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读后感600字 > 终身成长(全新修订版)读后感 > 地图 > 终身成长(全新修订版)读后感,2024终身成长(全新修订版)读后感
终身成长(全新修订版)读后感相关栏目
终身成长(全新修订版)读后感热门栏目
终身成长(全新修订版)读后感推荐
终身成长(全新修订版)读后感

(共 6381 篇)

  • 1、 《终身成长(全新修订版)》读后感_1200字

    《终身成长(全新修订版)》读后感1200字

    圈与圆,有什么异同呐?可能有人会说,能有什么不同,不就是一个图形嘛?是啊,如果都能表示一个图形难道就没差异了吗?别急,容我细细道来。汉语词典中对圈有种解释是划界、围住;而对圆的解释中则有完备、周全之意。这下看出区别了吧,一个是缩小范围压制,一个是聚拢空间扩充,两者代表了完全相反的意思。

    就像是今天想说的固定型思维和成长型思维,与圈和圆之意有异曲同工之妙。

    没读本书之前,我从来没想过思维竟然还有型号(戏言,开个玩笑放松下),更别说区探究自己属于哪种型号了。在阅读过程中,大量的阐述分析和事例都让我不禁一怔,因为那明明就是我啊,感觉好像是把自己一直不敢明说的缺点不足统统被赤裸裸的揭露,让自己的缺点完全暴露出来,真是种难言的感觉。人人都会兼有以上两种思维模式,可于我,固定型思维模式占了很大比例,几乎都要把成长型思维模式给挤走了,讲真,最初认识到这个问题我慌张了,所幸我坚持读下去并有所收获了。

    我一度非常注重结果,我更看重聪明才智而不是刻苦的努力,我总会不自觉的拿自己和周围人比,某某上课睡觉下课不复习,可她成绩依旧名列前茅,我比她努力可依旧不如她,是不是我很笨?我如果努力却还不如她,那么不是很糟糕吗?长久下来这种思维模式越来越像是一个圈,圈住我,一点点收紧让我束手束脚再也不敢轻易放手努力,因为害怕自己不聪明,害怕结果很糟糕,自然的,这就成了恶性循环。读完本书了解了成长性思维模式后的我现在感觉格外自在,好像是挣脱了那个圈,成败不在于聪明或愚笨,而在于勤学苦练,我根本就是立错了意,走错了方向啊。

    若成绩不如意,我会说我不聪明,所以没能取得好成绩,可现在回想,真正有些可笑。其实,在任何时候都可以从根本上改变自己的智力水平,只要你想,那么就去努力,就一定可以。不过,是真努力,努力二字,可不是说着玩的!现在每当我不自觉的又拿自己和别人比时,我会赶紧转移注意力,读读书写写字或看看电影,有那闲时间给臆想中的小魔鬼还不如给自己带来点实质的欢乐。多多提醒自己,你的基本能力是可以通过努力来培养的,请减少关心别人如何看待你的时间,增加关心自己是否得到了提高的时间,毕竟,我不要虚无的聪明,我要真实的努力!

    我会时刻记着作者说的通往成长型思维的旅程:一、接受并去拥抱你的固定思维模式;二、观察,明确是什么激发了你的固定型思维模式;三、给固定型思维模式起个名字;四

  • 2、 《终身成长(全新修订版)》读后感_1600字

    《终身成长(全新修订版)》读后感1600字

    为什么我们过着不一样的人生? 大学毕业,甲同学远赴边疆。乙同学到家里,工作稳定,结婚生子。5年之后,甲同学年薪百万,乙同学忙于带孩子去各种补习班。 那英有首歌里说:你以为一切都是没选好,得到和想要的对不上号。我想大部分人都有过这种经历。走着走着就发现,别人过着自己想要的人生。 可是,今天上班的时候,坐在你对面的和你一起抱怨的同事,辞职去了南方,你心情有些低落,打开电脑,继续着昨天没有完成的表格。人生不是由一个选择组成的。是由很多个选择决定的。可是为什么选着选着别人就过上了你想过的人生呢? 我想《终身成长》这本书会没带给你答案。这本书讲述了两种不同的思维模式,以及他们是如何影响人们的生活的。这本书的作者叫卡罗尔.德位克博士,他是人格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和发展心理学领域公认的杰出学者之一。这本书中作者主要阐述了如下几个方面。 1.固定型思维模式与成长型思维模式。 2.思维模式与成绩的关系。 3.各个行业的杰出者们的成长型思维。 4.思维模式与亲密关系——爱人、子女。 5.以及如何改变思维模式。 这其中最让我触动的便是第一部分。他让我彻底的明白了我们为什么过着不一样的人生。 一、思维模式上的不同。大脑是思维的载体。如果把大脑比作罐子的话。那么固定型思维模式者就好比是一个密封的罐子,而成长型思维模式者就好比是一个永远敞开口的罐子。密封的罐子里面装的东西永远不会改变——就如固定思维模式者眼中,自己的能力永远不会改变一样;相反的,成长型思维模式者认为,自己的能力可以通过努力而改变,就像敞开的罐子一样,你可以给他装进新的东西。 二、行为上的不同。不同的思维模式,会导致不同的行为。仔细的观察一下你周围的人们。 如果,你还在上学,你身边一定有这样的同学,考试一结束,就会和你抱怨,出题老师出的题偏,是不是零花钱都被老婆扣了。说着回到寝室就开一把lol,不顾明天还有没考完的科目。 如果,你身处职场,身边一定有这样的同事,明明能力出色,争取任务的时候却犹豫不决,一直焦躁的问你,如果我争取到了却做不好,老板和同事会怎么看我? 如果,你已经进去婚姻的殿堂,身边的闺蜜们一定有这样的“老公”,特别要面子,听不进半点建议,把你的良言当成对他能力的质疑。 这些都是固定型思维模式所导致的行为。他们觉得自己的能力是固定的,时时刻刻的想要证明自己的能力,害怕失败,更害

  • 3、 《终身成长(全新修订版)》读后感_2800字

    《终身成长(全新修订版)》读后感2800字

    2017年已经过去,总结一下自己的2017年:这一年虽然过得比较艰难,但总体来说收获得却比2016年多,自己一直都在努力学习,可总是进步很慢看不到什么效果。有一句话说:当你感觉日子过得很艰难的时候,那说明你是在走上坡路,其实也可能是你方法不对,走错了路!认真想一想,自己很多事情做了看不到效果,都是因为遇到一点困难和挫折就放弃,坚持不下来,如果我不能及时反思,那么2018年依旧还是老样子,看不到什么大的进步。

    每当情绪低落,陷入困境和迷茫的时候,就喜欢在网上找一些文章和书籍来开导自己,最近看了终身成长这本书。才终于发现自己的问题出在哪里,为什么我总是很难做成功一件事情呢?为什么我总是在受挫的时候怀疑否定自己呢,为什么我总是进步很慢呢?

    看了这本书之后,我才发现,这一切都归因于我错误的思维方式。本该用成长型思维模式去解决问题,我却用的固定思维模式去阻挡着自己能力的提升。这本书主要讲了两种思维模式对我们个人能力提升,情感,生活等多个方面的影响。

    接下来就为大家分享我在书中所收获的精髓:

    首先我们先来了解两种思维模式下的定义:固定型思维模式的人,相信自己的才能是一成不变的,会急于反复证明自己的能力。成长型思维的人相信能力是可以通过努力来培养的,每个人都可以通过努力和个人经历来改变和成长。

    大家看了这两种定义,觉得自己是什么样思维模式下的人呢?很多人可能会说:我相信能力是可以通过努力来提升的,所以我是成长型思维模式的人。

    可是请大家认真想一想,如果你真的相信能力是用来提升的,可每当提升自己能力的机会来临时,你都抓住了吗?是不是很多时候你抱着想尝试的心态去努力,可一旦遇到什么困难挫折就放弃了,觉得自己真的做不到,能力不够,这时候你就已经困在了固定型思维模式中。而成长型思维模式的人遇到困难挫折就不会这么想,他会理智的去想,这正是考验自己的时候到了,如果我能够完成它,我的能力就会提升,接下来他们就会去认真想接下来我该怎么做。

    定义中还说到固定型思维的人喜欢反复证明自己的能力,为什么他们相信自己的才能是一成不变的,还需要反复去证明呢?因为他们对自己的能力评估很不准确,经常夸大或者低估。比如做了一件有成就感的事情,就很有优越感,对自己的才能非常自信,而当下次遇到一件棘手的事情没有成功,就会怀疑自己的能力,为什么会这样?难道是我的能力不够,我比别

  • 4、 《终身成长(全新修订版)》读后感_900字

    《终身成长(全新修订版)》读后感900字

    在婴儿时期,我们学习着此生最困难的技能:走路、说话,一次次地跌倒一次次地爬起,我们关注的不是最终能否学会,而是就要学习它。这种生机勃勃的学习热情随着年龄的增长而衰退。 成年的世界,有许多约定俗成,比如三岁看大,七岁看老。一个孩童提早两年上学,并且出类拔萃,就会被认为是天才儿童。比如,一个学生一旦成绩名列前茅,他就需要不断地用靠前的排名来证明自己的优秀,哪怕某一次考试完成的很糟糕,只要其他人更糟糕。再比如,35岁成了一个职场分水岭,如果此前还没能进入中高管理层,那这很可能是他的职场天花板。 发现问题的所在了吗? 以上都是固定型思维画地为牢。 为了证明自己杰出的人过分在意结果,而无暇享受做事本身,认为自己不行的人,被大众的普世规则禁锢而放弃了自我改变。 固定型思维的人所做的努力是为了证明自己,而非为了自我实现。这也是在与人辩论时时常发生的状况,为了支持自己的正确性而不断寻找论据,为了压倒对方而压倒对方,却忽略了对问题本身的思考。 这让我想起了乔布斯,曾一度被赶出了自己一手创办的公司,如果他是固定型思维的人,就不会坚持让所有股东都反对的提议而被炒了鱿鱼,也不会在苹果濒临绝境之时,临危受命,拯救苹果于水火。因为他所做一直是因为自己热爱,而不是我要证明自己很杰出。 如果事情具有挑战性,成长型思维者在拓展自己的过程中兴奋不已,固定型思维者因为感觉到自己聪明且富有天赋而产生兴趣。如果不能够证明他们有多聪明,他们从中获得的乐趣骤减。所以,在教育的过程中,如何夸奖及肯定一个人是多么重要,不是以利诱之取得什么样的成绩,那样他的关注点很可能只停留在奖赏,也不是一味地赞扬其努力的过程,那样他如果选择了错误的方向,很可能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重点在于“做了对的事”。 为了证明自己的天赋、能力、地位,这种先验性,就成了人生的天花板,而成长型思维者把“做对的事情”练就成一种行为本能,会走得更远,并且真正地享受为自我实现所做的每一件事。

  • 5、 《终身成长(全新修订版)》读后感_6000字

    《终身成长(全新修订版)》读后感6000字

    一、人的两种思维模式

    1.固定型思维模式

    认为人的才能一成不变。这让人们时刻想证明自己的智力、个性和特征。他们会把发生的事当作衡量能力和价值的直接标尺。

    2.成长型思维模式

    认为人的能力可以努力培养。虽然人的先天才能、资质、性格各有不同,但都可以通过努力和经历来改变。

    二、两种思维模式的区别

    1.对自身评价的准确度不同

    固定型思维模式者,对自己能力的评估非好即坏,所以难免失真。他们的评估结果,有些被夸大,有些很模糊。

    成长型思维模式者,相信能力可以培养,所以对自己的现有水平,他们能以开放的心态评估。同时,由于以学习为目标,他们也需要对自己的现有水平有一个准确的评估。这样才能更好地学习和成长。

    2.对成功的看法不同

    固定型思维模式者,希望确保自己的成功。他们认为聪明人应该永远是成功的。这让他们极力掩饰不足,最后变成不爱学习的人。

    对成长型思维模式者来说,成功意味着拓展自己的能力。而这需要通过不断学习才能实现。

    3.对失败的看法不同

    在固定型思维模式者看来,如果他在某件事中失败了,他就成了失败者。在这里,他们的失败,从一种行为转变成了一种身份。

    在成长型思维模式者看来,即便失败是痛苦的,但它不能对你下定义。它只是一个需要面对和解决的问题。而且,我们还能从中学习和受益。有如今年解读的第一本书《反脆弱》所说,从失败和挫折里受益,让自己变得更强大。

    4.对努力的看法不同

    固定型思维模式者认为,只有无能的人才需要努力。如果你需要为某件事付出努力,说明你不擅长做这件事。

    成长型思维模式者觉得,天才也需要努力才能成功。他们欣赏天赋,更崇尚努力。

    5.脑波不同

    在哥伦比亚大学的脑波研究室,两种思维模式的人进行了一项测试。他们在回答问题,并得到反馈时,脑波显示出不同的反映。

    固定型思维模式者,只对反映其能力高低的反馈有兴趣。他们的注意力集中在答案的对错上,他们对帮助学习的信息没有兴趣。

    成长型思维模式者,则高度关注提高知识水平的信息。对他们来说,学习才是第一要务。

    三、能力和成就的真相

    1.固定型思维模式限制人的成就

    固定型思维模式者,不屑于努力,不注重学习方法,把他人当成审判者而不是同伴。这将阻碍他们取得成就和获得成长。

    2.成长型思维模式帮助人们发展能力、取得成就

    成长型思维模式者,能明确目标,不断优化学习方法,并乐于向同伴学习。这将帮助他

  • 6、 《你只是看起来很努力(全新修订版)》读后感_2100字

    《你只是看起来很努力(全新修订版)》读后感2100字

    被标题吸引而阅读。好奇作者对“努力”的定义,以及“看起来努力”的判断标准。想通过阅读此书来判断自己是不是仅是看起来努力罢了,也想从中得到关于努力更科学的方法论。

    全书阅读下来,涉及好多维度的内容、听了很多故事。以下的片段是自己阅读过程中觉得比较有启发的内容。

    《你只是看起来很努力》——不是否定你努力,而是希望你找到合适的方法,少走弯路,让那些忙碌变得有价值,变得有意义。

    part 1 你只是看起来很努力

    1.看到的都是光鲜,看不到的都是苟且

    (1).的确,现在做的所有不愿意做的事情,现在经历的所有难熬的日子,都是为了以后能在人群中发光。人们会看到那些光芒,而不会看到你之前受过的伤。

    2.放弃无用的批判

    (1).无用的批判导致的就是恶意情绪的蔓延,接下来,恶性循环,戾气泛滥、叠加。

    (2).有效的批判应该是这样的,责骂前首先思考:这些批评,会不会对结果有帮助?

    (3).不以改变结果为目的的批判,就是无效的批判。

    不提供解决方案的责备,就是无用的责备。

    放弃无效的责备和批判,也是一种传递正能量的方式啊。

    3.要么出众,要么出局

    (1).所以,真实的世界里,没有折中选项,要么出众,要么出局。折中的选项,让世界变得复杂,甚至让人迷茫,你可以表达这种思想,但你千万不要相信,你总要站一边,要不然就更迷茫。

    4.要学会避开弱者思维

    (1).可是忙着研究的那批人呢,他们脑子里在思考着一件事:他是怎么红的?他有没有值得我学习的地方?我能从这件事情中得到什么启发?

    (2).对这个世界来说,没有什么果是没有因的,即使现在看不出原因,它也一定是存在的。

    5.你以为你在合群,其实你在浪费青春

    (1).我一直坚信,英雄,永远是孤独的,只有小喽啰才扎堆。“二八定律”永远适用于地球的每一个角落。

    6.以赚钱为目的的兼职,是最愚蠢的投资

    7.最好的休息

    (1).做不同的事情,就是休息啊!

    (2).我们的时间如此宝贵,为什么不去规划着用,很多所谓的休息时间,根本不是去蒙头大睡,而是去调整生活状态,换个大脑。睡觉只是众多放松方式的一种,除此之外,我们还有很多方法。

    8.优秀不够,你是否无可替代

    (1).无可替代的方式有两种:一是做别人不愿意做的事情;二是把别人都能做好的事情做到卓越。这样的人,才是这个社会真正需要的。

    (2).年轻人,在学习的路上

  • 7、 《你只是看起来很努力(全新修订版)》读后感_1400字

    《你只是看起来很努力(全新修订版)》读后感1400字

    《你只是看起来很努力》,没有什么华丽的辞藻,光是通过名字就可以得知书的内容和中心思想是什么。

    这本书的作者叫李尚龙,说实话,在这本书之前我从未听说过他,阅读这本书之前,习惯性地看了作者简介,这是一个本身就很务实的人。凭借自身的努力,他一步一步实现着自己的价值,达成自己的目标。作者并没有在文章中大肆列举各种名人名事,也未曾引用大堆得名言来进行说服教育。整本书是用一个个日常的小故事串联在一起,从平常的生活中发现,更贴近真实,也更能让人接受、反省,也是我很喜欢的一点,毕竟比起教育,大概每个人都更倾向于谈心聊天。

    市面上有很多心灵鸡汤的书籍,这本书被选中是因为它有一个直白的书名。当看见《你只是看起来很努力》这个名字,我瞬间就被击中了。这好像就是在描述我,描述我这么长时间都无法真正成功做好每件事的原由,一针见血地指出了我的缺点。

    与书名同名的这篇故事被放在了整本书的首篇,也是对我来说最有意义的一章。文章中的那个考四级的女生,她的习题集做满了笔记,她的试卷也做了厚厚的一叠,但每次都会失败。她找不到自身的原因,最终陷于深深的苦恼中。而从旁观者的角度,她的大部分精力都放在了学生会及社团活动的工作中,对于英语习题,也仅仅是做了一套,没有认真的检查,核错。脑中留下的只是我已经努力做了一套题了,对于她自己,并无任何益处。

    “看起来每天熬夜,却只是拿着手机点了无数个赞;看起来起那么早去上课,却只是在课堂里补昨天晚上的觉;看起来在图书馆坐了一天,却真的只是坐了一天;看起来去了健身房,却只是在和帅哥、美女搭讪。”看到这段话有没有觉得很眼熟,很多努力了却没有获得成功的人大抵都是这样度日的吧。我的时间大概就是这么荒废的。在

    我以往的学习经历中,我一直都是这种看起来很努力的人,每次考试之前都会选择一大堆参考书或者是试卷,摆在书桌上。数量看起来很是壮观,当然也仅仅是壮观而已。很多书我至今都没有翻阅过,还保留着它原有的模样。做习题的时候,也往往只是集中精力那么一个小时左右,后来就会习惯性地摸出手机,沉迷于网络的世界中。在别人看来,我买了很多书籍,也在书桌面前稳坐了几个小时,而最终出来的结果往往只是刚刚达到及格线。别人会安慰我:“你已经很努力了,我们都看得见。”只有我的内心是很不安的,我并没有他们口中的那么认真,只是看起来很努力罢了。

    我一直觉得自己这种

  • 8、 《半小时漫画中国史(全新修订版)》读后感_700字

    《半小时漫画中国史(全新修订版)》读后感700字

    用了5个小时边查边看,看了两遍,作者的出发点很好,先让读者产生兴趣,产生兴趣之后就会想了解更多,直接导致我要把史记和资治通鉴看一遍[捂脸]。这本书主要目的就是要把我们平时了解的历史片段串联起来,缕清人物关系,读完以后脑海里,春秋战国时期-到秦-再到汉这部分的历史会比较清晰。书再长一点就更好了,看到后面刘邦和项羽楚汉争霸正是入迷的时候,戛然而止了[怄火] 把其中秦朝的部分做了一下总结: 辉煌的秦朝,只存活了15年秦始皇50岁死于河北,传位扶苏,赵高篡改遗诏,胡亥即位,胡亥荒淫无度,统治残暴,陈胜吴广起义,虽没成功,但为之后的刘邦和项羽灭秦打下了基础… 秦朝的功绩: 1.确立\\三公九卿\\和\\郡县制\\ 三公,宰相级: 太尉(管军事),丞相(管行政),御史大夫(纪检)。九卿,指的是这三个领导下面的九个部门。 商鞅变法\\废分封、行郡县\\,郡县制类似现在的省市划分,土地全是皇帝的,地方官员由皇帝直接任免。以前是分封制,也叫封建制,土地分成一块一块给各个诸侯,死了还能传给儿子。 2. 统一度量衡,文字,货币等 以前赵国一斤等于魏国八两,各国货币也不同,秦朝将其全部统一。 3. 南征百越,北伐匈奴 越国被楚国灭了之后逃到南方,和当地少数民族建立起许多小国家,号称百越,全被秦始皇收服。蒙恬北击匈奴,收复河套地区。 4. 修长城 防止匈奴南下,秦赵燕都建过自己的长城,秦始皇统一后,将三段长城连接起来。 5. 焚书坑儒 焚书,儒家提出恢复分封制,法家李斯反对,所以建议秦始皇焚书,但并没有烧实用之书和古籍。坑儒,在焚书第二年,据说埋的小部分是儒生,大部分是方士,就是求神算命,炼丹制造的法师们。 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 书中虽然有的地方不是很恰当,但整体还是很值得推荐的,适合入门级选手读。

  • 9、 《你只是看起来很努力(全新修订版)》读后感_900字

    《你只是看起来很努力(全新修订版)》读后感900字

    任何没有计划的学习,都只是作秀而已,纸上谈兵再出色也不如带兵出征学得多在大城市,最不缺的就是梦想,最不差的就是优秀的人而无可替代的方式有两种:一是做别人不愿意做的事情;二是把别人都能做好的事情做到卓越。这样的人,才是这个社会真正需要的。年轻人,在学习的路上,不要低着头看书,多去人才市场看看现在的社会需要什么专长,上网看看大型公司缺的是什么人,把一技之长磨得无可替代,变成自己喜欢的事业。这条路可能很难受,但是,没有哪个高手在修炼的时候是不寂寞、不难受的,既然选择了无可替代的路,那么在实现梦想的路上挨两拳又如何呢?观点不同,可以辩论,何必要一棍子打死呢思路决定出路,屁股决定脑袋。在追梦的路上,偶尔被击倒,偶尔被打得头破血流,其实很正常,可是,有些人连追梦的资格都没有。当你发现能够追梦的时候,其实就已经很幸福了。记得每天提醒自己:这些黑暗只是为了今后的黎明不悔梦归处,只恨未尽心。不求目的的学习都是作秀,不问效果的努力都只是浪费时间。1.在看一本书的时候,问问自己,你想从中得到什么,然后带着问题去翻阅目录和文字。2.如果一本书读了三分之一了,你还不知道在讲什么,就放手吧。3.一本书不要超过一周读完,否则时间太长的话容易读了后面忘记前面,造成无效阅读。4.读完一本书后,如果觉得是好作品,第二遍才是真正的阅读。真正的勇士要调整好工作和旅行的关系。” 我很喜欢他说的这段话。其实真正的高手是“特立独行的猪”,并不是去逃避这个世界,而是知道这个世界的规则,但有能力游离于这个体系之外,有智慧地区别自己想要的和不得不做的。他们不阿谀奉承,更不愿意被世界改变;他们会做自己不愿意做的,只是为了以后更好地去做自己愿意做的。他们像浪迹天涯的游子一样,但也知道这个社会的规则。过这样的生活,其实很难。我的总结是,做这样的人,你需要有这样几个特征:一是拥有一技之长,让自己无论去哪儿都能赚到钱;二是不去从政,人事太复杂;三是明白自己想要的生活,坚定地去追。算下来,这样的人,还真的很少。

  • 10、 《半小时漫画中国史(全新修订版)》读后感_1200字

    《半小时漫画中国史(全新修订版)》读后感1200字

    1、天下之事,分合交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夏一统,商周继之,春秋战国乱之;秦一统,两汉继之,三国魏晋南北朝乱之;隋一统,大唐继之,五代十国宋辽金乱之;元一统,明清继之,民国乱之。 2、红颜祸水,倾国倾城夏亡于妹喜;商亡于妲己;西周亡于褒姒;吴亡于西施;秦以吕易嬴,赵姬之功;晋牛继马后,光姬之力;唐衰于杨玉环;明亡于陈圆圆;清败于太后慈禧。 3、历史有无数的选择,选择在某个人手里秦之李斯,助纣为虐,焚书坑儒;汉之王莽,书生治国,一塌糊涂;唐之安禄山,安史之乱,由盛转衰;宋之王安石,变法维新,由治而乱;明之吴三桂,一己之私,引狼入室;清之袁世凯,卖友求荣,反复无常。 4、内忧小人干政,外戚、宦官、后宫;中忧官场腐败,官逼必然民反;外忧民族矛盾,异族虎视耽耽历朝历代之灭亡,无不由此三者起。 5、胜者王侯败者贼,历史即是:为胜者歌功颂德、败者落井下石的虚假陈述胜即是刘邦,败即是项羽;胜即是李世民,败即是窦建德;胜即是朱元璋,败即是张士诚;胜是一国之君,败是流贼草寇。 6、矫枉总是过正,其实过犹不及秦尚法,汉即尚儒;唐重武轻文,宋即重文轻武;唐宋尚诗词,明清即尚八股。 7、越是四分五裂,政治混乱,思想越光辉灿烂;越是大一统,政治稳定,思想越停滞不前前者如春秋战国之百家争鸣,魏晋南北朝之三教合融;后者如秦之焚书坑儒,汉之独尊儒术,明之八股,清之文字狱。 8、地域环境左右命运中国自古东临太平洋,北接荒芜人烟的西伯利亚,西北是塔克拉玛干大沙漠,西南为喜马拉雅山,在这样一个封闭的环境之内生存,养成了国人含蓄内敛、保守中庸、消极忍耐的农耕性格。故历朝政府皆重农抑商,重伦理文采,轻科技实用;如夏政权在陕西、商政权在河南;西周政权在陕西、东周政权在河南;秦、西汉政权在陕西、东汉政权在河南;隋、唐政权在陕西、北宋政权在河南。五千年文明,有四千年历史皆在农耕最发达的中原地区上演,由此可见,中国一直都是以农耕为主的黄色文明。直到异族蒙古入主中原,定都北京,明清政权才随之坐落于此,中国的农耕地位才逐渐为之动摇。当政权东西对峙时,西强而东弱;南北对峙时,北强而南弱。原因也正是在于西和北更接近于游牧民族,两种文化的交融,自然比东南单纯的农耕文化多了一些强悍。然而,每一次异族依 靠武力的入侵,又都会被汉文化迅速的

  • 2019-11-16

  • 2019-11-16

  • 2019-11-16

  • 2019-11-16

  • 2019-11-16

  • 2019-11-16

  • 2019-11-02

  • 2019-11-16

  • 2019-11-16

  • 2019-11-16

  • 2019-11-16

  • 2019-11-16

  • 2019-11-16

  • 2019-11-16

  • 2019-11-16

  • 2019-11-02

  • 2019-11-16

  • 2019-11-16

  • 2019-11-16

  • 2019-11-16

  • 2019-11-16

  • 2019-11-16

  • 2019-11-16

  • 2019-11-16

  • 2019-11-16

  • 2019-11-16

  • 2019-11-16

  • 2019-11-16

  • 2019-11-16

  • 2019-11-16

  • 2019-11-16

  • 2019-11-16

  • 2019-10-29

  • 2019-11-02

  • 2022-01-04

  • 2019-10-24

  • 2019-11-16

  • 2019-09-23

  • 2019-11-06

  • 2023-03-26

终身成长(全新修订版)读后感
每当我们读完一些经典书籍后,通常会有一些感悟感想。终身成长(全新修订版)读后感栏目给大家带来大量终身成长(全新修订版)读后感、2024终身成长(全新修订版)读后感等内容,希望能够对大家写读后感悟提供帮助! 更新时间:2024/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