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读后感范文 > 李陵答苏武书读后感 > 地图 > 李陵答苏武书读后感,2024李陵答苏武书读后感
李陵答苏武书读后感相关栏目
李陵答苏武书读后感热门栏目
李陵答苏武书读后感推荐
李陵答苏武书读后感

(共 6275 篇)

  • 1、 优秀读后感:读《答司马谏议书》有感

    在北宋嘉佑三年,一位改变北宋历史的人登上了历史舞台,他所写的《万言书》带动了一场革新,他自己也因为朝中大臣的反对,再加母亲新世的噩耗,辞官了。他是北宋革新派代表人物——王安石。王安石辞官后到熙宁元年才回来。那时宋神宗即位,这位神宗从小立志收复沦陷国土,使国家富强。他曾想让元老重臣们辅助。当时的那些大臣曾支持过范仲淹的“万历新政”,但年纪大了,地位高了,财产多了,一个个都死气沉沉,他转来想去,决定重用王安石。

    王安石变法,一开始便收效颇丰,但触犯了大地主,大官僚的利益。御史中丞吕诲气冲冲地在皇上面料历数王安石的十大罪状。面对吕诲强辞,王安石并不在意。小人之见,何足挂齿。便让王安石寒心的是友人司马光的指责与反对,司马光在推行新法后接连写下三封公开信,面对老朋友的指责,王安石写下了著名的《答司马谏议书》。“某启:昨日蒙教,窃以为与君实游处相好之日久,而议时每不会,所操述多异故也......无由会晤,不任区区向往之至。”司马光与王安石彻底决裂。后来变法失败,王安石去世了。而司马光成为宰相,新法被彻底废除了。

    友人的不信任到最后的决裂,王安石与司马光昔日的友情早已不复存在。也因为这样,王安石开始反击了。为了自己的政治理想,为了新法免受非议,写下了《答司马谏议书》。这篇文章笔锋指向了矛头,批判司马光与他所代表的大学士传统派。为了国家,为了新法继续施行,他断绝了近三十年的友情,不惜一切代价。哪怕是友情,王安石所做的一切让我感慨,他的不畏强势,不思情谊,让我惊叹。今日再读王安石的这篇佳作,我也明白了他为新法能付出怎样的心血。之前,我读到许多王安石与苏东坡之间相互对立,相互抗争,也相互嘲讽的诗与故事,总认为王安石与那么多人对立完全不自量力,但今天读完这篇文章,我明白了王安石的背后的心酸与他对新法,对理想的不限追求,他的精神让我敬佩。

  • 2、 答李翊书读后感【8篇】

    篇一:读《答李翊书》后感

    作者:陈颖

    读《答李翊书》终不能不观韩愈平生,观韩愈平生终不能不走进古文运动。韩愈言:文以载道,其崇古并非仿古,而是法古;倡以道养文,固守本心,不被狭隘的功利所驱遣。韩愈对李翊的答复远不仅停留在写作之道上,更像是润养文道的泽露沁涤人心。

    韩愈三岁而孤,早年流离困顿,在多舛坎坷的命途中,渐萌发出读书经世之志。科考三试不第,终于在德宗年间登进士第,但当时文坛盛行骈文,形式僵化,内容空虚,多为上层社会奢靡享乐、迂腐拘泥的工具和谈资。上层士大夫之族文风浮华且耻学于师,古文不兴,都说时势造英雄,韩愈为求改变现状,大力提倡古文,领导古文运动,无论是古文运动还是《答李翊书》,我们都能深切体会到韩愈先生对古文的追求与执着;对道德的崇尚与坚守;对治学的严谨与创新。

    始者非三代两汉之书不敢观,非圣人之志不敢存,处若忘,行若遗,俨乎其若思,茫乎其若迷。韩愈先生博览古文,对百氏之书未有闻而不求,得而不观。对古文的写法也秉持固有的原则,反对顽固因袭。这种对古文的追求为韩愈在其求索治学之路上ran一盏烛光,为他于黑暗中步履蹒跚照亮前路。对于现今的我们,也应细细咀嚼古文中的文学韵味,自然规律及人生道理,将其消化为我们自己的知识,而不应该囫囵吞枣般,求快而不求精。当我们走进古文的世界,应该本着学有所求的心去,在过程中学有所得,最后达到学有所用。

    韩愈对古文的追求还体现在他对渗透其中的道德修养的追求。韩愈在《答李秀才书》中言:愈之所以志于古者,不惟其辞之好,好其道焉耳。治学不附势功利,不迎合奉承,本着道德仁义之心行文,才是社会所希冀颂扬的好文学。韩愈先生所倡导的德与之相呼应的是当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德养文不仅是对我们道德修养提升的要求,更是对社会公德的呼吁,社会需要像鲁迅先生一般,拿起笔杆,不平则鸣,锋芒揭露道德缺失而致社会黑暗的种种行径与现象,也用笔杆去书写光明与正能量。我常思索,若我为作家,我能用我的文字为这个日益浮躁,气焰喧闹的社会做些什么?有人把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奉为自己的处世之道,而我只求不同流合污,做坦荡之人作坦荡之文。用笔杆去对社会的不良现象说:不,去用文字呼唤正义!君子以厚德载物,当我们拿笔时也应以德承载行文;行文治学应如韩愈先生所言:无望其速成,无诱于势利,养根而俟实,加膏而希光。用耐心与诚心浇灌我们的文学之树,点亮我们的文学之路!

    韩愈

  • 3、 《苏武传》读后感

    苏武高风亮节,读完他的传记,大家领悟到哪些道理?小编精心为你整理了《苏武传》读后感,希望你有所收获。

    《苏武传》读后感一

    十九年的执着,十九年的追求,十九年的坚守!

    十九年,天之苍苍,地之茫茫,芸芸众生又有多少个十九年呢?苏武却以十九年之久的岁月抒写着一卷民族不屈的丹青。

    人生自苦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指的也就是苏武这样的人吧。

    度扬沙,过北疆,驼铃声声歌胡疆;左牵马,右擎旄,忠使迢迢过沙场。

    茫茫的贝加尔湖边,有一位持着汉节的长者,顶着风雪,啃食草皮,牧放羊群。

    公羊育儿,谁都知道这是一个笑话,可谁也不会笑,因为他昭显的是民族的尊严,民族的不屈,民族的气节。

    十九个春秋,几度风云变幻,汉朝帝王换代了,南方的人们也将遗忘了,手握的汉使节杖也褪色了,但这位老人的本色丝毫不改,他心中的热情依然如火般在熊熊燃烧,温暖了北方的那片冰雪大地,温暖了他身边的贝加尔湖,也温暖了一段冰冷的历史。

    他的执着,张胜不懂,卫律不懂,李陵不懂,单于也不懂许多人都不懂。

    但他的执着使李陵这些人倍感羞愧,他的执着使单于深深震撼,他的执着使民族牢牢铭记,他的执着感动了我们,乃至历史。

    这是苏武的十九年。

    那么,你我的十九年呢?

    在踏入高考场时,也将是迈近我们生命中的第一个十九年之际;那时,你我的十九年又到底抒写了什么呢?

    也许,高考不能决定你我的一生,但它无疑是人生中一个重大的转折点,它必将影响我们往后的路。

    十九年的青春,弹指一挥间,你是否有自己生命的最淋漓的表现?现实是,有多少人在温柔乡梦中沉醉,有多少人在虚度年华中沉沦,有多少人在挫折磨砺里趴下了如此,再多的十九年,也是毫无意义的浪费!失落了执着,失落了追求,失落了坚守,也就失落了生命的价值,黯淡了人生的光华!

    浩浩天地,朗朗乾坤,斗转星移,历史没有忘记苏武,正因为苏武那光辉的十九年。

    苏武离开了贝加尔湖,回到他梦里千百遍回望着的家,贝加尔湖失落了一位风雪中的牧羊人,可这失落换来了苏武的璀璨,挽回了一部民族节气的光荣史。

    让我们挽回那失落的精神吧!挽回苏武般的执着追求,挽回苏武般的坚持不懈,挽回苏武般的忠贞不渝苏武不只是一位历史名人,还是一座精神丰碑。

    我们应将他不朽的崇高品格传承--传承其坚毅,传承其勇敢,传承其执着让我们在人生的道路上不畏艰险,坚忍不拔,披荆斩棘,勇攀高峰。

    苏武在艰苦卓绝的十九个岁月里坚守着而没有迷失自我,没有失落精神

  • 4、 苏武传读后感

    苏武传读后感(一)

    读《苏武传》,也不应该强迫自己读出苏武的忠诚。这只是苏武的生存状态,是少以父任,兄弟并为郎的报恩者和把臣事君,犹子事父作为自己最高行动准则的儒生的生存状态。

    细读文章,李陵的生存状态真实感人。他没有卫律幸福,他虽然投诚,却始终以投诚为耻。他没有苏武幸福,没有苏武信仰的单纯,眷恋着俗世的幸福。他是一个痛苦的人。当卫律去劝降时,威逼利诱,惹得苏武的一顿臭骂,但李陵去劝降时,苏武却没有动怒。同样对劝降者,班固对卫律着墨不多,但对李陵却用了大量的篇幅。

    李陵,飞将军李广之孙,名门之后,他继承了其祖英勇善战,也继承了其祖悲剧的命运。不甘沉默,请缨率五千弓箭兵深入大漠,想一战成名。然而最终因弹尽粮绝,突围不得而被-迫投降。李陵为什么不杀身成仁呢?将军战死沙场,不正是死得其所吗?然而谁不想活命呢,谁能轻易地舍弃生命呢。何况他还想以另一种方式来证明自己对汉室的忠诚,庶几乎曹柯之盟,此陵宿昔之所不忘也。

    但不管是真降还是假降,他都觉得自己在人格上已矮了一截了,因此,尽管与苏武是故友,又同在匈奴,终不敢求武。后受命劝降,其说辞如实地道出苏武真实的生存困境。终不得归汉,忠诚无人知晓;家破人亡,没有必要归汉;皇帝喜怒无常,即使归汉,面对是鲜花还是刀斧尚未可知。求名、求家人平安、求善终有果,这些都是人之常情。李陵在苏武守得云开见日出之时,置酒相贺,与武决别,泣下沾襟,

    他提出了一个假设,如果汉室能够赫免他的罪过,保全其老母性命,也一定以反水的方式来表明自己对汉室的忠诚。李陵内心的悲伧全化作了眼泪,当初不得不降,祸及老母,今生无家可归,长作域外之人。

    个人在命运面前的无助幻化成了那泪流满面的李陵。

    苏武传读后感(二)

    有一种爱,不存于男女之间,有别于亲人之间,却比血更浓艳,却比海枯石烂更加壮美,这种爱是对一片土地的热爱,是对一种信仰的热爱,是对一个民族的热爱。

    有一种气度,倔强不屈,从骨子里渐渐渗透出来,坚毅刚强,支撑起我们的血肉之躯。

    苏武,这个名字2020对于我们或许并不陌生,从小便知道他的出现就是代表着爱国主义,却从来不深刻具体地明白他有多么爱国,然而到了此时此刻才真正体会到他那浓烈的爱国情怀。

    在面对敌人的诱惑时,他面不改色;在面对朋友的劝说时,他不予理睬。在荒芜贫瘠的土地上,他一个人孤独地顽强地坚持着,战斗着,手中的旌节是他最大的武器,是他最坚毅的信仰,他默默忍

  • 5、 《苏武牧羊》读后感

    放假时,老师布置我们在家里阅读一些课外书,以增长自己的知识。假期中我经常跑到书店看书。其中,最能打动我的就要数《苏武牧羊》这个故事了。

    汉武帝时,汉和匈奴关系十分紧张,汉武帝派苏武出使匈奴,苏武没有害怕,毅然接受使命欣然前往。到了匈奴后,苏武被匈奴单于囚禁并许以丰厚的奉禄和高官劝他投降,先后利用饥饿和寒冷逼迫苏武就范,但苏武宁死不降。单于最后让他去天寒地冻的西伯利亚的贝加尔湖一带牧羊,苏武在极端恶劣的环境下没有失去信心,向往着总有一天可以回到祖国。功夫不负有心人,十多年后苏武终于回到了祖国。苏武不畏强权,仍然保持了崇高的民族气节,人们都向这位富有民族气节的英雄表达了崇高的敬意。

    苏武代表国家出使外国,在残酷的现实面前,拒绝荣华富贵的诱惑,能够时时以国家利益为重,忍辱负重,表现出了一个大丈夫的气节。其实,我们中国有很多的爱国人士,他们为了国家的利益,不顾自己的生命,比如精忠报国的岳飞,小英雄嘎子、雨来,中国兄弟连等等。

    虽然我现在还小,但是我要苏武的爱国精神。同学们,爱国没有小事,让我们从身边小事做起,做一个爱国的人。

  • 6、 苏武读后感通用

    有哪些撰写作品读后感的窍门呢?相信很多人在看了作品之后,内心有了更多对于生活的想法。这时我们可以将心得感悟梳理出来,总结成一篇读后感。你可以读一下读后感大全编辑整理的苏武读后感,仅供参考,欢迎阅读。

    苏武读后感 篇1

    回望着汉室的繁华似锦,我凝眸在北海里你那拿着旄节的身影,如此单薄。经历了多少风霜,多少岁月,你的额上被深深刻画上皱纹,你的鬓角,不知何时已经掺杂了白发。而你的眸依旧是那般神采奕奕,时刻回望着你的大汉土地。

    19年的岁月,你与羊为伴,冰天雪地里,你手持旄节,站成一座流传千古的丰碑。现在的人们依旧仰望着你,你传照千古的神采,你挺直的腰,每一点都让人很深的敬仰。我在千年之后的今天怀念,你在那里是否安好?

    一度想踏步走过你生活了19年的荒凉的土地,去感受一下你的艰辛,真真切切的去感觉你的温度。不知道何时你的身影已经可是梦萦,只可惜跨越了千年的时光,让我们无法越过。深深的刻写你的名字,在血脉里融入那些风霜雨露,看着荒芜的旷野,深深地凝思着千年之前的你。

    看到大汉寻你的足迹,我欣慰的泪流,你的大汉王朝没有抛弃你,没有不顾你的生死。在茫茫的北海,他们一路寻来,你终于回到了阔别19年的家。虽然妻子儿女已经成为别家的,可你在意的只有你的大汉天下的安康。

    青丝出使白鬓归。你的美好年华被无情的摧残殆尽,你的眉角还是那么坚毅,你的精神依旧那么矍铄。你没有被流言蜚语击败,你不在意那些讥讽你牧羊的人,你只是安守自己的本分,为天下正义、公道说话。你的精神让我们后人感慨良多。

    静守月光,一次一次洒满眼前的世界,清冷冷的似你的眸子,从历史的缝隙里折射出震撼心魄的感动。不知道对着星空的呢喃,你是否在听得见?你是否知道一个人在千年之后的今天,在夜空下,静静地怀想着属于你的一切的一切。

    时光依旧静静地流走,你的苍颜白发已经在历史的流沙里模糊。伸手触摸不到你残留的温度,看着清冷的月光,我焚香凭吊,希望你可以看到那袅袅的烟缕,知道我在这里虔诚的怀念。

    山高路远,思念不断。记得你那苍老的面容,一生铭记你的高尚的节操,这一生,知道你的痕迹,不枉来世间走了一遭。合上书,任记忆在血脉里流淌,一点一点的感受你带来的那些感动,去感悟那些日子里我们应该记得的痕迹,然后怀念这一生的相遇。

    青史册中,你的名字依旧,我们依旧仰望你的存在,纪念千秋的你。

    苏武读后感 篇2

    有一种爱,不存于男女之间,有别于亲人

  • 7、 苏武牧羊读后感

    苏武牧羊读后感 暑假里,我读了一本名叫《上下五千年》的书,是林汉达写的。当我看到这本书时,感到很疑惑:五千年,居然一本书就给写完了?带着疑惑,我翻开了这本书 这本书从盘古开天辟地,一直写到清代的白莲教大起义,全书一共有262个小故事,通过这些小故事介绍了中华五千年的历史,真是很壮观的一本书啊! 这本书中有很多小故事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其中印象最深的要算苏武牧羊这个故事了。 那还是汉朝的时候,与北方的匈奴一直在打仗,后来匈奴被打败后,单于派来使者求和,总算有几年没打了。虽然表面上看,是和平了,实际上,匈奴还是想着进犯中原。 汉武帝为了答复匈奴的善意表示,派中郎将苏武拿着旌节,出使匈奴,却被单于扣押不得回朝。 单于看苏武是个有气节的好汉,想逼迫他投降。于是用断食、断水折磨他,还把他放逐到北海边去牧羊,但苏武不为所动,坚守自己的信念,一直紧握着那根代表汉朝的旌节。 十九年后,苏武终于被释放回汉朝。当苏武终于回到长安时,百姓们都出来迎接。看到他那满头的白发、白须和他手中那掉光了毛的旌节,都称赞他是有气节的大丈夫。 读完这个小故事,我想了很多。中国从古至今,有很多像文中所写的卫律、李陵之流贪生怕死之辈,但更多的却是像苏武一样的宁死不屈的大丈夫。从故事里,我们不难读出他的爱国思想和民族气节。面对敌人的各种威逼利诱,他义正辞严,凛然不可侵犯,在冰天雪地的北海边过着含辛茹苦的生活,却依然不屈不挠,宁死不降,这些都表现出了他那崇高的民族气节。在这本书中,像精忠报国的岳飞、留取丹心照汉青的文天祥、要留清白在人间的于谦他们都是中华民族的骄傲,都是忠贞爱国的大丈夫。正因为有他们这些人的存在,才使得中华民族屹立不倒。

  • 8、 《苏武传》读后感1000字

    《苏武传》读后感1000字 雪吹过,无尽的草原。 孤独的身影,在风中屹立。坚定的目光,射向家国的方向。而唯一的信念,依旧在心中熊熊的燃烧。 千年来,繁华落尽,有几人,晰你心中所念。 月光微稀,零散的落地,漾起一阵清波。我手捧后人为你撰写的《苏武传》,久久未语。不是无言以对,而是,在沉默中与你沟通,在无声中悄露真情。我自无言,却以灵魂对话于你。我的灵魂,在呼唤你,在奔向你,穿过月光,洒向大地。它急切的想要表达,我晰你。因我懂你,明你,解你。 我懂你,懂你仍忆念妻儿的欢笑。 我明你,明你仍记得长安的烟花。 我解你,解你仍不忘武帝的殷嘱。 心中永驻家国,你是真正的英雄。 岁月无痕,悄然带走了十几年的华光。流彩易逝,你已不再拥有殿堂上的辉煌。只恨人生多少甘苦事,竟却无人知。如今的你,只能孤独的行走在茫茫的雪原上,与羊群为伴,以草毡作食。或许,有人问过你,这值得吗?你不觉得自己可怜吗?这会不会很可悲呢?可你那坚毅的眼神却将一切怀疑都否决了。你用自己的行动证明了尊严是不可侵犯的,国家是不可背叛的,你这个大汉朝的使节是不会投降于匈奴的。不管是否已经被人遗忘,不论将来能否再归故土,不畏自己徘徊在生死之间,你只是要向世人证明,气节永不屈。 古今而来,你是我认定的真正的英雄。任他刀兵,哪怕风雪,天地间自有我之气节在,此节可支天,可遍地,可壮我雄心,可驱走阴寒。在凛冽的寒风中,你是一道不可磨灭的光,为后人指明前进的方向。 是否犹记那一天的清晨,薄薄的雾,若即若离的缠绕在身旁。武帝的面庞却是清晰的印在自己的脑海,长安子民送行的声音亦是清晰的传入耳中,定格成画面,绘成一幅不变的图景。只是,未经意间,便是十数年没见到他们了。为了自己坚守的信念,为了国家的安定,为了人民的平稳,你与那匈奴单于斗智斗勇,牧羊于北海,在无限寂寞里的时光中感受无限时光中的寂寞。呐,难为你了,真的。英雄,从来都不需要张扬,而你的沉默,成就了你的英雄,即使那些被唤醒的记忆,会游离于你的心间。 剑煮酒无味,饮一杯为谁。天有多长,地有多远,你是英雄就注定无泪无悔。尚还记得这几句歌词,我想,可以把它说给你听。因为,雪原中,你便是那真正的英雄!

  • 9、 你问我答作文

    写作文是学生展示创造力的重要方式之一,写作就是反复的、随时的,多个角度的去练习,我们该如何撰写作文呢?经过编辑反复的审核和修改最新的“你问我答作文”终于横空出世,希望能帮助到你的学习和工作!

    你问我答作文(篇1)

    “做好事留不留名?”网络最新热议话题。这件事源于一个网络视频“一位老大爷救了a女,大爷要求a女送他一面红旗帜表彰他的救人事迹。a女对此非常不屑,认为做好事本就不该回报,他的行为是在给雷锋精神抹黑,而老大爷却认为应该高调宣传他的救人事迹,传播雷锋精神,”对此,网友们众所纷纭,有人支持a女,认为老大爷是为了出名,而另一方人马却赞同老大爷的行为。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那么做人到底要高调?还是低调?

    低调,网络热词,常言道“多一事不如少一事,”“退一步海阔天空”“忍一忍就过了”,正如《圣经》中所说,别人打了你左一巴掌,你应该伸右脸过去,这样忍多了,退多了,它便诞生了。它迎合道家自然无为的主张,更是体现庄子“齐物”思想,达到与自然合二为一。鲁迅的《自嘲》”破帽遮颜过闹市,漏船载酒泛中流“更是将低调一词发挥得淋漓尽致。低调强调的是自我满足,但是它却少了积极向上,奋勇相争的精神,它怕“枪打出头鸟”,它相信“人怕出名猪怕壮”,于是它便缩进“龟壳”中,“大隐隐于市”。这便与儒家思想相悖,显然孔子是赞同高调做人的,孔子的一个学生救了人后收下别人的谢礼,对此他十分赞同,认为这样可以鼓励的人去帮助别人,而他的另一个学生在外国赎回沦为奴隶的鲁国人,不报账,领收国家的钱。对此,他却批评了他,因为他妨碍的鲁国奴隶被赎回。由此可见,孔子认为做好事应该留下名字(让世人知道),这样会鼓励的人做好事。咱先不说做好事低调是否妨碍人们做好事的积极性,就说在滚滚历史的长河中,又有多少低调的人没有在这世界留下他们的足迹?故有云“死有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他们的死就好比鸿毛一般罢了。在二十一世纪,这一套更不行,无意苦争春奈何群芳妒!反之,推崇的是高调做事。

    高调,华丽的代名词,说到华丽的高调就不得不提《网球王子》中那个永远华丽的女王-迹部景吾,他拥有一大群的追崇者,他的高调是由他内心散发的自信不同于那些“自卑到高调的人”(因为自卑,总是以高调的.形式吸引别人的目光)。他高调,因为他有高调的资本,有道是“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该高调时就高调。但是这资本不是每个人都有,强出头,只怕是“纸

  • 10、 苏武牧羊故事读后感

    当我读完《苏武牧羊》后,心中涌起了一股暖流,使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下来,回味无穷。同学们,以下是小编分享给大家的苏武牧羊读后感,一起来阅读学习吧!

    篇【1】:苏武牧羊读后感

    在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传统文化中,有许许多多历史故事,但让我真正喜欢的还要数《苏武牧羊》,在这个暑假里我又读了《苏武牧羊》。

    苏武怀着和匈奴和睦相处的愿望奔走于茫茫大漠中,不料使者卫律折节叛敌,苏武宁死不屈。被流放到北海放羊,经过19年的艰辛,终于回到了汉朝。

    文中讲述到卫律劝说苏武投降时,苏武义正言辞的回击“小小匈奴,尽于汉朝作对,待汉朝发兵,定能灭了你这弹丸之地。”在这里我十分敬佩苏武的勇气与胆识。他面对凶悍的匈奴兵,临危不惧,面对折节投降的大汉使臣,义正言辞,显示出他的勇敢与胆量。苏武宁死不屈的精神难道不值得我们学习吗?苏武此时被夹在荣华与忠心之间,夹在忠于祖国与折节投敌之间,但他毅然选择了赤胆忠心,为后人留下宝贵的精神财富,他那赤胆忠心的品质难道不值得我们学习吗?苏武正是选择了祖国,选择了忠诚,所以他流芳百世,苏武正是选择了宁死不屈,坚贞不挫,所以他在历史上写下了辉煌的一笔。苏武的伟大让我们认识到富贵是过眼云烟,只有不屈才是一个爱国、爱家、爱人民的赤胆忠心的铁血男儿之举,是一般人永远得不到、永远摸不到、见不到、享受不到的高贵品质。

    篇【2】:苏武牧羊读后感

    当我读完《苏武牧羊》后,心中涌起了一股暖流,使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下来,回味无穷。

    这个故事讲了汉武帝时,苏武被任命为使节出使匈奴。但是匈奴不守信用扣押了苏武,并百般利诱劝他投降。苏武宁死不屈,匈奴首领只好把他送到了北海边.上去放羊,还对他说:“什么时候公羊生了小羊,就放你回汉朝去!”

    苏武来到北海,每天一边放羊,一边遥望前方汉朝的方向。他抚摸着出发时汉武帝亲手交.他的那支使节,思念家乡亲人和朝廷,就连晚上睡觉时也紧紧地把使节抱在胸前。

    日子一长,使节上的毛都脱落了,只剩下一根光溜溜的杆子。苏武在北海边一.度过了19年,直到匈奴与汉朝和好的时候才被释放出来回到汉朝。回到长安的那一天,长安的老百姓都出来迎接他。他们瞧见白胡须、白头发的苏武手里的那支掉光了毛的使节,都感动得流泪了。

    是呀!苏武这一种坚强不屈、忠贞不渝的精神在历史上一直被人们所深深敬佩、传诵!以前,在抗日战争的最前线,有些人为了一点个人的利益,所以弃人民利益而不顾,这种人是受人唾

  • 2022-12-18

  • 2019-09-21

  • 2019-10-29

  • 2019-11-04

  • 2019-10-28

  • 2019-10-28

  • 2019-09-20

  • 2019-10-28

  • 2021-03-31

  • 2022-11-23

  • 2019-09-20

  • 2023-04-02

  • 2019-11-12

  • 2019-09-25

  • 2019-09-20

  • 2019-11-12

  • 2019-09-20

  • 2023-07-04

  • 2019-09-21

  • 2019-09-20

  • 2019-10-16

  • 2023-01-20

  • 2019-09-20

  • 2019-10-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10-12

  • 2019-09-23

  • 2022-01-06

  • 2019-10-24

  • 2019-09-25

  • 2022-04-18

  • 2019-10-16

  • 2019-10-19

  • 2019-10-09

  • 2021-04-10

  • 2019-09-21

  • 2023-06-15

  • 2019-10-20

李陵答苏武书读后感
每当我们读完一些经典书籍后,通常会有一些感悟感想。李陵答苏武书读后感栏目给大家带来大量李陵答苏武书读后感、2024李陵答苏武书读后感等内容,希望能够对大家写读后感悟提供帮助! 更新时间:2024/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