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读后感范文 > 杜拉斯情人读后感 > 地图 > 杜拉斯情人读后感,2024杜拉斯情人读后感
杜拉斯情人读后感相关栏目
杜拉斯情人读后感热门栏目
杜拉斯情人读后感推荐
杜拉斯情人读后感

(共 2409 篇)

  • 1、 实用范文:《情人》读后感八篇

    读书,读好书是对于每一个人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我相信每个人看了优秀的书籍后,内心都一定会有所触动。为了更好地领悟书籍的内涵,我们需要写一篇读后感。读后感是人们从书中得出的一些启发和心得。那么,我们从哪些角度来写一篇读书笔记呢?急您所急,小编为朋友们了收集和编辑了“实用范文:《情人》读后感八篇”,仅供参考,希望能为您提供参考!

    《情人》读后感(篇一)

    渡边把女性心理描写的非常细致入微,不伦之恋的题材,主人公片桐修子是小三却让你恨不起来,不但不恨还让你相当敬佩作为一个九零后单身女青年哈哈虽然不至于被催婚,但也少不了朋友同事的玩笑,看着周边的同学朋友一个个结婚生子还没对象的我确实有时会想是不是不应该挑三拣四,不应该停滞不前,应该再相信难得的爱情?其实我也很喜欢修子对待爱情的想法不喜欢天天黏腻不喜欢自己的私人空间受到侵犯但再如何也还是有自己的道德底线再来孤单的时候确实是有,但更多时候发现一个人真的自由自在,可以一个人去图书馆泡上个半天可以一个人去电影院抱一盒爆米花看个新电影也可以约上三两好友去娱乐娱乐多了很多私人空间自由支配少了很多烦恼总觉得一恋爱不由自主的身心就放在另一个人身上虽不是丧失自我天天黏腻但总觉得自己修炼的还不够然而两个人在一起也应该是互相变得越来越好并不是互相折磨如果发现自己越来越没有底线和原则变得丧失自我或者退化那还是一个人的好总之一句话宁缺毋滥希望阅历和时间磨炼提升可以将自己提升境界变得豁达沉稳不惧怕婚姻也不强求姻缘

    《情人》读后感(篇二)

    曾经是医生的小说家渡边淳一先生对人物的心理解剖非常细致入微,我不知道主人公小三修子是该褒还是贬。

    女主人公片桐修子,三十二三岁的年纪,相貌清丽身材姣好;有一份稳定而游刃有余、收入不错的工作,独立买下一套小房;有三五个闺蜜聊天叙旧,还有一个成熟体贴的男人谈情说爱;间或还会有个把年轻男性隔三差五地来邀约。

    修子与有妇之夫远野谈情说爱,又决不干涉他的私生活也不让他干涉自己的生活,只要两个人在一起的时间是真心地快乐幸福就好。虽说是没有婚姻,男人走后更多的时候是一个人的寂寞冷清,却有着充分的自由时间,过丰富多彩潇洒的生活。小说里无数次描写到情人半夜离开,修子一个人融化在沙发里,享受着一个人的自由时间,听音乐、喝酒、让思绪飞翔,安然地享受着一个人的天堂。不管再怎么爱你,也不想放弃我一个人的清静。当然修子也要承受社会舆论的压力

  • 2、 杜拉斯《情人》(优质读后感)

    杜拉斯《情人》读后感二十一世纪较之上个世纪物质飞速发展,而人的精神发展并不同步。社会媒体的多样报道,舆论的多方立场让人们在拓展眼界的同时又重构了其价值取向,而有些人所取的价值观并不被主流所接受,例如拜金纵欲等。当出现这类价值观时,我们不该持一致的否定或厌恶,而要从人的经历中找出关键,以矫正其或缺之处,促进社会精神的建筑。本篇论文以玛格丽特.杜拉斯所著《情人》为例,探索人类交往中社会背景以及双方原生家庭背景对人物形象树立的影响,进一步剖析畸形交往产生的原因,对人性中的矛盾方予以正确的认识,从而减少悲剧的产生。关键词:社会背景家庭影响畸形恋爱一社会及家庭对性格的影响小说在介绍“我”(因该小说带有自传色彩,后面提及的主人公“我”以作者本名替代)在十五岁时的一段爱恋故事的同时,也不断的大篇幅的在插叙杜拉斯的家庭故事以及所处社会背景。从字里行间我们不难剖析出小说主人公的形象。全小说所写的时间线基本是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即在杜拉斯居家迁移越南之后,当时越南是法国的殖民地,本地的种族歧视和种族隔离十分严重。虽然在殖民属地的生活因家里父亲的离世经营的不善而变得穷苦拮据,但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作为白人仍旧带着优越感,这是当时社会的病态显像,也是这个家庭的突出矛盾。而在这一矛盾之下,杜拉斯本人也受到了非常大的影响。小说中提到在杜拉斯从沙沥乘汽车回西贡的路上,司机像“往常一样”,将杜拉斯奉为贵客,将她安置在专门留给白人乘客的位置。还有杜拉斯因为夜里和情人厮混而没有回寄宿学校,校长因为杜拉斯是白人,为了寄宿学校的声誉着想,在混血人中得有几个白人,所以同意了母亲的不合理要求。在这里我们暂且不论教育公平与否,我们所要注意的是社会对白人的容忍度极高,所以小说中杜拉斯所带有的骄傲感也是有迹可循的。但同样作为穷苦人家所带有的自卑感也不可忽视,这个家庭的气氛是压抑而绝望的,杜拉斯眼里可以穿出门的裙子是在她母亲淘汰下来的,脚下踩的镶有金条带的鞋子是削价品,头上带的男子帽饰也是“削价出售的货色”。她对家人的爱恨交织在三人一母组成的拮据之下显得理所当然,因为拮据,所以厌恨不务正业可恶可憎的大哥,因为拮据所以同情和自己处境一样的小哥哥。而在这种情形下生出拜金主义的苗头,也算是出有所据。但同样在恨的对面,我们不能否认杜拉斯对家人深沉的爱意,只是那是她还年轻,不知道这是爱。当她白发苍苍,回首往事时也写下“尽管我们三

  • 3、 杜拉斯《情人》读后感

    杜拉斯《情人》读后感

    我不知为何杜拉斯直到七十岁才提笔铭刻下一段普蓝色的回忆,并像穿膛的利剑般真切。

    而她曾说过:“爱之于我,不是肌肤之亲,不是一疏一饭,而是一种不死的欲望,是疲怠生活中的英雄梦想。”渴求写到这里,像喷雪的江河,满眼绝望却不乏激昂。在这样一往无前的追求里,没有真正的交谈,只有相互相应的哭泣,像凝重而自由的湄公河,携尸首在深不可测的漩涡中,奔向远处。

    所以说生活是热烈的,又是无奈的。生于连绵的山丘之中,对于这种情感的见识是像骨肉一样真实的。我能轻易攀上一峰之顶,却不见危楼高百尺的庄严,消逝在视野深处的旷野,更没有钢风铁水的挣扎,多的是其行不远的轻薄的无奈。我能清晰地看见玫瑰红和粗钢蓝交织的天空中,平静和喧嚣一样在涌动翻腾,走动逼近。而就在视线之中,我可以毫不费力地辨出回家的方向。有时不禁感叹,安逸未免也是可怕的。

    “她所选择的方向正是世界旋转的方向,迷人辽远的东方。”读到这句话时,总觉得霎是感动,原来世界也在奔流。河水从洞里萨,柬埔寨森林顺流而下,卷走生命的足迹,却留下了冗长的回忆。

    我相信回忆的力量,也从不怀疑其深度。在时光的游丝中停住,回望生活,我们可以毫不动摇地着手信仰。但真正的悲剧,是从属一个家族的。杜拉斯的母亲在临走之前,让四五头绵羊围在她的周围。湄公河没有结冰期,但河流似乎冻结在了一起,让思想在河底回流。这时候,她必定会想起那些破灭的希望,冰冷的祈愿,像挽歌一样被轻轻唱起,终凋萎落地。

    同样,在驶向法国的轮船上,杜拉斯还是出于悲伤,在肖邦的圆舞曲中哭泣起来,因为金钱而爱上那个中国男人的自欺之言在情感的逆流中不攻自破。

    “君泪盈,妾泪盈,罗带同心结未成,江头潮已平。”也许在奔流和停泊之中,我们才更能体味生命之中的快乐及烟火燃尽的苦涩罢。

    而这样的生活态度是属于流浪者的,他们擅长转移历史片刻的角度,道出选择的意义和真谛。王尔德曾说,“我们都生活在阴沟里,但仍有人仰望星空”。也许正是如此,我情愿丢弃行囊踏上旅途,迷失在山光水色之中,忘记快乐背后不可言喻的艰辛。

    每次与美好的时光擦肩而过,我并不后悔,它兴许正和我同行。走到以前住过的地方,灰绿带紫的藤蔓尽现墙角,不免会感觉清凉。我总会遇见以前的邻居,他大概已经五十几岁的样子,下巴上的痣颜色变淡了些,青灰色的胡子略长。他会有些惊讶地向我问好,随便谈及以前我大哭时满脸涨红的样子或其他角落里的故事。这样

  • 4、 杜拉斯《情人》读书笔记

    一个年轻人的青春是美的,一个老人的苍老同样是美的。

    这是让科克托在《存在之难》中的一句话,当我读到这句话时,象是被什么东西击中了似的,顿时脑子一片空白。记得曾经读杜拉斯《情人》也有这样的感受,小说是这样开始的:

    我已经老了,有一天,在一处公共场所的大厅里,有一个男人向我走来。他主动介绍自己,他对我说:我认识你,永远记得你。那时候,你还很年 轻,人人都说你美,现在,我是特意来告诉你,对我来说,我觉得现在你比年轻的时候更美,那时你是年轻女人,与你那时的面貌相比,我更爱你现在备受摧残的面 容。

    我已经老了,这个被王小波称为无限沧桑尽在其中的开头,掺杂了太多的惊叹、执著、哀伤、凄绝和等待。所有这些沧桑的感受猛然向你砸来足以令你昏 厥。杜拉斯是一个令人胆战心惊的女王,她的文笔,用王小波的话讲,是极端的精美,让读小说的人狂喜、让打算写小说的人害怕。读她的文字就象在那个燥动 不安的夏日午后,无意中闯入了她的宫殿掀起帷幕的一角,偷窥到她内心的隐痛一样,即使只言片语也足以让孤寂的夜空顿时被闪电全部撕破,语言带着雷电,从天 上直撕毁到地上。同时,也领略到了她的困顿、固执和残忍。就象她在《情人》里说的:我知道,每次不把各种事物混成一团,归结为唯一的极坏的本质性的东 西,那么写作除了可以是广告以外,就什么也不是了。可见,杜拉斯的固执如同她中年以后容貌急剧变化的照片不可理喻。曾经美丽的杜拉斯被固执与任性消灭 了,被酗酒杀害了,惟有拿华贵的文字当她的祛皱霜。她在《劳儿之劫》中写道:这个女人是自己毁了自己,又是为了什么毁了自己?杜拉斯何尝不是如此。

    有人说杜拉斯是力量的暴君,是个玩火者,也是一个情人。你可以不喜欢她,但你无法拒绝她。在杜拉斯的语言药店里,装满毒药的瓶子往往会混合着 解毒剂。她会让你在短暂的痛苦中保持着持续的清醒,感受到短暂与永恒、狂迷与冷静、残忍与宽容、活着与死亡都包裹在界限与无限中。

    博尔赫斯说:人类的三个能力:记忆、理解、意志并非学究式的幻想。随着岁月的流逝,人人都被迫背上越来越沉重的记忆负担,你可以失去记 忆,但不能失去对记忆的知觉,否则你想从某个地方重新开始就拾不起来了。它会在做梦时,在夜间工作时,在翻阅一本书或拐过一个街角时浮现出来。只有那 些真正理解了意志力在时间的记忆里耐心等待的人,才能战胜时间,在某个注定的时间特意来告诉你,对我来说,我觉得现在你比年轻的时候更美,

  • 5、 《杜拉斯情人》读后感(8篇)

    杜拉斯情人读后感大全(8篇)

    【篇一:杜拉斯情人读后感】

    说实话,这本书的前半部分我并不看好,被冗长繁杂的文字和时间模糊的跨度折磨的丧失信心,我甚至怀疑过这本书的水准。但是反复的劝慰自己,它肯定有它的独到之处,否则也不会有如此高的成就。于是我重新整理思绪,再次进入到角色里面。才发觉,作者之所以长篇累牍的叙述家庭琐事和社会背景,是为了迎合她的内心感受,她想让读者们知道,她所有的爱恨情仇,都是基于她的生活背景。如果认识原来的我,就会原谅现在的我。

    最令人感慨的就是男女主人公之间深沉而无望的爱情,在那样的年代,他们的结合是错误的。但是,对于他们自身而言,是无比幸福而快乐的。然而,故事最终仍旧是个悲剧。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莫过于,两个人明明相爱却不能在一起。那是怎样的一种时间和空间的惆怅和折磨呢?

    这本书最精彩的地方是后半部分,作者的笔锋愈加凝练,一段段色彩凝重的自然风景把故事渲染的美丽而绝望。而男女主人公无时无刻不在承受离别的撕心裂肺和伤心欲绝。爱,不能光明正大的爱;恨,只能压制的心底。看着揪心,摸着疼,真是无尽沧桑尽在其中啊。

    我已经老了,有一天,在一处公共场所的大厅里,有一个男人向我走来。他主动介绍自己,他对我说:我认识你,永远记得你。那时候,你还很年轻,人人都说你妹,现在,我是特为来告诉你,对我来说,我觉得你比年轻的时候更美,那时你是年轻女人,与你那时的面貌相比,我更爱你现在备受摧残的面容。我常常忆起这个只有我自己还能回想起而从未向别人谈及的形象。它一直在那里,在那昔日的寂静之中,令我赞叹不止。这是所有形象中最使我惬意,也是我最熟悉、最为之心荡神驰的一个形象。

    【篇二:《情人》读后感】

    第一次看杜拉斯的《情人》是两年前的事了。杜拉斯的作品代表着激情和疯狂,以至于第一次看《情人》没有真正看懂,男女主人公爱的取向和作者的创作意图似乎不可思议。

    带着这种遗憾,再次看杜拉斯的《情人》是一个月以前的事了,《情人》用梦呓一般的笔触,描写了一段不能理解的异国恋情。在西贡的湄公河上邂逅了她的中国情人后,她惊心动魄地开始叙述她的爱情。在这种爱情中,甚至有一种灵与肉的冲撞与升华。

    故事没有结尾,但正是因为没有结尾才有了《情人》的永恒。

    当她看着船一点一点离岸而去时,当她看着那个如此爱她的人永远消失在视野时,当她偷偷躲在船舱里哭泣时其实,这时我才真正读懂,应该为他们高兴什么,他们永远活在

  • 6、 情人 读后感

    情人是法国女作家玛格丽特杜拉斯写的一本带有浓厚自传色彩的小说,来看下面小编为大家提供的情人 读后感:

    说实话,法国女作家玛格丽特杜拉斯的这本带有浓厚自传色彩的小说,并没有看的太懂。

    她写的这部小说,更向是内心的独白。

    没有太多的故事,情节的连接也很混乱,有些话说得更是不明白。

    不过这些似乎也是她独有的特点。

    就这点来说,其实我很赞同她。

    文学就应该是绝对的内心化,个性化的。

    不能写每一个字都想着读者会怎么看。

    那是不对的。

    应该是绝对的尊重自我。

    若不那样,一味的满足读者,那会使文学向媚俗的文学堕落。

    比如现在流行的许多网络小说。

    完全是为了赢得读者群而写。

    文字粗糙,语法杂乱。

    当然,不能否认,那些作者的确因此而获得了大量的稿费那也许是许多大文豪一辈子都赚不到的数目。

    但是,那些小说并不能称其为文学,过不了多久就会湮没在时代的洪流里。

    说这些,当然,不能排除有些酸葡萄心理。

    我曾尝试过也那种很流行的小说,但是终究不能继续下去。

    因为找不到写作的目的,只为了卖钱么?那很难作为我写作的动力。

    所以,我愿一直当文学中的孔乙己。

    说了这些废话,现在言归正传,就小说本身而谈谈感想。

    上面说过了小说的情节很简单。

    小说的主人公我是个住在法国殖民地印度的十五岁的白人少女,我的母亲是个小学的校长。

    我有两个哥哥,大哥哥是个流氓无赖,赌博吸毒,并且偷家里的钱;而小哥哥则是个懦弱胆小的人,经常受到大哥哥的欺负,最后似乎(小说并没有说明死因)是被大哥哥害死了。

    但是我们的母亲却最喜爱大哥哥,包容他的一切。

    这一家是个很贫穷的家庭,遇到过很多的不幸。

    我的父亲死了,我们买的土地是块盐碱地,并且经常受到海水的侵蚀。

    浸泡在如此不幸之中的我,心理扭曲,但却极度渴望着爱,就是这样的我命中注定,也是绝对会,在一艘渡船上遇了一个富有的中国少爷。

    从此开始了充满了***的恋爱,但是这份爱在一开始就已经注定了结局,因为种族、贫富差距的原因,我们分开了,最后我回到了法国,而那个少爷娶了家中定下的家乡抚顺的未婚妻。

    故事的最后,是许多年之后了,我收到中国少爷的信,信中说他最爱的一直是我。

    小说虽然整体上感觉很杂乱,但是人物却塑造的很丰满,复杂的性格跃然纸上。

    小说中的我并不是个传统意义上言情小说中纯情的女主角,是个很真实的女孩。

    因为贫穷、并且得不到爱使心理极度的扭曲变形。

    十几岁的女孩子却是个极端的悲

  • 7、 《情人(情人·乌发碧眼)》读后感_1300字

    《情人(情人·乌发碧眼)》读后感1300字

    为爱所困顿?为爱所放浪?

    [06-14——07-04 18年第65本]

    《情人》和《乌发碧眼》,说实话我没怎么看明白,尤其是第二个故事,加之作者的写作手法让我一个小文盲读起来还是非常吃力的。我每次的读后感也都是“胡说”,没错,本图图姓『胡』,纯属想到什么说什么想不到什么就算了这次也是。我不会写书评不会写读后感,只会侃七杂谈八。

    小说当然不能等同于自叙传,同样也不应仅仅归之于一个故事,作品包含的内容大于情节。(序言写到)一开始阅读我会把作者本人与整个故事完全重叠,因为作者的真实的确有过这么一段故事,但是我忘记了自传式小说落脚点还是小说,主观性和小说的一些写作手法还是会或夸大或渲染故事本身。

    《情人》这个故事还是可以看明白的,听了书友的建议顺便找了一部相关的影视,虽然我还没看完影视。不难发现作者对爱是有点极端的,爱的极致又爱的压抑,了解了下作者说的,殖民时期殖民地,种族,肤色,这是难以跨越的『不同』,白人和黄种人想来都是不可思议。很多时候他们的欲望和肉身越是放浪越是让人感到压抑,越是短暂的相处越是暂时的一起,越是让之后的离开从完全的果断让人心有愤愤,支离破碎化的叙事结构让我感受到她的内心。

    她,大哥哥,小哥哥,妈妈,情人,每个人的出场都没那么直接或者说很多都是皆由她口述说,不多的言语表达却让每个角色都张力十足,时不时的回忆,时不时的插叙,有种曲径通幽式的叙述,委婉同时也直击内心。其实我也没太明白作者内心到底是什么,只是读起来之时很有感触,但是想说点什么却无从表达,还是我的文化太浅薄啊。情人的晦涩难懂主要体现在作者的写作手法上,人称的转变,情节的跳转,总是让我怀疑上次阅读是不是停留在这一夜页。

    《乌发碧眼》写的是厌世,对虚实不定的世事所怀有的莫名焦虑,同时又从较为独特的视角揭示了现代人对性爱的感悟和反思。(序言写到)

    本以为情《情人》看着已经有点辛苦了,发现第二个故事读起来更是有点吃力,倒不是故事本身,而是作者的写作方式,目前阶段的我还是不大能懂,他和他,他和她,我和他,我和她,很多时候让我错乱了。

    《情人》和《乌发碧眼》通过作者时间和空间的错落混乱描绘,后文评论说这“混乱”实际是可以把控的,原谅我还是无法明白,我看了文章后对书的评论更让我模糊了前面看的故事。

    但是,对于作者的孤独或者说文中的我和她的孤独,是不难察觉的,

  • 8、 《情人(情人·乌发碧眼)》读后感_1400字

    《情人(情人·乌发碧眼)》读后感1400字

    我同一个小姑娘说过:这世界欠我一万个情人。其中有一层意思就是,梁家辉之所以能够第一次地把她带到那蓝琉璃瓦下的屋子去睡觉,是因为十五岁半的她并没有遇到十六岁的我。

    天气很热。我没有钱,不过仍是要带她到科纳尔大天桥底下去走一走的。我告她说这是我的家——天桥底常年栽着矮牵牛,散不出太多香味,但你只要见到它,只需要见到,它的紫色便会把它应有的味道送给你,送到你的眼睛里。再往前有成排的梧桐,在大约二十米远的马路对岸——可我一直当作它们是在我身边的。我拿住她的手去抚摸它们粗糙的树皮,从上往下,经过一点一点的疙瘩和被腐蚀的下凹的伤口,那感觉妙不可言,仿佛在触摸岁月的痕迹,又仿佛在触摸自己。不过或许她在想别的事情——是的,法国梧桐,它们成年之后会脱去一层表皮,变得“lisse”——然而她还很年轻,她是欢喜“lisse”的么?她不知道。当然这无法改变我们触摸它们的那个时刻,我知道无论一切都不如她,不如去触摸她。她也同样告诉我了,我羡慕它们,她说。

    我把她放到天桥下边最最凉爽的一处阴影下,那里有我日夜枕着的草席。但是不行,她说第一次她要在阳光里,在阳光里把痛苦蒸出来,涂抹在身上,填住身上每一个毛孔。我答应了。我们在阳光里做爱,她浮在我身上,亦或是相反,都不重要,她不在意这些。我向来厌恶我的生殖器,以为它十分丑陋,还带着一副天生的、向一切索求的嘴脸。她自然说不上爱它,但是她愿意去给予——她几乎给出了她的全部。她眼是炽热的,我没有去看,我不敢。我从她比耳环还要精致的耳朵那儿,从她的柔软的粉郁金香味的嘴唇里,从她的孩子似的乳房上,从她丝织一般的腿间,我得知了我的索求,索求的疯狂与罪恶令人满足,又同时教人知道自己无法满足。在这梦也似的草席上,在又倏然而复现的阳光下,我得到了她。我得到了我。

    她说这一切就是大海。她说她就是大海,被命运裹挟而来,在长岸上随意的一块岩石上磕出了血,血在大海白色的浪中散尽。来回往复,永不停歇。我很可怜她,我用手把她环住,我去亲吻她的血。我没有双耳大瓮 ,甚至连大瓮里的水我也没有的。所以只能这么做。我想问她痛不痛,可又觉得这样太傻,就像未被驱逐的美洲原住民向猎物袒露他们虚伪而软弱的柔情一样。我还是问了,她却说我太穷,这一次她亏得很大——还不如做一个妓女。我笑了,我把她抱住,吻她。我不可能去做摘一朵矮牵牛别在她头上来迎娶她的把戏,

  • 9、 《情人(情人·乌发碧眼)》读后感_1000字

    《情人(情人·乌发碧眼)》读后感1000字

    为什么会读这本书源于两个原因,其一是去年去越南旅游去了作为《情人》拍摄地点而出名的景点-钟屿石岬角,景点并没有很特别,只是几块巨大的花岗岩直指南海,很多游人慕名来这观看日出日落。对景没有留下很多感触,却对这部电影产生了点兴趣,决定回去找来观看,结果又不了了之(宝妈的无奈)。其次,前段时间看了王小波的一本杂文集,里面多次提到《情人》这本书,他对杜拉斯的叙述方式给予极高评价,同时也夸赞王道乾先生的翻译登峰造极,译出了杜拉斯的韵味。于是我又对之产生了兴趣,找了电子书来看。 再说说读完第一遍的感想,为什么说第一遍,因为对于杜拉斯这种片段式的凌乱无序的描述方式,一遍似乎不能把所有的情节都拼凑完整。以前没有读过她的书,在王道乾先生的前言里了解了些许。杜拉斯写作风格独特,她的作品拗口难懂甚至让人昏昏欲睡,《情人》这部带有自传色彩的书问世后引起一时的轰动,人们渐渐开始接受这种意识流的写作方式。整个故事其实很简单,背景是法殖期的越南,杜拉斯高中时期与一个中国人的情爱故事。杜拉斯很小就失去了父亲,母亲带着两儿一女苦苦支撑,家境清寒。大哥是个瘾君子,残酷暴敛,却受到母亲的百般宠爱偏袒,小哥哥生性懦弱恐惧,杜拉斯在这样冷淡,绝望的氛围中很孤独,想要逃离。男主人公是中国高富帅,没有正经事,唯有谈情说爱,在渡船上对年轻漂亮的杜拉斯一见钟情,对她献殷勤,虚荣心驱使孤独的杜拉斯投入他的怀抱,随之展开一段扭曲的爱。杜拉斯在开篇就用了大段充满诗意的语句描述这种爱情在一开始就已经结束了,一家人对她与中国人交往嗤之以鼻,甚至她自己也一直用“我是为了他的钱”麻痹欺骗自己,而高富帅的父亲也表示“宁愿他死,也绝对不会同意他娶白人为妻”。结局确实是凄凉的,男主人公娶了素未谋面门当户对的妻子,而杜拉斯在离开越南返回法国的船上才发现自己对他的爱。多年后,杜拉斯接到他的电话,他说“一直爱她,将一直爱她到死”。 这部小说为什么会这么出名,个人感觉除了这是杜拉斯亲身经历的奇人异事外,跟她独特的叙述方式是分不开的,就像一个老人娓娓道来年轻时的故事,有点啰嗦,想到哪说到哪,故事情节是片段的跳跃的,却很有韵味,其中还有很多诗意的富有哲理的句子,值得多次翻阅品味。完 2018-4-11

  • 10、 《情人(情人·乌发碧眼)》读后感_2500字

    《情人(情人·乌发碧眼)》读后感2500字

    《情人》的雏形,来源于杜拉斯为其影集《绝对的形象》配述的说明文字。因篇幅较长,在其晚年精神伴侣杨·安德烈亚的建议下,另按小说予以创作完善,与影集分开发表。这一出身,奠定了《情人》的自传性色彩,读来多了份现实敬畏感。 杜拉斯,半生坎坷,一生激越、决绝。 《情人》读完,第一感是它不装、不做作、不矫饰:用杜拉斯自己话说“这段青年时期隐秘、不曾外露的感情、事实,在以往的写作中是要刻意深深隐埋的,那时我是硬要顾及羞耻心来提笔写作的,而现在,写作是无所谓的事了……” 所以《情人》的主旨,是70岁的杜拉斯,抚着张张过往的影相时,触景生情,又一次深情缅怀起她年少时那段隐秘、凄绝的情事,并鼓起勇气公之于众。那是少女杜拉斯美好而无望、却牵挂了一生的初次爱情。 没有哪段真切入骨的回忆可以隔绝一切周遭因素孤零零存在,而不掺杂出身、境遇等,《情人》尤其如此,读懂《情人》,首要须知杜拉斯童年坎坷绝望的家境。 那是19世纪初的法国,杜拉斯做小学教师的父母受诱骗,从巴黎迁往法属殖民地越南沙沥工作定居。生下杜拉斯不久后,其父病逝,大哥生性残暴嗜赌成性,小哥懦弱忧惧毫无指望,愚鲁麻木的母亲企图以房换地增加进项,得到的却是无法耕种的滩涂盐碱地。 经常性地挨饿,买不起衣服鞋袜…… 一切的动机,就是这可怕绝望到令人窒息的贫穷。 那是她一生中自认最美的场景,在湄公河的轮渡上。它本该被拍下来,比如从岸边的沙滩上,然后理所当然占据影集的中心位置,如果谁能预知它对她一生将是多么重要的话。但它的主人公当时是那么微不足道,以致这本该存在的珍贵照片,并没机会被拍下来。 那是在湄公河的轮渡上, 那一年‘我’才十五岁半。 假期结束,我正要乘船从沙沥母亲家返回西贡寄宿中学。 我孤零零一人站在甲板上, 手臂支着船舷, 眼神倔强地望向使我恐惧得颤栗的湍急河水。 我身上穿一件母亲穿旧了的真丝连身裙,磨损的快透明了,但我觉我穿着它很相宜,它很贴合我的身形; 我腰上扎起一条不知我哪个哥哥的一条皮带; 脚上穿着那双镶金条带的高跟鞋——母亲给我买的,削价处理品。 我上中学时就穿这样一双晚上穿的鞋,我本意就是这样。我在十五岁就有了一副耽于逸乐的面目,尽管我还不懂什么叫逸乐。这样一副面貌十分触目。 在那天,这样一个小姑娘,在穿着上显得很不寻常,十分奇特,倒不在这一双鞋上。那天,值得注意的是小姑娘头上戴的

  • 2019-11-16

  • 2019-09-20

  • 2019-11-16

  • 2019-10-29

  • 2019-11-16

  • 2019-09-25

  • 2019-09-25

  • 2019-09-25

  • 2019-10-17

  • 2019-11-16

  • 2019-11-16

  • 2019-11-06

  • 2019-11-06

  • 2019-09-20

  • 2019-09-28

  • 2019-11-16

  • 2019-11-16

  • 2019-09-25

  • 2019-09-20

  • 2022-04-11

  • 2019-10-11

  • 2023-03-21

  • 2019-09-20

  • 2019-11-06

  • 2019-09-20

  • 2019-09-20

  • 2022-02-02

  • 2019-09-20

  • 2021-06-14

  • 2019-10-17

  • 2019-11-16

  • 2019-11-02

  • 2019-11-12

  • 2021-12-20

  • 2023-02-13

  • 2019-10-23

  • 2019-10-16

  • 2019-10-29

杜拉斯情人读后感
每当我们读完一些经典书籍后,通常会有一些感悟感想。杜拉斯情人读后感栏目给大家带来大量杜拉斯情人读后感、2024杜拉斯情人读后感等内容,希望能够对大家写读后感悟提供帮助! 更新时间:2024/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