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四大名著读后感 > 解红楼梦读后感 > 地图 > 解红楼梦读后感,2024解红楼梦读后感范文
解红楼梦读后感相关栏目
解红楼梦读后感热门栏目
解红楼梦读后感推荐
解红楼梦读后感

(共 9994 篇)

  • 1、 《解放大西南的故事》读后感

    《解放大西南的故事》读后感

    这本书讲的是人民解放军在解放战争中最后一个战役解放大西南。读完了这本书,我很佩服刘伯承、邓小平进军大西南周密的作战部署;又被战士们不畏牺牲、团结向上的精神所感动;同时也深感这次战争的胜利来之不易,我们要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和平。

    这次战役发生在1949年10月。当时,新中国虽然成立,但大西南这一片土地还没有解放,蒋介石把主力胡宗南的部队放在川北方向,把宋希濂的部队放在重庆,企图让大西南这片土地变为大陆最后一个反共基地。刘伯承、邓小平决定:有贺龙率18兵团在川北牵制胡宗南部队,第二野战军在川东攻击,断敌退路,全歼守敌,战争就这样打响了。正如他们部署的那样:我军迅速占领贵阳、解放重庆,并歼灭宋希濂部队。然后,又从东、南、西三个方向包围驻守在成都的胡宗南部队,贺龙率部占领了成都。紧接着,陈赓又率部占领昆明、激战蒙自,解放了云南。最后,我军占领西昌,又在西藏昌都地区消灭了藏军,把红旗插上了喜马拉雅山。

    当红旗插上喜马拉雅山的时候,这意味着西藏解放了,大西南解放了,整个大陆都解放了,这是多么令人兴奋的时刻,大陆终于和平了!在解放大西南的途中,战士们历尽艰险,但他们以坚强的意志,克服困难,跨越难关。在这途中,又有多少战士献出了鲜血,甚至献出了年轻、宝贵的生命。他们都是为了革命而牺牲的,在我的心目中,它们都是英雄。他们无私地奉献着,用自己的鲜血和生命换来了胜利与和平;用自己的鲜血和生命把当地的老百姓从水深火热之中就了出来,给了他们和平、安逸的生活。正如书中所说的:这胜利来之不易,它是人民解放军无数指战员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我们永远也不能忘记他们。读完这本书,我联想到自己,我感到很满足了,因为我是幸福的。我生活在和平的日子里,在家里,由父母呵护;在学校,有老师关爱。我们有学上,也不愁吃穿,是多么的幸福啊!我们一定要珍惜这和平、幸福、美满的生活。作为一名学生,要好好学习;作为少先队员,要尊敬师长、孝顺父母,将来为祖国的发展、建设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把祖国建设的更富、更强、更加繁荣昌盛!

    革命英烈,与江河同在,与日月同辉!

    红领巾一定要记住这句话: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并永远继承革命英烈的遗志,为把我们伟大的祖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

  • 2、 趣解婆婆媳妇与小姑——红楼读后感
    在中国流传多年的一句谚语叫做三个女人一台戏,而当这三个女人分别被赋予不同的角色,其所演出一幕幕精彩的桥段无疑将是一场大戏。这三个角色的名称用90年代的一部很火的电视剧来形容就是---《婆婆媳妇小姑》,相信不少朋友都曾经看过这部可以出卖年龄的电视剧,而之所以会有这部电视剧,也证明了这三个女人关系之复杂足可以撑起50集以上的剧情。 从婆婆及小姑的英文翻译(motherinla) 所谓婆媳矛盾,最重要的支点在于儿子/老公的爱:婆婆作为母亲,面对亲手养大的儿子,是掌上明珠的爱和不容侵犯的情;媳妇作为老婆,面对日渐倾心的老公,更是独一无二的情和无可比拟的爱。对于儿子/老公,婆婆害怕亲手养大的儿子被她人占据,媳妇害怕相依为命的老公惟母命适从,所以,这里的儿子/老公是应当承担起男性的责任,既要在孝顺母亲的同时又爱惜老婆,这时他的存在至关重要。婆婆难免会在儿子面前抱怨儿媳的种种不当,媳妇也时常跟丈夫感叹婆婆的事事揪心,这时如果作为男性的角色简单向婆媳传达双方对彼此的不满只会导致家庭关系的恶化,而恰恰作为男性应当作为婆媳之间的润滑剂,在婆媳出现矛盾之时道出对方的优点及好处,让婆媳双方互有台阶,方得和美之家。 随之讲姑嫂,其关系与婆媳关系及其类似之处在于其矛盾焦点在于兄长/老公这一男性角色感情的转移:在结婚之前,这一男性角色会因为雄性驱动保护自己的妹妹(也就是婚后的小姑);在结婚之后,该男性角色的雄性驱动必然会分出越来越多的部分照顾自己的老婆及子女,这一感情的转移造成姑嫂之间历久恒新的矛盾起源。而姑嫂关系与婆媳关系的不同之处在于,姑嫂作为同辈,嫂子并没有孝顺的义务,而可能更多在于谦让,这种谦让也是建立在双方友好共处的基础上所作出的适度谦让,一旦情感基础崩塌,这种基于谦让建立的表面友好关系也会瞬间崩溃。细读《红楼梦》这一经典巨著即可得,经典姑嫂关系莫过于夏金桂与薛宝钗、王夫人与贾敏,金陵贵族的经典姑嫂关系从这二对中表现的淋漓尽致。 当然,姑嫂关系随时代变迁不可避免的是变化,封建社会的崩塌标志着中国的礼治时代告一段落,随之而来的法治时代对于姑嫂关系并无详细规定。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若干问题的意见(试行))规定,民事诉讼中的近亲属包括:配偶、父母、子女、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孙子女、外孙子女。这一近亲属的定义已将姑嫂、婆媳排除在外,也就是说
  • 3、 经济解释读后感

    经济解释读后感(一)

    在【经济解释】幽默诙谐且充满睿智的文字的感召下,我一口气通读了一遍,仍觉意犹未尽,便十分想将其推荐给更多的同学,正谓之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但又不免犹豫,因为【经济解释】这本书就如同张五常先生本人一样充满了争议。正如张先生自己在文中写到的一样,【经济解释】这本书不是课本,选修经济的学生可以读,也应该读,但因为我往往不依常规,学生考试时用上我的答案,不免凶多吉少。也许,张先生在这里是高估了他的读者,认为他的读者应该已掌握了传统的经济理论,现在已不需要他像经济学课堂上的老夫子一样重复罗嗦地灌输所谓的经典理论,而他所要做的就是要从一个全新角度去阐释最为简单的经济学道理。

    【经济解释】这本书确实不是我们传统意义上的经济学课本,而对它的准确定义按我个人的理解,它应该是本经济学的散文集。既然是经济学的散文集,那么它应兼有散文的基本特征与经济学的灵魂主线,即所谓的形散而神不散。形散只是散在其形式上,而神不散是不散在其经济学的脉络上,是不散经济学的灵魂思想上,即我们所谓的理一性一经济人假定、稀缺、竞争、效用(在【经济解释】中张先生使用了功用这一翻译)以及需求定律和交易理论等。

    实际上张先生也正是按着这样的经济学脉络来为他的读者讲授他所理解的经济学。当然我不敢苟同他所有的观点,也许这也正合乎张先生的处事原则,因为在他的【经济解释】之中也同样充满了对权威观点的怀疑。这正如他在经济解释之三中所明确指出那样,世上没有不可替代的理论。然而,我对张先生的学识之渊博,行文之流畅,观点之新颖也确实是十分钦佩。因而,我认为【经济解释】的确是值得一读的好书!

    虽然【经济解释】是本经济学的散文集,但张先生开篇仍不忘按传统的模一式那样,首先介绍方法论,所以张先生把【经济解释】的第一章便定为了科学的方法。科学的方法这一章在【经济解释】的全书中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在这一章中张先生则更像一位哲学家,现在他正努力向他的读者传授着他的经济哲学。而这种经济哲学正体现了张先生科学的一精一神,这种科学的一精一神与态度则正是我们在学习和研究经济学问题时所必不可少的。

    在科学的方法这一章一开始,张先生就给我们介绍了两种极端理论,一为特殊理论;一为套套逻辑。所谓特殊理论,即是特殊到只能解释一个现象的理论,这种理论是不具一般解释力。所谓套套逻辑,是指一些言论,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可能是错的,例如说 四足动物

  • 4、 优秀读后感:梦解千百味——读《红楼梦》有感

    缘起缘灭,终觉梦一场。拾笔写一纸荒唐言,痴人我解其中味。道不尽三千红楼泪,赎不回一世苦命缘。曹先生拂尘写下惊世揄扬之作,不过是求大千一人能懂其中辛酸罢?

    这本就是一场荒唐可悲的梦,且让后人在梦中解其味。且让人我掀开风月宝鉴的书帘,翻阅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叫绝于王熙凤风骚泼辣的鲜明性格,伤感于宝黛爱情的悲惨终局,沉湎于昏暗封建的社会现实。

    混沌乱世,是容不下世间空灵凄美的爱情吗?如若不是,那苍天何苦折磨了一双薄命儿女?一个宝玉口中神仙似的妹妹,在贾府中寄人篱下,步步为营,诚然,起初我眼中的林黛玉是个高傲敏感,说话尖酸刻薄的纤弱女子,只是只是,黛玉该是一幅绝美的画,待你慢慢品味,才会惊觉在她纤弱细致的外表下多么善良灵慧。一个人,无论多么坚强,多么孤傲,总会有一双手卸下她心中的保护色,触及其内心的脆弱。这个人,便是宝玉。他懂她,他爱她。他们对诗寻乐,他们在树下互吐衷肠,他们嬉戏玩耍,他们感情交织缠绵。问世间情为何物,宝黛之恋即是正解。只怪命运红尘太残忍。这一边宝玉宝钗大婚,那一边林黛玉卧病在床,凄凉走完人生最后一程。那一刻的他们,仿佛隔了一世那么遥远。怨天怨地怨宿命,念花念树念黛玉。无奈宝玉再怎么后悔苦恼,也终是阴阳相隔,最后为僧以了尘缘。

    纵使命运薄如蝉翼,这世间的真情却高比山,深似海。我常说,生活有遗憾,总是好的。也许这样的红楼梦给世人留下了无限的遗憾和怀念。但是这一切,怕是比残酷命运更可怕更昏暗的封建社会所导致。高高在上的权贵,一成不变的制度,岂容你偏僻叛逆?这冷暖自知的大观园,哪一个人不是小心翼翼,步履维艰?那精明强干的王熙凤都最后落得个机关算计太聪明,反算了卿卿性命的下场,又何况其他呢?雪芹先生笔下的红楼,每一个人物都栩栩如生,而那让世人品味的不只是它错综复杂的感情,还有就是那百变不离其宗的社会现实。那金陵贵族从鼎盛走向衰亡,而扼杀掉人性的封建社会也终在穷途末路中走向灭亡。

    春光芊绵也叹世态炎凉,白云苍狗只道岁月无常。几百年前的绛珠仙草和神瑛侍者,当初残酷的命运,冷漠的人性,昏暗的社会,在如今难道也只是一个梦吗?一个强大繁荣的家族只是一个社会的缩影,而一个社会的灭亡只是一个时代的终结。当代的我们不再受封建的束缚,却摆脱不了社会的现实。我们敢恨敢恨,我们在情与理中交织,我们处事不惊,我们总会在社会中生存,我们只希望,这是一个美梦。

    三生河畔的林黛玉还在等待着什么

  • 5、 《红楼梦》读后感——由《红楼梦》想起

    张爱玲说过,人生有三恨:一恨海棠无香,二恨鲥鱼多刺,三恨红楼未完。

    在父亲的帮助下,有幸我拜读了《红楼梦》。虽然不甚了解,但依然感到了震撼。

    《红楼梦》作为四大名着之一,国人对它的熟知度很高,几乎每个人都能说出几句红楼中的词句和故事章节,甚至还有不少的学者专门去研究它,称之为红学。然而,除了那些红学专家,认真读完红楼的,又有几人?多少人又是为了附庸风雅而对红楼趋之若鹜?

    最近关于《红楼梦》的消息很多,从翻拍经典到刘心武续写红楼,漫天的新闻铺天盖地,我们不禁要问,红楼惹谁了?曹雪芹惨淡经营数十年的红楼,一时间变成了大众娱乐闲谈点,这样对待一个文化经典之作,是不是对它的一种践踏?

    八七版《红楼梦》是大家比较认同的一个影视作品,但是对于如今翻拍的红楼,却充满非议。对于贾宝玉这个人物外形,红楼中是如此描写面如中秋之月。何为中秋之月?洁白而圆润,老版中饰演宝玉的欧阳奋强还是很符合的。但在翻拍版中,贾宝玉的饰演者有着一张帅气的瓜子脸,虽然很符合现代人的审美,但是对原着的忠实度却是大大降低了。

    除了《红楼梦》被翻拍,还有各种文学名着被拿出来不断地翻拍,但是效果甚微。为什么那些导演们都乐此不疲的来翻拍各种经典?因为经典不愁收视率,因为经典不用再去大力宣传,因为经典是经典。导演们摆着一副我是经典我怕谁的面孔,将我们心中圣神的各种文学经典改来改去,我们不禁再问一次,经典惹谁了?

    对于这种对经典的不负责状态,我们应该竭力制止。中国文化源远流长,在今天这种文化爆炸,信息多元化的时代,经典的生存到了一种尴尬的状态。厚厚的经典着作,晦涩的语言,让现代人失去了兴趣。而那些由经典改编的电视剧却深受大众欢迎。这似乎还给经典带来一丝希望。但,这始终不能代替那些散发着墨香的古典书籍带来的震撼。

    对于这种文化的丧失,我们应该觉得可悲。不过,好在现在社上引起了国学热,无论是公务员还是幼儿园,都在进行国学教育。被国人遗忘的《三字经》《弟子规》又进入了校园。希望这不是仅仅做个样子而已。

    对于《红楼梦》来说,还有一个其他名着不能比拟的地方,就是它是半壁江山。

    对于各种专家学者来说,她贵就贵在她是残的。于是乎,各种猜想,各种结论,各种版本,各种续集接踵而来。这个说香菱与宝玉在一起才是正解;那个说宝钗才是神瑛侍者。一本红楼,竟然让后人绞尽脑汁,我想说,曹公,真有你的!

    对于红楼的研究,层出不穷。红楼之中处处都是伏笔

  • 6、 《红楼梦》读后感:梦红楼

    《红楼梦》,原名《石头记》,曹雪芹著,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此书是一部具有高度思想性和艺术性的伟大作品,作者根据家族的兴衰的艺术升华,对封建腐朽的科举制度、包办婚姻、等级制度等进行思考。《红楼梦》被评为中国古典章回小说的巅峰之作,思想价值和艺术价值极高。因为其不完整,留下许多谜团引人探究,也构成了一门学术性的独立研究学科红学。以下是读后感栏目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有关本书的读后感一篇,希望大家能够喜欢。更多关于《红楼梦》的读后感,欢迎访问读后感网站!

    梦红楼 《红楼梦》读后感

    一百个人读《红楼梦》,有一百个人的看法:文学家读《红楼梦》,读的是一代名家曹雪琴留下的撼世的不朽传奇,惊叹于他的卓绝的文学才气;建筑学家读《红楼梦》,感叹天文地理无不精通的伟大建筑师对大观园的美妙的设计;历史学家读《红楼梦》,读的是封建社会制度的腐朽败坏,痛快于其黑暗的统治注定了其必将败亡的惨烈结局;自由主义者读到《红楼梦》,读出的是它封建制度、等级制度对人们的压迫和压榨,对生命的不尊重以及贵贱的划分令他们义愤填膺。三百多年前,曹雪芹一手创造了红楼梦的世界,三百年后,我捧着用新技术印刷而成的《红楼梦》,细细研读,依旧能够感受前人在故事中留下的思愁,聆听那隐没在故事最深层的倾诉,毫无间隙。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王熙凤一个个角色跃然于纸上,不论好的还是坏的,他们都静静地在那个世界里上演一幕幕人生的戏剧,而我,置于一旁,只能默默惊叹着,做一个仰头观望浩瀚星空的远眺者,做着百万读者中的一员,关注着《红楼梦》的辉煌。

    《红楼梦》讲述的是一个家族,一个朝代的故事,而曹雪芹偏偏以其中的女子作为本书的主体,细细诉说着家族的兴衰,大大小小的故事。作为主人公的贾宝玉,就是身在这粉红胭脂的队伍中,自然而然地就应了一句话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他们的家族是因为家中一位女子进宫当了皇帝的宠妃而盛起,于是他们天天吟诗作乐,而其中又有两女子非提不可,那便是薛宝钗和林黛玉。林黛玉生性猜忌,多愁善感,可贾宝玉偏偏就是喜欢她。或许两个人都是浪漫的人,浪漫的人天生就不该相遇,因为生活不是浪漫,生活会将浪漫消磨得一干二净,最终,红玫瑰变成了墙上的蚊子血,白玫瑰成了胸口粘着的白米饭。所以,就让浪漫在最美的时候画上句号,在彼此的心中,留下幸福的回忆。

    可是也许你会说,黛玉死的很悲惨,一点也不浪漫,关于这点,很多研究学者都不赞成高鄂的续书的,觉

  • 7、 探佚红楼梦_《红楼梦》读后感

    前些日子得到了一本牟润孙先生的《海遗从稿》,从而对探佚红楼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从前对红楼梦只是一知半解,一目十行地读过就算看完了,可是现在再次捧起这本文学着作,就会顿生许多的感受与体会。这都得益于这段时间对红楼梦的探佚。

    《红楼梦》的后四十回是由高鹗续写的。对于高鹗的续写,不少红学研究者都提出了质疑,因为通过研究分析高鹗的结局,似乎与原着不太相符,而且其中还有多处违背原着的败笔。例如:若根据高鹗所说:元妃薨日是十二月十九日,已交卯年寅月,存年四十三岁。(九十五回)康熙十四年乙卯正月初九立春,于《红楼梦》九十五回所说不合。清圣祖(玄烨)即位时,康熙十四年他二十二岁,岂能有四十三岁的妃?曹雪芹原着决不能如此写元春之死。

    经历史记载和历史考证,曹雪芹所着的后三十或四十回并非因他病逝而未完成,而是自己焚毁或遗失了。那么《红楼梦》这部书的真正结局究竟是什么呢?目前学术专业派都比较赞成周汝昌老先生的观点和他撰写的结局《红楼梦新证》。在这个结局中,黛玉并非因无法与宝玉结婚含恨而死,而是因赵姨娘和刑夫人的陷害而死;宝玉和宝钗结婚后又出家,最终在危难中又与湘云结婚,而宝钗则受不了家进境落败而自尽。这极有可能就是曹雪芹的真实想法。但牟润孙先生(已故)却在《海遗从稿》中又提出了新的观点。因为清朝存在选秀女的制度,只要是年满十三岁的少女,就必须要参加秀女的选拔。当时黛玉已十四岁,正是参选年龄,因此很有可能是她得知自己要参选秀女,于是使得病情加重,最终抑郁而死。我个人比较赞成这一观点,因为在前八十回,曹雪芹不断从字里行间流露出对封建制度中秀女选拔的不满和控诉。

    探佚红楼梦结局不过是对红楼梦研究的一部分,而最主要的则是对曹雪芹即作者的分析考实。说到曹雪芹,我始终认为他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作家。虽然听起来有些绝对,但且往下看下面这段分析,也许你会对曹雪芹产生更进一步的印象。

    曹雪芹最初在书中提到的两个人物:甄士隐和贾雨村。不仔细阅读,你并不会发现什么特别之处,旦看完周汝昌先生的《红楼梦新证》,你就会发现,这两个名人实际上是:真事隐和假语存。心思慎密的曹寅在向我们暗示什么呢?红学研究者认为,曹雪芹这两个人物的命名,一语道破了自己的初衷假借贾家的兴衰来影射曹家的结局。由此,曹雪芹开始了漫长的文学之路。我们现在甚至怀疑第八十回就是结局,因为作者在八十回之前已暗示了所有结局。不是有诗句玉带林中挂,金簪

  • 8、 红楼梦里梦红楼——读《红楼梦》有感

    满纸自怜题素怨,片言谁解诉秋心?

    在曹雪芹写的《红楼梦》中,我为林黛玉牺牲了太多眼泪,就是她那清灵秀丽而又多疑多妒的气质吸引了我的目光。黛玉的一生就是一个悲剧,她与宝玉两小无猜的恋爱也是注定的悲剧。黛玉瘦弱的身体、孤傲的个性与自定终生行为都不是贾母所喜的。于是,她怀着纯洁的爱对世俗的愤怒离开了尘世间,实现了她: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的誓言。

    黛玉小小年纪,父母便离世,过着寄人篱下的孤单生活,她常听母亲说,外祖母家与别人家不同因此步步留心、时时在意,不肯轻易说一句话,多行一步路,唯恐被人耻笑。她自矜自重,警惕戒备,用率真与锋芒去抵御,抗拒侵害势力。

    黛玉的泪所表达的是世间最贞洁的感情,是对异端的崇敬,更是对自身的怜悯。黛玉葬花便是这性格的真实写照。她不忍看着落花被玷污,希望它们质本洁来还洁去。她追问:天尽头,何处有香丘?于是她用锦囊收集花,用一杯净土掩风流。一首《葬花吟》道出的是她一生凄凉的感情和冲破封建礼教的渴望。

    昨晚红楼入梦里,红楼梦里梦红楼。林黛玉在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的严酷现实中香消玉殒,而贾府最终也归结红楼。

  • 9、 梦解千百味——读《红楼梦》有感_1000字2024

    缘起缘灭,终觉梦一场。拾笔写一纸荒唐言,痴人我解其中味。道不尽三千红楼泪,赎不回一世苦命缘。曹先生拂尘写下惊世揄扬之作,不过是求大千一人能懂其中辛酸罢?

    这本就是一场荒唐可悲的梦,且让后人在梦中解其味。且让人我掀开风月宝鉴的书帘,翻阅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叫绝于王熙凤风骚泼辣的鲜明性格,伤感于宝黛爱情的悲惨终局,沉湎于昏暗封建的社会现实。

    混沌乱世,是容不下世间空灵凄美的爱情吗?如若不是,那苍天何苦折磨了一双薄命儿女?一个宝玉口中神仙似的妹妹,在贾府中寄人篱下,步步为营,诚然,起初我眼中的林黛玉是个高傲敏感,说话尖酸刻薄的纤弱女子,只是只是,黛玉该是一幅绝美的画,待你慢慢品味,才会惊觉在她纤弱细致的外表下多么善良灵慧。一个人,无论多么坚强,多么孤傲,总会有一双手卸下她心中的保护色,触及其内心的脆弱。这个人,便是宝玉。他懂她,他爱她。他们对诗寻乐,他们在树下互吐衷肠,他们嬉戏玩耍,他们感情交织缠绵。问世间情为何物,宝黛之恋即是正解。只怪命运红尘太残忍。这一边宝玉宝钗大婚,那一边林黛玉卧病在床,凄凉走完人生最后一程。那一刻的他们,仿佛隔了一世那么遥远。怨天怨地怨宿命,念花念树念黛玉。无奈宝玉再怎么后悔苦恼,也终是阴阳相隔,最后为僧以了尘缘。

    纵使命运薄如蝉翼,这世间的真情却高比山,深似海。我常说,生活有遗憾,总是好的。也许这样的红楼梦给世人留下了无限的遗憾和怀念。但是这一切,怕是比残酷命运更可怕更昏暗的封建社会所导致。高高在上的权贵,一成不变的制度,岂容你偏僻叛逆?这冷暖自知的大观园,哪一个人不是小心翼翼,步履维艰?那精明强干的王熙凤都最后落得个“机关算计太聪明,反算了卿卿性命”的下场,又何况其他呢?雪芹先生笔下的红楼,每一个人物都栩栩如生,而那让世人品味的不只是它错综复杂的感情,还有就是那百变不离其宗的社会现实。那金陵贵族从鼎盛走向衰亡,而扼杀掉人性的封建社会也终在穷途末路中走向灭亡。

    春光芊绵也叹世态炎凉,白云苍狗只道岁月无常。几百年前的绛珠仙草和神瑛侍者,当初残酷的命运,冷漠的人性,昏暗的社会,在如今难道也只是一个梦吗?一个强大繁荣的家族只是一个社会的缩影,而一个社会的灭亡只是一个时代的终结。当代的我们不再受封建的束缚,却摆脱不了社会的现实。我们敢恨敢恨,我们在情与理中交织,我们处事不惊,我们总会在社会中生存,我们只希望,这是一个美梦。

    三生河畔的林黛玉还在等待着

  • 10、 读《红楼梦》_红楼梦读后感500字

    读《红楼梦》_红楼梦读后感500字(1)

    《红楼梦》,大家应该都非常熟悉这本书吧,是曹雪芹所著的,四大名著之一。

    在图书馆一次偶然的邂逅,我翻开了这本书,认识了她林黛玉,她最后可以说是患忧郁症死的,但他(她)给我留下了很深(深刻)的映像。她那张眉清目秀的面孔,天真的想法,还有和贾宝玉的那段悲惨(令人感伤)的爱情故事。

    上个星期,回头望瞭望图书角,又发现了《红楼梦》这本书,又(一时)心血来潮,借接回家看看,回顾回顾这本中国的经典名著。我觉得,当时的社会很奢侈,贾府的贾母很有权势,说话很有分量,贾府上下全都听她的。但她特别疼爱贾宝玉,把他当作心肝宝贝。也许因为是贾府上上下下都是姑娘,只有贾政(贾府的老爷)和贾宝玉两个男人吧。贾宝玉有一个表妹叫林黛玉,她很爱哭,但很有才华,很漂亮,也就是那个令我映像最深的人物。做诗、画画样样精通。她和贾宝玉很谈得来,经常一起玩耍,但别人都说宝钗比林黛玉好,唉......不过,林黛玉不是很坚强,还有些疑心病。现代的孩子要坚强些,不要那么多愁善感。我觉得,林黛玉在我心里是《红楼梦》里最喜欢的人物,也是最让我感动的人物。最后他们贾府也是死的死,嫁的嫁。

    最后,还是以悲剧(悲惨的结局)结束了这段故事,贾宝玉和林黛玉那绝后的爱情故事真是让人深思。想想红楼梦,真的想别人说的那样红楼梦中梦难醒,但林黛玉的知书达理还是我们女孩子要学习的哟。

    读《红楼梦》_红楼梦读后感500字(2)

    在我很小的时候,就听过很多人说《红楼梦》是我国的四大名著之一,上一星期,我见同桌正好有一本《红楼梦》,便向他借了过来。

    故事主要写了贾宝玉,林黛玉和薛宝钗这些传奇人物。几天前,书中的第一章我刚看完,真实太离奇了。它主要讲了:贾府生了一个男孩,一落地嘴里就含着一块宝玉,所以起名于宝玉。从这里就可以看出作者是具有多么丰富的想象力呀!宝玉降生在这富贵人家,再加上本来就有些来历,自然就会演绎出许许多多的传奇故事。欧文很快就联想到自己,不正和文中的贾宝玉小时候一样,家里条件不是很差,学习环境又那么好,还不好好学习,你说,怎么能对得起老师,又怎么对得起父母呢?想到这里,我暗暗下决心,今后一定要努力学习,报答爸爸妈妈对我们的养育之恩。想着想着,我又把精力全部都放投入到书中了。林黛玉本是苏姑人,因父亲年过半年,母亲又已去世,黛玉身体又不好,父亲森如海不方便照顾她,于是便把她送到外祖母家贾母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10-23

  • 2019-09-20

  • 2019-09-26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3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1

  • 2019-09-22

  • 2019-09-22

  • 2019-09-20

  • 2019-09-22

  • 2019-09-26

  • 2019-09-20

  • 2019-09-19

  • 2019-09-20

  • 2019-11-08

  • 2019-09-20

  • 2019-10-24

  • 2019-10-24

  • 2019-09-19

  • 2019-09-20

  • 2019-10-24

  • 2019-11-08

  • 2019-09-19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10-20

  • 2019-09-20

  • 2019-09-25

  • 2019-09-20

  • 2019-10-29

  • 2019-10-19

解红楼梦读后感
解红楼梦读后感栏目为您提供许多优质的2024解红楼梦读后感,解红楼梦读后感范文,解红楼梦读后感大全等,希望在您写解红楼梦读后感中有帮助。 更新时间:2024/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