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读后感范文 > 共情力读后感 > 地图 > 共情力读后感,2024共情力读后感
共情力读后感

(共 1743 篇)

  • 1、 共情的力量读后感(读后感范文)

    “一道光芒闪过,我们的现实生活崩塌。这时你才意识到,你和他人实为一体。”打开凯瑟琳.柯茜的《共情的力量》,就被这一句话共情到不能自已。平常因为工作太忙,利用春节期间难得的几天假期,以辅导作业为名,同神兽一起学习、玩耍、做作业,期间情绪之跌宕起伏真是真是一言难尽。是娃智商不行?是娃习惯不好?还是自身耐心不够?当情绪即将奔溃的时刻,读完《共情的力量》后终于找到了答案。

    更多读后感请关注读后感大全网。

    《共情的力量》是作者结合自身经历来探索共情的作用,通过共情如何成为一个积极的共情式聆听者,如何借助诚实、谦逊、接纳、宽容、感恩、信念、希望和宽恕8种行为来获得共情能力,用共情这束光,穿透痛苦与恐惧的慢慢黑夜,找到我们生而为人的共通之处。我希望娃成为什么样的人?我为娃现在做了什么?我以后打算怎么做?带着这三个方面思考,在学思悟践中找到了答案。

    第一,我希望娃成为什么样的人?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我也不能免俗。对别人可以讲,我希望娃成为一个快乐、健康、乐观、向上的人,但其实心里还是希望娃成为一个优秀的人。就算自己做不到,也希望娃能超越自己,能成为自己最想成为的那个人。比如跳绳运动,自己还没达到及格水平,却希望娃可以拿满分。面对一地鸡毛的时候,才发现自己忘记了接纳娃的没那么好和自己的没那么好。因此,共情的首要条件就是需要无条件的接纳,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不能让静待花开成为一句空话,要学会接纳娃所有的不好和所有的不好,要从自身找原因,运用共情的力量共同成长。

    第二,我为娃现在做了什么?

    当假期结束的时候,我反省自己为娃做了什么?梦然醒悟后汗流浃背,才发现自己除了提要求以外,似乎什么都没有做。即没有宽容孩子,也没有学会宽恕自己。对孩子的错,除了埋怨、打骂,把宽容置之千里之外。都说孩子其实就是父母的翻版,自己都做不到的事情,又有什么理由要求娃去做到呢?当习惯了“求其上者、得其中;求其中者、得其下”思维的时候,似乎也忘记了给自己提要求了,早早地宽恕了自己,却没有学会宽容孩子。想想我现在为娃做了什么的时候,才发现一切语言在行动面前是那么的苍白,我为娃现在能做什么?除了接纳外,就是要学会宽容,要学会感恩孩子给我们带来的快乐,我愿意学着同她一起成长。

    第三,我以后打算怎么做?

    刘墉曾说过“但凡人之为人,须倚内心之强大”,在这个物欲横流的时代,内心强大才是最大特长。因此,在面对别人家娃的现实情况

  • 2、 《共情时代》(读后感参考)

    《共情时代》读后感

    看完这本书,你大概能意识到,人类是多么高端洋气上档次的动物。我们不但可以为他人的痛苦而痛苦,为他人的快乐而快乐,我们也可以为了他人的痛苦而快乐,为了他人的快乐而痛苦。在灾难和异族面前我们相濡以沫,一旦天下太平我们又相忘于江湖或者相互厮杀。如此极品,却又如此科学。这本书不但可以让你坦然接受内心的黑暗杀人越货,还可以让你不做作不矫情的释放光明学习雷锋。

    ——德斯蒙德·莫利斯,著有《裸猿》三部曲

    如果你从小喜欢动物世界,对生物和进化论有一定了解,如果人类社会和政治经济中规律性的东西是你所感兴趣的,那么推荐阅读德瓦尔的新书《共情时代》。当对各种社会现象无休止的讨论中,制度法规的讨论已经车轱辘话,哲学已变空中楼阁不接地气,意识形态只是借尸还魂,生物学的角度看待问题会让人觉得既朴实又透彻,人类很多社会理论架构已经推倒重来了,但我认为发源自达尔文、华莱士的这一支研究社会的流派,剔除掉进化论身上杂芜、偏见和保守后会走得更远。每次读德瓦尔的书,最令人愉悦的内容要数书中主角动物们令人大开眼界的表现。德瓦尔会从演化和认知的角度一步步探究。其中包括各种德瓦尔亲身经历和实验和各种前辈观察和故事。亲身经历自然格外鲜活,虽然是科研,但是写起来颇为诙谐有趣。什么是“实地工作者入门礼”,就是野外亲眼见证黑猩猩协同作战抓猴子的奇观,同时接受“黑猩猩兴奋起来就会汹涌排便”的洗礼。本书的翻译也保持了作者口语化,给人的理解很大压力的连篇累牍式的分析,有少量知识基础和探究人类情感本能的兴趣,很容易和作者对上点儿的。作者带着我们一起重新咋么人和动物行为背后的驱动力,就像是鱼儿重新咋么水的味道。这些自然演化所塑造的力量如此基础,以至于日常生活中几乎不觉其存在,所以历史上宗教和流派经常曲解,甚至完全无视人性不是一张“白纸”的事实。书名《共情时代》虽然有作者的期望与寓意,但是分析的过程依然是达尔文似的,对卷尾猴怒丢黄瓜以示抗议和部分黑猩猩主动要求分配食物给其他黑猩猩的行为的分析结果依然是“软核利他,硬核利己”的结果,然后大自然所塑造的共情和公平意识有时还会让我们和动物不计回报、借“情”发挥帮助他(它)人一把。人类和猿类能形成复杂的社会和群体就说明自私和社会性虽看似矛盾,但大自然手一定已将他们嵌合在一起,任何对单独一边的质疑和过于泾渭分明的划分都过于偏激。

  • 3、 《共情力:你压力大是因为没有共情能力》读后感_2100字

    《共情力:你压力大是因为没有共情能力》读后感2100字

    读这本书,并不轻松。并不是因为言语晦涩,也不是因为高深难懂,而是字里行间字字句句中,总是不经意间跳出我自己的影子,对着我哭诉或痛斥,让人无所适从:

    从小到大,从家庭到职场,从亲情到爱情,你为什么要让亲爱的自己受这么多苦却无从倾诉?为什么很多时候想要流泪、几近崩溃,却又不知缘起何处?你不停zuo的,到底是委屈,还是矫情?……

    如果你想知道自己到底在zuo什么,这本书将从心理学角度来分析解读你是否具有“共情能力”。

    共情能够让一个人对另一个人产生同情心理,并做出利他主义的行为,是一个人能够理解另一个人的独特经历,并对此做出反应的能力。共情并不是一种情绪,也不是一种感受,而是人类与生俱来的一种天赋。

    【一】压力让我们变得面目可憎

    你知道“被压力挤压”是什么感觉吗?就好像骑在一匹烈马上,什么都控制不了。是的,没错,缰绳是在你手里,但是你根本决定不了你的方向,你只是被生活往前拽着走!

    我们能听见的声音、我们能感知到的事物都深受我们情感和压力激素的影响。工作时间变得更长,睡眠却更少,恋爱时也不敢全身心投入,但我们却每天都在叩问自己:我为什么这么不快乐?我的身体为什么不健康?

    如果一个人想要获得个人成长或事业成功,那么他不可避免地要做出某方面的牺牲,感受到一些压力。但是,这种牺牲和压力不应该大到毁掉一个人的健康,影响到爱情和其他亲密关系的维护。我们所应追求的不仅仅是物质上的回报,而应该是自我的提升以及生活中更多的真实、美好、健康。

    实际上,只有知道什么东西能真正带来爱和尊重,才能释放自尊自信依赖于成就感的压力和焦虑。接纳、理解和处理真相,会让我们变得更加聪明、谦逊,最终成为更加诚实的人。

    当我们变得真诚和谦逊,将会更加有能力去承担风险,因为我们已做好准备去面对所有的可能性,才有勇气偶尔去冒险尝试,才有机会去发现我们能够做什么、我们能够变成什么样的人。

    只有当我们练习如何更好地倾听,与对方感同身受时,才能不再浮于表面,而是真正地了解一个人的内心。互相理解、换位思考的这种倾听,会产生信任,这种信任会加深联系。这个过程会导致更多信息的发掘与共享。这就是共情的作用。

    最重要的是,只有当你相信你已经准备好了,成功才会以某种方式到来。

    【二】越深爱,越伤害

    坠入爱河很容易,但是实际上,当早期的性吸引力被消耗掉之后,继续喜欢一个真实的人是很

  • 4、 《共情力》读书笔记及读后感1500字

    《共情力》读书笔记及读后感1500字:

    午饭后,姐姐去读书,小宝照例开始午觉。我像往常一样打开邮箱快速浏览一下,没有需要回复的邮件。于是,打开手机,戴上耳机,准备找本书听,《共情力》看到这个名字,忍不住直接打开,今天就它了。

    一眼看上这本书,是因为心里对去年甘肃庆阳19岁高中女生李某奕因被老师猥亵,患上抑郁症,从百货大楼8层跳下的事件仍心有余悸。为这位花一样年纪的女生感到惋惜,也为一些冷漠的看客感到悲哀。

    人生在世,会有各种压力接踵而至,不同年龄段会遇到各种不同的烦恼和压力。孩童时的学习压力,青少年的恋爱压力,成后后的工作压力,家庭压力,人际关系压力,这些都有可能让我们的情绪失控,成为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那么,这个时候学会共情,将能提升我们的幸福指数。分享一下,我通过学习这本书的一些感悟:

    一、要学会对压力进行管理

    这是我们和压力对抗最重要的环节,我们需要对这个压力做一个判断,我们为什么感到了压力和烦躁,这些源头是否可以避免。然后要学会接受这些压力,去跟压力做朋友,再去逐步瓦解它。

    二、通过对共情力的认知可以自我排除焦虑。

    《共情力》这本书的作者是亚瑟.乔拉米卡利博士。他首创共情认知疗法,帮助人们解决压力引起的焦虑和恐惧。前几天,跟先生闹了不愉快,一直到今天还觉得很郁闷。听了这本书之后,才恍然大悟。

    作为一名半全职家庭主妇,虽然我很忙,但是有种莫名的危机感朝我袭来。经常跟先生提起,要不我再学个什么技术吧?要不我在学历上往前进一步吧?先生总是没有给我一个明确的答复,所以我主观的认为他不上心。后续又有两次这样的情况,他一张口我就已经不耐烦了,所以每次关于这个话题的谈话总是不欢而散,我呢?则会带着郁闷入眠,又导致了第二天的沮丧。

    之后的一次沟通中,才知道先生不是不上心,而是站在我的立场上去考虑了这个问题,觉得当下不应该在学历上纠结不放,而是应该趁闲暇时间学一门能傍身的技能。比如:图片处理,排版,宣传页制作诸如此类的,能够学以致用的技能,这样更能快速帮到我现有的工作,也能找到对应的小小成就感。因此,我接受了他的建议。这几天已经开始学习了,每天都能看到自己进步一点点,心里觉得很开心。

    看了这本书之后,才觉得关于共情力,他用的比我好。

    三、有效的提高亲子教育效率

    共情不等于同情,而是能够设身处地的站在孩子的立场上去看一件事情,然后再有效的对孩子进行教育。那么共情式教育,就

  • 5、 共赢领导力读后感

    共赢领导力读后感范文一

    领导力,是当下管理学里一个特别时髦的词语。甚至有人说,当今时代就是一个领导力的时代。所以,市场上

    关于领导力的书籍也就特别多,即使一下子找不出上百本,但要在书店里找出数十本,绝对是件轻而易举的事情。 是领导者不可通过后天努力被塑造,还是我们被美幻缥缈的领导力蒙住了眼睛?崔秉权、姜珍求、金贤基、韩桑烨,4位来自韩国的领导力专家,在他们最新的畅销书《中层领导力:来自世界500强的中层内训课》中说:调查显示,75.6%的员工离开公司的理由实际上是对上司不满。也就是说,员工离职并非是炒公司的鱿鱼,而是炒上司的鱿鱼。这就是真-相所在,领导力,不是让人厌倦的光环,不是令人失望的描述,而是努力成为受人尊敬的上司。 不像以往的领导力着作,《中层领导力》没有变着花样去重复领导者任务、领导者特质等陈词滥调,而是直击 本文来自公务员在线 ,转载请保留此标记。 问题核心所在,送给企业中层十面镜子:无能上司造就低能下属;监工上

    司造就爱搞小动作的下属;独裁上司造就盲从下属;自命不凡的上司没人帮;推卸责任的上司让下属无所归依;表里不一的上司造就关系疏远的下属;不近人情的上司没人受得了;追求统一声音的上司抹杀创新思维;偏心上司造就一个应声虫和众多反对派。

    今天,如果一个领导者还不停自吹我是领导,迷信训中,被证明是有效的。

    向前看,做人就是做事;向后看,做事就是做人。人,应该永怀敬畏之心,无论是高层、中层,还是底层,自己都必须正确把握对自己的理解,怀有

    成为受人尊敬的人这一目标意识,不断地努力学习。虽然书名叫《中层领导力》,但这本使人睿智的书,却是适合每个人读的好书。

    在现在任何竞争的市场环境中,如果单纯地依靠技术因素、资金都无法决定企业的成功,真正的成功必然有赖于领导们如何最大限度地开发和利用人力。《共赢领导力》最大限度的挖掘发挥这类资源,让每一个读此书的人都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领导力,为自己,为企业创造财富。

    读完这本书,学到了很多。领导与自己上司的相处,与同级之间的相处,与下属的相处。这本书会给没有做过领导的人一个教程,给正在做领导的人一面镜子,能够让其已镜正身,找出自己缺失的地方。

    共赢领导力读后感范文二

    从知道中大总裁班到决定报名当学生,仅仅用了三天时间,在广告人看来,这属于冲动型购买方式了!年龄不小但还能冲动,一是朋友的介绍,二是公司11年历程现在遭遇发展瓶颈

  • 6、 读《纳兰词》有感:情与谁共?

    读《纳兰词》有感:情与谁共?

    纳兰容若,诗般的名字2024。毛晓雯先生言:纳兰容若,重21克。因为21克是灵魂的重量,纵观纳兰的一生,高昂的开端,悲怆的过程,无奈的结局那是纳兰身处尘世喧哗,却以他渐弱羸弱的肉身抵御灵魂的寂寞荒凉。如诗如画的人生篇章,我想不到,他的肉身中除却灵魂的重量,还剩下些什么?也许在他的词作中,我们能窥见他灵魂的一斑。

    不是人间富贵花

    初闻纳兰,是源于高中时无意寻得的那句:非关癖爱轻模样,冷处偏佳。别有根芽,不是人间富贵花。细品此句,只识得它底中的孤冷、执狂。仿似那孤傲男子背手挺立于眼前,人间富贵不落于心。

    翻阅《纳兰词》,惊叹于纳兰的出生,震撼于纳兰的才华,成德一名,纠结于他的一生。纳兰成德,在我国的文人史上,又有几人能堪称人间富贵花?又有几人能拥有比他更优渥的出生?

    《易经》言:君子以成德为行,日可见之行也。成德之名便来自于此。又,《仪礼》中却是弃尔幼志,顺尔成德,难道除却君子的言行能成就自己的德业外,还得抛却自己的童心?然,纳兰并未除却自己的童心,终其一生,他放弃自己的现实逻辑,听从心灵的指引,但却付出了太过沉重的代价。短短三十一年,他远离了唾手可得的高贵,远离了深厚积淀的血脉,执着地沿着脱线的轨道,似乎在越行越远。一个没有童年的权臣父亲,一个拥有显赫出生的乖戾母亲,纳兰的血脉中融合着当时最为高贵的两大姓氏叶赫那拉和爱新觉罗。但是他似乎无意于自己的出生,一句不是人间富贵花,道尽了他在汉文化的洗礼下,自己的血脉中仅遗留了一处原始的痕迹,那就是单纯,亦或,我们称之为童心。

    叹哉,纳兰;赞哉,纳兰。

    如果,是你,你是否愿意付诸一切,去换取心中的安宁?你是否愿意摒弃一切,去保留心中的那最后一抹纯真?纳兰啊,纳兰!你心中的情思能与谁分享?

    人生若只如初见

    那时,高考的压力,我已无心亦无暇去品读他的诗,去品味他的人。囫囵吞枣,我直觉其诗幽怨中不乏干劲,但又为何,吾不懂,亦无知。时光荏苒,当我终于收拾行囊,迈入大学的门槛,我终可静心与之相会。彼时,翻阅《纳兰词》,落于心间的是那句人生若只如初见,是啊,人生若能后悔,若能回归,那能多好。带着希冀,我吟着全篇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

    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

    骊山语罢清宵半,泪雨霖铃终不怨。

    何如薄幸锦衣郎,比翼连枝当日愿!

    看着这首《木兰花令》,我无法想象纳兰是在怎样的情景把这样

  • 7、 高粱情读后感

    在灰茫茫的土地上,只有耐得住大自然折磨的强悍的高梁好种。它正直的杆子,硕大而血红的穗头紧紧的抓住土地的根,它是多么的令人敬佩!

    读了这篇课文,我也心有所思。做人就应该像高梁一样正直、顽强地生活。应该佣有他那坚韧不拔的品格。挑战高处的困难,勇敢地面向“生活风暴”。从不会畏惧一切。依然正直地站着。等待着下一个对手。就因为它有着这样的性格。所以高梁自然在人们心中的位置无比高尚。

    高梁的根最苦,所以,所有的虫子都不敢咬它,根是它的命。就是因为高梁有着这“苦根”。它便可以更加顽强的生活。高梁不但有坚韧不拔的性格,还有着不可侵犯的本能。

    麦子、豆秧能用手连根拔起,但是再有力的庄稼人,也很难拔动高梁。它的根紧紧地抓住土地,便不会再怕“外来侵略者”了。

    这时我便下定决心,一定要像高梁一样,坚韧不拔,刚强、顽强的生活。面对一切事实与困难。

    在漫无边际的沙漠中,只有顽强的人才能生存;在寒冷的北极,也只有那坚韧不拔的人才能留下!

  • 8、 《高粱情》读后感
    这篇文章表达了作者对高粱的深情和敬佩之情。作者赞美了高粱坚韧不拔的根,还举了一个自己学习摔跤的例子。我认为,我们学生在学习上,也应向高粱那样有坚韧不拔的精神,何况我们小学生也是在打基础时期,所以也应向高粱学习,扎的根要深,才能立稳,坚定不动摇。我看过这样一则故事,一个孩子爱上了足球运动,在教练的指导下,天天练,简直就是把基础打得很扎实,根扎得很深,因此,长大后,他成就非凡。我们也应这样,好好学习,把根扎深。
  • 9、 情漫山河读后感

    情漫山河读后感

    2016年7月25日收到了梅梓祥老师寄来的《情漫山河》这本书。梅老师很用心,用黄色牛皮纸包裹好,生怕风吹雨淋。而我不想辜负老师的这份细心与信任。用了近两个月的时间慢慢地读完这本书。

    《情漫山河》全书共有56篇文章,是一部反映铁道兵战斗历程的散文、报告文学集。内容从大漠深处到长城内外,时间和空间跨度都很大,文字读起来很深情。老实说,这本书的读后感很难写,我迟迟不敢下笔,是因为它的内容太厚重,每一篇文章的作者都用自己的双脚行走在筑路的路上,而我只是一个普通的文学爱好者、一个年轻的筑路人,我怕自己写不好而对不起前辈。

    60多名作者笔端触纸写下一篇篇感人的文字,表达了广大筑路人对祖国、对人民和对人民军队的一往深情。跟随作者们的足迹,你可以领略从白山黑水到戈壁荒漠、从南海之滨到帕米尔高原,祖国的奇山异水、风土人情,以及那些或悲壮、或有趣、或感动的故事。

    作者戚广和与战士们一起迎着凛冽的寒风,情绪激昂地唱着战歌,出发去抢修塘沽至天津的铁路。可是这一路并不平坦、顺利,"轰"数不清的地雷,在他们身边爆炸;敌机从头顶一架架飞过,时不时的轰炸,可是战士们一如继往的前行,无所畏惧。冬天抢修铁路,一镐下去,战士们把虎口震破了,鲜血冻在镐把上,但是听不见一个同志叫苦。一年来就是凭着一把铁锹,一把钉道锤,把铁路从松花江修到了天津,扫除前进路上的障碍。

    在樟河,战士们三天没有睡上十个钟头,可一个个还兴奋地唱着自编的小调:北风滋溜溜吹,吹来个二支队,修路修到樟河桥,个个情绪高……看到这里时,让我想起纪录片《永远的铁道兵》,画面和这里的文字一模一样,铁道兵战士沐雨栉风,保家为国,为人民的解放事情铺就了一条通向胜利之路。同时也结下了深厚的友情。他们曾一起在军旗下集结、歌唱、战斗、冲锋,一起把足迹嵌在共和国的北国南疆、雪域高原,走到哪里就把幸福和欢笑带到哪里,骄傲、自豪、勇敢的铁道兵。

    《扬子江上》则是讲述武汉长江大桥建成通车了。战士们在长江大桥二号墩和洪水搏斗的一天。雨大水凶,船只摇晃不定,战士们的雨衣已经淋得透湿了,雨水不留情地从头上一直灌到全身。然而再大的风浪也不在他们眼里,一次次冲锋、一次次向前,终于赶到洪水前面,拔起钢板,船只通过,在场所有的人挥帽欢呼,拥抱庆祝。

    还有《战斗在碧河线上》、《四百五十个昼夜》、《没有新娘的婚礼》等等,每一篇文章就是一个动人的故事,如歌如泣、感天动

  • 10、 《情断西藏》读后感

    西藏的诱惑

    --《情断西藏》读后感

    捷 灵

    三万英尺抵达你的爱!

    摩卡说:"你要是找不到我怎么办?"

    散兵说:"那我就一天天地找,一天找不到,我就找一年,一年找不到,我就找十年,如果十年还找不到,我就用十年来忘记你。" ——题记

    这不是一本小说,这是作者摩卡的经历,它带给我们的不只是感动,还有崇敬,一种对人世间真情的崇敬。

    沿着她的足迹,我看到了神秘的西藏、圣洁的羊卓雍错、神圣的布达拉宫,看到了苍劲的秃鹫,看到了雪山、湖水、蓝天、白云。感受到了那淳朴的民风,感受到了那人民简单而又单纯的热情。

    那儿的山该有多圣洁啊,那儿的水该有多净啊,那儿的天该有多蓝啊,那儿的云该有多美啊!这儿的雪山都是一样的纯白高傲,这儿的湖都是一样的清净无暇,这儿的天都是一样的蔚蓝洁净,这儿的云朵却没有一朵重复的,各富姿态,这儿的人却是一样的纯净善良。

    我想象着自己站在圣湖边的样子,展开双臂,冥冥之中似有神力将我托起,让我如鸟儿般轻盈的飞翔。

    相信所有看过这本书的人都和我一样,希望它是真的,但它的确实实在在地发生了!摩卡,散兵,这一对在旅途中相识,相恋仅仅七天的恋人,他们的感情胜过七年,他们的真诚打动了所有人,他们有着相同的理念,他们都热爱自由,向往平淡的生活,就是这种相同的意识促成了他们的恋情。也就是这仅仅七天的故事让女主人刻骨铭心。旅途中发生的车祸使男主角丧命,女主角也受伤严重。而男主角在生命的最后一刻挂念的依旧是摩卡,直到听见摩卡没事才敢放心地离去,这是怎样的一种情感我无法形容。最后摩卡在网友支持、家人隐瞒下逐渐恢复健康。她一度以为自己被丢弃,曾埋怨过,伤心过,不过她是最坚强的,她用自己的坚强书写了一段感人的故事,她的坚强乐观感染着身边的每一个人。在知道真相时,她用尽力气哭干了最后一滴泪,她知道了他们是同时回家的,只不过一个向南一个向北,似乎这一切都是命中注定。她挣扎着去看他,看他的骨灰,他的遗像,拖着伤残的腿,来到他的墓前,她悲泣着,颤抖着,感受着他曾经的存在,似乎他在身边,一直守护者她。

    他是那么的热爱西藏,她感受到了他的魂留在西藏,留在高原顶上,历经三万英尺,他让她感受了他的爱,她似乎听到空中的呐喊:"摩卡,你要幸福!"

    这是一段造化弄人的惊世之恋,曾想,西藏,这个神秘而美丽的地方,冥冥之中,是谁在召唤着无数男女,有什么让他们魂牵梦萦!现在,我终于明白,是它的圣洁,是它淳厚的人民,更

  • 2019-10-29

  • 2023-05-09

  • 2019-10-23

  • 2019-10-23

  • 2019-10-19

  • 2019-09-20

  • 2019-09-23

  • 2019-09-21

  • 2019-10-24

  • 2019-10-20

  • 2019-10-17

  • 2023-03-15

  • 2019-10-17

  • 2019-10-28

  • 2019-09-21

  • 2019-10-24

  • 2019-11-06

  • 2019-09-23

  • 2019-09-25

  • 2019-10-19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11-08

  • 2019-09-21

  • 2023-05-12

  • 2023-06-19

  • 2019-10-09

  • 2019-10-11

  • 2019-09-23

  • 2021-08-31

  • 2019-09-20

  • 2019-09-23

  • 2019-09-28

  • 2019-10-09

  • 2019-09-25

  • 2019-10-17

  • 2019-10-19

共情力读后感
每当我们读完一些经典书籍后,通常会有一些感悟感想。共情力读后感栏目给大家带来大量共情力读后感、2024共情力读后感等内容,希望能够对大家写读后感悟提供帮助! 更新时间:2024/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