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观后感 > 周总理回延安观后感 > 地图 > 周总理回延安观后感,2024周总理回延安观后感
周总理回延安观后感相关栏目
周总理回延安观后感热门栏目
周总理回延安观后感推荐
周总理回延安观后感

(共 4867 篇)

  • 1、 《周总理》观后感,电影《周总理》观后感(读后感范文)

    今天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我有幸观看了《周恩来》这部电一影,它是迄今为止我所看到的最感人的影片之一。

    这部影片反映的是周恩来总理在生命旅程的最后十年的不平凡经历,展现了他日理万机抱病工作的生动画面。一场场、一幕幕,感人肺腑,令人泣下。过去我看影片很少流泪,但这次很难控制自己。整场影片我是以一种激一情难抑的心情看完的。不知不觉地,随着剧情发展,我的泪水就流下来了。

    这部影片采用纪实一性一的手法,特别容易打动普通中国人心里最沉挚的情感。影片的内容非常真实,有些片段几乎让人怀疑这是记录片。摄制组能调动全国各省市的优秀演职员,进入中南海、钓鱼台等处实地拍摄,更说明周恩来一精一神的非凡凝聚力和巨大感召力。

    影片的每一个细节都会令人想起很多。如果说原来我对周恩来只是从书报上、从文字中了解的话,那么通过这部影片,一个有血有肉的周恩来形象就赫然站在我的眼前。

    我该如何来纪念敬一爱一的周恩来总理呢?尽职尽责当好一名老师是我目前唯一所能做的。怎样才能做一名好教师呢?我认为:首先,树立良好的师德形象。教师良好的思想品行将是教师最伟大人格力量的体现。其次,规范文明行为。教师工作的“示范一性一”和学生所特有的“向师一性一”,使教师在学生心目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孔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学生总是把教师看作学一习一、模仿的对象。教师需要从小事做起,从自我做起,率先垂范,作出表率,以高尚的人格感染人,以整洁的仪表影响人,以和蔼的态度对待人,以丰富的学识引导人,以博大的胸怀一爱一护人。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教书育人的实效,学生才会“亲其师,信其道”,进而“乐其道”。再次,关一爱一每位学生。热一爱一一个学生就等于塑造一个学生,而厌弃一个学生无异于毁坏一个学生。前苏联著名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就曾花10年时间,将一名有偷窃一习一惯的学生培养成一名成功的农庄主席。每一位学生都渴望得到老师的一爱一,尤其是那些家庭有过特殊变故的学生,容易形成特别一性一格,这就要求教师真诚相待、热情鼓励、耐心帮助,用师一爱一的一温一情去融化他们“心中的坚冰”,让他们在愉快的情感体验中接受教育。

    我一定要做到:走上三尺讲台,教书育人;走下三尺讲台,为人师表。

  • 2、 《周总理》观后感400字,电影《周总理》观后感400字

    【第1篇】

    前些天,我和同学们看了电一影《周恩来》。影片以十年文化大革命为社会背景,展现了周总理在错综复杂的路线斗争中,秉公无私,大义凛然,忍辱负重,力挽狂澜的无产阶级政治家伟大胸怀。真令人感动啊!

    观看影片时,一些经过那个时代或年长一点的人都流一出怀念敬一爱一周总理的热泪。可相反的一面,谁也不会想到吧!在我们观看影片时,有的同学座靠门,竟想“逃跑”。听说有的家父亲看电一影,泣声不断,儿子看电一影睡了两觉。一妈一妈一的一位朋友费尽九牛之力搞来一张票,儿子却卖钱看录像。这真是不可思议啊?难道他们不知道周总理吗?难道《周恩来》的影片感人的镜头不够吸引他们吗?难道他们对总理就没有一点感情吗?我想不会。

    中学生的本质是好的,只不过就是怎样导教育他们的问题。改革开放,政治思想教育不够,一些中学生对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了解的太少,感情不深。对祖国、对人民的感情太少了如果长期下去,青少年――四个现代化的接班人就会忘记革命传统。这是多么危险啊!

    【第2篇】

    观看纪实片《周恩来》给了我很大的启发,我们年轻一代应该积极弘扬周总理的一精一神,为中华之繁荣昌盛而读书。

    一.好好学一习一.周总理天资聪颖且勤奋好学,从童年到老年都在恪守“活到老,做到老,学到老,还 要改造到老”的诺言,使他成为一个学识渊博、智慧超群、机警睿智、谦虚、幽默,气度非凡的人。在长期的革命实践中,他把创造一性一思维放在求真务实的工作中,用实际行动践行了共产党一人的思想、信念,为全一党一树立了楷模。

    二,一团一结友一爱一.周总理一生顾全大局,一团一结一党一内一党一外、国内国外各种人士,朋友遍天下。不论遇到多少委屈,多大困难,都藏在心底,以一个无产阶级革命家的气魄和胸襟,在中国革命的关键时刻发挥了重要作用。西安事变,他不计前仇,释放了蒋介石,给历史留下了佳话。

    三,鞠躬尽瘁.周总理一生为人服务,情系人民,心系人民,在三年自然灾害时期,他主动担任全国战胜灾荒“总指挥”,吃不下饭,睡不好觉,每天夜里都要等各个方面把粮食问题落实了,才能睡下,他曾对外宾说:“为了粮食,我的头发都白了许多。”他时刻把人民的冷暖挂在心上,服务于自己的一切行动中,成为人民最敬一爱一的人。

    有人说:“行高于众而人不妒,功高天下而不自私”,这正是敬一爱一的周总理的魅力之所在。

  • 3、 《周总理》观后感600字,电影《周总理》观后感600字

    今天作为一名共产党一员我有幸观看了《周恩来》这部电一影,它是迄今为止我所看到的最感人的影片之一。

    这部影片反映的是周恩来总理在生命旅程的最后十年的不平凡经历,展现了他日理万机抱病工作的生动画面。一场场、一幕幕,感人肺腑,令人泣下。过去我看影片很少流泪,但这次很难控制自己。整场影片我是以一种激一情难抑的心情看完的。不知不觉地,随着剧情发展,我的泪水就流下来了。

    这部影片采用纪实一性一的手法,特别容易打动普通中国人心里最沉挚的情感。影片的内容非常真实,有些片段几乎让人怀疑这是记录片。摄制组能调动全国各省市的优秀演职员,进入中南海、钓鱼台等处实地拍摄,更说明周恩来一精一神的非凡凝聚力和巨大感召力。

    影片的每一个细节都会令人想起很多。如果说原来我对周恩来只是从书报上、从文字中了解的话,那么通过这部影片,一个有血有肉的周恩来形象就赫然站在我的眼前。

    我一定要做到:走上三尺讲台,教书育人;走下三尺讲台,为人师表。

  • 4、 《周恩来回延安》观后感

    革命历史题材电影《周恩来回延安》生动讲述了1973年6月,周恩来总理回到革命圣地延安的一段真实感人的历史故事,热情颂扬了以周恩来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始终心系人民,坚持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使命。

    影片中身患重病的周总理,仍然在废寝忘食地工作,希望为国家、为人民做更多的事。邓颖超同志和医生为了他的病情着想,多次劝说他要多注意身体,不要过度劳累,周恩来总理却说:我还有很多理想没有实现,党和人民需要我。这样勤政为民的精神,令我无比感动和敬佩,周恩来总理热爱人民、鞠躬尽瘁的崇高精神更是深深地感染了我。影片中当周总理回到延安看到人民群众的生活依旧贫苦时,总理眼睛湿润的镜头令人动容,没有言语,却展现出总理对人民的深情。而1976年周恩来总理逝世后,出现了首都人民十里长街送总理的真实事件,这充分展现了人民总理人民爱,人民总理爱人民的感人画卷。

    周总理离开延安临走时,留给延安人民的最后一句话是:延安建设好了我再来!他承诺等到延安三年变面貌、五年粮食翻一番的时候还会回来。然而三年后,周总理永远地离开了我们,他许下的延安建设好了我再来的诺言也无法兑现,但周总理的精神依旧照耀着我们的前路。在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该片的上映有利于我们更加坚定理想信念,进一步继承发扬党的优良传统。

    2018年3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周恩来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指出,周恩来同志半个多世纪奋斗的人生历程是中国共产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历史的一个生动缩影。在周恩来总理心中,人民群众永远是第一位的。作为当代青年大学生的我们有责任传承周总理的精神,学习他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作风,永远相信人民、依靠人民,将个人的发展融入人民群众的奋斗事业中去。

  • 5、 周恩来回延安观后感

    看《周恩来回延安》,整个影片给人的心里带来深深地震撼和感动。总理的一生,是写满付出与奉献的一生。

    影片以周总理回延安的行程为主线,又以回忆的方式再现了中国革命在延安时期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

    总理脚步所到之处,无一不是真诚热烈,人头攒动的欢迎,影片告诉我们,只有把真诚全部奉献给人民,人民才会记得你,尊重你,爱戴你。

    勤勉、敬业、日理万机,鞠躬尽瘁,这些品质影片刚开始用秘书利用总理上厕所的间隙不停地汇报工作来表现的。灾情、外交、国家建设,一件件、一桩桩都牵动着总理的心。

    忍受着身体的种种不适进行外事谈判,身边的同事提醒总理注意身体,适当休息,可是他的心里放不下工作,他的心里时刻装着国家和人民。

    总理的袜子上打着补丁,总理的衣服被工作人员提醒,洗的时候要小心翼翼,帮曹大嫂穿针不忘把线头放在嘴里抿一下,这些温馨生活化的细节展示了周总理的艰苦朴素,平易近人,让一代伟人的音容再现,感人催泪励志奋进。

    人情重怀土,飞鸟思故乡,周总理把延安当成自己的第二故乡,同样惦记延安人民的还有毛主席和朱德司令。他们熟悉这里的一草一木,思念这里的一草一木,更怀念和感念这里的父老乡亲。跟随着总理的脚步,延安那片散发着真理和革命之光的热土就这样进入了大家的视野。

    淳朴的西北风土人情和革命老区人民的真挚情谊一次次让人潸然泪下,总理对延安的发展给予厚望,对延安人民的深深牵挂,每每让人看见都热泪盈眶。

    影片故事朴实,真切地再现了老一辈革命家吃水不忘挖井人的崇高品德,以及他们对革命老区延安的不舍和留恋。是陕北黄土高原孕育了新中国,是小米饭南瓜汤滋养了新中国的一代领导人。周总理宴请当年的老邻居、老伙伴,不装,不端,不傲慢,不忘本,流逝的是岁月,不变的是从心底流出的真情。

    影片通过总理的回忆,生动刻画了当年革命岁月延安人民为了新中国的诞生作出的巨大牺牲和贡献,为革命老区人民宽广的胸襟和精神境界所感动,即便是自己的儿子牺牲在战场,曹大娘依然没有一句怨言。

    影片没有太多宏观的大场景,更多的是平凡真实的小细节,细腻生动的心理刻画,把一代伟人对延安的真挚而又动情地心声演绎的淋漓尽致,从头到尾那份饱满而又炽热地浓浓乡愁和最朴实的平民情怀,让人心动。

    越是平凡处,越是见初心。纪念馆里收藏的毛主席和朱德司令给亲人的两封信,把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无私奉献、克己奉公的形象跃然纸上,也诠释了他们一代人的高尚人

  • 6、 周总理的故事读后感

    周总理的故事读后感(一)

    周总理一个伟大的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

    他小时候就立下了立志读书,报效祖国的誓言。十二岁那年,魏校长给他们上课,问同学们为了什么而读书。同学们有的回答是为了父母而读书,有的回答是为了赚钱而读书,有的则回答是为了光宗耀祖而读书校长对这些同学的回答都不满意。这时,周恩来站起来,大声说道: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校长听了非常高兴,告诉大家:有志者,当效周生啊。

    周总理吃饭很简单,经常是两菜一汤,主食吃普通面粉,不吃富强粉,吃普通大米,不吃小站稻,而且每周至少一顿粗粮。在三年自然灾害时期,周总理不吃肉,不吃鱼,不吃蛋,和全国人民同甘共苦。在中南海,他常常亲自排队买饭。有一次,他买了一碗玉米饭和一碗汤,最后碗里剩下的汤,周总理就用窝窝头蘸着吃完,一点也不浪费。

    看看我们现在的同学,还有人能做到这样吗?生活条件好了,可是同学们都挑嘴了,这样不吃,那样不吃,要是周总理知道,他一定心疼死了。读完《周总理的故事》,我在心里暗下决心:一定要改掉挑食的毛病,做个懂事的孩子。

    我要向周总理学习,从小立志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只有这样,长大后,也能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我一定会好好努力,实现自己的目标。

    周总理的故事读后感(二)

    在读完《周总理的故事》一本书,让我感受到革命年代的艰辛历程,在他的事迹中,我几次读得眼泪涌出。除了感动,更多的是他为人民、为革命无私奉献的精神让我不由得执笔要写点什么表达我久久不能平静的心情。

    周恩来,他是一代伟人,一代领袖,这个伟人形象更具生活化、艺术化、人性化、更加精彩化。让我深深体会到了一个坚强的共产主义战士的内心情感是如此深邃,如此丰富,犹如喷发出的岩浆般炽热!

    周总理,少年时为中华之崛起而奋发苦读。青年时,他为寻求真理而远渡重洋,虽历经坎坷依然意气风发。他说:一帆风顺是不能磨练人的大江歌罢掉头东,遂密群科济世穷。面壁十年图破壁,难酬滔海亦英雄。这是周总理青年时的志向,这也是他鞠躬尽瘁的写照,这才是他全部人格的体现。周恩来在日本留学,曾写下《雨后岚山》。

    美国代表团访华时,曾有一名官员当着周总理的面说:中国人很喜欢低着头走路,而我们美国人却总是抬着头走路。此语一出,话惊四座。周总理不慌不忙,脸带微笑地说:这并不奇怪。因为我们中国人喜欢走上坡路,而你们美国人喜欢走下坡路。-------美国官员的话里显然包含着对中国人的极大侮辱。在

  • 7、 周总理冒雨借书读后感

    周总理冒雨借书读后感(一)

    通过一件小事对周总理的评价图书馆借书一事

    短文讲述了周总理冒雨到图书馆查资料的事,赞扬了周总理自觉遵守制度的高尚品质。原文: 冒雨借书 八月的一天,一早就下着大雨,北戴河文化图书馆管理员小王在空荡荡的图书室里隔窗望着外面的风雨。 电话铃响了,小王拿起听筒,打电话的人要借一本世界地图册和几本书,说是要研究一个问题,小王抱歉地告诉他:这几本书按照规定不能外借,您如果需要,可以到图书馆来看。对不起。对方只好把电话挂上了。 图书室里静得让人感到无聊,外面的风雨那么大。不会有人来借书吧?小王想着。 忽然,图书室的门被推开了,一个人带着风声雨水走进图书室,他手里拿的雨伞淌着水,挽起的裤腿也已经湿透。他把雨伞放到墙。

    周总理冒雨借书读后感(二)

    这篇文章开门见山,没有多余的话。以电话中对白开头,点出借书的事由。这里写风雨,为下面写周总理冒雨借书作了铺垫。一个人带着风声雨水走进室内写得很形象。雨伞流着水,裤脚已经湿透,进一步写出风雨之大。风大雨大阻挡不了周总理求知的愿望。谁会想到冒雨借书的人竟会是周总理。写小王的吃惊、后悔同样十分逼真,这样的神情,这样的语言,显然是发自内心的。总理的话虽然不多,但从小事说到大事,十分深刻。这个比喻好。用人物对话结尾与开头呼应。

    周总理冒雨借书读后感(三)

    前几天,我在《快乐文摘》里看到了一个故事。觉得非常有义意,深受启发。

    这篇文章写了八月的一天,下着大雨,周总理想借一本世界地图和几本书,他打电话到图书馆得知这几本图书不能外借,周总理竟然亲自来到图书馆借阅,让图书馆里的员工很感动的事。也表现了周总理秀按照规章制度办事。

    周总理身为一国总理,却自己亲自去图书馆借阅图书,不让别人送来。

    其实在每个人的生活中都有这些例子。在我的生活中也有这样的一些例子。我亲眼目睹了一场车祸。那是在放寒假的一天,我到街上去买东西回家,正下次到半路,看见了一个人在不远的栏杆上跨过马路,为了贪方便,不幸的事发生了。那男人刚走到马路中间,一辆丰田小轿车像穿梭机一样地冲过来,嘭的一声,那人被撞得飞了十几米远躺在地上不动了。可能死了吧。这都因为那个人不遵守交通规则造成的。国家定下的交通规则,人人都必需遵守,如果不遵守,车祸就会天天出现,给人们带来伤害。

    读完这篇文章后,我懂得了要遵守一切规章制度,向周总理学习,做个好公民。

  • 8、 《周恩来回延安》观后感800字

    《周恩来回延安》观后感:一代伟人音容再现,感人催泪励志奋进 由吴卫东、刘劲共同执导,刘劲、唐国强、卢奇、黄薇等众多戏骨级演技派演员主演的《周恩来回延安》正在热映中。影片以1973年身患重症时的周恩来总理回到已经阔别26年之久的延安为主线,真实还原了周恩来总理在延安的点点滴滴。并通过周恩来总理与革命圣地延安人民同吃同住的22个小时,将人民总理爱人民,人民总理人民爱的主题烘托了出来。 此番再度饰演伟人周恩来总理,刘劲老师更加形似且神似。尤其是老年妆,将身担重病依旧为国为民日理万机的总理形象刻画得淋漓尽致。对延安历史原貌的再现,《周恩来回延安》也做到了极致,足见片方在制作影片时的诚意与走心。 《周恩来回延安》的细节非常温馨、感人、催泪,而对这些细节的真实还原,也让周恩来总理的形象更加伟大。 尽管阔别延安老区已经26年之久了,但周恩来总理对生活在延安的老朋友、老邻居的名字依旧能脱口而出、如数家珍。这充分说明周恩来总理的心里始终都装着人民。 与延安百姓一起吃饭的那场戏,让人哭惨了。几个百姓吃饭时,都好像饥饿已久,又快又急。周恩来总理看在眼里,疼在心上。他知道老区人民的生活还很艰苦,还很少很少能吃得上这么香的小米饭。看着看着,周恩来总理的眼里就噙满了泪花。刘劲老师的眼泪也是说来就来,丝毫不用酝酿,将那时那刻周恩来总理急人民所急想人民所想的心绪,拿捏的非常精准。几位饰演百姓的老演员,细腻而扎实的表演,也值得鼓掌叫好。 周恩来总理离开前,一位老邻居将自家仅有的一小袋小米(原本是家人留给他70岁生日的)装起来送给总理。有一个细节就是老人将已经抓出来的小米又放回去了,这个细节将老人当时的心境传递的精准而透彻。仅仅是一抓一放这个动作,仅仅是一句家乡的小米,香,就把人看的感动连连,泣不成声。总理的亲切和蔼,百姓的质朴无华,总理与百姓心连心。看到这,笔者心里再次泛起了阵阵感动的涟漪。 周恩来总理袜子上的补丁一层又一层。服务员为周恩来总理洗白衬衫时被工作人员提醒洗衣领的时候一定要小心翼翼,因为衣领已经快烂了。周恩爱总理去看望曹大娘时帮曹大娘穿针,还将线头在嘴里抿了一下......如此种种感人且温馨的生活化细节,在《周恩来回延安》这部电影里不胜枚举。虽然这些镜头只有几秒有的甚至是不到一秒的一闪而过,却在方方面面都展示出了周恩来总理的艰苦朴素、平易近人,
  • 9、 周恩来回延安观后感600字

    《周恩来回延安》观后感 听花姐说,单位组织周六去观看电影《周恩来回延安》。最近我刚刚与友人看了这部电影。与其说是先睹为快,倒不如说是接受了一次深刻的教育。看这部电影,又让我想起了1976年周恩来总理逝世时,群众发自内心的一句话:人民的总理人民爱,人民的总理爱人民。周总理逝世时,我刚刚十一岁,当时人民群众怀念周总理的事情,特别是这年清明期间,人民群众自发的纪念活动,到现在仍然是历历在目,记忆犹新。《周恩来回延安》发生在1973年6月份,当时周恩来总理查出癌症一年多了,总理陪同外宾回到阔别26年的革命圣地延安,深情演绎了周总理在短短22小时内,和延安人民群众心心连心、鱼水情的动人故事。 据说这次周恩来总理回延安是有一定历史背景的,当时的越南领导人到北京访问,要求提供一百亿元的经济援助,我方没有同意,周恩来总理陪同越南领导人参观了延安,目的是让他们看看我们老区人民还过着贫穷的日子。还有一个原因是,毛主席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离开延安后再也没有回去过,这次周总理是代毛主席、朱总司令等领导,回到延安看望人民群众,带去了毛主席、朱老总的关怀。 《周恩来回延安》这部电影,没有强烈的情节冲突,也没有一个跌宕起伏的故事主线,不以重大革命历史事件铺陈故事,不是群像塑造讲述伟人的丰功伟绩,而是以日理万机的总理,对革命根据地延安百姓日夜牵挂,用人物饱满充沛的情感串起全片的叙事,通过总理与延安人民群众、知青、当地领导的互动,和对历史的回顾,再现了战争年代延安精神的形成,和新中国成立后延安精神的延续,展现了一代伟人周总理和延安人民难以割舍的情谊、不忘初心的情怀。 尽管片中延安百姓的日子依然艰苦,但是他们相信跟着共产党走,一定会过上好日子。而正是延安百姓这份沉甸甸的信任,让总理更加百感交集,许愿一定会再回延安。 影片中,周总理没有鸿篇大论,但他却把对延安群众过上好日子的嘱托,无声地传导到每一位干部心里。在与当地干部重重的握手,每一个握手,都是一句无声的嘱托。据说周总理与干部的握手时的响声,也符合延安人击掌盟誓的习俗。当总理听到地方领导立下三年变样、五年亩产翻番的军令状时,已经尿血的总理不顾医生的嘱咐和重病的身体,用颤抖的手为大家斟酒,举杯一饮而尽。 周总理生前牵挂着延安,共产党人没有忘记延安,没有辜负总理的愿望 。经过五十多年的励精图治,特别是近四十年的改革发展,延安已发生了翻天复地的变化,昔日的
  • 10、 周恩来回延安观后感1000字

    宝塔山依然巍峨,延河水依旧奔流,总理虽没能亲眼看到延安百姓过上好日子,但是总理一心为民的崇高信念和质朴情怀却永久的留在人民心中。虽然观影活动已经过去了一段时间,但我内心不时会被影片内容感动。

    一次次深情的回望,凝聚了周总理对延安人民深厚的感情。身患重病的总理在飞机还未进入延安机场时,边站起身早早等待,迫切希望早一眼看见延安的人民;离开时,让飞机在延安的天空中在转一圈,想在看看延安的人民,再看看延安这片土地。这无比深厚的感情,让总理难以割舍,久久舍不得离开,当总理专机久久盘旋于延安上空不愿离去时,知青修筑的水渠通水了,这也意味着延安精神在年轻人身上的延续。

    一声声真诚的问候,传递了总理和延安人民之间的鱼水情。时隔20多年,总理回到延安,和曾经的邻居以及朋友一一握手,深情的眼神对望,依然还能叫出曾经的老邻居、老朋友的名字,清楚地记得彼此之间发生的故事,这里包含了多少深厚的感情,这是向我们传递多么感人的情怀。在总理悄悄地登宝塔山时,为了不让群众发现再造成交通堵塞,周总理换乘吉普车前往,并绕道而行,不料吉普车陷进了泥里,是当地的同志和警卫人员一起把车抬出来的。

    一小碗淳朴的红米饭道出了延安人民对周总理浓浓的情怀。寒风刺骨,大雪纷纷,曹大娘的小米饭让总理及红军在寒冬腊月感受到了亲人般的温暖,此碗小米饭也在总理心中深深的埋下了小米情结在曹大娘这儿,总理就是他们的家人,所以当曹大娘再次看到消瘦的总理,她拿出鸡蛋,总理不舍得吃,她还怪总理生分了;总理宴请老乡的小米饭让他们想起了曾经在延安的点点滴滴,想起了和延安人民深厚的友谊,在延安百姓眼里,总理是带领共产党人抗日的红军,是搬掉压在延安百姓和全国穷苦百姓头上三座大山的共产党人,是让老百姓当家做主的恩人。所以,即便是在那样困难的特殊时期,尽管人民的生活那样的艰苦,但是延安精神没有丢。

    我们在片中看到,郝大爷拿出家人为其七十大寿留存的小米送给总理,在一抓一放之间,将延安百姓对总理的爱戴,对共产党人的信任表达得淋漓尽致。正是延安百姓这份沉甸甸的信任,让总理更加百感交集,也看到了延安百姓的日子依然艰苦,也坚信一定会过上好日子。

    正像一首诗所写的那样:人民的总理人民爱,人民的总理爱人民,总理和人民在一起,人民和总理心连心。 敬爱的周总理把毕生精力和心血都献给了党和人民,始终同人民保持着血肉联系,深受人民的衷心爱戴。这也将成为共产党人宝贵的精

  • 2019-10-28

  • 2019-11-16

  • 2019-11-16

  • 2019-11-16

  • 2019-11-16

  • 2019-11-16

  • 2019-11-04

  • 2019-11-16

  • 2019-11-16

  • 2019-11-16

  • 2019-11-16

  • 2019-09-20

  • 2019-10-28

  • 2023-01-24

  • 2019-11-04

  • 2019-11-04

  • 2019-11-04

  • 2019-11-16

  • 2019-11-16

  • 2019-11-16

  • 2019-11-16

  • 2019-10-28

  • 2019-09-21

  • 2019-10-28

  • 2019-11-16

  • 2019-11-04

  • 2019-09-20

  • 2019-10-28

  • 2019-10-28

  • 2019-11-04

  • 2023-02-09

  • 2023-01-24

  • 2019-11-16

  • 2019-09-20

  • 2019-11-16

  • 2023-01-15

  • 2019-09-20

  • 2023-05-16

  • 2019-11-16

周总理回延安观后感
每当我们读完一些经典书籍后,通常会有一些感悟感想。周总理回延安观后感栏目给大家带来大量周总理回延安观后感、2024周总理回延安观后感等内容,希望能够对大家写读后感悟提供帮助! 更新时间:2024/0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