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读后感范文 > 蹲下来的不只是尊严读后感 > 地图 > 蹲下来的不只是尊严读后感,2024蹲下来的不只是尊严读后感
蹲下来的不只是尊严读后感相关栏目
蹲下来的不只是尊严读后感热门栏目
蹲下来的不只是尊严读后感推荐
蹲下来的不只是尊严读后感

(共 7714 篇)

  • 1、 我不只是数学读后感1000字(精选范文)

    非常感谢校长提供这次读书漂流的机会,让我寒假有幸拜读了华应龙老师的又一力作——《我不只是数学》。与《我就是数学》不同,这本书仅围绕11个具体的课例,从“课前慎思”“课中笃行”“课后反思”“名家点评”四个方面再塑华应龙老师精彩的教学轨迹,为我们的教学起到引领和指导的作用。下面我将自己的一点读书体会与大家分享。

    读后感大全网为您提供优质好文章,如转载请标注来源。http://m.dhb100.com

    华应龙老师之前说:“我就是数学”,毫无疑问,那是每一个优秀的老师必备的素质,能将自己与所教的学科融为一体,既用所教的学科修身,也用所教的学科育人,还用所教的学科立命,自己为自己所教的学科代言。然而,华应龙老师并没有满足现状,随着阅历的增长、眼界的开阔,他对自己提出了新的要求:“我不只是数学”.他认为,对学生来说,仅仅获得知识是不够的,他们还应成为完整的人,接受全人的教育。在当今“大教学观”的引领下,每一位老师除了教好本学科的课程外,还承载着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科学文化,通过哲学故事教给学生人生的规则和启迪学生成长的智慧等等课本之外的,学生健康成长、全面发展所需要的东西。

    教海无涯,普通的教师教知识,优秀的教师教过程,卓越的教师启迪学生的智慧,而真正的大师正是将“大教学观”的理想变成了现实,书中的第3个课例《当阳光亲吻乌云——以连乘解决问题》在这方面给我们做了很好的诠释。那么,这节课是如何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启迪学生的智慧、点化学生的生命的呢?我们都知道品读、欣赏一个作品,了解它的创作背景很重要。而华应龙老师执教的这节课,是在汶川大地震两周年前夕,应邀去四川省什邡市讲学。华老师在教学的最后做了这样的设计:首先,华老师取出五种颜色的纸,每种颜色一沓。拿起一张,对折再对折,问学生“平均分成几块?”“每块纸折一只千纸鹤,这么多纸能折多少只这样的千纸鹤?”老师根据学生的需要提供了相关的信息,学生理解了4×50×5=1000(只)这个连乘算式的含义。接下来,华老师问:“折出的千纸鹤准备送给谁?”其中一个学生说:“想送给玉树的小朋友”,华老师与学生分享了一篇“克雷斯承若传递爱心”的文章,引出一个连乘的式子“一个人的爱心×你×我×他×……=美好的人间”,又结合自己到汶川的感受引出另一个连乘的式子“一个人的爱心×13亿×365=爱的海洋”,还说:“有了爱的海洋就可以解决任何问题”,点出了本节课的课

  • 2、 读《蹲下的不只是身子》有感
    诚信比金钱更可贵—— 读《蹲下的不只是身子》有感 俗话说:“诚信是金”。但今天,我却读了一篇有关丢失诚信的文章。 这篇文章讲述了这样一件事:一位父亲想让儿子逃票,便让他在进动物园大门时把身子蹲下以降低身高。他们“成功”逃票,却失去了可贵的诚信! 读了这篇文章,我觉得他们的行为非常可耻。其实,孩子高于1.2 米只需要买半价票这已经很优惠了。但这位父亲就是为了省这么一丁点钱而让孩子蹲下身子,他蹲下的不仅仅是身子,还有更宝贵的诚信。他们失去的显然比付半票的钱还要多!我深深地厌恶这种人。 我也经历了一次诚信的考验。那天发语文试卷,我居然100 分,我惊喜极了!老师开始分析试卷。讲到造句那一题时,我愣住了。老师强调过句子要通顺,可是我造的那个句子怎么读也不通顺。我想马上让老师扣分, 但下意识地犹豫了。这时,我心里仿佛有两个小人在争论。一个说:“做人要诚实,这一题明摆着是错的,应该拿去给老师改正。”可另一个又说:“这一题错了可是要扣两分的呀!如果不跟老师说,那就是拿满分了。”我犹豫再三,最终决定还是给老师改。老师在我的试卷上写上鲜红的“98”时,我的心踏实了,因为我得到了良心上的安宁。 诚信,有时是一瞬间的决定,但它的影响是深远的。那对父子难道不懂得诚信比金钱更可贵吗? (五年10 班 匡冰灵)
  • 3、 《蹲下的不只是身子》读后感

    趁着星期天的这点时间,我看了几篇文章。其中,最使我意味深长的文章题目是《蹲下的不只是身子》。

    文章讲述的是一位父亲带着自己的儿子去动物园玩儿。一路上孩子活蹦乱跳的,很快他们父子两个就到打了目的地,在排队的时候,,父亲却对孩子说:“快要入门的时候,你要蹲下来走路。”这是因为孩子的身高超过了一米,要买半票,父亲为了省钱就说了那句话。孩子还小,似乎不知道爸爸要干什么。就按照了爸爸的说法去做。在入门的时候,孩子蹲下身子、学着唐老鸭的样子走了过去。工作人员没有看出来,孩子边摇摇摆摆地走进了动物园。

    当我读完这篇文章后,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这我父亲为了自己的利益,让自己的孩子做了平生第一次违法的事,最可恨的是在孩子完全不知道的情况下做的,难道你没有想过,孩子蹲下的不只是身子,还有比金钱跟重要的尊严和诚信。如果孩子长大后也像你一样为了利益,可以不讲诚信。那该是多可怕的事情啊!你眉心自问一下自己:你是否个还做了榜样,是否正确的教给孩子怎样做人。否则你没资格当孩子的父亲。

    有句俗话说的好:“上梁不正下梁歪。”做为家长,应该时时刻刻的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你们的一举一动都会给我们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比如说;大人们经常教育我们要诚实守信,就像文章得那位父亲的行为,我们想无论如何也做不到诚实守信的。还有一些家长长教育孩子要尊敬长辈、孝敬父母,可是却有许多家长嫌弃自己年迈的父母,抛弃他们,让他们四处流浪,有家不能回。有这样的父母给我们做这样的榜样,即使想做好恐怕也不能够吧!所以,当你们教育我们的时候,要看看自己有没有给我们起到带头作用。

    而我们当遇到父母言行不一的时候要像17岁亚里士多德一样,跟随柏拉图20余年,他对老师很崇敬的师徒两个也是还朋友。然而在追求真理时,亚里士多德却能够勇敢地发表自己的意见和见解,批评老师的错误观点。他说的一句话至今还流传:“吾爱吾师,吾更爱整理!”

    当我们发现自己的父母有让我们蹲下身作选票时,我们要对他们的行为作出严厉的批评。

  • 4、 读《蹲下来和孩子交流》读后感

    这样的父母这“爱”无疑是失败的,那么如何才算是正确的教育之法?如何才能做一个合格的父母呢?本书所要告诉我们的正是这一点。

    父母在教育孩子时,最应该做到的有以下几点之一:

    一、要放下权威的架子,蹲下身子平等地与孩子交流,尊重孩子的权利。

    二、把孩子当作自己的朋友,适当时放弃那双充满“爱”的手,让孩子健康自由的成长。三、父母要以身作则,要知道单纯的“言传”往往很难让子女发自内心地完全地接受你

    的教育,只有父母做出了榜样,孩子才能真正的信服。

    四、要能疏导孩子的情绪,尤其是对处于青春期的孩子,要积极耐心地帮助其疏导不良情绪。

    五、教会孩子沟通的本领,让孩子主动说话并能正确的表达。这其中,教会孩子自信

    是最为关键也是首要的一步。

    六、常识孩子,告诉孩子:“你真棒”,赏识只要掌握了尺度和方法,那就是最能激发孩子潜能,最有助于孩子成长的教育方法。

    七、掌握批语和惩罚的方法,批语和惩罚固然不是教育孩子的最好方法,但如果用得好,也是非常具有效果的。

    八、给孩子一个宽容的成长环境,让孩子充分体会你的爱,这是家庭教育最为根本的一点蹲下来,对孩子来说是一种极大的关心与理解;是我们关心儿童世界的一种方式;也营造出一种明主、和谐的相互尊重的父母与孩子的关系。放下家长权威的架子,和你的孩子做朋友,让他们拥有一个健康快乐的童年。

  • 5、 蹲下来孩子说话读后感精选

    “活到老学到老”,可见读书是我们一辈子的事。书中的知识是无穷无尽的,尤其读经典作品,它们都是作者智慧的结晶。网络上有很多关于作品的阅读分析,想信您在阅读后也有所得,作品中那些触发思考和情绪的地方,让人不得不一吐为快!作品中哪些情节让您印象最为深刻呢?以下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蹲下来孩子说话读后感精选”,欢迎大家阅读收藏,分享给身边的人!

    蹲下来孩子说话读后感 篇1

    蹲下来和孩子说话赵研《蹲下来和孩子说话》首先是这本书的作者吸引了我。本书的作者是孔屏和张勃老师。张勃老师是我上师范时的恩师,虽然说她教我的时间只有一年,但是却让我受益匪浅。

    带着对张勃老师的崇敬和对这本书的好奇,我翻开了这本书。要蹲下来跟孩子说话,可是怎样蹲下来?我们应以怎样的身份去对待身边的孩子?变成我们应该思考的问题。本书中通过一系列的教育案例说明了应该怎样拉近与孩子之间的距离,平等的对待孩子,让我受益匪浅。书中所提到的蹲下来,对孩子来说是一种极大的关心与理解;是我们关心儿童内心世界的一种方式;也营造出一种民主、和谐的相互尊重的父母与孩子的关系。

    亲子沟通,就从我们蹲下来的这一刻开始。放下家长权威的架子,和你的孩子做朋友,用爱与尊重作为引导,让你的孩子拥有一个健康快乐的童年。当你理解了蹲下来的真正含义,你将不仅仅是形式上的蹲下来,而是能真正尊重孩子,去了解孩子,尊重他们的需要,因为我们的孩子是一个独立的个体,而不是某个人的附属品,他们有自己的思想,要想与孩子的沟通有效,那要做到换位思考,这样才能了解孩子,达到有效的沟通。《不要剥夺孩子动手的机会》是我最有印象的一篇文章。

    儿童心理学家研究表明,孩子动作的发展,不仅能够极大地促进孩子的注意、记忆、思维、想象、理解等多维智力的发展,而且对孩子健康的心理形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为孩子在动手过程中,可以经受挫折的考验,激发其成就感,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提高心理耐受力,从而为孩子形成良好的个性品质打下坚实的基础。现在我们都很重视孩子的教育,只是在有意无意中剥夺了孩子许多成长的机会。

    比如生活中一个司空见惯的现象——孩子吃的橘子、鸡蛋、苹果等,都是父母事先为孩子去了皮,为了孩子吃起来容易,但是没有意识到在为孩子提供这些方便的同时,不仅剥夺了孩子亲手实践的机会,而且剥夺了孩子克服困难、获得成功的喜悦,甚至会因此养成孩子害怕挫折、不思进取的不良

  • 6、 蹲下来和孩子说话(优秀范文)

    【第1篇】

    冬天的天空,高高的。读完《蹲下来和孩子说话》一书,陷入了深思。

    回想起彦彦小时候经常会说:妈妈,你为什么不对我温柔一点?我会理直气壮地对她说:妈妈这样做是爱你的。此刻回想起这句话觉得很苍白无力。显然,我对孩子使用了家长的绝对权威,只要冠以“爱你”之名,妈妈怎么做都是毋庸置疑的。久而久之,孩子自然会对你产生敬畏,不会对你敞开心扉。

    读完这本书,我尝试一次蹲下来的姿势和彦彦说话,我发现即使是略带严厉的语言也变得温柔一点了,和孩子眼神交流也有惯常的居高临下的“俯视”变成了四目相对的“平视”,我们顺利结束了一次愉快的交流。

    然而,蹲下来不止于是一种姿势,更是一种心态,一种与孩子平等交流的态度。沟通是双向的,尊重孩子,与孩子平等交流的道理我们都懂,但是又有多少家长能将这个尊重揉入日常亲子教育的点点滴滴中去的呢?尊重的“尊”加个足字旁就变成了“蹲”,显然尊重孩子要求我们家长放低姿态,更加主动地与孩子沟通。这种姿态与心态,能够帮助孩子消除对家长的绝对敬畏,敞开心扉,更准确而真实地表达自己的需求,不仅能让你更加了解自己的孩子,还能让孩子感受到你的包容和尊重,很多时候更有利于事情的解决。

    作为父母,生活的种种压力难免有时候会让我们对孩子失去耐心,喜欢简单粗暴地解决问题。然而身教永远重于言传。这让我想起了一次,因为一些琐事心情略烦躁,女儿的水杯被我胳膊一碰打翻了,洒了一地,女儿说:“妈妈,水杯打翻了。”我说:“谁让你把水杯放到身后的,你看洒了一地!”女儿委屈地看着我。现在想来,其实我有两种选择,一是如上所述呵斥女儿,二是,放低姿态,跟女儿道歉:“对不起,妈妈把你的水杯打翻了,给你重新倒一杯。”也许女儿就会开心地说:“没关系,妈妈!”知错认错这个道理我们都懂,但是不能仅仅用于孩子,同样要反思自身,才是对孩子最好的尊重,也是最行之有效的教育。

    记得中学时代读过《傅雷家书》,很难想象上世纪50年代的家庭在教育子女时,就会与孩子以一种平等的身份去交流,而不是高高在上地去指责,教育孩子的同时永远在深刻反思、检讨自己,彼此像知心朋友一样相互学习探讨,我想最理想的亲子关系大概莫过于此吧?

    孩子的成长不是瞬间,而是时间。我想我们要有更多的耐心、爱心、信心、平等之心去陪伴、参与孩子的成长,尊重孩子的天性,陪她沐浴阳光、陪她经历风雨,这何尝不是一种幸福?

    【第2篇】

    之前,我对我们家孩子的定

  • 7、 读《蹲下来和孩子说话》有感

    【第1篇】

    还记得小时候的一个画面,父亲低头给我系鞋带,我顽皮的摩挲父亲的头发,故作老成,又志得意满,原来大人喜欢摸小人的头是这样的感觉啊;小时候,扬州每年元宵节都有灯市可看,那时候的灯有多么绚丽已经记不清楚了,最开心的是可以跨坐在父亲的肩膀上,指挥父亲去东去西。那时就想快点长高,可以和大人们平视。可见,人都是一样的,总希望能站的高看的远,不仅风景怡人,更有一种平等的自尊和自信。

    孩时的心思如此的简单,不喜欢听批评,不喜欢做一直和“别人家孩子”比较的那个失败者,不喜欢明明超过及格20多分,回家还是一顿胖揍,不喜欢父母瞪着眼睛大嗓门的告诉我不准看电视不准游戏只准读书;只喜欢听表扬,喜欢听妈妈说你比隔壁小子听话多了,喜欢明明粗心错了好多题,爸爸还一脸惊喜说这么难的题目你都会啊,最喜欢大年三十和父母钻一个被窝看现在早就不再看了的春晚。小时候没有那么多的叛逆,总觉得挨父母揍是应该的,却又渴求父母的温情,那种温馨是可以留存很久很久的。

    如今为人父母了,却又觉得有些事还真不是说做到就能做到的。应当承认,传统的“棍棒出孝子”,确实打造了几代社会栋梁。于是,女儿三岁,在家撕的一卫生间的手纸,骂之;四岁,将新刷的一面墙画的满满当当,骂之;五岁,自己吃饭挑食,撒了一桌子饭菜,骂之;六岁,明明什么都会却不敢在课堂上发言,骂之;七岁,随堂测验语文85分、数学82分,骂之…总觉得子不教父之过,这样的过错我哪敢承受?宁愿孩子现在怕我,也不能让孩子将来恨我;这么小的孩子哪懂那么多道理?只需要告诉她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眼睁睁的看着自己从一位慈父变成暴君。

    可是,当女儿玩了一天,回家时趴在我肩头睡的迷迷糊糊,轻声说爸爸最好了的时候,我就会想起儿时的自己跨坐在父亲肩头的画面。回想不久前训斥女儿时脸红脖子粗的模样,还真有的羞赧。我想是不是我不教训女儿,女儿就会变成坏孩子?等孩子再大点的时候,她会不会什么事都不告诉我,因为她怕我?女儿将来会不会和我一样变得脾气暴躁,听不进建议?我会不会是最后一个知道女儿谈恋爱的人?太可怕了!

    孔子信奉“性善论”,钱钟书说:“小孩子…全看我们成年人在造成什么一个世界、什么一个社会,给小孩子长大了来过活。”父母是孩子的第一老师,孩子最原始的世界观、价值观和处世态度从某种程度上说,是复制的爸爸妈妈的。中国人讲究身正为师、言传身教,也许多给孩子一点温情,孩子的性格中就会多点和气;

  • 8、 柯南,并不只是推理动画 (900字)

    17岁的高中生名侦探工藤新一,就读于帝丹高中二年级b班,人称平成年代的福尔摩斯日本警察的救世主。在和青梅竹马的女友毛利兰一同去热带乐园玩时,他在窃听黑衣组织成员秘密交易时而被偷袭,并被灌下代号aptx4869的毒药,虽然幸免不死,但身体就此缩小成7岁小学生的模样。之后寻求阿笠博士的帮助,在被小兰询问其名字时,化名为江户川柯南。在阿笠博士的提议下,寄住于小兰的父亲、私家侦探毛利小五郎家中,秘密调查黑衣组织

    这,就是我迷了4年的名侦探柯南,它并不只是推理动画!

    推理,就是柯南动画里的重点之一,真相只有一个!这句话已经是柯迷里家喻户晓的了。杀人、宝藏、解密、探索每一个都充满神秘,每一个都有看点,随着柯南一起破案是件很有趣又锻炼脑细胞的事情。友情,少年侦探团,柯南服部,小兰园子和和叶

    在柯南里友情一词以现得那么宝贵,我和园子可是要做一辈子的好朋友呢!小兰的这句话已经深深震撼了我,在危险面前,它是多么宝贵啊!震撼,勇气这个词是让人挺身而出的正义字眼,不能作为杀人的理由

    我相信,在这部动画里一定有许多场面让我们感动得直流泪吧。搞笑,博士的冷笑话,小五郎的无厘头推理,少年侦探团的童真

    我每看一集柯南,就能笑的肚子疼,嘻嘻也许青山大叔是为了让我们轻松一下下吧。

    风景,古堡神舍、密林峡谷、夕阳朝峡、名胜遗迹、田园闹市,随着小侦探的脚步,青山老师带我们遍览日本旖旎的风光。如果没有柯南,我们可能真的不知道我们的东邻岛国竟会深藏着这样的美景。论画工,《柯南》不一定是最好的,但是论感动,柯南却是带给我们最多的。最美的风景不在你的眼里,却在你的心里。

    爱情,快青的浪漫,平和的吵闹,园真的情意,但是最吸引人的还是柯南与兰的这份最近又最远的爱情最后结局会如何。这一个个似平凡似温暖的爱意,不就是柯南里的最美好的镜头吗?未知,《柯南》的最后结局是什么?柯南变回新一了吗?兰和新一最后怎样了?黑衣人组织被剿灭了吗?如果这是柯南一直预留的伏线,那么下一集柯南又会有怎样的精彩故事?什么人物又会粉墨登场?这许多年过去,柯南对于我的新鲜感一点都没有消退。这就是柯南,我爱了四年的柯南!它并不只是推理动画!

    六年级:徐钰萱

  • 9、 《蹲下来和孩子交流》读后感

    美国著名作家马克.吐温说过“人的一生只有一个童年”这样一个仅有的、宝贵的童年是怎样度过的呢?与孩子最亲近、相处最多的是父母,我们会给与他们什么样的童年呢?王璐的《蹲下来和孩子交流》一下子就吸引了我,没有什么东西能比父母心中所蕴藏着的情感更为神圣,这种情感就是父爱和母爱,父母是孩子心中最仁慈的法官、最贴心的朋友,是爱的太阳,父母的爱如火焰照耀并温暖着孩子们的心灵,使他们得以健康成长。父母之爱如此之伟大,但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却经常发现很多孩子对父母之爱往往不以为然,甚至常常产生逆反心理,对父母抱以“敌视”态度,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答案就在于父母没有能让孩子从内心深处感悟到他们的爱,没能同孩子进行正确有效的沟通。那么:父母应该如何同孩子进行有效的沟通?如何正确地去爱孩子呢?这无疑是让很多为父母者头痛的话题。孩子淘气不听话,不爱学习,不懂礼貌,性格害羞,爱撒谎,屡教不改……如此种种,让父母难于应付,无奈之下,无名火起就对孩子动辄以打骂,或者变相的体罚,经过这样一翻“教育”,自以为孩子能悔过自新,却成想适得其反,孩子愈加的反判,甚至对你阴奉阳违,以至造成大错。

    这样的父母这“爱”无疑是失败的,那么如何才算是正确的教育之法?如何才能做一个合格的父母呢?本书所要告诉我们的正是这一点。父母在教育孩子时,最应该做到的有以下几点之一:一、要放下权威的架子,蹲下身子平等地与孩子交流,尊重孩子的权利。二、把孩子当作自己的朋友,适当时放弃那双充满“爱”的手,让孩子健康自由的成长。三、父母要以身作则,要知道单纯的“言传”往往很难让子女发自内心地完全地接受你的教育,只有父母做出了榜样,孩子才能真正的信服。四、要能疏导孩子的情绪,尤其是对处于青春期的孩子,要积极耐心地帮助其疏导不良情绪。五、教会孩子沟通的本领,让孩子主动说话并能正确的表达。这其中,教会孩子自信是最为关键也是首要的一步。六、常识孩子,告诉孩子:“你真棒”,赏识只要掌握了尺度和方法,那就是最能激发孩子潜能,最有助于孩子成长的教育方法。七、掌握批语和惩罚的方法,批语和惩罚固然不是教育孩子的最好方法,但如果用得好,也是非常具有效果的。八、给孩子一个宽容的成长环境,让孩子充分体会你的爱,这是家庭教育最为根本的一点。

    蹲下来,对孩子来说是一种极大的关心与理解;是我们关心儿童世界的一种方式;也营造出一种明主、和谐的相互尊重的父母与孩子的关系。

  • 10、 [荐]蹲下来孩子说话读后感

    阅读一本好书,就好像在眼前展开了一个新世界,人类的进步,都是与读书相伴而行的。在读过一本书之后每个人都会有属于自己的心得体会,是时候把自己阅读作品后的所思所想写出来了。为什么我们不能产出一篇自己的读书心得分享与他人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收集整理,为你带来的[荐]蹲下来孩子说话读后感,希望对你有所帮助,动动手指请收藏一下!

    蹲下来孩子说话读后感【篇1】

    梅岭老师的推荐,让我能有机会在周日午后的暖阳中静下心来阅读杨谨老师所写的《蹲下来和孩子说话》这本书,太阳的温暖使人暖意融融,而阅读完整本书后的感觉也着实让自己浑身一凉:我,我们是在如何跟我的孩子沟通交流?是如何看待教育我的孩子的?着实值得深思。

    身为80后的我们,初为人母,可以说没有教育孩子的经验,而老人们的言传身教的方法在我们看来可能更多的已经是不合时宜。虽然我们内心深处都希望自己是最疼爱孩子的家长,但不可避免的,我们也都更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出类拔萃。有哪位父母敢说自己是真正理解孩子,从没在孩子犯错时大声呵斥?能真正用孩子的视角去观察他们的世界呢?如果,此时我们能蹲下来倾听孩子想表达的想法,我们对孩子的态度也会和蔼,更容易理解孩子们的心声,我们的孩子也可以更加健康的成长。

    蹲下来和孩子说话,首先是从心理上要蹲下来。我们应该摒弃内心深处作为家长高高在上的感觉,而是把孩子放到平等的地位去对话、去思考。作为家长,当我们把我们的孩子当作跟我们一样的地位去观察他们时,我们会发现,原来我们的孩子已经很优秀,我们会发现,即使我们的孩子偶尔还会犯错,还会调皮,但原来还是值得原谅,是能够去更正的。

    蹲下来和孩子说话,其次要从动作上要蹲下来。孩子其实跟我们是平等的,除了心理上去正确对待孩子,我觉得我们在行动上更要蹲下来,和他们说话时蹲下来,跟他们用同样的高度、同样的视野去观察事物,去沟通交流,让孩子从心理上产生父母是在和他们平等对话的意识,我们可以教育孩子,孩子其实也可以教育我们,这样他们才会拥有更强烈的做好意识。

    蹲下来和孩子说话,最后要从言语上要蹲下来。在孩子步入校园后,在一段学习后,对孩子的学习表现优秀时,我们竖起大拇指,说出夸奖的语言,孩子会自信的觉得自己是“棒棒的”;在孩子失落或是学习不稳定时,我们给予一个温暖的拥抱,说出鼓励的话语,也会让他们感受到爱,鼓励着自他们不断前行。孩子也会察言观色,一个微妙的表情,一个眼神,其实能带给孩

  • 2022-02-24

  • 2019-09-20

  • 2022-05-11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10-29

  • 2021-08-13

  • 2021-09-11

  • 2019-10-24

  • 2019-11-06

  • 2019-10-12

  • 2021-07-14

  • 2021-07-16

  • 2021-07-16

  • 2023-05-06

  • 2019-10-09

  • 2019-10-19

  • 2019-10-23

  • 2019-09-22

  • 2019-10-09

  • 2021-07-16

  • 2023-04-21

  • 2021-07-26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23-06-06

  • 2019-09-19

  • 2021-07-26

  • 2019-11-02

  • 2019-10-29

  • 2023-01-12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10-29

  • 2019-09-25

蹲下来的不只是尊严读后感
每当我们读完一些经典书籍后,通常会有一些感悟感想。蹲下来的不只是尊严读后感栏目给大家带来大量蹲下来的不只是尊严读后感、2024蹲下来的不只是尊严读后感等内容,希望能够对大家写读后感悟提供帮助! 更新时间:2024/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