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读后感范文 > 《回延安》读后感600字 > 地图 > 《回延安》读后感600字,2024《回延安》读后感600字范文
《回延安》读后感600字相关栏目
《回延安》读后感600字热门栏目
《回延安》读后感600字推荐
《回延安》读后感600字

(共 2048 篇)

  • 1、 [读后感模板]回延安读后感汇集五篇

    阅读一本好书,就好像在眼前展开了一个新世界,在读过一篇书籍之后人们内心都会有一定的收获和体会。写一篇读后感可以增强我们的印象,加深我们的领悟。读后感是人们从书中得出的一些启发和心得。那么,我们如何去写一篇优秀的读后感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读后感模板]回延安读后感汇集五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回延安读后感【篇一】

    作为献礼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而创作的重大历史题材电影,《周恩来回延安》聚焦周恩来总理在1973年6月回到延安的历史事件,生动展现了老一辈革命家与人民群众至诚至真的深厚情感。

    伴随着电影院聚光灯的骤然开启,我的脑海心头仍然萦绕着“周恩来总理20多年后回到延安,还能叫出曾经的老邻居、老朋友的名字,记得彼此之间发生的故事”种种片段。影片中的故事发生在1973年6月,周恩来总理带病陪同外宾到革命圣地延安参观访问。临行前,毛泽东、朱德等同志纷纷请周恩来总理转达对延安人民的问候。飞机穿越云层,周恩来总理透过舷窗望着陕北大地,1935年10月红军到达陕北革命根据地等画面浮现在眼前。这是新中国成立后周恩来总理第一次回延安。走下飞机,时隔二十六年之后重回这片热土,周恩来总理受到了延安各界群众的热烈欢迎。他们不约而同地涌上街头,只为当车队驶过时能够看见周恩来总理。这个细节生动体现出延安老百姓对周恩来总理的思念和爱戴,也是革命老区的人民群众坚定跟党走的缩影。在回到延安的22小时里,周恩来总理的足迹遍及南关招待所、中共七大会址、枣园革命旧址、宝塔寺等处,延安十三年的点滴往事在周恩来总理的追忆中变得愈发清晰。在南山招待所送别奔赴前线的战友,在枣园参加纺线比赛,在杨家岭的中央大礼堂回忆中共七大开会的场景……延安时期的峥嵘岁月一幕幕串联起来,让影片的历史感愈发厚重。

    《周恩来回延安》的细节非常温馨、感人、催泪,而对这些细节的真实还原,也让周恩来总理的形象更加伟大。尽管阔别延安老区已经26年之久了,但周恩来总理对生活在延安的老朋友、老邻居的名字依旧能脱口而出、如数家珍。这充分说明周恩来总理的心里始终都装着人民。

    与延安百姓一起吃饭的那场戏,让人哭惨了。几个百姓吃饭时,都好像饥饿已久,又快又急。周恩来总理看在眼里,疼在心上。他知道老区人民的'生活还很艰苦,还很少很少能吃得上这么香的小米饭。看着看着,周恩来总理的眼里就噙满了泪花。刘劲老师的眼泪也是说来就来,丝毫不用

  • 2、 热门范文:回延安读后感(1070字)

    读书之所以是一种乐趣,是因为读书使我们积极思考。在阅读过一篇书籍后内心肯定有属于自己的感悟。那么这个时候就有必要写一篇关于书籍的读后感。读后感就是将读书得到的感受和启示写成的文章。那么,写读后感范文该从哪些方面着手呢?急您所急,小编为朋友们了收集和编辑了“热门范文:回延安读后感(1070字)”,希望对您的工作和生活有所帮助。

    回延安读后感(篇一)

    作为献礼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而创作的重大历史题材电影,《周恩来回延安》聚焦周恩来总理在1973年6月回到延安的历史事件,生动展现了老一辈革命家与人民群众至诚至真的深厚情感。

    伴随着电影院聚光灯的骤然开启,我的脑海心头仍然萦绕着“周恩来总理20多年后回到延安,还能叫出曾经的老邻居、老朋友的名字,记得彼此之间发生的故事”种种片段。影片中的故事发生在1973年6月,周恩来总理带病陪同外宾到革命圣地延安参观访问。临行前,毛泽东、朱德等同志纷纷请周恩来总理转达对延安人民的问候。飞机穿越云层,周恩来总理透过舷窗望着陕北大地,1935年10月红军到达陕北革命根据地等画面浮现在眼前。这是新中国成立后周恩来总理第一次回延安。走下飞机,时隔二十六年之后重回这片热土,周恩来总理受到了延安各界群众的热烈欢迎。他们不约而同地涌上街头,只为当车队驶过时能够看见周恩来总理。这个细节生动体现出延安老百姓对周恩来总理的思念和爱戴,也是革命老区的人民群众坚定跟党走的缩影。在回到延安的22小时里,周恩来总理的足迹遍及南关招待所、中共七大会址、枣园革命旧址、宝塔寺等处,延安十三年的点滴往事在周恩来总理的追忆中变得愈发清晰。在南山招待所送别奔赴前线的战友,在枣园参加纺线比赛,在杨家岭的中央大礼堂回忆中共七大开会的场景……延安时期的峥嵘岁月一幕幕串联起来,让影片的历史感愈发厚重。

    《周恩来回延安》的细节非常温馨、感人、催泪,而对这些细节的真实还原,也让周恩来总理的形象更加伟大。尽管阔别延安老区已经26年之久了,但周恩来总理对生活在延安的老朋友、老邻居的名字依旧能脱口而出、如数家珍。这充分说明周恩来总理的心里始终都装着人民。

    与延安百姓一起吃饭的那场戏,让人哭惨了。几个百姓吃饭时,都好像饥饿已久,又快又急。周恩来总理看在眼里,疼在心上。他知道老区人民的'生活还很艰苦,还很少很少能吃得上这么香的小米饭。看着看着,周恩来总理的眼里就噙满了泪花。刘劲老师的眼泪也是说

  • 3、 《群山回唱》读后感_2300字

    《群山回唱》读后感2300字

    花了半个月时间,严格来讲是三个多小时,终于是怀着一种复杂的心情把这本书看完了。

    早些时候听说过一本《追风筝的人》,曾翻了几页,觉得内容还不错,写的还挺好,只是那时候对这种小说还不是特别感兴趣,也就只是翻翻看而已。

    偶然间,也忘了是怎么,瞧见了卡勒德•胡赛尼的这本新书——说是“新书”,其实也有三四年了。不知怎的,好似是被这书名还有书的封面吸引了罢,我竟不自禁地阅读起这本书来。

    当然,还有些原因,兴许是我喜欢中东这个地方、喜欢阿拉伯罢了。

    小说以一篇睡前故事开始。在一个叫马伊丹•萨卜兹的小村落里,有一位名叫巴巴•阿尤布的农夫。有一天,一个魔王来到了这个村子里,带走了阿尤布最心爱的小儿子卡伊斯。于是某天,不甘心的阿尤布踏上了寻找魔王报仇的征程。在到达了魔王的城堡之后,原本想与魔王斗个你死我活的阿尤布惊讶地发现,不仅是卡伊斯,所有的被魔王带走的孩子,都生活在一个幸福的乐园里。孩子们不愁吃穿,过着与阿尤布一家截然不同的无忧无虑的生活。看到这一切,原本想要把卡伊斯带回家的阿尤布犹豫了:如果带他回去,他所要面对的是一个农夫的生活,是穷苦的;如果不带他回去,虽然儿子会忘记自己,可是他也能过上幸福的生活。这是一个多么艰难的抉择啊!最终,阿尤布选择了独自离开回到家中,打消了将魔王杀死、带回卡伊斯这一念头。

    从这个故事中得以看到的是一个平凡的父亲,也是一个伟大的父亲。他平凡在自己与旁人无异,都有着最普通也最真挚的情感,以及心理上作为父亲不愿挺身而出的懦弱;可他也伟大在面对儿子的回归和他的幸福生活之间的抉择时,他思虑良久,最终做出的,我相信是大部分父亲都会做出的决定——让儿子继续在这里无忧无虑地生活,自己回到村庄里继续做一名普通的农夫。这即是父爱,平凡而又伟大,让人读着读着声泪俱下。

    回到正题。

    小说以不同的视角来描绘这样几个断续的、互相之间有关联的故事。1952年,在阿富汗一个贫困的村庄沙德巴格,生活着一对普通的兄妹——阿卜杜拉和帕丽。阿卜杜拉一直视帕丽为自己的珍宝。然而,在他十岁那年,迫于生计,父亲萨布尔将帕丽买给了阿卜杜拉舅舅纳比所服务的喀布尔的一个富人家庭。经历了这番难以忘怀的骨肉分离,阿卜杜拉的内心里留下了一道不可磨灭的疮疤。但这也能看出,即使是在二十世纪,贫富之间的差距是有多么的大。试想一下,如果你是阿卜杜拉,你能任凭自己的妹妹就这样离去?父亲做出

  • 4、 《群山回唱》读后感_2200字

    《群山回唱》读后感2200字

    你猜不中故事的结局是什么,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个人的命运和国家是绑在一起的,无法逃脱,即便你逃离家乡。你的根就在那里,唯有在那片坚硬的大地上,唯有亲爱的家人带给你踏实的感觉。 刚开始那个魔王的故事已经为之后所发生的一切做了铺垫,我知道,胡赛尼总是这样,抛出一条线让你跟着他走,这条线可以说是阿富汗的战乱,也可以说是家人的牵绊,也可以说是对所爱之人的愧疚。可是,我心甘情愿地跟着这条线走,因为它太吸引我了。最后是个圆满的结局,至少阿卜杜拉和帕丽重逢了,那根孔雀羚也到到了帕丽手中。那一刻,我的内心竟和她一样,哭成泪人。 阿卜杜拉的父亲是个劳苦的农作人, 在带帕丽走之前,他讲的那个故事应该是他自己编的。他爱帕丽,可是他不得已才做了决定,如果不送走帕丽,可能一家人都生活不下去,他斥责阿卜杜拉,但他比谁都心痛,否则他之后也不会不见纳比了。故事里的小孩过上了幸福的生活,其实也代表了这个父亲的期望,他知道这样对帕丽更好,所以他才痛下决心的啊。伟大却又慈爱的父亲。 很多人说纳比是自私的,作为一个男人,一开始他的动机就是为了博取妮拉的欢心。但是,如果没有这个意外,帕丽之后可能活不过那个冬天,或者是和她同父异母的弟弟一样颠沛流离呢?虽然之后帕丽跟妮拉来到法国,与母亲相处并不愉快,但是她逃离了战乱,有自己热爱的事业,有一个普通幸福的家庭。也许纳比其实也和那个大魔王一样,一样来到富人家里的帕丽可以生活得更好,所以他才做了那样自私的决定。至少,在今后的几十年后纳比也一直以善念生活,他一直在感恩。从最后的一封信看,他其实很爱自己的亲人。 阿卜杜拉是个很懂事的小孩,母亲很早离世,他几乎独自一人照顾了妹妹。甚至我觉得与其说他是哥哥,不如说他更像是帕丽的父亲。为了让妹妹开心,用自己新买的鞋换了那根羽毛,他坚信自己会再次和妹妹相遇,所以无论战火纷飞,自己要远去异国他乡,还是临终之前,他一直带着那根羽毛,对帕丽念念不忘。究竟是多大的爱,才支撑起那样坚定的信念? 妮拉是个诗人,只是她像是生错了年代,一直都在和这个世界抗争,孤独注定伴她一生。她表现得浪荡不羁,其实只是在逃避。如果不是那场病,她可能不会和同性恋结婚,也不会有以后收养帕丽的事。但一切就像命中注定,许多人的意外结合在一起造就了一个新的故事,所以才有了作者笔下的三代人。她不懂得如何做一个妻子,一个母亲,因为她也是个没长大的

  • 5、 《周恩来回延安》观后感850字

    上周公司组织全体党员观看了电影《周恩来回延安》,这是一部大型历史题材影片,通过叙述回忆的手法真实再现了周恩来总理1973年6月回到延安的短暂22小时发生的故事,讴歌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与人民群众血肉相连唇齿相依的朴素情感以及他们不忘初心、不懈奋斗、砥砺前行的伟大奉献精神。

    延安,这片厚重而沧桑的黄土地,在中国共产党最危难的时候接纳并养育了他,在新中国成立后最积贫积弱的时候一如既往的包容着他,就像奔涌澎湃的黄河水热情博大,它是共产党的摇篮,更是新中国成立的坚实基础,历史不会忘记,人民不会忘记。

    周恩来,这位中国近代史上令世界人民瞩目的好总理,心怀天下心系苍生,我在近几年看过的许多回忆题材的书箱或记录片中都能看到周总理当年关怀的身影和支持的握手,那些人至今回忆起来心潮澎湃泪流不已,我常常想,偌大一个中国,总理该有多少时间多大的精力做到这些,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是他一生的真实写照。

    影片中,已经身患重病憔悴不已的总理从踏上延安的第一步就抽时间挤时间深入基层深入群众,不辞辛苦的关心关怀着每一位普通老百姓的日常生活,当看到他们缺衣少食的窘迫生活状况时他几度流下了酸楚的泪水,当看到还处在饥饿边缘的老区人民依旧坚定对党的信念时他又感到任重道远,这就是鱼水之情,是人世间最朴素最真实的阶级感情。

    观看过程中我几度哽咽,试想当下中国,人民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人们的物质生活极大丰富,但社会不良风气却愈演愈烈,道德沦丧,人的价值观和世界观严重扭曲,而我们的许多领导干部在权力和欲望的诱惑下私心膨胀,早已把公仆意识抛之脑后。纵观当前世界,政治关系风云变幻,一面有台独分子狂妄叫嚣,一面有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势力对中国的发展觊觎打压,落后就要挨打,历史召唤我们要携手并肩众志成城,就像习近平总书记讲的,历史是不断向前的,要达到理想的彼岸,就要沿着我们确定的道路不断前进。每一代人有每一代人的长征路,每一代人都要走好自己的长征路。今天,我们这一代人的长征,就是要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 6、 《周恩来回延安》观后感550字

    《周恩来回延安》的细节非常温馨、感人、催泪,而对这些细节的真实还原,也让周恩来总理的形象更加伟大,观影后我深受感动。

    尽管阔别延安老区已经26年之久了,但周恩来总理对生活在延安的老朋友、老邻居的名字依旧能脱口而出、如数家珍。这充分说明周恩来总理的心里始终都装着人民。

    与延安百姓一起吃饭的那场戏,让人哭惨了。几个百姓吃饭时,都好像饥饿已久,又快又急。周恩来总理看在眼里,疼在心上。他知道老区人民的生活还很艰苦,还很少能吃得上这么香的小米饭。看着看着,周恩来总理的眼里就噙满了泪花。那是周恩来总理急人民所急想人民所想的心真实的流露。

    如此种种感人且温馨的生活化细节,在《周恩来回延安》这部电影里不胜枚举。虽然这些镜头只有几秒有的甚至是不到一秒的一闪而过,却在方方面面都展示出了周恩来总理的艰苦朴素、平易近人,从而让周总理的形象更加立体也更加饱满。真正做到了一代伟人音容再现、感人催泪、励志奋进。

    生活在和平年代、和谐盛世,看这部《周恩来回延安》,感触良多也感慨万千。在一次次被一代伟人周恩来总理的人格魅力、伟岸形象所折服后,在一遍遍被延安百姓的纯善朴实感动后,我深深感到,更应该珍惜今天这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无论工作学习生活中,即便遇到再大困难,再强波折,也要努力坚持,执着前行。

  • 7、 周恩来回延安观后感850字

    作为一名年轻的党员教师,延安,这个神圣的地方,千万次的出现在我的梦里。盼望着有机会亲临这片神奇的土地,用自己的脚步与双手去触摸这黄土高原上不朽的诗篇!

    六月上旬,我们寻访红色印记,观看了影片《周恩来回延安》,领略到了延安精神。这是我最难忘的党性教育之一,体会了一代伟人的牵挂,见证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红色印记和精神密码。

    影片记录了敬爱的周总理在生命中的最后岁月里也不忘为国家、为人民做点点滴滴。看着对话、想着总理,我不禁泪流满面。一个老人,风烛残年,他像一头老黄牛,忍辱负重,奋力前行。身患重症的周总理的这次延安之行,使我在思想上、精神上和心灵深处都得到了深刻的洗礼和升华。延安,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的故园,是催生新中国的革命圣地。延安精神的最显著特征是艰苦奋斗。党中央曾在这里度过了13个春秋,中国革命在这里从一个胜利走向另一个胜利。杰出的领导人是当代年轻人的榜样,他们提醒着我们不忘初心,艰苦奋斗。周总理的每一句话都能让我体会到老一辈革命家信仰的力量、艰苦奋斗的作风、为人民谋利益的理想。

    我从影片中真切地感受到,在那个特殊的年代,我们党和人民群众的鱼水之情是多么的淳朴和真挚。当他看到延安人民仍然吃不饱肚子的时候,不禁落了泪。周总理真正做到了和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恩格斯在马克思墓前讲话说:他可能有过许多敌人,但未必有一个私敌。周总理正是这样的伟人,即便是他的对手国民党人,上至军官下到士兵,也是无人不对他的品行才干大加赞赏、高山仰止。观看电影时我心中始终涌动着一个问题,那就是: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影片中的周总理给出了答案:我们是人民的公仆,我们为了群众,我们依靠群众。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要继承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优良作风,坚定信念,牢记使命,踏着他们的光辉足迹,传承共产党人的精神。

    少年兴则国兴,少年强则国强。少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听着这个时代里最响亮的声音,我们感受到的是大国的自信。正青春的我们,定当不忘初心,奋起扬帆。塑我学生,强我中华!

  • 8、 《周恩来回延安》观后感650字

    影片一开场,身处病榻之上的周恩来总理,就开始了一天紧张又忙碌的工作。为了应付越南领导人提出的大额援助请求,总理决定陪同越南领导人一起访问延安。总理的用意是让他们看一看当年中国共产党是如何身处艰苦环境而指挥全国抗战的,从而产生自力更生的意识;同时,对心系着延安群众的总理来说,这也是一次难得的机遇,能够重返阔别了二十六年的革命圣地延安。

    来到延安后,周总理陪同越南领导人参观当年他们在延安住过的窑洞。电影以闪回的方式,穿插了总理对过去红军长征、建立根据地、西安事变等一系列历史事件的回忆,有一种历史的纵深感。但最令人感触的,还是周总理对延安人民的挂念。在与当年熟识的乡亲们见面、寒暄,追忆延安十三年的点滴往事的同时,总理体察着老乡们的生活与精神面貌,当看到这里的经济发展缓慢,许多老乡还在饿肚子,他亲自布置工作,要让整个延安走向富裕。

    影片中还原了一些当年的真实情景,总理的衬衫领子已经快磨烂了,袜子打满了补丁,他收了老乡的礼物,都让工作人员折成现金返还,从这些不起眼的小事,折射出了周恩来总理艰苦朴素的作风。从影片中,我们也看到了周总理晚年的真实形象,一个身形消瘦但仍精神矍铄的老人,一个深受百姓爱戴的总理,一个为祖国和人民鞠躬尽瘁的共产党员。周总理离开延安前的最后一个愿望,是延安生产能够发展,人民的生活能够改善,希望能再回到延安看一看。

    伟人已逝,生者长思。对于新时代的我们来说,要发扬周总理艰苦朴素的作风,学习周总理敬业爱岗的精神,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初心,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带头作用,以实际行动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

  • 9、 《周恩来回延安》观后感1500字

    1973年6月,一个幸运儿在特殊的历史时期降临人间,这就是我。

    1973年6月,我们敬爱的周总理在特殊的历史时期,铭记初心,牢记使命,身患重病、肩负重任重回阔别了26年的革命圣地延安。谁也不曾想到,我个人的命运会和总理、会和国家的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

    吴瑛的《十里长街送总理》一文,牵动了太多人的心,也深深地影响着正在读小学的我:就在这十里长街上,我们的周总理迎送过多少位来自五洲四海的国际友人,然而今天,他静静地躺在灵车里,渐渐远去,和我们永别了!灵车缓缓地前进,牵动着千万人的心。许多人在人行道上追着灵车跑。人们多么希望车子能停下来,希望时间能停下来!究竟是一位怎样的人,能够让设在美国纽约的联合国总部门前的联合国旗降了半旗致哀?这是中国第一人!带着这样的疑问,少年的我翻开了《在沉痛悼念的日子里》,收集了一本又一本书,读了一篇又一篇文章

    1989年初中毕业的我,毅然选择了师范专业,心中有一个坚定的信念:要把自己所看、所学,毫无保留地讲给孩子们听。还要告诉他们,我们中国曾经有一位伟人,一位卓越的外交家,一位新中国的缔造者周恩来。他没有一分钱存款,他没有一个孩子,他把毕生的精力都毫无保留地奉献给了党,奉献给了国家,奉献给了人民。这样的人,带给我们希望,带给中华民族希望。

    2019年6月,我校全体党员观看了《周恩来回延安》,这部时长一个多小时的影片,让多少人泪湿衣襟?

    角度一:延安的人民群众

    牛娃一家赖以生存的耕牛,在战乱中走失了,总理冒着生命危险帮他找回了牛。因为总理知道,这头牛是这个孩子一家人未来生活的希望。心系百姓,百姓爱他;郝大爷拿出家人为其七十大寿留存的宝贵的几斤小米,大老远连夜给总理送来,是延安老乡对总理的牵挂,是延安人民对共产党人的永远的信任。心系百姓,百姓念他;阔别26年再次见到周总理,曹大娘看到消瘦的总理,拿出鸡蛋要给他补补,总理不舍得吃,她还怪总理生分了。心系百姓,百姓敬他。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就是这样一位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总理,用身体力行生动诠释了延安精神。这种精神,感动着当年的延安百姓,感动着一代又一代人民。

    角度二:北京下乡知青

    延安这片红色的热土,孕育了燎原的革命火种,见证了延安人民对中国革命的奉献。这里,既有土生土长的延安民众,又有中国的新生力量下乡知青。身患重病、百忙当中的周总理亲切同他们交谈,给予支持,给予鼓励。他们用智慧和汗水排除万难

  • 10、 《周恩来回延安》观后感1200字

    延安,是陕西省北部的一个地级市,距西安300多公里,是抗日战争时期重要的政治指挥中心,是红军长征胜利的落脚点,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的革命圣地和精神家园,在这块饱经沧桑又充满神奇色彩的红色土地上,中国共产党孕育了凝聚人心、战胜困难、开拓前进的伟大延安精神。

    去年7月,在省公司机关党委的组织下,我们去到了延安梁家河和学习书院开展主题教育活动,探寻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近日,在机关一支部的组织下,通过观看《周恩来回延安》这部电影,再次被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无私奉献、恪尽职守的精神所撼动,被共产党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情怀和砥砺前行、不懈奋斗的信念所鼓舞。

    我出生在80年代,对周总理只能从课本中或是电视里稍有了解。记忆最深刻的就是语文课本里的那篇《十里长街送总理》课文,老师带着哭腔讲述着,大多数女同学红着眼眶静静的听着:天灰蒙蒙的,又阴又冷。长安街两旁的人行道上挤满了男女老少静静地站着,站着,好像在等待周总理回来

    是什么样的力量和情怀促使10万人自发排成长队来到长安街送别周恩来总理最后一程呢?当我看完这部影片后,我找到了答案。人民总理爱人民,人民总理人民爱,一位老人,身患重病仍不忘党的嘱托,心系革命老区人民,呕心沥血连轴工作,在延安的短短22个小时,竟然有17个小时都在访贫问苦、关心群众、批阅文件、接待外事,他的这种敬业、无私忘我、鞠躬精粹的崇高精神和坚毅品质值得我们永远铭记和学习。

    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周恩来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指出,周恩来同志半个多世纪奋斗的人生历程是中国共产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历史的一个生动缩影。我们都知道,周总理14岁时就立志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并终身为之奋斗;他一生勤俭节约、艰苦奋斗、心系人民冷与暖、苦和甜,他始终把人民放在第一位,对劳动人民深切关怀;他对自己高标准、严要求,为自己订立了修养七则;他是一位值得敬佩的好总理,是一位值得我们终生学习的典范。

    当前,公司正在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我们要抓好这次学习教育、提升的机会,学深悟透做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定听党话、跟党走的决心,锤炼忠诚干净担当的政治品格,利用公司配发的学习教育读本,原原本本学原文、悟原理,自觉对照党员标准、岗位职责、支部和公司要求,检视不足和差距,及时改进提高。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生活从不眷顾因循守旧、满足现状者,从不等待不思进取、坐享其成者

  • 2019-11-16

  • 2019-11-16

  • 2019-11-16

  • 2019-11-16

  • 2019-11-16

  • 2019-11-16

  • 2019-11-16

  • 2019-11-16

  • 2019-11-04

  • 2019-11-04

  • 2019-10-28

  • 2019-10-23

  • 2019-10-23

  • 2019-10-19

  • 2019-10-19

  • 2019-10-11

  • 2019-10-11

  • 2019-09-25

  • 2019-09-25

  • 2019-09-25

  • 2019-09-25

  • 2019-09-25

  • 2019-09-25

  • 2019-09-23

  • 2019-09-23

  • 2019-09-23

  • 2019-09-23

  • 2019-09-21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回延安》读后感600字
《回延安》读后感600字栏目精心为您提供各种《回延安》读后感600字,2024《回延安》读后感600字,教您怎么写《回延安》读后感600字,希望能够帮助您。 更新时间:2024/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