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观后感 > 贞观之治观后感 > 地图 > 贞观之治观后感,2024贞观之治观后感
贞观之治观后感

(共 948 篇)

  • 1、 《贞观之治》读后感1200字

  • 2、 《贞观长歌》读后感900字

    2007年中央电视台隆重推出了新年重头大戏《贞观长歌》。该剧是一部气势恢弘的战争与和平史诗巨片,它选取唐初贞观年间的历史截面,以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相结合的创作手法,艺术地再现了令中国人自豪的一段“贞观之治”的历史,歌颂了中华儿女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表现了中华民族的强大凝聚力,展示了充满魅力的中华传统历史文化风情。

    《贞观长歌》是一部中华民族战争与和平的雄浑史诗,一幅中华民族走向大融合的历史画卷,一部中华民族和平发展的灿烂篇章。该剧用充满激情的笔调展现了中华民族历史上最强盛的帝国如何从离散弱小中团聚兴起的历程。在曲折跌宕充满冲突和悬念的故事中,李世民在贞观之治中所贯彻的正确的理念与立场,所推行的主要政策和方略,用这种艺术手法对千古一帝李世民治国之道和唐代和平崛起历程进行解析,并且由此总结出民族融合,以和为贵,分则俱损,和则共荣的伟大历史经验,并深刻褒扬了中华民族坚毅进取、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形象展示了中华民族宽容良善、敦睦仁厚的传统和广阔胸怀,生动体现了中华文化博采兼融、一体多元的伟大风采。

    在当代中国面临历史提供的新机遇,应对全球化信息化现代化带来的新挑战,坚定不移地走和平发展、和平崛起道路的形势下,对亿万观众正确认识我们民族的历史,促进民族团结,培养民族自豪感,振奋民族自信心,做一个积极向上而又从容大度的大国国民,将发挥积极的作用,提供有益的启迪。

    去年央视经济频道播出的纪录片《大国崛起》一经推出,就在社会上引起了广泛关注和争论。而《贞观长歌》在风格似乎与《大国崛起》较为接近,一个记录的是西方九国的崛起,一个描摹的是中国历史上的大唐盛世,都展示了“大国”风云。而我们在感慨于西方大国的崛起史时,也要思考中国的崛起之路该将怎么走。对于他国的成功经验,我们要学习、要借鉴的。但我们在一味往前赶的时候,不妨停下脚步,回头看看,回顾一下我们的历史,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明史的确还有许多是值得我们需要挖掘和继承的。贞观盛世的壮丽图景,贞观之治的历史经验必将会振奋国人,必将会激励人们承继中华民族优秀历史文化,在构建和谐社会,实现民族复兴的伟大实践中吸取智慧和精神力量。

    从开篇唐太宗的一声“大唐必胜!”,我仿佛听到了来自历史深处的回音,大唐风度,气象万千,直到现在还被人们所记忆、歌颂。也喊出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和平崛起的心声。

    感谢这部《贞观长歌》,让我们梦回“唐朝”。

  • 3、 《贞观长歌》读后感1000字

  • 4、 太宰治读书笔记

    知道太宰治也是一次偶然,现认识的一位同事爱好文学为我推荐的作家。而我喜欢这种偶然又了解一个自己完全不知道的作家,然后去读他的作品。

    读完《斜阳》,有一种深深的哀伤。我知道一个作家的作品是他人生价值观或经历的投射。所以,太宰治的一生也让人觉得悲伤。太宰治一生自杀过很多次,当然很多次都失败了,在他39岁那一年,终于自杀成功。留下知名作品,被众人知晓。

    《斜阳》讲述的是没落贵族的姐姐和母亲相依为命,时而出现的弟弟吸毒最后自杀。同样的家庭出生,而一个选择死去,看着脆弱的姐姐却选择活下去。我不想说他是以怎样的手法,不懂太多专业用语,我只写写我在读的过程中和之后的感觉吧。

    刚开始看,真不懂,不懂一个人描绘那样的语言,女主人公和子似乎很喜欢她的妈妈,妈妈那种贵族的气息是她一直仰慕的,即使最后没落一颦一笑都保持得原模原样。父亲死后,家庭没有支柱,和子的家庭只好卖掉以前的豪宅,回到了乡野的一桩别墅生活。没有生活技能的他们,只有靠变卖衣物首饰生活。而母亲的病一天天加重,和子退去身上的尊贵帽子到田地里干活生活。逐渐的,她似乎开始摒弃了身上的某些束缚,她爱上了一位有妇之夫,而且她一点也不觉得自己不对,反而最后想和那位上原作家有一个小孩是她生活下去的。她细心地照顾自己的母亲到死,她鼓足勇气给六年没有见面的情人(她心中的契诃夫、m.c)写了三封表白信,一封比一封感情炙热,最后找到了他,不问他的一切,只想见到他,知道他的想法,或是怀上他的小孩。最后他做到了,作为家庭里唯一留下的人,她最柔弱,弟弟总是觉得她养不活自己,而她却是最后留在这世上的。

    和子的弟弟,是一个矛盾的人。也许和子和弟弟两个人是作者的分裂。弟弟从南洋回来,愤世嫉俗,颓废堕落,而他却是母亲生命得到些许延续的根源。而他的活着也是因为母亲的爱,所以他在母亲死后不久,也选择了自杀,在他留下的遗书中,我们才知道他的真实想法,或是作者的呐喊:他不想当贵族,他想融入大众中,他认为死也不是罪恶。直治的遗书:姐姐,我不行了,先走了。我全然不知,我为什么要活下去。就让那些想活的人活着吧。人有生的权利,同样也有死的权利。

    生命的黄昏,艺术的黄昏,人类的黄昏。也许作者那个时候只是想表达这样一种感受,无尽的颓唐。

    也许太宰治的作品太过消极,其实他是积极的悲观主义者,在他的作品中,无论是颓废靠酒精医学专用的上原先生、还是自杀死去喊着革命的弟弟、又或是一直温婉

  • 5、 《世界大观之谜》读后感400字

    读了《世界大观之谜》这本书后,我从此对这个世界的奥秘有了更深刻的了解。因为这本书里面的所有知识我都闻所未闻,见所未见,比如:二百多岁的女超人,巨石居然能自由飞翔和隐形男子-----我们平时看见的事都是很平常的,可这本书中讲到的东西却让人匪夷所思,让人觉得这种事是不可能的,是骗人的。但是这本书是从科学的角度出发,以深入浅出的语言、极富有价值的图片将世界上千奇百怪的事物和现象一一呈现,让人觉得这不是凭空捏造的。这本书的好处不仅在于它有丰富的知识,而且还能引导读者进入玄妙的世界大观之中,使读者在充分享受着阅读乐趣的同时拓展自己的视野,所以这本书倍受许多青年人的青睐。我身为一个爱好读书的青少年,更应该买来一读,这样既能提高我的阅读水平和写作能力,还能陶冶我的性情,使我的心胸开阔,做什么都开开心心,这岂不是一举两得吗?只要你陶醉在书的世界之中,你将会感到其乐无穷,不愿意再回到现实生活中去了。

    同学们,现在就让我们行动起来,让我们在书的世界里感受到无限快乐,让我们沿着智慧的顶峰,努力往上爬吧!

  • 6、 无为而治读后感

    无为而治读后感(一)

    偶有机会,读到施生《无为而治》,心中感慨颇多。施生说,中原能取得今天的成绩,全靠无为而治;但听到的人多抱着一种怀疑的态度。我想,施生的无为而治的论断是正确的。最起码对于中原公司来说,有这种想法,肯定是中原能取得今天成绩的一种精神力量。

    想当初,施生在香港初成立中原地产,也就三五个人,一步步能够走到今天,让中原地产逐渐成为一家令人敬仰的公司,这绝对不是偶然的。施生说过:所谓无为,就是知道个人的能力是有限的,故必须尊重天道,不能太过自以为是,企图做一些超越自然容许的事。此话虽然简单,但包含老子道家思想的精髓。

    具体到我们实际工作中,我们中原人都要发自内心的去工作,如果单靠上司所逼,被动的去工作,那就不可能做出好的成绩。凡事自己多想想办法,和同事间多交流沟通,加强中原团队的力量,这样才能实现真正的无为而治。

    每天都有很多新同事加入深圳中原,大家可想而知,深圳中原如今已是地产行业的霸主。在这里,很多人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奋斗,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所以我们得感谢施生的无为而治的理念,正是在这种理念下,我们每个人不用想的太多,简简单单做好自己的事情,服务好客户和业主,赚到我们的服务佣金。

    我们的职业是高尚的,我们的心态是激情的,我的服务是专业的,我们的工作是快乐的;在这里,只要你有能力,没有人能阻碍到您发展;在这里,只要你有才华,一定会有展示您的舞台。无为而治,简单四个字2020,但它包含的哲理和精华,能让每个中原人都可以领悟到不同的意义;最后希望每一个中原人都能无为而治,实现自己的梦想!

    无为而治读后感(二)

    今天细细品味肖川先生的《教育需要无为而治》这篇文章,倍感亲切,可以说它是对教育和孩子成长规律的一个深度解读。在教育发展的历史长河中,人们对教育的目的和教育的方法始终在探索不停;对教育的关注和教育的期待越来越突显。

    一方面,《教育需要无为而治》是对教育与孩子成长关系的一个解读。从孩子的成长说起,孩子的成长要遵循成长的自然规律。孩子的成长包括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各方面的成长。成长的过程当然离不开教育,那么什么样的教育才能更好的为孩子的成长服务呢?从某种角度说学习是一种习惯化,教育就是习惯的养成,绝对不需要过度的强制。从孩子一出生,家长的一言一行都是孩子模仿的样板,所以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其次孩子从上幼儿园起,在老师领着孩子做游戏时,已把人生的道德准则蕴

  • 7、 太宰治《斜阳》读后感
    太宰治《斜阳》读后感 知道太宰治也是一次偶然,现认识的一位同事爱好文学为我推荐的作家。而我喜欢这种偶然又了解一个自己完全不知道的作家,然后去读他的作品。 读完《斜阳》,有一种深深的哀伤。我知道一个作家的作品是他人生价值观或经历的投射。所以,太宰治的一生也让人觉得悲伤。太宰治一生自杀过很多次,当然很多次都失败了,在他39岁那一年,终于自杀成功。留下知名作品,被众人知晓。 《斜阳》讲述的是没落贵族的姐姐和母亲相依为命,时而出现的弟弟吸毒最后自杀。同样的家庭出生,而一个选择死去,看着脆弱的姐姐却选择活下去。我不想说他是以怎样的手法,不懂太多专业用语,我只写写我在读的过程中和之后的感觉吧。 刚开始看,真不懂,不懂一个人描绘那样的语言,女主人公和子似乎很喜欢她的妈妈,妈妈那种贵族的气息是她一直仰慕的,即使最后没落一颦一笑都保持得原模原样。父亲死后,家庭没有支柱,和子的家庭只好卖掉以前的豪宅,回到了乡野的一桩别墅生活。没有生活技能的他们,只有靠变卖衣物首饰生活。而母亲的病一天天加重,和子退去身上的尊贵帽子到田地里干活生活。逐渐的,她似乎开始摒弃了身上的某些束缚,她爱上了一位有妇之夫,而且她一点也不觉得自己不对,反而最后想和那位上原作家有一个小孩是她生活下去的勇气。她细心地照顾自己的母亲到死,她鼓足勇气给六年没有见面的情人(她心中的契诃夫、m.c)写了三封表白信,一封比一封感情炙热,最后找到了他,不问他的一切,只想见到他,知道他的想法,或是怀上他的小孩。最后他做到了,作为家庭里唯一留下的人,她最柔弱,弟弟总是觉得她养不活自己,而她却是最后留在这世上的。 和子的弟弟,是一个矛盾的人。也许和子和弟弟两个人是作者的分裂。弟弟从南洋回来,愤世嫉俗,颓废堕落,而他却是母亲生命得到些许延续的根源。而他的活着也是因为母亲的爱,所以他在母亲死后不久,也选择了自杀,在他留下的遗书中,我们才知道他的真实想法,或是作者的呐喊:他不想当贵族,他想融入大众中,他认为死也不是罪恶。“直治的遗书:姐姐,我不行了,先走了。我全然不知,我为什么要活下去。就让那些想活的人活着吧。人有生的权利,同样也有死的权利。” 生命的黄昏,艺术的黄昏,人类的黄昏。也许作者那个时候只是想表达这样一种感受,无尽的颓唐。 也许太宰治的作品太过消极,其实他是积极的悲观
  • 8、 《半部韩非治天下》读后感

    春节在家里翻以前买的书,看到了林语堂先生的《半部韩非治天下》,觉得很有意思。想推荐给大家,又懒得敲键盘,于是就在网上搜索。这下奇怪了,林先生的文集十多年前就在大陆公开出版了,网上也很多摘录,连几个大部头的小说都有。但这篇《半部韩非治天下》,我在狗狗上搜索了十页,都找不到一个可以拷贝的地方。

    静下来想想,有点开窍了:林先生的这篇文章,虽然是上世纪三十年代的作品,放到现在,却也非常合适,通篇一个字都不用改。放任在网上流传,岂不是说社会没有进步么?何况文中还有那么多敏感字关键词,估计没有哪个网站的过滤系统能够放过它。看来好奇的可能要买本书才行了,或者等我哪天闲了扫描上来。

  • 9、 太宰治《人间失格》读后感

    留在我的眼中《人间失格》可能是唯一一本,对于我来说,如果你看不懂,或者是刚看过之后对此嗤之以鼻的人,说实话我反而是羡慕你的。

    或许你们永远也不会知道,有多少人曾经抱着这本书在深夜哭泣,一次又一次的指着封面的太宰治告诉自己“不要极端”“不要抑郁”“不要像这个人一样”的说教。你们可能会对此嘲笑、讽刺、讥讽、讨厌甚至是怨恨这样的人。但是,我只想说如果你不曾跌入尘埃里,你们又怎么会了解那种被世界击倒在地的绝望。

    《人间失格》是主人公叶藏在看到自己年轻时候的三张照片后的感想为开头,中间是叶藏的三篇手记,分别介绍了叶藏的幼年、青年和壮年时代的经历。描写了主人公叶藏为了逃避现实不断沉沦、经历自我放逐、酗酒、自杀、用药物麻痹自己,终于一步步走向自我毁灭的悲剧。

    其实,读完《人间失格》我一瞬间的反应是不知道为什么有一种被救赎般的快乐。那时的我才知道原来世界上不仅仅是只有我自己拥有这样的消极想法。我并不认为读书一定要从中学到什么才是好书。我反而认为在一本书中能从作者的笔锋中看懂自己。才是读书这个过程中尤为重要的。这也是我愿意在自己高三毕业在准备再次踏入大学前,再一次品读《人间失格》的原因。

    初品《人间失格》这本书任何一名读者都会发现,这本书给人的代入感极强,它拥有一种让自己代入去发掘自己问题的能力,甚至是在读的过程中引发自己的共鸣。至于我们在书中发现的问题,是抑郁悲观,还是下决心去解决问题,这些都不是小说可以解决的。

    在书中,我认为叶藏一生最大的不幸就是压抑自己的内心去讨好别人,这和《被嫌弃的松子的一生》中的松子是完全不同的。松子的讨好来自自己的内心,无比的炙热和忠诚。然而叶藏却并不是这样的,叶藏的内心战栗不已,脸上却强颜欢笑。这种心理和行动上的失调无时无刻不消耗着叶藏的精力,让叶藏精疲力竭。同时,他认为世人对他的友善全部建立在他搞笑的基础上,所以一方面他压抑真实的自己,另一方面他也为自己这份压抑、欺骗感感到可耻。

    就像在《人间失格》中的每个人都期待着融入这个世界,但是在积极参与这个世界的同时,却又深深的恐惧着人类。每个人都能从这本书中找到自己的影子,这本书会帮助我们挖掘出我们心里面那个最黑暗的自己。但是,它并不会帮我们净化掉,它不会做任何事情,这之后你要怎么处理,全部都要靠你自己,你要如何消化这种不良的情绪。太宰治讲的是自己的故事,揪的却是读者的心。

  • 10、 治史三书读后感

    【篇一:治史三书读后感】

    读罢《治史三书》,我对历史有了全新的认识。历史并不是一种单纯的回溯过去,它是一个包罗万象,广博而渊深的世界。历史的每一个时间结点、每一处的空间,都包含了政治、经济、人文等等多方面的内容。如同一点延伸出千丝万缕的联系,相互交织。而我们所能做的,是在研究某一处时勿断章取义。而以面钻研,条理系统化。在断代研究时以一点向前回溯,不断延伸,拓展,编织一个完整严密的网络。

    历史是一门严谨的学科。通过《治史三书》,我看到了一位执着执拗的老人严耕望先生,他将几十年的光阴倾注历史,当一旦确定了自己对于史学的兴趣和理想,他毅然决然地放弃了已见光明的未来,投入了卷帙浩繁的史学殿堂。他以平实的语言,丰富的例子,把他的治史经验倾囊相授。

    我们了解了如何将浩繁琐碎的史料聚集整理,组织成文,并将枯燥晦涩的史学转化为平实缜密的文字。史学者作为研究者,自己建立的研究重心代表了自己独立的思想和见解,万不可跟风,随波逐流,丧失自己的看法。史料是对一个时空,一个时代的记录。喜新厌旧,要不得,旧的史料中仍有许多值得挖掘之处。

    除了治史经验,严耕望先生还传授了他在治史时的心路历程和人生经验,我受益匪浅。史学者需以客观的视角去看待一个时代,并融入自己的见解。但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独到的观点,所以虚心接受,勇于修改自己的不当之处是治史人应具有的品质。就如日本在中国史上的某些地方成绩比我们还高,我们在深思原因的同时,要尊重并汲取他们思想的精华。但历史就如科学,万不可盲目崇拜,每一个观点有足够明确的证据,我们才能将之作为我们的参考。整理史料的过程是一个怀疑的过程,在不同的史料中也许会有不同的看法、事实,而这正需要我们去辨别,改正。

    治史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一旦选择了历史,就要有付诸一生的思想准备。严耕望先生告诉我们,治史需要有远大的志气,要做到勤、毅、勇、谨、缓、和等几点。在选择了历史,确立了未来的方向之后,我们需要制定严密的计划。光说不做只会是言语的巨人,行动的矮子,坚持就成为了我们所必须的。历史的兼收并蓄需要我们博览群书,每天固定的读书以拓宽我们的视野和知识面。拳不离手曲不离口,论文写作的经常中断会让我们逐渐丧失对文字的掌控能力。

    曾听人说过,一个纯粹的人才最容易成功,因为他们将全部心力都倾注到了一件事上,心无旁骛。要想成为一个治史人,专心和努力是必不可少的。淡名利,避权位是先生的人生写照,他

  • 2019-09-20

  • 2019-10-29

  • 2021-07-21

  • 2019-09-20

  • 2022-12-28

  • 2019-10-29

  • 2022-05-20

  • 2019-11-02

  • 2019-10-01

  • 2022-01-29

  • 2023-02-07

  • 2021-12-06

  • 2019-10-11

  • 2019-09-20

  • 2021-07-20

  • 2022-05-19

  • 2019-10-29

  • 2019-10-29

  • 2019-09-20

  • 2019-10-29

  • 2021-04-29

  • 2019-10-24

  • 2019-10-11

  • 2022-05-21

  • 2022-11-01

  • 2022-10-14

  • 2022-09-22

  • 2022-09-20

  • 2022-09-20

  • 2019-09-25

  • 2022-05-19

  • 2022-11-01

  • 2019-09-20

  • 2022-02-18

  • 2022-02-25

  • 2022-04-16

  • 2022-04-18

  • 2022-04-18

  • 2022-03-14

  • 2022-04-06

贞观之治观后感
每当我们读完一些经典书籍后,通常会有一些感悟感想。贞观之治观后感栏目给大家带来大量贞观之治观后感、2024贞观之治观后感等内容,希望能够对大家写读后感悟提供帮助! 更新时间:2024/0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