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高中读后感 > 碰撞中的融合读后感 > 地图 > 碰撞中的融合读后感,2024碰撞中的融合读后感
碰撞中的融合读后感相关栏目
碰撞中的融合读后感热门栏目
碰撞中的融合读后感推荐
碰撞中的融合读后感

(共 7652 篇)

  • 1、 《碰撞中的融合》读后感

    《碰撞中的融合》读后感

    读罢余颖老师的《碰撞中的融合》,收获很多。作者以特级教师的高度,比较了香港特区数学教育和内地教育的方方面面。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有以下几点:

    一、香港学校的管理制度非常细化

    香港各校自定的《学生手册》涵盖了学校管理和评价的方方面面。如校歌、目录、学籍表、致家长书、学生须知、记名等级表、家长日志、学生健康调查表等等。其中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学生记名记录表,在这个表中,记录了学生由何事而被记名,同时还要教师签名和家长签名。表中就违纪的次数的不同,相应的惩罚也不同。这样一方面让家长了解孩子在学校的表现,也让家长参与到了教育孩子的行列中来,这样可以避免老师和学生的直接对抗。

    二、香港学校重视阅读

    香港平均年阅读量是16本书,比起中国平均不足5本高了很多。让学生安静地阅读,一方面开拓了学生的视野,另外一个方面也让学生心灵静下来。我觉得如果我们内地的孩子也多开展一些类似的读书活动,孩子就不会那么烦躁了,纪律意识可能也要提高。

    三、香港的教育实

    我们内地的好多教育,感觉空的太多,很多教学内容走形式,喊口号的太多,具体的行动少。比如内地的许多检查、评估,对于学校的发展几乎微乎其微,检查以来,教师整资料,领导汇报材料。看起来轰轰烈烈,当时对于学生的教育共享几乎为零。还有就是香港的教材也是实,我们有些特级教师喜欢去创新,让人眼前一亮。其实,很多只能是个案,很多创明不能全面退关。

    四、香港教育的评价机制完善

    香港小学数学教育有四项重要的考试,全港同意的tsa考试,以全港作为样本,评价的导向性很强。反观我们内地的教育,本来以前还有个同意的抽测,现在也没有了。如何评估学校的工作,如何评价老师的教学效果。没有一个同意的考试,没有量化的指标。很多学校工作的成果说服力就不强。评价一个学校办的好坏,应该有一套完整的评价指标,并量化。

    总之,这本书让我了解了香港的数学教育,我收获很大。

  • 2、 叛逆的蛋壳组合读后感

    【篇一:叛逆的蛋壳组合读后感】

    前几天,我读了一本书叫《叛逆的蛋壳组合》。讲的是主人公吴童的生活。

    非主流女生吴童,总是兴趣广泛。在老师和家长的眼里,她的性格未免太张扬,而且最不能忍的事吴童总喜欢捣鼓一些和学习无关的东西,比如她和凌扬波,韩笑组成的蛋壳组合,又是阿狸党,有是快递业务,最后惹出了不少麻烦。蛋壳组合因此被老师和家长封杀。蛋壳组合会如何做出决定?

    吴童是一个见着短发,穿着衬衫和短裤有个性的女生,但也因为有个性,使她和妈妈经常吵架。在她伤心的时候,一个在qq上的好友一直鼓励,逗吴童开心,是吴童勇敢起来。

    虽然吴童惹了不少乱子,经常和爸爸妈妈吵架。可是这就是成长的代价。每个人可能都要经历这些暴风骤雨,才能成为有用之才。就像在大自然的野草,它不像在温室里的花朵美丽动人,他是经历过风吹雨打的野草,经历过这些的野草就要比在温室里的花朵强壮很多。

    【篇二:叛逆的蛋壳组合读后感】

    我特别喜欢读阳光姐姐的书《叛逆的蛋壳组合》。

    在我的内心,叛逆是不听爸爸妈妈的话,跟父母反着干,每个人在叛逆时期都会觉得自己在慢慢长大。如这本书里的女主角:吴童。叛逆之后的她却不再是以前的样子了!

    《叛逆的蛋壳组合》里的吴童,兴趣广泛,在班上跟凌扬波、韩笑组成了蛋壳组合,又是一组阿理党。就这样,她们越来越叛逆。她们还喜欢搞一些跟学习没有关系的事情。有一次,学校表演节目,节目表演完后,有人让吴童送个包裹给陈佳佳,过了一会儿,一班那里发生了一阵骚动,尖叫声一大堆。我们都吓坏了,陈佳佳一拆包裹,里面就蹦出来许多虫子,恶心极了。后来老师叫来了他们的家长。这件事经历之后,吴童越来越听话了,也爱学习了!

    这样一个从小叛逆的吴童,突然变得这么听话了!我可以体会到她发现了自己的问题所在,会努力得去改变。我们也在慢慢长大,这也是需要我们自己努力的过程!

    这本书还有很多很多有趣的事情,希望大家可以去读一读。

    【篇三:叛逆的蛋壳组合读后感作文】

    窗外,皎洁的月光洒满了大地,轻轻合上《叛逆的蛋壳组合》掩卷沉思。

    我一向喜爱阳光姐姐写的书,这次又听她出新书了,我欢欢喜喜的跑去书店。

    书店里的书可多了。我急忙到阳光姐姐小书房里找书。找了很久,唉,看来没有。我失望的叹了口气。忽然,我眼光一扫,哇!原来在这里只剩两本了耶!我把书抱的好紧,生怕它飞走。

    回到家里,我抱着书如饥似渴的读了起来:个性女生吴童和死党凌扬波、韩笑组建了

  • 3、 矛和盾的集合读后感

    矛和盾的集合读后感(一)

    今天,我读了一篇文章,题目是《矛与盾的集合》。故事是这样的:有一天,发明家手持矛和盾准备和朋友比赛,对方的矛如雨点般的向他刺来,发明家左抵右挡还是难以招架。在这紧急关头,他忽然想:还是盾太小了,盾要能大的像一个铁屋子,铁屋子上要能有轮子,再装上履带,那不就没有事了吗?于是发明家发明了坦克,正是坦克把盾的自卫、矛的进攻合二为一,在战场上不断显出神威。1916年,当英国的坦克首次冲上战场,德国兵头一回见倒这庞然大物时,吓得一下子向后跑了十公里。

    其实在生活中我觉得还有很多加一加的方法,比如录音机和电话加起来就组成了录音电话,电瓶装上自行车上就组成了电动自行车等等。

    通过这个故事我明白了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可能成为最后的胜利者!

    矛和盾的集合读后感(二)

    今天我们学习了课文《矛和盾的集合》,课文里面说:

    有一个发明家在手持矛和盾与朋友比赛时难以招架,于是产生了要发明一个保护自己的铁屋子的想法。发明家又想:铁屋子当然必须能攻击呀。于是他想着在上面加一个炮口。发明家又想:如果这个铁屋子不会跑,如果在战场上敌人溜走了可不能追。于是又在上面加了轮子,又安上了履带。于是,发明家发明了坦克。

    坦克把盾的自卫、矛的进攻合二为一,在战场上大显神威。在坦克首次冲上战场时,敌军一看到这庞然大物,吓得哇哇直叫,乱成一团,一下子退了十公里!就这样,敌军不战而退。

    这篇课文告诉我们: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就像我们人一样,要吸取别人的长处来弥补自己的短处。

    我学习了这篇课文,认识到了自己的缺点,使我更看到了别人的优点:我们班的任梦娇跑步快,赵曼伊写字2020好我虽然不能集她们的优点于一身,但我会努力,摒弃自己的缺点,吸取别人的优点,争取做一个优秀的好学生!

    矛和盾的集合读后感(三)

    读了课文《矛和盾的集合》,我想起我喜欢的围棋。

    围棋不仅是一种令人着迷的棋类游戏,还是一门奇妙的艺术。

    围棋是一片星空,棋子像闪闪星星错落有致地分布着;棋盘也是辽阔的土地,黑子与白子是争夺土地的两支军队。各个棋子在棋盘上是平等的,在不同的位置发挥不同的作用。

    我觉得,围棋处处有美感,像一幅图案。围棋布局时,用两三只棋子勾画出轮廓,然后黑白相互渗透。布局就是我的盾。中盘阶段,黑子和白子渐渐交织在一起,棋局纷繁复杂,棋子与棋子之间关系有尖、飞、跳、拆等,

  • 4、 两个故宫的离合读后感

    两个故宫的离合读后感

    从故宫看两岸《两个故宫的离合》。

    故宫不仅仅是故宫,两个故宫也不仅仅是两座博物馆,两个故宫的分分合合,折射的正是大陆和台湾的政治关系,可以说作者选择这个切入点来剖析两岸政治,的确一针见血,很切中要害。看了几页才发现作者竟然是一位日本人,叫野岛刚,是一位朝日新闻的大牌记者,更让我感觉大吃一惊。一位日本记者竟然能够如此了解中国和台湾,并且如此关注两个故宫的故事,长时间的关注,深入的采访,并且形成了文字2020,并出版成书,可见我们身边的这个日本,对中国了解之深,关心之切。甚至在很多地方都超过了我们自身,没法不汗颜,甚至有点恐慌。

    如果作者换一个名字2020,你基本上看不出作者竟然是一位外国人,虽然书里面并没有写作者会不会汉语,这本书是不是用汉语写出来的,但是你肯定会感觉作者肯定是一位中国通,通得比我们还中国。毕竟中日文化源自通一个源头,使用同一种文字2020,两国的历史又是那么纠缠不清。

    应该说书写得非常棒,能够看出一位记者的叙事方法,和学者完全不同。里面都是具体的人,和具体的故事,一切都是作者的采访和亲历,都是听到的,而不是从文献中看到的。使得叙述很有代入感,你也在跟着这个日本人在亲历,在听,在了解,这些东西在文献中是看不到的,远比文献更生动,更鲜活。

    书中讲述了故宫文物的大逃亡,最后落脚台湾,蒋介石修建台北故宫博物院,名字2020叫中山博物院,馆舍的设计也是体现了中国元素,以此来标示这他们的正统地位。而且仅仅是一座仓库,并不重视展览,因为按照计划这些文物早晚要回归北京故宫,台北的建筑将要变成中山纪念馆,这里和在大陆上辗转流涉停留过的很多借住之地一样,仅仅是占时的居所。不过这一住就是一个甲子,未来如何谁都说不清楚。

    台湾的两党,一蓝一绿,对待台北故宫的态度,完全相反,博物院的领导更替,发展方向也和当时的政治斗争密切相关。(.org)台北故宫博物馆,是一个很奇怪的博物馆,只收藏中华传统文物,却并不收藏台湾本地的东西,把本地的文物放进去也成为了一种政治象征。而兴建以收藏亚洲文物南分院更是体现出两个党派难以调和的矛盾。

    拉远了距离,再看看大陆和台湾,北京故宫博物院留下的文物从数量上远远超过了台北,但是以明清为主,当年带走的都是挑选宋代的文物,明清的还看不上眼,两者的价值不言而喻。不过经过了一个甲子,中国大地上出土了大量文物精品,使得北京故宫的收藏在不断

  • 5、 2013年暑假读后感:可怕的巧合读后感
    2013年暑假读后感:可怕的巧合读后感 因为我在学校期末考试中取得“双百”、并且在暑假里积极学习奥语、奥数,妈妈给我在网上订了六本书,其中《可怕的巧合》、《飞碟探索30年》是我最喜爱的。 我喜欢读《可怕的巧合》,是因为本书是一部风靡全球的神秘经典,它记录了一件件可怕的巧合,一个个无法解开的谜,它还是全球最离奇可怕的巧合事件大全集呢! 其中,一篇名为《20美元纸币与“911”袭击》的故事最吸引我,吸引我的地方正是在于两个离奇的巧合:一、如果把20美元纸币正面朝外,上下对折,手持左右两边,再朝中、向下转折,出现的图像与两幢世贸大楼在燃烧,翻过来一看,又好像是五角大楼在燃烧。二、把20美元摊开,一点一点折起来,可以拼出“osama”,正好是恐怖分子首脑奥萨玛?拉登的名字。 另外一本《飞碟探索30年》也非常有意思,此书包括九大主题,介绍了近30年内关于飞碟探索的66个重要事件。 我最感兴趣的是《揭秘典型飞碟发现事件》中的《亚当斯基的故事》。亚当斯基等一行人在1952年11月20日沙漠野餐时,自告奋勇地跟坐飞碟的外星人交流,之后被金星来的、名为“欧森”的外星人邀请到他们的母碟就餐,而且亚当斯基还在母碟里认识了火星人“法康”,土星人“拉缪”,此外他还在5个月之后的9月8日,再度被邀请到母碟,参加外星三人的告别会,之后就相继离碟了。 这两本书有一个共同点,它们都是架在真相与幻想之间的桥梁。对于像我这样喜欢科普、科幻读物的小书虫来说,阅读起来真是酣畅淋漓啊!
  • 6、 爱的碰撞伴我成长作文600字

    家是我们温馨的避风港,同时,在成长的道路中,我们难免会遇到与家人之间的爱的碰撞,爱的碰撞伴我成长。

    我在上小学时,与表哥发生了一些碰撞。究竟那件事是怎样的呢?

    那是一个炎热的夏天,我正在写作业,一会儿,我弟弟跑过来,他要找表哥问题,可表哥在画画,他需要安静,结果弟弟跑了过去,对着表哥说了一句话。

    哥哥,哥哥,我想问你一道题,你能教教我吗?弟弟询问道。

    不行,让你姐姐教你我顾不着。他耐烦地说。

    一会儿,弟弟过来了,他让我教他,于是我放下我的作业,心平气和地,将这道题讲给他听。不一会儿,一张令我气愤而熟悉的脸庞出现在我面前,他跑过来。

    你刚刚的思路不太正确,我来教他,你去帮我做些吃的吧!他不敢对我发火,十分温柔地对我说。

    可我却怒了,心想:凭什么呀!刚刚他还不教,现在我讲完了,他才过来,这是什么意思?而且还让我帮他弄东西吃,凭什么呢?于是我按捺不住,就把想说的话都说了出来。哥哥却一巴掌扇到了我的脸上,顿时就听到了那清脆的声音,而且我的嘴角还流了血。那一巴掌的声音,吵醒了午睡的爷爷奶奶,他们闻声赶来,将我扶了起来,并指责表哥。我却揽住了,将事情一五一十地告诉了他们。他们知道以后,狠狠的训斥表哥,可我却又揽住了他们。

    事情过后,姑姑知道了,告诉了我们亲人之间的碰撞,只是因为,大家都相互关怀着对方,我们不能为一点小事,就按捺不住自己的情绪而发泄出来,我们要学会换位思考。我听后点了点头。

    这件事让我明白了有时,爱的碰撞难以避免。

    啊!希望在爱的碰撞下,我茁壮成长;在爱的碰撞下,我能结出成功之果;在的碰撞下,我能更好的认识社会所以,爱的碰撞伴我成长。

  • 7、 水浒传每回合读后感

    水浒传每回合读后感(一)醉打蒋门神

    武松杀死了西门庆,就被发送了孟州充军,又在十字2020坡结识了张青和孙二娘。但是这些都不够精彩,唯独这集里的武松醉打蒋门神最为精彩。

    本集中,武松为了个人的友谊而去帮助施恩夺回快活林和在路上每家酒官都吃上三碗酒,这两点,就知道他有着放任一己的感情。

    而他在打蒋门神之前的挑逗更是精彩,先是到酒官里找茬,然后把蒋门神惹急,在狠狠的打他,这能证明武松是个粗中有细的人。

    他在挑逗时还可分成几个细节,三次换酒,之后说让蒋门神的小妾陪他喝酒,酒饱不让,就和他们打了起来(这里包括蒋门神)。

    他在禽了蒋门神之后,又怕他告官,在说要求蒋门神的第三件事时,却怕他告官和以后再把快活林夺回来,所以让他离开孟州,不得在此居住。由此也可以开出武松多么的细心。

    李逵见宋江父子团聚后,也想念自己的老母,便去沂水县的百丈村接自己的母亲。

    去时,途上遇见李鬼扮成的假李逵威胁,李鬼战败求饶,说他尚有九十岁老母,杀他就是把他和他的老母一块杀了。李逵可怜他,便饶了他,而且还给了他一锭银子,让他走了。

    我觉得是作者很反感像李鬼这样的人,所以就让李鬼和李逵再次遇上,而且让李逵把他杀死。一是作者可以出一下气,二是让那些读者也赞同他,并看完后有一种豪迈气质,似乎自己就是李逵。李逵杀李鬼是很精彩。

    但是后来的李逵背着老母过沂岭时杀虎的场景最为精彩。先是去打水,然后发现老母不见了,又发现两只小虎和两条人腿,愤怒之下杀死小虎,公、母虎分别来寻仇都被杀。

    只可惜杀了虎,还被人请到家里做客,后又被擒。这让人看完之后,都想替李逵打抱不平,可见作者的用心良苦。

    武松在阳谷县坐了都头,又上京办事。回来时,才知道哥哥武大郎死了,武松心疑便察得实情,去告官,谁知县馆已受贿,无奈下在狮子楼为武大郎报了仇。

    其中,让人看得最热血沸腾的就是最后报仇时杀死西门庆的那一段,武大郎虽死,潘金莲和西门庆也得到了她该得到的恶果,而武松为民除害还被发配孟州。我觉得这有可能是作者在讽刺当时的朝廷昏庸无道。西门庆在这里被作者描写的简直是臭不可闻,几乎上谁看完都痛骂他一两句,这能体现作者是多么的会描写人物啊!

    杨志盘缠用尽,只得将宝刀卖去,赚些钱投奔他乡谋生。谁知卖刀时,当地泼皮牛二百般凌辱,杨志忍无可忍便杀死牛二,再去报馆。最后被判充军大名府。

    最有趣的莫过于杨志卖刀时的情景。先是问谁买刀,牛二来后,让他试刀,牛二百般

  • 8、 看《地球大碰撞》有感 (750字)

    一支英文歌响起,天上一片粉红,一阵掌声响起,我坐在椅子上,吃着爆米花,上海科技馆的《地球大碰撞》开始啦!

    我躺在椅子上,仿佛我飞到茫茫宇宙。我在天空中飞,一些小行星在一边说话,哦!朱罗纪的小行星撞地球即将到来。

    恐龙还不知道,也不知道逃跑,那颗小行星慢慢地靠近了地球完了!完了!我心想。一年、两年、三年小行星撞上了地球,火花四溢,恐龙死亡了,一片凄凉的景象,所有的植物都枯死,泥石流破坏了水源,鱼儿一只只死亡,海啸把鱼儿冲向沙堆。河流都干了,大地也干了,地球上没有了生机,变得一片凄凉。

    那小行星的碎片呢?哦!碎片越来越大,成为了月球,还有一些掉进了地球。还好那没有人类,不过,我们还需要感谢地球的碰撞呢!是碰撞创造了人类。

    碰撞后,过了三千万亿年,万物复苏,花草树木出现了,一些鸟在空中飞,我们的祖先诞生了。

    现在有了夜晚,万物过得很幸福,我们的祖先很聪明,他们生儿育女,一代一代在进化,最后进化成我们。

    为了让人们生存下去,就不能再发生小行星撞地球了。银河系中有数千万颗行星,科学家打算在世界未日来的时候,用一种物体改变行星的行道,这样就不会担心地球被小行星撞到,而且一举两得。2012世界未日也就不会发生了。多好的一个方法啊!我抬起了手,保护环境也很重要,泥石流就不会发生了。

    恐龙是因为世界未日死去的,那次世界未日创造了我们,我们再次谢谢那次世界未日吧!

    2012世界未日远去了,小行星再也不会撞到地球了,科学救了地球。会想起那次世界未日,恐龙们是多么悲惨啊!恐龙的死创造了人们,也很值得啊!

    作为少先队员,该好好学习。长大后,成为科学家,为地球妈妈发明一些更好的卫星,所有的卫星围着地球,共同守卫,不让小行星靠近地球。要说到做到,来吧!同学们,共同为地球妈妈努力吧!

    二年级:汤洛琦

  • 9、 水浒传1回合读后感

    水浒传1回合读后感(一)

    《水浒传》的第一回,也就是水浒传的开头。《水浒传》讲的是宋朝年间的起义故事。

    第一回讲的是:当时,瘟疫流行,皇上派洪太尉去祈福。他拜见真人后,就跑上山找天师了。在上山的路上,先后碰见了大蛇和老虎,但都不去吃他。又爬了一段路,看见一个牧童骑着黄牛。太尉一看,有一个小孩,便向他问路。牧童却说,这山上有很多的野兽!劝他别去了。太尉一想也是,便下山了。之后也吃素五天。快走时,发现了一个房间,贴满了封条。太尉要开,真人劝他别开,太尉不听,强行要开。里面黑黑的,用火把发现有四个字2020遇洪而开,便要挖开。真人又进行劝住,太尉不听。挖开了一个大洞,突然发出了一声巨响!一团黑气化作金光四散开来,大家纷纷逃走。

    从这个故事看出,当时的太尉胆小怕死,不听劝。由此可见,当时的宋朝是多么昏暗,竟用这样的人当太尉!

    水浒传1回合读后感(二)

    《水浒传》第一回目录是张天师祈禳瘟疫,洪太尉误走妖魔。

    这一回还没有切入正文,主要说了两个人,一个是张天师,另一个是太尉洪信。

    这一回是引首与正文之间的桥梁。

    这一段真有《西游记》的味道。

    北宋末年天下大乱,原来是洪信惹来的,方腊又是谁惹来的呢?可能有另一个洪信。起码梁山这一百零八人是洪信引出来的。这件事对北宋是祸是福?就《水浒传》而言,是帮了北宋,因为这一百零八人招安后征辽,征方腊,保了大宋,而历史的真实是天下大乱,才有了宋江造反的故事。无论祸福,责任都在洪信,不在皇帝。要不然,儒家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信条,就不能立足了。

    水浒传1回合读后感(三)

    读完《水浒传》后,印在我脑海里挥之不去的只有两个字2020:忠,义。

    忠,即是对自己的祖国,对自己身边的亲人,朋友尽心竭力。宋江在种种威逼利诱之下,仍然对自己的祖国忠心耿耿,这就是忠;林冲的妻子在林冲被-逼上梁山之后,对高俅之子的凌-辱,宁死不屈,最终上吊自杀,这也是忠。在当今这个社会中,相信很多人都能做到一个忠字2020,但是,却很少有人能够做到一个义字2020。

    一个义字2020,包括了太多的内容。《水浒传》中一百零八好汉为兄弟,为朋友赴汤蹈火,两肋插刀,就只为了一个义字2020;为人民除暴安良,出生入死,也只为一个义字2020。由此可见,一个义字2020虽然只有三笔,有时却要用一个人的生命去写。在现实生活中,给人让座几乎谁都可以做得到,但救人于危难之中却不是谁都可以做

  • 10、 两个故宫的离合读书笔记
    两个故宫的离合读书笔记 “北京故宫胜在量,台北故宫胜在质。”这样的论断早在读《两个故宫的离合》前就听过。国民党在大陆解放前夕挑出最珍贵的故宫文物偷偷运往台湾不仅仅作为国民党注定败北的事实被谈起,更是作为国民党破坏国家统一的罪证被批判。“翠玉白菜”、“肉形石”和《清明上河图》——作为那批珍贵文物的代表它们被多少爱国人士魂牵梦绕。而对年轻人来说,台北故宫的魅力则更多地来自它不拘一格和诙谐的一面:2013年7月台北故宫博物院推出印有康熙朱笔御批“朕知道了”的胶带,迅速成为微博上的热门话题。政治博弈和流行文化就这样交织在人们对台北故宫的揣测和想象中,而北京故宫则是度量台北故宫的尺度,述说着圆满和残缺,分离和重聚,过去和现在。 也许,由一个局外人来书写这两个故宫的历史是才是最不偏不倚、最合适的。 班尼迪克·安德森(benedict anderson)认为,任何一个现代民族都是想象的、有明确界限的、且拥有主权的政治共同体(注一)。“想象”的成分在中华民族的构建中尤其突出。“孙中山为对抗西欧列强侵略中国,运用‘中华’的概念,将实际是多民族的中国人,整合成一个新国家的基础。所谓中华民族的人或民族,其实原本并不存在,这是为了定义革命所诞生的新共同体,而创造出来的政治概念”(野岛刚,29页)。虽为新共同体,中华民族的存在基础却是“旧”:在如今名为“中华”的这片土地上的波澜壮阔的历史与灿烂多姿的文化是消弥区域和阶级间隔,凝聚“中华民族”,应对西方文明强大冲击的关键所在。诚如野岛在书中所说:“在政治学上,权威是靠‘权力’和‘正统性’来确立的”(68页)。在古代中国,朝代更迭带来的是异姓皇室的统治,但唯一不变的是“天命”,而这作为中原文化系统被一代代传承下来;在现代中国,文化依旧是政治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是“用来证明政治权力的道具,也是权力与社会、权力与历史的指标”(210页)。在中国人生活的各个层面都被西方文明全面侵蚀后,文化更是扞卫民族尊严的最后底线。故宫集聚了华夏物质文化史的精华,是中国文化遗产的杰出代表,没有比这更能说明政权的“正统性”了。北京故宫和台北故宫的诞生,正因为此。野岛认为中华政治中文化的内涵与其他国家提倡的“文化重视”不同,对此我并不同意。在任何一个现代国家,文化遗产都是构建民族历史和民族身份、维护“正统性”的重要工具。即使是拥有万世一系的天皇
  • 2022-05-27

  • 2019-09-20

  • 2023-02-10

  • 2019-11-06

  • 2021-07-16

  • 2019-09-20

  • 2022-05-26

  • 2019-10-19

  • 2019-10-23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10-09

  • 2019-10-09

  • 2019-09-23

  • 2019-10-19

  • 2019-10-19

  • 2019-10-29

  • 2019-09-25

  • 2019-10-09

  • 2019-10-19

  • 2019-09-20

  • 2019-10-17

  • 2019-09-21

  • 2019-09-20

  • 2019-10-29

  • 2019-11-12

  • 2019-09-19

  • 2019-09-20

  • 2019-10-09

  • 2019-10-09

  • 2019-09-20

  • 2022-05-26

  • 2019-11-11

  • 2019-09-20

  • 2019-10-23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8

  • 2021-05-25

  • 2022-03-18

碰撞中的融合读后感
每当我们读完一些经典书籍后,通常会有一些感悟感想。碰撞中的融合读后感栏目给大家带来大量碰撞中的融合读后感、2024碰撞中的融合读后感等内容,希望能够对大家写读后感悟提供帮助! 更新时间:2024/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