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读后感范文 > 沉默的告白读后感 > 地图 > 沉默的告白读后感,2024沉默的告白读后感范文大全
沉默的告白读后感相关栏目
沉默的告白读后感热门栏目
沉默的告白读后感推荐
沉默的告白读后感

(共 1291 篇)

  • 1、 沉默的证人读后感600字(3)篇
    沉默的证人读后感600字 第(1)篇

    不喜欢。每次最后都要画蛇添足多死人。

    剧情也不很复杂。前面的时候就已经有了三种可能,两口子合谋,医生迫使妻子同谋然后摆脱其去与仆人结盟,妻子迫使丈夫同谋再掩盖。至少小说描写的意图很明显。因为实在不愿相信仆人在主人死活与医生勾结,所以偏向另两种。尤其是写胸针时感觉这两种明显点。

    可是事实是凶手单独作案。利用丈夫掩盖。这都没什么。本来到此为止就是不错的小说了。可是偏偏最后两章画蛇添足,出现严重逻辑错误。

    父亲犯罪被揭发和母亲犯罪被揭发对孩子的影响一样的。如果作者说,侦探说判断凶手会顾虑母亲犯罪暴露影响子女而杀自己,那么为什么凶手就不考虑同样的原因杀父亲了呢?这不是双标吗。

    再说,凶手杀人为获利,不获利她怎么能短时间内杀了仆人,杀人狂吗

    还有侦探担心没实物证据而不能过早揭露凶手,凶手不会承认,反而让凶手为了无凭据的推理信杀了自己,这能自圆其说吗。不能,于是侦探扯上了前面的子女因素,还扯上了这样是为保护可能被杀的父亲女仆。这让我对此书评价骤降。

    其实作者明明是为了搞反转。前面的刻意描写让凶手一副受害人被控制的样子,后面反转受害人与凶手,而且增加关键证人死去的悬念。为了这一目的,作者才会让侦探明知其有危险还故意的放任凶手杀其。找的借口恶心。

    作者两个故事最后都这样。哪怕凶手杀其自己,只要是多余的不该杀的就没必要啊。侦探不尊重法律算侦探吗。她是不是马上被枪毙要由法院判决的。

    侦探在这里面就是凶手。靠这个出名的侦探必然出不了大名。讨厌。为了故事效果,让侦探成为凶手,有什么意思啊,失去了侦探小说本身的意义。你这个就是黑吃黑嘛

    按我国刑事法律,故意写信导致别人自杀的人就是杀人犯。故意杀人罪名成立,知道吗

    生气

    沉默的证人读后感600字 第(2)篇

    「 屋檐之下 各怀鬼胎」nno1/2018.07.05/普普通通,平淡无味n我忍不住开始想,“高产”对于一个作者来说究竟是不是褒义词。一个作家一旦把作品的数量作为追求,总是难免在最后出现良莠不齐、鱼目混珠的悲剧。没错,我的意思就是说,这本书可谓平庸至极,它可怜兮兮的在阿加莎作品集里被其他佳作衬托得暗淡无光、乏善可陈。遗产争夺的谋杀动机在推理小说里已足够老套,作案的手法也没有独出心裁,就连锁定嫌疑人的方式都是那么随意而敷衍,综观全书,哪怕我绞尽脑汁也只能勉强想出行文流畅这一个优点,实在是令人遗憾。人为财死,

  • 2、 沉默的大多数读后感1000字(3)篇

    四星半,必须用正确的姿势才可以阅读王小波。

    王小波是一个让人难以参详的复杂人物,他一半疯魔,一半圣佛。不喜欢他的人,会觉得他满嘴乱语,喜欢他的人就会觉得他睿智无双。

    他的文风尖酸泼辣,就像川菜,看着红辣致命,嚼着酥酥麻麻,回味一下还能感到一丝香甜,而且很可能不是辣了舌头就是辣了屁股,更可怕的是,就算是辣的胃疼,下次还想吃,上瘾!

    但是,有几类人,我不推荐读王小波。

    1、没有过社会经验的人。

    2、对文革毫无兴趣的人。

    3、不爱抬杠的人。

    因为他最喜欢用的行文方式就是反讽、自嘲、黑色幽默。太过单纯善良可能会被他的文字吓跑,不爱抬杠就可能被他的思路带偏。

    作为一名油腻的趋近于中年的,侥幸研究过文革历史的,又杠精的我,看到王小波的文章就好像王八看绿豆——对上眼儿了。

    大概10年前,第一次看王小波的杂文集,名曰:《一只特立独行的猪》,当时就被这篇文章的黑色幽默深深地吸引住了。不过还是太年轻,很多文章看的不知所云,总觉得此厮有些偏激。

    现在经历了多年的吊锤,再次阅读王小波,感觉就像打开了任督二脉一般清爽。

    他经历了文革,上山下乡;

    但他没像大多数经历了那个年代的知识分子一样伤春悲秋,而是嬉笑怒骂,唠着唠着就把该嘲讽的嘲讽了,该痛斥的痛斥了。

    他恢复高考后自学考进了大学,精通理科却独爱写文;

    所以他有着理科生的严谨求知和文科生的文采风流。他追求真理与科学,厌恶孔孟之道,程朱理学。

    他并非反感孔孟程朱其人,只是反感那些直到现在还拿这些理论作为最高意识形态说事的后人。

    他出国深造顺便环游了小半个世界,老婆李银河是知名的社会学家,专攻两性健康和同性研究。外甥姚勇是“水木年华”成员,并在退团后制作了热门游戏“qq炫舞”

    所以他的涉猎极广,对待任何非社会主流的问题都能从辩证的角度分析,鞭辟入里,没有偏见,用科学论证辩驳的你哑口无言。

    他二十年前就接触到了vr领域的知识,用来写作的电脑软件是自己编的,这点着实令我这个it狗汗颜…

    他是一个时髦的,具有前瞻性的知识分子,很多观点,在二十年后的今天都不过时。

    中国人的生活水平在逐步提高,但是很多底子里的根性,却并未跟上时代的脚步。

    不过,社会的发展总是在螺旋向前的。可惜他英年早逝,若还活着,想必也会对如今的中国感到些许欣慰吧。

    王小波的小说我是看不进去的。

    就拿最为人知的那部小说《黄金时代》来说,我都是当小黄书来看的……捂脸……

    不过他的杂文真

  • 3、 《沉默的羔羊》读后感_3500字

    《沉默的羔羊》读后感3500字

    前几天归纳好的思路,留着没有写。今天 在下班后,独自一人,坐在电脑前,使劲往前回想前几日的想法。突然有一些空白。就像准备好的一拳打在了空气上一样。过去的心得竟所剩无从。那一股当时在故事中的冲动劲,此刻是一点也没了,放佛烟消云散。在释然还是茫然之间,转念想一想,《沉默的羔羊》这本书到底留给了我什么呢?

    故事就是这么神奇,它可以带入你进入另外一个世界。但落幕之后马上又会到原来的状态。就像在正常婚姻下短暂的婚外情一样。在兴奋和甜蜜之后,又回到了平淡。

    《沉默的羔羊》,最开始我是看的电影。大约在四年前,大二的时候。我是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偶然看得,何为不知情呢,就是你不知道这部电影咋样咋样,什么荣誉啊,得奖啊,主人公是谁啊。而仅仅是在在一个偶然的机会,它就出现在了你的眼前。

    电影的开始是在一个神秘而紧张的氛围。在压抑而又在一点点撕破的音乐里,像一只蝴蝶在脱开最后的蛹衣。这时候,史琳达在镜头之中出现了。伴随着急促的呼吸声,她从一片冬天的树林下跑过。这一段是我这部电影中影响最深刻的片段。后面的细节不用多说了。当把这部电影看完之后,我紧接着看完了《少年汉尼拔》、《红龙》两部电影。

    后来,我和我舍友一起去图书馆。我和他带回来了《沉默的羔羊》。我强烈推荐给他看。不过,我当时确实是没有一点打算去看的想法。倒是,后面这四年。我在这个过程中又看了两遍这部电影。最终,在前一段时间,也终于把这本小说看完了。

    在看这本书的时候。一直在想这几个问题。

    1、羔羊为什么会沉默?

    2、睡梦中羔羊的尖叫代表了什么?

    3、羔羊何时会平静?

    我们先来谈一些其它的内容,待会儿再来回答这三个问题。最近我在找一些关于记忆与意识方面的资料。差不多是过往记忆与当下思维、行为之间的关系等等这一方面。目前最重要的一个感受便是发现味道、声音、画面、感受皆可留存。都可以成为记忆。这些记忆呢,又会变成一种“情感资源”。情感资源是可以开启和关闭,开启与关闭的过程不是你用手去操作的过程,是一种外界环境的无意识影响下产生。

    而什么可以成为最深层次的记忆呢?是那些定格在大脑记忆最深处的画面。这些画面是一张张在记忆阁楼中被钉在墙上的照片。至多是一个三秒的gif。记录着当时的时间、空间。以及情景旁白——心理感受和颤动。每当你无意识中踏入这些房间的时候。这些照片就会被来自久远的风吹动。

    时间即是斧头在林间的回响。

  • 4、 《沉默的大多数》读后感_1600字

    《沉默的大多数(最新修订插图典藏版)》读后感1600字

    有一个人,长得有点寒碜,时常歪着头,一脸坏笑,活像一个流氓。但高晓松却把他当成“神一样的存在”,冯唐说他是“一个奇迹”,他写的情书被当成灵魂爱情的范本,妻子李银河说他是“世间一本最美好、最有趣、最好看的书。” 喜欢王小波的人都喜欢他的有趣。就如他自己所说:“我看到一个无趣的世界,但是有趣在混沌中存在。我要做的就是把它讲出来。” 提到王小波,很多人首先想到的就是“自由”和“诗性”。他曾说:“听说有一个文学圈,我不知道它在哪里。”像个云游世间的侠客,倚天仗剑,来去无影,和他笔下的人物一样,不羁,洒脱,带着那么点儿倔劲儿。 王小波以写小说为主业,但有时也写些杂文,来表明他对世事的态度,作为一个平常人,他的看法也许不受他人重视但对他自己却很重要。 《沉默的大多数》这本杂文随笔集包括思想文化方面的文章,涉及知识分子的处境及思考(《中国知识分子与中古遗风》《知识分子的不幸》《道德堕落与知识分子》),社会道德伦理(《道德保守主义及其他》),文化论争(《文化之争》),国学与新儒家(《我看国学》《智慧与国学》),民族主义(《警惕狭隘民族主义的蛊惑宣传》)等问题;包括从日常生活中发掘出来的各种真知灼见,涉及科学与邪道,女权主义等;包括对社会科学研究的评论,涉及性问题,生育问题,同性恋问题,社会研究的伦理问题和方法问题等;包括创作谈和文论,如写作的动机,作者的师承,作者对小说艺术的看法,作者对文体格调的看法,对影视的看法等;包括少量的书评,其中既有对文学经典的评论,也有对当代作家作品的一些看法;最后,还包括一些域外生活的杂感以及对某些社会现象的评点。 他曾说:“我对自己的要求很低:我活在世上,无非想要明白些道理,遇见些有趣的事。倘能如我愿,我的一生就算成功。”他确实也做到了。 罗素对王小波影响最大,他认为对伦理的问题无法做科学的辩护。思维可以给人带来很大的乐趣,这个看法在伦理的论域之外。他还说,有很多看法看似是一种普遍的伦理原则,其实只是一种特殊的恳求。在《沉默的大多数》里,王小波的看法都是这样的——没有科学的论据,也没有教条的支持。 1997——2018,在王小波离去的二十多年间,生活也不曾改变。二十年前,王小波说,“我正在出一本杂文集,名为《沉默的大多数》。大体意思是说:自从我成人以来,所见到的一切全是颠倒着的。在一个喧嚣的话语圈

  • 5、 《沉默的大多数》读后感_2400字

    读罢,我为文中的猪兄拍手叫好,同时也对文章的作者产生了一种莫名的好感。多年以后,我爱上了读书,再次遇见王小波,便果断拜读起来。

    发现《沉默的大多数》一书是在我们单位的书架上。此书共计122千字,收录有39篇文章。本人利用每晚睡觉前十几分钟读上三五篇,前后用近两周时间读完。

    在作者介绍中写道,王小波,1997年4月11日(即为本书作序22天之后)病逝于北京。

    以下则是在阅读本书时,从全文39篇中挑选出本人最喜欢的10个片段:

  • 6、 《沉默的大多数》读后感_1300字

    《沉默的大多数》读后感1300字

    《沉默的大多数》王小波

    王小波在书中大肆批判中国式哲学、国学、儒家思想,崇尚西方自然科学,用东西方文化差异对比,有些偏颇,因为文化不同种族不同那么群体心理就会有差异,正因为这种差异,世界才有了多元化,当然也不妨碍我们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只是并无好坏之分。

    书中后面独立章节大都是他的短篇杂文,诙谐风趣的调侃,针砭时弊,甚至讽刺批判时代的各种事物,关于平等、恭维、格调、崇高、电影、艺术、小说、高考,文革、君子、儒家、个人、居住、环境、饮食、尊严……都给出了他自己的观点,有些论调今天来看个人觉得也过于偏激,大量用七十年代的时代背景和自己经历评判事物,而今看来是同也不同,毕竟是时代造就的人,而非他造就的时代,他的部分观点受到了时代的局限性,这些观点暂且求同存异吧。

    现实生活中的各种思潮影响,我们经常处于漩涡之中,活着活着就丧失明辨是非的能力,想明辨一些是非,好像很容易,实则很难,因为自己的见解受所处环境、接受的教育、生活的经历等因素影响、角度不同、立场决定态度,所以是非曲直在每个人的角度也会得到不同的答案。那么这样一来,把自己理解不了的事,当作与自己无关的事,也未尝不是明智之举,理解不了,因为认知层次不够,此时再做评论的话岂不是愚蠢至极,无知者才无畏。还有可能因为价值取向的不同,而看作与自己无关,这样的话去评论,是否也是对他人的一种干涉。

    年纪越大越觉得明辨是非很难,是非标准无法恒定,是非评判既简单又难,简单的是它根本不用深入思考推理就可以判断,难的是它是否能多维度推断出这个结论。是非对错本无常,开放包容也很好,又何必强调绝对的明辨是非的能力,那不也是抱着僵硬的逻辑吗,把世界一切事物分成好坏对错以后,也是非常可怜的事情,所谓是非都是相对的,我们都处在是非之内,又何来明辨。

    在年轻时,对这个世界仅仅有一些粗浅的认识,就以为无所不知,在对世界妄加判断,同时还会对和自己交流的人大肆灌输自己的所谓思想,现在想起来,这种好为人师的行为相当狂妄浅薄。

    现在看来,面对任何事情,首先是明是非,伦理上确保方向,考虑利弊关系,选择路径和解决办法,接受事不情的结果,心理上平衡得失,这就是明是非知厉害平得失。

    话语是一种展示自我时最廉价最便捷的方式,可往往很多人忽略了付出的代价,说出口的话其实每句都收不回,都代表自己,如果惯用真实表达,那每一句话都需要包装与之匹配,并

  • 7、 《沉默的大多数》读后感_2500字

    《沉默的大多数(最新修订插图典藏版)》读后感2500字

    这个书名咋一看很容易让人误会它是本内容很沉重的书籍,加之王小波在国民心目中的形象一直以来很有分量,不知情的人会轻易的就给这本书盖棺定论。

    王小波盛名已久,他最为出名的《黄金时代》在多数人的心目中是本小黄书,便是连我这种没看过他作品的人也对《黄金时代》里所谓赤裸裸的“性”描述也是耳熟能详,大家一提起这书都会笑而不语,但是在《沉默的大多数》里你会更多的看到他关于写作的初衷、日常生活小事的一些见解,通过这本书你反而会更加的了解他,而不是只肤浅的以为他就是个流氓。而即便他流氓,个人认为他也是个有文化的“老流氓”。

    书中很大章节的描画王小波的人生经历,还有他从这些经历中得出的思考,其中不乏荒诞至极的想法,从吃饭“屙屎”粗俗的小事牵扯到爱因斯坦的物理学,你不由得不佩服他的胡扯能力之强,但是你又不得不承认他说的这些十分有道理,用现代人的说法就是“看他一本正经的胡说八道”。

    我原以为《沉默的大多数》会是一部描述沉重历史的小说,可是万万没想到它居然是本杂文集,在刚一开始王小波就清楚明白的告诉你为何它叫《沉默的大多数》,“好人不光是在书本上学习,还会在沉默中学习。这是我人性尚存的主因”、“中国的传统是一面镜子,外国文化是另一面镜子。还有一面更大的镜子,就在我们身边,那就是沉默的大多数”……就写作而言,他讲到国内外文化差异对比,到自我沉默内省,先是很正经的告诉你,“写书应该能教育人民,提升人的灵魂”是一句金玉良言,却又在下一句神转折,“但是在这世界上的一切人之中,我最希望予以提升的一个,就是我自己。这话很卑鄙,很自私,也很诚实。”用坦荡荡的语气,说出这么流氓的话估计也就他一个人了,可是静下心来自问,难道你不是这样想的吗,王小波不过是大胆的说了你我都不敢说出的想法而已,就坦率这一点来讲,我很是佩服他。

    讲到思维的乐趣时,他先是说起阿城先生写知青下起的小说,接而又话锋一转,话糙理不粗的讲明,“因为没事干而下棋,性质跟手淫差不太多。”赤裸直白的话语让你面红耳赤之余不由得点头赞同,真是不怕流氓没文化,最怕流氓有文化。

    他以很多切身体会以及历史事件告诉你,“在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上,最大的不幸就是有些人完全拒绝新奇”、“我们这个民族总是有很多的理由封锁知识、钳制思想、灌输善良,因此有很多才智之士在其一生中丧失了学习、交流、建树的机会,没有得到思

  • 8、 《英国城市更新》读后感800字

    《英国城市更新》是一本描述城市不断发展的书籍,是跟我们现在的城市化的发展是有相通之处的,《英国城市更新》读后感一起看看吧!

    城市更新是上海近年乃至今后若干年里城市建设的一个热点和新的发展趋势,公司有专门的部门条线在做课题和项目的研究,我的工作与之并无交集,每日耳濡目染的也只是这些前沿资讯的碎片,心里难免会对其产生了极大的好奇,究竟谁能给我讲清楚什么是城市更新?完整的概念要到哪里去找呢?一日路过公司书架,搜索间发现了这本英国城市更新,并且是2016年的出版的新书。

    《英国城市更新(第二版)》由安德鲁塔隆所著,作者是西英格兰大学地理和环境管理系城市政策方向的教师,翻译者是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杨帆教授。作者通过回溯总结的方式回顾了英国从二次世界大战后到2012年间的发生的城市更新运动。狭义上对城市更新的理解也许是对某个地区、某个项目的土地、房产进行整理和再开发,从而挖掘更大的经济效应。英国的城市化进程与工业的发展以及随后的去工业化发展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城市因而较早面临由此带来的社会、经济和环境问题,所以在作者安德鲁塔隆的认知里,城市更新是为扩大和延展城市的经济基础,提高竞争力和凝聚力,从而为城市居民提供可持续工作机会和提高收入的所有计划、措施和行为。

    第七章至第十四章共8个章节,作者通过对城市的竞争力、城市治理机制、社区参与、可持续性、商业零售业、住房、文化和创意产业、郊区和远郊地区8个城市更新的研究视角,逐一展开了详细阐述。我们可以从中看到英国的城市更新是如何从自上而下的驱动方式转化为今日自下而上的无为而治的。从中我们还可以对比借鉴包括区域经济联动、旅游地产、城乡改造等等在今日中国的现实需求。

    今()日的我们逐渐意识到既往的发展占用了太多的资源和空间,快速的建设增长背后,隐藏着极大的环境和资源浪费,而人口、政策等原本具有推动作用的竞争力却在逐渐消失。那些用后即弃不加循环使用的经济增长方式和社会构建方式,亟需转型成为注重有机生长和价值传承的发展模式。而个人除了追求经济的富足,似乎更加注重去追求具有高品质的文化精神生活,生态可持续性和社会包容性逐步汇聚而成为具有影响力的新的城市生活价值取向。而城市更新则是一场城市细胞的新陈代谢的过程,所以不可能寻得到一整套一成不变的最优规范来管理这样的过程,城市更新的策略必将是在不断变化的环境中适时的动态调整的创新和改良。

  • 9、 《当祂沉默时》读后感2000字

    《当祂沉默时》一书由远藤周作所著,是大和民族不堪回首的一段历史,我们要直面历史,更好发展。下面小编带来的是《当祂沉默时》读后感2000字。

    一直想着看完《当祂沉默时》,说点什么。

    这个夏天对这本书翻了又翻,第一次看的时候,只是觉得挺好,和我祷告之后的心情很相似。于是把那些有共鸣的字词划线标注。后来这本书就搁置在床头柜。半个月后,重新拿起这本书,又重头看起。发现之前划线的句子依然使我那么感同身受。拿起笔和那本厚实的笔记本,决定把这些句子都摘记下来,第二次看这本书的时候意犹未尽,每天都翻看它。看着看着都会不禁点点头。

    这是第一次公开写读后感,也是当做随笔记录。

    我的祈求,他听见了吗?这正是很多人的心声,对于我们每个祈祷者更是如此。有时候觉得为什么我每天祷告,上帝却没有垂听呢?事情的发展依然不是我祷告中所想要的结果。就这样带着很多的疑问和好奇,想在书中找答案。书中归纳三点:1.我们的祷告目的不纯。2。我们的信心可能存在偏差。3.我们的祷告方式不对。 看到这三点的时候,又很疑惑,难道上帝会因为我们祷告目的不纯、信心不够、方式不对,就不理会我了吗?如果祷告要这么完美无瑕,那会有多少人的祷告是上帝悦纳的?又有多少人的祷告是上帝不悦纳的?书中写到加尔文鼓励我们说:要持之以恒。我们做不到完美无瑕,神也没有要求我们这样,但只要不停止期盼、不退缩、求长进,就够了。 很多时候我们希望自己来做主,对上帝却没有信心,所以不愿意放下自己,更不愿意两手空空地来到神的面前,信心本身不是力量的来源,所信靠的神才是;不是自己给自己加油,而是将自己交给神。信心的含义就是,我没有什么可以给神的,只有凡事都向神索取。

    受一些思想影响,有时候觉得作为基督徒就要不生气,没有情绪。但是我们都知道怎么可能呢?没有情绪的人肯定是不存在的。喜怒哀乐的情绪,自然是与人俱来的本能,就像我们鼻子可以闻气味,耳朵可以听声音。 负面情绪不是问题所在,问题是我们应该如何处理这样的情绪。 或许当情绪来的时候,我们会努力压抑自己,不去表达,短时间里似乎是奏效的,但它不是长久之计,它会在毫无准备的情况下爆发;我们也或许会直接找个出气筒发泄了情绪,给对方也带了不该有的情绪,这样的解决方式也不奏效;当然我们也会把这些归在自己头上,觉得是自己的错,认栽。但是长期以往,这种由羞愧引发的罪恶感是负面的,会导致抑郁,它将平安、喜乐和赦罪的恩典一概

  • 10、 沉默的大多数读后感书评欣赏

    《沉默的大多数》是一部由王小波著作的书籍,提到王小波,相信很多朋友都听说过他的那篇《一只特立独行的猪》,不知道大家看完都有怎样的感受呢?小编这里给大家带来了一些网友对《沉默的大多数》这本书的评价,一起欣赏吧!

    对于这段时间观看的《沉默的大多数》这本书,想说的就是在以前没有看过这类的书,现在发现这本书后让人眼前一亮,毕竟这本书的名字就特别的有意思,这个沉默还分什么大多数么?观看这本书的最初的状态就是昏昏欲睡,因为前面讲的东西不是那种我以前所看的小说的风格和内容,但是刚开始是这种感觉,到后面就不是这种样子了,后面的内容在我看来是很有意思的。

    当时在看了一点以后发现它里面的内容很容易让你变得开始思考,作者在书中写的内容都是对一个事件的分析,而且还是以另一种不同的观点来解析这件事,它把一件平凡的事情分析的结论,让人受益良多,()正如在这本书的扉页从话语中,你很少能学到人性,从沉默中却能。假如还想学得更多,那就要继续一声不吭。

    书中的作者以《一只特立独行的猪》来说的当时在那个时代的抨击,而且这只猪在书中就是比喻当时的人,不同的人代表不同的猪,普通人就是相当于普通的猪,而那只所谓独行的猪,就是在当时的一个另类,那些人特别喜爱这只猪,因为他们在这只猪的身上看到了就是那种生活的独立,能过自己想过的生活,这一只敢于打破规则的猪,但也正是这样的精神才值得我们去追求和向往,在这本书中没有所谓的叛逆和耍个性,而是有着对于冒险精神的一种向往和崇高吧。

    对这本书中的作者就是当代的学者、作家王小波,作者是一个自由的人,是一个在身体和灵魂上都自由的人,他讨论一切矛盾律,经常做出一些与那个时代格格不入的事,但无疑他是一个伟大的人。

  • 2019-11-02

  • 2019-10-29

  • 2019-10-29

  • 2019-10-29

  • 2019-10-29

  • 2019-10-29

  • 2019-10-29

  • 2019-10-29

  • 2019-10-28

  • 2019-10-28

  • 2019-10-24

  • 2019-10-24

  • 2019-10-24

  • 2019-10-23

  • 2019-10-23

  • 2019-10-20

  • 2019-10-19

  • 2019-10-19

  • 2019-10-17

  • 2019-10-17

  • 2019-10-17

  • 2019-10-14

  • 2019-10-12

  • 2019-10-11

  • 2019-10-11

  • 2019-10-11

  • 2019-10-11

  • 2019-09-28

  • 2019-09-25

  • 2019-09-25

  • 2019-09-25

  • 2019-09-25

  • 2019-09-25

  • 2019-09-23

  • 2019-09-23

  • 2019-09-23

  • 2019-09-23

  • 2019-09-23

  • 2019-09-23

  • 2019-09-23

沉默的告白读后感
沉默的告白读后感栏目为大家提供2024沉默的告白读后感,沉默的告白读后感大全,沉默的告白读后感2024,更多沉默的告白读后感在本栏目,欢迎大家阅读。 更新时间:2024/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