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读后感范文 > 灭法国计治昏君读后感 > 地图 > 灭法国计治昏君读后感,2024灭法国计治昏君读后感
灭法国计治昏君读后感相关栏目
灭法国计治昏君读后感热门栏目
灭法国计治昏君读后感推荐
灭法国计治昏君读后感

(共 1882 篇)

  • 1、 《灭法国计治昏君》读后感300字

    《灭法国计治昏君》是《西游记》中一个蕴含了大道理的故事。说的是师徒四人在一个叫“灭法国”的地方遇见了一个十分凶残的昏君。因他做了一个梦,誓要杀死一万个和尚,而唐僧四人正好是最后那四人。于是悟空灵机一动,把王宫里的每一个人都剃成了光头。在大家的劝说之下,国王终于放弃了杀念,从此再也不杀害和尚了。

    看完这篇文章,我认为灭法国的国王太相信迷信,只因一个和尚们把他推下台的梦就大开杀戒,还不看看现实与梦境的差距,活活地让九千九百九十六个和尚死于非命。真是有眼不识泰山啊!

    在整篇文章当中,我记得最深刻的就是悟空深夜给国王剃光头的那一段。昏君终于得到了他自己应有的惩罚,他以后就再也不敢对和尚们那样狠毒了。

    读完了文章,我明白了要正确地看待事物,不能想怎么样就怎么样。

  • 2、 《病由心灭》读后感

    一本书,看的就是精华,我这人最喜欢带有哲理的句子,和经典一句话,心灵鸡汤,短小的豆腐块,带有感情的小故事,我喜欢病由心灭的这句话;人的心,都连着情,叫做心情,情都连着况,叫做情况。人的心会很“脏”,故叫做心脏。

    我是这么理解这句话的,也是这么个想法,衣服脏了可以洗,饭脏了可以扔掉在做,可是心脏了怎么洗?又怎么扔掉?人活着,无论都经历过什么事情,一定要有一颗干净的心,和正确的思想,这样你才不会被阴暗所捆着,其实《病由心灭》这本书,我拿着很费力,但是我很想把它看完,看自己喜欢看的,写自己想写的,因为我知道里面有王茹姐姐的爱和发心,还有许许多多的人,每个人都是空心的,只有注入了爱,才会很幸福。

  • 3、 《勾践灭吴》读后感

    《勾践灭吴》读后感

    身为吴越子孙,祖上的休戚情仇早已作古,然而合上书本,熟谙的历史又让我浮想联翩,遂觉不吐不快。

    其实,吴王夫差倒像个本分的庄稼汉,不少自己一分,也不图他人一文。而短浅的目光最终葬送了吴国的江山社稷。几百年后,转世投胎的夫差,又故伎重演,来到乌江边自刎了事。历史惊人地相似,难怪毛主席殷殷教诲道:“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可千百年来,张夫差、李夫差却前赴后继,层出不穷,人们不禁要问:“他们难道不明白上述这个道理吗?”我看,是胜利冲昏了头脑,是怕失去既得利益而裹足妥协罢了。听,那抒情夜曲,酽酽中透着醉人的醇美,消磨着人的意志,腐钝了人的进取心。古今又有几人能避免翅膀上黄金的累赘而理智地垒起心灵的堤坝呢?

    较之吴王,越王勾践可谓城府深矣。谩骂之后,携文种;一脸堆笑,开君道;奴颜婢膝,卧薪尝胆。如果说勾践坚忍不拔,并无不可,因为历史上凡成事者,皆不失进取,卒有所成——昔西伯拘羑里而演《周易》;孔子厄陈蔡而作《春秋》;屈原逐蛮荒而成《离骚》;左丘失双眸而厥有《国语》。如果说勾践厚颜无耻,也到贴切,况且史书中,厚颜者的确颇有建树——刘备爱哭,一哭哭得曹操不忍杀,二哭哭得孔明出茅庐;安禄山嘛,做了娘的儿子,造老子的反,倒险些得了天下。一切的一切,是也罢,非也罢,起码有一点是不争的,那就是:谁要铁了心做断头将军,那他的身家性命可就真的阿弥陀佛了。勾践可谓彻头彻尾地领悟了这番道理。

    务求实效,在这一点上,对勾践来说倒是可圈可点的。增加人口,督促生产,广罗人才他都是十分具体、踏实地去办,于是成效自然显著。不过,各项措施背后的精神支柱无疑就是他不断灌输给自己和部下的“励精图治”这一信念,因为在物质准备充裕的情况下,从统帅到战士所恪守的战斗意志才是取胜的关键。于是乎,物质和精神上的准备有条不紊地进行着,足见勾践的政治才能。倘若不然,只能髀肉复生,虚度光阴,又何谈报仇雪恨呢?

    希腊神话里,传说是普罗米修斯用泥土捏塑了人类,那么泥土种类不一,捏塑后的形态就更加千差万别了。故曰:“用人如器,各取所长。”越王在启用文种劝吴上,的确是用对了人选。要是让李逵代劳,一言不合,便大打出手,恐怕把西施全家都送给吴王也难以回天了。由此可见,人用对了,难题迎刃而解;人用错了,害人害己,落得个挥泪斩马谡。

    那么越王就算得上是一个英雄吗?非也!殊不知此人怀鲲鹏之志,亦藏狐鼠之心。虽有所作

  • 4、 勾践灭吴读后感

    篇一:《勾践灭吴》读后感

    勾践灭吴讲述了越国国危时,计谋与吴国讲和,达成协议以后,委身于吴国,用了十年的时间招集人口,扩大势力,赢得人心,十年之后,与吴国拼战,报了越十年之辱的一个故 。

    人深省,确实达到了“骤读之而心惊,潜玩之而味永”的境界。

    “越十年生聚,十年教训”就是言出于此。“君子报仇,十年不晚”。越王勾践就忍辱“偷”生地用了十年的时间来报旧之仇。可见,勾践是一个十分沉得住气,也极稳重的一个国君。“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勾践深明这个道理。用奖赏分明的方法激励每个老百姓,自己也下田耕地,“栽稻与脂于舟以行”更为亲近老百姓。使君赢得了民心,老百姓们愿全心全意为越王孝力。

    “大丈夫能屈能伸”,勾践“卑事夫差,宦士三百人于吴,其身亲为夫差前马”这正体现出勾践“不俱小节,以大局为重”的难得精神。

    篇二:勾践灭吴材料

    勾践灭吴》读后感

    勾践灭吴讲述了越国国危时,计谋与吴国讲和,达成协议以后,委身于吴国,用了十年的时间招集人口,扩大势力,赢得人心,十年之后,与吴国拼战,报了越十年之辱的一个故事。 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的故事是春秋末叶的著名史实,不但史书上有记载,而且有关它的民间传闻更为丰富。记载这一史实的古代历史典籍很多,而以《国语》中的《勾践灭吴》写得最为简练、精彩、富于文学意味。统观全篇,故事情节之曲折委婉,人物形象之鲜明生动,外交辞令之巧妙传神,经验教训之发人深省,确实达到了“骤读之而心惊,潜玩之而味永”的境界。 “越十年生聚,十年教训”就是言出于此。“君子报仇,十年不晚”。越王勾践就忍辱“偷”生地用了十年的时间来报旧之仇。可见,勾践是一个十分沉得住气,也极稳重的一个国君。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勾践深明这个道理。用奖赏分明的方法激励每个老百姓,自己也下田耕地,“栽稻与脂于舟以行”更为亲近老百姓。使君赢得了民心,老百姓们愿全心全意为越王孝力。

    “大丈夫能屈能伸”,勾践“卑事夫差,宦士三百人于吴,其身亲为夫差前马”这正体现出勾践“不俱小节,以大局为重”的难得精神。“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勾践若不是对吴国的国情了如直掌,又如何能如此顺利地打胜那一战呢?

    《勾践灭吴》的故事是对学生进行意志教育的绝好范本。可以催生出自强不息、不屈不挠的生命意志。

    《勾践灭吴》这篇文言文学完了,但留给我们的启示却有很多。

    课文生动形象地展示了在春秋时期吴越两国之间尖锐而又曲

  • 5、 《法国精神》读后感

    《法国精神》读后感

    《法国精神》这本书是“大国精神系列丛书”中的一本,该丛书还有《德国精神》、《日本精神》、《英国精神》、《美国精神》和《俄罗斯精神》几本。《法国精神》这册,由北师大学者天放编撰,它在这套丛书中最为耀眼的主演原因,正在于辜鸿铭先生在《中国人的精神》中指出的那样:世界上似乎只有法国人最能理解中国和中国文明,法国人是欧洲的中国人。因为这种民众精神气质上的相似性,造成我们往西方学的时候,可以更对应的借鉴法国路线。

    自清末一百多年来,中国学者才开始关注国民性的问题。清末挨打之前,中国读书人关注的精神气质都是传统的士大夫精神,如果说有对民族性格的涉及的话,也是极少的,只不过在夷狄之分上更注重自己的文化正统性问题。清乾隆年间的大清gdp总值依旧占到世界总值的百分之三十以上。这种经济上的庞大,造成对其它文明形态的漠视态度。直到鸦片战争结束,外来文明强势进驻,中国学者才猛然发现,在中华文明之外,依旧有一种强有力的文明对比形式存在。政治上的越发落后,则造成文明上的越发自卑。在这种前提下,中国学者于技术、政治上找寻落后的缘由,并在二十世纪初期,将“落后寻根”进行到了民族性格上边来。

    民族性格的落后,造成民族科技与民族政治的落后。这种看法,基本上贯穿了整个二十世纪的中国(文革前后的闭关锁国是中间的小插曲)。在这个时代背景下,一些学者编撰的“大国精神系列丛书”,虽然是科普世界其它国家的民族性格问题,但却是在为中国将往何处去的思考进行服务。因为法国精神与中国精神在气质上的相似性,造成这样一种必须注意的问题:中国是否会走上法国道路,在未来,中国到底应该向法国借鉴什么,借鉴多少?

    承认借鉴的存在,那这本科普法国精神的“半学术性”着作就有了其独特的价值。在编撰体例上,《法国精神》实乃是按着“法国的面子与中国的里子”的思维模式在进行的。该书开篇明论,法国与中国,在地缘因素上,是如何的相近。

    在地缘上,法国是个近似六边形的“自给自足”的国家。大西洋和地中海形成了三条边,与西班牙接壤的坚不可摧的山脉屏障形成了第四条边,阿尔卑斯山脉和莱茵河形成了第五条边。第六条边是法国唯一开放的边界,与比利时、卢森堡和德国接壤,但其中依旧有一部分是阿登高原难以翻越的高山与峡谷。这种地缘因素,与中国有太多的类似之处。可以说,仅从地理角度来讲,中法都形成了自己的全包围的生存生态圈。这种自然形成的民族生态环

  • 6、 大义灭亲读后感500字

    这个成语出自于先秦·左丘明《左传·隐公四年》

    这个成语故事讲述了,卫庄公的爱妾有个儿子叫州吁,从小就很受宠爱,可是他不务正业,整天只喜欢舞刀弄枪。而当时,大夫石蜡也有个儿子名石厚,与州吁臭味相投,个人关系很好。后来卫庄公死了,公子完继位为卫桓公。此时,石碏因年纪老迈,又不满州吁的作为,便告老还乡了。

    一天,卫桓公要到洛邑去见周王,州吁和石厚便借送行之际杀死了卫桓公,并夺取了王位,可是他们不得人心,于是他们商量找石碏帮忙,以安抚民心。

    石碏告诉前来求助的儿子说:“你们只要去请陈桓公帮你们在周王面前说说,得到周王的同意就好了。”于是是石厚和州吁带上礼物赶往陈国。这边石碏暗中写信密告陈桓公,让他帮忙捉拿杀君王的凶手。石厚和州吁刚到陈国,就被抓起来了。陈桓公派人去问石碏怎么处置这两个凶手。石碏却说:“这小子不忠不孝,留他又有什么用?”于是叫人把他杀了。

    石碏的这种做法得到了后人的赞许,后来人们称这种行为是“大义灭亲”。

    这个成语故事告诉我们:为了维护正义,对犯了罪的亲属不徇私情,使其最终得到应得到的惩罚。

    我们每个人都应有这样精神,我们的社会就能变得更美好,也更和谐。

  • 7、 无为而治读后感

    无为而治读后感(一)

    偶有机会,读到施生《无为而治》,心中感慨颇多。施生说,中原能取得今天的成绩,全靠无为而治;但听到的人多抱着一种怀疑的态度。我想,施生的无为而治的论断是正确的。最起码对于中原公司来说,有这种想法,肯定是中原能取得今天成绩的一种精神力量。

    想当初,施生在香港初成立中原地产,也就三五个人,一步步能够走到今天,让中原地产逐渐成为一家令人敬仰的公司,这绝对不是偶然的。施生说过:所谓无为,就是知道个人的能力是有限的,故必须尊重天道,不能太过自以为是,企图做一些超越自然容许的事。此话虽然简单,但包含老子道家思想的精髓。

    具体到我们实际工作中,我们中原人都要发自内心的去工作,如果单靠上司所逼,被动的去工作,那就不可能做出好的成绩。凡事自己多想想办法,和同事间多交流沟通,加强中原团队的力量,这样才能实现真正的无为而治。

    每天都有很多新同事加入深圳中原,大家可想而知,深圳中原如今已是地产行业的霸主。在这里,很多人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奋斗,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所以我们得感谢施生的无为而治的理念,正是在这种理念下,我们每个人不用想的太多,简简单单做好自己的事情,服务好客户和业主,赚到我们的服务佣金。

    我们的职业是高尚的,我们的心态是激情的,我的服务是专业的,我们的工作是快乐的;在这里,只要你有能力,没有人能阻碍到您发展;在这里,只要你有才华,一定会有展示您的舞台。无为而治,简单四个字2020,但它包含的哲理和精华,能让每个中原人都可以领悟到不同的意义;最后希望每一个中原人都能无为而治,实现自己的梦想!

    无为而治读后感(二)

    今天细细品味肖川先生的《教育需要无为而治》这篇文章,倍感亲切,可以说它是对教育和孩子成长规律的一个深度解读。在教育发展的历史长河中,人们对教育的目的和教育的方法始终在探索不停;对教育的关注和教育的期待越来越突显。

    一方面,《教育需要无为而治》是对教育与孩子成长关系的一个解读。从孩子的成长说起,孩子的成长要遵循成长的自然规律。孩子的成长包括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各方面的成长。成长的过程当然离不开教育,那么什么样的教育才能更好的为孩子的成长服务呢?从某种角度说学习是一种习惯化,教育就是习惯的养成,绝对不需要过度的强制。从孩子一出生,家长的一言一行都是孩子模仿的样板,所以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其次孩子从上幼儿园起,在老师领着孩子做游戏时,已把人生的道德准则蕴

  • 8、 太宰治《斜阳》读后感
    太宰治《斜阳》读后感 知道太宰治也是一次偶然,现认识的一位同事爱好文学为我推荐的作家。而我喜欢这种偶然又了解一个自己完全不知道的作家,然后去读他的作品。 读完《斜阳》,有一种深深的哀伤。我知道一个作家的作品是他人生价值观或经历的投射。所以,太宰治的一生也让人觉得悲伤。太宰治一生自杀过很多次,当然很多次都失败了,在他39岁那一年,终于自杀成功。留下知名作品,被众人知晓。 《斜阳》讲述的是没落贵族的姐姐和母亲相依为命,时而出现的弟弟吸毒最后自杀。同样的家庭出生,而一个选择死去,看着脆弱的姐姐却选择活下去。我不想说他是以怎样的手法,不懂太多专业用语,我只写写我在读的过程中和之后的感觉吧。 刚开始看,真不懂,不懂一个人描绘那样的语言,女主人公和子似乎很喜欢她的妈妈,妈妈那种贵族的气息是她一直仰慕的,即使最后没落一颦一笑都保持得原模原样。父亲死后,家庭没有支柱,和子的家庭只好卖掉以前的豪宅,回到了乡野的一桩别墅生活。没有生活技能的他们,只有靠变卖衣物首饰生活。而母亲的病一天天加重,和子退去身上的尊贵帽子到田地里干活生活。逐渐的,她似乎开始摒弃了身上的某些束缚,她爱上了一位有妇之夫,而且她一点也不觉得自己不对,反而最后想和那位上原作家有一个小孩是她生活下去的勇气。她细心地照顾自己的母亲到死,她鼓足勇气给六年没有见面的情人(她心中的契诃夫、m.c)写了三封表白信,一封比一封感情炙热,最后找到了他,不问他的一切,只想见到他,知道他的想法,或是怀上他的小孩。最后他做到了,作为家庭里唯一留下的人,她最柔弱,弟弟总是觉得她养不活自己,而她却是最后留在这世上的。 和子的弟弟,是一个矛盾的人。也许和子和弟弟两个人是作者的分裂。弟弟从南洋回来,愤世嫉俗,颓废堕落,而他却是母亲生命得到些许延续的根源。而他的活着也是因为母亲的爱,所以他在母亲死后不久,也选择了自杀,在他留下的遗书中,我们才知道他的真实想法,或是作者的呐喊:他不想当贵族,他想融入大众中,他认为死也不是罪恶。“直治的遗书:姐姐,我不行了,先走了。我全然不知,我为什么要活下去。就让那些想活的人活着吧。人有生的权利,同样也有死的权利。” 生命的黄昏,艺术的黄昏,人类的黄昏。也许作者那个时候只是想表达这样一种感受,无尽的颓唐。 也许太宰治的作品太过消极,其实他是积极的悲观
  • 9、 电影灭蚁观后感,警示教育片《灭蚁》观后感

    电影灭蚁观后感,警示教育片《灭蚁》观后感精选

    近日来,威宁县环保和科技局组织全体干部职工学习观看警示教育片《灭蚁》,会上,局长禄炳忠同志首先为大家传达了县环保科技局关于收看警示教育片《灭蚁》的概况。通过威宁自治县哈喇河乡原党委书记、七星关区卫生局原常务副局长陈勇、七星关区海子街镇树垮村村委会原主任吴祥军贪污腐败案例教育广大党员干部必须时刻牢记党的宗旨,时刻不能有一丝一毫的淡化,用铁的事实证明守住“底线”、不踩“红线”、把好“界限”、远离“高压线”的重要意义。通过最近一段时间关于党风建设和廉洁的学习,很有感受。在当今形势下,深入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对党的执政能力,巩固党的执政地位,推动国家又好又快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对比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业的规定要求,

    深感作为一名工作人员,在政治思想和世界观方面需要时时刻刻提示自己,不能放松理论学习,不能放松本身修养和素质的进步,不能放松工作生活中的每个细节。只有时刻牢记党的宗旨,才能建立起党的威望和党的形象随后,禄炳忠对全体环保工作人员提出了几点要求:认真收看、撰写心得、开展研讨和践行体会,进一步筑牢廉洁自律思想防线,不断增强公仆意识,争做“为民、务实、清廉”的环境监察人。

  • 10、 《半部韩非治天下》读后感

    春节在家里翻以前买的书,看到了林语堂先生的《半部韩非治天下》,觉得很有意思。想推荐给大家,又懒得敲键盘,于是就在网上搜索。这下奇怪了,林先生的文集十多年前就在大陆公开出版了,网上也很多摘录,连几个大部头的小说都有。但这篇《半部韩非治天下》,我在狗狗上搜索了十页,都找不到一个可以拷贝的地方。

    静下来想想,有点开窍了:林先生的这篇文章,虽然是上世纪三十年代的作品,放到现在,却也非常合适,通篇一个字都不用改。放任在网上流传,岂不是说社会没有进步么?何况文中还有那么多敏感字关键词,估计没有哪个网站的过滤系统能够放过它。看来好奇的可能要买本书才行了,或者等我哪天闲了扫描上来。

  • 2019-09-20

  • 2021-05-21

  • 2019-11-06

  • 2019-09-23

  • 2019-11-12

  • 2019-10-28

  • 2019-09-25

  • 2019-11-06

  • 2019-09-20

  • 2022-07-07

  • 2019-10-09

  • 2019-10-29

  • 2021-07-21

  • 2019-09-21

  • 2022-12-28

  • 2019-09-25

  • 2021-12-06

  • 2019-10-01

  • 2022-01-29

  • 2023-02-07

  • 2019-09-20

  • 2019-11-04

  • 2022-05-19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10-24

  • 2019-10-29

  • 2019-09-20

  • 2019-10-24

  • 2019-11-23

  • 2019-11-04

  • 2019-11-04

  • 2019-10-29

  • 2022-05-20

  • 2019-09-20

  • 2022-11-01

  • 2022-10-14

  • 2019-09-25

  • 2022-10-10

  • 2022-10-12

灭法国计治昏君读后感
每当我们读完一些经典书籍后,通常会有一些感悟感想。灭法国计治昏君读后感栏目给大家带来大量灭法国计治昏君读后感、2024灭法国计治昏君读后感等内容,希望能够对大家写读后感悟提供帮助! 更新时间:2024/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