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读后感范文 > 虚无的十字架读后感 > 地图 > 虚无的十字架读后感,2024虚无的十字架读后感
虚无的十字架读后感相关栏目
虚无的十字架读后感热门栏目
虚无的十字架读后感推荐
虚无的十字架读后感

(共 5782 篇)

  • 1、 《虚无的十架》(优质范文)

    《虚无的十字架》读后感600字“《虚无的十字架》这是我读的东野圭吾的第一本书。书中体现了社会道德议题上的一个两难选择:关于罪与罚,是让犯人听到自己的死刑宣判而感到解脱?还是让他重返自由社会用尽一生赎罪?”当心爱的女儿无辜死去,中原和小夜子生活的唯一目标就是将凶手判处死刑。面对死刑的审判,凶手蛭川却撤销了上诉,只因为他觉得”太麻烦了,懒得上诉"。蛭川到死也没有任何反省之意,对他来说,死亡好似一种解脱。蛭川的死刑,无法让女儿死而复生。中原明白,自己和小夜子的痛楚并无半点消减。可悲可怜又可恨的田村造作,为了让女儿女婿的生活复归平静,残忍杀害小夜子之后自首。本以为能扳回女儿女婿那摇摇欲坠的生活。可他错了,世间怎么会允许这样的事情轻而易举的存在呢?小夜子的突然死亡,才将仁科和纱织隐藏了21年的秘密层层剥开。可怜的婴儿啊,还没来得及看看这多彩的世界就被无知的父母亲杀死了。21年来,纱织每日每夜都生活在痛苦之中,从来没有轻松过,更没有发自内心的笑过一次。而科仁毕业后成为一名儿科医生,与可怜的花惠结婚,恐怕也有一种自我救赎的成分在内吧。对于毫无悔改之意的蛭川而言,死刑又有何用?不过是给活着的人一个暂时的安慰罢了。一直以来,仁科和纱织都背负着沉重的十字架赎罪,尽管他们没有被判刑。小夜子或许已经有了自己的答案,只有真正的察觉到自己的罪过并为此赎罪,才算是背负着真正的十字架。否则,哪怕是死也毫无一样。人内心深处的的自我反省才是真正的十字架。

  • 2、 虚无的十字架读后感心得

    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早晨,我坐在家里的沙发上,从旁边的书架上抽出了一本《虚无的十字架》读起来。

    这是一本侦探小说,我才看了几页就爱不释手了。

    本书主要讲了道正与小叶子的女儿被杀,而凶手被宣判死刑后,他们觉得人生已经失去了目标,女儿已无法再生,两人被迫分手。过了几年,道正接到了刑警的电话,小夜子被杀了。虽然凶手不久后就投案自首,而道正却在小叶子的遗物中有所发现,她的死因另有玄机。

    我非常喜欢这本书作者东野圭吾的一句话:“无论凶手事后如何反省?多么后悔,死去的生命都无法复活。”事实的确如此,只要犯了错误,无论事后多么努力地去补偿,也就无法挽回当时的损失。

    我也很喜欢这本书的办案细节。侦探和警察如何用非常巧妙的手法去破案,以及被害人家属那种据理力争永不放弃的精神,誓死也要给死者讨回一个清白的执着精神,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读了这本书我想问你几个问题:

    所谓的罪与罚究竟本质如何?是让他人听到死刑宣判而感到解脱,还是让他重返社会,用自己的一生来赎罪。

    如果你家人的生命被残酷地夺走,你希望该如何处置犯人?如果犯人并未把死刑视作为惩罚至死仍未反省。死刑又有何用呢?

    这些问题一直萦绕在我的心头,值得思考。一本好的书一定是打开你的思维,引导你不断去思考。(徐米乐)

  • 3、 虚无的十字架读后感

    虚无的十字架读后感(一)

    借了一本《虚无的十字架》,借阅期为三天,今天是最后一天,为了不辜负我当初借书的初衷,决定看完它。

    竟然一上午就看完了,果真是"书非借不能读也".

    应该说这是我看东野圭吾的第三本书。第一本是《白夜行》,第二本《解忧杂货店》。看完有一个总体的感觉就是,书中的人物关系构思很巧妙,总是那么引人入胜、出其不意。

    看这本书时,也是如此。本书开篇写的是一对情窦初开的少男少女,当我特别好奇他俩到底会向什么方向发展时,作者却笔锋一转,写到了一个小女孩的被害。当时就一直在想,开篇的少男少女肯定会再次出现,但是以什么形式、什么内容出现呢?强烈的好奇心促使着我往下看,有一种根本停不下来的感觉。

    书中作者花了大幅的篇幅讨论了死刑是否具有存在的必要性,引人深思、发人深省。

    如果小夜子没有被杀害,她的立场到底会不会动摇呢?会不会奔走呼告,坚持让史也和纱织为自己年轻时所犯的罪,接受应有的惩罚呢?

    我从内心深处来讲其实是不希望史也受到惩罚的,他在自己内心已经给自己判了刑,并将囚禁一生。相对于用一生默默赎罪、回报社会、造福群众,在监狱里背负着那虚无的十字架,又有什么意义呢?

    当然我以上的观点也仅限于这本书中的史也。毕竟,"天网恢恢,疏而不漏"是亘古不变的真理。我们也只有在犯人受到应有的审判、接受应有的刑罚的基础上,再来探讨他们是否真的悔罪?刑罚对他们而言有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死刑是否真的有一种深深的无力感?

    从小夜子的遗作来看,她当然是倾向于"杀人偿命",这是一种传统的思想,根深蒂固。她认为刑罚并没有让犯人改过自新,他们会凭着高超的演技假装悔罪而获得减刑和假释,走上社会后依然会成为社会的毒瘤,祸害苍生。

    但是我从里面也读到了一位失去女儿的母亲深深置于内心的那种复仇感,坚定而执拗,让人不禁会掩卷深思。

    另外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就是两对人对命运各自不同的选择,史也和纱织,道正和小夜子。史也为了弥补自己年少时犯的罪,选择积极前行,为救治更多的人而不懈努力;纱织却沉浸在懊恼和悔恨中不能自拔,自暴自弃。道正选择了告别过去,重新开始;小夜子却作为受害人家属,做了更多关于犯罪和刑罚的研究。

    我不敢说哪种选择更好,毕竟我不是他们,并不能感同身受地去理解他们当时的处境。但是,我更接近于选择一种全新的生活。逝者已逝,生者还要继续前行,每个人都要对自己做的事负责,颓废和逃避显然解决不了任何事情。

  • 4、 读《虚无的十字架》有感
    读《虚无的十字架》有感 在开始这个故事之前,我想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面对一个杀人犯,会想要怎么处置他?我想很多人肯定都会毫不犹豫地回答“肯定要判刑啊!”。这是法制社会成长下的我们必然会说出口的话。如果这个人穷凶极恶、不思悔改,判刑自然挑不出任何毛病。但如果这个人是道德上的“杀人犯”,无法被法律定刑而且用一辈子来偿还他的杀人罪孽,你们还要把他推去刑罚的边缘嘛? 相信很多人肯定和我一样顿住了。而这本《虚无的十字架》恰恰讲的就是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关于生命、关于惩罚和救赎的故事。 我之前提问的问题里,那个穷凶极恶的人的确存在。他杀害了一个无辜的九岁小女孩,让一个家庭蒙受了灭顶之灾。而他在被抓捕之后毫无悔改怜悯之心,只是这么对他的律师说了这么一句话。“人终有一死,既然有人决定了自己的死期,这样也不坏。死刑不是刑罚,而是自己的命运。”看,这样一个无时无刻不再期盼着自己快点死去而不思悔改的人放到现实社会里,收到的肯定是社会大众对他的唾弃,而这也造成了小女孩的母亲小夜子对于死刑的深刻赞同和一个家庭的破裂。“即使是这种虚无的十字架,也必须让凶手在监狱中背负着”在她眼里,死刑似乎成为了凶手解脱的工具,惩罚和法律成为了凶手解脱的道路,而凶手也仅仅只是背负着一个虚无的十字架,面带微笑地走向他的结局。 但在这本书里,偿还罪恶的道德“杀人犯”也是存在的。他因为初中时候的懵懂无知,亲手杀死了自己刚出生的孩子。因为这场意外,他和女朋友分了手,每天都活在愧疚之下。时间也许可以治愈很多事情,却独独没有治愈好他。他为了赎罪每年都去祭奠孩子、做善事,甚至救下了一个因为被渣男抛弃试图自杀的母亲。“我可能没有能力为你做什么,也没有自信可以拯救你,但是如果你在寻找答案,我的经验或许可以对你有所帮助,协助你一起寻找答案。”在遇到同样迷茫无助的人的时候,他开始不再逃避,而是救赎别人以此来救赎自己。他不顾家人反对和那位女士结了婚,认养了她的儿子,在千夫所指之下生活着。而那个女孩也因为愧疚得了偷窃瘾,每天都在自责中等待着救赎。虽然他们并没有被判法律上的死刑,但试想一下,这不是比死刑更让人痛苦的事情嘛?人死了可以一了百了,但活着的人还得背负着道德这样虚无的十字架,依旧在人世间活着。 对于轻贱生命的人,我们很多时候想到的都只是惩罚。但是我们有没有想过,对于道德上的“杀人犯”,我们其实可以给予他们救赎。很多时候他们也
  • 5、 《虚无的十字架》读后感800字

    东野圭吾的《虚无的十字架》,貌似简单的故事却让人心情沉重。

    因犯杀人罪而被判无期徒刑的蛭川在假释期间,仅仅因为吃的问题杀害了八岁的爱美。爱美的父母中原和小夜子在蛭川被判死刑之后,失去了人生目标,二人的婚姻也以离婚告终。作为自由撰稿人的小夜子致力于反对死刑的废除,在采访有偷窃瘾的沙织时,竟意外得知二十一年前沙织和史对自己亲生孩子所犯的罪行。史也的岳父作造为了掩盖史也的罪行,将小夜子杀死。

    中原在揭露真相的过程中发现有的杀人者的日子并不好过:史也挽救了怀有身孕想要自杀的花惠,将孩子当做自己的亲自儿子抚养;在儿童医院工作的他挽救了一个个幼小孩子的生命,减轻他们的痛苦。而沙织因心里内疚,一次次的逼迫自己,最终堕落,成为一个偷窃者。

    故事的主题不难理解:要不要废除死刑和凶手被判死刑后遗族的心理问题。作为遗族的小夜子是坚决反对废除死刑的,要求杀人凶手自我惩戒,根本是虚无的十字架。然而,即使是这种虚无的十字架,也必须让凶手在监狱中背负着,就像在她的手记中写的只要杀人就判处死刑这么做的最大好处,就是这个凶手再也无法杀害其他人。但是当似史也这种背负着心灵的十字架前行的事发生,作者却给出了另外的结尾:孩子的尸体找不到了。这也许代表人终究无法做出完美的审判。

    日本死刑的废除与否,命题很大,但孩子的教育问题是相通的,我想从孩子的教育问题,谈谈自己的认识。

    爱美被杀案中,八岁爱美的死让人痛心。如果时光可以倒流,知道要有惨案发生,作为专职家庭主妇的小夜子绝对会去附近超市时带上爱美。但是人生没有如果,时光也不可能倒流,就算时光可以倒流,爱美躲得过这次的危机,能躲得过下次的危机吗?作品中也说小夜子认为带爱美一起去买菜很麻烦。反正一会儿就回来了,之前也曾经多次让爱美短时间独自留在家。能将八岁的孩子独自放在家里一次,就是独自放在家里第二次,只要不出事,就可以独自放在家里无数次。其实,就到底就是父母作为未成年子女的监护不到位,虽然这样说有点残忍,但是没有要为凶手开脱的意思,只是个人觉得小夜子的确要对爱美的死承担一定的责任。

  • 6、 《虚无的十字架》读后感_1800字

    《虚无的十字架》读后感1800字

    虚无的十字架

    (ps:剧透,慎入)

    虚无的十字架引发了强烈的社会思考。这让我想起了乔妹演的电影:《今天》。乔妹的未婚夫回家路上被人杀死,凶手是一名未成年人,凶手曾经犯下滔天罪行,但因为年龄,一直没有判处死刑,此外,凶手也一直不思悔改。乔妹饰演的角色东奔西走,作为“遗族”,背负着巨大的痛苦,也开始了对于死刑的意义。影片在控诉法律体系不完整的同时,也引发了对于死刑的思考。东野的这本也涉及到了这一主题。

    作为年少时犯下的错,作为成年人的男女主背负了太多的痛苦。

    cp1:小叶子平原(失去女儿)

    cp2:纱织史也(控诉凶手)

    两对恋人都因为失去孩子,因而回不到当初,感情破裂,共同走过一段路,而后走向各自的人生。

    男性的选择:

    ①平原:继承了舅舅的事业,为宠物办丧事(忘了原文描述),大概是这个意思。通过安慰死去宠物的人,让自己得到救赎。

    ②史也:庆明大学附属医院儿科的医生。后娶已怀孕的花惠。

    女性的选择:

    ③小夜子:自由撰稿者,写相关偷窃癖的题材。

    ④纱织:从事色情行业,陷入痛苦。

    先谈纱织,纱织母亲早逝,从小父亲独自抚养长大,年少的她很早学会了家务,为父亲做饭。纱织的初恋是史也,从文中的描述可以看出纱织很爱史也,甚至为了考虑史也的前途,不惜杀死自己的孩子。而在后文,纱织自首也考虑到了史也的生活,怕影响史也,而纱织本人承受了莫大的痛苦。

    这件事的负责人有:①纱织的父亲:因为妻子早逝,居然不知道女儿怀孕的事实,忙于工作。不可否认,纱织的父亲很伟大,告诉纱织不要顾全自己和家,要做一个独立的女性,但是纱织的成长过程中酿成大错离不开缺乏“母亲”角色的引导。②纱织的学校:同学虽然注意,但大家都忙于升学压力,老师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为了相安无事。社会学校角色的不尽职,也是推动悲剧的根本。③当事人本身,即纱织和史也:年幼无知,犯下大错,好面子。

    很难想象,一个从小懂事的孩子会是杀人凶手,而其中的问题东野描述很细致。我相信史也和纱织是爱着彼此的,只是年少的过错造成一生无法弥补的悔恨。纱织最后的自杀行径更让人唏嘘不已。而善良的东野最后为他们安排的结局,让纱织的付出变得有意义,最起码不是渣男的抛弃。从纱织接电话的那刻起,生活的光亮再次照耀着她,让她不至于背负黑暗独自前行。

    史也:年少时的软弱无知,他也成为了凶手。值得欣慰的是,史也选择了另一种救赎方式,拯救了更多

  • 7、 《虚无的十字架》读后感_900字

    《虚无的十字架》读后感900字

    《虚无》的布局大体上依旧是“前呼后应”,序幕中所提及的纱织和史也的“未完待续”,直到过了整整一章才再次重现一下名字。阅读过程中,一直不由自主纠结于寻找可以将两个事件联系在一起的线索,这也是让我不由得佩服东野的地方,他善于用“诱饵”,引诱并激励读者自己思考探寻,文章张弛有度,文笔之间都留有空隙,可使阅读者自行填补,却又操控全局,至使读者的意淫不会改变文章的整体脉路。

    我觉得比起东野的其它著作,《虚无》的过人之处在于其较高的社会立足点,文章的话题始终围绕着“死刑”,“救赎”,“弥补”等,其中律师井口的“死刑无力论”尤其令我难以释怀,感觉此刻心情就如同中原一样,找不到理由反驳,却不愿心甘情愿的认同。后文中花惠声嘶力竭的哭诉也让我哑言,“有多少被关进监狱的人根本没有反省,这种人背负的十字架或许很虚无,但我先生背负的十字架绝对不一样。那是很沉重、很沉重,如山一般的十字架。中原先生,你的孩子曾经被人杀害,请身为遗族的你回答我,被关进监狱,和我先生这样的生活方式,哪一种才是真正的弥补?”

    我无法回答,我甚至觉得这是一个根本没有答案的问题,因为你无法准确判断一个人是否真正悔改,就像你无力测量“虚无十字架”的实际重量!

    文章很多的人物和情节的设定都很让我惊讶或敬佩,令我最匪夷所思的当属纱织房间的“红色格局”。少年时生产于浴室,满地鲜血,心中本就充满恐惧难以释怀吧,而成年后仍旧将家布置成血红色调,这是对自己多大的惩罚啊!所以觉得自己“只配吃偷来的东西”吗?

    文章的结局是我所能想到的最好结局了,没有“尸骨”,无法定案,说出真相,纱织和史也都可得以释怀,(我始终将纱织和史也划分为好人,起码成年的他们是好人,因为他们懂得赎罪,想要弥补)。

    每次读东野的书,都会在故事情节之外学到更多知识,或是物理学识,或是心理侧写,或者生活常识,或是传说经典...的确,一个真正的作者绝不仅仅只是一个作者。

    (青木原的林海,“自杀圣地”,亮丽富士山下一个灰暗的传说,在百度上查了查,去自杀的人越来越多,emmmmm,一年一度的捜尸节,唉)

  • 8、 《虚无的十字架》读后感600字

    一个有着前科的抢劫犯再次入室抢劫并且杀害了小夜子的挚爱的女儿,小夜子走不出心里那道坎,于是她就为了更多的受害者家属去追求法院判杀人者死刑,认为关进监狱并不能抵消他们罪恶,并且认为他们不会去自省。

    因年少无知,亲手杀害自己刚出生的孩子的井口沙织和仁科史也,一个背负着罪恶认为自己只能吃偷回来的东西,因为自己是个罪人;一个也因这沉重的虚无的十字架去救助更多的小孩子以此抵消自己心中的罪恶。

    到底死刑该不该,一个杀人犯是不是都应该偿命,这是这本书一直都在讲的。书中前半部分是写了那些被监狱放出来的人们不仅没有反思自省还继续作恶,他们出来后通常都找不到工作且本性难移,他们就是社会的蛀虫,利用精湛的演技求得早点释放,出来后却没有任何悔改的心,那些人不死刑怎么可以。

    可是书的后半部分却是讲了背负着自己孩子的命的小儿科医生为着更多的小孩而工作着,他同样救了许多人的命,还救了一个怀孕寻求死亡的母亲,难道他也该被判处死刑吗?

    那不应该一概而论,虚无的十字架对于没有任何良知的罪犯是虚无的;虚无的十字架对于拥有愧疚之心的人却是沉重的,他们无时无刻都在为自己救赎,去帮助更多的人,比平常人用更多几倍的心思去为这个社会做出贡献。

    若是错手杀人呢,若是被害者也是个社会蛀虫呢,还有情节的轻重,这都是应该考虑的,杀人者不该有同样的结局。我想这本书告诉我,也许蛀虫还是蛀虫,可是还是有很多好人的啊,虚无的十字架,警醒着每一个犯了错的人。

  • 9、 《虚无的十字架》读后感_1300字

    《虚无的十字架》读后感1300字

    《虚无十字架》我看的东野圭吾第八本书,拖拉着一周,昨天熬夜凌晨看完的,看完久久不平静睡不着了,好多思考。做梦也梦到了,哭死。

    看了很多他的书,法律在东野的推理小说中,一直是充满矛盾的存在。这本《虚无十字架》,东野将写作的触角直接伸向了刑法:“所谓的罪与罚,究竟本质为何?是让犯人听到自己的死刑宣判而感到解脱?还是让他重返自由社会,但用尽一生赎罪?“这是个很矛盾的问题,就像书中结尾提到的:“也许这代表人终究无法做出完美的审判。”面对这个问题,东野圭吾没有直接回答,而是通过两个家庭所遭受的故事进行深入,如果犯人没有反省和赎罪的话,那么即使是死刑,那又有何意义呢?

    故事大概是这样的。

    因为偶然的一次外出,小夜子将读小学二年级的女儿爱美独自留在家中,因此被入室行窃的蛭川残忍杀害。

    作为受害者家属,小夜子和中原难以逃脱情感上的自责与折磨。痛失爱女的他们无法接受这突如其来的悲伤,于是原本恩爱幸福的家庭,从此只能天各一方。离婚后的中原改行从事动物丧葬的职业,为死去的小动物找到回家的路。小夜子也同样放不下对女儿的歉疚,加入被害者遗族会,希望能够籍由自己的努力,减少遗族们内心的痛苦。正是在这个过程中,她认识了患有偷窃症的沙织,试图拯救身处迷途的她,却不料自己无意中揭开了一个几已愈合的旧日疮疤,将故事推入另一个意想不到的结局。

    缺乏正确引导的沙织和男友史也年少时在爱的冲动下做出傻事,犯下终生都无法弥补的过错。一段少年的纯真恋情,演变成不堪回首的噩梦。从此两不相见,守着彼此的秘密噤若寒蝉,任由喑哑黯然的痛苦,在漫长岁月里无声地蔓延。

    沙织的生命中再无快乐,如老鼠般卑劣地活在阴暗地洞中。偷窃对她来说就像一种戒不掉的瘾,只有被世人唾弃的人生,才是惩罚自己的最好方式。

    相比之下,史也则比她幸运得多,他救下因为受骗,一心只想寻死的花惠,找到了自我救赎的方式。这由加害者与受害者组成的奇妙组合,通过史也的持续付出相互疗伤,竟也达成一种新的平衡。可悲的是,当年曾经种下的恶果,在数十年的诚恳忏悔后原本已销声匿迹,却因着小夜子对沙织的采访,长出了新的枝蔓。21年后,惩罚以新的方式卷土重来,直接将史也推向痛苦自责的顶峰。他再也不堪承受这比死刑更残酷的折磨,甘愿走上自首之路。

    对史也和沙织而言,死亡未尝不是一种解脱。幼时的残忍无知是压在心头的一座大山,沉重到无法喘息。成年后良心

  • 10、 《虚无的十字架》读后感_1100字

    《虚无的十字架》读后感1100字

    谁不在背负自己的十字架?

    东野圭吾的小说在微读中很受一群人的喜欢,这个从书价上就可以看出端倪-那么贵,但是仍然很多人追捧。

    虚无十字架,又一次对人性进行了严酷的拷问。到底谁对谁错,谁无辜谁值得同情?读这本书时没有发太多的随想,因为害怕被打脸。东野小说的套路总是峰回路转的让我觉得不到最后所有的猜测都有可能是笑话。这次我倒是无良的笑了一下那些说小夜子杀女的书友,笑他们自以为太懂东野,笑他们太沉不住气。所以,看东野圭吾,耐心很重要啊!

    说说这十字架,仁科史也和井口纱织背负的是悔恨的十字架,虚无的,但是却在两人心上压了一座高山。史也选择背负着它继续前进,自我救赎。纱织则是无法承受其重量,最终被压垮,甚至沦为卖肉人,最后在小夜子发现真相后不得不用买来的晾衣绳尝试自我解决。好在他们最终决定说出21年前锋过错,接受滨冈小夜子的建议-解放自己。

    小夜子的十字架是自责。从女儿意外被杀的那一刻就觉得自己的大意害了女儿,到杀人犯逃脱死刑,再到被重新判死刑,她内心的煎熬从未停止,但正如书中所说:蛭川的死刑判决,无法让爱美死而复生。她注定没能逃离,无法面对曾经的幸福,只能选择离婚。之后更是以追求“杀人必偿命”的法律为生活费动力。于是在发现纱织这个虚弱的人的过失之后,如附骨之蛆一般想把史也和纱织推到那个虚无的十字架下面接受审判!最后惨剧降临,被一个良心发现的老人以保护女婿的理由杀害。

    花惠的十字架是懦弱。从一开始的不自信导致被骗财骗色,到因为生活拮据而想着去自杀,再到贪婪的享受史也的照顾。这一切都是因为她的虚弱无法支撑她那微不足道的追求。或许她要的很少,儿子健康成长、老子不会来烦自己。最佩服的是她在最后面对中原道正时为史也辩护的勇气,终于敢为自己争取一次。

    这个世界随时都在发生不公,十字架每个人都在背负,惩戒或是救赎,没必要太用自己的道德观念约束别人,约束别人其实是在惩罚自己。

    最后放一段町村作造的话:“我女婿真是好得没话说,是完人君子,多亏了他,我女儿才能得到幸福。不光是我女儿,他甚至愿意照顾我这种人渣。你知道如果他离开了,会给多少人造成困扰吗?杀了二十多年前因为年轻无知而生下的孩子又怎么样?这和堕胎有什么两样?到底造成了谁的困扰?让谁伤心了?婴儿的遗族是谁?虽然你们是加害者,但遗族也只有你们两个人。除了你们以外,没有人知道那个婴儿的事,也只有你们为那个孩子

  • 2019-11-06

  • 2019-10-29

  • 2019-11-16

  • 2019-10-29

  • 2019-11-16

  • 2019-09-20

  • 2019-09-20

  • 2021-03-20

  • 2021-04-27

  • 2019-09-21

  • 2019-09-20

  • 2019-10-19

  • 2022-03-28

  • 2019-10-24

  • 2019-09-23

  • 2019-10-29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5

  • 2019-10-19

  • 2019-10-19

  • 2019-09-25

  • 2021-12-27

  • 2019-10-28

  • 2019-11-08

  • 2019-09-25

  • 2019-10-29

  • 2019-11-16

  • 2019-09-20

  • 2019-09-23

  • 2019-11-16

  • 2019-11-16

  • 2019-09-23

  • 2019-11-16

  • 2019-10-12

  • 2019-10-29

  • 2019-11-16

  • 2019-10-29

虚无的十字架读后感
每当我们读完一些经典书籍后,通常会有一些感悟感想。虚无的十字架读后感栏目给大家带来大量虚无的十字架读后感、2024虚无的十字架读后感等内容,希望能够对大家写读后感悟提供帮助! 更新时间:2024/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