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读后感800字 > 读近代史有感800字 > 地图 > 读近代史有感800字,2024读近代史有感800字范文,读近代史有感800字左右
读近代史有感800字相关栏目
读近代史有感800字热门栏目
读近代史有感800字推荐
读近代史有感800字

(共 269 篇)

  • 1、 读《殉道史》有感:血的见证

    血的见证

    ——读《殉道史》有感

    李约翰

    “丈夫啊,要喜乐,因为我们曾经共度过许多快乐的时日。今天是我们的大限之日,我们更应当喜乐,因为我们将得到永生的快乐。今天我不会与你道别,因为我们很快在天国愉快的相见。”——这是苏格兰的殉道士海伦对丈夫说的话,也是《殉道士》一书中最触动笔者的一段话。

    他们就像是罗列在希伯来书十一章的信心榜人物,都位列于"世界不配有的人"行列之中。他们以生命回应了基督的呼召。这群殉道者就是教会的基础,教会的成长和复兴都是建立在他们的付出上。借此书,作者诺克斯至少回应了以下三个问题:为何会有殉道事件?教会与世界的立场是如何?殉道的意义是什么?本文的展开也将是围绕以上三个问题。

    一、为何有殉道?

    殉道,便是为道而死。殉道者将真理视比自己的生命更美好,他们是一群勇敢的见证者,就如林肯郡骑士威廉的女儿安妮·阿斯丘所宣告的:“我宁死也不违背自己所信的真道。”读诺克斯的《殉道史》,会使我们看到信仰传承的艰辛,以及教会与撒旦不止息的争斗。同时,也可以看到上帝对教会的保守与引导。

    本书也迫使我们不得不重新思考信仰,以及为捍卫信仰所需要付出的代价。诺克斯并没有费笔墨来回答为什么会有殉道者产生的问题,对他而言,这似乎就是信仰本就所包含的内容。就如使徒行传保罗所言:“我们进入神的国,必须经历许多艰难。”(徒14:22)

    如果一定要说诺克斯对此的回答,那么他在开篇时已经明确的提及:教会要被建立,教会要被逼迫,教会终将得到胜利。跟随基督的使徒们最终的结局在世人看来或许并不完美,大多都是“不得好死”。但是他们正如自己所信靠的主一样,以生命为代价在各地为信仰的复兴打下了无可撼动的基础。

    据诺克斯记载,彼得被倒钉十字架,保罗因福音被砍头,雅各因信仰被棒子打死。他们其实是用生命证实了,基督本身甚至比自己的生命更美好。当我们爱主的时候,就会甘愿为了见证信仰,而付出生命的代价。每个基督徒在决志的时候,便是决志不再为自己而活,乃是全心为基督而活,也因此应该随时预备自己成为一个殉道士。这也是所有中国家庭教会牧者的立场,信仰不为委曲求全,乃是为见证基督。

    二、教会的立场

    今日教会中的最大危机就是没有意识到教会是时刻处在争战之中的。基督徒们在安逸的生活之中,已经渐渐地失去了危机意识,也不再持守自己的身份。诺克斯解释了教会与世界的关系,就是教会要爱世界,但是世界却一定会恨教会。

    因为就连我们所

  • 2、 读史有感

    读史有感

    随着年岁的增长,发现自己越来越喜欢读历史,特别是在闲暇时,泡上一杯茶,翻开一本书,优哉游哉地读,以致于忘乎所以。

    记得六年前,看了央视科教频道《百家讲坛》袁腾飞讲述的《两宋风云》,马上被激荡的情节所吸引,以致于后来喜欢读历史书,每当闲暇时,就喜欢打开书本,看看曾经的波澜壮阔,书中的历史人物也马上鲜活起来,那些尘封在历史中的故事,也在史书的讲述中如临眼前。岳飞狱中受辱,崖山宋臣殉国,于谦被诬冤杀,崇祯煤山自缢,读史读到伤心处,常使后人泪满襟,其中感触,无以言表。

    现在的历史有一种说法叫"如果不是主义",如果不是唐玄宗李隆基一把年纪,还沉迷于贵妃杨玉环的温存之中,以致很少上朝过问正事,就不会有安禄山的起兵造反。如果不是少年康熙隐忍,战功显赫的第一权臣鳌拜就不会被擒。历史就是这样,往往在某个时刻发生逆转,权谋家往往就在某个不经意的细节中,功亏一篑。或许是"祸自微而成",但也有"道自微而生".这个决定历史的细节,后人无法解释,就把它称为气数,或是国运。

    然而,历史之所以精彩,在于其出乎意料的结果和波浪式的演进,在于不断的变局和应对变局,在于时势的演变,朝代的更替和文化的交融。读了历史,你会慢慢发现,其实,历史之所以精彩,在于千万个人的评说,如同明朝灭亡的原因,军事家说是内防不力,政治家说东林党自毁长城,金融家则认为是资本主义萌芽下的"钱荒"所导致,气象历史学家则认为是当时的小冰河期的气候环境造成的,各有论述,莫衷一是。读了历史,你会明白,所谓历史皆有相似之处,很多的人和事的结局皆如此雷同,似乎只是换了主角而已。读了历史,你会谦卑,无论多大功绩,终究"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历史中诸多名家要人,不管如何显赫,最终皆"南北山头土一堆",何况普通芸芸众生。读了历史,你会被古人的"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的士大夫情结所感染。读了历史,你会开识增智,中华国学博大精深,从孔子老子到王阳明,所著思想学说,至今影响甚深。

    历史不仅是一门学科,它具有国学的高度和秉性,只要你翻开书本,它就开始上演跌宕起伏、波澜壮阔的,曾经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发生的故事。

    文/鲁发光

  • 3、 读《鉴史问廉》有感

    读《鉴史问廉》有感

    践行慎初、慎独、慎微的人生信条

    在读《鉴史问廉》时,其中一个细节令人震惊不已:咸丰八年,深得皇帝器重的从一品高官柏葰在完成顺天乡试主考任务后升任正一品大学士,然而次年二月,同样因这次顺天戊午科场案而被"斩立决",一代宰相级高官,因收了16两贽敬银而丢掉性命。

    作为当官30余年,勤奋忠厚慎重的高官,不可能为16两银子犯下大错(按咸丰年间物价,16两银子约合现在人民币几千元)。但作为主考官,在当时科场风气糜烂不堪的氛围中,柏葰本应该坚持原则,最起码做到洁身自好,却因"向系如此,随即收下"银两,最终成为旧制度的牺牲品,在封建王朝翻云覆雨的朝野变幻中,虽然咸丰皇帝"言念及此,不禁垂泣",在肃顺等人的建议下,也只能以"情虽可原,法难宽宥"之名杀掉这位稳健老成的官员。

    进入新时代,党与腐败水火不容,因小事小节丢掉职位的官员不在少数。在全面从严治党的新常态下,党员干部唯有守住纪律底线,做到寸步不让,才能从源头上阻断腐败滋生的通道。

    《鉴史问廉》中讲述的另一位官员,历经康熙、雍正、乾隆的三朝元老孙嘉淦,则以42个字:"事君笃而不显,与人共而不骄,势避其所争,功藏于无名,事止于能去,言删其无用,以守独避人,以清费廉取",概括了为官做人的基本原则,并以一生的正直,历经过宦海的风风雨雨中,成为当时受人敬慕的一位官员。

    古人尚且如此,作为"新常态"下的共产党人,又有何割舍不下呢?习近平总书记说当干部就不要想发财,想发财不要当干部,这告诫广大党员干部:唯有保持理想信念不动摇,大是大非不糊涂,利益面前不动心,做到修身严、用权严、律己严,谋事实、创业实、做人实,才能防患于未然。

    当然,"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党员干部也是普通人中的一员,也会有马斯洛五种需求的困惑,也会有现实社会直面的各种诱惑,而一旦出现问题苗头,及时提提领子、咬咬耳朵、扯扯袖子,以"动辄则咎"惊醒,绷紧"不逾规矩"这根弦,才是新常态下党员干部应有的作为。

    在全面从严治党的历史进程中,"慎初、慎独、慎微"无疑是老祖宗们为我们留下的宝贵遗产和可践行终生的律条。总结并按照这些律条行事,估计也是《鉴史问廉》的初衷吧!

    (作者:张召辉 单位: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

    观看《鉴史问廉》有感(二)

    俭以养廉

    "观史可以明智",我们以史为鉴,不难发现政通人和、社会稳定的一般规律,大多为吏治清明,官员不因利来,不为利往,克勤克俭,作

  • 4、 读《近代史》有感作文400字_初一读后感

    学过历史的人都会知道,清政府的无能、朝廷的懦弱,因此让我们如此一个泱泱之国,变成板上肉,任人宰割,让我们中华民族陷入了这场百年耻辱的战争之中……

    签订的条约无数,条件无底线,似乎就是将整个中国双手奉上也满足不了他们的狼子野心。翻开历史的书页,我们好像都能感受到列强眼神中散发着的嗜血的光芒,很难想象,当时的人们是如何生存在那样水深火热的年代,滚烫的泪水顺着脸颊而下,才将我拉回现实,看着周围明亮而温韵的教室,我才是真真的感受到此时的我们原来是这样的辛福。

    手捧着历史书,里面是我们先人的血和泪,是我们先人用生命诠释的历史教训——落后就要挨打,警惕着我们不忘耻辱,不辱使命,不辜负上一辈人的心血。每一次,翻开历史书的扉页,都是那样的沉重,仿佛一个老人拖着疲惫的身心向前,心力交瘁;每一次,只要一读书页上的文字,似乎它都能带你进入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看着周围的国人在枪林弹雨中依次倒下;看着那些手无寸铁的人被无情的践踏、蹂躏;看着战争中无助而可怜的孩童哭喊着他们的亲人……仿佛身临其境,我的心像是被什么东西砸到一样,生生的疼,这样的悲剧在这一百年间被不断重演,多少泪水和鲜血在肆意流淌,多少呐喊与哭泣在耳边回荡,多少先人的尸骨被掩埋……在那个像魔鬼一样的岁月里,说它是地狱也不为过了,它甚至比地狱还要可怕,因为就算是地狱,它也不会去惩罚一个个满怀善念的人,一具具纯洁的灵魂。

    历史是不带有一丝感情的,它可以完完全全、丝毫不差的记述下一切,但是却要我们带着这无比伤痛的心去接受和学习,即使是内心再坚强的人,看到历史书记录下的这些真相,怕也是要为之流下泪水了,它是我们每个人、甚至是全世界难忘而沉重的回忆,冲击着所有人的心。

    我们反复重温,只为谨记历史,不让悲剧重演,新的篇章即将开始,我们要试着缅怀过去,展望现在,此刻,就让我们带着不忘的回忆,开始全新的时代!

  • 5、 近代史读后感

    近代史读后感(一) 读这本《中国近代史》感觉并不像之前的历史教科书那样枯燥乏味,反而像听一个长者在述说着一个遥远的故事一样,既充满遐想,又不失趣味和深刻。 读这本书最大的感受就是感觉民族复兴道路的坎坷,真可谓是乱世出英雄,中国近代史跨越了封建制度、君主立宪制度、民主制度的三种社会体制,对于古老而守旧的中国而言,就像是一个高龄迟暮的老人要拼命奔跑着追赶一辆急速飞奔的蒸汽火车一样,显得十分力不从心,并且最后幡然觉悟,却也只能望其项背,在新的科技革命的浪潮袭来的时候,我们已经不只是输在起跑线上了,我们背负的包袱过于沉重,却还是一厢情愿的把这种包袱当成我们封建王朝的资本。 封建的思想和封建的体制束缚着我们的民族裹足不前,自以为是的王朝终于在面对强大对手的层层武力打击和主权被不断瓜分、帝制权力不保的危机情况下,终于开始图谋改变,但是顽固的士大夫阶层和封建制度下的既得利益者,不肯积极的应对改革与变法,导致很多有才能、有远见的仁人志士不能被很好的重用,反而受到压迫和排挤,最终这种封建势力严重阻碍了我们民族的复兴,种种变革的尝试都因为种种原因最终失败了。 说实话,读近代史其实就是在读耻辱史,近代史从清朝后期到民国初年,中国的处境一直都是外有列强,内有动乱的窘境,外面有八国列强不断的虎视眈眈,欲瓜分中国或者盘食利益;内有太平天国,义和团、匪拳,邪教、土匪,等等藩镇割据势力此起披伏,大清王朝军事落后,政治昏庸无能、明君良臣少之又少,封建体制已经不能迎合开始近现代化市场和时代,中国的领导决策者又未能及时改革,战争频繁,民怨民愤满溢,所以各地各种藩镇割据势力和农民运动不谋自发的揭竿而起,最终导致大清王朝和封建体制岌岌可危。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我觉得对于失败的经验教训,需要总结,只有不断总结经验,我们才能不会犯同样的错误,我们才能知道如何更好地发展。 从大的方向看,中国对外战争的失败主要是在于两点:第一,器不良,第二:技不熟。 器不良,主要是说,我们的武器军备要落后敌人很多,无论是军舰、还是枪炮,我们都远远落在了列强的后面,古语云:工欲成其事,必先利其器!所以我们想打败敌人,还是要先夯实最基本的基础,在作战工具上一定不能输于对手。 技不熟,主要是说,我们的战略战术,实战经验方面远远逊色于敌人,我们长期的养尊处优,让军队严重丧失了战斗力,俗话说平时多流汗,战时

  • 6、 读中国近代史有感范文汇编

    阅读一本好书,就好像在眼前展开了一个新世界,每个人对于优秀的书籍,都会有自己独特的心得体会。通过写一篇读后感可以把作品中的内涵精髓表达出来。读后感是人们读完书后的真情实感、独到见解。在写读后感时怎样把自己的真实感悟写出来呢?以下内容是读后感大全的编辑特地整理的“读中国近代史有感范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读中国近代史有感范文 篇1

    没有教科书的教条、没有过多意识形态的影响、也没有大陆版过多的删节,这版中国近代史让人觉得更加真实。作为中国近代史,作者并没有单独去叙述近代中国的衰败与名族解放运动的伟大,而是从对近代有较大影响的清朝一直写到二十世纪末期,这早已超出了通常人们所认为的近代史范围,但正是超出的这部分才让我们对我们的国家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在当前的图书市场上,介绍中国近代史的书籍充塞着各大书店,但这其中要么是像教科书一样的避重就轻,要么就是标准的主旋律,让人看了感受不到历史的气息。对于这本书的大陆版则更让人倒胃口,港版一千多页的书到了大陆就少了四百页,其中缺少的内容则不言自明。当然,除了一些被河蟹的内容之外,能够成系统的写清中国近代史也不是件易事,毕竟中国这段时间发生了太多太复杂的东西。

    第一历史已经随着时间而消逝,书本上的第二历史将随着文化的传承而代代相传,但是历史的真相是不容掩盖也不容篡改的,所有的民主的文明的社会一定会尊重历史,不会将历史用于自己的统治,那种《1984》下的社会必将受到人民的审判和历史的惩罚。

    读中国近代史有感范文 篇2

    《中国近代通史》读后感2000字!

    读完社科院近代史研究所张海鹏主编的《中国近代通史》第二册。第一次鸦片战争写得一般,第二次鸦片战争极简略,精彩部分在姜涛写的太平天国部分,史料丰富,有功力有感情有判断,虽然是含而不露的。但论述的次序上似乎有点翻来覆去。读中国近代史是容易使读者愤怒、郁闷甚至屈辱的,但看一个巨大的文明体在各种侮辱、压迫、打击、掠夺下,如何一点点觉醒,改变,由外而内、由表及里,由被迫到自觉,走上一条现代化的道路,这也是极其悲壮的。对于民族与文化的自信心,对于文化传统的某些基因与劣根性的警惕,从近代史中最能获得。

    翻完《中国近代通史》第3卷,令人失望的一卷。洋务运动、教案、中法战争、甲午战争,把这么多精彩的题目写得这么平庸,实在也不容易。作者虞和平惟对清流党看法较为深入,对张之洞则回护过甚。既然是综

  • 7、 读中国近代史读后感

    【篇一:读中国近代史有感】

    虽然我们中国的近代史是一部屈辱的历史,但是时势造英雄,中国的英雄们经过一番努力的战斗,最终换来了今日的安宁与和平!

    1921年7月1日,伟大的中国共产党终于诞生了!共产党人用崭新的理论和务实的精神为中国人民指明了前进的方向,沉寂多年的中国大地重新燃起了希望的火花。

    为了拯救灾难深重的祖国母亲,共产党人前仆后继,呕心沥血;为了祖国母亲不再受到欺凌,一批批共产党人燃烧了自己的青春和生命!在那封建黑暗势力的绞杀下,在帝国主义的炮火中,共产党人用自己的脊梁筑起中华民族不朽的长城。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中国人民赶走了侵略者,带着对光明的憧憬,一步步走出暗无天日的殖民地半殖民地社会。

    1949年10月1日,全世界都在聆听那最为雄健豪壮的声音: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新中国终于如凤凰涅磐般诞生了!在这个崭新的国家,劳苦大众第一次当家作主人,以百般热情投入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

    祖国大地万象更新,旧貌换新颜。仰望蓝天,神州飞船,太空穿梭;俯瞰大地、三峡工程,旷世神奇。从此,中国人民从一个辉煌迈向另一个辉煌,东方巨龙在全世界人民惊诧的目光中腾飞、再腾飞!

    掩卷长思,我庆幸我属于这个古老而年青的国度;我庆幸我属于这个伟大而辉煌的时代;我庆幸我生在红旗下,长在新中国!

    【篇二:《中国近代史》读后感】

    谁曾听说,士兵上前线身带两支枪?对敌作战的枪早已生锈,而烟枪却擦得雪亮?谁曾听说,一个国家的军队,在两军对垒生死存亡的时刻,居然吞云吐雾?知道吗?如此荒唐的一幕就发生在我们的堂堂大清国!

    我永远忘不了近代史上那耻辱的一页:一百多年前,列强的大炮击毁了腐败无能的清政府大门,鸦片涌进了国门,麻醉了中华民族的灵魂,摧毁了中华民族的精神。可腐朽的清政府卖国求荣,大好河山任侵略者随意践踏,中国像一只肥羊任人宰割。我仿佛听到了黄河在悲鸣,长江在呜咽,圆明园的废墟在无声地诉说着历史的悲剧

    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辛亥革命的枪声结束了皇帝的一统天下,五四运动的号角,吹响了历史的新纪元。多少仁人志士以天下为己任,浴血奋战,拯救着多灾多难的中华民族!当第一面五星红旗高高升起在天安门城楼时,中华民族以崭新的面目翻过了历史上那耻辱的一页,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啦!是的!我们绝不会忘记落后挨打的教训,我们将牢记中华民族一个世纪的屈辱和苦难!

    多难兴邦!中国人民是压不垮打不到的!回望2008:

  • 8、 五四征文读重说中国近代史有感

    五四征文读重说中国近代史有感

    最近终于看完《重说中国近代史》一书,其由人大政治教授张鸣所著,按当下时髦话说,张教授也算是一个“奇葩”——专业为政治学,可尽写些历史著作,而此书即为他所开选修课“近代政治史”的讲义。全书白话,不同于同类型史学论述,非常好读,此次利用闲暇读完,使我对中国近代史又有了一个较为清晰的认识。

    今人学历史,所为何用?我觉得用杜牧所著《阿房宫赋》中“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复哀后人也”来回答再恰当不过。有人会说,历史都是已经过去了的事,我们应该展望未来,开拓未来,朝前看,所以历史无用。那请问你该怎样展望未来呢?未来最大的特点即是未知性。谁都不知道未来为何样,可人们又天生趋利避害,那么怎样去避害以达到自己想要达到的未来呢?我认为非学历史不可。历史事件看似都带偶然性,实则其发生都带有必然性。比如说,为什么武昌起义成功了呢?在这之前南方发生了许多大大小小的起义,都失败了,广州黄花岗七十二烈士就是起义被杀的,但正是这些起义积蓄了革命力量,积蓄了舆论,打了基础,加之武昌新军又控制在革命党人手中,这些个必然加偶然的因素一重叠,武昌起义就成功了。

    历史有其内在的逻辑。中国近代史近80年说是中华历史上都不曾有过的大变革。打也挨了,法也变了,皇帝也玩掉了,总统也跟走马灯似的换,各方势力粉墨登场,各领风骚几年,十几年,可都没有一个能长久的。那么近代史有着怎样的逻辑呢?

    话还得从地理大发现开始说起,在这之前,世界各地人民都只在自己的那一区域繁衍生息,不与外界交流,即使交流也只是很少部分人在能力所及的范围内作有限的交流,既然交流少,那么自然产生的矛盾就少,所以世界相对平静。

    随着航海技术的发展,西方人发现了许多之前无人知晓的处女地,这些处女地随即成为了西方工业的原料供应地和商品输入地。可随着生产力的不断增长,商品输入地不能消化掉过剩的商品,那么必然就要扩张商品输入地,这时西方人看中了虽然自给自足但有庞大人口的中国,可当外国人把他们生产的钟表,布匹运往中国才发现,东西卖掉很少。中国是小农经济,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要钟表何用?农民穿麻,地主穿棉,官僚穿绸,要洋布何用?反而是他们看中了中国生产的精美的瓷器、好喝的茶叶,大量进口回去。运过来的商品滞销,却要运回去大量商品,中国人的钱没赚到不说,反倒花了大把辛苦从殖民地榨来的白银,这事搁谁身上谁不烦,可烦归烦,可生意还得做,为了

  • 9、 世界近代史读后感

    篇一:世界近代史读书报告《全球通史》

    浅析“全球史观”

    ——《全球通史:从史前到21世纪》①读书报告 摘要:最近一段时间,笔者阅读了美国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的经典作品《全球通史:从史前到21世纪》。于是笔者将对本书最大的特色,同时也是笔者对本书的最大体悟——“全球史观”——的理解记录下来,写成了本篇书评。本篇书评以笔者理解的全球史观的涵义入手,进而进行了一下简要的分析,最后就其利弊谈了一下笔者的浅见。此外,对这部作品其它一些启示笔者也简单谈了一下自己的看法。鉴于笔者对世界史造诣颇浅,因此本文的许多观点仅仅是笔者本人看法,其中必定多有谬误,还请老师雅正。

    关键词:全球史观,欧洲中心论,文明

    最近一段时间,笔者在我院授课世界近代史的王教授的大力推荐之下,有幸阅读了美国著名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的经典作品《全球通史:从史前到21世纪》中有关近代史的部分,即书中所讲的“1500年以后的世界”。在这部作品中,作者所采取的新的历史观察与研究方法——“全球史观”,给笔者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于是笔者将心得体会记录下来,写成了本篇书评,希望得到老师的批评和指正。

    (一) 笔者所理解的“全球史观”

    本文的最大特色和经典之处,便是作者采用了“全球史观”去解读世界近现代史。所谓的“全球史观”,是指将整个世界看做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从全球的角度而不是某一国家或某一地区的角度来考察世界各地区人类文明的产生和发展,把人研究的重点放在对人类历史事件和它们之间的相互关联和相互影响上,努力反映局部与整体的对抗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通俗来讲,就是把真正的历史看作是一个相互关联的整体,一个地区的变动必然会引起周边地区乃至世界范围内的震荡,即所谓的“蝴蝶效应”。例如,中华文明在唐帝国时期,其政治、经济、文化高度发达,其辐射范围包含整个东亚乃至更广。因此唐帝国的许多只能告知制度、经济政策、文化模式便争相被周边地区模仿,这就将一个时期内一个较大范围内的各民族的历史串联了起来。而“全球史观”便是以类似这种眼光来看待整个整个世界近现代的。

    地理大发现乃至产业革命之后,整个世界日益连成一个整体,欧洲也成为了整个世界的中心。自此,西欧的文明便开始“辐射”至全球。在这种背景之下,当任何一个大国发生剧烈变化时,其影响都将是全球性的。因此在这种情况之下,① 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美]斯塔夫里阿诺斯著,吴象婴、梁

  • 10、 关于中国近代史心得

    人们总是能在反思中得到启发,我们可以尝试着将自己的感悟动笔写下来。心得体会注重的就是自我思考和感悟,我们特意搜集并整理了中国近代史心得,相信会对你有所帮助!

    中国近代史心得(篇1)

    每每翻开近代史,我的心境都会异常的沉重。这也是我为什么爱着近代史,同时又不敢去翻开它。但历史就是历史,仅有正视历史,以史为鉴,我们才不会再犯同样的错误。如不是,当我们成为历史时,后人是不是也会怀着这种沉重的心境来看我们呢?在那段如鲜血般令每个中华儿女都刻骨铭心的历史里,每发生一件事,都关乎着我们这个民族的生死存亡。

    1840年,英国用当时的红衣大炮打开了我们的国门。我不知红发碧眼的英国人踏上我们这一片炽热的土地时是怎样的心境,也不知当时的大清子民又是怎样看待这些外来者,也许他们也会像紫禁城里的贵族一样,认为这些蛮夷不足为惧,反正我们的天朝地大物博。在侵略者的枪炮下,那徒有外壳的清政府,一步步地瓦解。帝国倒塌的痛苦和屈辱最终慢慢的唤醒了消沉的民族。

    开眼看世界的魏源,鞠躬尽瘁的林则徐,英勇就义的义和团,血洒菜市场的六君子……一批批的战士,在国难时,为这个已经千疮万孔的民族做他们最终的努力。每一次看到战争爆发,每一次看到我们的民族英雄牺牲,我都无法压抑住自我的情绪。心不停的抽搐,只愿那段屈辱史快点过去。没错,时代要变更,但这太残忍了。可是历史就是历史,我们能够怨恨,愤怒,但却不能够改变。

    1911年,异常的一年。八国联军侵华给了孱弱的帝国沉重的一击。但它同时也将人民长久以来积攒下来的力量给激发出来了。虽然孙中山和革命军们把那庞大悠久的政治机器给推到,给了我们短暂的期望,可是这个期望就像泡沫一样,随着袁世凯把革命的果实窃取,很快又破灭了。可是在1911这特殊的一年里,这个瞬间即灭的期望给当时的人们孕育了更大的期望。

    1921年,一个伟大的组织产生了。谁也预想不到,当时仅有13个人小组织最终真的成了燎原之势,点燃了整个华夏大地。当近代史被翻阅到那里的时候,我总不禁露出少少的欣慰,这个久经战火的国家,它真正的领导者最终出现了。即使在接下来的几十年里仍有人在牺牲,但最终我们这个饱受欺辱的国家还是站起来了。这个晒满鲜血的近代史,还是过去了。

    中国近代史心得(篇2)

    学习中国近现代史刚要,一方面,我对中国近现代的这段历史有了更加深刻地了解,另一方面,我自己也有深刻的体会。中国的近现代史是指1

  • 2023-01-25

  • 2023-02-13

  • 2023-01-18

  • 2019-09-20

  • 2019-11-12

  • 2023-01-13

  • 2019-09-20

  • 2019-10-29

  • 2023-03-24

  • 2019-10-09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23-05-09

  • 2023-01-18

  • 2023-01-17

  • 2023-05-21

  • 2019-09-25

  • 2023-02-14

  • 2019-10-11

  • 2023-01-20

  • 2019-09-20

  • 2022-11-28

  • 2019-09-20

  • 2023-01-22

  • 2023-02-13

  • 2023-01-25

  • 2023-01-24

  • 2023-04-08

  • 2023-01-24

  • 2023-02-13

  • 2022-10-14

  • 2023-01-21

  • 2021-10-28

  • 2023-02-08

读近代史有感800字
读近代史有感800字栏目为您提供海量的2024读近代史有感800字,读近代史有感800字范文,读近代史有感800字大全等,带您走进读近代史有感800字的海洋,让您细细品味。 更新时间:2024/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