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读后感范文 > 茅盾创造读后感 > 地图 > 茅盾创造读后感,2024茅盾创造读后感范文大全
茅盾创造读后感相关栏目
茅盾创造读后感热门栏目
茅盾创造读后感推荐
茅盾创造读后感

(共 8098 篇)

  • 1、 《创造力》读后感: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创造力是什么,是我们为了更好、更舒服的生活,而衍生的一些想法,对于今天这个时代,我们要学会变通。下面小编带来的是《创造力》读后感: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创造力就是天赋异禀的或赋有天才之人吗?其不然,真正的创造力从来不是突然的灵感,而是数年艰苦工作的厚积薄发,是生活意义的核心,当我们深入创造性活动之中时,会觉得比其他时候过得更充实。然而创新活动时也会带来快乐,风险和艰难。最难能可贵的是发现问题,再去解决问题。

    创造力启动着生物文化的进化,改变文化中某一具体领域的过程。而创造力来自构成系统的三个要素之间的互动。符号规则的文化,给某个领域带来的创新人,以及该领域中被认可,能证实创新的专家。

    注意力和创造力有着紧密联系,无论我们想学什么,都必须专注于要学习的内容,而注意力是有限的资源,在给定时间内,我们只能处理那么多信息,也就是我们不能同时学习物理和音乐。

    富有创造力的人,生活变的更有乐趣、富有成效,而彼此之间千差万别,却只有一点相同他们都非常喜欢自己做的事情驱动他们的不是出名或赚钱的欲望,在自己的专业领域中享受这创造过程。不论他们是反叛的,独立的、或传统、保守的、反传统的。文中释解追踪访谈了各个领域的科学家,音乐家,作家等等。他们不仅享受他们的工作,而且也很享受生活中的很多活动。

    创造思维的开始都是有准备的,然后有想法在浅意识中,在到洞悉阶段――决定洞悉的价值,是否值得继续研究下去,最后精心制作阶段。这个过程所花费的时间最多,也是最辛苦的。这些都是彼此交叠,环环相扣。

    文中详细介绍了何为心流:参与活动所感受到的体验性质。一些涉及费力的、有风险且困难的活动,而这些活动扩展了能力和新奇发现的要素,这种理想的体验就称为――心流。

    体验心流时重点就是意识需要高度集中。

    心流体验时文中9个重要的因素被反复提及。

    1、每一步都有明确的目标。在心流体验中我们始终知道自己需要做什么。

    2、行动会马上得到反馈。体验中知道自己做的怎么样。

    3、存在着挑战与技能的平衡。感到自己的能力与行动非常匹配。

    4、行动与意识相融合。我们的注意力集中于正在做的事情上。

    5、不会受到干扰。只觉察到与此时此刻相关的事情。

    6、不担心失败。非常投入,不会考虑到失败,一切皆在掌控之中的感觉。

    7、自我意识消失。我们对自己正在做的事情太投入了,不再在意自我的保护。

    8、遗忘时间。时钟上的时间不再与感觉到的时间相等。

  • 2、 《创造力》读后感:用心体会、培养创造力

    创造力一书由琳内莱韦斯克所著,阐述了创造力是每个人都有的,只是一些人不知道如何去驾驭它,告诉我们如何发掘自己的创造力。下面小编带来的是《创造力》读后感:用心体会、培养创造力。

    书中说明了创造力要同时具备三个必备的前提条件,才有可能确定你提出的观点、发现是具备创造性的。

    享单车出来的时候,大家都很方便,解决了最后一公里的交通,大家都认为这个是创新。产品的创新和交通方式的创新也是创造力的一种体现。个人的智慧或者是团队的智慧在一定的领域获取了更多的事实知识的积累,在不断的修正他们的发现和实验的结果。这个结果在一定的领域得到了认同,就是创造力的体现。

    具备创造力的人更幸福,大脑因为知识或者是发现给自己带来快乐,大脑通过创造力来奖励自己,让自己感到无比快乐。

    创造力需要事实性知识的支撑,和不同的人交流意见,修正你的知识,整合你的观点,当你具备这些知识,提出你的见解时还要达到主流社会的认可。很多具备创造力的人,在他生活的那个年代都没有得到认可,这就是主流社会,社会文化不承认其具备的意义。

    创造力系统的产生,建立系统模型,模型主要根据三个方面的标准建立,通过对不同领域的人进行交流,获得他们在自己所经历的事情上感受进行了解。

    个人要具备创造力所必备的知识。创造力也会受到学界的影响,创造力和社会的关注也有很大关系。当你具备了专业知识,在一个需要创新的社会,你愿意提出自己的观点,在一定的圈子里宣传它,当有更多的人认同它时,你就是具备了创造力的。创新到修正在到社会认可,这个过程是力的传递,是创造力的体现。

    酝酿的过程是发现本质的过程,奉献精神能让一个人保持不受怀疑和挫折的干扰,有一个让自己不断努力的动力源,是产生创造力比不可少的。

    创造力产生的5个阶段,前期的准备,开始对一定的事物产生好奇,不断的强化好奇心,当好奇心达到一定阶段就开始着手酝酿,让不同知识在大脑里相互作用,当这种脑力运动达到一定时间,在你想不到的一个时刻顿时感到茅塞顿开,这是的你就醒悟了。

    接下来的是评价期,这个时候让自己感到极其不舒服,因为你开始爬坡,会遇到很多问题,让自己感到不安全,不舒服等等。这个时期的过程一般还比较漫长,完成了评价你将开始正式的攀登活动,在前面不断的准备后开始登山。回报就看你付出汗水的多少了。这些过程会不断的调整,有时你可能要重新评估,因为上山的过程中会遇到不同山坡、山沟等,你需要换个方法跨越它们。

  • 3、 《创造力》读后感:创造改变生活

    创造力通过从一些有富有创造力的人的生活中,提取一些元素,让我们的生活的更丰富,对于想要改变生活的人来说,是一本好书。下面小编带来的是《创造力》读后感:创造改变生活。

    创造是社会的一种进步,有创造才能使社会不断的向前发展。使的我们的国家不落后于他国。创造使我们有了文字,让我们知道了地球、宇宙以及各种知识。所以创造改变了我们的生活。但是一个项目的创造是艰难的,甚至很多人要付出许多年,到最后还不一定可以成功的,所以一项发明创造是多么珍贵的。一个人的创造也是可以改变的。比如今天家里的摆饰,今天原本这样放的,那明天我们可以把换一种方式,这也是一种创造。创造一开始我们并不知道这样的方法是对或不对,只有我们在这过程中不断的摸着前进,不断的改进,到最后得出了我们所期待的想要的结果,并且这个结果,能让我们大家接受。这就是成功的创造。但是并不是所有的创造,就可以马上得到大家的认可。有的也许是过了多少年以后,才渐渐的有人认可这是一个非常好的发明。

    文艺复兴的创造,不仅仅是让人们娱乐的。是表现出背后的思想教育的,一种教育方式。像一些战争题材的影视,教育我们国家不强就要受人欺负。同时也告诉我们国家的历史发展等很多的知识。一个项目的创新,开始也许是有很多人在做,但是能坚持到最后的人也是廖廖无几的。最后的最后就那么一个人坚持下来了,可能付出了一生的精力,甚至于还没有成功的。但是能坚持下来的人必定是强者,强者的背后离成功还远吗?一个人的创造力来自那里,那应该就是他的兴趣爱好。如果你对某些事物更本不感兴趣,又何从谈起创造。但是你酷爱某些事物,那你肯定会深入的钻研下去了。创造是一种枯燥无味的事情,因为在同一件事情上反复的试验和论证。这样的事情非常无趣的。我自己的一个经历,我腿不方便,走路要用助行器,可是这个东西市场上的所有产品有一个缺陷,就是不能上楼梯。我用尽办法在想着把改变了,到现在也没有想出来。这其中反复了多少次的试验都没有成功,然后感觉很枯燥无味的。现在把放在一边,等有想到好的方法再继续尝试着。

    富有创造力的人,肯定有他独特的一面的。如果没有他自己的理念,又何来的创造力。没有他独特的理念,就是大众化的一样的人。那就不可能有创造这一说了。想创造出某项事情时,必定有一定的计划才能开始创造,否则就是无头苍蝇一样乱撞了。创造力并不是指必须发明出一个东西出来才是创造力。我们生活中其实也是无处不在的创造,就

  • 4、 《创造力》读后感:现代化的社会离不开创造力

    创造力一书由琳内莱韦斯克所著,创造力是我们每个人都具有的,只是有些人没有发掘出来。下面小编带来的是《创造力》读后感:现代化的社会离不开创造力。

    时代在变化,世界、国家都在进步,那是因为发明家们、科学家们长期执着研究、创造,才能让我们拥有现在信息化的时代,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很多便捷。而这些创造是要付出很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做的,在创造某一领域的时候,所有的注意力全部放在这一件事情上,其结果也不一定就是完美的,所以富有创造力的人心态都要积极乐观,他们的精神也是值得每个学习的。

    文艺复兴时期的创造力,创造力是不完全限于个人内部的事物,而是考虑到领域和学界造成的影响,一个国家的创造力不能仅仅是在经济上,也要在城市的建筑物、交通之类都要有创造,只有让城市变得美丽才能吸引更多的人,每个城市都生气勃勃,国家才会繁荣昌盛。那么当时佛罗伦萨的艺术家们创造作品时,大家都积极介入鼓励、评价和选择最终作品的过程中,也是因为这样,艺术家们才被推动着去超越自己的极限。所以现在我们的孩子如果有一些奇思妙想的创造力,我们应该鼓励他们,让他们大胆的去想象、去创造。

    富有创造力的人格,个人感觉创造者的性格一般与常人有所区别,他们有很强的意志力和专注力去做一件事,而他们所创造的艺术品,有可能是平时的爱好,比较感兴趣就去做,也有可能是一个念头出现,让他们想去做,还有可能就是人们的需要,然后他们去创造。不管是哪种精神让他们去创造,都很让人敬佩!

    富有创造力的人观察力和想象力都非常厉害,其他人想象的新观点会认为和当下的现实无关,想过之后就不在理会,而创造者们敢于把想象的新观点创造成真实,他们勇于挑战,把不可能变为可能,他们的眼光很独特,性格也是与常人不一样,就像艺术家们给我们的感觉是留长头发、穿大地色的衣服等因为他们的眼光独特,所以他们欣赏的美和喜爱的东西跟常人也都是不一样的。

    那么创造力是怎么产生的呢?分为5个阶段的过程慢慢产生的,准备期、酝酿期、洞悉、评价期和静心制作阶段。创造力不像流水线,一次会出来结果,而是经过反反复复的循环,一次次的精心制作才能出来的。在创造制作过程中也会遇上重重困难,创造者的观点和问题也会受到老师和同学的影响,当老师发现学生的能力之后,就开始给学生开发潜能,从此有些学生的职业将会发生改变,从而影响他的一生。

    普通人做事是等着问题被提出来然后去解决,富有创造力的人自己会去发现问题并解决,

  • 5、 女娲创造人类读后感

    【篇一:女娲造人读后感】

    我有一本《中国神话故事》的书,它里面的故事个个都这么吸引我,可是最吸引我的是《女娲造人》这个故事。

    故事的大概内容是这样的:一天,天神女娲来到地面,地面上有花、鸟、虫、兽。于是,女娲照着自己的模样用水和土造出了人类。女娲不感到孤独了,她继续造人类,听着自己创造的小娃娃叫自己妈妈,心里美极了!

    从这个故事里我知道了要动脑筋才会有创造。

    【篇二:《女娲创造人类》读后感】

    《女娲创造人类》这篇文章主要讲述了:天地分开以后,地球上只有一个女神,名叫女娲。有一天,她感到很孤独。走呀走,走到湖边坐下来。她用泥土做了个人,刚做好,泥土人就变成真人了。做呀做,女娲累了,就用手把泥土拉起来,那些泥土又变成人了。

    在神话中,女娲也是一个伟大的人。有了她,才有我们,是她创造了我们。另外,我们要向她学习,她做事坚持不懈。

    【篇三:读《女娲造人》有感作文】

    在课堂上,我们学习了《女娲补天》这个传说,知道了女娲是一个勇敢、善良的女神。今天,我翻开了《华夏文明故事》这本书,看见了《女娲造人》的传说,就认真地读了起来。

    当我读到捏着捏着,捏成了一个小小的东西,模样与女娲差不多,也有五官七窍,双手两脚。捏好后往地上一放,居然活了起来。女娲一见,满心欢喜,接着又捏了许多。她把这些小东西叫做人的时候,觉得女娲很聪明,用一双灵活的手创造了伟大的人类,才有了五千多年的华夏文明。

    读了这个神话故事,我为古代劳动人民丰富的想象力和聪明智慧所折服,更为我是一个炎黄子孙而自豪。五千多年的华夏文明造就了今天繁荣昌盛的中国,作为祖国二十一世纪的小雏鹰,我决心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继承和发扬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为建设祖国更美好的明天而奋斗!

    【篇四:《女娲造人》读后感】

    《女娲造人》的故事我已经听过很多遍了,可唯有我从《一本书读通中国史》里的第二篇中的《女娲造人》印象深刻。

    这篇文章讲的是女娲造人的过程和婚姻的来源。

    更有趣的是下面的《趣味链接》,大家从古至今都认为女娲是女的,其实现在还没能确认女娲是男是女!而且她人首蛇身是误解,其实她是人首龙身!

    女娲为了摆脱寂寞而创造了人,即使这是一个神话故事,但我不得不说它有与众不同之处:为什么那么多的神只有女娲创造了人类作文?那是因为它有过人的才智和智慧吗?不是,而是因为它能从一件事中悟出很多的道理,证明她比别人更努力去观察、去想、去创造,只有比别人强,

  • 6、 《生命是创造自己的过程》读后感--创造自己
    《生命是创造自己的过程》读后感--创造自己 139 庄楠 发现自己,创造自己,超越自己,接受自己,做快乐的自己。——题记 《生命是创造自己的过程》讲的是:这本书会引领我们进入一个不同文化的人生,如果细细品味,会发现这书不仅给我们美的享受,更给我们深奥的人生启迪。在午后,或者是夜晚,一边品尝杯中的浓浓的茶味,一边欣赏这本书的美文,会感到一阵心旷神怡、宁静淡远的感觉就会油然而生。 生命是创造自己的过程,不错的。当今,在我们的社会上,有些人残疾了,但他们的意志还在,创造了一般人所不能创造的过程;有些人没残疾,可他们的意志却被自己毁了,整天浑浑噩噩的过日子,过一天是一天…… 当某一天,我看到一些人,才知道这句话的真谛……海伦·凯勒原本在我的印象中是空白的,但偶然听到老师在讲她的事迹,我不禁佩服这位女中豪杰。 在19个月的时候她发了一次高烧,在这次高烧中不但耳聋,而且还失明了。一开始,她因自己遇到这种不幸的遭遇而感到愤怒、生气。自从一个叫安妮。莎莉文的老师出现后,改变了她原来对待生命的态度。此后,她为了不负老师、家人的期望,顽强不屈、自强不息长大后写了许多的名着:《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我的老师》…… 她死后,因为她坚强的意志和卓越的贡献感动了全世界,因此马克。吐温说:“19世纪,出了两个了不起的人物,一个是拿破仑,一个是海伦。凯勒。 她就是用自己的生命,创造了一个让人举世仰慕的自己!霍金偶尔听过,但是以为是个普通人罢了,没有多大的注意。直到,看到有关他的故事,我就认为当时自己的智商怎么那么低。 霍金因为患了“渐动症”导致全身瘫痪,身体上只有一根手指头可以动。但是他推算出了黑洞的面积原理,还得到过“英国爵士”、“英国皇家学会的休斯”的荣誉称号等。他坐在轮椅上,仅用一根手指头到处演讲,又得称“宇宙奇才”的称号。 他就是用自己的生命,创造了一个能在轮椅上演讲的自己!与他们相比,我觉得虽然也许我不能成为名人,但是我可以在生活上一点一滴的做好。 生活中的我,不喜欢互动,内向性格。一旦说到什么比赛,我的第一句话,不是“我要参加”而是“我不参加,不要问我”。但是在一次的被迫之下,无奈的参加了一次钢琴比赛。 跟老师报名后,晚上只能在家里自己练习。刚刚好老师选中的曲子里,我
  • 7、 《面向创造性和人性的教育》读后感
    《面向创造性和人性的教育》读后感 作者:孟倩宇 读了《面向创造性和人性的教育》这篇文章给我感受颇深,修正了许多我自己对于教育方法错误的理解,深刻的感觉到作为一位幼儿教师的责任感和对于幼儿人格发展是何其的大。 例如,我很喜欢给小朋友讲故事。我讲故事也非常注重自己的语音语调,想要用自己的夸张动作和诙谐多变的语调来吸引孩子,殊不知这恰恰扼杀了孩子的想象力。我没有想到要用故事的本身内容来引导孩子进行自我消化,而是我直接加入了自己的情感将这篇故事呈现给孩子,没有去考虑孩子是否和我的理解是一样或他们被动的接受我传递给他们的感情,他们是否会适应呢?看了本文我才知道,我的方法是大错特错的,我们往往会低估幼儿的能力,他们其实比我们更具想象力,在他们的世界里可以把它呈现的更加丰富多彩。 我同时也在思考为什么我这么急于想要向幼儿表达自己对于故事的理解呢? 第一点,我总是把幼儿置于一个很低的位置,觉得他们什么都不懂,什么也都不了解,需要我们的引导。看了本文才明白,我们需要敬畏儿童,他们是一个特殊的团体,而不能把他们当做小大人的方式来进行培养。 第二点,我的教学进度理念太过于急躁,想要幼儿立马就接收到我所传递的信息。这就和我们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有了相似之处,这样方式直接忽略了儿童思考和发觉自己内心世界的过程。我夸张的动作和诙谐多变的语调使得故事形象过于鲜明化,它阻碍了幼儿创造性的冲动,无法表现真实孩子的内心感受。 第三点,源于整个社会的教育大背景。在全实践的过程中,主班老师会要求我给幼儿讲故事,这时的主班老师就会有一个对于我外在表现的评价。我也是为了得到他人的认可,才会这样卖弄自己的才能,从我内心来讲也是非常乐意去展示我声音特色和故事表现力,以及对幼儿的喜爱。这样说来在社会的教育大背景下,老师也存在一定的“自私性”。就像我们每到一定的年龄段都会有升学考试一样,各科的老师会为了自己的升学率以及优秀率给孩子施加各种各样的压力。这种方式有好也有坏,面对我们多人口的国家,这的确是个很好的选拔优秀人才的手段。但同时它的的确确让我们的学生生活的很痛苦,本来学习应该是很快乐的一件事,就像华德福教育一样在游戏中得以学习,可是应试的魔爪已经将学生的创造力、想象力和积极性消磨光了,可能这也是中国在目前为止没有一位本土人获得诺贝尔奖的原因之一吧。
  • 8、 《青海高原一株柳》读后感:创造奇迹
    创造奇迹 ——读《青海高原一株柳》有感 洛阳中心小学六(1)王俊 “这株柳树没有抱怨命运,也没有畏怯生存之危险和艰难,而是聚合全部身心之力与生存环境抗争,以超乎想象的毅力和坚韧生存下来,终于造成了高原上的一方壮丽的风景。” 多么感人肺腑、震撼人心的一段话啊!我读了《青海高原一株柳》,不禁被那一棵创造奇迹的柳树所震撼:在青海高原上,有一棵高大粗壮的柳树巍然屹立在那里,看似极其寻常,但它承受了多少常人难以想象的艰难啊!面对铺天盖地的雷轰电击,它生存了下来;面对虐杀生灵的高原风雪,它生存了下来;面对极其残酷的干旱缺水,它还是生存了下来......简直堪称奇迹!这高原上柳苗很多,但能生存下来的却寥寥无几,而这棵柳树为什么能创造奇迹呢?因为它不畏惧任何的自然灾害和生存环境,而且拥有顽强的精神,经的了挫折。最后,这些困难自然对它也造成不了什么,它成了这高原上唯一一棵粗实的柳树,成了令人仰慕的奇迹。 看着这株柳树,我不禁想起了那个和它一样通过自己的努力创造奇迹的人——霍金。他是一个物理天才,但命运对他却奇迹残酷,让他除了三根手指和大脑之外其他部分全部瘫痪,他被厄运永远禁锢在了轮椅之上。然而轮椅禁锢了他身体的自由,却无法阻挠他思维的飞翔,他全心全意地投入研究中。他心里依然充满了希望,他一直认为自己拥有很多。尽管他经常失败,但最终还是顽强地搏击命运,最终成为了世界公认的科学巨人。在逆境中,他做到了常人无法做到的事,这不是一个奇迹吗? 要是你不怕困难,不怕挫折,心存希望,坚持不懈地努力,你也能创造属于你的奇迹!

  • 9、 人生不设限读后感:信心创造美好生活

    人生不设限读后感:信心创造美好生活

    当今,有人抱怨社会,有人抱怨父母以前我和大多数人一样,祈求过美貌、财富、好运的光临,但是,我最近读了《人生不设限.》这本书,彻底改变了自己过去的这些想法。朋友,你不妨阅读《人生不设限》这本书,你的一切抱怨,一定会烟飞云散,你一定会感恩你现在拥有的一切,坚定创造美好生活的信心!

    《人生不设限》这本书的作者是力克胡哲,他今年29岁,出生于澳大利亚墨尔本,书中讲述了作者本人的真实故事,讲述了他出生时没有手脚,怎样从一无所有到一无所缺,活出自己人生奇迹的精彩感人故事。我反复阅读这本书,力克成功的主要原因在于:他珍惜和记住自己所拥有的,完全忘记自己所没有的。他说:人生最可怕的并非失去四肢,而是没有生存希望及目标!记住自己拥有的,真正改变命运的,并不是机遇,而是我们的生活态度。

    力克13岁以前,由于自己身体与别人不一样,在浴缸洗澡时,多次想自杀,但没成功。13岁那年他在报纸上看到一篇介绍残疾人自强不息,给自己设定完成一系列伟大目标故事后,他受到启发,决定把帮助他人作为自己人生目标。力克说,他应该感谢父母把他带到这个世界上来,他告诉人们;一个人的外貌不太重要,自己虽然没有健全的四肢,但父母给了他一副好口才和一个聪明的大脑,他要把激励他人作为自己的人生价值。他21岁大学毕业,取得会计和财务规划双学位,并创设没有四肢的人生这个非营利组织,至今已在五大洲超过25个国家,举办过1500多场免费演讲,2005年被提名为澳洲年度青年楷模。他于2008、2009、2011年三次来中国的上海、西安、武汉等地演讲,他播洒希望与爱的行动深受老师及家长赞誉,许多人认为应该把他的故事列入学校课程。力克身残志坚,在他看来,一切事情皆有可能,他用自己的行动显示,什么叫作永不放弃;他用自己的故事证明,什么叫作不设限的人生!

    力克没有手脚,但他有头脑,有信仰、有信心、有信念,50分钟的视频演讲结束后,许多人争先恐后与他拥抱、合影,他觉得他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他积极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深深地感动了我,为人父母的家长,不妨把这本书赠给你的孩子,这是一本很值得阅读的励志书,一定会激发你的孩子努力学习,教他们感恩身边每一个人,坚定创造美好生活的信心!(李淑玲)

  • 10、 《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读书心得

    《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读书心得

    《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是冯恩洪教授结合自己的教育工作实践,对中国教育的理性思考与展望,读完此书,心头的诸多困惑迎刃而解。

    教育是一项需要爱心的事业。这个爱心首先表现为强烈的事业心,舍得投入和付出。我们常说,师爱是教师职业道德的灵魂,只有发自内心的爱学生,并允许学生淘气、调皮、犯错误。凡是把教育当成一项事业的人民教师,就必须具备高尚而伟大的师爱,用我们的爱去滋润幼苗,用我们的爱伴随孩子的健康成长。着名的特级教师霍懋征就提出来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我们的教师想把教育事业做好,想成为一个有些作为的人,那就必须奉献出爱心。

    一些学生学习品质差,甚至有一些不良的行为习惯,这是更需要我们的教师用更多的关爱去感化和帮助的。任何轻视、嫌恶,只会使他们自暴自弃。把一个智商优秀、学习品质良好、家庭背景好的学生,培养成一个全面发展、和谐发展的人,这也许并不困难;而要把一个智商一般、家庭背景一般、学习品质差的学生培养成一个乐观的、文明的、好学上进、学业优秀的合格的毕业生,就很不容易。也真因为不容易,才更显示出我们工作的难能可贵。

    创造适合每一个学生的教育,学生发展的不平衡,接受教育的能力不同,使他们有很大的差异。而教育的关键是适合每个学生的个性,促进学生个性特长的和谐发展,培养合格加特长的人才是中国社会发展需要。因此因材施教,让我们的教育去适合每一个学生的发展,让我们的学生不管程度如何,都能够在我们的教育指挥下,一点一点朝前走,取得一点一点的进步,真正获得发展个性和特长的空间。魏书生老师曾说过,我们在教育学生的时候,一定要考虑学生的可接受程度,不要难为孩子,让孩子生活在愉快的学习环境里,我们要唤醒孩子积极、向善、热爱生活的那根神经。

    此外,我们不仅要在学习上关爱学生,还要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环境,比如我们学校创设优美的校园环境、我们给学生做校服量身定做等,无疑都在从各个方面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

    让我们的学生在学校里,或者走向社会,或者升入高一级学校以后,能够安全地生活、健康地生活、文明地生活、负责任地生活、有尊严地生活、有爱心地生活和有创意地生活,这应该是我们教育的重要目标。我们还要使我们的学生学会关注生命、尊重生命、欣赏生命和敬畏生命,成为幸福生活的创造者和美好社会的建设者!让我们从一点一滴做起,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让我们的教育适合每一个学生。

  • 2019-10-19

  • 2019-10-19

  • 2019-10-17

  • 2019-10-12

  • 2019-10-11

  • 2019-10-11

  • 2019-09-28

  • 2019-09-25

  • 2019-09-25

  • 2019-09-25

  • 2019-09-25

  • 2019-09-25

  • 2019-09-23

  • 2019-09-23

  • 2019-09-23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23-03-21

  • 2021-12-18

  • 2023-04-13

  • 2023-02-08

  • 2019-09-20

  • 2019-10-19

  • 2021-09-02

  • 2023-04-07

  • 2021-12-28

  • 2019-10-24

  • 2021-07-26

茅盾创造读后感
茅盾创造读后感栏目为大家提供2024茅盾创造读后感,茅盾创造读后感大全,茅盾创造读后感2024,更多茅盾创造读后感在本栏目,欢迎大家阅读。 更新时间:2024/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