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读后感范文 > 情笛之爱读后感 > 地图 > 情笛之爱读后感,2024情笛之爱读后感
情笛之爱读后感相关栏目
情笛之爱读后感热门栏目
情笛之爱读后感推荐
情笛之爱读后感

(共 6153 篇)

  • 1、 电影《情笛之爱》观后感

    电影《情笛之爱》观后感

    在六一公映的儿童电影《情笛之爱》,讲述了一名孤儿的音乐追求之路。天乐因身患艾滋而被亲生父母推下水塘差点溺毙,被恰逢路过的老人救起,从此开启一段全新的生活。小男主角天乐由抗震小英雄林浩主演,着名表演艺术家拧扮演爷爷,组成了这个充满了人文气息却多灾多难的家庭。

    其实细看《情笛之爱》,对小朋友而言,充满了很多励志的精神,他们对音乐的热爱,他们对小伙伴的关心,他们在是非面前的艰难而正确的选择,都可视为榜样的力量。但在这些未来一代的榜样面前,我们的社会无疑是让人失望透顶的,无论是为富不仁的父母,还是唯财是举的艺校教师,以及撞了人却无理搅三分的豪车车主,让我们很难相信,在这些负面能量的熏陶下,我们的未来花朵,还能纯洁的绽放。

    如果《情笛之爱》这样的题材放到几十年前拍摄,一定是一部感天动地的高大上的艾滋少年励志史,少年自强不息,周围全是爱心,顶多会多出来一个阶级敌对分子扰乱下少年的身心,还会被广大明眼群众挫败阴谋,最后迎来皆大欢喜的新篇章。可惜,在这个不仅追求电影的艺术性,也追求故事的真实合理性的现在,导演邓迎海无疑给电影赋予了强烈的现实主义风格,这些,其实是符合事件发展的一般规律的。

    片中小天乐的遭遇,绝非偶然,也并非特例,在如今城乡分化、贫富分化严重的社会现实下,贫穷的乡下孩子,和富裕的城里孩子之间,无论是在生活水准上,还是受教育程度上,都呈现出一种巨大差异化的不公平,出身似乎就已经为后来的一生下了判决书。所以当满身音乐细胞,天赋异禀的吹笛神童天乐准备报考艺校的时候,三座大山正压迫着他:其一是没有学费,其二是没有名额,其三是即使考上,爷爷也会没有人照顾没钱治病。

    沉重的三座大山,不仅仅是压在天乐头上而已,更是三个严重的社会问题,没钱,正是贫富差距逐渐拉大的表现,除了天乐,貌似其他的城市的孩子,都没有这方面的担忧,特别是富二代小胖仔,那是想要多少有多少,而社会的不公,也从大人身上有所反映,有爱心有技术的爷爷一生清贫,心术不正情商智商皆低的大款夫妇却能不断掘金,令为富不仁、为富不智成为了招摇的隐患。

    没学上,一方面基于学校已经不是唯才是举的公平场所,另一方面农村失学孩子更是被堵上了任何一条进修路,种种的不公平,让学习艺术,成为了有钱人的专利,无论这学生的长相有多傻,技术有多差,但却总能畅通无阻的走进校门,混进殿堂,再走出校门之后,就成为了代表着一个时代的

  • 2、 《情笛之爱》观后感

    《情笛之爱》观后感

    文/司马平邦

    当年曾在谢晋的经典电影《牧马人》里饰演郭口扁(piǎ)子的拧,如今已是年近八旬,时间过得可真快,想起当年我看着他在银幕上演出郭口扁(piǎ)子不停地发笑的情景,那已是30多年前的事了。

    这次,拧在《情笛之爱》里演一个农村的制笛老艺人,与林浩饰演的孙子天乐相依为命。

    天乐是拧饰演的爷爷十多年前好心捡来并抚养长大的,渐渐长大之后,受到爷爷职业的影响,天乐渐渐显露了超凡的音乐天赋,尤其是中国传统乐器笛子演奏天赋,电影为此安排了几大段以笛子为主奏的音乐片断,煞是欢快喜乐。

    但,可以想像,在天乐来到这个家庭之前,爷爷孤独寂寞的生活到底是一种什么样子,影片的美工师认真为天乐和爷爷搭建了一个四周带有篱笆的乡间小院,一间整洁而矮小的简居草房,每当夕阳西下,很远很远,天乐就能看到自家房顶飘出袅袅饮烟,在文人雅士们来说,这是一种归田园居的恬静生活,但对他们祖孙来说,这是熬日子。

    这样,电影以无声无息的有力量画面,侧面展示这对实际上经济极度贫乏的祖孙艰难的生活,并与电影中另一种大城市中的车水马龙、灯红酒绿形成强烈对比,爷爷怀抱着祖传的手工制笛工艺,不仅以此为生,也以此为荣,孙子在见识过更大的势面之后,有了考进音乐学校精修音乐的梦想,并开始为这个梦想折磨。

    作为一部儿童电影,《情笛之爱》讲的是一个有音乐天赋的孩子追求自己梦想的故事,其实,这些对它的主要受众――儿童观众们来说已经足够,我们看到出身农家的天乐的梦想最终还是得到了他的那群小朋友们的支持,虽然这些孩子们本身是力量微弱的,但可以通过他们得到身后父母们的理解和支持,我们因之也看到了许多久违的明星脸孔,比如饰演冬冬妈的苏瑾、饰演村长的高强、饰演侯老师的郭金和饰演乐器行老板的迟志强,我想,他们一定会为这部儿童电影同时带来更多的成年观众的关注。

    创作者非常巧妙地为这部儿童音乐电影加载了一个如此厚实而朴实的现实主义底座,在现实中,中国当下农村共生活着近6000万缺少父母陪监护的留守儿童,虽天乐不完全算是其中一员,但电影里的他基本准确表现了这6000万弱势儿童的生活状态;贯穿电影的大部时间都是孩子们童真的歌声和对话,在孩子们的眼里,再难艰的生活,其主旋律都是快乐无忧的,但仅仅是中间一个小小的生活转折,故事便旋即被带入另一个社会问题的时空里。

    在一个偶然时刻,天乐从车轮下救出自己的小伙伴冬冬,自己却因此被车子撞

  • 3、 电影情笛之爱观后感

    电影《情笛之爱》观后感

    文/水房

    六一儿童节带小朋友看什么电影呢?多部电影集中在六一档上映,让家长们的选择有些犯难了。只是动画片扎堆,儿童真人影片却是少之又少,想要在这个属于孩子们的假期中选择一部既有教育意义又能传递正能量的儿童影片,国内首部3d儿童音乐舞蹈电影《情笛之爱》会是你的首选。

    《情笛之爱》围绕着拥有超高音乐天赋的艾滋病儿童天乐在艺术道路上不懈追逐梦想而展开。天乐因身患艾滋病从小便被父母双亲抛弃,被老人收养长大,老人选择了为孩子保守艾滋的秘密,但随着天乐逐年长大却面对不少困难。当周边的人知道这个秘密后,非但没有嫌弃天乐,更是纷纷向他伸出关爱之手,一场救助艾滋病少年,关注艾滋病少年的帷幕拉开

    影片为我们诠释了一场人间大爱的感人故事,体现了对艾滋病儿童艾二代这一特殊群体的抚慰和热心救助。在传播正能量的同时,实现了艺术少年天乐无悔的音乐梦。影片为了更迎合当下的小朋友,将大段的民族元素与现代时尚旋律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把每一个镜头与音乐完美融合,更强有力地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对生命的渴望。

    影片结尾处,所有孩子、家长和老师通通跑来天乐家迎接他去上学,在其家门桥上齐奏乐共欢舞,充分体现了主创团队倡导我们对这一特殊群体热心抚慰的主旨。但现实生活中,人们对hiv的认知却不及影片中的孩子们。中国抗艾滋病媒体联盟曾经在北京、上海、昆明、武汉等6个城市对6000人进行了一项调查,超过半数的被访者都表示非常不愿意与艾滋病感染者一起进餐、一起居住,甚至有近三分之一的被访者认为应该不允许艾滋病学生与健康学生一起在学校学习。

    艾滋病歧视现象在我国依然很严重,尤其是对于患有艾滋病的孩子来说,从小在歧视环境中长大对其身心发展及人生观价值观的树立是绝对有害的。缺乏对艾滋病防治和传播知识的了解是导致依然存在艾滋歧视的主要原因。也正因为此,影片中的爷爷为了担心天乐的成长,保守这个秘密的同时也不敢送天乐去学校读书,担心他有任何的受伤。

    艾滋病的公益广告不少,但是用电影的方式来聚焦艾滋病儿童的这却是第一部,特别是在六一儿童节当天上映,更是显得十分珍贵。艾二代是不幸的,因为他们自出生便被命运无情地判了死刑,他们的降临是在延续父母的罪责,他们的父母给予了他们生命,但同样也附赠了死神。在慈善公益风盛行的当下,希望能够借助影片《情笛之爱》上映的东风,让更多公益慈善机构关注到这一特殊群体,让他们也和普通正常小

  • 4、 《木笛》读后感

    《木笛》读后感

    在和平的年代,爱国,不一定要抛头颅洒热血,它的方式有很多。比如《木笛》中讲的那个朱丹。

    一个乐团到南京去招考演员,其中有一名是木笛演奏演员。朱丹去参加考试,初试和复试两轮考试之后,每一种乐器只剩下两名乐手。朱丹在第三轮的考试第一项时,大师让他用木笛演奏欢乐的乐曲,他说自己今天不能演奏欢乐的歌曲,大师问他原因,他说今天是南京大屠杀的纪念日。大师提醒今天是他的考试时间,还说他是一个有才华的青年,应该珍惜艺术前途,朱丹因为没有听大师的话演奏欢乐的乐曲便离开了考场。他来到南京同胞遇难纪念碑那里,很多的孩子用自己的方式纪念遇难者。朱丹拿出木笛,全神贯注地演奏起来,孩子们静静地听着,好像听懂了如诉如泣的笛声。吹奏完毕,大师告诉他被乐团录取了。

    朱丹为了纪念那些遇难的人不惜放弃当木笛演奏演员的机会,这是一种多么爱国的表现啊!这是一般的人做不到的。有一些人,为了自己的利益,不惜损害国家、集体和他人的利益,这是多么可耻的行为!电视里报道的那些当官的人因为贪图享受,贪污了国家的钱,把自己送到了监狱,有些一辈子只能生活在监狱里。这种人的爱国之心都到哪里去了?我们要用自己的方式爱国。

  • 5、 木笛读后感

    木笛读后感

    读了《木笛》这篇课文,我的心中涌起了复杂的情绪,有悲凉,也有感动。

    文中主要写了朱丹是一名才华横溢的木笛演奏员。当一次重要的考试要求吹奏欢快的乐曲时,他因为当天是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日,毅然拒绝演奏,默默地来到了南京大屠杀同胞纪念碑前。在一群手捧红烛静立雪地的孩子面前吹奏起了悲凉的木笛曲。主考官也为之感动,最终录取了朱丹。

    主人公朱丹是一个爱国的人。当我读到他在雪夜中吹奏起凄切的木笛曲时,我的心震撼了!那悠悠的笛声,如泣如诉,泣是为南京大屠杀的同胞感到惋惜与难过,诉的是朱丹浓浓的爱国情!一曲木笛,背后却是他的铮铮豪气!读到孩子聚集起来纪念那些遇难的同胞时,我又不禁为他们的所作所为而黯然泪下,刺骨的寒风中手捧着红烛,默默伫立在雪地中这是多么强烈的爱国精神!怎能不令我为之感动呢?

    这又让我忍不住联想到了另一件事。一天,一位朋友来我家玩,我就问他:你知不知道南京大屠杀呀?

    朋友答道:什么南京大屠杀?我怎么不知道?你弄错了吧?应该是北京大屠杀吧。

    唉,不可原谅的忘却啊!那一场噩梦般的浩劫,作为一名中国少年,他竟然全然不知!

    虽然死去的人已经无法生还,但这份国耻,我们应该永远铭记在心。正所谓少年强则国强,少年智则国智,我们应该不忘国耻,振兴中华!让我们的祖国永立强国之林!

  • 6、 最新木笛读后感

    笔者为大家准备了一篇非常精彩的文章,题目为“木笛读后感”。读书可以弥补我们现代人精神上的欠缺,当我们阅读完一篇文章后,内心总会不由自主地产生感悟。写读后感时,一定要仔细分析文章的内容,具体到每一个细节。欢迎大家阅读本文!

    木笛读后感 篇1

    读了《木笛》这篇文章,我被朱丹那伟大的民族气节感动了。

    南京乐团招考民族乐器演奏员,其中有一名叫朱丹的木笛选手,主考这官叫演奏一首欢乐的曲子,却被朱丹婉言谢绝,因为今天是南方大屠杀纪念日,他不能演奏欢乐的曲子。大师果断而又婉惜地让朱丹离开了赛场。朱丹走后,并没有离开石头城,而是去南京大屠杀纪念碑小心地取出木笛,深情地演奏起来。演奏完毕,发现大师站在他身后,告诉朱丹,你被录取了。

    这是一种多么强烈的民族精神,多么浓厚的爱国情意啊!朱丹宁可放弃自己的音乐前途,也不违背自己的意愿,在南方大屠杀的纪念日里演奏一首欢快的曲子。虽然他没有被正式录取,但他的爱国精神把大师感动了,破格录取了他,一个中国人,无论在怎样的境遇里,都得顶天立地,不能低头折节。

    狼牙山五壮士的爱国情意像朱丹一样感动了我。1941年秋,七连和群众要向龙王庙转移,把掩护任务交给了六班的五个战士。五壮士一边向顶峰爬去,一边痛击敌人。最后,子弹都用光了,班长马宝玉也负伤了,他们见群众和主力部队走远了,便纵身跳崖壮烈牺牲。五壮士的爱国精神不是和朱丹一样吗?他们为了掩护部分群众,就是粉身碎骨也在所不惜。这是怎样的`民族精神啊!我们作为21世纪的新主人,承担着壮大祖国的使命,我们要在这时好好学习,长大报效祖国。

    作为中华民族的炎黄子孙,我们在怎样的环境里,都要顶天立地,不能低头折节。让我牢记历史,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做一个有民族气节的人,长大以后保卫祖国,建设祖国。

    木笛读后感 篇2

    读了《木笛》这篇课文,我的心中涌起了复杂的情绪,有悲凉,也有感动。

    文中主要写了朱丹是一名才华横溢的木笛演奏员。当一次重要的考试要求吹奏欢快的乐曲时,他因为当天是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日,毅然拒绝演奏,默默地来到了南京大屠杀同胞纪念碑前。在一群手捧红烛静立雪地的孩子面前吹奏起了悲凉的木笛曲。主考官也为之感动,最终录取了朱丹。

    主人公朱丹是一个爱国的人。当我读到他在雪夜中吹奏起凄切的木笛曲时,我的心震撼了!那悠悠的笛声,如泣如诉,泣是为南京大屠杀的同胞感到惋惜与难过,诉的是朱丹浓浓的爱国情!一曲木

  • 7、 散文《木笛》读后感范文

    导语:古往今来很多作家都是圣人:他们的作品被刻在寺庙墙壁上,句句都是至理名言,唤醒一个个民族走向新生。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关于散文《木笛》读后感,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木笛读后感范文【1】

    有一个人叫朱丹,他去参加一个音乐类的比赛,当时大师给他抽中的是一首欢快的曲子,但是朱丹怎么也不吹欢快的曲子,放弃了比赛:因为当天是南京大屠杀!他走到纪念碑前,吹响那悲伤而凄凉的曲子,最后大师走过来紧握他的手,告诉他他被录取了,当时他又高兴又悲伤。

    读完这篇文章我热泪盈眶,我觉得:朱丹非常爱国,因为当天是国家悲哀的一天,他就算放弃自己的利益放弃比赛的名次,也绝不吹欢快的曲子。他这是为国家着想,虽然他吹不吹曲子表面都和国家没有什么关系,就算他吹欢快的曲子,别人也管不着。但是因为他心中充满了悲痛,所以他的态度是那么坚定、坚决。

    我当时马上联想到一件事这次的汶川大地震!我听说有一个乞丐老爷爷,他走到捐钱箱前,拿了一张一元钱的,放了进去。没过多久,他又过来了,这次却拿了一张一百块钱的,放了进去。当时人们都感到很奇怪,他是个乞丐,每天都在要饭,怎么会有这么多钱呢?结果老爷爷告诉他们说他一开始都是1分,2分,5分,1角的零钱,他怕这样零的钱不方便,所以就去银行把那些钱换成了一张整的一百元钱,投进了捐款箱。

    他尽了自己的所能,为国家付出,你知道吗?这一百块钱对他来说有多少?但他却为国家着想,哪怕自己没有任何东西了,也要尽自己的所能,让受灾的人们好过些,他觉得这样很幸福,他的这份心意让我们没齿难忘!

    无论是朱丹还是乞丐老爷爷,都放弃了自己非常重要的东西,他们向国家献出了自己的所能,所以我也要向朱丹和老爷爷学习,学习他们为国家付出的精神。我们也要尽自己的能力,去捐献,去付出

    木笛读后感范文【2】

    今天,我读了《木笛》一文,被朱丹强烈的爱国情感深深地感动了。

    这篇文章讲述的是:一个乐团在南京招考演员。考试要求苛刻,竞争激烈,朱丹过五关斩六将,终于闯入了终试。可是,因为考试那天是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日,所以朱丹拒绝吹奏欢乐的曲目,放弃了这次宝贵的机会。事后,朱丹来到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碑前,吹奏了一曲悲伤、凄凉的曲子。大师被他的爱国之心感动了,录取了她。

    朱丹浓浓的爱国情意真让人佩服!他为了纪念南京大屠杀的遇难同胞,为了那段屈辱的历史,居然放弃了一次宝贵的就业机会!

    爱国的朱丹让我联想到了闻名世界的京

  • 8、 青虫之爱读后感

    读书让我们学到知识的同时,也让我们学会认知世界,以下是小编整理的青虫之爱读后感,欢迎查看,希望帮助到大家!

    青虫之爱读后感【1】

    今天,我读了一篇文章《青虫之爱》,这篇文章把我深深地感动了!

    这篇文章的故事,讲述一个女生,、从小怕虫。只要一看见虫子就晕倒,无论什么虫子,什么时候都这样。后来她有了孩子。一天,孩子从她头上拿下了一只青虫,她非长害怕。奇迹发生了!她并没有昏倒。她为了不将自己的病态的恐惧传给孩子,竟把青虫捏在手中玩弄!

    母爱是伟大的!母亲可以为孩子付出一切、战胜一切!一个从小就改不了的毛病,就只是因为怕孩子受到惊吓,她忍受了自己最不能忍受的事,还装作很快乐的样子,来关爱孩子。

    还记得一次,我作业写到很晚,我叫妈妈先去睡。过了十五分钟,她对我说:“飞飞,你不去睡觉,我睡不着!我来陪你吧!正好有什么不会的尽管来问我”。我十分感动,差点眼泪就躺、躺下来了。可过了一会,我扭头去看她时,她已经睡得很香了。我想:她其实非常劳累,只不过嘴上不说。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母亲为我付出了那么的多;有好东西先让我吃;有好玩的先让我玩;她等我上床睡觉了,才去睡。太多太多……

    妈妈现在对我们这样关心,长大以后一定要好好孝敬母亲!

    青虫之爱读后感【2】

    《青虫之爱》是一篇散文,运用了倒叙、插叙等手法来描绘青虫所引出沉思与感动,通过青虫来衬托现代母子的爱,从女友的人生片断及其成了母亲之后的所见所闻很自然地揉合在一起。

    文章趣味地讲述了从小怕虫的女友在女儿面前,怎样拿起虫来教导女儿,打破了种种的心理障碍,体现了。为了不让女儿幼小的心灵受到挫伤,本来胆小的女友,竟然如此的处变不惊,战胜内心的恐惧。这就是一种力量,源于母亲的本能。因为她知道女儿的心中,妈妈是无所不能的,如果退缩或惊叫,就会把自己的病态的恐惧传给女儿,这是作为一个母亲所不能做的事,只能用爱来砸断这已锁住自己的铁链。这就很深刻地体现出母亲对女儿的爱。

    是啊!世上千般情,万般爱。有的可以使人为之感动,有的能使人奋发上进,有的能给人无穷的力量。敢问哪一种可以承受一切苦难的呢?这便是母爱,一种默默的、无私的、永恒的爱。

    一位从小被自己的妈妈种下虫子可怕的印象的母亲,为了不让女儿重蹈覆辙,竟跟毛毛虫来了个“亲密接触”。这对别的父母来说也许是小菜一碟,可对她——一位从小见着虫子就昏过去的母亲来说,没有足够的勇气和深深的爱作动力,是不

  • 9、 读后感大全:涓涓之爱

    《老人与海》是美国作家海明威的小说,主人公是一位贫困孤独,但又坚强、乐观的老渔夫,名字叫圣地亚哥,他在连续84天没有捕到一条鱼的情况下,独自出海,终于钓上了一条大马林鱼。因为鱼太大,他的小船在海上拖了三天才把它杀死绑在船上,但在回来的途中一再被鲨鱼袭击,最后,大马林鱼只剩下鱼头、鱼尾和一条脊骨。

    老渔夫英勇顽强、不服输的性格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但我更喜欢书中那个叫马诺林的小男孩。

    他从五岁起就跟老人学习捕鱼,对老人有很深厚的感情。在老人穷困潦倒时,他总会弄些饭菜和啤酒来,还把自己打来的鱼送给老人做鱼饵;平常还和老人聊聊天,谈谈新闻和棒球赛;在老人出海打鱼时,他还要早早起来送老人出海。每次老人打鱼回来之后,他总是帮他搬回钓绳、扛钓勾、渔叉,还有那张补了补丁的船帆。正是这些平凡的小事,使老人摆脱了孤独感,摆脱了连续捕不到一条鱼的失望情绪。

    当老人出海捕鱼的那两天,小男孩天天起床后的就到老人的窝棚去看老人回来没有,他认为男人是不该流泪的,可看到老人那双血淋淋的手时,他却留下了心疼的眼泪。老人回来后,他赶紧给老人弄咖啡,还要放上牛奶和糖,并且一直坐着等他醒来。

    小男孩对老人的爱是发自内心的,他的懂事、乖巧和对老人无微不至的关怀,温暖和慰藉着老人的心。面对老人的失败,小男孩和老人一样充满了乐观和自信,要论打鱼,数你最行。当老人的成功化为乌有时,小男孩说:我不在乎,我昨天逮住了两条,以后我们要一起打鱼,因为我还有很多要学习。

    做为同龄人,小男孩的成懂事深深地震撼着我。他对老人的爱,像涓涓细流划过我的心灵深处,温暖着每个读者,也温暖着我。

  • 10、 读读《木笛》有感

    我读了《木笛》一文,深受感动,尤其是孩子们与朱丹站在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碑前那动人的一刻:

    12月13日,是中国人最刻骨铭心的日子,这个日子,让中国人对日本人恨之入骨。又是这个日子,12月13日,在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碑前,一片萤莹光亮,那是一个个孩子们组成的方阵,每个孩子手擎一支红烛,红烛流淌这红宝石般的泪,孩子倾听这朱丹吹奏的木笛声,那木笛声如此凄凉,却又那么温暖

    这个感人的情景,听着木笛声徘徊在你耳边,你是否和我一样,想起了那段痛苦的日子了呢?

    1938年12月13日,日军大量涌进南京,进行屠杀,无论孩子还是老人、年轻人,日军都不放过,逃跑的人都被日军从后背被射死!12月的最后十天,日本人的摩托车开始在南京巡逻,他们把守在各大街小巷,只要一有人出现就会被子弹射穿胸膛在一日军的日记里记录着更令人愤怒的事件:日军压来六个人,有五个男人,一个女人,日军原本要放了这女人。而这个女人紧紧抱着一个男人,日军决定把女人硬拉走,可还是行不通,这个女人怎么也不放开这个男人,日军就一枪结果了那女人的性命,连这些日军感叹道,为了男人而不怕死,这是爱的力量,这是中国人的象征,是日本人做不到的!

    日本人狼心狗肺,就连金陵大学历史教授迈纳瑟尔贝茨都感叹:这个问题实在太难估计了,我真不知从何说起这场灾难涉及的区域是如此之广,以致没人能完全描述出来。

    看,日本人是多么险恶,12月13日,让我们永远记住这个日子,努力学习科学知识,为国争光!

  • 2021-09-21

  • 2019-09-21

  • 2022-12-31

  • 2023-01-06

  • 2019-09-20

  • 2019-10-09

  • 2019-09-20

  • 2019-09-19

  • 2019-10-24

  • 2023-04-19

  • 2019-09-28

  • 2019-11-02

  • 2019-10-28

  • 2019-09-20

  • 2019-10-28

  • 2019-10-16

  • 2019-09-19

  • 2019-10-11

  • 2019-10-20

  • 2022-02-12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3

  • 2019-11-06

  • 2019-09-20

  • 2019-09-21

  • 2019-10-24

  • 2019-09-21

  • 2019-10-29

  • 2019-10-29

  • 2023-05-09

  • 2019-09-19

  • 2019-10-23

  • 2019-10-23

  • 2019-10-19

  • 2019-11-23

  • 2019-09-23

  • 2019-09-20

  • 2019-11-04

情笛之爱读后感
每当我们读完一些经典书籍后,通常会有一些感悟感想。情笛之爱读后感栏目给大家带来大量情笛之爱读后感、2024情笛之爱读后感等内容,希望能够对大家写读后感悟提供帮助! 更新时间:2024/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