保持联系。这为久冢之后为长峰重树追杀营野快儿提供线索的行为奠定了基础。久冢的行为充满矛盾,一方面作为警察追查,并最后开枪杀了长峰,另一方面又为长峰提供线索。而之所以这样,他自己也说他还在寻找答案。他,还在彷徨……

    而那帮“幼稚”的未成年们以及庇护他们的家属,则利用他人的彷徨,以未成年作为利刃达到自己的目的。前者非特意,只是仗着“自己还小”,任意妄为。后者,则是有意利用未成年人法律,达到庇护自己孩子的目的,全然他人感受。

    最悲痛的莫过于受害者及其家属。长峰在知道自己视如珍宝的女儿绘摩是怎样的惨死时,近乎崩溃。为女复仇支撑着他活下去。他杀了敦也后,追杀快儿。在追杀的过程中,他一度彷徨。他陷入了“不能杀人”与“为女复仇”的困境。他为他即将杀人而自责。他经常忍痛观看女儿惨死视频支撑自己复仇,又为和佳子修复照片而减少自责。快复仇无望时听和佳子的劝说准备投降,但又收到消息后自己去刺杀,而在最后快击杀快儿时听到和佳子的喊声,有稍有犹豫了,最后被警方击杀。长峰他,是彷徨的。而另一个家长鲇村亦是如此。

    和佳子,藏匿长峰,协助长峰寻找快儿。但又不希望长峰杀了快儿。只希望快儿道歉,长峰原谅她。最后,在得知长峰收到密报前往上野车站复仇的时候,她又通知了警方。自己也只身前往阻止。她,也很彷徨。她自身的丧子之痛使她能稍稍理解长峰的心情。但是她又觉得不应该杀人,不应该毁了一生。她既帮助长峰,又通知警方阻止长峰杀人。她说她自己也不知道在做什么。她,也陷入了彷徨。

    ……

    而致使他们陷入彷徨的原因是法律。拿着这把利刃,却令人彷徨……渴求法律的不断完善,道德教育的增强……

  • 2、 献血读后感1000字
    献血读后感1000字

    如果问谁是你的朋友?你可能会说出一大串名字,但就在这些朋友里又有几个是真心的呢?不管是谁都需要真心的朋友,哪怕只有一个,但现在这个世界里你与你坦诚相待的“知己”又有几个呢?人的一生中会有许多的“朋友”,但真正能同甘共苦,视友如己,生死之交的真不多,你一旦拥有真正的知己,一定要倍加珍惜,这些我流泻出的感受都是《献血》这篇文章给我的启示。

    这篇文章讲述的是在越南的一家孤儿园,遭到了飞机的轰炸其中有一个小女孩失血过多伤得很重!但幸运的是一个医疗小组及时赶来,小女孩由于失血过多需要输血,可带来的医疗箱里没有能使用的血浆,医生便就地取材发现了几个与女孩血型一样的孩子。麻烦又出现了,医生只会说英语和一点点的越南语,因此医生用自己仅会的一点越南语加上很多手势告诉那几个孩子他们的朋友伤得很重,她需要输血,孩子们似乎是听懂了,但眼睛里夹杂着一些恐惧,半响,还是没有人举手也就是说没有人愿意为女孩输血,医生没有料到这种情况,不知道为什么他们不肯为女孩输血,这时,一个小男孩举起手来,一声便把他带去输血,输到一半男孩哭了,医生很莫名其妙,后来一位越南护士赶来,与男孩进行交谈之后,男孩破涕而笑,护士问他知道献血会死,那为什么还要给女孩输血,男孩说因为她是他最好的朋友。

    读完后,我不知该用怎样的语言去描绘这个故事带给我的感动,更不知道如何用语言去表达友情,恐怕没有人比这个男孩还懂得友情的意义吧。

    看看我们的身边,还有多少人认为友情大于生命呢?不要说生命,即使是自己的利益,又有多少人可以为友情放弃自己的利益呢?为了利益,有的人把友情当做一种筹码,一种有利的工具!再看看qq上闪动着的那些头像,那一个个的头像是不是真的代表友情呢?我宁愿相信他是,但是这些很少见过的甚至从没见的朋友真的是一种友情吗?现在的人还要友情吗?天天生活在尔虞我诈的世界里,早就把友情抛在脑后了,原先是朋友,因为利益反目成仇,不管是在同学之间还是同事之间现在的友情太虚了,明面上很好,可背地里呢?现在的友情就像一只华丽而不坚实的水晶瓶,正在十层楼高的阳台上摇摇欲坠,终有一天会掉下来,碎成千片万片……

    所有的人在这个孩子面前,都应该好好反省一下!扪心自问一下:当我的朋友真的需要时,我会为他奉献出我的一切吗?尤其是学生,因为同学之间是最需要友情的,最需要朋友的。

    请大家记

  • 3、 《孽子》读后感1000字

    《孽子》读后感1000字

    kathy

    白先勇先生写的长篇小说,内容是台湾60年代同性恋群体不被主流社会接受,游走在社会边缘的生活状态。

    小说以阿青为视角,描述了众多鲜活多彩的人物。

    阿青是个高三学生,在校和同学发生男男关系后,被学校勒令退学。一直对阿青寄予厚望的军人父亲,视同性恋为奇耻大辱,把阿青赶出家门。阿青流落到台北公园,在莲花池畔找到了同路人——一群游走在深夜中孤独的灵魂。小玉俊俏伶俐,吴敏敏感善良,老鼠机灵执著,杨师傅刀子嘴豆腐心。还有阿凤和龙子的一段虐恋,让人揪心又惋惜。

    白先生说,这本书是“写给那一群,在最深最深的夜里,独自彷徨街头,无所依归的孩子们”。看完书,觉得很心疼他们。想起上大学时,经堂在食堂看到一对女同性伴侣一起吃饭,有时还互相喂食。那时年轻不懂事,看到她们这么不顾忌,还在后面偷笑,跟同学私底下讨论。她们离开食堂的时候,我还一直盯着她们看。现在想来,太不应该了。想来在异性恋占主导的世界,她们已是异族。遇到一个和自己性向相同的人本就不易,突破重重阻隔后,还要忍受周围人异样的眼光。她们的世界,好艰难。

    里面让我印象深刻的地方,一是龙子求阿凤跟他回家,阿凤不肯。阿凤说,我身上长满了毒疮,我没有心。龙子说,你身上的毒疮,我给你舔干净。你没有心,我的给你。龙子很深情,也很专一,为阿凤营造了一个美好的家。我想阿凤为什么宁愿在公园游荡,宁愿跟那些肮脏油腻的嫖客做交易,也不愿跟龙子回家呢?我不明白,直到阿青遇到俞先生那段,我才理解。俞先生尊重阿青,心疼阿青,把阿青当作自己的伴侣一样对待。可是阿青拒绝了。阿青想到的是,俞先生那么好,可是阿青自己,早已沦落了。阿青自卑,觉得不配得到俞先生的爱。在喜欢的人面前,自卑才是阻隔两颗心在一起的原因。

    龙凤虐恋最让我揪心。阿凤是野凤凰,龙子是夔龙,两颗心一旦走到一起,犹如天雷地火,一发不可收拾。阿凤一直在逃离,龙子始终在疯狂追寻,大街小巷,白天黑夜,不管哪里,也不管是谁,只要说了关于阿凤的消息,龙子就一定抓着他去找阿凤。如此焦灼热烈的爱情,烧的两人都无法喘息。最终,阿凤倒在血泊里,龙子也发了狂。

    书友评论,“一生只爱一人,既是祝福,也是诅咒”。龙子爱阿凤爱的那么深,在国外飘荡了十年,只记得倒在血泊中的,阿凤那双歉然的、痛的跳跃的眼睛。从此龙子爱的人,都像阿凤。

    所以他们的悲剧,是什么造成的?是社会,是不理解他们的、大多数的

  • 4、 《空巢》读后感1000字

    《空巢》读后感1000字

    最近在读一本书,叫《空巢》。就是空巢老人的那个空巢。目前还没读完,但我已经忍不住想说说我对这本书的感受了。

    写书的作者是一位八十多岁的退休教师,孩子们都去了国外,她独自生活已经五年了。三年当中没有以为孩子来看望她。就连八十大寿她都不愿意过,原因是孩子们明确告诉她,他们没办法回来。

    书的一开头就极具吸引力,以诈骗人人员冒充公安局来电话开头,描述了如何被银行业务员欺骗强行签字,(没错,就是强行签字。)买二十万的理财产品最后却跌的所剩无几。有人会有疑问,签字的决定权在自己,不签不就完了吗?其实细细想来完全没毛病,在没有任何家人陪伴的情况下,一位八十多岁的老人被两位业务员以各种听不懂的专业名词天天上门骚扰,日子久了肯定嫌烦。那么接下来会发生神马呢?肯定是被迫签字。接着又被保健品业务员以各种方式引诱购买并没有任何作用的保健品。最惨的就这段被电话诈骗骗走一百多万。用她自己的话说我一生都是清白的,白的如同一张白纸,丈夫早逝她并没有再寻老伴,而是一个人独自生活,她更加以她教书育人为荣。并且一生都很骄傲自己的清白。不想在八十岁这个即将人生结尾的关头参合进了一桩特大毒品交易案件,她想到了自己带着手铐被带出小区的场景,自己远在千里之外的妹妹通过媒体第一时间得知。儿女们为此抬不起头。于是为了自己的一世清白她毫无怀疑跟假冒的警方配合,最终将钱转入了所谓安全账户里面。最可悲的是她不敢跟儿女们说……原因是怕被送进养老院。

    整个过程读来让人心酸不止,结合《最好的告别》一书发现独自生活的空巢老人确实面临着许多问题。长期的三高,随时都有可能被送进icu病房,然而他们还是不愿去待在养老院。因为那里跟监狱并没有任何区别,所有的一切都是固定的,吃饭,睡觉,活动,吃药,活动等等都有一些列的规定,并且是集体生活,很多送进养老院的老人最终都是郁郁而终,据调查本来一个人生活还可以自由自在多活几年,而一旦被送进养老院老人们的病情反而会加重,很多人老人就这样郁郁而终。

    人是需要自由、空间和自主权的,一旦失去这些就等于失去了人生的意义。独自生活的老人可以想什么吃药就什么时候吃药,想把物品怎么摆放就怎么摆放,想什么时候起床就什么起床。这是作为人来说最基本的自主权。养老院只关注老人的安全和健康,这是因为家里的子女同样也关注。而老人才是真正的需求者,养老院提供了子女关注的重点,展示的是子女想看到的。老

  • 5、 《平原》读后感1000字

    《平原》读后感1000字

    文/果冻

    《平原》是当代作家毕飞宇的作品,我听信了一位同学的话,要看《平原》必须先看《玉米》《玉秀》《玉秧》,等我读完了才发现,这位同学的说法是正确的,这几本书都是写的同一个村庄——王家村,村子里的人、村子里的那些事。故事情节在劳动中,在村子里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里,这几部小说故事是连贯的,是故事情节一点点的发展,故事情节很吸引人,题材取于乡土,来自民间,只有亲身经历过,亲自去劳动过,才能体会到劳动的个中滋味。毕飞宇对割麦子、养猪等细节都了如指掌,说明他都做过或者说都见过,他仔细地去观察了,认真地去听了,去看了,参与其中了。

    毕飞宇从一个村庄到另一个村庄最后去了县城,去了扬州,去了南京,他到过香港,在美国开过飞机,在大学当过教员,在报社工作,他的作品获得过很多文学奖。他是一个什么都敢写的人,最初的作品也有无数次的退稿经历,当他把字写满小学操场,写满学校的墙面,就注定了他要成为作家。

    《平原》这本书主要是写一位高中生——端方,高中毕业回到了农田,有点不适应农活,一心想着要去当兵,要走出这个村子,想到外面的世界去看看,想去弄个手枪玩玩,受到大队书记的阻挠,这种大队书记决定谁能去当兵的事,就是现在也是存在的,农村的大队书记看似官小,但是管的事并不小,大队书记成了“土皇帝”,有特权,连别人的老婆都可以睡。大队书记掌握着年青人的前途与命运。在当时的政治背景下,农村青年的爱情是什么样的,生活状况是什么样的,内心世界是怎样的,可以说端方代表了当时的青年人,而他的生活就是当时农村青年生活的缩影,这一切都被毕飞宇写活了,活生生的展现在读者面前。

    他写《平原》中的一些字句,我不能理解,他无时无刻不把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融入到文中,不管恰当不恰当都要写进去,吃要写喝要写连睡觉都要写,跑不出去的是文革思想,文化大革命时期的理论,这种思想浸入了他的骨子里,渗透到他的神经里,使他不能自拔。不知是思想觉悟真的高大上,还是对一些事物的讽刺,做什么事都要上纲上线,政治高于一切的高压姿态。但这一切在现代人看来是很滑稽的,很不可思议的。

    毕飞宇很会写农村妇女的心理,被誉为“写女性心理最好的男作家”,他开始只能写短篇小说,继《平原》之后开始写长篇小说,看起来作家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不断的写,不断的摸索,去积累写作的经验,才能写出更好,更让读者喜欢,更能深入人心的上好作品。

    通过上班之余,我看

  • 6、 台北人读后感1000字

    《台北人》读后感

    夏洛克的粉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台北人》读后感

    终于把这本书看完了,反思一下自己的阅读速度,有些慢了,因为这本书每一个故事都不是那么开心读起来,读完一个故事,很难有接着读下去的欲望,因为每个故事都很悲惨,要我一口气读完十四个故事,真的有些难。总要消化一段才能接着读下去,我想作者写书应该比读者更痛苦吧,毕竟写的都是怀古伤今的凄凉情感,看的时候我总想起: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这句诗。

    白先勇对中国的历史应该比很多人有更多发言权,他的父亲白崇禧将军经历过北伐,经历过从大陆到台湾的历史变迁,所以这些故事被他写出来,就好像把近代史复习了一遍。

    当国共内战,蒋介石带领国民党残余部队逃到台湾,曾经在大陆叱咤风云的军人,来到台湾,等待他们的是落魄和动荡,他们已经不是当初那般威风,年龄不再年轻,时局不再明晰,衰老的身体,壮志未酬的无奈,让这群人有了家仇国恨,所以这本小说集基调非常凄凉和悲惨。

    从大陆来到台湾,军人的大好时光已经过去了,而那些参加过五四运动的文人们处境也很无奈,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小说中的主人公曾经亲自参与,而逃到台湾却无法去告诉世人到底当初这段历史是怎样的,只能任人评说,最有发言权的当事人只能苦涩地闭嘴,他们还有梦想,想研究文学,想把历史真相传递给世人,可是他们只能闭嘴,因为他们已经不是当初的青年,他们还要向现实低头,他们只能选择做一个懦夫,出走台湾,去做懦夫。

    这本小说集每一篇都是一段活生生的历史,当这些人物在巨大的历史背景下,显得非常渺小,有人逃到台湾,还有未婚妻子在大陆,等了几十年等来了一场空,人最后都疯了,这就是现实,非常残忍,有人在大陆是灯光一时的戏子,到台湾却只能做别人的配角,没办法,时代变了,曾经的好时光都已经过去了。

    所以作者在这本书里表达的是一种非常复杂的情感:对于国名党过去辉煌的不舍和留恋,对于战功的留恋,对于过去锦衣玉食的生活的留恋,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怀古伤今,所以每个主人公都有自己悲剧的原因,但他们落入悲剧并不是他们自身能抗争的,因为时局动荡,他们也只是时代的牺牲品。

    这本书写的最牛的地方,就是作者把中国近代史融入小说的人物的身世和经历中,从每个小说人物身上,你又亲历了一遍当时的历史,比如北伐战争,主人公亲自去打孙传芳,你又经历一次这样的历史,作者把这段历史放在小说中,你却觉得无比真实。

    所以这与白先勇是名

  • 7、 碎片读后感1000字
    碎片读后感 刚看了韩寒的博客《碎片》,感慨不深不浅,于是写了此篇——俗吧,这样的开场白看完就知道接下来要说什么“碎片”好,一晚上都在想着吧——不,这不俗,至少在“刚看了”的后面是“碎片”字样,在此之前是没有人《碎片的》的读后感。 而此时,我趴在书桌前的床上,写着自己的态——就是“趴着写这篇《态》”的状态,也只是住在这个房间里的人所想到的一个碎片。 好了,开始介绍正文吧。貌似整文下来,一印象最深就是那个半夜12点多,在高速公路上坐在因抛锚且没电的车里等着被拖走的无奈场景。看着苹果和安卓,他们都已经“低电量自动关机”,想着app上更新的点击量,此时他们都是浮云。还有就在不久前,摸夜步履瞒跚的走过的山路深处的水泥房,记得韩寒用过他家的乳白色的座机电话。然后我幻想了一下那个憨态可掬的老人半夜起来开门的画面,或者此时屋里面有位老妇“衣衫不整的酣睡”——乡村生活嘛,总是那么朴实。想想多久没有见到年岁已长的爸妈和家里的座机电话了。那时是小学时候了,电话放在很高的床头柜是上,对于那时110的我是很高了,接电话要爬上踏板(放在床前放鞋的木板,有很长了,不宽),还有爷爷家的要垫把凳子才能摸到话筒。我们现在看到的座机电话和大哥大,也就像那是爸妈见到上辈穿的清朝时的民装一样的惊喜和感动。我看到会感动,会想着过去的温馨的画面,罢,那些都是过去的态。过去的态,我还在大小石头子乱蹦的山路小心行走,还在床前木踏板上趴着玩,还在用没有灯照着漆黑的灶台。不过后来蜡烛盛行,灾后来手电筒就更方便了。在黑夜的房间里,脸部尽可能的做着狰狞的表情,吧手电筒照着下巴,突然打开开关,又关掉,再打开,忽明忽暗的出现在你的面前……你都忘了那时的态势多么真实。 只顾着回忆,差点都忘了韩寒。他的《碎片》里没有那么多久远的回忆。一开始,左耳按着苹果,右手握着安卓,眼睛看着电脑里的微博,甚至还心系卫星电视里可能出现的需要的信息——对不住,让大家扫兴了,写的有点夸张。但事实的情况显得更触目惊心,“身边的碎片越来越多,新闻越来越爆,话题越来越杂,什么又都是来的快去的也快,多睡几个小时就感觉和世界脱节了,关机一天就要被人类抛弃了”。在这个信息时代里的忙碌,你也许会忘了曾经呆坐在门前树下看星空,即便在车“寸圈难动”只能等待救援的时刻,也不会中意的看繁星点点的夜空,而是想着手机里某个可以分辨星座的
  • 8、 《北京折叠》读后感1000字

    在看代码改代码写代码百无聊赖的时候,看看书真是一种解脱,像是被困在黑屋子里,总算能出来透透气。花了三个多小时看完《北京折叠》,很短的一部小说,要是作为科幻作品来看,还是有点不够的,最科幻之处就是北京在空间上的翻转。但是作为社会学小说来看,写的还是很精髓的。

    书中没有对社会分层的批判,只有对不同层级生活状态的娓娓道来,我很喜欢这种风格,不讲一点道理,而能让人品味到其中滋味。

    北京折叠成三个空间,第一空间500万人,享受24小时,第二空间2500万人,生活16小时,第三空间5000万人,生活8小时。小说的主人公老刀,在第三空间生活了48年的垃圾工,养女糖糖幼儿园学费昂贵,而自己却只能没日没夜的捡垃圾为生,实在没有余力供养糖糖,但是据小说中的描述,生活在第三空间的人,大部分人都作了垃圾工,即便让糖糖上了幼儿园,对她的前途又有什么样的改善呢?生命都是渺小的,但是梦想都是伟大的,即便生活在这样的环境,老刀也还是抱着希望糖糖能够学会唱歌跳舞,成为一个淑女的梦想。于是和第二空间的一个学生秦天做了一笔交易,整个故事也从这笔交易开始了。

    他第一次亲吻她一下,她躲开,他又吻,最后她退无可退,就把眼睛闭上了,像任人宰割的囚犯,引他一阵怜惜。

    秦天喜欢上了第一空间的一个女生依言,在秦天眼里,依言就像一个天使,嘴巴小小的,莹润的,下嘴唇饱满,带着天然的粉红色,让他有上去咬一口的冲动。秦天我是很欣赏的,勇敢,有策略。明知依言是第一空间的人,但是说强吻就强吻。他也知道自己该有怎样的策略,未来该怎么进入第一空间。一切似乎都在他的蓝图里画好了,未来是美好的,只要付出当下的努力,不是吗。

    “所以,”她给老刀夹了新上来的热菜,“你能不能暂时不告诉他?等我……有机会亲自向他解释可以吗?”

    读到这里,感受到了一点,梦想是不分等级的,我喜欢老刀不顾一切要来第二空间赚钱的意志,也喜欢秦天对自己爱情的执着追求。反而身在第一空间的依言,虽然她也是喜欢秦天的,但是在他们面前却显得那么脆弱,她不敢去抓住自己心爱的东西,因为父亲的权威告诉她,不行。怯懦的依言,只能选择用谎言欺骗秦天,他们的故事结束了,留给我对他们未来的想象。大概是依言最后还是和不爱的未婚夫结婚了,秦天伤透了心吧。

    对小说所描述的三层空间,并没有感觉到多么新鲜,可能是因为,这个社会本来就是分层的,我们只是待在自己的空间,就像现在的我,看不到垃圾工的分解者

  • 9、 校友风采录读后感1000字

    校友风采录读后感1000字:

    《校友风采录》记录了我院各位优秀的学长学姐的故事,认真读过这本书后,我感悟颇深,我们应该向他们学习,他们敢于尝试,敢于创新,在人生路上坚持着自己的初心,并为之付出了巨大的努力。我们有些人就是缺乏这样的精神。学长学姐们优秀的意志品质让他们有了这般辉煌的成就,他们激励着我,给我不放弃,不退缩的决心,希望我的人生也可以像他们这般如此绚烂。

    大学是人生的重要转折点,也是新的起点。毕业十几年来,动科9901班大部分的同学继续从事畜牧及相关行业工作,但无论从事什么,他们每个人都在努力奋斗着,也都取得了比较理想的成绩。青春的底色应该是奋斗,成功是奋斗出来的,幸福也是奋斗出来的!

    每个人都有梦想,每个学生读大学之前都有期望,但那个梦想有多少人在坚持?那个初心有多少人在生活中遗忘?靡不有初,鲜克有终。

    你不抛弃梦想,你终究会活成梦想中的样子。“三好学生”李呈军便是如此。李呈军同学学习成绩优秀,他来自承德山区,一直觉得学习是学生的天职。毕业之后,他在学术研究上获得了很大成就。他一直在用自己朴实无华的行动演绎着一句话: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我喜欢校园,因为那里有文学的神韵,有文化的倒影,有历史多情的呢喃。我校正在努力做到外在打造西部亮点高校,内在塑造和谐校园,致力于让健康、和谐、优美的校园文化给我们创造一个有形而庄重的心理“磁场”,在无形中统摄着我们的灵魂。读后感

    ·

    校园是有着永恒魅力的,校园里闪烁着飓风吹不灭的文明灯火,校园里流淌着激光也切不断的思想潮流。校园是一个让人永远年轻的地方,一个让人远离浅薄的地方,一个让人流连忘返魂牵梦绕的净土。

    能够获得这次奖学金真的很开心,还记得大一每天泡在图书馆的经历,通过上课认真听讲,下课努力学习,最终换来了这次学习成绩的优秀,但看到《校友风采录》中各位优秀校友的故事后,我深感自己做的还远远不够,我将以他们为榜样,以拼搏的姿态去迎接美好的未来。

    天道酬勤,一分耕耘孕育一分收获,一分汗水浇灌一分成功,希望若干年后我们能够为今天的努力而感到自豪。

    希望各位同学都能够珍惜当下,带着梦想、带着责任、带着老师们和家人的嘱托,去奋斗、去拼搏、去书写一个不一样的人生、去谱写一首真正属于自己的青春赞歌。作者:王鑫萌

  • 10、 1000字2020读后感

    1000字2020读后感(一)

    《格列佛游记》的作者乔纳森。斯威夫特是英国著名的小说家,是一位伟大的战士和超级讽刺大师。不置可否,《格列佛游记》这本书同样是一部优秀的讽刺小说。但随着时代的变化,英国现在的政府与社会现状早就有了很大改观,也就是说作者原来的写作意图已经不再具有现实意义,但这并不妨碍《格列佛游记》在今天赢得的广泛关注,新时期的读者们又赋予了它新的内涵,作品中那些幻想性描写让人着迷人们把它看作儿童文学作品,认为它包含鼓励儿童了解世界的外向化的价值取向,我想,格列佛游记的涵义还不止仅限于此,它其中也包含了更深刻的教育意义。

    格列佛一生的航海旅行,屡遇惊险,小人国里,先被小人们俘虏,后来又差点被刺瞎双眼;大人国中被巨人威胁卖命的演出,几乎命丧黄泉格列佛遇到的危险不胜枚举,然而,在每次开始新的航海时他都义无反顾,这就是他对航海的执着。我们不能说格列佛最后是成功了还是失败了,但他的确获得了丰富的人生经历,让生命更有意义。这就使执着的结果,当你认定了自己的方向后,执着的追求吧,不要轻易放弃,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冰心说过,成功之花,人们往往惊羡它现时的明艳,然而当初,它的芽儿却浸透了奋斗的泪泉,洒满了牺牲的血雨

    当然,无论任何事情仅仅有执着是不够的。在这方面,我们就要承认格列佛是一个十分有头脑的人,虽然青年时期的格列佛一直积极的寻找各种机会学习知识,提高自己的能力和素质,零零散散地、东拼西凑地、他掌握了各种航海知识和技能,为自己的航海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厚积方能勃发,这些积累让他日后受益匪浅----有足够的能力应对各种恶劣的条件。而对于我们哪?青年时期正是积累知识,提高能力的关键时刻,虽然说人应该活到老学到老,但人一生中毕竟只有一个学习的最佳时机。时过而后学,则勤苦而难成。我读过这样一首诗:曾经想穿过那段最无暇的时光/去实现所有缤纷的梦想/当回首那深深浅浅的脚印/不禁顿足扼腕/恨冬日太短/夏日不长/总想把那段没走好的时光再走一遍/便知该如何珍惜每一抹霞光/每一缕黄昏/从此再也不管懵懂与疏狂。正当年少的我们,正处在最无暇的时光,好好的珍惜时间,好好学习知识,不致回首时再顿足扼腕,悔不当初。

    第四次航海,格列佛被聘为船长。中途水手叛变,他被放逐到慧马国。在那里,他遇见了一种有智慧的马,而且那里的马儿通人性,善良、仁爱、品格高尚。这是作者把自己对社会理想注入到了慧马国,把最

  • 2019-10-16

  • 2019-10-16

  • 2019-10-12

  • 2019-10-12

  • 2019-10-12

  • 2019-10-12

  • 2019-10-12

  • 2019-10-11

  • 2019-10-11

  • 2019-10-11

  • 2019-10-11

  • 2019-10-11

  • 2019-10-09

  • 2019-10-09

  • 2019-09-25

  • 2019-09-25

  • 2019-09-25

  • 2019-09-25

  • 2019-09-25

  • 2019-09-25

  • 2019-09-25

  • 2019-09-25

  • 2019-09-25

  • 2019-09-25

  • 2019-09-25

  • 2019-09-25

  • 2019-09-25

  • 2019-09-25

  • 2019-09-25

  • 2019-09-25

  • 2019-09-25

  • 2019-09-25

  • 2019-09-25

  • 2019-09-25

  • 2019-09-25

  • 2019-09-25

  • 2019-09-25

  • 2019-09-25

  • 2019-09-25

  • 2019-09-25

彷徨读后感1000字
彷徨读后感1000字栏目精心为您提供各种彷徨读后感1000字,2024彷徨读后感1000字,教您怎么写彷徨读后感1000字,希望能够帮助您。 更新时间:2024/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