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读后感范文 > 中国经济2019读后感 > 地图 > 中国经济2019读后感,2024中国经济2019读后感
中国经济2019读后感相关栏目
中国经济2019读后感热门栏目
中国经济2019读后感推荐
中国经济2019读后感

(共 154 篇)

  • 1、 《中国经济改革进程》读后感(优质范文)

    在目前复杂多变的全球经济环境下,我们对中国经济的前景产生了很多疑虑,中国改革开放将走向何方?通读吴敬琏先生的《中国经济改革进程》,回望40多年中国改革开放的时代巨变,历史可能不会直接给我们答案,但是却冥冥之中指引着日后前进的方向。

    读后感大全中有很多优质读后感范文为您提供!

    是历史,也是经济,是回顾,也是深思。《中国经济改革进程》这本书,看似简单的内容中蕴含着“魔鬼”,不是经济现象的简单梳理,而是理论和实践结合不断对历史的叩问。本书出版于20xx年,书稿的初稿就花了将近三年的时间。全书系统地回顾了从文革结束后到近年来全面深化改革时期的经济发展历程,不止从历史的角度分析了改革整体进程,还着重分析了经济增长模式的转变历程,有助于我们理解经济动能转换的必然性,也直接分析了改革进程中的腐败问题,指出当前宏观经济面临的风险。书中数据详实,论证严密,虽然提到很多经济学理论,但是语言平实,深入浅出。读此书,如同坐在吴老对面,听一位智者娓娓讲述中国改革的波澜历史。

    什么是中国这样一个人口大国迅速崛起的真正原因?在吴老看来,“推动中国经济崛起的最重要因素,是市场拓展使个人和企业选择权得到一定的发挥空间”,“这种建立在市场基础之上的自由选择权的扩大,为劳动、资本与技术在特定时间和空间的有效组合提供了便利条件,从而极大地释放了中国经济增长潜力”。

    书中指出,中国经济改革历程清楚地表明,每当市场经济取向成为中国经济改革的主导思想、更多地利用市场机制配置资源时,中国经济增长的质量和速度就比较好,非国有经济部门的创新和创业就会蓬勃发展,也为国有企业改革提供了较为宽松的外部环境。

    吴老总结了改革开放增强经济增长动力的路径。一是市场制度的建立为平民创业开拓了空间;二是改革开放使发展经济学所说的“库兹涅茨过程”(指劳动力从农村转移到城市,以及土地资源城乡转移后利用效率提升带来的效率提高)大大加速;三是开放对中国的技术进步和效率提高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在国内和国外技术水平差距很大的情况下,通过对外开放,引进外国设备和技术,便很快地提升了中国制造业的技术水平。从2000年不同地区民营经济在经济中所占份额大小与该地区gdp增长快慢之间的相关性能看到,民营经济所占份额越大的地方,gdp增长就越快,可以说民营经济的快速发展是改革开放后中国经济活力释放的一个缩影。

    对于20xx年后的经济改革本书也有详细论述,吴

  • 2、 《中国经济2019》读后感_800字

    《中国经济2019》读后感800字

    本书作者为王德培,百度了一下,发现王德培是中国经济改革的著名专家,是经济学领域的学者。

    本书的主要内容是对中国2018年的经济领域内的各个方面的回顾,觉得这个和郎咸平与吴晓波的书上讲的差不多。

    关于企业:过去几十年中,中国的企业因为大环境以及各种因素的影响,很少有能沉下心来做技术的。某些企业一旦做大做强,就想着搞多元化经营各种并购,各种大吃小,其最后结果往往是企业的负债率飙升,已有的利润逐渐消耗掉,最终被拖垮。

    关于股市:大陆地区设立股市的初衷是为国有企业筹钱,募集资金。深沪两地的证券交易所存在着暗箱交易,提前透露交易股市的信息。中国股市退市机制不健全,大量的上市亏损企业持续在市场上招摇撞骗却无人监管。股市的政府色彩浓厚,民众购买股票获益者寥寥。

    关于银行:银行业垄断经营是不争的事实,国有企业可以轻易获得大量的贷款,而大量的中小企业,却无法获得想要的贷款,导致地下钱庄交易盛行。此种现状直接导致了大量中小企业的举步维艰,而民营企业对激发市场活力,提高就业率等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此政府需要保护大量的中小企业,民营企业,这样才能惠及于民。

    关于网络化:近年,网络对各行各业的冲击是有目共睹的。众多巨兽的崛起,逐渐演化成了新时代的基础设施,对国计民生的作用显而易见。马云、马化腾高喊无现金社会的口号,但它们忽略了政府,对货币的控制是政府权力机制的重要体现。因此新时代的网络巨头,他们必将受到政府的管控,政府不会任由他们垄断其所在行业,因为尽量把蛋糕平均分配是政府的职责所在。

    未来几十年内,我们的社会将会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5g虽尚未成熟,但也指日可待,难以想象在一个物联网的世界,我们会被塑造成什么样子。在社会大潮中前进,我们虽改变不了潮水前进的方向,但是却可以收集信息推断未来的路是什么样的,并为此做一些准备。

  • 3、 2019年读书心得一《读懂中国经济》读后感

    2019年读书心得一《读懂中国经济》读后感

    文/李睿

    读书是我们获取知识的一个十分重要的途径,通过阅读好书,可以拓展我们的视野,丰富我们的知识。通过大量的阅读,也可以使在我们大脑里零散的知识系统化。在2019年里,我做了一个决定,就是每读完一本书,都通过写读后感的方式分享我自己的心得,我也希望,用输出倒逼输入,提高我阅读的效果。

    今天要给大家分享的书籍是我2019年读完的第一本书,它是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蔡昉教授在2017年写的《读懂中国经济》。通过这本书的阅读,使我对我国40年改革开放过程中经济发展的逻辑有了更深的认识,对我国经济今后该如何发展有了一定的了解。

    这本书针对克里格曼教授提出的疑问:包括中国在内的东亚经济没有什么奇迹可言,因为这些国家的gdp增长主要靠生产要素,即资本和劳动力投入,没有技术进步,没有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这是新古典经济发展理论的典型观点,它忽视了东亚经济发展的人口红利。蔡昉教授通过大量的数据分析,总结出我国经济发展经历的重要阶段刘易斯发展阶段(二元经济发展阶段),由于在这个阶段,劳动力相对过剩,一直在从农业转向非农产业,人口结构适宜经济发展。正是因为劳动力源源不断的供给,没有发生边际报酬递减,我国发展了符合比较优势原理的劳动密集型产业,才有了我国近40年的高速发展。

    在分析了我国经历的刘易斯发展阶段后,蔡昉教授通过数据分析,得出在2004年左右普工的工资大幅度上涨,继而到2011年左右,劳动力人口出现净减少,得出了我国经济迎来了刘易斯拐点,开始了以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为增长手段的索洛增长。在分析中,他区分了潜在增长率和实际增长率的决定因素,提出我们应该从供给侧发力,而不是在需求侧进行刺激。

    在之后,蔡昉教授指出,在新的发展阶段,我国仍然有很多潜能和短板。户籍城镇化率明显偏低,社保不健全,全国性的统一劳动力市场还不健全,资源和生产要素在不同的企业间、在东中西部还可以进一步优化配置,雁阵模型可以有国内版,还需要加大对劳动力的培训,提高劳动参与率等。通过以上措施,可以使我国跨越中等收入陷阱,成为高收入国家。

    这本书无遗是发展经济学的代表作之一,通过大量的数据和分析,向我们展示了中国从刘易斯发展阶段到新古典发展阶段的历程,对于我们了解中国经济逻辑,坚定发展信心很有帮助。

    以上就是我对这本书的读书心得。美好的生活从阅读开始,希望我们一起,在2019年有

  • 4、 《读懂中国经济》读后感

    《读懂中国经济》读后感

    读书是我们获取知识的一个十分重要的途径,通过阅读好书,可以拓展我们的视野,丰富我们的知识。通过大量的阅读,也可以使在我们大脑里零散的知识系统化。在2019年里,我做了一个决定,就是每读完一本书,都通过写读后感的方式分享我自己的心得,我也希望,用输出倒逼输入,提高我阅读的效果。

    今天要给大家分享的书籍是我2019年读完的第一本书,它是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蔡昉教授在2017年写的《读懂中国经济》。通过这本书的阅读,使我对我国40年改革开放过程中经济发展的逻辑有了更深的认识,对我国经济今后该如何发展有了一定的了解。

    这本书针对克里格曼教授提出的疑问:包括中国在内的东亚经济没有什么奇迹可言,因为这些国家的gdp增长主要靠生产要素,即资本和劳动力投入,没有技术进步,没有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这是新古典经济发展理论的典型观点,它忽视了东亚经济发展的人口红利。蔡昉教授通过大量的数据分析,总结出我国经济发展经历的重要阶段刘易斯发展阶段(二元经济发展阶段),由于在这个阶段,劳动力相对过剩,一直在从农业转向非农产业,人口结构适宜经济发展。正是因为劳动力源源不断的供给,没有发生边际报酬递减,我国发展了符合比较优势原理的劳动密集型产业,才有了我国近40年的高速发展。

    在分析了我国经历的刘易斯发展阶段后,蔡昉教授通过数据分析,得出在2004年左右普工的工资大幅度上涨,继而到2011年左右,劳动力人口出现净减少,得出了我国经济迎来了刘易斯拐点,开始了以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为增长手段的索洛增长。在分析中,他区分了潜在增长率和实际增长率的决定因素,提出我们应该从供给侧发力,而不是在需求侧进行刺激。

    在之后,蔡昉教授指出,在新的发展阶段,我国仍然有很多潜能和短板。户籍城镇化率明显偏低,社保不健全,全国性的统一劳动力市场还不健全,资源和生产要素在不同的企业间、在东中西部还可以进一步优化配置,雁阵模型可以有国内版,还需要加大对劳动力的培训,提高劳动参与率等。通过以上措施,可以使我国跨越中等收入陷阱,成为高收入国家。

    这本书无遗是发展经济学的代表作之一,通过大量的数据和分析,向我们展示了中国从刘易斯发展阶段到新古典发展阶段的历程,对于我们了解中国经济逻辑,坚定发展信心很有帮助。

    以上就是我对这本书的读书心得。美好的生活从阅读开始,希望我们一起,在2019年有更大的收获。

  • 5、 《中国经济》读后感系列

    我们在一生的阅读中,一些经典自然而然地在岁月中沉淀下来。可想而知读书多么重要,相信很多人都读过一两本经典作品。网络上,很多都在谈论作者写的作品,读了以后让人眼前一亮。此时就可以写一篇读后感,把自己阅读完毕后的想法写下来。写好一篇作品的读后感需要从哪些角度来写呢?小编特别从网络上整理了《中国经济》读后感系列,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中国经济》读后感 篇1

    《解读中国经济》读后感600字:

    通观此书,从中国经济的现状,讲述了其发展历史,如何由强到弱,在逐渐腾飞。中国在腾飞的过程中,不同方面:发展战略、农村、城市、国企、金融等方方面面怎样改革,其劣势在哪,为什么不合理,出路在哪里,用深入的思考和清晰的表达,为我们勾勒出中国经济的过去和未来。

    读完之后,一方面对中国经济有了整体的一个了解,听得懂很多术语和分析,也对中央制定的一些政策理解更深了一些,至少是对听懂新闻联播是会有帮助的;另一方面林毅夫作为经济大家,其分析事情的方式和逻辑,对事物剖析的角度都让我觉得很受用,每一章节的探讨循序渐进,都像是一篇严谨的论文。

    在书中,作者提出了他与其他经济学家不同的观点。例如作者指出,在一次分配中实现效率与公平统一,而把二次分配作为补充手段。这个观点大大有别于学术界普遍看法,初次分配注重效率,二次分配注重公平。读后感·另外林毅夫对李约瑟之谜的解答也是从新的视角出发,中国和西方的分界线在于工业革命,传统的试错法被实验代替,经验主义对于技术发明的贡献比不上实验,于是技术一落后便立马被挨打。

    林毅夫看好中国经济在未来20年的增长潜力,但也在书中涉及了它的不足,如由于双轨制经济导致的如金融结构不合理、收入水平差距拉大、城乡发展和对外贸易不平衡等问题。同时,书中也留下了许多框架让人填补,比如企业的自身能力包括哪些方面?职业经理人是否也是自身能力的一方面,长期缺失自身能力要如何恢复?林毅夫未深入探讨,但却留给我们很多思考,也许结合实际的思考更为可贵。

    这确实是一本很好的了解中国经济的入门书籍,感谢推荐!

    《中国经济》读后感 篇2

    说是20xx,其实是20xx的总结,各热点问题都有提到,中美贸易,股市,房产,芯片,税改,企业,互联网,消费。对中国经济形势的把握有些参考价值吧。摘录一些要点。

    中美贸易

    1.贸易战背后,是以中美为首、全世界范围内的经济严重失衡,“世界大战”已经开打。贸易战开打

  • 6、 解读中国经济读后感

    【篇一:解读中国经济读后感】

    《解读中国经济》这本书是由著名经济学家林毅夫所著,该书按照时间顺序讲述了中国经济的发展历程和当前中国经济存在的问题以及世界环境对中国经济的影响。从别人对该书的评价中都说这本书通俗易懂,可是对我来说仍觉得有些难以理解,文章只是我浅拙的观点。

    这本书以李约瑟之谜、东亚奇迹、农村和城市、国有企业改革、休克疗法等方面来讲述自生能力理论,比较优势战略和要素理论。

    在李约瑟之谜这个问题上,林毅夫先生提出了新颖的观点,他从科举制的角度探讨中国五千年的文化历史。儒家思想主要是对道德,行为,思想方面的深度探究,而科举制从汉代开始就成为历代统治者所推崇的主流思想,对几千年中国文化的影响根深蒂固。这种感性认识对于西方那种崇尚理性认识有较大的差别,中国人讲求思想上的追求,注重内心的修养,崇尚以形养神,而西方一直是以科学,自由为理想,这一点就与各自的地理位置、文化历史等有关。那么以实验和数字为主的科学就无法再中国古代有较大的发展。由此,便可解释为什么中国古代科技成果能那么辉煌但是却无法有近代科学的出现。同时,度过中国近代史的都知道在明清时期中国的科举制更是成为统治者的统治工具,八股取士扼杀了人性,也抑制了近代科学的发展。那么这也是中国近代的衰落的原因之一。因为经济的落后,中国的大门被外国侵略者的大炮炸开,由此无数的不平等的条约,领土被瓜分,主权遭到破坏,往日的泱泱大国已变成侵略者眼中的大肥羊,等着仍人宰割。在那个时候,中国gdp已由世界的30%降至5%,在此由盛转衰。与此同时,也出现了许多爱国志士为华夏名族的伟大复兴为之奋斗一生。国富民强也是在社会主义革命中提出的,经济才是国家生存与发展的根本途径。

    在这本书中,林毅夫先生认为经济的发展由要素,制度、产业结构和技术所决定,在经济学中,主要的要素有资金、土地和劳动力,要素产品呈现供给的刚性,产业结构很大程度上是一种结构而非可以大幅度增加效能,制度也具有刚性,具有消极被动性,大多时候只能根据变化的现实,被动改变以适应现实,所以技术才是最关键。当代国家的发展,在第三次科技革命后,科技占主导位置,各个国家都在努力提升自身的科技水平,竞争也成为科技的竞争,日本提出了科技立国的口号,由此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东亚奇迹中的国家也是很好的发展科技才能实现质的飞跃。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和亚洲四小龙这几个东亚经济体,被称为东亚奇迹

  • 7、 中国经济个人读后感系列

    我们在一生的阅读中,一些经典自然而然地在岁月中沉淀下来。人的成长离开不开书籍营养的滋养,在阅读作者写的作品时,脑中不停的有新的想法,是时候通过写一篇读后感来把作品中的内涵精髓表达出来了。您从作品中有哪些领悟呢?请阅读由小编为你编辑的中国经济个人读后感系列,请马上收藏本页,以方便再次阅读!

    中国经济个人读后感(篇1)

    读《解读中国经济》有感1000字: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养成了一个习惯,读书之前先把作者的身家背景、教育任职经历都看一遍,经了解才知道林毅夫是一个传奇人物,据说当年在台湾服兵役时,抱着篮球穿越台湾海峡来到厦门(不知道是真是假),后来一直在北大,任ccer的教授,期间又去了世界银行任职几年。

    言归正传,说说书中的内容。书中涉及到的农村改革、国企改革、城市改革、金融改革都是从纯经济学的角度来解释,浅显易懂,没有太多专业词汇,观点自成一派,读了会觉得很有道理。在产业结构上,林毅夫一直强调“比较优势”,是发展资源密集型还是劳动密集型主要看社会的发展阶段,不同阶段的资源禀赋结构是不一样的,与在校书本上介绍的一致,指出计划经济中赶超型策略的不当,这对我们产业结构升级是一个很好的参考。在国企改革中,林毅夫强调国企需要有“自生能力”,西方主流经济学家研究中国经济发展,都是以国企有自生能力为假设条件,这也是导致这些经济学家唱衰中国发展模式的一个重要的假设。中国很多国企没有自生能力,这也是导致国企一直发展不下去的原因。我们同样身为一个国企,研究国企改革本身就是对我们自己的发展添砖添瓦。

    对于中国gdp的增长,书中还是持乐观态度的,高增长保持20年应该问题不大,当然发展过程中问题也很多,作者毫不避讳指出有些问题相当严重,不解决对未来经济发展会产生决定性的影响。现在唱衰中国经济的经济学家很多,国外有,国内也相当多。一系列数据显示,我们还有很大的发展潜力,我们的城市化水平还很低,我们的消费水平还有很大的空间,我们的后发优势还存在,主要看领导人的决策及深化改革的决心。只有深化改革,才能保持高增长。

    目前中国人对国内经济都有一定的恐慌情绪,尤其是中产阶级,高房价、高税收,近些年高增长都是以抽中产阶级的血来维持的。但是放眼其他国家,跟其他国家对比,中国的发展机会还是多的,因为我们有13亿的市场,我们虽然建了很多大楼,建了很多铁路,但是广大的农村地区基础建设还很落后,欧美国家的投资回报

  • 8、 中国经济史读后感

    1776年斯密《国富论》意味着经济学理论的建构开始,人类的经济生活已经绵延了几千年,从人类起源开始到近代,大概因为一切都与经济有关系,经济和历史总是紧密相连,感觉又学了一次历史一样。

    提到的经典著作,当然是钱穆先生的《中国经济史》。他坚定地认为,“今日世界人类已觉醒,各国各民族各有一套自己民族的文化,并不佩服他人的”。仔细分析这句话,再去通读先生的《中国经济史》,想来这本重要的著作,从一开始就把思考的疆域限定在中国经济这个自闭的系统里。事实上钱穆先生也说过了,“历史可分为通史、断代史、专门史。经济史属专门史,如欲学习中国经济史,最好先能了解经济与历史之知识。”我国是农业大国,书里对所有朝代经济的讲述,毫无例外都着重于农业。回到最开始的疑问,中国的经济路在何方?个人认为,既需从中国的历史中寻找制度、道德、文化的营养,又需充分利用西方国家已充分证明的市场活力。重建生态文明、道德文明、文化文明,过去的30年我们以经济发展为重,但并不是否定了五千年流传下来的精神文明,我们遗落的“仁义礼智信”需捡起,建设和谐社会,我们遗落的“孔孟老庄”需重修,传承华夏文明,我们破坏的环境需重建,还我大好山河。历史是人们寻求正义与真理的过程,显然很难用“好坏”来简单评判。中国共产党的90年风雨历程,正是这样一场不断寻求正义与真理的长征。祖辈们所经历过的每个重大土地、税收、所有制改革与创新,其实都决定了并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我们当下的每分每秒,每时每刻。中国正在重新崛起为经济大国,而此前在世界经济版图中,中国长期占据着重要地位。

    实施一带一路,投资海上丝绸之路。首先我们要做的是顶住人民币升值的压力,保证汇率的稳定,高效地配置我们的资本和技术,为国民换来更多的资源和福利。最后我们希望能建立这个东方文明古国的国际信用,稳步推进人民币国际化,为经济的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中国正在稳步发展,在提高综合国力和社会生产力的进程中,在经济全球化今天,中国经济在世界经济中发挥着举重若轻的作用,相信在不久的将来,跃出深潭的东方巨龙也会在世界的舞台上展现自己的风采。

  • 9、 谁在谋杀中国经济读后感

    【篇一:《谁在谋杀中国经济》读后感】

    中国是一个拥有五千年历史的大国,中国文化持续到现在足以说明我们中华民族的伟大,我们也有向全世界炫耀的资本,毕竟还没哪个国家能像中国一样有着五千年源远流长的文化。然而尽管我们可以以文化长久而自豪,但绝不能自负,郎咸平先生就指出了中华文化的三大劣根性和四种茫然。

    三大劣根性分别是浮躁、投机取巧和思想僵化。四种茫然:第一就是中国人就知道茫然的赚钱,为了赚钱可以没有任何社会责任感和道德感;第二就是我们的这个文化茫然地自闭,对外面的世界缺少真正的理解;第三是我们很少明白别人如何看我们。我们通常只是茫然地关注其看法,而不去思考这些看法背后的根源在哪里;第四,更可悲的是,与别人对我们的了解相比,我们对自己的缺点是茫然的,缺乏深刻的认知和反省。

    说到浮躁,那可真是中国人的弊病,在上世纪的大跃进运动中,全国各地的年轻人大炼钢铁,钢铁产量年年翻番,结果炼出一大堆废钢废铁,并且许多工厂做出的产品都没人用,造成了极大的浪费,劳民伤财损失惨重。书中还提到了联想集团的失败历程,中国企业喜欢盲目地做强做大,好大喜功,比如联想在2005年就高调宣布将制造出世界最快的超级计算机,目标比ibm还快10倍。这就是我们文化中追求第一、不鸣则已,一鸣惊人这种心态,但是现在我们追求的是数据的处理能力,而不是单纯的计算速度,因为一个好的数据处理方案往往能获创造更大的科技效益。我们确实在计算速度上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可我们靠的是愚公移山和铁杵磨成针的方法,比如那些超高速度的计算机其实就是将一块又一块的芯片连接而成,内部的程序还是国外的,我们所做的也只是低端的处理工作,没有让科研得到传递和积累。

    在日常生活里,浮躁的现象比比皆是,我在大学的生活中也深有感触。比如说参加一个创新竞赛,许多人急急忙忙地提出一个课题上交,而更多的人是急匆匆地找老师要课题,然后急匆匆的参赛,答辩的时候什么都不知道。不过学校的评审也是很松的,基本上报上的项目都准许通过,老师这么做也是为了鼓励大家参加科技创新。比赛期限为一年,但是在这一年里参赛的同学真正做项目的时间大多数是集中在提交作品的最后一两个月,甚至还有人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完成作品。看似大家都很厉害,一下子就把东西做出来了,有的还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大多数的作品都非常粗糙简陋,科技含量很低,没有明显的实用价值。

    我们就来分析一下这个现象吧。大家为何都想

  • 10、 《解读中国经济》读书笔记
    《解读中国经济》读书笔记 《解读中国经济》这本书是由着名经济学家林毅夫所着,该书按照时间顺序讲述了中国经济的发展历程和当前中国经济存在的问题以及世界环境对中国经济的影响。从别人对该书的评价中都说这本书通俗易懂,可是对我来说仍觉得有些难以理解,文章只是我浅拙的观点。 这本书以李约瑟之谜、东亚奇迹、农村和城市、国有企业改革、休克疗法等方面来讲述自生能力理论,比较优势战略和要素理论。 在李约瑟之谜这个问题上,林毅夫先生提出了新颖的观点,他从科举制的角度探讨中国五千年的文化历史。儒家思想主要是对道德,行为,思想方面的深度探究,而科举制从汉代开始就成为历代统治者所推崇的主流思想,对几千年中国文化的影响根深蒂固。这种感性认识对于西方那种崇尚理性认识有较大的差别,中国人讲求思想上的追求,注重内心的修养,崇尚以形养神,而西方一直是以科学,自由为理想,这一点就与各自的地理位置、文化历史等有关。那么以实验和数字为主的科学就无法再中国古代有较大的发展。由此,便可解释为什么中国古代科技成果能那么辉煌但是却无法有近代科学的出现。同时,度过中国近代史的都知道在明清时期中国的科举制更是成为统治者的统治工具,八股取士扼杀了人性,也抑制了近代科学的发展。那么这也是中国近代的衰落的原因之一。因为经济的落后,中国的大门被外国侵略者的大炮炸开,由此无数的不平等的条约,领土被瓜分,主权遭到破坏,往日的泱泱大国已变成侵略者眼中的大肥羊,等着仍人宰割。在那个时候,中国gdp已由世界的30%降至5%,在此由盛转衰。与此同时,也出现了许多爱国志士为华夏名族的伟大复兴为之奋斗一生。国富民强也是在社会主义革命中提出的,经济才是国家生存与发展的根本途径。 在这本书中,林毅夫先生认为经济的发展由要素,制度、产业结构和技术所决定,在经济学中,主要的要素有资金、土地和劳动力,要素产品呈现供给的刚性,产业结构很大程度上是一种结构而非可以大幅度增加效能,制度也具有刚性,具有消极被动性,大多时候只能根据变化的现实,被动改变以适应现实,所以技术才是最关键。当代国家的发展,在第三次科技革命后,科技占主导位置,各个国家都在努力提升自身的科技水平,竞争也成为科技的竞争,日本提出了科技立国的口号,由此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东亚奇迹中的国家也是很好的发展科技才能实现质的飞跃。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和“亚洲
  • 2023-03-31

  • 2023-05-11

  • 2023-04-18

  • 2023-02-12

  • 2019-10-11

  • 2023-05-18

  • 2019-11-16

  • 2021-09-27

  • 2023-05-30

  • 2019-09-25

  • 2022-12-29

  • 2023-02-07

  • 2019-09-25

  • 2019-11-16

  • 2019-10-29

  • 2019-10-28

  • 2019-11-06

  • 2019-11-06

  • 2019-11-06

  • 2019-11-06

  • 2019-10-29

  • 2019-11-16

  • 2019-11-06

  • 2019-10-13

  • 2019-10-29

  • 2019-10-14

  • 2019-09-25

  • 2019-10-28

  • 2019-09-25

  • 2019-10-28

  • 2019-10-28

  • 2019-10-11

  • 2019-10-29

  • 2019-10-13

  • 2019-11-16

  • 2019-10-09

  • 2019-10-17

  • 2019-10-17

  • 2019-10-29

中国经济2019读后感
每当我们读完一些经典书籍后,通常会有一些感悟感想。中国经济2019读后感栏目给大家带来大量中国经济2019读后感、2024中国经济2019读后感等内容,希望能够对大家写读后感悟提供帮助! 更新时间:2024/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