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读后感范文 > 魔鬼经济学读后感 > 地图 > 魔鬼经济学读后感,2024魔鬼经济学读后感
魔鬼经济学读后感相关栏目
魔鬼经济学读后感热门栏目
魔鬼经济学读后感推荐
魔鬼经济学读后感

(共 6197 篇)

  • 1、 魔鬼经济学读后感1000字精选

    读书是过程,读后感是结果。阅读作品后,一定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许是当时的历史,也许是书中塑造的人物,经常写读后感,写作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就可以得到提高。怎样去借鉴优秀的读后感范文模板呢?经过收集,小编整理了魔鬼经济学读后感,更多相关信息请继续关注本网站。

    魔鬼经济学读后感 篇1

    《魔鬼经济学》作者为美国著名经济学者史蒂芬.列维特和史蒂芬.都伯纳合作编著的经济学理论书,本书主要通过一个个生活中常见的或典型的事件描述,试图揭示隐藏表象之下的真实世界。如众多读者感受该书确立了一个有悖于传统智慧的观点:如果说伦理道德代表了我们心目中理想的社会运行模式的话,那么经济学就是在向我们揭示这个社会到底是如何运行的。

    感性容易误导决策,学会揭示客观事实。作者史蒂芬通过一系列看似独立的小故事,如3k党与房地产经纪人、毒贩为何还与母亲同住、堕胎与犯罪率的关系等看似与我们理解相去甚远的生活感性认知,以理性思考和数据演绎的形式证明其相关性。其基本的思路为在大数据的基础上,运用客观思维演绎推理,揭示隐藏在感性认知背后的生活真实运作的模式。经济学是人“经济生活”的学问,是动机学,世界太虚伪,在客观理性的思维模式下从不同角度、不同方式去认识这个表象世界,这是魔鬼经济学的入口。

    敢于质疑传统智慧,学会独立思考。书中提到“人们经常会把那些拿手的,以及与我们的个人利差联系在一起的事物认定为真理,并努力气绝那些让我们感到不适或跟我们生活常识格格不入的东西。另一方面,我们又总是会接受那些有助于提升我们自尊的东西。”这是对“传统智慧”点睛名句,没有理性论证,对于权威宣扬成为社会共识后大家习以为常,但是往往“传统智慧”与现实相去甚远,就如古斯塔夫认为群体是盲目简单的一样,越简单越好理解,群体传播越顺畅,而无关是否正确。人都是社会人,群体属性是我们每个人的烙印,但是个体在自我发展中应保持相对独立性,最起码在认知思考中保持独立性。

    利益决策影响行为,行为背后隐藏动机。在思考之前,必须清楚行为动机,问题不同,动机不同,结局大相径庭。从简单的动机中找到问题的根源,化繁为简,这是魔鬼经济学的关键所在。这本书就是试图教会我们理解问题、思考问题的魔鬼式技术,从纷繁复杂的经济社会中,揭示“隐藏在表象之下的真实世界”。

    魔鬼经济学读后感 篇2

    《魔鬼经济学》读后感1000字:

    在经济学家眼中,生活即决策,即利益的权衡。

  • 2、 魔鬼经济学读后感(优选范文)

    《魔鬼经济学》作者为美国著名经济学者史蒂芬.列维特和史蒂芬.都伯纳合作编著的经济学理论书,本书主要通过一个个生活中常见的或典型的事件描述,试图揭示隐藏表象之下的真实世界。如众多读者感受该书确立了一个有悖于传统智慧的观点:如果说伦理道德代表了我们心目中理想的社会运行模式的话,那么经济学就是在向我们揭示这个社会到底是如何运行的。

    读后感大全为您提供更多读后感,希望能够帮助到您。https://www.dhb100.com/

    感性容易误导决策,学会揭示客观事实。作者史蒂芬通过一系列看似独立的小故事,如3k党与房地产经纪人、毒贩为何还与母亲同住、堕胎与犯罪率的关系等看似与我们理解相去甚远的生活感性认知,以理性思考和数据演绎的形式证明其相关性。其基本的思路为在大数据的基础上,运用客观思维演绎推理,揭示隐藏在感性认知背后的生活真实运作的模式。经济学是人“经济生活”的学问,是动机学,世界太虚伪,在客观理性的思维模式下从不同角度、不同方式去认识这个表象世界,这是魔鬼经济学的入口。

    敢于质疑传统智慧,学会独立思考。书中提到“人们经常会把那些拿手的,以及与我们的个人利差联系在一起的事物认定为真理,并努力气绝那些让我们感到不适或跟我们生活常识格格不入的东西。另一方面,我们又总是会接受那些有助于提升我们自尊的东西。”这是对“传统智慧”点睛名句,没有理性论证,对于权威宣扬成为社会共识后大家习以为常,但是往往“传统智慧”与现实相去甚远,就如古斯塔夫认为群体是盲目简单的一样,越简单越好理解,群体传播越顺畅,而无关是否正确。人都是社会人,群体属性是我们每个人的烙印,但是个体在自我发展中应保持相对独立性,最起码在认知思考中保持独立性。

    利益决策影响行为,行为背后隐藏动机。在思考之前,必须清楚行为动机,问题不同,动机不同,结局大相径庭。从简单的动机中找到问题的根源,化繁为简,这是魔鬼经济学的关键所在。这本书就是试图教会我们理解问题、思考问题的魔鬼式技术,从纷繁复杂的经济社会中,揭示“隐藏在表象之下的真实世界”。

    读后感大全能够帮助您创作出更优质的读后感,欢迎阅读和收藏!http://m.dhb100.com

  • 3、 魔鬼约会学 读后感(3)篇
    魔鬼约会学 读后感 第(1)篇

    感觉这本书很好读,或许是所有单身汪的集体感受吧。

    不吹牛逼。就地来点干货。

    构思一下:

    技巧流的,我不能再介绍了,因为书里讲的已经很详细了,我再说,有些喧宾夺主,俨然我写不出这么宏大的信息量。批判性的,我也不能说了,因为说完了,保不齐我又会用抽象古怪逻辑套来套去,只会毫无意义可言,又显得我吹牛逼,没水平。

    此为内心的独白。

    所以我只贡献一段自己的故事。权当娱乐。

    她叫婷婷绥化人,聊了两天近两宿。

    曾经做过房产销售经理(未核实)、珠宝店店长(基本属实,目前总经理助理。爱美,爱化妆,化妆多于美颜,经济独立,自称不傍大款,只想找一个这辈子只爱她的人一个可以依靠的人。目标成熟稳重,孝顺,有事业心,有套房子就可以,口号:嫁夫随夫。

    她的美貌毋庸置疑,尽管她说是个普通人,但颜值可鉴,傍大款够用。我对她一见倾心,再见动情,三见灰飞烟灭了。缘起缘灭,不知处啊。

    因为她的奶子大,确实深深吸引了我。算是局部地区敏感。

    当时本想找个好人就结了吧,聊的也很投机,打情骂俏,卿卿我我,俨然如她所言,感觉我们已经处对象似的,而我很正义的回复她,感觉吧,顺其自然就行。她绝对被我的幽默和机智打动了。

    但奈何没有好的结果呢?

    一是正如她所说,见第一次面她肯定不会之身来到亲朋没有半生不熟的大庆来见,而我言辞很激励,我的意思是,既然要处对象,就得来大庆生活嘛,不然不可能有结果。看来我想的比她多,她只是感觉先见一面,成不成还不一定没想呢,最起码也要保证她自己的安全啊。这是第一种猜测。

    第二,她是和我一样的感情骗子,想要骗取什么,或者吊我上钩,让我去看她,知道她在哪吗?合肥蜀山区,我怎么可能去连相亲的都不是充其量就是见网友,跑去合肥呀,我是进了多少的水啊。

    所以,不欢而散。

    其中,她的性格蛮温柔的,不喜欢烟味,生活基本规律,爱吃水果零食,性格大大咧咧,确实是需要人呵护的一款。但偏偏在遥远的他方。我可耻的答应了她,把第二次初恋给她,她多希望是我的初恋啊。她告诉我是发自内心的,但也抵不过残酷的现实。

    她计划16年结婚,要两个孩子,一男一女,她家人也催的很厉害。她多希望我此刻在她的身边。

    造化弄人。嘘寒问暖,约定多次,该变的还是会变。她喜欢叫我哥哥,我叫她妹妹,这她娘的是多么的暧昧啊!

    基本确定一下思路:妹妹我要去上班了,你起来了吗?哥哥我正化妆呢,一会儿就去上班了。一天开开心心的。哥

  • 4、 《魔鬼经济学(套装4本)》读后感_1300字

    《魔鬼经济学(套装4本)》读后感1300字

    第一本:惊艳。把堕胎合法化和犯罪率联系到一起,这个脑洞真的绝了。也对我启发了一个关于研究大数据的思路——寻找同一时间区间内有趋势性变化的数据,定性上提出相关性假设,然后再用回归做定量上的显著性分析——以此来作证假设。虽然看了很多后续文献证明其实堕胎和犯罪率的相关性并没有那么(统计意义上)的显著,不过这个分析,相较于枪支管理啊什么的我认为才更有长期的影响意义。但是人口统计数据庞大且复杂,还要对多种因素做控制变量处理也很难取得精确的模型,所以只要有一定显著性其实就很能说明问题了。 然后关于作弊机读卡的序列分析也好惊艳——对不同选项进行赋值,然后组合成系列串,在丛中分析查找规律——不得不说能开这种脑洞作者肯定是学识相当渊博了。 毒贩和可卡因分析这一部分也有很好的启示——任何社会问题或是显示数据分析,脱离了真是环境的话就毫无意义——所以做调查一定要身体力行,深入研究地区,深入研究对象才行。 简言之,作者在很多普通人日常经常听说的事情里发现了最基本的经济学原理,并通俗的解释给大家,这样的经济学读物来10本!(感觉本书的目的不是纯教学性的,所以做这并没有给出回归模型,或是数据表或是正态分布查指标之类的,而只是对数据分析的逻辑给予讲解,我认为这样足够了,有兴趣深入了解的可以去搜作者的论文,不过港真,那些模型十分复杂。。。。一般人不想看的) 第二本:个人对环保毫无兴趣(对,就是这么诚实)所以前面看的有点昏昏欲睡,不过当话题开始和经济学扯上关系时,我又被惊艳到了。是啊,成本控制才是王道啊,不过政客当然不这么认为。 最喜欢的还是妓女经济学——其实就是把经济学十大原理(的大部分)放到了大家一般不放上台面讲的市场里——嗯,无论什么市场,果然原理都是可证的呢。 恐怖分子章节和第四本呼应了一下,个中脑洞也是让人佩服。虽然因话题敏感性作者也无法给出具体的寻找恐怖分子的参数,不过启发还是有的——寻找数据相似。 总数据的单位处理也很有意义——很多统计数据真的不能只看总量,不然就会觉得酒后走路无所谓了。 第三本:个人觉得特别有用。虽然大部分人都觉得从第三本开始狗尾续貂了,但作为刚走进社会的人来说我还是觉得很受用的。尤其是如何说服他人这一章——我个人不善言辞,也不喜欢争论,所以经常只能勉强同意——这样做其实很没有效率,有好点子的时候为什么不用呢——所以要开始学着

  • 5、 纪录片魔鬼经济学观后感欣赏

    《魔鬼经济学》是一部来自美国的纪录片电影,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看过呢?该片主要根据史蒂芬列维特和史蒂芬都伯纳共同著作的同名书籍改编,主要讲述了经济学对我们这个社会的作用。小编这里给大家带来了一篇网友的观后感,一起欣赏吧!

    首先,我觉得这部纪录片内容很好,让我的思维有了变化。它的缺点是讲的不是一整个事情,而是断续的件事情整合成一部影片的。既然是这样的话,他们应该把它做成几个几个的小片段,这样能让观众知道原来是讲好几个故事的,当一个故事另一个故事开始的时候观众有所准备。

    它里面所讲的事情是说因果的关系,它例举了几个事件的发展经过,然后用数据来分析事件,然后找到普通人所看不到的问题和结果。我觉得经济学家就像是把一个事件整理起来,然后像看电影看书那样,我的意思是经济学家就像站在上帝的视角观众来看待一个事件的,因为他知道了事情的所以过去现在未来,然后在三者之中寻找因果关系的蛛丝马迹。他需要知道事情是为什()么发展成这样的,然后去研究它,研究过程中会需要具备其他的知识来帮助去解释它为什么这样发展,比如:心理学,会计学等等。

    我对他最后的一个事情,是他们的一个实验,我觉得这个实验很好。这也间接的说明了我们所做的许多政策其实效果并不好,实际和想象是有很大差距的。我们的传统思想方式也许是错误的。

    我有一个大胆的假设。我们有一个普遍的道理万事变则通,不变则废。然而我们的思想是不容易改变的,尤其是长期处在一个环境中,思想就会固定化。而大多数的普通人都是长期处于一个环境的。而且当我们的年龄处于中年或个人经历到一定时间都会处于一个固定环境的。所以每个人的思想都有很大的差异性,这就导致了看问题的角度不同,答案也不同的原因。而思想的不同是因为环境的不同,而影响思想最大的环境我认为一个是童年时期的环境,一个是十八岁到三十岁之间的环境对一个人的影响是巨大的。它们基本奠定了一个人一生的思想。

  • 6、 《魔鬼经济学》读书心得1100字
    《魔鬼经济学》读书心得1100字 《魔鬼经济学》这本书并不长,与其他经济学著作相比,他在经济学知识方面的介绍并不广泛,娱乐性更强一些。这本书没有一个统一的主题,而是讨论了几个独立的很有趣味的话题。比如:哪一类人的诚信比较差,人在什么情况下倾向于撒谎,堕胎与犯罪率之间的关系等等。 虽然没有一个统一的主题,但明显可以感受到作者试图传递同一个思想,有些事件,看上去似乎是某个原因引起的,但实际上他却是另一个因素的结果,而真正的更本质的原因往往是隐藏在其后的,也许是你从未想过。 这本书讨论的话题中,给我印象最深的,也是本书最知名的一个事例:即堕胎合法化与犯罪率之间的关系。 美国大概在八十年代的时候,各大城市犯罪率飙升。当时有各路专家根据犯罪统计表发表各种关于末世的哀叹。照他们的估计,要是就这个趋势往下走,到上世纪九十年代的中期,美国就会变成罪犯的天堂、人间的地狱。结果当然是这些专家看错了,到了九十年代中期,美国犯罪率大幅度下降。后来这些专家试图寻找各种理由来解释这一现象,如国家对枪支的管理、政府对警备力量的加大投入、对毒品的控制等措施对降低犯罪率起到的作用。但有一个最关键的因素,却被忽视了,那就是堕胎合法化。 以20世纪60年代,一位年轻的美国女性诺玛迈卡维为第一诉讼人,向政府提交申请,希望能够将堕胎合法化并通过的案例为契机,美国各大洲开始逐渐实行堕胎合法化。而什么样的人会选择堕胎呢?这些人大都是那些贫穷、未婚或者是未成年的女性,如果她们的孩子出生的话,他们成为罪犯的可能性要远远大于普通孩子。可正是由于堕胎的合法化,这些孩子并没有出生。这样一个事实所产生的影响是极为深远的:许多年以后,就在那些未出生的孩子将要成为罪犯的时候,犯罪率开始急剧下滑。 真正导致美国犯罪率下降的并不是枪支控制,也不是强劲的经济增长率,更不是新的巡管政策。而是潜在的罪犯数量的急剧减少。一种意料之外却又在情理之中的解释,类似于蝴蝶效应。这让我想到了不久前的环卫工人为了捡拾从车窗中抛弃的饮料瓶而命丧车轮的新闻。 这件事情想必大家都知道,我也不禁有一个假设,尝试自己代入思考。如果我自己就是那个抛弃垃圾的人,我又明确地知道是我抛弃的饮料瓶造成了环卫工人的死亡我会有怎样的感受,如果那个环卫工人恰巧是我的朋友、亲戚、甚至是家人,我又会增加多少的负罪感。生活是一个很奇妙的事,充满了未知,你
  • 7、 魔鬼经济学读后感

    篇一:魔鬼经济学读后感

    在我对经济学有所了解之前,我想象中的经济学应该是枯燥无味、堆砌数字和符号、对于现实生活没有意义的(至少对我来说是的)。正是这本书让我认识到其实经济学与其说是一门具体的学科还不如说是一种哲学,这个学科的价值能普遍存在于现在的社会生活的各方面,对于每个人、每个家庭、每个组织、每个经济实体、甚至于每个国家都有着非凡的意义和价值。经济学的价值对于我们这些非经济学家的普通人来讲有两个方面:

    1. 我们可以直接应用现代经济学的成果来改善我们的生活,简单说就是帮我们获得更多的金钱,经济学最关键的领域是经济领域,比如:当铁矿石进口价格上升时,钢铁企业的股票走势是怎样的?钢铁的下游企业股票走势怎样?;当利率上升时,我们要知道为什么现在我们的国家要做出这样的决策?这样的决策影响是什么?会对我们的生活产生什么影响?我们应该怎样应对?;当出口市场受挫时,我们为什么要促进消费?为了促进消费国家有什么手段(画外音:高房价.)?具体发展什么行业?发展什么区域?怎样发展?对我们有什么影响?。

    2.经济学的方法论:书中涉及到的经济学方法论分为三个方面:

    第一个层次是经济学方法论的基石:以数据说话。书中分析问题都有数据和事实为基础,这也是经济学本身对经济学家最基本的要求。要养成凡事以数据作为分析问题和得出结论的基石。知易行难,比如现在生活中很多问题很难直接拿出数据分析,从而现在有些所谓的传统智慧(书中解释为:通常指哪些没有确凿的证据,但却因为人普遍使用,结果就为公众所接受为真理的说法)就非常值得质疑:金钱并不能帮助人赢得选举 (书中例子),每天喝8杯水不能对健康有帮助(书中例子),一根香烟折寿11分钟,要是现实中的例子就太多了:随便翻出一个电视台就会发现大把的白痴广告:论据和结论完全没有关系,逻辑似是而非,仔细分析这些广告完全可以当成是笑话集锦来看。(这也侧面说明为什么看电视多的人智商都不高)。

    第二个层次是甄别数据:每天我们面对的数据都是海量的,这些数据都是真实的么,我们怎样使用。这就涉及到书中的另一个层次的观点:专家会利用自己的信息优势来为自己谋取利益。我们怎样甄别这些专家的数据和信息是真的还是假的?书中也提出了一种利器就是动机分析,书中认为:动机是现代社会的基石,理解动机或者是找出人们真正的动机是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有些数据明显就是有问题的,比如前段时间的工资被增长的事

  • 8、 魔鬼经济学读后感1000字

    上大学以来,在一些如微观经济等跟经济有关的课堂上,总听到老师们推荐一本经济类的书,说是必读的——它就是《魔鬼经济学》。这本书实在抢手啊,在图书馆是要预约才能借到的,我把它从图书馆拿回来的时候,心情那叫一个激动啊,于是我利用一个星期中午午睡前的空隙把它读完了。

    说实话,当初我想要借这本书来看的目的是比较功利的,想着它既是畅销书,又是与我们专业有关的,里面一定会教我们很多经济学方面的知识。可是一整本书读下来,感觉作者史蒂芬·列维特直接告诉我们的关于经济学方面的东西不多,但他在书中向我们展示的是一种思考问题的方式。我发现作者善于推翻人们一贯的想法,然后用一系列的调查数据来向读者阐明自己的观点。虽然我感觉书中的一些大多数关于美国背景与我们日常接触的很不一样,导致我会对一些章节不太理解,但是我还是比较认同作者的做法,那就是用事实说话。

    然而,我对书中作者关于孩子教育与父母之间的关系的看法持保留态度,可能是因为国情不同吧,我始终认为孩子教育与父母之间有极大的相关关系。书中史蒂芬·列维特有这样一个观点:毫无疑问,在孩子一生的成长过程中,父母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可是,大多数父母都是在孩子出生之后开始学习如何教育孩子的,这时已经为时过晚了。对此我不太认同,因为放到中国来说,父母的教育对孩子成长起着重要的作用。

    具体拿我最近在《读者》看到的一篇文章来说吧。文章题目是什么已经忘了,但里面的内容让我下定了一个决心,以后教育孩子也要像文章所说的那样去教。那篇文章主要说的是一个13岁男孩到国外生活一段时间的故事,因为他爸爸有事,所以要把他托给外国一个朋友看管,在机场,爸爸友人这样对小男孩说:“听着,你爸爸不没有欠我人情,我也没有欠他人情,这样我们之间不存在什么人情利益关系,所以你在我那儿住的时候要自己照顾自己,不要指望我照顾你的起居饮食。早上要自己做早餐,自己想到哪儿玩可以按照旅游手册上写的路线去游玩,若是我有空我可以陪你去……”就这样,过了几个月国外生活回来,小男孩的变化让全家人吃惊,他成了具有极高自理能力的13岁小男孩。就我自己而言,父母给我的影响也是最大的,在他们身上我学到了要承担责任、努力前进,因为在家里,我们耳濡目染父母的言行举止,他们就是我们的榜样。当然,青春期的我们就很难说了。

    由此我认为,家长给予孩子什么样的教育,对他的身心发展有极大的影响。如果父母不放手去让孩子自理,他就

  • 9、 《魔鬼经济学》读后感1000字

  • 10、 经济学读后感

    经济学读后感范文一

    在我对经济学有所了解之前,我想象中的经济学应该是枯燥无味、堆砌数字和符号、对于现实生活没有意义的(至少对我来说是的)。正是这本书让我认识到其实经济学与其说是一门具体的学科还不如说是一种哲学,这个学科的价值能普遍存在于现在的社会生活的各方面,对于每个人、每个家庭、每个组织、每个经济实体、甚至于每个国家都有着非凡的意义和价值。经济学的价值对于我们这些非经济学家的普通人来讲有两个方面:

    1. 我们可以直接应用现代经济学的成果来改善我们的生活,简单说就是帮我们获得更多的金钱,经济学最关键的领域是经济领域,比如:当铁矿石进口价格上升时,钢铁企业的股票走势是怎样的?钢铁的下游企业股票走势怎样?;当利率上升时,我们要知道为什么现在我们的国家要做出这样的决策?这样的决策影响是什么?会对我们的生活产生什么影响?我们应该怎样应对?;当出口市场受挫时,我们为什么要促进消费?为了促进消费国家有什么手段(画外音:高房价)?具体发展什么行业?发展什么区域?怎样发展?对我们有什么影响?

    2.经济学的方法论:书中涉及到的经济学方法论分为三个方面:

    第一个层次是经济学方法论的基石:以数据说话。书中分析问题都有数据和事实为基础,这也是经济学本身对经济学家最基本的要求。要养成凡事以数据作为分析问题和得出结论的基石。知易行难,比如现在生活中很多问题很难直接拿出数据分析,从而现在有些所谓的传统智慧(书中解释为:通常指哪些没有确凿的证据,但却因为人普遍使用,结果就为公众所接受为真理的说法)就非常值得质疑:金钱并不能帮助人赢得选举 (书中例子),每天喝8杯水不能对健康有帮助(书中例子),一根香烟折寿11分钟,要是现实中的例子就太多了:随便翻出一个电视台就会发现大把的白痴广告:论据和结论完全没有关系,逻辑似是而非,仔细分析这些广告完全可以当成是笑话集锦来看。(这也侧面说明为什么看电视多的人智商都不高)。

    第二个层次是甄别数据:每天我们面对的数据都是海量的,这些数据都是真实的么,我们怎样使用。这就涉及到书中的另一个层次的观点:专家会利用自己的信息优势来为自己谋取利益。我们怎样甄别这些专家的数据和信息是真的还是假的?书中也提出了一种利器就是动机分析,书中认为:动机是现代社会的基石,理解动机或者是找出人们真正的动机是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有些数据明显就是有问题的,比如前段时间的工资被增长的事件(那明

  • 2021-06-22

  • 2019-09-20

  • 2019-10-09

  • 2019-10-29

  • 2019-10-11

  • 2019-09-25

  • 2022-12-22

  • 2019-10-29

  • 2019-11-12

  • 2019-09-25

  • 2019-10-19

  • 2019-10-29

  • 2019-09-20

  • 2019-10-11

  • 2019-09-25

  • 2019-10-19

  • 2022-04-06

  • 2019-10-29

  • 2019-10-29

  • 2021-11-22

  • 2022-01-04

  • 2019-11-12

  • 2019-09-21

  • 2019-10-29

  • 2019-09-21

  • 2019-10-19

  • 2019-11-16

  • 2019-09-21

  • 2019-10-28

  • 2019-10-29

  • 2021-12-23

  • 2019-11-06

  • 2019-10-29

  • 2022-11-06

  • 2019-10-29

  • 2019-09-21

  • 2019-10-12

  • 2019-09-25

  • 2019-10-19

魔鬼经济学读后感
每当我们读完一些经典书籍后,通常会有一些感悟感想。魔鬼经济学读后感栏目给大家带来大量魔鬼经济学读后感、2024魔鬼经济学读后感等内容,希望能够对大家写读后感悟提供帮助! 更新时间:2024/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