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读后感范文 > 经济解释读后感 > 地图 > 经济解释读后感,2024经济解释读后感
经济解释读后感相关栏目
经济解释读后感热门栏目
经济解释读后感推荐
经济解释读后感

(共 8554 篇)

  • 1、 经济解释读后感

    经济解释读后感(一)

    在【经济解释】幽默诙谐且充满睿智的文字的感召下,我一口气通读了一遍,仍觉意犹未尽,便十分想将其推荐给更多的同学,正谓之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但又不免犹豫,因为【经济解释】这本书就如同张五常先生本人一样充满了争议。正如张先生自己在文中写到的一样,【经济解释】这本书不是课本,选修经济的学生可以读,也应该读,但因为我往往不依常规,学生考试时用上我的答案,不免凶多吉少。也许,张先生在这里是高估了他的读者,认为他的读者应该已掌握了传统的经济理论,现在已不需要他像经济学课堂上的老夫子一样重复罗嗦地灌输所谓的经典理论,而他所要做的就是要从一个全新角度去阐释最为简单的经济学道理。

    【经济解释】这本书确实不是我们传统意义上的经济学课本,而对它的准确定义按我个人的理解,它应该是本经济学的散文集。既然是经济学的散文集,那么它应兼有散文的基本特征与经济学的灵魂主线,即所谓的形散而神不散。形散只是散在其形式上,而神不散是不散在其经济学的脉络上,是不散经济学的灵魂思想上,即我们所谓的理一性一经济人假定、稀缺、竞争、效用(在【经济解释】中张先生使用了功用这一翻译)以及需求定律和交易理论等。

    实际上张先生也正是按着这样的经济学脉络来为他的读者讲授他所理解的经济学。当然我不敢苟同他所有的观点,也许这也正合乎张先生的处事原则,因为在他的【经济解释】之中也同样充满了对权威观点的怀疑。这正如他在经济解释之三中所明确指出那样,世上没有不可替代的理论。然而,我对张先生的学识之渊博,行文之流畅,观点之新颖也确实是十分钦佩。因而,我认为【经济解释】的确是值得一读的好书!

    虽然【经济解释】是本经济学的散文集,但张先生开篇仍不忘按传统的模一式那样,首先介绍方法论,所以张先生把【经济解释】的第一章便定为了科学的方法。科学的方法这一章在【经济解释】的全书中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在这一章中张先生则更像一位哲学家,现在他正努力向他的读者传授着他的经济哲学。而这种经济哲学正体现了张先生科学的一精一神,这种科学的一精一神与态度则正是我们在学习和研究经济学问题时所必不可少的。

    在科学的方法这一章一开始,张先生就给我们介绍了两种极端理论,一为特殊理论;一为套套逻辑。所谓特殊理论,即是特殊到只能解释一个现象的理论,这种理论是不具一般解释力。所谓套套逻辑,是指一些言论,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可能是错的,例如说 四足动物

  • 2、 《经济解释》读后感

    前几天,经朋友推荐拜读了张五常先生的《经济解释》,读完之后顿觉收益非浅,竟发现原来经济学的文章还可以这样写,这的确是本很有意思的书。在读《经济解释》之前,我只知道张五常先生是一位天赋极高的华裔经济学家,他在产权理论方面造诣很深,除此以外我对张五常先生可谓是一无所知。有幸拜读完《经济解释》后,却发现张先生竟把经济学的文章用散文的体裁写出来,而且写得是如此生动有趣,一下让原本枯燥无味的经济理论变得栩栩如生起来,这确是让我的精神为之一振,让我深深地敬佩起张先生渊博的学识和敏锐的洞察力。在《经济解释》幽默诙谐且充满睿智的文字的感召下,我一口气通读了两遍,仍觉意犹未尽,便十分想将其推荐给更多的朋友,正谓之“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但又不免犹豫,因为《经济解释》这本书就如同张五常先生本人一样充满了争议。正如张先生自己在文中写到的一样,“《经济解释》这本书不是课本,选修经济的学生可以读,也应该读,但因为我往往不依常规,学生考试时用上我的答案,不免凶多吉少。”也许,张先生在这里是高估了他的读者,认为他的读者应该已掌握了传统的经济理论,现在已不需要他像经济学课堂上的老夫子一样重复罗嗦地灌输所谓的经典理论,而他所要做的就是要从一个全新角度去阐释最为简单的经济学道理。《经济解释》这本书确实不是我们传统意义上的经济学课本,而对它的准确定义按我个人的理解,它应该是本经济学的散文集。既然是经济学的散文集,那么它应兼有散文的基本特征与经济学的灵魂主线,即所谓的“形散而神不散”。“形散”只是“散”在其形式上,而“神不散”是不散在其经济学的脉络上,是不散经济学的灵魂思想上,即我们所谓的“理性经济人”假定、稀缺、竞争、效用(在《经济解释》中张先生使用了“功用”这一翻译)以及需求定律和交易理论等。实际上张先生也正是按着这样的经济学脉络来为他的读者讲授他所理解的经济学。当然我不敢苟同他所有的观点,也许这也正合乎张先生的处事原则,因为在他的《经济解释》之中也同样充满了对权威观点的怀疑。这正如他在“经济解释之三”中所明确指出那样,“世上没有不可替代的理论”。然而,我对张先生的学识之渊博,行文之流畅,观点之新颖也确实是十分钦佩地。因而,我认为《经济解释》的确是值得一读的好书!科学的方法论———虽然《经济解释》是本经济学的散文集,但张先生开篇仍不忘按传统的模式那样,首先介绍“方法论”,所以张先生把《经济解释》的

  • 3、 关于读后感经济解释精选4篇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阅读完作者写的作品之后往往受益匪浅,心中拥有不少的想法,读后感中的叙述应该要形象生活,要简洁明了。您也对写好一篇读后感充满兴致吧!请阅读由读后感大全小编为你编辑的读后感经济解释,相信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读后感经济解释 篇1

    内容简介:本书力求在阐述理论假说的基础上推出可验证的含义,并把这些含义与事实对照,以验证理论假说的正确性,这是《用经济学解释我们的生活》最为显著的特点。科学的威力在于其强大的解释能力,即推测力。《用经济学解释我们的生活》的目的是展示经济学的这些能力。作者用通俗的语言介绍了经济学中几个最基本的概念和原理——理性人假设、需求定理、成本、信息费用、协商费用等,并初步演示如何用这些概念去解释真实世界中的事情。同时用经济学概念和原理去解释发生在我们身边的那些真实的事儿,包括交易与竞争、投资与消费、商家的行为、合约和制度、政府行为、改革开放的措施以及各种涉及我们日常生活的真实事件。

    用经济学解释我们的生活的读后感,来自淘宝网的网友:有故事的经济学,更妙趣横生、有道理的经济学,更发人深省、有逻辑的经济学,更一通百通、有敛事的经济学、为什么漂亮的姑娘更爱打扮?为什么百货公司要设立收银台?为什么大医院看病难?有道理的经济学、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经济学的成本与会计学的成本不一样穷人与富人的区别、有逻辑的经济学、为什么有企业?为什么有政府?为什么总有一些人更富有?中国经济30年的高速增长,我们做对了什么?还将继续做什么。这个时代,搞定经济学,才能搞定生活,从不翼而飞的钞票到预售的房地产,从漂亮的姑娘更爱打扮到大学生就业难,从企业到政府,从罢工到工资,从高考制度多到总有一些人更富有,这一切到底为什么?——经济学让我们更懂生活。看不透房价?看不透政府行为?看不透我们身边的那些事?看透才能活透!让你一通百通、活得更好的经济学。

    用经济学解释我们的生活的读后感,来自卓越网的网友:大干世界,无奇不有。太阳每天都从东边升起,又从西边落下,时而刮风,时而下雨,有时电闪,有时雷鸣;水往低处流,袅袅青烟总是往上升……这些都是自然现象,与人的行为没什么关系。而在人类社会中,也无时无刻不出现许多令人疑惑不解的事情:一些人贫穷,另一些人富裕;农贸市场里,人们讨价还价;城市里,高楼林立,人流涌动,熙熙攘攘,好不热闹……好奇之心,人皆有之。我写这本书的目的,是

  • 4、 张五常《经济解释》读后感1500字

    这几天,到图书馆查找有关经济类的书籍,发现了张五常先生的《经济解释》。读完之后顿觉受益匪浅,同时也发现原来经济学的文章还可以这样写,这的确是本很有意思的书。 张五常是一位天赋极高的华裔经济学家,他在产权理论方面造诣很深。拜读完《经济解释》后,却发现张五常竟把经济学的文章用散文的体裁写出来,而且写得是如此生动有趣,一下子让原本枯燥无味的经济理论变得栩栩如生起来,这让我的精神为之一振,让我深深地敬佩起张先生渊博的学识和敏锐的洞察力了。 在幽默诙谐且充满睿智的文字的感召下,我一口气通读了一遍,仍觉意犹未尽,便十分想推荐给更多的同学,所谓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但又不免犹豫,因为《经济解释》这本书就如同张五常先生本人一样充满了争议。正如张先生自己在文中写到的一样:《经济解释》这本书不是课本,选修经济的学生可以读,也应该读,但因为我往往不依常规,学生考试时用上我的答案,不免凶多吉少。也许,张先生在这里是高估了他的读者,认为他们应该已掌握了传统的经济理论,现在已不需要他像经济学课堂上一样灌输所谓的经典理论,而他所要做的就是要从一个全新角度去阐释最为简单的经济学道理。 《经济解释》这本书确实不是我们传统意义上的经济学课本。它兼有散文的基本特征与经济学的灵魂主线,即所谓的形散而神不散。形散只是散在其形式上,而神不散是不散在其经济学的脉络上,是不散经济学的灵魂思想上,即我们所谓的理性经济人假定、稀缺、竞争、效用(在《经济解释》中张先生使用了功用这一翻译)以及需求定律和交易理论等。实际上张先生也正是按照这样的脉络来为读者讲授他所理解的经济学。当然我不敢苟同他所有的观点,也许这也正合乎张先生的处事原则,因为在他的《经济解释》之中也同样充满了对权威观点的怀疑。这正如他在经济解释之三中所明确指出那样,世上没有不可替代的理论。但我对张先生的学识之渊博,行文之流畅,观点之新颖确是十分钦佩的。 张先生把《经济解释》的第一章便定为了科学的方法。在这一章中张先生则更像一位哲学家,向读者传授着他的经济哲学。而这种经济哲学正体现了张先生科学的精神,这种科学的精神与态度则正是我们在学习和研究经济学问题时所必不可少的。这一章一开始,便介绍了两种极端理论,一为特殊理论;一为套套逻辑。所谓特殊理论,即是特殊到只能解释一个现象的理论,这种理论是不具一般解释力。所谓套套逻辑,是指一些言论,在任何情况下

  • 5、 经济解释(卷1):科学说需求读后感心得体会(3)篇
    经济解释(卷1):科学说需求读后感心得体会 第(1)篇

    感觉张五常是个失意的经济学家。多次提起自己出了名的老师、同事如何看好自己。但他的主张在现实中却没啥市场。张老数学不好,就大谈数学对经济学的误导,但自己的讲述方式却也很陋,就算你再牛逼,你说不出来又有什么办法。别人不知道啊。这本书我没咋看懂。第一,我水平太低,经济学积淀不够,很多东西自己本来未理解,或许等我有天看多了,回过头来就会发现这本书的好处;nn第二,我笨,很多时候他只是提起某概念,点到为止,不深入解释,我自己想我想不明白;nn第三,感觉他想到哪写到哪,不够系统性;nn第四,这本书里有些东西不喜欢,老是说后面我会再解释,在卷三我们再讨论,可是到了后面依然让人失望。这本书注定是很小众的书,即使在经济学界里,他的表达方式决定的。思想再牛逼,说不出来,没用。你再喜欢她,她不知道,白搭。

    经济解释(卷1):科学说需求读后感心得体会 第(2)篇

    大师的书,即使读起来有困难,也要敬畏地给五颗星!n《经济解释》共有三卷,这是卷一。本书是我读过的最难的经济学作品,但是难并不意味着不重要!n科学说需求,张五常老先生用大量的篇幅,通过逻辑学,一步一步教我们认识科学,认识科学分析方法,认识经济学的研究范畴,经济学的基本假设。虽然卷一篇幅不长,但不建议经济学零基础的朋友看。而至于书中多次重复的“事实不能以事实解释”、“理论的推测一定要「可能被事实推翻」”等,值得我们反复咀嚼。作为现代产权经济学和新制度经济学的创始人之一,跟张老先生一起玩经济的都是阿尔钦,科斯,弗里德曼这些如雷贯耳的经济大家。虽然多次与诺奖失之交臂,但张老先生无疑是中国经济学界“最牛的人”。那么,“最牛的人”把他一辈子的研究成果汇成这本《经济解释》,敢不看吗?

    经济解释(卷1):科学说需求读后感心得体会 第(3)篇

    读完最深的感受是:大家风范。张老爷子是继卡尼曼和道金斯之后第一个让我感受到分析能力自叹不如的人。作者的功力,读过之后才知道,其实已经彰显在书名“解释”二字中了。虽然是一本经济学著作,却严谨的与数学毫无二致:作者从基本的逻辑讲起,首先阐释了什么是“科学”,然后把经济学的公理和基础假设讲得非常清楚,然后在此之上引入传统“功用”概念,然后对其解释力的局限性进行批驳,之后再引出需求定律,再举实例对需求定律的解释力进行了说明。我大胆估计,95%以上经济学专业的学生是根本

  • 6、 读后感大全:柳叶儿的解释

    柳叶儿

    每当看到那一片片打着细卷儿,在暖和的阳光里慢慢舒展的柳叶儿时,我总忍不住要伸手去摘一片来,放在嘴里嚼着,慢慢品尝一番那苦中略带些涩的滋味儿。

    (问题)?:为什么作者总是忍不住的要伸手去摘一片,放在嘴里嚼着,慢慢的品尝一番那苦中略带些涩的滋味儿?

    解答:许多人认为,作者将柳叶儿放在嘴里嚼,就只是觉得认为好玩,因为作者在这一段中用了这么一个词忍不住,其实不然,作者主要其实想要表达柳叶儿对于当时的人们来说是可想而知的极品,苦涩的柳叶,苦涩的汁水,但却孕育了数万个中国人的生命,下文中有解释。

    我和三叔一高一矮;一前一后,踩着村边的小道,一直走到村南那飘着一团淡淡晨雾的小河边。河水缓缓地流着,平静得连一个泡沫都没有,只有远处的小石桥下,偶尔传来一两声哗啦哗啦的水响。

    (问题)?踩,飘,流,传这几个字,在文中起到了什么作用?

    解答:衬托作用,表现出清晨的村庄那种静。那种美,那种自然,那种早表现出我与三叔为吃在清凉的早晨辛苦寻觅的过程。

    这时候,太阳出来了,老远老远淡青色的天边上,兀地跳出半轮鲜红,那红光便远远地立刻的罩过来,像要把人化了进去。我看痴了,三叔便仰头问我:你看什么?我说:一个大樱桃,鲜红鲜红,全是肉做的。

    (问题)?:为什么说太阳像一个大樱桃,鲜红鲜红,全是肉做的?

    解答:因为那时候,作者正在处于童年的阶段,无限遐想是每个小孩子的必经阶段,但为什么说它是肉做的?因为根据当时的生活,大家处于一种饥饿型状态再加上小孩子的无限幻想就被比喻成了肉做的。

    最好吃的当然是用它来包菜包子,里面还要再放一勺油。做这样的饭,全家便只允许我一个放开了吃。于是我拼了命直吃到肚子圆鼓溜溜的,薄薄的一层肚皮几乎撑得透明。每当这时,奶奶便不放我出去乱跑,她担心我一个跟头摔倒,那纸一般的肚皮被弄破,里面的肠子会淌出来。

    (问题)?:为什么说做这样的饭,全家便只允许放我吃呢?,还有为什么我拼了命的狂吃?,把肚子吃的圆鼓鼓的。薄薄的一层肚皮几乎撑得透明。每当这时,奶奶便不放我出去乱跑,她担心我一个跟头摔倒,那纸一般的肚皮被弄破,里面的肠子会淌出来。

    解答:我们先解答为什么只允许我一个人吃?请大家联系一下上文,他说了,这是我自己摘的,这就说明了儿童的对于自己的作为所有的自豪感,与表现欲。同时也正面描写了家人对作者的关爱与呵护。

    对于柳,人们又是吟诗,又是作画,又是感叹它的多情,又是赞赏它的多姿

  • 7、 《历史的辉格解释》读后感800字

    应该站在古人的立场上思考那些为什么在我们看来很怪异的事情对于他们其实非常正当,而不是用当代的价值观和立场来居高临下的对古人进行道德评判,划分出进步的或是落后的。要意识到其他时代的社会和今天一样都是有血有肉,活生生的,他们互相之间的共性是远远大于和今人之间的共性的,我们于历史是他者,我们一定要怀着对整个过去的热情和对历史多样性的理解,用自己的心灵去理解他们,贴近古人。

    古人的目标和理想并不一定就是为了塑造当代这样的社会。历史是在每一代人的目标被现实扭曲以及下一代人面对糟糕的当下而进行修正的不断努力的过程中前进的。过去和现在有着非常明显的鸿沟。不能只着眼于那些和当代社会相似的东西,然后按照因果关系把当代和古代联系起来,而是要探索为什么古代会有这些和我们这么多不同的地方,变革是如何产生的,然后一步步地勾勒出复杂的历史图景和相互关系,以及如何在这些复杂的关系中,现代社会是如何诞生的。任何的历史事件必须放在这样的关系网和众多要素之间的互动中来理解,并且由它们驱动。

    辉格史学的最可怕的结果就是,在进行研究之前,历史学家就已经得出结论了,这样的预设结论就是等于什么都没研究,起点就是终点,也无法回答当代社会的起源,也无法正确地认识我们在历史中的位置。如果我们不坚持为了过去而研究过去的主张,我们就没有办法从这一泥淖中走出来。

    历史学的任务不是抽出一些干巴巴的线索做哲学推理和价值判断,而是尽可能地去还原那个复杂的具体时空情景。历史学的任务是研究过去和现在的中介以及整体的转变过程,无论是哪个因素,都只是其中的一个中介而已,它们为各种力量的冲突和结合提供了竞技场。

    历史学家不是上帝,道德判断不是历史学家的职责。历史学家可以将道德和伦理作为历史的一部分进行考察,但是道德并不能凌驾于历史研究之上。

  • 8、 弟子规全文及解释

    下面是弟子规全文及解释,供大家参考和阅读。

    1.《弟子规》

    总叙

    弟子规 圣人训 首孝弟 次谨信

    泛爱众 而亲仁 有余力 则学文

    入则孝

    父母呼 应勿缓 父母命 行勿懒

    父母教 须敬听 父母责 须顺承

    冬则温 夏则凊 晨则省 昏则定

    出必告 反必面 居有常 业无变

    事虽小 勿擅为 苟擅为 子道亏

    物虽小 勿私藏 苟私藏 亲心伤

    亲所好 力为具 亲所恶 谨为去

    身有伤 贻亲忧 德有伤 贻亲羞

    亲爱我 孝何难 亲憎我 孝方贤

    亲有过 谏使更 怡吾色 柔吾声

    谏不入 悦复谏 号泣随 挞无怨

    亲有疾 药先尝 昼夜侍 不离床

    丧三年 常悲咽 居处变 酒肉绝

    丧尽礼 祭尽诚 事死者 如事生

    出则弟

    兄道友 弟道恭 兄弟睦 孝在中

    财物轻 怨何生 言语忍 忿自泯

    或饮食 或坐走 长者先 幼者后

    长呼人 即代叫 人不在 己即到

    称尊长 勿呼名 对尊长 勿见能

    路遇长 疾趋揖 长无言 退恭立

    骑下马 乘下车 过犹待 百步余

    长者立 幼勿坐 长者坐 命乃坐

    尊长前 声要低 低不闻 却非宜

    进必趋 退必迟 问起对 视勿移

    事诸父 如事父 事诸兄 如事兄

    朝起早 夜眠迟 老易至 惜此时

    晨必盥 兼漱口 便溺回 辄净手

    冠必正 纽必结 袜与履 俱紧切

    置冠服 有定位 勿乱顿 致污秽

    衣贵洁 不贵华 上循分 下称家

    对饮食 勿拣择 食适可 勿过则

    年方少 勿饮酒 饮酒醉 最为丑

    步从容 立端正 揖深圆 拜恭敬

    勿践阈 勿跛倚 勿箕踞 勿摇髀

    缓揭帘 勿有声 宽转弯 勿触棱

    执虚器 如执盈 入虚室 如有人

    事勿忙 忙多错 勿畏难 勿轻略

    斗闹场 绝勿近 邪僻事 绝勿问

    将入门 问孰存 将上堂 声必扬

    人问谁 对以名 吾与我 不分明

    用人物 须明求 倘不问 即为偷

    借人物 及时还 后有急 借不难

    凡出言 信为先 诈与妄 奚可焉

    话说多 不如少 惟其是 勿佞巧

    奸巧语 秽污词 市井气 切戒之

    见未真 勿轻言 知未的 勿轻传

    事非宜 勿轻诺 苟轻诺 进退错

    凡道字 重且舒 勿急疾 勿模糊

    彼说长 此说短 不关己 莫闲管

    见人善 即思齐 纵去远 以渐跻

    见人恶 即内省 有则改 无加警

    唯德学 唯才艺 不如人 当自砺

    若衣服 若饮食 不如人 勿生戚

    闻过怒 闻誉乐 损友来 益友却

    闻誉恐 闻过欣 直谅士 渐相亲

    无心非 名为错 有心非 名为恶

    过能改 归于无 倘掩饰 增一辜

    泛爱众

    凡是人 皆须爱

  • 9、 博物经济学——《牛奶可乐经济学》读后感

    《牛奶可乐经济学》算是比较出名的一本经济学大众读物了,虽然你不一定看过,但很有可能听说过。在谈读后感之前,先稍微说一点闲话吧。经济学最初的中文命名,也许是取自经事济世的意思吧。同时,经济,在中文中还有一个形容词的意思,指比较高效和快捷的意思。我一直对经济学比较感兴趣,也许是觉得经济学是一种很宏大的科学,涉及面很广,对社会的意义比较大。尤其是读了《激荡三十年》之后,对经济学更加感兴趣了。后来看了曼昆的《经济学原理》的一部分,没有坚持看完。此外,我还得感谢云强曾经对我说过的一句话:其实经济学是一种思想和习惯,即面临一个问题的时候,总会思考怎么处理最高效,最经济,最划算。至今,我仍旧觉得云强的观点很有价值。尤其是看了《牛奶可乐经济学》之后。这本交给我一个新名字:博物经济学。何为博物经济学呢?简言之,就是和很多事物有关的经济学,由于其涉及面很广,因此又不是那种艰深的经济学概念,更多的像是在讲一些通俗的道理。或者说,是一种被通俗化了,庸俗化了的经济学,但是很有趣。正如我很难去读《左传》和《春秋》等严肃的历史,但是通俗化的《东周列国志》我却很容易接受。

    全书基本上全是在讨论日常生活中的经济学现象,或者是用经济学的思维去审视现实生活,下面我简单介绍几个书中的例子吧。

    为什么商家要搞限时打折活动?马上双11就要来了,各大商场和网站都在搞促销活动,其实我一直搞不懂为什么要这样子,既然打折他们仍旧赚钱,为什么不直接把价降下来?看了这本书,原来是这样子的:同样一件商品,不同的消费者给出的预期价是不同的,简单地说是收入高的给出的预期价会高于中低收入的消费者,商家当然是想按照不同的价格卖给不同的消费者,只要高于成本价他们都是划算的,但是一件商品只能有一个定价,区别定价是不可能的。但是,限时促销活动是一个很好的区别定价的手段,为什么呢?逻辑是,愿意花高价购物的人通常是不会关注限时促销活动的,但是那些中低收入的消费者为了节省开支,他们会关注限时促销信息,并且会花精力进行比较。简言之,限时促销是一种商家区分消费者的手段,成功地使那些平时因为觉得价格太高而不愿意购买某件商品的消费者去购物,只要高于成本价,商家还是有利可图的,而且还可以在其他时间以高价卖给高收入的消费者。这个道理有点绕,慢慢消化吧。

    为什么公海里的野生鲸鱼需要保护,而没有人去保护鸡呢?按理说被人吃掉的鸡更多,为什么人们害怕鲸鱼灭绝,

  • 10、 小民说经济读后感
    小民说经济读后感 最近看了梁小民先生的书《小民说经济》,全书整理了梁小民先生从生活中发生一件件事情,分析经济学的问题。前面部分的内容都是从一个案例开始进行分析,然后或解释其中原理,或提出一些改革建议。后半部分主要是一些书籍的读后感。由于本身经济学知识的匮乏,而且书是类似散文集一样的方式整理的,读完其实已经忘了讲了什么,但是作者写这一一篇短文时体现的一个经济学家对国家的责任心还是有所感触,同时作者的每一个小篇都不是留一些模棱两可的结论,只要自己认为正确的,在最后给出的结论都具有可实施性,这样的思维方式和写作方式值得学习。对于最后的几十篇读后感,可能对于学经济的朋友有很大的帮助,而对于没有经济学知识积累,也没有看过这些书的人而言,看起来还是有一些枯燥。 对于我而言,我最多的去关注了如何写读后感。前面也写了一些读后感,基本是对书中的观点的罗列和评论。没有一个系统的思维和串联的过程。所以写完总是觉得写得不够彻底。即使添加了评论,依然觉得是别人的东西,而没有真正从内在转化为自己的思想和知识储备。这本书中并没有如我一样,像写科技文章一样,列上标号,一条条写,而是把书中的精华即传递的思想,当然这个是读者认为的作者表达的思想,结合生活中的例子,写成一篇篇引导未来的读后感,而不是总结过去。 读书是一种修炼,写作也是一种修炼,这和习武一样,初期看到的都是一些招式,反映到实践就是招式的模仿。时间久了,招式练得纯熟了,逐渐发现各个招式之间的关联性,而此时思维就成为一个系统,也理解了招式在整个这一套功夫中的意义,这时就可以融汇贯通,根据不同情况选择最合适的招式。当可以对招式随意组合,自由运用的时候,从前的困惑,或者招式无法解决的问题,就可以通过招式创新来解决了。再到最后,就没有招式了,也就到了无的境界,大无就是大有。自己都觉好高深,还是说说实际吧。现在自己看书所到层次就在第一层,只能偶有对书中一些观点的思考,虽然也可多少应用一部分到实践,但是总是很散乱,并且稳定性不够,即不同状态下处理方式大相径庭,效果当然不言而喻。说白了就是做事的思维方式跳跃性太大,没有一套相对稳定的价值观指导自己。价值观这个层次就跟高了,这已经不是外在的招式了,这是内力。招式总归是只是表象的东西。 任何事情都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自己的读书之路才刚刚开始,在这个年龄段,我关注的更多
  • 2019-09-20

  • 2019-10-24

  • 2019-10-09

  • 2019-10-17

  • 2019-10-17

  • 2019-10-29

  • 2019-10-11

  • 2019-09-21

  • 2019-10-29

  • 2023-04-16

  • 2019-10-11

  • 2019-09-25

  • 2022-12-22

  • 2019-09-20

  • 2019-10-09

  • 2019-09-23

  • 2019-10-29

  • 2019-09-25

  • 2019-10-11

  • 2021-06-22

  • 2022-01-13

  • 2019-09-23

  • 2019-10-19

  • 2019-09-25

  • 2019-09-25

  • 2019-10-19

  • 2023-02-15

  • 2019-09-20

  • 2019-10-29

  • 2019-10-11

  • 2019-09-25

  • 2019-10-19

  • 2022-04-06

  • 2019-10-19

  • 2019-10-29

  • 2021-05-26

  • 2019-09-19

  • 2019-10-01

  • 2019-10-12

  • 2019-10-29

经济解释读后感
每当我们读完一些经典书籍后,通常会有一些感悟感想。经济解释读后感栏目给大家带来大量经济解释读后感、2024经济解释读后感等内容,希望能够对大家写读后感悟提供帮助! 更新时间:2024/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