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读后感范文 > 几何原本读后感 > 地图 > 几何原本读后感,2024几何原本读后感
几何原本读后感

(共 9500 篇)

  • 1、 读书模板:《几何原本》读书感悟

    古希腊是古代文化中最灿烂的一支——因为古希腊的数学中,所包含的不仅仅是数学,还有着难得的逻辑,更有着耐人寻味的哲学。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几何原本》读书笔记感悟,希望大家喜欢!

    希望读后感大全的优质读后感能够给您带来灵感。www.dhb100.com

    《几何原本》读书笔记感悟1

    “古希腊”这个词,我们耳熟能详,很多人却不了解它。

    如果《几何原本》的作者欧几里得能够代表整个古希腊人民,那么我可以说,古希腊是古代文化中最灿烂的一支——因为古希腊的数学中,所包含的不仅仅是数学,还有着难得的逻辑,更有着耐人寻味的哲学。

    《几何原本》这本数学著作,以几个显而易见、众所周知的定义、公设和公理,互相搭桥,展开了一系列的命题:由简单到复杂,相辅而成。其逻辑的严密,不能不令我们佩服。

    就我目前拜访的几个命题来看,欧几里得证明关于线段“一样长”的题,最常用、也是最基本的,便是画圆:因为,一个圆的所有半径都相等。一般的数学思想,都是很复杂的,这边刚讲一点,就又跑到那边去了;而《几何原本》非常容易就被我接受,其原因大概就在于欧几里得反复运用一种思想、使读者不断接受的缘故吧。

    不过,我要着重讲的,是他的哲学。

    书中有这样几个命题:如,“等腰三角形的两底角相等,将腰延长,与底边形成的两个补角亦相等”,再如,“如果在一个三角形里,有两个角相等,那么也有两条边相等”。这些命题,我在读时,内心一直承受着几何外的震撼。

    我们七年级已经学了几何。想想那时做这类证明题,需要证明一个三角形中的两个角相等的时候,我们总是会这么写:“因为它是一个等腰三角形,所以两底角相等”——我们总是习惯性的认为,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就是相等的;而看《几何原本》,他思考的是“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为什么相等”。想想看吧,一个思想习以为常,一个思想在思考为什么,这难道还不够说明现代人的问题吗?

    大多数现代人,好奇心似乎已经泯灭了。这里所说的好奇心不单单是指那种对新奇的事物感兴趣,同样指对平常的事物感兴趣。比如说,许多人会问“宇航员在空中为什么会飘起来”,但也许不会问“我们为什么能够站在地上而不会飘起来”;许多人会问“吃什么东西能减肥”,但也许不会问“羊为什么吃草而不吃肉”。

    我们对身边的事物太习以为常了,以致不会对许多“平常”的事物感兴趣,进而去琢磨透它。牛顿为什么会发现万有引力?很大一部分原因,就在于他有好奇心。

    如果仅把《几

  • 2、 读书:《几何原本》读书个人收获

    《几何原本》是古希腊数学家欧几里得的一部数学著作。又称《原本》,这本书是欧洲数学的基础,总结了平面几何五大公设,被广泛的认为是历史上最成功的教科书。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几何原本》读书笔记个人收获,希望大家喜欢!

    读后感大全网提供给您优质的阅读读后感的平台,希望您能喜欢。http://m.dhb100.com

    《几何原本》读书笔记个人收获1

    也许这算不上是个谜。稍具文化修养的人都会告诉你,欧几里德《几何原本》是明末传入的,它的译者是徐光启与利玛窦。但究竟何时传入,在中外科技史界却一直是一个悬案。

    著名的科技史家李约瑟在《中国科学技术史》中指出:“有理由认为,欧几里德几何学大约在公元1275年通过阿拉伯人第一次传到中国,但没有多少学者对它感兴趣,即使有过一个译本,不久也就失传了。”这并非离奇之谈,元代一位老穆斯林技术人员曾为蒙古人服务,一位受过高等教育的叙利亚景教徒爱萨曾是翰林院学士和大臣。波斯天文学家札马鲁丁曾为忽必烈设计过《万年历》。欧几里德的几何学就是通过这方面的交往带到中国的。14世纪中期成书的《元秘书监志》卷七曾有记载:当时官方天文学家曾研究某些西方着作,其中包括兀忽烈的的《四季算法段数》15册,这部书于1273年收入皇家书库。“兀忽烈的”可能是“欧几里德”的另一种音译,“四擘”

    是阿拉伯语“原本”的音译。著名的数学史家严敦杰认为传播者是纳西尔·丁·土西,一位波斯著名的天文学家的。

    有的外国学者认为欧几里德《几何原本》的任何一种阿拉伯译本都没有多于13册,因为一直到文艺复兴时才增辑了最后两册,因此对元代时就有15册的欧几里德的几何学之说似难首肯。

    有的史家提出原文可能仍是阿拉伯文,而中国人只译出了书名。也有的认为演绎几何学知识在中国传播得这样迟缓,以后若干世纪都看不到这种影响,说明元代显然不存在有《几何原本》中译本的可能性。也有的学者提出假设:皇家天文台搞了一个译本,可能由于它与2000年的中国数学传统背道而驰而引不起广泛的兴趣的。

    真正在中国发生影响的译本是徐光启和利玛窦合译的克拉维斯的注解本。但有的同志认为这算不上是完整意义上的欧几里德的几何学。因为利玛窦老师的这个底本共十五卷,利玛窦只译出了前六卷,认为已达到他们用数学来笼络人心的目的,于是没有答应徐光启希望全部译完的要求。200多年后,后九卷才由著名数学家李善兰与美国传教士伟烈亚力合译完成,也就是说

  • 3、 大学生《几何原本》读后感

    大学生读后感|读一本好书读后感|好书推荐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大学生《几何原本》读后感,欢迎大家阅读。更多大学生《几何原本》读后感请关注读后感栏目。

    大学生《几何原本》读后感【一】

    数学中最古老的一门分科。据说是起源于古埃及尼罗河泛滥后为整修土地而产生的测量法,它的外国语名称geometry就是由geo(土地)与metry(测量)组成的。泰勒斯曾经利用两三角形的等同性质,做了间接的测量工作;毕达哥拉斯学派则以勾股定理等著名。在中国古代早有勾股测量,汉朝人撰写的《周髀算经》的第一章叙述了西周开国时期(约公元前1000)周公姬旦同商高的问答,讨论用矩测量的方法,得出了著名的勾股定律,并举出了勾三、股四、弦五的例子。在埃及产生的几何学传到希腊,然后逐步发展起来而变为理论的数学。哲学家柏拉图(公元前429~前348)对几何学作了深奥的探讨,确立起今天几何学中的定义、公设、公理、定理等概念,而且树立了哲学与数学中的分析法与综合法的概念。此外,梅内克缪斯(约公元前340)已经有了圆锥曲线的概念。

    希腊文化以柏拉图学派的时代为顶峰,以后逐渐衰落,而埃及的亚历山大学派则渐渐繁荣起来,它长时间成了文化的中心。欧几里得把至希腊时代为止所得到的数学知识集其大成,编成十三卷的《几何原本》,这就是直到今天仍广泛地作为几何学的教科书使用下来的欧几里得几何学(简称欧氏几何)。徐光启于1606年翻译了《几何原本》前六卷,至1847年李善兰才把其余七卷译完。几何与其说是geo的音译,毋宁解释为大小较为妥当。诚然,现代几何学是有关图形的一门数学分科,但是在希腊时代则代表了数学的全部。欧几里得在《几何原本》中首先叙述了一些定义,然后提出五个公设和五个公理。其中第五公设尤为著名:如果两直线和第三直线相交而且在同一侧所构成的两个同侧内角之和小于二直角,那么这两直线向这一侧适当延长后一定相交。《几何原本》中的公理系统虽然不能说是那么完备,但它恰恰成了现代几何学基础论的先驱。直到19世纪末,d.希尔伯特才建立了严密的欧氏几何公理体系。

    第五公设和其余公设相比较,内容显得复杂,于是引起后来人们的注意,但用其余公设来推导它的企图,都失败了。这个公设等价于下述的公设:在平面上,过一直线外的一点可引一条而且只有一条和这直线不相交的直线。.и.罗巴切夫斯基和j.波尔约独立地创建了一种新几何学,其中扬弃了第五公设而代之以

  • 4、 《原本大学微言》读后感1000字

    《原本大学微言》读后感1000字

    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在图书馆中翻看到了南怀瑾先生著作的《原本大学微言》,随意翻了几下,立即被作者渊博的学识、综罗大量的文史典故所吸引,爱不释手。由于自己有收藏好书的习惯,所以回家立马上网淘了一本,闲暇无事时好读几页,思所得,察所失。

    怀师对《大学》中的微言大义作了深刻的揭示,其中不乏给我们知识的乐趣和人生的启悟。他以“经史互参”、“以史注经”的传统治学方法,并结合儒、释、道互相比较对照来解读《大学》这一儒家的经典著作。以其充满睿智、诙谐幽默的语言,旁征博引,谈古论今,深入浅出,让我们能够轻松地理解古人的学问和智慧。

    《原本大学微言》我利用闲暇时间读了已有好几遍,书中对《大学》的内涵详细的阐述与历史史实相结合。让我读后对《大学》的内容有较全面的的认识与理解,的确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好书。书中内容博大精深,需要反复阅读,而且许多都需要与实际生活相结合,才能慢慢体会、感悟。读书最忌讳急躁,它需要你静下心来慢慢领悟。

    《大学》的“三纲、七证、八目”,构成了儒家思想的一个相对完整的理论体系。一个真正立心做学问的人,以毕生这精力去探求都不为过。

    首先,谈谈三纲: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这三纲其实就是树立一个人生目标。对于我们来说就是要在大学阶段,通过不断的学习知识和钻研,学会为人的道理,然后将自己所学的知识、所领悟的道理传之他人,为社会作出贡献;直至做到最好。

    在怀师的讲述中,儒、释、道通讲,而恰恰是佛学中的“定静”功夫来诠释《大学》中的“定、静、安、虑、得”。“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自天子以至庶民,一是皆以修身为本”。从书中感悟最多的就是这七证了,这是十分重要的准则,是对人的修养、思想的一种锻炼,是自己做任何事情之前的思维过程。接下来就是“八目”: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我们现在仍然停留在格物致知的层面上――“了解自己,明白事物的道理”,其实更多的仍是“格物”,很少试图了解自己。读着读着,我就不经意的思考人生,思考人存在的意义。唯有思考,才能察自己得失,明白自己一天忙忙碌碌所谓何事。有时候,静下来思考,可以让自己走出迷茫,活的不是那么漫无目的,而是觉得自己真正有所存在的意义。

    这本书确实让我收获了许多。其实自己一直只顾着“格物”,想着怎样才能学好知识,后来才发现自己连基本的“七证”都没掌握,而且没有

  • 5、 日月如梭,人生几何
    日月如梭,人生几何 ——读《匆匆》有感 江苏省常熟市谢桥中心小学五(3)班谢怡洁 《匆匆》是朱白清的抒情散文,讲的是时间流逝之快与它的一去不复返。我读过之后,深有感触。 提到“匆匆”,能引起许许多多的联想,学习的匆匆,工作的匆匆,马路上行人的匆匆……可这世上的匆匆根源不都在于时光的匆匆吗? 讲到时光的匆匆,就不能不说珍惜时间,“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虽说它人尽皆知,可不是人人都能做到珍惜时间的! 那些浪费时间之人借口说自己时间多的是,殊不知,只是“朝看东流水,暮看西日坠”,而不愿意追寻新的美丽,等到你老态龙钟时,等待着你的只有无尽的忧伤与后悔。 文中一句话讲得真好,“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绿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 是啊,时间就是这么特别,随时随地从身旁溜走,却再也不回来,星移斗转,日月如梭。时间就这么不辞而别,飞奔而去。每个人都分得相同份数的时间,我们只有抓住这每一分每一秒,努力学习,努力工作,才能到达理想彼岸。 日月如梭,人生几何?只有做时间的主人,很好地把握自己的时间,才能锻造出美好的人生。`

  • 6、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作文800字

    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来明日愁,用作比喻人得过且过,只顾眼前,没有长远打算。但是,这却也不失为一种乐观的心态,如果一个人遭遇大起大落,这又何尝不失一种洒脱呢。罗隐十局进士而不第,有感而发,才写下这样一首《自遣》引题自嘲,后人拿来比喻随遇而安,也就不足为奇了。

    不同的人对生活有不同看法,不同的人生观,对生活的感悟也不同,有的人消极处世,自甘沉沦,每每说他,也是今朝有酒今朝醉的答你。有的人大起大落,无奈之际,感慨之余,也是今朝有酒今朝醉的自嘲。有的人面临压力,愁眉不展,别人劝解,也是今朝有酒今朝醉的说辞。但一个愁字却始终贯穿前后,生活不如意,事事不顺心,人们自然想到喝酒,或许是小酌两杯,亦或是豪饮三五瓶,都是为了忘却心中的愁绪。

    借酒消愁古已有之,却也大多是举杯消愁愁更愁的论调,酒是情绪的催化剂,此话不假,人们尊李白为诗仙,不仅因为他的诗,也因为他的生活态度,当李太白都告诉你行乐须及春的时候,你为何要被情绪所困呢?面对人世间纷至沓来的忧患与失意,不可能有毕其功于一役的解决办法。那还不如活在当下,随遇而安,所谓庸人自扰,也是因为一个人想得太多,生活为何不能简单一点?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享受现在就有的东西,不要等到什么都没有了才感到惋惜。

    失意无法排解时,可以以醉解愁,所谓的解忧,也只是暂时的排解而已,想要尽可能避免忧伤,只有活在当下的生活态度才能帮你做到。

    真正的活在当下,不是消极处世,萎靡不振,而是去享受生活中细小事物的魅力,美好的人生都应该是简单的,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是宝贵经验总结,积累起来就是精彩的历史,巴尔扎克笔下的葛朗台用尽一生去省钱,最后还是落得一个悲剧性的下场,这不就是典型的反面例子么。人要活在当下,不要为未知的事物而烦恼。我们无法预知未来,更无法改变过去,唯一能掌控的,只有当下。

    总有人抱怨生活不易,便把国家、社会和体制批判一番,殊不知真正的问题出在自己身上,老师们常说,学习中态度决定一切,而生活也是一样,连一个好的态度都没有,又何谈艰难呢?人生如白驹过隙,本就应该活在当下,随遇而安,生活理应如此简单。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 7、 教师《平面几何教学》读后感

    教师《平面几何教学》读后感

    初一上学期的重点内容是后面的几何教学,这部分知识有几个特点:

    1、概念较多,但有些概念在小学或前面的学习中出现过;

    2、出现了大量的定理;

    3、学习这部分知识要形成简单的思维推理能力。

    我是个教龄只有3年的教师,这部分内容还是第一次碰到,我在授课时也碰到了种种困难,幸好这时拜读了杨裕前老师的《平面几何教学》,方使自己犹如黑暗中看到了明灯,我用一句话来概括所得:为自己正确的教法找到依据,坚定了信念;发现了很多错误的教法,也找到了方向。

    对我印象特别深的是几何概念的教学,我在这部分碰到了极多的概念,一般的概念课本上只有几句话,能不能让学生理解概念全看老师的教学设计和想象,我对于概念的教学一般是经历下面的步骤:引入概念概念变形概念应用,这样实践下来,有些概念学生掌握的比较不错,如定义型的概念,上述过程基本能达到教学目标,但对于相当多的概念,学生和老师总是想不到一块去,有时候我觉得这个概念的理解顺理成章,可是学生还是一片茫然,有时候花了一节课的时间还是没有把一个概念讲清楚,为此我觉得十分困惑,幸好我在杨老师的书里找到了答案:根本原因在于我没有按学生的认知规律来讲解概念,我把概念的理解当作了一个简单的过程,而忽略了一些重要的过程。按杨老师的说法[/为您编辑],一个概念的教学应该具备以下过程:引入概念表述概念要求学生画出相应的图形(变形图形)把这个简单图形放在复杂图形里加以辨别把这个概念翻译成结合图形的符号语言概念应用。无疑在之前我忽视了其中一些过程,这是导致教学效果不好的重要原因。例如垂直这个概念可以这样设计:

    1)由两线四角推出特殊图形,引出垂直定义;

    2)要求学生结合实际中的例子描述垂直现象;

    3)要求学生画出垂直的图形,并找出不同的例子搬演,让学生明白不同方位的垂直现象。

    4)画出直角三角形中各种线,让学生找出其中的垂直现象;

    5)结合上面的图形用符号语言来书写垂直表示;

    6)一个简单的垂直应用。

    我想一个概念如果能如此设计,学生的理解定会深刻,我也由此找到了自己的问题,过于简单话,忽略了内在的本质连系,这样的教学是无以为继的。

    杨老师的这本书我还会多读几遍,争取能把里面更多的理论应用到自己的教学实践中去,也非常感谢陈老师、卞老师和邵老师能提供给我们这么好的书。

  • 8、 《平面几何入门教学》读书体会

    《平面几何入门教学》读书体会

    几何教学特别是初中的几何教学对于老师来说是一个难教的课题,对于学生来说也一直认为是一个难学的内容,读了杨裕前老师的《平面几何入门教学》,觉得非常有收获,此书确实是一本既有理论依据,又有实用价值的好书书。对于我们在一线的教师来书来说无疑是给出了清晰的理论依据和实战经验典范,给了我明确的指导方向,现就自己的阅读谈点滴体会: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心理学认为,动机是一切学习的原动力,任何成功的学习都伴有强烈的动机,受内在动机的驱使:而无动机的学习,多畏惧困难,敷衍了事,最后一事无成。平面几何的学习刚进入新天地,好奇心、求知欲十分旺盛,激发学生内在动机,必是学习平面几何关键。因此激发学生学习几何的动机,成为我们几何入门教学的引言,现从一下两个方面阐述:

    1.激发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可以给学生介绍我国古代在几何学上的辉煌成就,如:《周骨算经》中写到的勾三股四玄五,祖冲之在圆周率的计算上达到了相当的精确的程度等,以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渲染教育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使学生有充分的学习信心。

    2.联系实际从生活找根源。如学习圆的内容时可以从实际出发为什么要学习圆,生活中圆无处不在,特别是我们的交通工具离不开圆。还可以从学生感兴趣的动手折纸入手将长方形纸折成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圆、梯形等基本图形,让学生把几何图形抽象到实际的可以动手操作的可认识,有据可循的知识上来。

    二、抓住几何的基本概念,揭示本质

    几何教学从一开始就会出现几何概念,概念多、术语新,难掌握,易混淆,是几何的特点,因此概念教学的成败,极大地影响着几何能否入门,而在课堂上能否深刻揭示几何概念的本质特征,又是概念教学成败的关键,由于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有一个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发展过程,学生学习一个新的几何学概念,一般有三个阶段,那就是:直观形象图象抽象本质抽象。例如一个比较简单的概念射线,可举出手电筒射出的光线先给学生以射线的直观形象,然后教师画出并引导学生画出从a点出发,沿着某一个固定方向前进的路线,给学生以射线的图象抽象,再阐述它仅有一个端点,它没有长短,也没有粗细,它是直线上的一点一旁的部分,这样便上升为射线的本质抽象,从而给出射线的定义。[http:///为您编辑]

    三、准确识图,数形转换

    几何学是离不开图形的,因此图形的视觉效应是不可忽视的,在图形教学中,还应重视培

  • 9、 《平面几何中的小花》读后感1000字

  • 10、 《走进奇妙的几何世界》读后感300字四年级

    小口袋以外的进入了一场几何游戏当中去,在那儿他认识了三角形安格,圆形塞科,线条莱恩。

    有一天安格的妈妈失踪了,她的爸爸从此以后就天天待在他的实验室里一句话也不说。有一天,他给他的女儿安格布置了几道几何闯关题,自己便去寻找妈妈了。经过他们的努力,最终取得成功,还知道了许多几何道理。几何在我们生活中是很广泛运用的,我们要把几何学好,在生活中才能解决各种难题。小口袋一开始虽然一点都不懂几何,但在自己的努力一下,把几何学的很好。

    几何不是完全指数学的那些题目,它们还是自己在课外的积累与运用。

    (作者系上饶市第十二小学四1班 黄思思)

  • 2019-09-20

  • 2021-08-05

  • 2021-07-14

  • 2021-09-14

  • 2019-10-11

  • 2019-10-11

  • 2019-10-24

  • 2019-09-20

  • 2021-12-31

  • 2022-03-12

  • 2019-09-20

  • 2019-10-09

  • 2021-10-26

  • 2021-12-24

  • 2022-03-28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2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10-23

  • 2019-10-29

  • 2021-12-04

  • 2021-12-16

  • 2022-03-31

  • 2021-10-05

  • 2021-10-25

几何原本读后感
每当我们读完一些经典书籍后,通常会有一些感悟感想。几何原本读后感栏目给大家带来大量几何原本读后感、2024几何原本读后感等内容,希望能够对大家写读后感悟提供帮助! 更新时间:2024/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