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读后感范文 > 从传统到现代化读后感 > 地图 > 从传统到现代化读后感,2024从传统到现代化读后感
从传统到现代化读后感相关栏目
从传统到现代化读后感热门栏目
从传统到现代化读后感推荐
从传统到现代化读后感

(共 1604 篇)

  • 1、 《从传统到现代化》读后感1700字
    《从传统到现代化》是南开大学社会哲学研究所教授杨桂华在南开大学做的一次演讲,现收录于《人文启思录》。杨教授从介绍传统与现代两者各自的内涵,进而深层次地分析了两者的关系。特别强调了传统在推动社会转型,促进现代历程中的重大作用,这是该演讲给人启发最深之所在,也是处于社会转型期的各个民族所遇到的最大的问题之一。 传统是历代发展过程中的连续性因素,是相传至今仍然存在的东西,是社会生活传承中生生不断的连续体,是一个有共同基础的变突链。现代化应当包括经济的工业化、政治的民主化、精神生活的世俗化、教育的普及化、社会组织结构功能的专门化、个人的普遍成就和社会成员的自由流动等社会生活各个方面的转型现代化的实质在于,它是一个普遍的公共利益与特殊的个人利益相统一的新的社会结构,前者维护着社会的公平和稳定,后者保持着社会的效率和活力。 纵观中国社会转型以来对传统文化的认识路程,期间虽不乏偏激之处,但总的说来人人们对传统文化的认识是越来越深刻。晚清以后,中国社会开始酝酿转型,正宗儒学派与儒学修正派对立;封建帝制解体后中国社会转型进入全面失范的时期,中西互补论与部分西化论对立;中国社会转型的政治强力整合时期,中国本体论与全盘西化论对立;今天,人们对传统的认识已朝着更客观、更全面的方向迈进。 传统包含着人们在处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关系以及完善自身过程中凝结成的人类一般经验和模式是历史久存的积淀,是深藏于人们行为之中的稳定的心理结构。这些是人们应对自然、沟通人群、保持自我的长期有效的东西。这便是传统的永恒性。同时,传统中也包含着人们在处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关系以及人完善自我过程中的各个特殊的内容和方式当遇到新的环境、新的问题,都必然会超越传统的规则,背离传统的标准,以这种传统的变体去满足新一代人需要,实现他们设立的新目标。这样,传统就有了新积淀,有了新的发展,这即是传统的时代性、二重性所造成的复杂性,要求人们必须谨慎对待传统。 传统是不死的民族精神,它规范着人的思维方式,影响着习俗和审美情趣,规定着价值取向,体现着人们的终极关怀。正是在这样的传统中,我们才找到传统与现代之间的结合点。由此提出:我们要做的工作是要具体分析传统的内容。看其中哪些是可以借助的,哪些是需要改造,在改造中借助的。这个过程不是非白即黑、非黑即白,而更多的是表现为亦此亦彼、亦黑亦白的灰色过程。只有通过
  • 2、 中国的现代化读后感

    中国的现代化读后感(一)

    许永桂

    对于世界来讲,或者准确地说,对于西方世界来讲,中国就是一个异类。因为他们总能发现,似乎套用的大历史的规律,无法很好的匹配中国的大历史。

    现代化,是一个我们既熟悉又陌生的词语。就像那首诗说的:

    你,一会看我,一会看云。

    我觉得,你看我时很远,你看云时很近。

    这首顾城的诗道出了一种境界,就是我们对现代化这个词的若即若离之感。

    曾几何时,我们被课本里面的"四个现代化"的伟大召唤所激动着,这是中国梦的一部分。

    现代化是一个过程,它永无止境。

    现代化包含过去,无法分割。

    现代化的模式多种多样,我们无法说得清。

    现代化,是我们终将面对的大路。

    本书作者试图通过比较近代史的中国,与已经走向现代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现代化进程来找出使得现代化得以进行下去的共同条件。

    现代化的进程,是一个除旧迎新的过程,是一个前途光明道路坎坷的路程。

    现代化,是一场人类大历史的深刻革命,它极大影响了人类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甚至,改变了人类的一些习性特点。

    大树分割线

    《中国的现代化》读后感

    工业化,总是伴随着现代化的出现而出现。在我看来,没有工业化,就没有现代化。

    现代无论如何怎样装扮下的现代化,如果不是技术发展先进下的现代化,那也是水中月,镜中花。

    金属质感分割线

    作者的贡献之一,就是在两个时期阶段的比较中,通过完整详细地考证和探究,为我们介绍了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等方面的史图。语言把握准确,对中国历史细节的把握细腻,令人记忆深刻。

    1840到1949以后,两个时期,是一个辩证统一的整体。他们分别在诉说中国大历史的波澜壮阔的进程。

    在历史的长河里面,我们在书中依稀可见人物的神态和音容笑貌以及他们在历史中的奋斗。

    对于中国的独特性,想必在社会科学里面是屡见不鲜的。任何一种看似美好的理论,在中国应用起来的时候,总是那么步履维艰。

    这也是我们本书的目的,作者熟稔东亚和俄罗斯历史,对历史事实信手拈来,旁征博引,而且令我们惊奇的是,他对历史背后的许多现象看得很透,完全是一个中国通。

    研究中国的历史,最怕的就是拿着一些二手的资料,然后按照西方人的逻辑思维和眼光来看待中国的发展历程。最后的许多结论总是离着事实很远。有一种看不透的感觉。

    金属质感分割线

    中国历史的独特性,才是使得中华文化能够留存千年的原因。最近的杭州g20峰会的晚会,当那一幕幕的西湖美景闪出的时候,我相信,多少

  • 3、 读后感《儒教中国及其现代化》

    读后感《儒教中国及其现代化》

    私心与人情观--中国人的角色扮演

    在中国文化中没有开诚布公的逐利行为,也没有具有尊严的逐利方式,因此一个人考虑的总是自己,那么他的利己行为是不合理的,为社会所不能接受的,所以他不得不躲躲闪闪、格外小心。但是也有那么一些特例存在,比如东方犹太人--温州人。网上曾出现过这样一段话--一温州人对一北京人说:我一眼就看出你是个可依赖的人,我相信我们会成为朋友。接着就是具体的帮助内容。北京人说:你听见了吗?这就是温州人,跟你做朋友是看上你有用。温州人如果跟人吵架闹翻了,又觉得这人够朋友,会很务实地化干戈为玉帛。做事情从功利出发,而且毫不掩饰,这便是温州人。然,这样的直白的私也已经被大多数含蓄的中国人所不耻了。

    在中国社会中,一个人若是有私,那么他便有所畏。然畏何,又为何畏?

    不可否认的是,人并非生来就是社会人,他首先是一个人类有机体,在与社会接触的过程中,被社会文化拼塑其个性与通性。可是,中国深厚文化历练而成的良知系统在较大程度上影响了中国人的思想观念及行为体系。基督教认为,个人的生命是有上帝创造的。因此,人人生而平等。而儒家认为,个人的生命是父母所生,是历代祖先生命的延续;子女的生命便是个人生命的延续,整个家族的生命应当构成一个延绵不绝的整体。这也难怪华人总将亲子关系称为骨肉,兄弟关系称为手足。在这种整体化的大家庭中,个人的努力是为了大家,个人的面子会影响大家的面子。一旦你有私心,便很难在这样的一个信奉一体的集团中存活。

    子女幼小时,父母不仅有抚养他们的义务,而且有教导他们的责任。他们通常会训练儿童压抑任何形式的攻击行为,并且要相互帮忙以增进家庭中的团结与和谐。当父母年老不能工作时,子女已有赡养的责任。这样的感情关系是一种长久而稳定的社会关系。

    然而在中国青少年过十八岁,仍会依赖父母而活,啃老现象普遍存在。父母养育儿女,企图获得晚年的安度。这样的供求模式本身就包含的利己目的的驱动。青少年则以日后回报为名享受当前的寄宿,仅是一种预支的平等交换。暂且不提其血缘关系所引发的情感因素,双方具有精神性之身,在社会伦常的规定的义务与责任的粉饰下才取得的了正统的认可。中国人二人心之心方是大公无私的,这样一来也难怪中庸之道千百年盛行不止了。一人之道不可行,居中者方可名正言顺。近期,中国交通法对行人的要求愈加严格。杭州地区首先实行了闯红灯者罚款五元的规定。虽有细

  • 4、 《现代化的陷阱》读后感 (400字)

    《现代化的陷阱》读后感400字

    所有权问题最终是无法回避的根本性问题,因为我国国有企业生存的背景是政府对各种资源的高度垄断,这是不是造成了国营企业灵活性差,也是从80年代企业制度改革以来屡该屡败的原因?欧美企业除了一些关键命脉行业由国家把持,大部分的行业主导权是不是在私人而不是国家手中??

    经济体制改革无论采取什么样的方式总是按下了葫芦浮起了瓢。在里面寻找一个平衡点很难。其根本

    "可以说,经济体制改革从字面上来看是个经济问题,但从根子上说是个政治问题。如果只将国有企业改革当做一个纯

    粹的经济问题来看,根本无法完成国有企业的改革。"【摘自现代化的陷阱】

    (透彻!真是一针见血。当年朱镕基90年代末的改革也看到了这一点,但力不从心,可惜!现在的改革好像也没有动到政府部门吧,新一届两会的大部制改革部分解决了令出多门相互推诿扯皮的弊端,但好像并没有解决权力制衡的问题,更无法制约哪些隐形的腐败。)

    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无论采取什么样的方式总是按下了葫芦浮起了瓢。在里面寻找一个平衡点很难。其根本原因我认为就是政治制度改革应该先于经济制度改革。

    《现代化的陷阱》读后感400字

    就这本书本身的内容可读性而言,非常的通俗,大量的实例数据与纵横向的对比。对于想就中国发展问题进行了解的人是非常不错的一本书。

    及至改革开放,土地承包,价格双轨,城市兴起的“公司热”,后来的国企股份制改革及”圈地运动“等这些改革虽然成效巨大但弊端也尽露。作为一个具有历史学背景的经济学者作者从多元的角度来探讨了这些现象,权力市场化成为首当其冲的研究问题的结点,历史上的”贪渎文化“”宗派主义“使得原先”毛时代“所打下的集中管理的传统失落了,两者开始复兴了,地方政府与家族宗派就在这些滚滚改革浪潮中勾结,,腐败问题终究还是人的问题,人的自身社会化问题。

    市场经济的基础—信用,道德伦理秩序在权力与商品冲击下趋于无形。发达国家也曾经历这样的资本原始积累的镇痛,但不同的是,中国作为后发国家却丧失了主动权,乃至作者在最后就当代学者的责任与治学问题提出严肃的批评。

    人文精神本身就是一个社会一个民族发展的基础,反之我们就会越改越乱陷入金本位与发展短视的恶性循环中。如何让知识分子发挥应有的作用,复兴中华,而不是沉溺与政治抑或金钱中这是我们这一代以及未来的人要思考的。发人深省!

    《现代化的陷阱》读后感400字

    “从平均主义盛行到悬殊的贫

  • 5、 《现代化的陷阱》读后感400字

    经济体制改革无论采取什么样的方式总是按下了葫芦浮起了瓢。在里面寻找一个平衡点很难。其根本

    可以说,经济体制改革从字面上来看是个经济问题,但从根子上说是个政治问题。如果只将国有企业改革当做一个纯

    粹的经济问题来看,根本无法完成国有企业的改革。【摘自现代化的陷阱】

    (透彻!真是一针见血。当年朱镕基90年代末的改革也看到了这一点,但力不从心,可惜!现在的改革好像也没有动到政府部门吧,新一届两会的大部制改革部分解决了令出多门相互推诿扯皮的弊端,但好像并没有解决权力制衡的问题,更无法制约哪些隐形的腐败。)

    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无论采取什么样的方式总是按下了葫芦浮起了瓢。在里面寻找一个平衡点很难。其根本原因我认为就是政治制度改革应该先于经济制度改革。

    《现代化的陷阱》读后感400字

    就这本书本身的内容可读性而言,非常的通俗,大量的实例数据与纵横向的对比。对于想就中国发展问题进行了解的人是非常不错的一本书。

    及至改革开放,土地承包,价格双轨,城市兴起的公司热,后来的国企股份制改革及圈地运动等这些改革虽然成效巨大但弊端也尽露。作为一个具有历史学背景的经济学者作者从多元的角度来探讨了这些现象,权力市场化成为首当其冲的研究问题的结点,历史上的贪渎文化宗派主义使得原先毛时代所打下的集中管理的传统失落了,两者开始复兴了,地方政府与家族宗派就在这些滚滚改革浪潮中勾结,,腐败问题终究还是人的问题,人的自身社会化问题。

    市场经济的基础信用,道德伦理秩序在权力与商品冲击下趋于无形。发达国家也曾经历这样的资本原始积累的镇痛,但不同的是,中国作为后发国家却丧失了主动权,乃至作者在最后就当代学者的责任与治学问题提出严肃的批评。

    人文精神本身就是一个社会一个民族发展的基础,反之我们就会越改越乱陷入金本位与发展短视的恶性循环中。如何让知识分子发挥应有的作用,复兴中华,而不是沉溺与政治抑或金钱中这是我们这一代以及未来的人要思考的。发人深省!

    《现代化的陷阱》读后感400字

    从平均主义盛行到悬殊的贫富差距,中国仅用了短短的十几年时间。面对贫穷,中国的传统文化游刃有余,然而面对财富,却捉襟见肘。在公平与正义的旗帜下,人们有充分的理由追问:财富是如何集中在素质低下者和品质恶劣者手中的,又对社会发展造成了什么样的影响?中国的现代化之路当然不会一帆风顺。现在的问题是中国将如何通过深化改革,跨越诸如腐败、软政权化、分利集团

  • 6、 《文明、现代化、价值投资与中国》读书笔记

    从事投资也有些年头,看完李录先生的《文明、现代化、价值投资与中国》,觉得自己过去对投资是一知半解,就像资产管理行业,存在的根基就是无知税的存在。简单的言语,将资产管理行业的认知却是如此的深刻。我们当下很多人员,和消费者、投资人一样,没有办法判断产品和服务的优劣,绝大部分理论都和屁股决定脑袋有关。

    李录先生不仅追求价值投资的真知,还在不断追求人生真正的意义。

    首先,李录先生非常看重家庭关系,非常在意与家人的和谐相处,这是人的品性和修养最好的体现。与朋友、同事之间,与人为善非常重要,没有恶意非常重要,无论作什么事,都要采取多赢的方式。多赢的品性,使得李录先生的投资不断强调正道投资,强调把兴趣爱好投资,都是一种多赢的思维。

    物质世界基本上是一个熵增的世界,能量从高处往低处流动,大的总能吃掉小的,整个地球到一定程度会走向湮灭。而人类世界,却是可以把世界变成一个熵减的世界,人可以通过学习,从无知变成博学,人可以通过修身养性,成为一个道德高尚的人,对社会有贡献的人。投资,尤其是在正道上的价值投资,其实就是一个人的熵减的旅程。在这个过程,你确实可以帮助着去创造,做到多赢的局面,不仅帮助自己,也帮助身边的人。

    其次,价值投资就像深海里修行一样。在鱼多的地方捕鱼,在能力圈内投资,没有边界的能力就不是真的能力。很多人在水浅的地方捞鱼,在人多的地方捞鱼,运气好的时候,是会有收获。但运气不会总是好的时候。

    李录先生说,投资大道上根本就没有人,交通一点不堵塞、冷冷清清,人都去哪儿了?旁边左道上车水马龙。因为康庄大道非常慢,请起立听起来能走到头,但实际上很慢,一条一定能够通向成功的道路。因为一个公司的成功,需要很多人很多时间需要不懈的努力,还需要一点运气,这个过程是一个很艰难的过程。

    投资的本质是对未来进行预测,预测得到的结果不可能百分之百准确。真正建立自己的能力圈,能够对某些行业某些公司获得比别人有更深的理解,而且能够对公司未来的长期的表现做出比别人更准确的判断,要能看得出10年后它最坏的情况是什么样。要判断一个行业一个5年后10年后的情况,从兴趣到懂的过程,是需要花很多时间。

    因为这个世界很多时候不是为你存在而安排的,我们相信的东西,对我们有利的东西,通常成为我的预测,但可能不客观,只有做到对知识的诚实和客观,才能建立能力圈,才会真正懂。当你能够客观冷静下来,

  • 7、 《文明、现代化、价值投资与中国》读书笔记(优选笔记)

    从事投资也有些年头,看完李录先生的《文明、现代化、价值投资与中国》,觉得自己过去对投资是一知半解,就像资产管理行业,存在的根基就是无知税的存在。简单的言语,将资产管理行业的认知却是如此的深刻。我们当下很多人员,和消费者、投资人一样,没有办法判断产品和服务的优劣,绝大部分理论都和屁股决定脑袋有关。

    读后感大全中有很多优质读后感范文为您提供!https://www.dhb100.com/

    李录先生不仅追求价值投资的真知,还在不断追求人生真正的意义。

    首先,李录先生非常看重家庭关系,非常在意与家人的和谐相处,这是人的品性和修养最好的体现。与朋友、同事之间,与人为善非常重要,没有恶意非常重要,无论作什么事,都要采取多赢的方式。多赢的品性,使得李录先生的投资不断强调正道投资,强调把兴趣爱好投资,都是一种多赢的思维。

    物质世界基本上是一个熵增的世界,能量从高处往低处流动,大的总能吃掉小的,整个地球到一定程度会走向湮灭。而人类世界,却是可以把世界变成一个熵减的世界,人可以通过学习,从无知变成博学,人可以通过修身养性,成为一个道德高尚的人,对社会有贡献的人。投资,尤其是在正道上的价值投资,其实就是一个人的熵减的旅程。在这个过程,你确实可以帮助着去创造,做到多赢的局面,不仅帮助自己,也帮助身边的人。

    其次,价值投资就像深海里修行一样。在鱼多的地方捕鱼,在能力圈内投资,没有边界的能力就不是真的能力。很多人在水浅的地方捞鱼,在人多的地方捞鱼,运气好的时候,是会有收获。但运气不会总是好的时候。

    李录先生说,投资大道上根本就没有人,交通一点不堵塞、冷冷清清,人都去哪儿了?旁边左道上车水马龙。因为康庄大道非常慢,请起立听起来能走到头,但实际上很慢,一条一定能够通向成功的道路。因为一个公司的成功,需要很多人很多时间需要不懈的努力,还需要一点运气,这个过程是一个很艰难的过程。

    投资的本质是对未来进行预测,预测得到的结果不可能百分之百准确。真正建立自己的能力圈,能够对某些行业某些公司获得比别人有更深的理解,而且能够对公司未来的长期的表现做出比别人更准确的判断,要能看得出10年后它最坏的情况是什么样。要判断一个行业一个5年后10年后的情况,从兴趣到懂的过程,是需要花很多时间。

    因为这个世界很多时候不是为你存在而安排的,我们相信的东西,对我们有利的东西,通常成为我的预测,但可能不客观,只有做到对知识的

  • 8、 亮剑精神与现代化企业管理—《亮剑》观后感
    亮剑精神与现代化企业管理—《亮剑》观后感 电视剧《亮剑》终于看完了,除里面的炮火连天的画面不断的浮现在自己的眼前外,更令我铭记于心的是里面李云龙及其所领导的无所畏惧、不怕牺牲的部队的那种军人的气质。军人除以服从命令为天职外,更重要的就是要有在强敌所至而毫无畏惧、敢于亮剑的气魄。 令我深思的是剧末李云龙的那段“亮剑精神”的精彩演讲,使我突然心里有个疑问:亮剑精神与现代化企业管理中的团队精神是否是如出一辙呢?我给自己的答案是否定的,为什么呢?因为我个人认为:亮剑精神应该与现在的团队精神是相辅相成的关系。我这么说,你们可能不明白是为什么,下面是我摘自《亮剑》里的亮剑精神的演讲稿,看完后你们应该就找到答案了。 古代剑客们,在与对手狭路相逢时,无论对手有多么强大,就算对方是天下第一剑客,明知不敌,也要亮出自己的宝剑,即使倒在对手的剑下,也虽败犹荣。这就是亮剑精神。 事实证明,一支具有优良传统的部队,往往具有培养英雄的土壤。英雄,或是优秀军人的出现,往往是由集体的形式出现,而不是由个体的形式出现,理由很简单,他们受到同样传统的影响,养成了同样的性格和气质。例如,第二次世界大战时,苏联空军第16航空团-p39飞蛇战斗机大队就产生了20名获得”苏联英雄”称号的王牌飞行员,与此同时,苏联空军某部,施罗德飞行中队产生了21名获得”苏联英雄”称号的模范飞行员。 任何一支部队都有自己的传统,传统是什么?传统是一种性格,是一种气质。这种传统和性格是由这支部队组建时,首任军事首长的性格和气质决定的,他给这支部队注入了灵魂,从此,不管岁月流失,人员更迭,这支部队灵魂永在。 同志们,这是什么?这就是我们的军魂。我们进行了22年的武装斗争,从弱小逐渐走向强大,我们靠的是什么?我们靠的,就是就是这种军魂,我们靠的就是我们广大指战员的战斗意志。纵然是敌重我寡,纵然是身陷重围,但是我们敢于亮剑,我们敢于战斗到最后一个人。一句话,狭路相逢勇者胜,亮剑精神就是我们这支军队的军魂!剑锋所指,所向披靡!——摘自《亮剑》 读到这里你们应该找到答案了吧!在这段语录里,我总结是讲了两个要点:亮剑精神与团队精神。 大家可能对团队精神这个词是屡见不鲜了吧,可大家了解团体精神的真正涵义吗?现在企业管理中讲的团队精神又是什么呢?团队精神,简单来说就
  • 9、 《创造力》读后感:现代化的社会离不开创造力

    创造力一书由琳内莱韦斯克所著,创造力是我们每个人都具有的,只是有些人没有发掘出来。下面小编带来的是《创造力》读后感:现代化的社会离不开创造力。

    时代在变化,世界、国家都在进步,那是因为发明家们、科学家们长期执着研究、创造,才能让我们拥有现在信息化的时代,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很多便捷。而这些创造是要付出很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做的,在创造某一领域的时候,所有的注意力全部放在这一件事情上,其结果也不一定就是完美的,所以富有创造力的人心态都要积极乐观,他们的精神也是值得每个学习的。

    文艺复兴时期的创造力,创造力是不完全限于个人内部的事物,而是考虑到领域和学界造成的影响,一个国家的创造力不能仅仅是在经济上,也要在城市的建筑物、交通之类都要有创造,只有让城市变得美丽才能吸引更多的人,每个城市都生气勃勃,国家才会繁荣昌盛。那么当时佛罗伦萨的艺术家们创造作品时,大家都积极介入鼓励、评价和选择最终作品的过程中,也是因为这样,艺术家们才被推动着去超越自己的极限。所以现在我们的孩子如果有一些奇思妙想的创造力,我们应该鼓励他们,让他们大胆的去想象、去创造。

    富有创造力的人格,个人感觉创造者的性格一般与常人有所区别,他们有很强的意志力和专注力去做一件事,而他们所创造的艺术品,有可能是平时的爱好,比较感兴趣就去做,也有可能是一个念头出现,让他们想去做,还有可能就是人们的需要,然后他们去创造。不管是哪种精神让他们去创造,都很让人敬佩!

    富有创造力的人观察力和想象力都非常厉害,其他人想象的新观点会认为和当下的现实无关,想过之后就不在理会,而创造者们敢于把想象的新观点创造成真实,他们勇于挑战,把不可能变为可能,他们的眼光很独特,性格也是与常人不一样,就像艺术家们给我们的感觉是留长头发、穿大地色的衣服等因为他们的眼光独特,所以他们欣赏的美和喜爱的东西跟常人也都是不一样的。

    那么创造力是怎么产生的呢?分为5个阶段的过程慢慢产生的,准备期、酝酿期、洞悉、评价期和静心制作阶段。创造力不像流水线,一次会出来结果,而是经过反反复复的循环,一次次的精心制作才能出来的。在创造制作过程中也会遇上重重困难,创造者的观点和问题也会受到老师和同学的影响,当老师发现学生的能力之后,就开始给学生开发潜能,从此有些学生的职业将会发生改变,从而影响他的一生。

    普通人做事是等着问题被提出来然后去解决,富有创造力的人自己会去发现问题并解决,

  • 10、 从0到1读后感1300字:从0到1读后感

    读完《从0到1》,像是一本哲学导论,过去此刻未来的关系,为什么我要创造,人与人、与命运、与科技的关系。书中很多是没有所谓正确答案的提问,只是告诉我有哪些可能。《蓝海战略》更像是一本36计的工具书,如何避免竞争,寻找外部存在却没被他人发现的需求,如何从战略战术上占领它。两本书一个聚焦于自身、科技创新,一个更多聚焦于外部市场的扩展;一个是为什么,一个是怎样做。资料上各有千秋,但更喜欢《从0到1》,只是这本逻辑上有点跳跃,像散文随笔,晦涩难读,知识总结也毫无头绪,就从最有感触的几点写开吧。

    书中第一章提出一个让我脑洞打开新观念,对于未来的定义。未来之所以是未来,不只是还没有到来的时刻集合,更是因为未来的世界与此刻不同。假如空间状态定格,时间还在走,1年,100年都不是未来,因为世界没有改变。如果平行空间真的存在,那么我在平行空间中的跳跃,时间没变化,但空间变化了,我的思想行为变化了,那我就应算去到了过去或是未来吧。扯远了。我们期盼进步的未来,所以才促使我们不断科技创新,产生0-1的发展,而不只是在1的基础上复制。创业公司往往是科技创新的诞生地,推动未来进步的更多在这类企业里面。

    以史为鉴能够知兴衰,看好未来,前提是要明白过去。作者回顾了1999那场互联网泡沫以及带给人们的经验教训,可惜的是很多人因为过去而全盘否定了那些年人们创业的热情。他认为未来创造就应是:1大胆尝试胜过平庸保守。2坏计划好过没计划。3竞争性市场很难赚钱。4营销和产品同样重要。以上四点同样适用于我的生活:既然未来除了要死,其他都不能预测,何不有计划性尝试多种生活。如果想更成功就要选取做小池塘的大鱼,减少竞争。

    三四五章提到了竞争和垄断的关系,如果没有快速达成成功的竞争,只是内耗了价值,作者不支持。就应用创新性来实现垄断才能实现进步。开创创新性垄断企业方法(最后有了方法论):先在小市场取得垄断地位,再在成功的基础上一步一步扩大垄断,同时不要主动破坏毁灭原有产业,增加与原有产业的竞争。另外先发优势并不必须是好的,也能够等别人开创了市场,但是由自己来最后一击。想到苹果公司,貌似是用ipod如此发家的吧,干掉了索尼一众卖卡机、cd播放器的。

    成功不是中彩票这章像是人生观的论述,成功来源于潜力与计划,不是运气。我想追求自己定义的成功是每个人毕生的梦想。为此我们不断的学习、进步,规划着自己的明天。但结果是怎样样,我

  • 2023-06-28

  • 2019-09-20

  • 2019-10-23

  • 2019-09-21

  • 2019-10-29

  • 2019-11-08

  • 2019-09-23

  • 2019-10-17

  • 2019-10-19

  • 2019-11-08

  • 2019-09-20

  • 2019-10-22

  • 2023-01-23

  • 2022-12-16

  • 2019-10-29

  • 2021-09-02

  • 2019-10-29

  • 2019-10-29

  • 2019-09-23

  • 2019-09-19

  • 2019-09-20

  • 2019-09-21

  • 2019-10-29

  • 2019-10-29

  • 2019-10-23

  • 2019-10-29

  • 2019-11-06

  • 2021-08-11

  • 2019-09-20

  • 2019-09-21

  • 2022-01-12

  • 2023-03-16

  • 2019-09-28

  • 2023-02-03

  • 2019-10-09

  • 2023-03-20

  • 2021-09-07

  • 2021-07-31

  • 2019-09-25

  • 2023-03-18

从传统到现代化读后感
每当我们读完一些经典书籍后,通常会有一些感悟感想。从传统到现代化读后感栏目给大家带来大量从传统到现代化读后感、2024从传统到现代化读后感等内容,希望能够对大家写读后感悟提供帮助! 更新时间:2024/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