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读后感范文 > 亲历悲情读后感 > 地图 > 亲历悲情读后感,2024亲历悲情读后感
亲历悲情读后感

(共 594 篇)

  • 1、 爱在继续——《亲历悲情》读后感2500字

    爱在继续——《亲历悲情》读后感2500字范文:

    《亲历悲情》(由菲律宾华教中心出版)是一本记录林超群老师在5.12汶川大地震后,近一年来在灾区侍奉中的真实写照。书中详细的内容及真切的图片,让我再次感受到灾区的悲情,觉得骨肉同胞之痛犹如痛在自身。在前面序文中和后面的见证分享,可以了解林超群老师的一些背景故事。他出生在一个没有信主的家庭,信主后其生命和生活都发生巨大的改变,让我们看到上帝是真神活神。

    在《亲历悲情》的“有感而发”部分,看到无数无家可归的人们,看到人们在地震后的痛心神情,看到受灾现场的残垣断壁,心中都会涌起无限的哀思和捶叹。震区墙塌屋倒,生命瞬间隐没于废墟。上帝的爱激励着这位愿意随时为主摆上的忠心仆人。空前天灾,我们当如何?有些人只是发出一些惊叹和惋惜;有些人等待机会为他们献上爱心;有些人在网上发出令人寒心的言论。而作者选择亲自动身前往,在5月15日收到他的前往灾区的代祷短信,让我大吃一惊,也让我的心灵受到了强烈的震撼。书中介绍了前往灾区路上遇到的许多困难,但作者从来没有过退后的打算。在灾区面对灾民的悲痛,作者无不与哀哭的人同哭。书中谈到手机收到很多造谣的短消息,什么水库亏堤、疫情严重、政府买了一个一万元的帐篷等。这些谣言是有的人抱着分裂祖国的目的,有的人是要制造紧张,从中得利,还有的人是因有恐慌的心理以讹传讹制造事端。当初我在网上和手机里也收到类似的短消息,当时还不清楚具体情况,看到书中的解释才明了。

    在灾区我该做什么?只是看看走走?见见世面?这是不可以的!这绝对是伤害灾区人民感情的表现,给救助人员带来负担。作者有他的计划,在快速了解了各处的大体灾情之后,便走准自己服侍的位置,开始投入了抗震救灾中。在《亲历悲情》中作者详细记录了他在灾区主要的服侍——灾后哀恸的辅导和基督徒应当参与灾后工作。

    灾后哀恸的辅导分成两个方面,一、哀恸的源起及表现;二、哀恸的辅导。作者从这两个方面分析被辅导者身心状态、焦虑状态、情绪状态;辅导者如何帮助被辅导者,懂得什么是自己当作的,什么是自己不该作的,并与辅导者建立良好的关系。作为基督徒的辅导者可以向他们传福音,因为福音是辅导最大的资源,福音可以使辅导对象得到真实完全的医治,使辅导对象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都会改观,从负面、消极的思维空间中走出来,取而代之的是活在灿烂的美景之中。文中辅导内容是作者在实践中不断的探索和学习研究中

  • 2、 《亲历历史》读后感

    《亲历历史》读后感

    在译林出版社狂轰滥炸般的对希拉里回忆录《亲历历史》进行大肆宣传之前,我就已经对这本书大加关注。在剑桥的书店里,我还一手捧书,一手按快译通地读过一章的英文版。而在回国后的第一天我就把它的中文版买了回来,开始悉心研读。我是抱着对第一夫人的崇敬,以及对美国政治体系,乃至国会的运作方法的好奇去读这本书的。 作为一位六年级就为自己写过自传的现代女性、美国前总统克林顿的妻此文来源于网络,希拉里在书中不只是白宫岁月,她写到自己的父母、自己的信仰,以及从小就开始的“从政生涯”;从她的童年写起到步入著名的女校韦尔斯利,从初遇克林顿到恨不得把他“掐死”,直至“向这座我用了8年时间去亲历历史的房此文来源于网络说再见”。 这本书怎么看怎么像是近十几年来美国生活与历史的一部小百科全书(而且备有“权威人士”的“全文注解”),希拉里一家人的生活着实将美国的许多内容夹缠了进来。很多人想问,如果书中不写莱温斯基那一段会怎样呢?首先这会成为一个轰动性大新闻;其次,这就是残缺的“亲历历史”,使得全书都失去的一半的真实感。但话又说回来,当事人(特别是像希拉里这种地位显赫的人)写出来的文字又在多大程度上是真相与真情呢?倒是那一章节的标题耐人寻味:勇往直前。 希拉里的文笔不算极为精萃(或许是翻译之故),但他着实将自己的理智与情感写得颇为动人。尤其是当人们问她摊上克林顿这么个老公怎么还不放手时,她说他最能理解她,她写到:“1971年春,比尔.克林顿和我开始交谈,三十多年后,我们仍无话不谈”。 在书中,希拉里善于天真地告诉你“在小学时,我被认为是个假小此文来源于网络”,也会老到地说“在我作为第一夫人的岁月里,我更好地学到了政府如何能够为人民服务”,并把莱温斯基的名字从头到尾掩盖得严严实实。 也许正因为如此,《亲历历史》吸引了全球几亿读者的目光,并开出了100万的发行量,也为希拉里本人转来了800万的稿费。 真不知明年即将出版的克林顿自传中会对此事作何感想。

  • 3、 观《悲情城市》有感

    亚细亚的孤儿

    ——观《悲情城市》有感

    上周正值大陆"革命小将"facebook网络大乱斗事件闹得沸沸扬扬之时,甚感聊骚,逐将侯大师的作品《悲情城市》拿来聊以慰藉。虽然本人素来是"拿来主义"的接班人,但对大师佳作的再度审视,结合于宝岛和大陆最近的纷纷扰扰,不由得心生了一丝挂念,不吐不快。

    正如题目所言,亚细亚的孤儿——台湾,自从大明朝被荷兰侵占,历经了郑氏的收复,清廷的控制,日本的占据,零零散散飘落了小百十年,其中对于台湾影响至深的便是1895-1945的日据时期(亦称日治时期),1945-1949便是国民政府从接管台湾至败走大陆的"陈仪"时期;也就是《悲情城市》这部电影所描述的时代背景。

    影片以主人公"文清"一家从电台中聆听日本天皇宣读投降书为起始,至"文清"被捕失踪戛然而止(影片中仅以文清侄女的口述体现),讲述了一个传统台湾家族在45-49年短短的五年之间的悲情遭遇,其中涉及了在当时"戒严时代"十分敏感的话题——"二二八"事件,侯孝贤大师也凭借自身精湛的导演技巧,精美的摄影技术,简洁平铺的叙事在当年的威尼斯电影节折桂"金狮奖",一举跃升至华人顶级导演大师之列。对于侯大师的生平,我便不在此一一赘述,有兴趣者可以观看由法国导演阿萨亚斯所指导的《侯孝贤画像》,从中可对这位祖籍梅县的外省客家人窥之一二。

    侯导"意气风发"时

    电影透过一个家族的起起伏伏体现了一个时代的悲剧,老大林文雄经营商行,在后期的帮派纷争中,不幸罹难;老二被强征东南亚不知去向;老三文良混迹黑道,因在上海做通译被判为汉奸,连累大哥一家;老四文清,恭俭温良,却阴差阳错陷入了政治漩涡中难以自拔。

    时代的悲哀

    老大林文雄及其家父的形象代表了台湾本土的乡绅阶级,出于生存,不得不与日本人合作,但在表面的服从中,仍然保有对于祖先宗嗣的敬重,在苟且偷生的岁月里,坚韧不拔地保留着中华五千年的祖先崇拜,他们象征着日据时期中华传统文化与日本现代文明的碰撞。老二与老三的形象代表了台湾本土日据时期成长起的一代人,对于自身身份的迷失,对于自身归宿的求索,对于自身文化的抉择,这些话题从日据时期开始伴随着时间的流逝直到现在仍然影响着台湾社会的方方面面,这就是中华文化与日本现代文明的交融。老四文清的形象相比较其他角色就显得更加符号化了,出于扮演者梁朝伟本人,及不熟练于北方之官话亦不通晓闽南之方言,老四被设定成了聋哑人的形象,此番设定阴差

  • 4、 《悲情曹雪芹》读后有感

    《悲情曹雪芹》读后有感

    伟大作家的不凡经历

    一、简介

    大家都知道曹雪芹是《红楼梦》的作者。《红楼梦》里有一首诗: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这是曹雪芹在书中以自己的身份来写的唯一的一首诗。该诗表达了作者难以直言又深怕被世俗所不解的苦闷心情。曹雪芹在写《红楼梦》的那个年代,言论是非常不自由的,动不动就来个文字2024狱,写了不该写的东西是要被杀头的,因此作者在写书的时候往往会比较含蓄。做为后世的读者,如果不了解曹雪芹的生平以及他所处的那个社会环境,对于理解《红楼梦》这部作品是比较不容易的。今天给大家推荐的这本《悲情曹雪芹》是一部专门写曹雪芹的传记小说,作者是红学家徐淦生。他在尊重历史真实的前提下,充分发挥了想象力,小说相当真实地描绘了曹雪芹跌宕起伏的一生。

    二、曹雪芹的身世

    曹雪芹,他的名字2024其实是曹霑,字2024天佑。雪芹是他后来为自己所取的号。霑者霑天之雨露也,也就是受皇帝恩泽的意思,天佑指的是苍天保佑。

    那么雪芹这个号是怎么来的呢?这两个字2024是自于《东坡八首》中的第三首中的一句:泥芹有宿根,一寸嗟独在。雪芽何时动,春鸠行可脍。意思是说:雪中之芹,虽只寸许,但因它有宿根,日后必能生发、成长、壮大!有志气,有血性。

    要说曹雪芹,就得先说一说他的家庭。当曹雪芹还小的时候,曹家是当时的大贵族,曹雪芹的爷爷叫曹寅,总管江宁织造局。当时曹家和康熙皇帝的关系非常好,这是因为曹寅的母亲,也就是曹雪芹的曾祖母,是康熙皇帝的保母孙氏。在清朝有一个制度,就是皇后或者妃子生下孩子之后,一律把孩子搁在另外的地方去养,一年里孩子见到母亲的机会也许就是逢年过节,平常根本不在母亲跟前长大的,而是在保母跟前长大的,当时的保母还负责教育孩子,而孙氏是这么多保母中和康熙关系最亲密的,孙氏当时在照顾康熙的时候,生了个儿子,也就是曹雪芹的爷爷曹寅,和康熙成了发小,一起上学,一起玩耍。正是因为和康熙有了这层关系,所以曹家才能显赫一时。康熙下江南南巡的时候,几次都住在曹寅家。当时孙氏还活着,孙氏见到康熙的时候,就要跪下去,但康熙立刻把她搀扶起来,跟周围大臣说:此吾家老人也。康熙还亲笔写了一个大匾送给曹家,叫:萱瑞堂。萱草是象征着孝顺母亲的。这副匾被曹家视为珍宝,高高挂了起来。《红楼梦》里写黛玉进府的时候,黛玉看到荣国府大宅院的正堂,挂着一副匾,

  • 5、 《悲情豺母》(精选范文)

    我在暑假读了沈石溪写的——《悲情豺母》这个故事。这个故事主要讲了一只老豺狗妈妈不顾族群的反对,收留了四个小狼崽子,她为了“自己”的孩子,毅然的和豺狗勇士搏斗,她为了“自己”的孩子而不惜掉进猎人的陷阱去拿到猎人夹子上的腊肉,她不惜自己的手被夹断,最后为了脱身咬断了自己的爪子。并靠自己把他们养大

    这篇故事令我感动,一个豺狗妈妈,明知道豺和狼一直以来都是敌人。但她却可以为了三个和狼宝宝做出这样大的贡献,令我感动。她养育了整个豺狗族群仇敌的“狼的孩子”,甚至到最后不惜用生命来养育她的四个狼宝宝。她的这种爱令我感动。我觉的这样的一个善良的母亲才配得上“母亲”这个词。她把狼崽子们养大,但他不求回报,一直默默奋献着。

    在广播上我曾经听到过这样的一件事情:一个孩子被压到车下,他的妈妈竟然把车子抬了起来把孩子救了出来。还有一个小孩子因为贪玩跑到了马路中央,他的妈妈不顾生命危险跑到了马路中间一把把孩子推出了马路,而她自己被车撞了……生活中这样的事例很多,这都是深沉的母爱造成的,可见,母爱是多么伟大。

    我的妈妈为了我而操劳,经常唠叨,但我知道,这都是妈妈对我的无私的爱。我也要体谅妈妈,帮她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不要让她为我操碎了心。

  • 6、 悲情豺母读后感500字

    最近读了沈石溪动物系列小说之《悲情豺母》,读后感慨良多…….

    书上写的是一只母豺狗不听村长的劝言,收养了四只小狼崽,村长想让母豺将这正在蠕动的小狼们杀死在襁褓中。因为这只母豺的孩子被黑母狼杀掉了,母豺已经没有孩子了。但看着幼小的狼崽母爱涌上心头,它拒绝了村长。村长派出了卫兵捉拿这只母豺。母豺为了拿肉喂小狼崽,失去了一只手。

    后来小狼们长大了,老大不慎掉入陷阱一只老狼将他救起,老狼告诉老大,它的母亲是被那只母豺杀死的。老大呆了,与老狼去见母豺。三只狼儿为了保护母亲都被老狼杀死了,老大却还在发愣。母豺与老狼撕咬起来,母豺最后只剩下一口气,老大如梦方醒,咬死了老狼。只见母豺死后还带着一丝微笑。

    如果老大没有落入陷阱,母豺就不会死。七座土墓里埋了七条生命:黑母狼、豺崽、母豺和三只狼儿。七座土墓只有一座最高大,为什么呢?我想了好久才想到两个字:母爱!母豺为了那三只狼崽,为了唤醒老大而失去了生命。多么伟大的母爱啊!可是残忍的作者,你为什么不给它一个美好的结局呢?

    动物的母爱都如此伟大,更何况我们人类的母爱!我的妈妈对我的爱渗透在生活的点点滴滴中。放学后我喜欢趴在桌子的大理石的上写作业,天慢慢变冷了,我好像完全没有换个地方的打算。妈妈见了,唠叨了好几回。这不,妈妈推门进来又开始了:“这样不冷吗?跟你说了多少次了,换个地方,就是不听……”“不冷不冷。”我头也不抬的随意回了一句。过了一会妈妈都没再唠叨,我还奇怪,这次怎么这么好说话啊?抬头一看妈妈拿了个小被子过来,轻轻铺在大理石上说:“趴在这上面写不就暖和了吗?”妈妈转身推门离去,看着这条毛毯,我感觉很暖很暖……

    虽然有时候母爱并没有如书中所说的轰轰烈烈,但却可以像水一样渗透到生活的每一处,温暖每个子女的心。

    老师评语:文章结构完整,思路清晰。与生活中的母爱相结合,反映出母爱即可轰轰烈烈,也可细致入微,让文章更有深度。

  • 7、 《悲情豺母》读后感600字

    我在暑假读了沈石溪写的——《悲情豺母》这个故事。这个故事主要讲了一只老豺狗妈妈不顾族群的反对,收留了四个小狼崽子,她为了“自己”的孩子,毅然的和豺狗勇士搏斗,她为了“自己”的孩子而不惜掉进猎人的陷阱去拿到猎人夹子上的腊肉,她不惜自己的手被夹断,最后为了脱身咬断了自己的爪子。并靠自己把他们养大

    这篇故事令我感动,一个豺狗妈妈,明知道豺和狼一直以来都是敌人。但她却可以为了三个和狼宝宝做出这样大的贡献,令我感动。她养育了整个豺狗族群仇敌的“狼的孩子”,甚至到最后不惜用生命来养育她的四个狼宝宝。她的这种爱令我感动。我觉的这样的一个善良的母亲才配得上“母亲”这个词。她把狼崽子们养大,但他不求回报,一直默默奋献着。

    在广播上我曾经听到过这样的一件事情:一个孩子被压到车下,他的妈妈竟然把车子抬了起来把孩子救了出来。还有一个小孩子因为贪玩跑到了马路中央,他的妈妈不顾生命危险跑到了马路中间一把把孩子推出了马路,而她自己被车撞了……生活中这样的事例很多,这都是深沉的母爱造成的,可见,母爱是多么伟大。

    我的妈妈为了我而操劳,经常唠叨,但我知道,这都是妈妈对我的无私的爱。我也要体谅妈妈,帮她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不要让她为我操碎了心。

  • 8、 《亲历阿富汗前线》读后感1000字

    昔日,我在暮色苍茫之际翻开《亲历阿富汗前线》这本书,迷惘之间美丽的阿富汗少女那纯洁的笑如暮光下绽开的百合,战争的腥风血雨透过新华社战地记者陈俊峰,戚桓的眸子,借着锋利的笔尖积淀下炮火纷飞的残酷。

    从那些即将奔赴战场的士兵,将军的话语中,我听到了对和平的向往,看到他们为国家自由和平而战的决心。书中一页插着幅图片,五个身着军绿色服装的士兵,背着行囊,穿梭在炮火弥漫的黄沙之中,左边三个军人只留下高傲不屈的身影,决然走向通往死亡的战场,右边两位士兵,在最后离别之际回头望向镜头,他们向身后的镜头露出世界上最为幸福的笑容,仿佛他们即将去往的地方不是地狱而是天堂,若没有炮火纷飞的背景,人们或许会认为他们是即将回到祖国,回到家的年轻士兵。等待他们的或许是军人的荣誉,或许是家人温暖的拥抱,或许,或许是和平。然而前方炮火纷飞,黄沙弥漫。不久之后,时光将覆着黄沙,埋葬身躯。

    声的震撼恍如铜钟敲响,悠悠绕绕荡入流光。黄沙掩不住炽热的爱国情怀,是的,永远埋葬不了它。

    在这本书中,作者用镜头和感性笔触共同描绘的人性光辉,就那样在黑暗的土地上,指引失去国家的阿富汗人民,即使它的光芒那样微弱,它依然在那儿,从未在夜中消失。那是人性的友善,无论是不顾个人安危前往阿富汗的各国记者,亦或是国际人道主义救援者,又或许是充满仁爱的阿富汗人民,他们的心中都有束人性最暖的光芒。

    在阿富汗一个小城里,陈俊峰和戚桓来到一家烤肉店,他们惊奇的发现,在店内有一对年幼的兄弟俩,他们穿着破旧的衣裳。通过与店主交谈,他们才知晓这对兄弟的父母在战火里死去了,店主慷慨的给予他们丰盛的食物,在照片中可以看到,年幼的弟弟吃得狼吞虎咽,一时咽不下去食物却又不敢吐出来,害怕哥哥责骂。虽然哥哥面无表情,从他的双眼中我却看出了虔诚的感恩之情。友善如白百何,在埋葬了无数尸体的黄沙之上虔诚绽放,朵朵花开暖如朝阳。

    友善是人类身上最美的光点。请善待身边的人和事物,慷慨给予你的友善。给予那些在工地上工作的农民工一个善意理解的笑容,他们也有自己的家人,只是那份思念从未在冰冷的城市中蔓延,在无尽的黑夜里才落下泪水。不要用异样的眼光看待身边患有疾病的人们,若有来自陌生人最善意的笑容与理解支持,他们或许会对生命更加充满信心。我们的社会中如果没有了友善,没有来自社会深处最温暖的人性光辉,一切构建起来的大厦,一切构建起来的社会体系结构,都将荡然无存,再冰冷的

  • 9、 《骆驼祥子》读后感800字:悲情的祥子

    精心整理了“《骆驼祥子》读后感800字:悲情的祥子”,望给大家带来帮助!更多读后感,名著读后感800字,《骆驼祥子》读后感,《西游记》读后感,《海底两万里》读后感,请关注读后感栏目!

  • 10、 读《亲历阿富汗前线》有感

    昔日,我在暮色苍茫之际翻开《亲历阿富汗前线》这本书,迷惘之间美丽的阿富汗少女那纯洁的笑如暮光下绽开的百合,战争的腥风血雨透过新华社战地记者陈俊峰,戚桓的眸子,借着锋利的笔尖积淀下炮火纷飞的残酷。

    从那些即将奔赴战场的士兵,将军的话语中,我听到了对和平的向往,看到他们为国家自由和平而战的决心。书中一页插着幅图片,五个身着军绿色服装的士兵,背着行囊,穿梭在炮火弥漫的黄沙之中,左边三个军人只留下高傲不屈的身影,决然走向通往死亡的战场,右边两位士兵,在最后离别之际回头望向镜头,他们向身后的镜头露出世界上最为幸福的笑容,仿佛他们即将去往的地方不是地狱而是天堂,若没有炮火纷飞的背景,人们或许会认为他们是即将回到祖国,回到家的年轻士兵。等待他们的或许是军人的荣誉,或许是家人温暖的拥抱,或许,或许是和平。然而前方炮火纷飞,黄沙弥漫。不久之后,时光将覆着黄沙,埋葬身躯。

    声的震撼恍如铜钟敲响,悠悠绕绕荡入流光。黄沙掩不住炽热的爱国情怀,是的,永远埋葬不了它。

    在这本书中,作者用镜头和感性笔触共同描绘的人性光辉,就那样在黑暗的土地上,指引失去国家的阿富汗人民,即使它的光芒那样微弱,它依然在那儿,从未在夜中消失。那是人性的友善,无论是不顾个人安危前往阿富汗的各国记者,亦或是国际人道主义救援者,又或许是充满仁爱的阿富汗人民,他们的心中都有束人性最暖的光芒。

    在阿富汗一个小城里,陈俊峰和戚桓来到一家烤肉店,他们惊奇的发现,在店内有一对年幼的兄弟俩,他们穿着破旧的衣裳。通过与店主交谈,他们才知晓这对兄弟的父母在战火里死去了,店主慷慨的给予他们丰盛的食物,在照片中可以看到,年幼的弟弟吃得狼吞虎咽,一时咽不下去食物却又不敢吐出来,害怕哥哥责骂。虽然哥哥面无表情,从他的双眼中我却看出了虔诚的感恩之情。友善如白百何,在埋葬了无数尸体的黄沙之上虔诚绽放,朵朵花开暖如朝阳。

    友善是人类身上最美的光点。请善待身边的人和事物,慷慨给予你的友善。给予那些在工地上工作的农民工一个善意理解的笑容,他们也有自己的家人,只是那份思念从未在冰冷的城市中蔓延,在无尽的黑夜里才落下泪水。不要用异样的眼光看待身边患有疾病的人们,若有来自陌生人最善意的笑容与理解支持,他们或许会对生命更加充满信心。我们的社会中如果没有了友善,没有来自社会深处最温暖的人性光辉,一切构建起来的大厦,一切构建起来的社会体系结构,都将荡然无存,再冰冷的城

  • 2019-10-28

  • 2022-08-14

  • 2019-10-20

  • 2019-09-25

  • 2019-11-16

  • 2019-09-25

  • 2019-09-20

  • 2021-12-31

  • 2022-03-12

  • 2019-09-20

  • 2019-10-09

  • 2021-10-26

  • 2021-12-24

  • 2022-03-28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2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10-23

  • 2019-10-29

  • 2021-12-04

  • 2021-12-16

  • 2022-03-31

  • 2021-10-05

  • 2021-10-25

  • 2021-10-30

  • 2023-05-03

  • 2019-09-20

亲历悲情读后感
每当我们读完一些经典书籍后,通常会有一些感悟感想。亲历悲情读后感栏目给大家带来大量亲历悲情读后感、2024亲历悲情读后感等内容,希望能够对大家写读后感悟提供帮助! 更新时间:2024/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