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读后感范文 > 涵养是人的第二身份读后感 > 地图 > 涵养是人的第二身份读后感,2024涵养是人的第二身份读后感
涵养是人的第二身份读后感相关栏目
涵养是人的第二身份读后感热门栏目
涵养是人的第二身份读后感推荐
涵养是人的第二身份读后感

(共 5167 篇)

  • 1、 读《涵养是人的第二身份》有感400字

    今天,我一口气读完了《修养是人的第二身份》的文章。读后,让我觉得真是受益匪浅。

    文中主要讲述了:张君初到英国留学,借居在一对老年夫妇家里,可张君的种种坏习惯却让他们感到非常不满。因此,张君决定离开他们,另找一户比较“宽容”的人家居住,可是没有一家人能够接受他。他终于明白了“习惯和修养是人的第二身份”的道理,很感激贝尔夫妇,如果没有他们,他现在还是不拘小节。

    当我读到贝尔夫妇热情地招待张君时,我仿佛看到了他在贝尔家无拘无束地生活着,一点儿也不为生活操心;当我读到贝尔先生对张君的态度转冷时,我会疑惑地想,咦,贝尔先生一向很热情怎么突然对张君冷淡起来呢?是张君冲撞了他?不会吧!还是他嫌他付房租太少,想加租?这种可能性也不大,那到底是什么呢?当我读到张君因为坏习惯而走出贝尔夫妇家时,为他而感到难过;当我读到张君认识到自己错误时,能知错就改,我会为他感到高兴。

    尊重别人,别人才会尊重你,这是我们早就明白的道理。可又有谁能真正做得到呢?恐怕没有几个人吧!读完这个故事之后,我的思想上受到了很大的教育,从而让我明白了:修养是人的第二身份,只有多为别人着想,别人才会尊重你。替别人着想是一个人最起码修养,而不是你想做就做,不想做就不做的小事哦!

  • 2、 读《涵养是人的第二身份》有感400字2024

    今天,我一口气读完了《修养是人的第二身份》的文章。读后,让我觉得真是受益匪浅。

    文中主要讲述了:张君初到英国留学,借居在一对老年夫妇家里,可张君的种种坏习惯却让他们感到非常不满。因此,张君决定离开他们,另找一户比较“宽容”的人家居住,可是没有一家人能够接受他。他终于明白了“习惯和修养是人的第二身份”的道理,很感激贝尔夫妇,如果没有他们,他现在还是不拘小节。

    当我读到贝尔夫妇热情地招待张君时,我仿佛看到了他在贝尔家无拘无束地生活着,一点儿也不为生活操心;当我读到贝尔先生对张君的态度转冷时,我会疑惑地想,咦,贝尔先生一向很热情怎么突然对张君冷淡起来呢?是张君冲撞了他?不会吧!还是他嫌他付房租太少,想加租?这种可能性也不大,那到底是什么呢?当我读到张君因为坏习惯而走出贝尔夫妇家时,为他而感到难过;当我读到张君认识到自己错误时,能知错就改,我会为他感到高兴。

    尊重别人,别人才会尊重你,这是我们早就明白的道理。可又有谁能真正做得到呢?恐怕没有几个人吧!读完这个故事之后,我的思想上受到了很大的教育,从而让我明白了:修养是人的第二身份,只有多为别人着想,别人才会尊重你。替别人着想是一个人最起码修养,而不是你想做就做,不想做就不做的小事哦!

  • 3、 读《修养是人的第二身份》有感400字

    今天,我一口气读完了《修养是人的第二身份》的文章。读后,让我觉得真是受益匪浅。

    文中主要讲述了:张君初到英国留学,借居在一对老年夫妇家里,可张君的种种坏习惯却让他们感到非常不满。因此,张君决定离开他们,另找一户比较“宽容”的人家居住,可是没有一家人能够接受他。他终于明白了“习惯和修养是人的第二身份”的道理,很感激贝尔夫妇,如果没有他们,他现在还是不拘小节。

    当我读到贝尔夫妇热情地招待张君时,我仿佛看到了他在贝尔家无拘无束地生活着,一点儿也不为生活操心;当我读到贝尔先生对张君的态度转冷时,我会疑惑地想,咦,贝尔先生一向很热情怎么突然对张君冷淡起来呢?是张君冲撞了他?不会吧!还是他嫌他付房租太少,想加租?这种可能性也不大,那到底是什么呢?当我读到张君因为坏习惯而走出贝尔夫妇家时,为他而感到难过;当我读到张君认识到自己错误时,能知错就改,我会为他感到高兴。

    尊重别人,别人才会尊重你,这是我们早就明白的道理。可又有谁能真正做得到呢?恐怕没有几个人吧!读完这个故事之后,我的思想上受到了很大的教育,从而让我明白了:修养是人的第二身份,只有多为别人着想,别人才会尊重你。替别人着想是一个人最起码修养,而不是你想做就做,不想做就不做的小事哦!

  • 4、 《学生第二》读后感

    《学生第二》读后感

    --重视自己就是关爱学生

    当初,因为自己刚当班主任,缺乏经验,心里不踏实,很想了解一些关于教育的理论知识,于是去书城挑书,以求心里的一丝慰藉。因为书多,挑得我眼花缭乱,低头休息之际,《学生第二》印入眼帘,在新课程改革中,不是应该把学生放在第一吗?学生是主体啊!它的书名一下子就勾起了我的好奇心,很想了解书的内容。于是,伸手挑出这本书,就这样我走进了这本书,虽然只是每天晚上睡觉前翻一翻,但李希贵校长对教育睿智的思考让我感叹,他对老师的理解让我感动,他的说话艺术让我惊叹,他渊博的学识让我折服。

    这本书主要是从教育管理的方面来记录李校长的心得体会。共有9辑。第一辑是经营学校文化,第二辑打自己鲜明的旗帜,第三辑在校园里创造市场,第四辑让资源流向哪里,第五辑学会重点思考,第六辑在校园里创造市场,第七辑换汤不换药,第八辑做希望经销商,第九辑共同走过。

    我就粗浅地来谈一下我读书后的几点感受。

    一、让每个人都感到自己的重要性。

    书中李校长举了几个案例来体现:学校里的图书管理员是一名老教师,在青年教师渐渐变多,对他又不了解,都当他是普通的图书管理员,被冷落了的时候,这位教师开始闷闷不乐,服务态度也开始不那么和蔼可亲了。校长看在眼里,记在心里,想出了办法,找了最好的书法老师和最好的表字2024师傅,在教师节赠与写有三朝元老的字2024匾,让这位老教师心里充满温暖,重新变得和蔼可亲。杜威说:在人类多有的冲动中,以希望成为重要任务的欲望最为强烈。 其实,我觉得无论是老师还是学生,都希望被得到重视。作为一名老师,在学校被重视了,老师才有动力竭尽所能地付出自己的心血,如果一名教师一直默默无闻地贡献自己,却得不到学校任何一句肯定的话语,我想任何一位这样的教师在这种情形下都会被现实浇灭所有的教育热情。

    虽然说,教师和学生有一定的年龄差距,但心理方面都是万变不离其宗,只是我们不善表达罢了,学生希望被老师重视,其实,教师也同样希望被得到重视。教师重视自己了,教师自己才有热情进行一些日常教学。教师有了热情,孩子才会喜欢上教师的课堂,喜欢上学习。试想,如果一个不重视自己的教师,让他如何去重视学生?这个道理,就如同我们经常说的一句话,一个不爱自己的人如何去爱别人。只要我们有了重视自己的心理,我们才会在课堂上充分展现我们的热情,或给予学生一个微笑,或轻抚学生的头,或给学生一句

  • 5、 学生第二读后感

    学生第二读后感(一)

    读完《学生第二》这本书后,李希贵校长给我留下的印象。

    书中收录的很多教育随笔都与他任校长期间的经历有关。虽然他是站在一个校长的角度来写的,但他的教育思想,教育方法却深深触动了我这个工作在一线教师的心灵。

    每个学校中总有一些老教师、老职工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默默无闻地工作着,一种感受不到自己重要的情绪总是笼罩着他们的心灵,没有阳光、没有鲜花、没有掌声的生活使他们没有办法对工作热情,也没有办法对别人和蔼可亲。李希贵校长积极想办法,借教师节,开展了尊重默默无闻的劳动为主题的活动,请全市最好的书法家给30年教龄的老师赠字2020;重视每年一次的教职工代表大会,评选教职工代表中的优秀提案;让收发室的退休教师代表学校向到访家长介绍学校的发展规划和教育教学情况每一个举措都用心良苦,都指向着让每一个人都感到自己重要这一管理思想。

    作为一名班主任,总感觉班里缺了一股凝聚力,总有一些学生对班级事务漠不关心,班级常规扣分,与己无关;地上有废纸,懒得去捡

    读罢《让每一个人都感到自己重要》一文,我似乎找到了缘由,学生的主人翁意识不是在老师的一次次唠叨,一遍遍重复中形成的,而是在活动中、实践中自然产生的。如果老师把每一个学生都看成独一无二、缺一不可的个体,委以每一个人重要的岗位,给其具体的职责,我想他才会找到主人的感觉,整个班级才会凝成一股劲。我似乎看见了黎明前的曙光。

    学生第二,从一个校长嘴里说出这句话,好像有悖常理,甚至不可思议。学生是教育的主体,学生的地位,学生的利益应该摆在第一位才对呀。读完《学生第二》,你一定会改变想法的,在校长眼中,教师才是首位的占有者。

    教育是塑造人的事业,以学生为本,塑造他们美好的人生,是教育者不懈的追求。可是,这一切都只能通过教师来完成。用幸福才能塑造幸福,用美好才能塑造美好。如果教师带着满肚子的怨气、怒火走进课堂,学生一个个噤若寒蝉,哪有幸福可言?如果教师带着学校施加的压力而非出于自身的热爱来开展教育教学活动,怎能唤起学生的主动性与热情?

    所以,在李校长眼里,教师第一。

    本书中还有很多这样独到新颖的观点,如《无中生有》《学会终点思考》《差一点儿与多一点儿》。厚积而薄发,站得高才能看得远,不间断地读书、思考,让李校长能跳出教育看教育问题。

    《学生第二》,值得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好好研读。

    学生第二读后感(二)

    刚拜读过李希贵大师的学生第一

  • 6、 《学生第二》读后感叹

    《学生第二》读后感叹

    当今社会好象有点黄世仁怕杨白劳,意思是说讨债人怕还债人;老师怕学生。这使一个从事教育工作三十三年多的我,不说老将,老兵吧!头有点晕。读了李希贵著的《学生第二》后神又有点清爽。

    教学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这个传统的教学常识一定要守住。对一位校长或者教育管理工作者来说,关注学生首先应该从关注教师开始。在管理工作中,我们希望达到的目标与我们需要运用的手段并不是同一件事情。如果我们总是一味地盯住目标而不去思量自己的角色,说不定会闹出南辕北辙的笑话来。

    学校以教师第一,这个传统的教学常识一定要守住。当学校把教师放在第一位的时候,教师也会热爱自己的学校,关爱自己的学生,提供最优质的课。想一想我们有些学校,更多地给教师是压力。不错,压力就是动力。但是,我们也不能忘记另一句话,没有压力不行,仅有压力不够。对一个从事着塑造人类灵魂工程师这一崇高职业的教师来说,如果他的动力不是来自热爱,而仅仅是来自于压力。这样的塑造,其结果肯定是十分可怕的。

    教师也,《师说》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要我说:教师是教学生做人、做事,围绕做人、做事如何教给学生知识。什么课改、培训、进修等等,都要围绕学生如何做人、做事的知识转。这个传统的常识一定要守住。一万年不会变。我们教师不用怕学生,只要我们凭良心教学生做人、做事。做人,做最好的我!做事,做尽力的事!

  • 7、 《第二性》读后感

    女性,在源远流长的人类历史文化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理智的审视女性在社会发展中所处的准确地位与真实价值,是这本书的一大亮点。如果妇女们有着自己专属的圣经的话,那么《第二性》毫无疑问获此殊荣。 本书作者西蒙娜德波伏瓦 (simone de beauvoir, 1908-1986),1929年,她获得法国哲学授课资格后,便开始在各大高校执教。1949年,本书在她呕心沥血的创作下问世,因其经典的概述,引起巨大反响,成为女性主义的圣经。 蒙娜德波伏瓦在历史唯物主义论的指导下,从生物学、精神分析学的研究出发,向读者娓娓道来女性命运变迁的原因。其中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便是作者对男性制造的女性神话进行的言之凿凿的论述,从男性角度出发,描述男性眼中的女性形象与女性思想。 身为女性,我反倒不太中意现代女权主义者的女人万能说。可能道德经背多了,从我个人看来,正如我国传统的阴阳思想一般,阴阳自有其各自运行的规律。单独研究女性,观其兴,观其废,并不是要在历史深渊中为身为同胞的我们谋不平。只是在此中进程中,寻得女性的正确前进方向。 经过历史冗长的欺压,无论是东西方,进入现代社会以来,女性的地位毫无疑问的是越来越重要。另一方面,男性能力永远是女性无法代替的。我们寻求自身所处阵营的蓬勃发展之时,更应懂得和谐之美。以往的男主外,女主内思想早已被我们抛诸脑后,男女之间的界限愈发模糊,定位却愈发清晰。万变不离其宗,女性作为母体,对下一代的孕育是无可避免的。这并不代表,女性在家庭生活中就处于被动的地位,我之前所说的定位愈发清晰亦是此理。多彩的现代,定位亦是多姿。 总结的来说,本书以时间顺序为基调,从哲学、生物、历史、神学等各个方面深度分析了妇女们在各个社会时期的权利与地位。以一论百,以百论一,在个性与共性中探讨女性的特性发展。因其涵盖面广,论述彻底到位,此书被誉为有史以来讨论妇女最为健全、理智、充满智慧的一本书。虽然,我有限的能力与时间让我并没有将其精华逐一消化,但是,对于经典之作来说,我认为走马观花也是一种收获。

  • 8、 童年第二章的读后感

    童年第二章的读后感(一)

    《童年》是高尔基三部曲中的一部。这是一部非常好的作品,我最喜欢其中的第二章。

    第二章的主要内容是两个舅舅为了分家而打起架来。米哈伊尔舅舅极无聊,指使小侄子把顶针拿去拷红,然后放到老工人格里戈里的手边,本想烫老工人,没想到却烫伤了外祖父。雅科夫舅舅的儿子萨沙虽然年纪小,但也学会了干坏事:他怂恿我把一块白桌布拿到染缸染成蓝色,结果我遭到了外祖父的痛打。痛打之后我失去了知觉还大病了一场,在此期间外祖父带来礼物来病床前看我,他给我讲他年轻时的故事。之后伊凡也来看我,教我如何减轻被打时的疼痛。

    在这一章中,有很多精彩的片段比如说:

    他平静地说,然而,不论是他说话,不论是萨沙在轧轧作响的凳子上动弹,不论是外祖母的脚磨擦地板,任何声音都破坏不了那在厨房的昏暗中、低低的熏臭的天花板下令人难忘的寂静。

    外祖父向她猛扑过去,推倒她,把我抢过去,抱到凳子上。我在他手里挣扎,拉他的红胡子,咬他的手指。他狂吼着,夹紧了我,最后,向长凳上一扔,摔破了我的脸。我记得他粗野地叫喊:

    绑起来!打死他!

    这两段话都是写关于外祖父打人的情景,既写出了外祖父性情暴躁的特点,也写出了当时社会的黑暗、残酷。

    在这个典型的俄罗斯小市民家庭中,弥漫着人与人之间的炽热的仇恨之雾,大人都中了仇恨的毒,连小孩也热烈地参加一份。而阿廖沙在这令人窒息的、充满可怕景象的狭小天地里,却保持着坚强、勇敢、正直 和自信的高尚品质。因为他相信黑暗将会过去,未来属于光明,所以他战胜了黑暗。

    我们要学习阿廖沙,在困难面前不低头,在挫折面前不放弃。

    童年第二章的读后感(二)

    第二章写的是外祖父毒打外孙们的凶残,令人惨不忍睹,毛骨悚然。后来他来病床看我的情景,又令人觉得此老头儿的身世值得同情,他的精明令人佩服,虽然他的凶狠不能原谅,但也就多少可以理解,特别是在读了第五章他在病中教阿廖沙我识字2020和讲人生哲理以后。

    高尔基的童年除了一些教育和友谊,没有什么再值得回忆!在欢乐中,在悲伤中,在爱与恨的交织中,他的童年就这样匆匆而过。在阅读中,我发现他的爱,寻思他的恨,品味着冥冥之中黑暗的光明。

    我们现在丰衣足食 ,要什么有什么,又是父母的掌上明珠、心肝宝贝 哪能和高尔基那悲惨的童年相提并论,年代的不同就是这差别,一个是天堂, 一个是地狱 ;一个充满阳光,一个到处黑暗。我们现在的童年来之不易啊!

    童年充满着欢乐,

  • 9、 雷雨第二幕读后感

    雷雨第二幕读后感(一)

    《雷雨》描写了一个大家庭的崩溃。周朴园是这个封建大家庭的统治者,也是一个资本家。其妻蘩漪感到被压抑的苦闷,与继子周萍发生了暧昧关系。受过一定资产阶级民主思想的影响然而缺乏反抗勇气的周萍怯懦、自私,想摆脱与继母的这种不伦关系,又爱上了充满青春活力的婢女四凤,而蘩漪的儿子周冲也爱上了四凤。出于嫉妒,蘩漪通知四凤的母亲侍萍来领走四凤。侍萍正是30年前被周朴园引诱为他生了两个儿子,而后又被遗弃的侍女。她是周萍的生身母亲,而被她带走的第二个儿子鲁大海又正在周朴园的矿上做工,作为罢工工人的代表,他和周朴园面对面地展开斗争这些矛盾酝酿、激化,终于在一个天气更阴沉、更郁热,低沉潮湿的空气,使人异常烦躁的下午趋向高潮,周萍和四凤终于知道他们原是同母兄妹,一场悲剧发生了:四凤触电而死,蘩漪的儿子周冲为救四凤不幸送命,周萍开枪自杀,善良的鲁妈痴呆了,绝望的蘩漪疯狂了,倔强的鲁大海出走了。罪恶的家庭崩溃了。

    《雷雨》故事情节的发展具有夏日雷雨的特征:开始时乌云密布,空气闷热难当,随后,空气的气氛渐趋紧张,时不时伴随电闪雷鸣,随后,大雨骤至,雷电轰鸣,整个宇宙都发怒了。再看蘩漪那充满愤怒与压抑,最终走向变-态极端的感情,周萍那极度悔恨、惧怕与希望并存,罪恶感与歉然同在的感情,鲁侍萍那饱受折磨仍逃脱不了命运残忍玩弄的内心,哪一样不是雷雨特征的典型写照。对制度的批判,对罪恶的揭露,对人物的同情与无奈,爱恨交加的复杂感情,都化作了两个字2020:雷雨。

    虽然四幕长剧的时间跨度仅仅是一天,但我却觉得像是过了一年还不止。一天之内,人物的感情发生如此大的变化,情节发生如此大的转折,实在叫人能以想象,但我们不得不相信它是真实的。人物之间的关系形成了一个错综复杂的矛盾网、仇恨网,作者正是通过把各种复杂的矛盾糅合在一起,从而表现作品的主题的。周朴园被-迫或自愿抛弃了已生下两个儿子的鲁侍萍,三十年后,周朴园偶遇鲁侍萍,矛盾一触即发。工人鲁大海为争取工人的权益与自己并不认识的亲生父亲发生矛盾,被自己同父同母的哥哥周萍痛打,周萍由于与自己的后妈蘩漪发生了不自然的关系而悔恨不已,决定痛改前非,却摆脱不了失去精神依托的蘩漪的纠缠、威胁,与此同时,周萍爱上了鲁侍萍的女儿在周家当侍女的四凤,恰巧蘩漪的儿子周冲一个善良、真诚的少年也对四凤情有独钟。四凤面临母亲和周萍的抉择,周萍把人交给了四凤,却受到蘩

  • 10、 第二性读后感

    第二性读后感(一)

    @火猴

    将近一个多月才读完西蒙娜·德·波伏娃的《第二性》。期间恰好追了hbo新出的一部mini剧,澳大利亚作家莉安·莫亚丽提同名小说改编的《小谎大事》。追完觉得不过瘾,于是有买回原著读了一遍。和《第二性》一样,《小谎大事》也是一部女性题材作品,两者之间有很多共同之处,才会让好久不写读书笔记的我写下这篇读后感。

    《第二性》包括i、ii两部,i从生物学、精神分析学、历史和女性神话在文学中的体现等方面来分析女性的处境;ii从存在主义的哲学理论出发,研究女人在出生、青春期、恋爱、结婚、生育到衰老各个阶段,以及在农妇、女工、妓女、明星或知识分子等各个阶层中的真实处境。大概只有女性看这本书才能做到跟作者有强烈的心理共鸣吧,而且还必须得是人格、经济独立的女性,只要这样的女性才会和波伏娃一样,面对性别歧视的种种不公,会思考到底为什么女性是次于男性的第二性。

    如果说身为女性是一种悲哀,那么更悲哀的事情大概就是身为女性而感觉不到这种悲哀。从原始社会到现代社会,女性地位并非一直低于男性地位,母系社会也曾一度繁荣。那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了如今女性处于劣势的地位呢。

    身体是一种处境,是我们对世界的掌握和我们计划的草图。从人类起源开始,生理上的优势确立了男性是至高无上的主体,而女性只能扮演他者。女性生来就比男性弱小,女性的力量小,红血球少,肺活量也少,这些先天的生理因素不能被抹杀,但这些事实的本身并没有什么意义。怀孕、分娩、月经都会削弱女性的工作能力。马克思和恩格斯曾分析过,各个资产阶级能形成联盟的原因是因为共同的利益,而女性的利益那么与原生的家庭相连,要么与丈夫的利益相连,因此很难形成维护女性权益的共同体。女性成年后是否会人格独立、经济独立很大程度上也取决于原生家庭的教育。也正是因为很多父母抚养女儿只是为了让她结婚,并不鼓励甚至抑制她的个人发展。在这样环境中长大的女性成年后往往只会期待从mr.right那里获得财富和幸福,而不是独自尝试困难而不一定成功的成功。这种女性在原生家庭里把一切决策权交给父亲,结婚后把一切决策权交给丈夫,而自己从始至终都只是一个男性的附属品,她的价值永远只体现在生孩子做家务上。

    几乎所有的宗教或者远古的神话传说都或多或少带有性别歧视。《圣经》中先有亚当,后有夏娃;潘多拉打开魔盒使灾难来到人间。《古兰经》中更为严重:“因为真主使他们比她们更优越”。而

  • 2023-02-07

  • 2019-09-25

  • 2019-09-25

  • 2019-10-19

  • 2019-10-09

  • 2019-10-19

  • 2019-09-25

  • 2019-10-19

  • 2023-01-09

  • 2019-11-16

  • 2019-10-19

  • 2022-12-10

  • 2019-09-25

  • 2021-11-09

  • 2019-10-19

  • 2019-10-11

  • 2019-09-19

  • 2019-10-19

  • 2021-03-27

  • 2019-10-11

  • 2019-10-16

  • 2019-10-19

  • 2019-10-24

  • 2019-10-19

  • 2019-09-23

  • 2022-09-22

  • 2019-10-29

  • 2019-09-20

  • 2019-10-11

  • 2019-09-28

  • 2019-10-11

  • 2019-09-21

  • 2019-09-23

  • 2019-10-11

  • 2019-09-23

  • 2019-09-25

  • 2019-10-19

  • 2022-03-03

  • 2019-10-20

  • 2019-09-21

涵养是人的第二身份读后感
每当我们读完一些经典书籍后,通常会有一些感悟感想。涵养是人的第二身份读后感栏目给大家带来大量涵养是人的第二身份读后感、2024涵养是人的第二身份读后感等内容,希望能够对大家写读后感悟提供帮助! 更新时间:2024/0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