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读后感范文 > 红日读后感心得体会 > 地图 > 红日读后感心得体会

红日读后感心得体会

发布时间:2019-11-16 来源:互联网

虚无的十字架读后感心得体会(3)篇。

一本好书,就像新的世界,让我们沉浸其中,废寝忘食,读书很重要,读一本好书更重要,而经典的书籍作品就是人们最适合读的书籍。在读过了作品,对于里面的情节非常感兴趣,要真正地理解作品,其实需要以读书心得的方式去认真回味。在读了作品后,您自己有什么感想呢?经过整理,小编为你呈上虚无的十字架读后感心得体会(3)篇,欢迎你参考,希望对你有所助益!

点评五星也不为过。我说过了,很多从监狱出来的累犯,对罪行根本毫无悔改之意,现在的检察机关对办案的警察严加审查,对犯罪分子反而优厚对待,很不容易获取的证据,因为嫌疑人家属操作,走关系,请律师等等各种原因最终使其逃避处罚。我真的对法律的公平正义不止一次产生过怀疑。东野先生写的,真的是我们内心期盼看到的而实际生活中又无法看到的。监狱中的罪犯或许毫无反省,而监狱外的人却背负着虚无的十字架在不停地赎罪。文中的每个人都在渴求幸福,但为什么都是一个悲剧去掩盖前一个悲剧?我真的很想说,如果一个国家和民族没有信仰的话,真的是很危险,没有敬畏之心,不知道什么不可为,所有在台面上吹得天花乱坠的官员,背地里做多少龌龊的勾当?看着现在假大空的一堆又一堆理论,我摇摇头,不如简单点,重拾对生命的尊重,对自然的敬畏,诚实面对自己的内心,有哪些是自己需要去忏悔的?有什么事情是自己可以做,去救赎的?本书实属精品,本人认为不亚于东野先生其他名作。当然,如果名气太高,期望越大失望也会越大,最好就是这样什么都不知道,在阅读过程中才体会到探索真相的乐趣,尽管这样的真相实在是残忍了些。就是这样,我也觉得本书写得够温和了,现在每日的新闻,哪条不是一再刷新我们的认知底线?如果还有什么能挽回这个不断滑坡的社会道德,不是靠什么假大空理论,靠的就是上面说的,对生命的尊重,对自然的敬畏。

看了十几本东野的书了,这本最让人心痛。自始至终的痛弥漫着整部书,从一开始失去爱女的中原夫妻,到二十一年前杀死亲生孩子的纱织和史也,每个人都在用不同的方式为心中的伤口上药。

最让人心疼的是纱织,她真的没做错什么,一个15岁的少女,因为早恋生下了孩子,没来得及抱一下,亲手捂死了那个小生命,余生,都无法让自己安生,觉得自己活着是一种罪孽,靠偷窃进监狱来让自己好受点。花惠是幸运的,她遇到了想赎罪的史也,史也在拯救她和孩子的同时,也救赎了自己。

还有小夜子,烦她,却能理解。因为悔恨自己让女儿自己留在家中惨遭杀害,余生靠着要法律严惩凶手来抚平伤口。这样的执念慢慢变成了偏激,变成了另一道枷锁,直至付出了生命的代价,杀死她的凶手却肯定不会被判死刑,这不是一种讽刺?

还有中原,喜欢他的温吞,女儿的惨死,他也痛不欲生,但他找到了抚平伤口的职业,靠着净化别人,来净化自己。

失去总会让人痛苦,也许只有让自己放下执念,才能真正安稳。最近接连丢失了现金和快递,这书也算是一种慰藉吧。

《虚无的十字架》这部小说并没有在缜密的逻辑推理上下功夫,它着重提出的是一个社会问题,我们该不该对杀了人的罪犯判处死刑,死刑是否真的可以让罪犯悔改或者对潜在的犯罪行为造成震慑,活着赎罪和极刑处死对受害者家属、对罪犯自己哪个更好。但是我要说的是,杀人犯罪有各种原因各种情形,犯罪的人更是有好有坏有故意有过失有死不悔改有愧疚终生,对于那些怙恶不悛的恶人来说,死刑就是他们最好的归宿,你根本不能指望他会活着忏悔,能不让他出来继续害人已经是最好的结果。对于那些因一时过失一时冲动而杀人的普通人或者好人,可能让他们背负着忏悔的十字架,用余生去弥补过失去忏悔罪过对受害者家属对他们自己都是更好的处理方式。人性那么复杂,哪有一个放之四海的通行法则,在具体的执行中,也只能靠法庭上那些人的良知了。

hdH765.com更多读后感扩展阅读

《虚无的十字架》读后感


《虚无的十字架》读后感

要求杀人凶手自我惩戒,根本是虚无的十字架。然而,即使是这种虚无的十字架,也必须让凶手在监狱中背负着。

---东野圭吾

故事开始于甜蜜羞涩的爱情。然而后续渐渐转入正题。中原和小夜子的孩子被残忍杀害,由此引出一系列的故事。他们无法面对彼此,一段分居生活后,离婚了。然而,再次听到小夜子消息竟然是因为警察询问。小夜子死了,被一个老人杀死了。老人而后自首,供认不讳。但是太顺畅却令人生疑。一层层抽丝剥茧与搜寻小夜子生前的踪迹,中原渐渐发现了这真相。真相总是令人惊讶。沙织和史也是始作俑者,是受害人也是伤害者。因为沙织和史也偷尝禁果,犯下了弥天大错,怀孕。之后更是因为种种原因没有告诉父母,亲手杀死了自己的孩子藏尸丛林。再也不能面对彼此的两人继续交往没多久就分手了。沙织心理受到了极大的创伤,不敢面对爸爸,独自离家却又经历坎坷,最后,染上偷窃瘾,把自己深深推入地狱。史也做了儿科医生拯救了一个又一个小生命。拯救了花惠--他的妻子,还有她腹中的孩子。小夜子因收集关于建议死刑的信息,找到了沙织,从而知晓当年事,从而被害。富士宫,青木原。

一瞬间,这些事,这些碎片拼成了完整的一幅画。

最后的最后,我们还是不能断定死刑该不该废除。这是关于人性与社会的思考。蛭川反复杀人犯罪,监狱没有感化他,史也救了一个个小生命,他帮助了很多人。无论怎样,我们都有两种甚至更多的结果。

我们对于生命,有太多的不确定,我们爱惜,我们厌恶,我们生存,我们生活,我们思考,我们我们对生命,应该保持一个最基本的态度,那就是尊敬。无论我们怎么想怎么对待自我灵魂,我们要知道:生命来之不易,是恩赐。

自我的行为是选择,但是无论什么选择都应该是基于自愿且不给他人造成伤害的。也许因为种种原因你不爱自己,伤害自己,将自己推入深渊,但是无论生活怎么操蛋的对你,你都不应该以同种方式不道德的还在他人身上。

每个人,生来都有他们的使命。当然,不可选择的出身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他们,但是,这从来不能成为不努力和伤害别人的借口。在每一个称之为人的身上,我们都应该能找到基本的道德底线与修养。以上,与学历无关。

当我们讨论生活的时候,挫折感,幸福感同时存在,他们是成长注定的伴生。

然而,所谓的不幸从来不能成为破坏幸福的托词。

若不流血,罪就不得赦免了。这是神的命令。十字架,在文中,是处罚,无论有期无期,甚至死刑,都是十字架的代表。凶手无法自我惩戒。因为当他们做出罪行的时候,内心被邪恶包围,他们也许会在某时意识到自己的所为,却不代表他们能做出什么来弥补。他们会想到罪恶,但也只是想想而已。在犯罪者自我无法做出什么的时候,法律的制裁即使软弱无力,也强壮无比。哪怕只是作为一个形式,即使只能让罪犯呆在狱中,受到惩戒一天,一秒,都比他忽略的罪重。

虚无的十字架。我们知道,犯过罪的人受到惩戒后回到社会继续犯罪的几率十分高,但是我们仍然要让他们受到惩戒,因为那些惩戒,那些不是自由人的日子是十字架,即使虚无,它们也起到了压迫作用。于局外人看来,千百次死不足惜的时刻,我们即使知道虚假,但背负着,就好过什么也没有。

虚无的十字架读后感心得


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早晨,我坐在家里的沙发上,从旁边的书架上抽出了一本《虚无的十字架》读起来。

这是一本侦探小说,我才看了几页就爱不释手了。

本书主要讲了道正与小叶子的女儿被杀,而凶手被宣判死刑后,他们觉得人生已经失去了目标,女儿已无法再生,两人被迫分手。过了几年,道正接到了刑警的电话,小夜子被杀了。虽然凶手不久后就投案自首,而道正却在小叶子的遗物中有所发现,她的死因另有玄机。

我非常喜欢这本书作者东野圭吾的一句话:“无论凶手事后如何反省?多么后悔,死去的生命都无法复活。”事实的确如此,只要犯了错误,无论事后多么努力地去补偿,也就无法挽回当时的损失。

我也很喜欢这本书的办案细节。侦探和警察如何用非常巧妙的手法去破案,以及被害人家属那种据理力争永不放弃的精神,誓死也要给死者讨回一个清白的执着精神,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读了这本书我想问你几个问题:

所谓的罪与罚究竟本质如何?是让他人听到死刑宣判而感到解脱,还是让他重返社会,用自己的一生来赎罪。

如果你家人的生命被残酷地夺走,你希望该如何处置犯人?如果犯人并未把死刑视作为惩罚至死仍未反省。死刑又有何用呢?

这些问题一直萦绕在我的心头,值得思考。一本好的书一定是打开你的思维,引导你不断去思考。(徐米乐)

虚无的十字架读后感


虚无的十字架读后感(一)

借了一本《虚无的十字架》,借阅期为三天,今天是最后一天,为了不辜负我当初借书的初衷,决定看完它。

竟然一上午就看完了,果真是"书非借不能读也".

应该说这是我看东野圭吾的第三本书。第一本是《白夜行》,第二本《解忧杂货店》。看完有一个总体的感觉就是,书中的人物关系构思很巧妙,总是那么引人入胜、出其不意。

看这本书时,也是如此。本书开篇写的是一对情窦初开的少男少女,当我特别好奇他俩到底会向什么方向发展时,作者却笔锋一转,写到了一个小女孩的被害。当时就一直在想,开篇的少男少女肯定会再次出现,但是以什么形式、什么内容出现呢?强烈的好奇心促使着我往下看,有一种根本停不下来的感觉。

书中作者花了大幅的篇幅讨论了死刑是否具有存在的必要性,引人深思、发人深省。

如果小夜子没有被杀害,她的立场到底会不会动摇呢?会不会奔走呼告,坚持让史也和纱织为自己年轻时所犯的罪,接受应有的惩罚呢?

我从内心深处来讲其实是不希望史也受到惩罚的,他在自己内心已经给自己判了刑,并将囚禁一生。相对于用一生默默赎罪、回报社会、造福群众,在监狱里背负着那虚无的十字架,又有什么意义呢?

当然我以上的观点也仅限于这本书中的史也。毕竟,"天网恢恢,疏而不漏"是亘古不变的真理。我们也只有在犯人受到应有的审判、接受应有的刑罚的基础上,再来探讨他们是否真的悔罪?刑罚对他们而言有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死刑是否真的有一种深深的无力感?

从小夜子的遗作来看,她当然是倾向于"杀人偿命",这是一种传统的思想,根深蒂固。她认为刑罚并没有让犯人改过自新,他们会凭着高超的演技假装悔罪而获得减刑和假释,走上社会后依然会成为社会的毒瘤,祸害苍生。

但是我从里面也读到了一位失去女儿的母亲深深置于内心的那种复仇感,坚定而执拗,让人不禁会掩卷深思。

另外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就是两对人对命运各自不同的选择,史也和纱织,道正和小夜子。史也为了弥补自己年少时犯的罪,选择积极前行,为救治更多的人而不懈努力;纱织却沉浸在懊恼和悔恨中不能自拔,自暴自弃。道正选择了告别过去,重新开始;小夜子却作为受害人家属,做了更多关于犯罪和刑罚的研究。

我不敢说哪种选择更好,毕竟我不是他们,并不能感同身受地去理解他们当时的处境。但是,我更接近于选择一种全新的生活。逝者已逝,生者还要继续前行,每个人都要对自己做的事负责,颓废和逃避显然解决不了任何事情。

本书的结尾,因为找不到婴儿的尸体,史也和纱织并没有受到审判,这无疑也说明了作者的态度。但是他们给自己的惩罚是一辈子,背负的是沉甸甸的十字架,而不是虚无的十字架。

虚无的十字架读后感(二)

无解的审判——《虚无的十字架》读后小记

罪与罚的本质为何,是让犯错听到审判而感到内心解脱,还是让他重获自由用一生赎罪?

合上书,心里却久久不能平静。

审判,死刑,虚无,沉重…在脑海中翻腾着。

两个少年因为二十一年前犯下的错误,改变了各自的命运。原本简单的爱情,在背负了沉重的错误后,像一个诅咒,更像一个病毒,在二十一年后扩散到更多的家庭。二十一年间,史也努力弥补着自己的过错,希望可以改变和帮助更多;纱织则认为自己没有资格得到任何东西,过着卑微不堪的生活。

史也和纱织二十一年不同的发展轨迹;小夜子和道正在离婚后对于爱女死亡所做的不同行为;死者家属希望凶手能因死刑而反省自己的错,而凶手至死都认为死刑是自己的命运。充满着对立和矛盾的线索都指向同一个问题:怎样才是真正为自己的过错承担?

书中的辩方律师曾说"死刑很无力".因为虽然完成"一命抵一命"的弥补形式,却不能真正让受害者家属感到欣慰,因为伤害已成事实。且有时,希望执行死刑,并不是表面上愤怒的延伸,更多的是受害者家属潜意识中希望通过夺走犯人生命这一严重的惩罚,让犯人能够反省的表达。同时,也是避免更多同样悲剧发生的方式。可是,真的可以吗?

如若犯人早已觉得生无可恋,才丧心病狂地犯罪,或是觉得走到如今的田地,是由于自己从小缺爱坎坷的经历,一切都是自己的命运。那任何的惩罚,还有意义吗?死刑,恐怕反而成为了逃避承担更多责任的解脱。死刑过后,留给受害者家属的,只是顿时失去了目标的迷茫和空虚。所以书中辩方律师才会认为"不同的事件应该有不同的结局",只是还有怎样的结局,没有人能答得上来。死刑废除论因此悬而未决。

我不禁好奇,监狱里的那么多罪犯中,有多少是因为被剥夺了自由的惩罚而进行反省的?如果都进行了深刻的反省,那不该有那么多的前科罪犯再度入狱了。可即便知道犯人并不都能自我惩戒,还是要让他们在狱中背负着虚无的十字架,这,便是现状。而在生活中,并非每个错误都需要入狱或被判死刑,甚至当犯错的时候会轻易地被原谅。但人有时仍会因某个错误感到自责、愧疚、内心惶恐终日不安,这份不能自我原谅的心情,或许才是真正的审判,是最沉重的十字架。

最终,逃避了二十一年的史也和纱织最后选择面对自己的过错,进行了自首。这应该是符合大多数读者对于伦理的要求的。可作者却戏剧性地安排了警方找不到犯罪证据,无法定罪的情节。或许这也是作者内心矛盾的体现吧,正如书中写的"也许这代表人终究无法做出完美的审判".

读《虚无的十字架》有感


读《虚无的十字架》有感


在开始这个故事之前,我想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面对一个杀人犯,会想要怎么处置他?我想很多人肯定都会毫不犹豫地回答“肯定要判刑啊!”。这是法制社会成长下的我们必然会说出口的话。如果这个人穷凶极恶、不思悔改,判刑自然挑不出任何毛病。但如果这个人是道德上的“杀人犯”,无法被法律定刑而且用一辈子来偿还他的杀人罪孽,你们还要把他推去刑罚的边缘嘛?
相信很多人肯定和我一样顿住了。而这本《虚无的十字架》恰恰讲的就是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关于生命、关于惩罚和救赎的故事。
我之前提问的问题里,那个穷凶极恶的人的确存在。他杀害了一个无辜的九岁小女孩,让一个家庭蒙受了灭顶之灾。而他在被抓捕之后毫无悔改怜悯之心,只是这么对他的律师说了这么一句话。“人终有一死,既然有人决定了自己的死期,这样也不坏。死刑不是刑罚,而是自己的命运。”看,这样一个无时无刻不再期盼着自己快点死去而不思悔改的人放到现实社会里,收到的肯定是社会大众对他的唾弃,而这也造成了小女孩的母亲小夜子对于死刑的深刻赞同和一个家庭的破裂。“即使是这种虚无的十字架,也必须让凶手在监狱中背负着”在她眼里,死刑似乎成为了凶手解脱的工具,惩罚和法律成为了凶手解脱的道路,而凶手也仅仅只是背负着一个虚无的十字架,面带微笑地走向他的结局。
但在这本书里,偿还罪恶的道德“杀人犯”也是存在的。他因为初中时候的懵懂无知,亲手杀死了自己刚出生的孩子。因为这场意外,他和女朋友分了手,每天都活在愧疚之下。时间也许可以治愈很多事情,却独独没有治愈好他。他为了赎罪每年都去祭奠孩子、做善事,甚至救下了一个因为被渣男抛弃试图自杀的母亲。“我可能没有能力为你做什么,也没有自信可以拯救你,但是如果你在寻找答案,我的经验或许可以对你有所帮助,协助你一起寻找答案。”在遇到同样迷茫无助的人的时候,他开始不再逃避,而是救赎别人以此来救赎自己。他不顾家人反对和那位女士结了婚,认养了她的儿子,在千夫所指之下生活着。而那个女孩也因为愧疚得了偷窃瘾,每天都在自责中等待着救赎。虽然他们并没有被判法律上的死刑,但试想一下,这不是比死刑更让人痛苦的事情嘛?人死了可以一了百了,但活着的人还得背负着道德这样虚无的十字架,依旧在人世间活着。
对于轻贱生命的人,我们很多时候想到的都只是惩罚。但是我们有没有想过,对于道德上的“杀人犯”,我们其实可以给予他们救赎。很多时候他们也有他们的无奈,可是就因为我们给他们扣上的“罪犯”帽子,让他们无法抬起头来做人。而那些不知悔改的人,惩罚与否对于他们而言都是一样的,倒不如任由一切尘归尘土归土,让自己的心得到救赎。每一件事的结局,本就应该因为人和事的性质而得到属于它们的不同结局。惩罚和救赎,本就不是绝对的对立面,而是由人来决定它的性质。有的时候,惩罚不一定是一种救赎。而很多时候,救赎往往是一种无形的惩罚,却更让人心甘情愿去接受。

《虚无的十字架》读后感800字


东野圭吾的《虚无的十字架》,貌似简单的故事却让人心情沉重。

因犯杀人罪而被判无期徒刑的蛭川在假释期间,仅仅因为吃的问题杀害了八岁的爱美。爱美的父母中原和小夜子在蛭川被判死刑之后,失去了人生目标,二人的婚姻也以离婚告终。作为自由撰稿人的小夜子致力于反对死刑的废除,在采访有偷窃瘾的沙织时,竟意外得知二十一年前沙织和史对自己亲生孩子所犯的罪行。史也的岳父作造为了掩盖史也的罪行,将小夜子杀死。

中原在揭露真相的过程中发现有的杀人者的日子并不好过:史也挽救了怀有身孕想要自杀的花惠,将孩子当做自己的亲自儿子抚养;在儿童医院工作的他挽救了一个个幼小孩子的生命,减轻他们的痛苦。而沙织因心里内疚,一次次的逼迫自己,最终堕落,成为一个偷窃者。

故事的主题不难理解:要不要废除死刑和凶手被判死刑后遗族的心理问题。作为遗族的小夜子是坚决反对废除死刑的,要求杀人凶手自我惩戒,根本是虚无的十字架。然而,即使是这种虚无的十字架,也必须让凶手在监狱中背负着,就像在她的手记中写的只要杀人就判处死刑这么做的最大好处,就是这个凶手再也无法杀害其他人。但是当似史也这种背负着心灵的十字架前行的事发生,作者却给出了另外的结尾:孩子的尸体找不到了。这也许代表人终究无法做出完美的审判。

日本死刑的废除与否,命题很大,但孩子的教育问题是相通的,我想从孩子的教育问题,谈谈自己的认识。

爱美被杀案中,八岁爱美的死让人痛心。如果时光可以倒流,知道要有惨案发生,作为专职家庭主妇的小夜子绝对会去附近超市时带上爱美。但是人生没有如果,时光也不可能倒流,就算时光可以倒流,爱美躲得过这次的危机,能躲得过下次的危机吗?作品中也说小夜子认为带爱美一起去买菜很麻烦。反正一会儿就回来了,之前也曾经多次让爱美短时间独自留在家。能将八岁的孩子独自放在家里一次,就是独自放在家里第二次,只要不出事,就可以独自放在家里无数次。其实,就到底就是父母作为未成年子女的监护不到位,虽然这样说有点残忍,但是没有要为凶手开脱的意思,只是个人觉得小夜子的确要对爱美的死承担一定的责任。

《虚无的十字架》读后感_1800字


《虚无的十字架》读后感1800字

虚无的十字架

(ps:剧透,慎入)

虚无的十字架引发了强烈的社会思考。这让我想起了乔妹演的电影:《今天》。乔妹的未婚夫回家路上被人杀死,凶手是一名未成年人,凶手曾经犯下滔天罪行,但因为年龄,一直没有判处死刑,此外,凶手也一直不思悔改。乔妹饰演的角色东奔西走,作为“遗族”,背负着巨大的痛苦,也开始了对于死刑的意义。影片在控诉法律体系不完整的同时,也引发了对于死刑的思考。东野的这本也涉及到了这一主题。

作为年少时犯下的错,作为成年人的男女主背负了太多的痛苦。

cp1:小叶子平原(失去女儿)

cp2:纱织史也(控诉凶手)

两对恋人都因为失去孩子,因而回不到当初,感情破裂,共同走过一段路,而后走向各自的人生。

男性的选择:

①平原:继承了舅舅的事业,为宠物办丧事(忘了原文描述),大概是这个意思。通过安慰死去宠物的人,让自己得到救赎。

②史也:庆明大学附属医院儿科的医生。后娶已怀孕的花惠。

女性的选择:

③小夜子:自由撰稿者,写相关偷窃癖的题材。

④纱织:从事色情行业,陷入痛苦。

先谈纱织,纱织母亲早逝,从小父亲独自抚养长大,年少的她很早学会了家务,为父亲做饭。纱织的初恋是史也,从文中的描述可以看出纱织很爱史也,甚至为了考虑史也的前途,不惜杀死自己的孩子。而在后文,纱织自首也考虑到了史也的生活,怕影响史也,而纱织本人承受了莫大的痛苦。

这件事的负责人有:①纱织的父亲:因为妻子早逝,居然不知道女儿怀孕的事实,忙于工作。不可否认,纱织的父亲很伟大,告诉纱织不要顾全自己和家,要做一个独立的女性,但是纱织的成长过程中酿成大错离不开缺乏“母亲”角色的引导。②纱织的学校:同学虽然注意,但大家都忙于升学压力,老师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为了相安无事。社会学校角色的不尽职,也是推动悲剧的根本。③当事人本身,即纱织和史也:年幼无知,犯下大错,好面子。

很难想象,一个从小懂事的孩子会是杀人凶手,而其中的问题东野描述很细致。我相信史也和纱织是爱着彼此的,只是年少的过错造成一生无法弥补的悔恨。纱织最后的自杀行径更让人唏嘘不已。而善良的东野最后为他们安排的结局,让纱织的付出变得有意义,最起码不是渣男的抛弃。从纱织接电话的那刻起,生活的光亮再次照耀着她,让她不至于背负黑暗独自前行。

史也:年少时的软弱无知,他也成为了凶手。值得欣慰的是,史也选择了另一种救赎方式,拯救了更多的人。我从头到尾都觉得史也是爱着纱织的。

细节如下:①为死去的孩子扫墓。

②娶了怀孕中的花惠,抚养和自己没有血缘关系的孩子。(虽然不乏赎罪的成分)

③让花惠为自己做饭,这里的情节让我想起了开头史也和纱织的对话:你会做饭么?我不会。

我想彼此相爱的两个人注定无法面对日日相见的对方,却用另一种方式将自己的爱埋葬,从此生命中用别人不知的方式缅怀对方。所以,没错我是站史也纱织cp的。

花惠:母亲的无知嫁给了渣男父亲,而自己极力逃脱,命运却再次让自己所托非人,被人骗并怀孕。好在史也在她生命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开始新生活。

看到花惠的行为,其实换做是谁都能理解她的自私。对于美好曾经拥有,便不愿失去,我觉得自己作为花惠未必比她清高多少,所以尽管站史也纱织cp,我竟发现自己无法指责花惠。花惠的出现给了史也救赎的机会,就是对于纱织而言太过于不公…

小夜子夫妇:对于小夜子本身的行为,其实我读起来并没有太多的褒贬,因为我觉得自己就是这样的人,骨子里有一种偏执,所以比较理解她。小夜子把自己的想法灌输给纱织是没错,但是小夜子在孩子时候这些年一直在思考虚无十字架的意义,她采取的方式令人敬佩。正因为同样失去孩子,所以纱织才愿意相信小夜子。女性在失去孩子和男性所面临的态度截然不同,怪胎十月另说,痛楚自是无法比拟的。所以不得不说东野的观察仔细。

平原化身为侦探解开谜底,我觉得并无坏事,也没有撕裂别人的伤疤。伤疤并不会痊愈,也不会随着时间消逝,特别是杀人这样的大事,谜底的揭开或许对于当事人也是一种解脱,而结尾的安排更是给了他们新的希望与归宿。

人性的丑恶在书中一览无遗,而死刑并不能从根源上解决问题,是虚无的十字架,判处凶手死刑,如果没有忏悔,那么遗族反而更加痛苦。

而每个人的行为既要有人性还要接受法律的制裁,所以最后男女主的自首更加具有象征意义,再大的情理也逃脱不了法律,而人性的光辉让这一切罪行的阴气减弱。

我不是东野,也不知道他到底在反思什么,只能尽力去体会书里人物角色存在的意义…

----完----

《虚无的十字架》读后感_900字


《虚无的十字架》读后感900字

《虚无》的布局大体上依旧是“前呼后应”,序幕中所提及的纱织和史也的“未完待续”,直到过了整整一章才再次重现一下名字。阅读过程中,一直不由自主纠结于寻找可以将两个事件联系在一起的线索,这也是让我不由得佩服东野的地方,他善于用“诱饵”,引诱并激励读者自己思考探寻,文章张弛有度,文笔之间都留有空隙,可使阅读者自行填补,却又操控全局,至使读者的意淫不会改变文章的整体脉路。

我觉得比起东野的其它著作,《虚无》的过人之处在于其较高的社会立足点,文章的话题始终围绕着“死刑”,“救赎”,“弥补”等,其中律师井口的“死刑无力论”尤其令我难以释怀,感觉此刻心情就如同中原一样,找不到理由反驳,却不愿心甘情愿的认同。后文中花惠声嘶力竭的哭诉也让我哑言,“有多少被关进监狱的人根本没有反省,这种人背负的十字架或许很虚无,但我先生背负的十字架绝对不一样。那是很沉重、很沉重,如山一般的十字架。中原先生,你的孩子曾经被人杀害,请身为遗族的你回答我,被关进监狱,和我先生这样的生活方式,哪一种才是真正的弥补?”

我无法回答,我甚至觉得这是一个根本没有答案的问题,因为你无法准确判断一个人是否真正悔改,就像你无力测量“虚无十字架”的实际重量!

文章很多的人物和情节的设定都很让我惊讶或敬佩,令我最匪夷所思的当属纱织房间的“红色格局”。少年时生产于浴室,满地鲜血,心中本就充满恐惧难以释怀吧,而成年后仍旧将家布置成血红色调,这是对自己多大的惩罚啊!所以觉得自己“只配吃偷来的东西”吗?

文章的结局是我所能想到的最好结局了,没有“尸骨”,无法定案,说出真相,纱织和史也都可得以释怀,(我始终将纱织和史也划分为好人,起码成年的他们是好人,因为他们懂得赎罪,想要弥补)。

每次读东野的书,都会在故事情节之外学到更多知识,或是物理学识,或是心理侧写,或者生活常识,或是传说经典...的确,一个真正的作者绝不仅仅只是一个作者。

(青木原的林海,“自杀圣地”,亮丽富士山下一个灰暗的传说,在百度上查了查,去自杀的人越来越多,emmmmm,一年一度的捜尸节,唉)

《虚无的十字架》读后感600字


一个有着前科的抢劫犯再次入室抢劫并且杀害了小夜子的挚爱的女儿,小夜子走不出心里那道坎,于是她就为了更多的受害者家属去追求法院判杀人者死刑,认为关进监狱并不能抵消他们罪恶,并且认为他们不会去自省。

因年少无知,亲手杀害自己刚出生的孩子的井口沙织和仁科史也,一个背负着罪恶认为自己只能吃偷回来的东西,因为自己是个罪人;一个也因这沉重的虚无的十字架去救助更多的小孩子以此抵消自己心中的罪恶。

到底死刑该不该,一个杀人犯是不是都应该偿命,这是这本书一直都在讲的。书中前半部分是写了那些被监狱放出来的人们不仅没有反思自省还继续作恶,他们出来后通常都找不到工作且本性难移,他们就是社会的蛀虫,利用精湛的演技求得早点释放,出来后却没有任何悔改的心,那些人不死刑怎么可以。

可是书的后半部分却是讲了背负着自己孩子的命的小儿科医生为着更多的小孩而工作着,他同样救了许多人的命,还救了一个怀孕寻求死亡的母亲,难道他也该被判处死刑吗?

那不应该一概而论,虚无的十字架对于没有任何良知的罪犯是虚无的;虚无的十字架对于拥有愧疚之心的人却是沉重的,他们无时无刻都在为自己救赎,去帮助更多的人,比平常人用更多几倍的心思去为这个社会做出贡献。

若是错手杀人呢,若是被害者也是个社会蛀虫呢,还有情节的轻重,这都是应该考虑的,杀人者不该有同样的结局。我想这本书告诉我,也许蛀虫还是蛀虫,可是还是有很多好人的啊,虚无的十字架,警醒着每一个犯了错的人。

《虚无的十字架》读后感_1300字


《虚无的十字架》读后感1300字

《虚无十字架》我看的东野圭吾第八本书,拖拉着一周,昨天熬夜凌晨看完的,看完久久不平静睡不着了,好多思考。做梦也梦到了,哭死。

看了很多他的书,法律在东野的推理小说中,一直是充满矛盾的存在。这本《虚无十字架》,东野将写作的触角直接伸向了刑法:“所谓的罪与罚,究竟本质为何?是让犯人听到自己的死刑宣判而感到解脱?还是让他重返自由社会,但用尽一生赎罪?“这是个很矛盾的问题,就像书中结尾提到的:“也许这代表人终究无法做出完美的审判。”面对这个问题,东野圭吾没有直接回答,而是通过两个家庭所遭受的故事进行深入,如果犯人没有反省和赎罪的话,那么即使是死刑,那又有何意义呢?

故事大概是这样的。

因为偶然的一次外出,小夜子将读小学二年级的女儿爱美独自留在家中,因此被入室行窃的蛭川残忍杀害。

作为受害者家属,小夜子和中原难以逃脱情感上的自责与折磨。痛失爱女的他们无法接受这突如其来的悲伤,于是原本恩爱幸福的家庭,从此只能天各一方。离婚后的中原改行从事动物丧葬的职业,为死去的小动物找到回家的路。小夜子也同样放不下对女儿的歉疚,加入被害者遗族会,希望能够籍由自己的努力,减少遗族们内心的痛苦。正是在这个过程中,她认识了患有偷窃症的沙织,试图拯救身处迷途的她,却不料自己无意中揭开了一个几已愈合的旧日疮疤,将故事推入另一个意想不到的结局。

缺乏正确引导的沙织和男友史也年少时在爱的冲动下做出傻事,犯下终生都无法弥补的过错。一段少年的纯真恋情,演变成不堪回首的噩梦。从此两不相见,守着彼此的秘密噤若寒蝉,任由喑哑黯然的痛苦,在漫长岁月里无声地蔓延。

沙织的生命中再无快乐,如老鼠般卑劣地活在阴暗地洞中。偷窃对她来说就像一种戒不掉的瘾,只有被世人唾弃的人生,才是惩罚自己的最好方式。

相比之下,史也则比她幸运得多,他救下因为受骗,一心只想寻死的花惠,找到了自我救赎的方式。这由加害者与受害者组成的奇妙组合,通过史也的持续付出相互疗伤,竟也达成一种新的平衡。可悲的是,当年曾经种下的恶果,在数十年的诚恳忏悔后原本已销声匿迹,却因着小夜子对沙织的采访,长出了新的枝蔓。21年后,惩罚以新的方式卷土重来,直接将史也推向痛苦自责的顶峰。他再也不堪承受这比死刑更残酷的折磨,甘愿走上自首之路。

对史也和沙织而言,死亡未尝不是一种解脱。幼时的残忍无知是压在心头的一座大山,沉重到无法喘息。成年后良心的杖责犹如酷刑,一声声击打在他们心上,活着的每一天都如同人间炼狱。

每个人都害怕受到惩罚,而作恶的初衷往往也并不是要夺人性命,但却为了逃避惩罚,做出令自己后悔,也让他人痛苦的事。

阅读完这个故事时,矛盾与挣扎如同当事人。哀其不幸,怒其不明。悲剧的根源在哪?我不禁问看完后的自己。或许很大部分是教育的责任。人性的罪与罚,真的真的很无力。

我的个人微信公众号“小酒舘”,会不定期推送一些书评,月度书总结,欢迎小伙伴关注。

《虚无的十字架》读后感_1100字


《虚无的十字架》读后感1100字

谁不在背负自己的十字架?

东野圭吾的小说在微读中很受一群人的喜欢,这个从书价上就可以看出端倪-那么贵,但是仍然很多人追捧。

虚无十字架,又一次对人性进行了严酷的拷问。到底谁对谁错,谁无辜谁值得同情?读这本书时没有发太多的随想,因为害怕被打脸。东野小说的套路总是峰回路转的让我觉得不到最后所有的猜测都有可能是笑话。这次我倒是无良的笑了一下那些说小夜子杀女的书友,笑他们自以为太懂东野,笑他们太沉不住气。所以,看东野圭吾,耐心很重要啊!

说说这十字架,仁科史也和井口纱织背负的是悔恨的十字架,虚无的,但是却在两人心上压了一座高山。史也选择背负着它继续前进,自我救赎。纱织则是无法承受其重量,最终被压垮,甚至沦为卖肉人,最后在小夜子发现真相后不得不用买来的晾衣绳尝试自我解决。好在他们最终决定说出21年前锋过错,接受滨冈小夜子的建议-解放自己。

小夜子的十字架是自责。从女儿意外被杀的那一刻就觉得自己的大意害了女儿,到杀人犯逃脱死刑,再到被重新判死刑,她内心的煎熬从未停止,但正如书中所说:蛭川的死刑判决,无法让爱美死而复生。她注定没能逃离,无法面对曾经的幸福,只能选择离婚。之后更是以追求“杀人必偿命”的法律为生活费动力。于是在发现纱织这个虚弱的人的过失之后,如附骨之蛆一般想把史也和纱织推到那个虚无的十字架下面接受审判!最后惨剧降临,被一个良心发现的老人以保护女婿的理由杀害。

花惠的十字架是懦弱。从一开始的不自信导致被骗财骗色,到因为生活拮据而想着去自杀,再到贪婪的享受史也的照顾。这一切都是因为她的虚弱无法支撑她那微不足道的追求。或许她要的很少,儿子健康成长、老子不会来烦自己。最佩服的是她在最后面对中原道正时为史也辩护的勇气,终于敢为自己争取一次。

这个世界随时都在发生不公,十字架每个人都在背负,惩戒或是救赎,没必要太用自己的道德观念约束别人,约束别人其实是在惩罚自己。

最后放一段町村作造的话:“我女婿真是好得没话说,是完人君子,多亏了他,我女儿才能得到幸福。不光是我女儿,他甚至愿意照顾我这种人渣。你知道如果他离开了,会给多少人造成困扰吗?杀了二十多年前因为年轻无知而生下的孩子又怎么样?这和堕胎有什么两样?到底造成了谁的困扰?让谁伤心了?婴儿的遗族是谁?虽然你们是加害者,但遗族也只有你们两个人。除了你们以外,没有人知道那个婴儿的事,也只有你们为那个孩子感到难过,却要我女婿因为这种事进监狱?要他离开家人去坐牢吗?这到底有什么意义?告诉我,即使你现在自首去监狱,到底有什么好处?只是为了求心安罢了。”

2017.10.05

《虚无的十字架》读后感1500字


《虚无的十字架》读后感1500字

郑育茹

东野圭吾

日本推理小说天王

1985年,凭借《放学后》获得第31回江户川乱步奖

1999年《秘密》获第52届日本推理作家协会奖

2006年《嫌疑人X的献身》获134届直木奖

从而达成了日本推理小说史上罕见的"三冠王".

代表作有《放学后》《白夜行》《嫌疑人X的献身》等

1

这是东野圭吾继《幻夜》、《白夜行》之后又一部令人心碎的作品。和他以往的作品相比,这部作品的推理色彩显得不那么浓,阅读过后并没有"我的天,竟然是这样"的感叹,只有无尽的叹息。作品表面的情节建构只是为了突出作者的写作意图,勾出作品背后隐含的社会问题,更让人心疼。

2

小说中每一个人都让我心疼。

原本幸福的一家三口因为蛭川的再犯变得支离破碎,爱女的去世带给中原和小夜子巨大的打击。成功判处罪犯死刑后,两人的伤痛有增无减:本该相互安慰的两人却因对方的存在始终无法走出悲伤,看到对方就没法不想起曾经发生的悲剧。两个人分开了。

至此,两个人合力争取判处罪犯死刑的故事拉开序幕,故事的主旨也渐渐鲜明:夺取他人生命的人是否该被判死刑?

祸不单行。离婚后的一天,中原接到消息,小夜子也去世了,而且是他杀。同样的遭遇发生在自己曾经深爱的两个人身上,中原究竟要背负多大的悲伤……中原开始深入了解前妻离婚后的生活。他逐渐现,前妻的死不是一件单纯的抢劫杀人案。通过不断的探寻,中原挖掘出了背后的真相。"抢劫犯"其实是为了掩盖被小夜子发现的女婿的罪行才夺去了她的生命。女婿仁科史也年轻时曾和女友井口沙织合力杀死了自己刚出生的孩子。

3

中原令我心疼,一个人如何承受得了相继失去爱女和妻子的痛苦;小夜子令我心疼,在争取废除无死刑论的路上,她必定每日揭开自己的伤疤,痛苦却依然为着心中的坚持不懈努力,她坚强得令人心疼;仁科史也令我心疼,婴儿的死让他一生都背负着十字架,救再多生命也无法抹去他心中的愧疚;井口沙织令我心疼,认为自己不配活在世上的想法在脑海中盘桓不去,她每天都在煎熬,一个厌恶自己生命的人,她的日子该有多绝望。然而,这些悲剧的背后,不仅仅只是这些人物的悲伤命运,更是对人性的拷问,是当下社会真实存在的难题。

4

书中,小夜子一直认为,杀人犯只有被判处死刑才能对得起逝去的生命及其遗族,罪犯才算是得到应有的惩罚。同时,被判处死刑的罪犯将不会再有机会伤害另一个生命。那么,真的是这样吗?杀人犯获得死刑的判决就能抹平遗族的伤痕吗?杀人者必定会因此而却步而反省吗?答案是不一定。再次杀人的蛭川至死也没有反省,仅仅认为这是他的命运。我想,对于中原一家,最大的痛苦莫过于知道杀死自己亲人的罪犯毫无悔改之意,此时死刑显得如此无力。

再看另一个杀人者——逃过法律审判的史也,身上的十字架却是沉重无比,他选择成为医生,挽救了无数的生命,甚至抚养别人的孩子。他没有反省吗?活下来的他没有继续伤害其他人,反而时刻在赎罪。他选择了一条和蛭川截然不同的道路度过余生。

5

所以,死刑真的是对一个杀人犯最好的惩罚吗?

故事的最后,被埋在青木原的婴儿没有被找到。是野兽叼走了?或是小夜子也犹豫了,于是把证据毁灭了?作者没有告诉我们,而我倒愿意将它理解为无解,罪与罚该如何抉择?——无解。

6

东野圭吾的作品常常让我感到无力,人是那么地脆弱,无法避开的人性的弱点时刻困扰着我们,我们居住在钢筋水泥之中,却并未变得更坚强——生命这样不堪一击!但人又是坚强的,只一个信念就能驱使我们拖着疲惫不堪的躯壳继续前进,那样地执着而坚定。

不由得想到江歌案,江歌妈妈数百天的请愿,只为求罪犯一死。死刑对她意味着什么?死刑能挽回她女儿的生命吗?显然不能。那死刑能换来罪犯的一声真诚的道歉吗?无从得知。似乎她的坚持没有任何意义,但我想,人是需要有慰藉的。对罪犯判处死刑是许多被害人家属所需要的心理安慰,内心的伤疤已经形成了,可能唯有时间能使其淡褪哪怕终究无法抚平,但至少,死刑或许代表对自己逝去的亲人有交待,对自己也是,余下的生活好像打上一针医学专用剂,痛苦仍在,但也不那么难受了。

7

人是感情动物,法律却理性得甚至有些冰冷。一个判决不只要考虑被害人家属的权益,还要考虑对罪犯、对社会造成的影响。单凭法律的力量,不能满足我们的情感期盼,这就是悲剧所在,无力到令人窒息。

《虚无的十字架》读后感_1000字


《虚无的十字架》读后感1000字

从被害人家属(遗族)的角度写是否要废除死刑,也论述了刑法的惩戒功能和教育功能。小夜子认为,杀人者偿命,生命已经被杀害,罪犯有什么理由继续享受生活的美好。如果罪犯不能自我惩戒,刑罚也只是一副虚无的十字架。但即使虚无,也要让罪犯背负终生。这是来自被害人家属的内心呼吁。从现代人权社会角度,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和罪犯的权利保障是重中之重,一方面是保障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一定层面上保护自拘留起被监守的法律弱者,另一方面很大程度上与侦查机关,检察机关在侦查过程中的程序违法行为有关,证据的来源、内容不合法,暴力取证更是成为冤假错案的主要原因。在目前人权保障旗帜鲜明的立场下,读到这本小说有种不一样的感觉。从工具论角度,法律本身就是调整、规范社会关系的工具,然而一起案件涉及多方主体,最直接的是当事人(犯罪嫌疑人与被害人),被害人家属,公检法公主体,间接包括社会公众,陪审员,媒体(舆论效应),上级机关,未来司法指引等等。所以,法律的无情是因为它要考虑周全。这本小说以被害人家属角度的探讨确实引人深思,也让我很触动。我自身的观点也一直在刑罚的惩罚功能到教育功能再到惩罚功能中转换。当然,大部分是归结与个人情节过重,如果从俯视视角来看,还是与现行法律价值观一致。所以,在犯罪事实清楚,证据确凿充分的前提下,对被告人处以什么样的犯罪并在何种幅度量刑(罪与罚),也一直是我们法律人不断积极探索,需要发展和完善的制度建设。

文中,仁科史也和井口织子亲手杀死刚出生的自己的孩子,史也岳父言,这给别人造成了什么困扰啊,这跟堕胎有什么区别?挺震撼的。胎儿权益,堕胎,也是法学界尚未得出结论的难题。堕胎到底是谁的权利?父母有没有权利决定另一个生命的生存或死亡?但随着社会的开放性与性教育的忽视,未成年人的“初尝禁果”又该怎么规范?法律与情理,本身就看起来那么水火不相容,而我们也在尽量使法律看起来不那么冰冷的道路上奋力前行!

以上,本来是想说我很喜欢甚至同意小夜子(作者)的观点,也给我带来很多震撼,但是系统的法律知识培养还是让我学会更加要理性的看待问题。法律人(姑且这么称呼吧,毕竟也是法律受教育者),只有拿起冰冷的矛,才能维护那天秤,承受生命之重!矛冷,心热。

《十字架的园里》读后感800字


生死间的意义与价值

——读《十字架的园里》有感

一个生命一旦开始,它便必将走向终结。在这一点上,上帝是公平的,任何生物都是如此,他们都必将遵守这个原则。

人也是一样。无论你的身份如何,无论你是平民还是总统,无论你是平庸还是高贵,从你出生那天起,你便在一步步走向死亡的极端。这一切仿佛都是冥冥中注定的,仿佛你生命的长久与否,都是上帝在你出生前为你安排策划好的。没有人能够打破这个常理,至今没有,将来也不会有……

这便是生命的意义。

人们惧怕死亡。死亡意味着一个活了几十年的生命一下子从这尘世间消失,悄无声息,几十年的悲欢离合随自己那逝去的生命化作尘埃交还给了这世界。正如冰心老人的《十字架的园里》中所说,人们不喜欢十字架,不喜欢十字架背后的那种阴森与黑暗。正如老一辈嘴里所念叨的那样,他们惧怕死亡,他们怕安葬在十字架下的亡灵会带他们走上“绝路”。

挺立在寒风中的冰凉的黑色十字架,虽然安抚了那些逝去的亡灵,但却激起了活着的人们对“死亡”的恐惧……

那么我们是否可以这样去想,既然我们的生死存亡是冥冥中注定的,谁也无法修改,那么十字架不也就是从我们出生那一刻就在那开满野花的郊外等着我们归去呢?既然如此,那么我们为什么要去惧怕十字架,惧怕这命中注定的“归路”呢?

或许,坦然的面对,把这生命的十字架看作是一种归宿,我们会活的更自在,更为光彩有利力!

让自己活得更快乐些!“快乐是一种信仰”,在你不开心的时候,请记住这句话。人生难免会有乌云密布的时候,当那些流言与烦恼困扰你的时候,请停止哭泣,擦干眼泪。看,黑夜中的北斗星永远为你闪烁,陪你冲破黑暗的迷雾。那些头顶的乌云也终将会散开。抬起头,挺起胸膛,当清晨的第一缕阳光爬上树梢,又是新一天的开始!让自己过得更有意义些!不要轻易将大好的时光荒废,没事的时候可以看看书,读读报,做做家务,多做有意义的事,充实自己,充实生活!

我们虽不是上帝,虽不能控制自己生命的长短,但使用它的权利在我们自己手中。我们可以选择充实利用它或是荒废它。但如果荒废了,我们便失去了生命,生活的本质。那么,我们为何不充实它呢?让自己短暂的一生充分利用起来,去体会活在世上的乐趣,感受人与人之间的温情,分享愉悦的心情,收获成功的果实与喜悦,书写人生最华丽动人的篇章。若经过了这些,再去面对那冰凉的黑色十字架,也就毫无恐惧可言了。

这就是生命的价值!

朋友,当我们渐渐长大,感受到人生的酸甜苦辣,慢慢领会到生命的意义,体会到生命真正的价值后。总有一天你会发现,即使是面对死亡,生活还是那样美好,这个五彩缤纷的世界依旧如此美妙。而你自己,也已经卸下沉重的烦恼,解除了黑暗的封锁,一步步远离了精神的死亡,乘上幸福的小舟,荡起希望的双浆,正走向一个真正属于你的天堂!

读《人生十字架》有感400字


今天,我在一个博友的博客上看到了一篇文章“人生十字架”对我很有启发,于是我毫不犹豫地把这篇文章引用到了我的博客上,当我对学习厌倦的时候,就看看这篇文章。人生的十字架,真的就像我们的学习一样,什么语文、数学、英语等,连休息都十分紧张,真的很累,以前我天天抱怨,总觉每天的学习任务太重了,有点不堪负重,可是看了那篇文章后,怨言全没了。

因为小时候累一点是为了成长,现在学习累一点是为了掌握更多的知识,是为了将来的奋斗目标铺路。你看那些人都身背着沉重的十字架,缓慢而艰难地走在人生地道路上,直到该用的时候十字架就起了作用,可以轻松的帮助人们走过沟沟坎坎,走过江河大海。而一个人为了轻松前行,砍短了十字架,当他看到别人朝着目标继续前进时,他却只能停在原地,垂头丧气,追悔莫及。

我们现在学习知识是重了点、累了点,怕什么呢?为了将来自己能够轻松的面对困难,值了。

现在我们每一个人都背着沉重的十字架在艰难前行,这就是我们的学习,我们要在知识的海洋里游泳,不断地前进,不停的努力,只有这样,才能顺利地达到目标。虽然很难,坚持就是胜利。

背上人生的十字架读人生的十字架有感作文650字


夜幕降临,天空是一片深蓝的沉静
背上十字架,走完你的路反复咀嚼这句话,朴素简短的话语却有着深刻的意义。辛齐格背着真正的橡木十字架,给自己加负,让自己融入角色中,用自己的汗水浇灌了长青的事业。他博得的不只是掌声,还是别人发自内心的尊重。
以前常听人家说,给自己减轻负担,放下吧,放弃吧。听得多了,自己也常常认为,淡然退出是一种哲学,自己也就这么做了。
那天,楚楚,吃完饭就去上钢琴课!哦我扒着饭粒有气无力的回答。对于钢琴,一开始去学只是出于对着庞然大物的新鲜。初学时,我还是津津有味,可等新鲜劲儿一过,就立马泄气了。对钢琴的厌恶随之而来,每天一小时的练琴时间也变得面目可憎。突然,我想:为什么一定要学钢琴呢?不是说放弃也是一种美丽么?我不学了!念头一出,就像排山倒海似的占据了我的脑海,怎么也挥之不去。终于,妈妈,我不学钢琴了!什么?你不学了?不行,赶快吃饭,吃完去上课!不要!我就是不学了!我赌气似的跑进了房间,妈妈看了看房门,什么也没说,走进了自己的房间,学琴的事也就不了了之了。
可是,渐渐长大了,当别人在班会上表演才艺时,我却为无一技之长而发愁。突然觉得少了钢琴,生活多了一些小小的不愉快。
直到今天,读了这篇文章,我才发现当初的想法是错误的。我应该给自己加负,而不是轻言放弃。一生中,随心所欲很少,更多的是必须完成的任务。我既然选择了钢琴,就应该背上十字架,给自己确立一个目标,给自己加重。压力无形,重量有度,与放松的诱惑相抵抗的总是严谨的态度,而这态度就是那重量。
一个手杖成就了一个巴尔扎克,一个十字架成就了一个重生耶稣。不是在于他们本身有多么伟大,而是在他们困难时,没有忘记给自己负重。
岁月乎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时光流逝,岁月不言。以后的时间里,不平坦的路我会走得很顺畅,因为我不会忘记给自己背上人生的十字架

读后感《虚无的十字架读后感心得体会(3)篇》一文希望您能收藏!“好读后”是专门为给您提供读后感文章而创建的网站。同时,hdh765.com还为您精选准备了红日读后感心得体会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