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读后感600字 > 经典古文60篇读后感 > 地图 > 经典古文60篇读后感,2024经典古文60篇读后感
经典古文60篇读后感相关栏目
经典古文60篇读后感热门栏目
经典古文60篇读后感推荐
经典古文60篇读后感

(共 717 篇)

  • 1、 《经典古文60篇》读后感

    在这个假期里,我读了很多书,也知道了很多道理。但其中,告诉我最多道理的书就是这本《经典古文60篇》了。

    这本《经典古文60篇》通过故事、古文告诉了我许多道理,比如:怎样学习成绩才好、要尊敬师长、耍小聪明是行不通的、要爱学习、爱生活,还有要怎样做人……….它交给我的道理数都数不清。我印象最深的一篇古文就是《劝学》了。

    《劝学》的讲的是学习的意义。文章一开篇就引用了君子的话“学习不可以停止”,这是全片的中心。接着又从几个方面具体叙述了学习的重要性:1.用“青出于蓝”的比喻,说明学习能使人进步、提高,学生也可以超过老师。2.以木匠取材的事例,说明学习可以改变人的气质。3.以木料用墨线可以取直,刀剑磨了之后会锋利的比喻,说明人如能博学多识,并能天天反省检查自己,就能提高道德修养。

    而后面的第二段又告诉了我们几个道理:1.空想不如学习。整日冥思苦想,不如学习一会儿得到的东西多。2.要善于利用外物,借助工具学习。有修养的人,也并非天生聪明,只是在学习上善于利用工具罢了。最令我受启发的是第三段,第三段讲了学习的态度。这里强调了三点:1.学习要循序渐进,不断积累,就像积羽成舟一样,没有一步步的行走就不能到达千里之外,这就是逐步渐进、积累的效果2.学习要勤奋不息,持之以恒,就如“铁杵磨成针”的道理一样。3.学习要专心致志。就像蚯蚓,它既无尖利的的牙齿,也无坚硬的骨头,但它却能钻到几十米深的地下,靠吃土,往下饮深泉,关键在于它用心专一。

    这篇文章中大量运用了比喻说理,生动形象,通俗易懂,使我学会了很多道理。读完这本书后,我在想:我们在生活中到底有没有做到文章上说的这些呢?我们在生活学习中到底有没有明白学习的意义呢?而我们对待学习的态度又是什么?知道了这些,我们应该做出什么样的行动呢?既然现在明白了,就应该摆好学习态度,认真学习,我相信,只要你按照上面说的的去努力,一定会成功!这本书里类似的文章还有很多,很生动,告诉了我许多道理:怎样学习成绩才好、要尊敬师长、耍小聪明是行不通的、要爱学习、爱生活,还有要怎样做人……….

  • 2、 《经典古文60篇》读后感800字

    这本《经典古文60篇》通过故事、古文告诉了我许多道理,比如:怎样学习成绩才好、要尊敬师长、耍小聪明是行不通的、要爱学习、爱生活,还有要怎样做人。它交给我的道理数都数不清。我印象最深的一篇古文就是《劝学》了。 《劝学》的讲的是学习的意义。文章一开篇就引用了君子的话学习不可以停止,这是全片的中心。接着又从几个方**体叙述了学习的重要性:1。用青出于蓝的比喻,说明学习能使人进步、提高,学生也可以超过老师。2。以木匠取材的事例,说明学习可以改变人的气质。3。以木料用墨线可以取直,刀剑磨了之后会锋利的比喻,说明人如能博学多识,并能天天反省检查自己,就能提高道德修养。 而后面的第二段又告诉了我们几个道理:1。空想不如学习。整日冥思苦想,不如学习一会儿得到的东西多。2。要善于利用外物,借助工具学习。有修养的人,也并非天生聪明,只是在学习上善于利用工具罢了。最令我受启发的是第三段,第三段讲了学习的态度。这里强调了三点:1。学习要循序渐进,不断积累,就像积羽成舟一样,没有一步步的行走就不能到达千里之外,这就是逐步渐进、积累的效果2。学习要勤奋不息,持之以恒,就如铁杵磨成针的道理一样。3。学习要专心致志。就像蚯蚓,它既无尖利的的牙齿,也无坚硬的骨头,但它却能钻到几十米深的地下,靠吃土,往下饮深泉,关键在于它用心专一。 这篇文章中大量运用了比喻说理,生动形象,通俗易懂,使我学会了很多道理。读完这本书后,我在想:我们在生活中到底有没有做到文章上说的这些呢?我们在生活学习中到底有没有明白学习的意义呢?而我们对待学习的态度又是什么?知道了这些,我们应该做出什么样的行动呢?既然现在明白了,就应该摆好学习态度,认真学习,我相信,只要你按照上面说的的去努力,一定会成功!这本书里类似的文章还有很多,很生动,告诉了我许多道理:怎样学习成绩才好、要尊敬师长、耍小聪明是行不通的、要爱学习、爱生活,还有要怎样做人。

  • 3、 经典古文,多年后再读,依然唇齿生香

    经典古文,多年后再读,依然唇齿生香

    五柳先生传陶渊明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赞曰: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衔觞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

    归去来兮辞序陶渊明

    余家贫,耕植不足以自给。幼稚盈室,瓶无储粟,生生所资,未见其术。亲故多劝余为长吏,脱然有怀,求之靡途。会有四方之事,诸侯以惠爱为德,家叔以余贫苦,遂见用于小邑。于时风波未静,心惮远役,彭泽去家百里,公田之利,足以为酒。故便求之。及少日,眷然有归欤之情。何则?质性自然,非矫厉所得。饥冻虽切,违己交病。尝从人事,皆口腹自役。于是怅然慷慨,深愧平生之志。犹望一稔,当敛裳宵逝。寻程氏妹丧于武昌,情在骏奔,自免去职。仲秋至冬,在官八十余日。因事顺心,命篇曰《归去来兮》。乙巳岁十一月也。

    三 峡郦道元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逍遥游(节选)庄子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 4、 古文读后感

    古文读后感(一)

    读经典古诗文,做美少年君子。多读古诗文能陶冶我们的情操,能丰富我们的知识,我爱读古诗文。

    从开学到现在,我又读了不少经典诗文,比如《早发白帝城》、《赠汪伦》等,这些古诗不但让我领略了经典古诗文的美妙,更教会了我很多做人的道理。而我最喜欢的还是那首富有哲理的《悯农》。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首诗,反映了封建社会贫富不均的矛盾和制度的不合理。读了这首诗,我眼前仿佛出现了在烈日暴晒下的农民们,不怕劳累、不怕炎热,流着满头大汗辛勤锄草、耕地,汗珠儿一串串滴进了禾下的泥土里的情景。有谁知道这盘中的每一粒米饭,都饱含着农民的劳苦,每一粒米都来之不易啊!我想,大家诵读完这首诗,必定会对粮食的来之不易发出由衷的感慨。农民伯伯为了让大家吃上香喷喷的白米饭,自己在烈日当空的正午下田给禾苗除草,这是多么感人的举动啊!

    现在,我们大家的生活都富裕了,很多人们都忘记了节约是这个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他们不知道节约、不懂得节约。我想大声呼吁:让我们大家都来爱惜每一粒米,不要浪费粮食,那可是农民伯伯的心血和汗水换来的成果啊!

    让我们大家都行动起来,从节约一粒米开始,从自己的身边小事做起,用实际行动来珍惜我们现在美好的生活。

    古文读后感(二)

    我学了一篇王安石 的文言文《伤仲永》,我对此文感慨万千,讲的是一个天生就有作诗的禀赋的孩子被眼里只有名利的的父亲当作是摇钱树,没有得到后天的教育。因此他渐渐的成为了一个普通的人,失去了才能。

    我正为仲永惋惜,一个那么聪明的孩子竟然被这么一个贪财的父亲给毁掉了,虽然这只是一件事情,但值得我们深思。大家想想,一个天赋那么聪明的人不接受后天的教

    育还要成为普通人,那么天生天资不足的人如果不接受后天的教育那恐怕还不如普通人呢吧?所以我明白一个道理:如果一个人天资再好,但是不经过后天的努力学习,最终还是会一无所成。反之,如果天资相对来说比较差的人来说,只要你好好的努力去拼搏,我相信没有什么事情能难得到你的?

    天资差不怕,就怕你本来就不如人家好,还不去努力,那么,真的恐怕要不如一个普通人了。相信自己是最棒的,有了自信 ,你已经成功了一半,下一半就要凭你的努力与汗水了?

    但愿以后不要再发生类似方仲永的事件了,太令人悲伤和惋惜了?

    古文读后感(三)

    五年前,在一次朋友的聚会上,偶然遇到了一个长者,所谓长者,不是因为他的年龄有多

  • 5、 古文观止 读后感(3)篇

    读完本书前前后后花了15个小时,若是让我静下心来专门读这么久,想来是很难做到的,然而利用坐车、休息的“碎片时间”,不急不躁,却较为轻松地读完了。正如老子所说的: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这本《古文观止》,起篇为选自《左传》的《郑伯克段于鄢》,末篇乃是梁启超所作的《少年中国说》,一共225篇古文。文章体裁以散文居多,骈文名篇也有不少。与网上查的正版有所不同,应该是后人在原书的基础上有所增删。初读这本书,最直观的感受可能就是:哇!这篇眼熟!这篇学过!这篇我背过!一查才知道,原来《古文观止》里的文章本来就是二吴给私塾的学生作的选材,取“古文观止”的意思是这些文章是古文里水平最高的文章。当然文章好坏这事儿因人而异,不过书中各篇大多是流传千古的美文却一点不假。遍观全书,《苛政猛于虎》、《捕蛇者说》使人明苛政厉税之可怕,《项脊轩志》、《祭十二郎文》、《祭妹文》使人感受到追念逝者的悲痛,《口技》、《核舟记》使人晓古人技艺的精湛,《归去来兮辞》、《赤壁赋》使人超脱于俗世之繁杂,《岳阳楼记》、《滕王阁序》使人哀叹士子为公之心的博大,《讨武檄文》、《少年中国说》使人领会振臂高呼的感染力......而最令我感慨之处莫过于,之前自己读书太少,依着电视剧里得来的刻板印象笑古人迂腐,落后,其实是自己不懂的太多。古人不迷信,不信请看《越巫》;古人重旅游,不信去读《送何太虚北游序》;古人也不痴迷儒道,不信翻开《日喻说》......由此看来,自己真是“下士闻道,大笑之”了。看来以后还是要多读古文和历史才对。

    另一个方面

    突然不知道应该要怎样来评价这一本书,我是因为老师的推荐才开始看这个一本书。而第一个故事就是曾经学过的内容,教材上说,郑伯就是一个虚伪的人,因为他的那一句“多行不义必自毙”和他对母亲的态度。

    我也是抱着这样的想法的。

    直到我看见了一个作者写的关于郑伯的看法,他说他的老师说“没有人生来就是坏的,郑伯这样子,并不一定真的就是虚伪,我相信,他在要跟母亲决裂的时候,也一定有着难过,所以想要挽回也是很正常的。”

    我们不一定非要相信人性本善,可是我们一定要知道,人心易变却也相似。

    如果我们从另一个方面想,郑伯其实是想要给段另一个机会呢,在与母亲决裂之后后悔了呢。虽然我不相信,真的会有这样子的“其乐也融融”这么夸张,但那也是别扭着的示好啊。

    评论:排版挺好的,注释也非常全

    什么年纪读

  • 6、 韩愈关于读书的经典名言集合(60句)

    白头老母遮门啼,挽断衫袖留不止。——韩愈~~我想你对这样一句话感兴趣?供您所需,读后感大全帮大家编辑的《韩愈关于读书的经典名言》,欢迎您阅读和收藏,并分享给有需要的朋友!

    1、盘蔬冬春杂,尊酒清浊共——韩愈

    2、孟郊死葬北邙山,从此风云得暂闲。--韩愈

    3、何惭刺客传,不著报雠名。——韩愈

    4、跻攀分寸不可上,失势一落千丈强。——韩愈

    5、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唐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二首》

    6、岁老岂能充上与,力微当自慎前程。——韩愈

    7、然吾观于人,其能尽其性而不类于禽兽异物者,希矣。将愤世嫉邪长往而不来者之所为乎?——韩愈《杂说》

    8、形成于思荒于嬉,业精于勤毁于随。——韩愈

    9、河汉重泉夜,梧桐半树春——韩愈

    10、白头老母遮门啼,挽断衫袖留不止。〖唐韩愈

    11、新茎未遍半犹枯,高架支离倒复扶。若欲满盘堆马乳,莫辞添竹引龙须。——韩愈

    12、柳巷还飞絮,春馀几许时——韩愈

    13、求其所以为舜者,责于己曰:“彼,人也;予,人也。--韩愈

    14、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韩愈治学名言

    15、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韩愈

    16、仰不愧天,俯不愧人,内不愧心。——韩愈《与孟尚书书》

    17、清寒入山骨,草木尽坚瘦——韩愈

    18、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韩愈《原道》

    19、朝莺雪里新,雪树眼前春——韩愈《早春雪中闻莺》

    20、《同冠峡(贞元十九年贬阳山后作)》

    21、东方半明大星没,独有太白配残月。——韩愈

    22、行子去未已,春鸠鸣不停——韩愈《过南阳》

    23、中堂高且新,四时登牢蔬。--韩愈

    24、驾轻车,就熟路。——韩愈《送石处士序》

    25、古之学者必有师。——韩愈《师说》

    26、人患不知其过,既知之不能改,是无勇也。——韩愈

    27、拔去凶邪,登崇畯良。--韩愈

    28、《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29、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唐•韩愈•师说)

    30、取其一,不责其二;即其新,不究其旧。——韩愈

    31、怠者不能修,而忌者畏人修。(懒惰的人不追求学习进步,而嫉妒别人的人 害怕别人学 习进步。) ——韩愈 《原毁》

    32、懿德茂行,可以励俗。——韩愈

    33、但愿借晴岚,润我笔下文。---韩愈

    34、老子之小仁义,非毁之也,其见者小也。--韩愈

    35、熔铸经典之范,翔集子史之术——韩愈

    36、大凡物不得其平则鸣;草木

  • 7、 古文观止读后感

    古文观止读后感范文一

    幼年听家父教过《古文观止》中的几篇文章。那时候,我对家父的讲解听不懂记不住,只知跟着念而已。其实是囫囵吞枣,食而不知其味,过后便什么都忘了。后来,等到年岁渐长,走上了工作岗位,我有暇再回过头来通读《古文观止》的那些文章,犹如牛吃草反刍,重新加以咀嚼,才觉得这些文章经天纬地,气壮山河,一下子就把我深深地吸引住了。从此,我就和这本书相依相伴,结下了不解之缘。《古文观止》的文章,总共不过200余篇,但却从某一侧面或一件事上,留下了几千年的历史轨迹,概述了百朝更替的盛衰兴亡,记录了众多贤哲的襟怀抱负。我读这本书,如同跨入了中国古籍文化峋巍峨殿堂,触目所见,多篇作品,都焕发着奇光异彩,闪耀着灼见真知,叫人一读就难舍难分,越读越感到意蕴无穷。

    我特别钟爱一些名篇,例如,李密的《陈情表》,王勃的《腾王阁序》,魏征的《该大宗十思疏》,方孝孺的《深虑论》等等,由于经常读,便逐渐地会背十来篇。这么一来,我除了平时在家里翻阅《古文观止》以外,还能利用空余帅司,随时随地进行背诵复习。我把这种背诵作为一道精神快餐,用来滋养心田。我以为,《古文观止》是人生的一部百科全书。书中的哲理,小到修身养性,大到治国平天下,无所不涵。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说过: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优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一至理名言,光华夺目,掷地有声。虽寥寥不过数十字,竟胜似万卷诗书。尤其是范老先生的那种境界,那种情怀,早已被后人奉为立身做人的万世楷模。

    总之,读这本书,能够使人警醒,使人振奋,使人高尚,使人坚强。我现在虽已年过古稀,但有生之年,这本书是一定要继续读下去的,而且要一如既往地用一颗真诚的心去读,为的是从中学做人。学会在任何处境下,都能好好做人。

    《古文观止》读后感范文二

    朋友小牛发来一片古文观止观后感,没时间细看,保存先,惊为天人。

    文章千古事,《古文观止》不过200余篇,但却洋洋洒洒留下了几千年的历史轨迹,概述了百朝更替的盛衰兴亡,记录了众多贤哲的襟怀抱负。读书读人,要读经天纬地大文章,也要读气壮山河真丈夫。 我钟爱这些流芳百世的名篇,但更痴想和这些伟丈夫走得近些更近些,想从中探知为什么在往事逾千年的今天每当我们读起这些篇章的时候心弦总是跟着大家的拨瑟而抖动。

    李密的《陈情表》,字字入理,句句动情。一个父亲早丧,母亲改嫁的顽童,

  • 8、 季羡林美文60篇读后感

    季羡林美文60篇读后感

    暑假闲来无事,和儿子到建邺区图书馆办了一张借书证,第一次借书就借到了一本季老的书——《季羡林美文60篇》。季老,季羡林也,字希逋,又字齐奘,当代著名文学家、语言学家、散文家、东方文化研究专家,被称为"学界泰斗".2009年去世,享年98岁。在苏教版小学教材中选用了一篇季老的散文《夹竹桃》,而此文也收录在了《季羡林美文60篇》中。

    有人说,读一本书,就仿佛和作者在进行对话。读这本书,我觉得,我在静静地听季老讲故事,各种各样的故事,形形色色的故事,人与人之间的故事。《我记忆中的老舍先生》、《回忆陈寅恪先生》等,就描述了他与这些文化人之间发生的点滴小事,而这些小事往往是动人心魄,让我们能感受到文人为人的。有一次在发廊季老与老舍先生遇见,寒暄之后就开始理发。当季老准备结账的时候,店员告诉季老,老舍先生已经帮他付过钱了。而陈寅恪先生更是季老的引路人,一路将他引向文化的殿堂。这也让我想到了我身边的引路人,我的恩师。

    此书共分六辑,人物篇、记事篇、景物篇、游记篇、抒怀篇、论说篇。《夹竹桃》一文就收录在景物篇里。这是一篇展现中缅人民友情的文章,借家乡的夹竹桃说事。苏教版教材的编委们煞费苦心地让大家看到了一篇写景写物抒情抒怀的好文章。"然而,在一墙之隔的大门内,夹竹桃却在那里悄悄地一声不响……哦,我爱上了夹竹桃。"刚刚教完六年级,这个精彩的片段信口拈来。就连我正在上二年级的儿子,也因为我常常在家里和车上背书而受到熏陶,也能背诵出一段来。对比了原文,我们或许能知道为什么季老要写夹竹桃,以及怎样写夹竹桃的了。

    借这样的一本书,我还有一个私心,那就是窥探一代文学大家是如何写文章的。反复阅读了六辑的文章,发现自己才疏学浅,无章可循。季老笔法随性,但总是妙笔生花,经常运用到一些"惊天地、泣鬼神"的文字——"大名垂宇宙"这是在数篇写景文章中都出现的词语。而对于黄昏的描述和对"代沟"的独特认识,也或者是对于朱自清先生《背影》的理解,他认为应该上升到"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层次去理解,才能真正体会到这篇名文所蕴含的真精神,认为仅仅拘泥于欣赏父子情,则显得眼光过于短浅了……这种见解让我们感受到虽然是个耄耋老者,但是他的思维一点都不受年龄和活动范围的限制,依然是"奔腾垂宇宙"的。

    读这本书我还有很多收获,感受旅行的快乐,寻找生活的幸福,追踪活着的真谛……在《新年抒怀》中,我还看到

  • 9、 《三篇古文》的读后感2000字

    为什么要去拜读古人留下的文章尤其是那些著名的文章呢?或许有两个原因,一个原因是想寻找我们是从哪里来的?这一问题的答案,另一个原因是想从历史的经验中引发我们对生活的思考,寻找我们当下及以后要走的路。古人留下的文章千千万万,但是那些被后人代代相传,且推崇备至的文章为数不多,这些文章大多辞藻华丽,构局精巧,然而最最重要的是它里面沉淀着古人对生活的深刻思考以及古人看待生活的视角。

    我分享的这三篇文章分别是《兰亭集序》、《滕王阁序》和《赤壁赋》。

    《兰亭集序》记载了一次祓禊活动(古代春秋两季在水边举行的清除不祥的祭祀),这次活动场面宏大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活动所在的环境异常优美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活动气氛非常之好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作者在最快乐的时候却笔锋一转,继西晋时阮籍的穷途而哭,发出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这一悲叹。

    《圣经》传道书中记载,往遭丧的家去,强如往宴乐的家去,因为死是众人的结局,活人也必将这事放在心上。还有智慧人的心,在遭丧之家。面对宴乐,面对舒适我们浑浑噩噩的去过,沉溺于其中,谁又去考虑生活的真正意义与价值呢,唯独面对死亡,面对遭丧时我们才会真正去思考我们应该怎样去度过我们有限的一生,或许这就是《兰亭集序》带给我们的思考。

    《滕王阁序》为庆祝滕王阁新修成,阎公于九月九日大会宾客,让其婿吴子章作序以彰其名,不料在假意谦让时,王勃却提笔就作,一气呵成。滕王阁占尽地利星分翼轸,地接衡庐。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而且这里物华天宝、人杰地灵、俊采星驰。宴会排场十旬休假,胜友如云;千里逢迎,高朋满座。腾蛟起凤,孟学士之词宗;紫电青霜,王将军之武库。

    宴会占尽天时时维九月,序属三秋。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周围环境极具美感意境,犹如一幅山水图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这里的文客雅士,作诗,赋乐像睢园竹林的聚会。这里善饮的人,酒量超过彭泽县令陶渊明,象邺水赞咏莲花,这里诗人的文采,胜过灵川内史谢灵运。(音乐与饮食,文章和言语)这四种美好的事物都已经齐备,(良辰美景,赏心乐事)这两个难得的条件也凑合在一起了,向天空中极目远眺,在假日里尽情欢娱。

    欢乐逝去,悲哀袭来。作者想到自己虽然和终军一样年已二十一,却无处去请缨杀敌。羡慕宗懿那

  • 10、 铁冠道人苏轼的经典语录集合(60句)

    人微言轻。 ——苏轼 《上文侍中论强盗赏钱书》~~你也对类似的句子感兴趣吗?以下是读后感大全小编陆续整理的“铁冠道人苏轼的经典语录”,希望大家喜欢。

    铁冠道人苏轼的经典语录【篇一】

    1.风雨外,无多日。

    2.雪入春分省见稀,半开桃李不胜威。

    3.父老得书知我在,小轩临水为君开。

    4.人无所不至,惟天不容伪。

    5.菰蒲无边水茫茫,荷花夜开风露香。

    6.今夜残灯斜照处,荧荧,秋雨晴时泪不晴。

    7.天涯倦客,山中归路,望断故园心眼。

    8.一任秋霜换鬓毛,本来面目长如故。宋·苏轼《老人行》 始终如一地保全自己的节操。——苏轼

    9.淡月疏星绕建章,仙风吹下御炉香。

    10.新月如佳人,出海初弄色。

    11.恃大而不戒,则轻敌而屡败;知小而自畏,则深谋而必克。

    12.人皆养子望聪明,我被聪明误一生—— 苏轼

    13.大略如行云流水,初无定质,但常行于所当行,常止于所不可不止,文理自然,姿态横生。

    14.山头斜照却相迎。

    15.欲立非常之功者,必有知人之明。

    16.老僧已死成新塔,坏壁无由见旧题。

    17.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苏轼 《前赤壁赋》

    18.墙里秋千墙外道。

    19.文章以华采为末,而以体用为本。

    20.莫学时流轻久困。频寄问。钱塘江上须忠信。

    铁冠道人苏轼的经典语录【篇二】

    21.松间沙路净无泥,潇潇暮雨子规啼。

    22.朝来白露如细雨,南山不见千寻刹。

    23.山下兰芽短浸溪,

    24.善用兵者先服其心,次屈其力,则兵易解而功易成。

    25.两两轻红半晕腮,依依独为使君回。若道使君无此意,何为,双花不向别人开。

    26.志虽大而才不副。

    27.心欲言而口不逮。

    28.人间何处不巉岩。——苏轼《慧湖峡阻风》

    29.重重叠叠上瑶台,几度呼童扫不开。刚被太阳收拾去,又叫明月送将来。亭台上的花影一层又一层,几次叫童儿去打扫,可是花影怎么扫走呢?傍晚太阳下山时,花影刚刚隐退,可是月亮又升起来了,花影又重重叠叠出现了。——苏轼《花影》

    30.易以理服,难以力胜。 ——苏轼

    31.山既玲珑水亦清,东坡曾此访云英。如何八卷临安志,不记琴操一段情。

    32.海上涛头一线来,楼前指顾雪成堆—— 苏轼

    33.大江来从万山中,山势尽与江流东—— 苏轼

    34.夕阳无语燕归愁—— 苏轼

    35.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

  • 2019-09-20

  • 2019-10-09

  • 2019-10-19

  • 2022-09-26

  • 2019-11-02

  • 2023-01-21

  • 2019-10-29

  • 2022-09-24

  • 2022-11-30

  • 2022-09-26

  • 2023-04-21

  • 2021-10-30

  • 2019-10-11

  • 2019-09-20

  • 2021-07-27

  • 2019-10-28

  • 2019-09-19

  • 2019-10-16

  • 2019-09-23

  • 2022-01-26

  • 2023-01-02

  • 2019-10-19

  • 2019-10-19

  • 2019-10-24

  • 2019-10-16

  • 2019-11-06

  • 2023-01-12

  • 2023-01-15

  • 2023-04-21

  • 2022-09-24

  • 2022-09-25

  • 2019-09-28

  • 2022-09-26

  • 2019-09-25

  • 2019-10-19

  • 2019-09-20

  • 2019-11-04

  • 2019-09-23

  • 2019-09-19

  • 2019-10-19

经典古文60篇读后感
每当我们读完一些经典书籍后,通常会有一些感悟感想。经典古文60篇读后感栏目给大家带来大量经典古文60篇读后感、2024经典古文60篇读后感等内容,希望能够对大家写读后感悟提供帮助! 更新时间:2024/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