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读后感范文 > 英国情人读后感 > 地图 > 英国情人读后感,2024英国情人读后感
英国情人读后感相关栏目
英国情人读后感热门栏目
英国情人读后感推荐
英国情人读后感

(共 7697 篇)

  • 1、 《英国情人》读后感
    《英国情人》读后感 不要说我落后,这的确是第一本读完的虹影长篇作品,还是回老家提前看完太平天国历史书,在县城唯一的旧书店,一大堆教材、校园小说、“中外名着”当中翻到的,看到一半就倒吸一口凉气——这书的情色描写也太赞了!之前只看过虹影的一些中短篇,觉得文笔犀利可读性强,但没想写起情欲来,也是信手拈来水到渠成的自在。 书的一半写的是英国诗人裘利安的一些生平故事,然后展开想象,女主角和故事细节都是虚构的,目的是借民国年代的背景来写一个放荡不羁的英国青年高大帅诗人和一个多年修炼房中术总算遇知己的中国时尚文艺女青年之间的故事,情欲的部分自然是精彩绝伦,那些如梦似幻的高潮意境写得惊心动魄。当然,纯粹的性描写再好也就只能是色情,但这本书精彩的地方恰恰在于中西方情感的碰撞上。英国诗人的傲慢不仅没有让女主角臣服,反而成了精神自缚的绳子——两个人是毫无疑问地爱着对方,在性上面的完美也无法让男主角放低姿态,最后造成了一些令人扼腕的悲剧——即使看起来是无可避免的扑火。当中对欧美骨子里歧视东方文化的反击是相当重的,而那些互相吸引的人儿,彼此被对方的优点和智慧所臣服,却被自己的“优点和智慧”所束缚,相爱至深却伤害至深。悲剧可以避免吗?有长得帅身材好床上功夫好才情高但还虚怀若谷的男人么?答曰,同志圈应该都少见吧?有长得美身材好床上功夫好才情高但还虚怀若谷的女人么?答曰,去动作片里找吧。在现实的恋情中,人们都是在快乐并痛苦着,但正是因为这些痛苦,才让生命如此灿烂,不是么?《英国情人》就只是描写了一小堆熊熊的火焰,也算不错的书了。 百度一下这篇小说,还出现了一些官司,说是女主角的现实原型后代出来和虹影打官司,相互之间骂得很难听——这些八卦听过就算,书好看就成。讨论什么旧时代无毛的女性被视为白虎星,如何如何不详,虹影在含沙射影污蔑某某某(当然,虹影在书中是完全赞赏此类女性的)——估计现在的时尚达人们都要呼叫:天啊,赐予我无毛的基因,免去那些激光脱毛的痛苦吧!(偷笑)
  • 2、 情人 读后感

    情人是法国女作家玛格丽特杜拉斯写的一本带有浓厚自传色彩的小说,来看下面小编为大家提供的情人 读后感:

    说实话,法国女作家玛格丽特杜拉斯的这本带有浓厚自传色彩的小说,并没有看的太懂。

    她写的这部小说,更向是内心的独白。

    没有太多的故事,情节的连接也很混乱,有些话说得更是不明白。

    不过这些似乎也是她独有的特点。

    就这点来说,其实我很赞同她。

    文学就应该是绝对的内心化,个性化的。

    不能写每一个字都想着读者会怎么看。

    那是不对的。

    应该是绝对的尊重自我。

    若不那样,一味的满足读者,那会使文学向媚俗的文学堕落。

    比如现在流行的许多网络小说。

    完全是为了赢得读者群而写。

    文字粗糙,语法杂乱。

    当然,不能否认,那些作者的确因此而获得了大量的稿费那也许是许多大文豪一辈子都赚不到的数目。

    但是,那些小说并不能称其为文学,过不了多久就会湮没在时代的洪流里。

    说这些,当然,不能排除有些酸葡萄心理。

    我曾尝试过也那种很流行的小说,但是终究不能继续下去。

    因为找不到写作的目的,只为了卖钱么?那很难作为我写作的动力。

    所以,我愿一直当文学中的孔乙己。

    说了这些废话,现在言归正传,就小说本身而谈谈感想。

    上面说过了小说的情节很简单。

    小说的主人公我是个住在法国殖民地印度的十五岁的白人少女,我的母亲是个小学的校长。

    我有两个哥哥,大哥哥是个流氓无赖,赌博吸毒,并且偷家里的钱;而小哥哥则是个懦弱胆小的人,经常受到大哥哥的欺负,最后似乎(小说并没有说明死因)是被大哥哥害死了。

    但是我们的母亲却最喜爱大哥哥,包容他的一切。

    这一家是个很贫穷的家庭,遇到过很多的不幸。

    我的父亲死了,我们买的土地是块盐碱地,并且经常受到海水的侵蚀。

    浸泡在如此不幸之中的我,心理扭曲,但却极度渴望着爱,就是这样的我命中注定,也是绝对会,在一艘渡船上遇了一个富有的中国少爷。

    从此开始了充满了***的恋爱,但是这份爱在一开始就已经注定了结局,因为种族、贫富差距的原因,我们分开了,最后我回到了法国,而那个少爷娶了家中定下的家乡抚顺的未婚妻。

    故事的最后,是许多年之后了,我收到中国少爷的信,信中说他最爱的一直是我。

    小说虽然整体上感觉很杂乱,但是人物却塑造的很丰满,复杂的性格跃然纸上。

    小说中的我并不是个传统意义上言情小说中纯情的女主角,是个很真实的女孩。

    因为贫穷、并且得不到爱使心理极度的扭曲变形。

    十几岁的女孩子却是个极端的悲

  • 3、 《情人(情人·乌发碧眼)》读后感_1300字

    《情人(情人·乌发碧眼)》读后感1300字

    为爱所困顿?为爱所放浪?

    [06-14——07-04 18年第65本]

    《情人》和《乌发碧眼》,说实话我没怎么看明白,尤其是第二个故事,加之作者的写作手法让我一个小文盲读起来还是非常吃力的。我每次的读后感也都是“胡说”,没错,本图图姓『胡』,纯属想到什么说什么想不到什么就算了这次也是。我不会写书评不会写读后感,只会侃七杂谈八。

    小说当然不能等同于自叙传,同样也不应仅仅归之于一个故事,作品包含的内容大于情节。(序言写到)一开始阅读我会把作者本人与整个故事完全重叠,因为作者的真实的确有过这么一段故事,但是我忘记了自传式小说落脚点还是小说,主观性和小说的一些写作手法还是会或夸大或渲染故事本身。

    《情人》这个故事还是可以看明白的,听了书友的建议顺便找了一部相关的影视,虽然我还没看完影视。不难发现作者对爱是有点极端的,爱的极致又爱的压抑,了解了下作者说的,殖民时期殖民地,种族,肤色,这是难以跨越的『不同』,白人和黄种人想来都是不可思议。很多时候他们的欲望和肉身越是放浪越是让人感到压抑,越是短暂的相处越是暂时的一起,越是让之后的离开从完全的果断让人心有愤愤,支离破碎化的叙事结构让我感受到她的内心。

    她,大哥哥,小哥哥,妈妈,情人,每个人的出场都没那么直接或者说很多都是皆由她口述说,不多的言语表达却让每个角色都张力十足,时不时的回忆,时不时的插叙,有种曲径通幽式的叙述,委婉同时也直击内心。其实我也没太明白作者内心到底是什么,只是读起来之时很有感触,但是想说点什么却无从表达,还是我的文化太浅薄啊。情人的晦涩难懂主要体现在作者的写作手法上,人称的转变,情节的跳转,总是让我怀疑上次阅读是不是停留在这一夜页。

    《乌发碧眼》写的是厌世,对虚实不定的世事所怀有的莫名焦虑,同时又从较为独特的视角揭示了现代人对性爱的感悟和反思。(序言写到)

    本以为情《情人》看着已经有点辛苦了,发现第二个故事读起来更是有点吃力,倒不是故事本身,而是作者的写作方式,目前阶段的我还是不大能懂,他和他,他和她,我和他,我和她,很多时候让我错乱了。

    《情人》和《乌发碧眼》通过作者时间和空间的错落混乱描绘,后文评论说这“混乱”实际是可以把控的,原谅我还是无法明白,我看了文章后对书的评论更让我模糊了前面看的故事。

    但是,对于作者的孤独或者说文中的我和她的孤独,是不难察觉的,

  • 4、 《情人(情人·乌发碧眼)》读后感_1400字

    《情人(情人·乌发碧眼)》读后感1400字

    我同一个小姑娘说过:这世界欠我一万个情人。其中有一层意思就是,梁家辉之所以能够第一次地把她带到那蓝琉璃瓦下的屋子去睡觉,是因为十五岁半的她并没有遇到十六岁的我。

    天气很热。我没有钱,不过仍是要带她到科纳尔大天桥底下去走一走的。我告她说这是我的家——天桥底常年栽着矮牵牛,散不出太多香味,但你只要见到它,只需要见到,它的紫色便会把它应有的味道送给你,送到你的眼睛里。再往前有成排的梧桐,在大约二十米远的马路对岸——可我一直当作它们是在我身边的。我拿住她的手去抚摸它们粗糙的树皮,从上往下,经过一点一点的疙瘩和被腐蚀的下凹的伤口,那感觉妙不可言,仿佛在触摸岁月的痕迹,又仿佛在触摸自己。不过或许她在想别的事情——是的,法国梧桐,它们成年之后会脱去一层表皮,变得“lisse”——然而她还很年轻,她是欢喜“lisse”的么?她不知道。当然这无法改变我们触摸它们的那个时刻,我知道无论一切都不如她,不如去触摸她。她也同样告诉我了,我羡慕它们,她说。

    我把她放到天桥下边最最凉爽的一处阴影下,那里有我日夜枕着的草席。但是不行,她说第一次她要在阳光里,在阳光里把痛苦蒸出来,涂抹在身上,填住身上每一个毛孔。我答应了。我们在阳光里做爱,她浮在我身上,亦或是相反,都不重要,她不在意这些。我向来厌恶我的生殖器,以为它十分丑陋,还带着一副天生的、向一切索求的嘴脸。她自然说不上爱它,但是她愿意去给予——她几乎给出了她的全部。她眼是炽热的,我没有去看,我不敢。我从她比耳环还要精致的耳朵那儿,从她的柔软的粉郁金香味的嘴唇里,从她的孩子似的乳房上,从她丝织一般的腿间,我得知了我的索求,索求的疯狂与罪恶令人满足,又同时教人知道自己无法满足。在这梦也似的草席上,在又倏然而复现的阳光下,我得到了她。我得到了我。

    她说这一切就是大海。她说她就是大海,被命运裹挟而来,在长岸上随意的一块岩石上磕出了血,血在大海白色的浪中散尽。来回往复,永不停歇。我很可怜她,我用手把她环住,我去亲吻她的血。我没有双耳大瓮 ,甚至连大瓮里的水我也没有的。所以只能这么做。我想问她痛不痛,可又觉得这样太傻,就像未被驱逐的美洲原住民向猎物袒露他们虚伪而软弱的柔情一样。我还是问了,她却说我太穷,这一次她亏得很大——还不如做一个妓女。我笑了,我把她抱住,吻她。我不可能去做摘一朵矮牵牛别在她头上来迎娶她的把戏,

  • 5、 《中国情结》读后感

    《中国情结》读后感

    转型对于我们每一个人来说都非常重要,一个人的发展与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发展密不可分,在我们共同体的生存与信仰诉求上,既要照顾自己的利益又要考虑国家的长远发展规划,这样的战略目标是必会涌现不同的利益分歧,那么,如何用更宽宏的思维方式打开连接个体与国家桥梁的纽带呢?

    这是一个不可回避的话题,而我们似乎更多的注重了眼前的利益,忽略了更具有广阔空间的未来。实际上,细细分析国家的转型,就会发现,这样的转型是转向老百姓这面的。无论是给农民诸多的优惠政策,还是修高铁,医疗改革、食品安全、发展科技力量、发展和挖掘文化传统品质,说到底,受益的都是我们广大的百姓阶层,方便与实惠毕竟是老百姓生活与生命的需求条件,转变就应该从这里开始。转,要转得有社会价值,有人文精神;转,就应该让国家更强大人民更富裕。

    以上文字是我读完孙明杰先生的《中国情结---转型语境下的激情震荡》一书获得的深刻感想。

    在《中国情结---转型语境下的激情震荡》一篇〈新型农业现代化是中国现代化之本〉文章中说:“中国下一个30年发展的最大瓶颈是外需受限和内需不足,而城乡二元体制是内需不足的主要原因。一个正在力求高速工业化和城市化、城镇化的发展中农业大国,内部需求(尤其消费需求)持续不振,反映了整体经济和社会结构的重大失衡,创造了巨大财富的中国劳动力红利,特别是农村廉价劳动力(俗称农民工)因不能融入城市化、城镇化进行消费而产生的巨大供需缺口是内需不足的重要原因。一般来说,一个国家的内部需求不足与贫富差距的悬殊直接相关。中国城乡二元隔离制造成巨大的城乡贫富差距,是中国调整经济结构失衡的核心”。

    这样清醒的思路与客观的深刻认识,是众多学者们也忽略或者估计不到的社会转型时期最实际的社会矛盾,也是需要解决的问题。社会化发展,如果解决不了这些问题,社会的矛盾就得不到很好的合理的解决,实现中国梦的困境就会越来越多,和谐共生就无法实现。因此,在改革发展的语境下完成良好的社会制度,至关重要。

    作家冯承平在这本书的序言里写到:“上世纪80年代后,随着人权保障的兴起,人类发展又增添了更多的‘人文关怀’,‘人类发展指数’应运而生并受到普遍关注。60余年来,由‘物’到‘人’,由经济发展到社会发展、可持续发展、人自身的发展,这是当今世界人类文明发展的总体趋势”。转型从人开始,发展从人开始,这确实是一种政府低姿态,放下架子平易近人

  • 6、 大国崛起英国读后感

    大国崛起英国读后感,英国是一个绅士的过度,可是也是偶尔的,下面是小编带来的大国崛起英国读后感,欢迎阅读!

    大国崛起英国读后感【1】

    英国,一直都是我最喜欢的国家。

    不仅仅是因为它的经济发达,很适合旅游,最重要的它有很悠久的历史文化,那种骨子里的贵族气息深深吸引了我。

    让我对这个神秘的的国家更加向往。

    今天,老师组织我们看了《大国崛起》英国这个篇章。

    看了之后真的对我的感触很大,我对这个国家越来越感兴趣了。

    身为一个大西洋上小小的岛国,他是有怎么样的勇气对抗当时海上霸国西班牙。

    真的很佩服伊丽莎白一世的威严。

    她作为一个弱智纤纤的女流之辈,她为了她的国家为了她的子民终身未嫁。

    把自己的一身都献给了这个国家。

    正是因为她的这种一心为民的态度,这个国家,这群人民没有让她失望。

    英国迅速就在欧洲崛起。

    以前西葡,荷兰统领海上霸权的时代逐渐没落,随之而来的是一个新兴的海上强国——英国。

    一谈起英国我们就可以想到两个称谓,一个是“日不落帝国”一个是“世界工厂”这两个称谓其实可以概括英国最伟大的成就。

    首先来说第一个。

    英国在打败西班牙之后,英国逐渐开始垄断海上贸易。

    特别是在伊丽莎白一世女王的统领下,发展本国经济,进行资本积累成为了振兴英国的头等大事。

    这个使命即使女王死了,查理一世即位也是没有荒废的。

    所以在英国发展初期,对殖民地的扩张和侵略从来没有断过,乃至应该过殖民地遍布全球。

    对于应该过国民来说这是一件值得骄傲的事情,以至于有了“日不落帝国”这样的称号。

    世界工厂更是不用说了,工业革命带给全世界的影响都是深远的。

    这个国家在中国还在封建锁国的时候已经开始开始谱写新的历史篇章,机器开始代替手工,这在当时的清王朝是无法想像的。

    工业革命的枪声首先在纺织业打响了。

    珍妮纺纱机的出现,极大的减少劳动生产力。

    最有历史性意义的自然是瓦特蒸汽机的发明。

    瓦特这位发明家,必定让全世界的人民铭记在心。

    就是这位普通的工人让我们开始走向新时代。

    随后各个国家都开始追随英国展开工业革命,转眼全世界都开始朝工业化转变。

    不仅仅是这些,在政治上,英国很多的做法也是开创先河的。

    这点,在当时的世界绝对是历史性的转变。

    还有在伊丽莎白一世女王死后,查理一世上台,他试图统治人民,想控制一会,控制法院。

    控制人民。

    但是事实告诉他,在英国这么个国家是行不通的,他践踏了人民的权利就要接受法律的制裁。

  • 7、 国情备忘录读后感

    国情备忘录读后感范文一

    《国情备忘录》是中央电视台财经频道制作的一部大型电视纪录片,它的主要内容有:中国之谜、人口大计、农字当头、苍茫大地、资源扫描、山水之间、民生纵横、创新元素,以及中国脚步等九集。《国情备忘录》就当下中国的人口、三农、耕地保护、资源环境、社会保障以及创新能力等我国国情中最基本、最核心的问题,进行了客观详尽的表现。这是一次全方位展示中国国情的基本状况,一次近距离观察中国的发展元素。

    通过在课堂上的观看以及课后自行观看,感想、感慨和收获良多。下面仅以第七集民生纵横,简单谈谈自己的体会与感受。

    所谓民生,是一个谈到中国绕不开的话题,它充分体现了民生对一个国家的重要性,正所谓国情即民生,国情之本,重在民生,民生乃立国之本。《国情备忘录》之民生纵横反映了中国很多真实的社会问题。近年来,我们也都看到,国家领导人也非常重视民生问题,民生问题得到了不断的解决,比如就业、医疗、教育、社会保障等等,国家一直都在努力。但是很多事情,还远远不够,只是杯水车薪,或是只解决了冰山一角而已,甚至有些事情并不以国家的意志为转移,这似乎有些可笑。这在贫富差距上表现的尤为突出,国家的确在不断的强大,财富迅猛聚集,但是普通老百姓,尤其是广大农民和农民工的收入、各种社会福利却总是跟不上国家发展的速度,形成贫穷越来越贫穷,富裕越来越富裕的局面。这就是中国,两极分化。在农村里,人们最关心的莫过于这几个问题:医疗、养老、住房、就业、教育等。多少人生病不舍得看,由于药店的药价也成倍的上涨,多少人因此连药也舍不得买了,要么挨挨,要么找点草药。还有那一老一少都有很多问题,有的老人寂寞地守着空巢,有的被遗弃无人赡养捡垃圾为生,或是老得腰也挺不起了还在干农活;小的留在家里的无父母看管成了野孩子,跟着父母在外面的读书也是个问题,小时候没有受过良好的教育,一生也就这么给毁了

    中国的科技在不断的发展,远有曾经令人骄傲的两弹一星,近有神州系列飞船和高速铁路等。但我们不能一叶障目,这些科技的制高点,只是呈点状零星的分布在某些领域。翻开这些高科技的背后,看看还有多少的问题。大部分企业没有申请过专利,连年增长的专利大部分是跨国企业的成果。多少企业没有核心的技术,只是靠着廉价的劳动力,榨取工人剩余价值,而且大部分还是被外国人拿去了。多少科研经费换来的只是一纸无用的论文,或是成果走不出实验室。gdp在不断的增长,但其中

  • 8、 《情人(情人·乌发碧眼)》读后感_1000字

    《情人(情人·乌发碧眼)》读后感1000字

    为什么会读这本书源于两个原因,其一是去年去越南旅游去了作为《情人》拍摄地点而出名的景点-钟屿石岬角,景点并没有很特别,只是几块巨大的花岗岩直指南海,很多游人慕名来这观看日出日落。对景没有留下很多感触,却对这部电影产生了点兴趣,决定回去找来观看,结果又不了了之(宝妈的无奈)。其次,前段时间看了王小波的一本杂文集,里面多次提到《情人》这本书,他对杜拉斯的叙述方式给予极高评价,同时也夸赞王道乾先生的翻译登峰造极,译出了杜拉斯的韵味。于是我又对之产生了兴趣,找了电子书来看。 再说说读完第一遍的感想,为什么说第一遍,因为对于杜拉斯这种片段式的凌乱无序的描述方式,一遍似乎不能把所有的情节都拼凑完整。以前没有读过她的书,在王道乾先生的前言里了解了些许。杜拉斯写作风格独特,她的作品拗口难懂甚至让人昏昏欲睡,《情人》这部带有自传色彩的书问世后引起一时的轰动,人们渐渐开始接受这种意识流的写作方式。整个故事其实很简单,背景是法殖期的越南,杜拉斯高中时期与一个中国人的情爱故事。杜拉斯很小就失去了父亲,母亲带着两儿一女苦苦支撑,家境清寒。大哥是个瘾君子,残酷暴敛,却受到母亲的百般宠爱偏袒,小哥哥生性懦弱恐惧,杜拉斯在这样冷淡,绝望的氛围中很孤独,想要逃离。男主人公是中国高富帅,没有正经事,唯有谈情说爱,在渡船上对年轻漂亮的杜拉斯一见钟情,对她献殷勤,虚荣心驱使孤独的杜拉斯投入他的怀抱,随之展开一段扭曲的爱。杜拉斯在开篇就用了大段充满诗意的语句描述这种爱情在一开始就已经结束了,一家人对她与中国人交往嗤之以鼻,甚至她自己也一直用“我是为了他的钱”麻痹欺骗自己,而高富帅的父亲也表示“宁愿他死,也绝对不会同意他娶白人为妻”。结局确实是凄凉的,男主人公娶了素未谋面门当户对的妻子,而杜拉斯在离开越南返回法国的船上才发现自己对他的爱。多年后,杜拉斯接到他的电话,他说“一直爱她,将一直爱她到死”。 这部小说为什么会这么出名,个人感觉除了这是杜拉斯亲身经历的奇人异事外,跟她独特的叙述方式是分不开的,就像一个老人娓娓道来年轻时的故事,有点啰嗦,想到哪说到哪,故事情节是片段的跳跃的,却很有韵味,其中还有很多诗意的富有哲理的句子,值得多次翻阅品味。完 2018-4-11

  • 9、 《情人(情人·乌发碧眼)》读后感_2500字

    《情人(情人·乌发碧眼)》读后感2500字

    《情人》的雏形,来源于杜拉斯为其影集《绝对的形象》配述的说明文字。因篇幅较长,在其晚年精神伴侣杨·安德烈亚的建议下,另按小说予以创作完善,与影集分开发表。这一出身,奠定了《情人》的自传性色彩,读来多了份现实敬畏感。 杜拉斯,半生坎坷,一生激越、决绝。 《情人》读完,第一感是它不装、不做作、不矫饰:用杜拉斯自己话说“这段青年时期隐秘、不曾外露的感情、事实,在以往的写作中是要刻意深深隐埋的,那时我是硬要顾及羞耻心来提笔写作的,而现在,写作是无所谓的事了……” 所以《情人》的主旨,是70岁的杜拉斯,抚着张张过往的影相时,触景生情,又一次深情缅怀起她年少时那段隐秘、凄绝的情事,并鼓起勇气公之于众。那是少女杜拉斯美好而无望、却牵挂了一生的初次爱情。 没有哪段真切入骨的回忆可以隔绝一切周遭因素孤零零存在,而不掺杂出身、境遇等,《情人》尤其如此,读懂《情人》,首要须知杜拉斯童年坎坷绝望的家境。 那是19世纪初的法国,杜拉斯做小学教师的父母受诱骗,从巴黎迁往法属殖民地越南沙沥工作定居。生下杜拉斯不久后,其父病逝,大哥生性残暴嗜赌成性,小哥懦弱忧惧毫无指望,愚鲁麻木的母亲企图以房换地增加进项,得到的却是无法耕种的滩涂盐碱地。 经常性地挨饿,买不起衣服鞋袜…… 一切的动机,就是这可怕绝望到令人窒息的贫穷。 那是她一生中自认最美的场景,在湄公河的轮渡上。它本该被拍下来,比如从岸边的沙滩上,然后理所当然占据影集的中心位置,如果谁能预知它对她一生将是多么重要的话。但它的主人公当时是那么微不足道,以致这本该存在的珍贵照片,并没机会被拍下来。 那是在湄公河的轮渡上, 那一年‘我’才十五岁半。 假期结束,我正要乘船从沙沥母亲家返回西贡寄宿中学。 我孤零零一人站在甲板上, 手臂支着船舷, 眼神倔强地望向使我恐惧得颤栗的湍急河水。 我身上穿一件母亲穿旧了的真丝连身裙,磨损的快透明了,但我觉我穿着它很相宜,它很贴合我的身形; 我腰上扎起一条不知我哪个哥哥的一条皮带; 脚上穿着那双镶金条带的高跟鞋——母亲给我买的,削价处理品。 我上中学时就穿这样一双晚上穿的鞋,我本意就是这样。我在十五岁就有了一副耽于逸乐的面目,尽管我还不懂什么叫逸乐。这样一副面貌十分触目。 在那天,这样一个小姑娘,在穿着上显得很不寻常,十分奇特,倒不在这一双鞋上。那天,值得注意的是小姑娘头上戴的

  • 10、 《情人(情人·乌发碧眼)》读后感_800字

    《情人(情人·乌发碧眼)》读后感800字

    看了两本名为《情人》的书,一边是渡边淳一的,一本是这个杜拉斯的,共同点就是都挺露骨的,他们对情人的定义都是非婚姻关系却发生了关系的两人。渡边的重叙述,人物社会关系描绘地更具体,好歹感觉能看懂,杜拉斯的就看得迷迷糊糊的,两个人的私密空间写得很足,又不停切换主语,感觉全然的冷漠和虚幻。我个人不太喜欢这种感觉,第一是很容易提炼出简单的情节来,第二是感觉描写像是用了慢动作又感觉口气冷漠,比如《情人》中的白人少女,除了她和中国男人之间的肉体交易以外,还写了她的家人,本是一团糟的生活仍旧是非常平静的叙述,显得老气横秋,我觉得她是以堕落在报复家庭,但既不在乎自己也不在乎家人的冷漠感觉和她对中国男莫名的好感也使我看不懂,虽然写得好像很露骨但看着看着要睡了。这一种世故老成的感觉,让人想起开头的倒叙标志“我已经老了。”我认为获得赞美也许因为“备受摧残的面容”终于配上了她老去的内心,获得了内外一致的美感吧。这一段王道乾翻译的话是王小波极为推崇的,我也是因为这个决定看的。后来懵懵懂懂地看了在线的电影,应该是删减过的,感觉不是很一致,梁家辉的形象看着比小说描述的要健康,帅气。 免费部分刚好结束《情人》所以没舍得买后半部《乌发碧眼》,听说这两本都是有半自传性质。杜拉斯到老还在和小伙子恋爱,这本书活动免费后看了《乌发碧眼》。这一本更神,没有人名,只有她和他,而且空间更为私密,几乎就没有别的人,就这么一路写下来,感觉两个人的精神都很病态。“他对她说,如果他开始爱上她,那正是因为这一点--主要是由于她的富有和疯狂。”老年杜拉斯的小伙子情人应该也是这样的吧,经历一生,也没什么看不透的,她是一个疯狂的人,而且也不是所有小伙子都喜欢她。要可以遇见,有所索取吧,这也确实符合情人的定义。 好在最后还有一篇解析这种写作手法的,虽然我没耐心认真看了,概括之就是杜拉斯很个性。

  • 2019-10-19

  • 2019-09-23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11-16

  • 2019-11-08

  • 2019-11-16

  • 2021-08-20

  • 2019-10-28

  • 2019-10-29

  • 2019-09-25

  • 2019-09-25

  • 2019-09-25

  • 2019-10-17

  • 2019-11-16

  • 2019-11-16

  • 2019-11-06

  • 2019-11-06

  • 2019-10-29

  • 2019-09-20

  • 2019-10-29

  • 2019-09-28

  • 2019-11-16

  • 2019-11-16

  • 2022-01-20

  • 2023-04-29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5

  • 2019-09-20

  • 2022-04-11

  • 2019-10-28

  • 2019-10-11

  • 2023-03-21

  • 2019-11-06

  • 2019-09-20

  • 2019-11-06

  • 2022-09-16

  • 2019-09-25

  • 2019-09-20

英国情人读后感
每当我们读完一些经典书籍后,通常会有一些感悟感想。英国情人读后感栏目给大家带来大量英国情人读后感、2024英国情人读后感等内容,希望能够对大家写读后感悟提供帮助! 更新时间:2024/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