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读后感范文 > 十架君王读后感 > 地图 > 十架君王读后感,2024十架君王读后感
十架君王读后感相关栏目
十架君王读后感热门栏目
十架君王读后感推荐
十架君王读后感

(共 718 篇)

  • 1、 背上人生的十架读人生的十架有感作文(读后感范文)

    本文《背上人生的十字架读人生的十字架有感作文650字》由读后感大全整理,仅供参考。

    夜幕降临,天空是一片深蓝的沉静“背上十字架,走完你的路”反复咀嚼这句话,朴素简短的话语却有着深刻的意义。辛齐格背着真正的橡木十字架,给自己加负,让自己融入角色中,用自己的汗水浇灌了长青的事业。他博得的不只是掌声,还是别人发自内心的尊重。以前常听人家说,给自己减轻负担,放下吧,放弃吧。听得多了,自己也常常认为,淡然退出是一种哲学,自己也就这么做了。那天,“楚楚,吃完饭就去上钢琴课!”“哦”我扒着饭粒有气无力的回答。对于钢琴,一开始去学只是出于对着庞然大物的新鲜。初学时,我还是津津有味,可等新鲜劲儿一过,就立马泄气了。对钢琴的厌恶随之而来,每天一小时的练琴时间也变得面目可憎。突然,我想:为什么一定要学钢琴呢?不是说放弃也是一种美丽么?我不学了!念头一出,就像排山倒海似的占据了我的脑海,怎么也挥之不去。终于,“妈妈,我不学钢琴了!”“什么?你不学了?不行,赶快吃饭,吃完去上课!”“不要!我就是不学了!”我赌气似的跑进了房间,妈妈看了看房门,什么也没说,走进了自己的房间,学琴的事也就不了了之了。可是,渐渐长大了,当别人在班会上表演才艺时,我却为无一技之长而发愁。突然觉得少了钢琴,生活多了一些小小的不愉快。直到今天,读了这篇文章,我才发现当初的想法是错误的。我应该给自己加负,而不是轻言放弃。一生中,随心所欲很少,更多的是必须完成的任务。我既然选择了钢琴,就应该背上“十字架”,给自己确立一个目标,给自己加重。压力无形,重量有度,与放松的诱惑相抵抗的总是严谨的态度,而这态度就是那重量。一个手杖成就了一个巴尔扎克,一个十字架成就了一个重生。不是在于他们本身有多么伟大,而是在他们困难时,没有忘记给自己负重。岁月乎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时光流逝,岁月不言。以后的时间里,不平坦的路我会走得很顺畅,因为我不会忘记给自己背上人生的十字架••••••邵叶楚

  • 2、 《虚无的十架》(优质范文)

    《虚无的十字架》读后感600字“《虚无的十字架》这是我读的东野圭吾的第一本书。书中体现了社会道德议题上的一个两难选择:关于罪与罚,是让犯人听到自己的死刑宣判而感到解脱?还是让他重返自由社会用尽一生赎罪?”当心爱的女儿无辜死去,中原和小夜子生活的唯一目标就是将凶手判处死刑。面对死刑的审判,凶手蛭川却撤销了上诉,只因为他觉得”太麻烦了,懒得上诉"。蛭川到死也没有任何反省之意,对他来说,死亡好似一种解脱。蛭川的死刑,无法让女儿死而复生。中原明白,自己和小夜子的痛楚并无半点消减。可悲可怜又可恨的田村造作,为了让女儿女婿的生活复归平静,残忍杀害小夜子之后自首。本以为能扳回女儿女婿那摇摇欲坠的生活。可他错了,世间怎么会允许这样的事情轻而易举的存在呢?小夜子的突然死亡,才将仁科和纱织隐藏了21年的秘密层层剥开。可怜的婴儿啊,还没来得及看看这多彩的世界就被无知的父母亲杀死了。21年来,纱织每日每夜都生活在痛苦之中,从来没有轻松过,更没有发自内心的笑过一次。而科仁毕业后成为一名儿科医生,与可怜的花惠结婚,恐怕也有一种自我救赎的成分在内吧。对于毫无悔改之意的蛭川而言,死刑又有何用?不过是给活着的人一个暂时的安慰罢了。一直以来,仁科和纱织都背负着沉重的十字架赎罪,尽管他们没有被判刑。小夜子或许已经有了自己的答案,只有真正的察觉到自己的罪过并为此赎罪,才算是背负着真正的十字架。否则,哪怕是死也毫无一样。人内心深处的的自我反省才是真正的十字架。

  • 3、 《虚无的十字架》读后感

    《虚无的十字架》读后感

    要求杀人凶手自我惩戒,根本是虚无的十字架。然而,即使是这种虚无的十字架,也必须让凶手在监狱中背负着。

    ---东野圭吾

    故事开始于甜蜜羞涩的爱情。然而后续渐渐转入正题。中原和小夜子的孩子被残忍杀害,由此引出一系列的故事。他们无法面对彼此,一段分居生活后,离婚了。然而,再次听到小夜子消息竟然是因为警察询问。小夜子死了,被一个老人杀死了。老人而后自首,供认不讳。但是太顺畅却令人生疑。一层层抽丝剥茧与搜寻小夜子生前的踪迹,中原渐渐发现了这真相。真相总是令人惊讶。沙织和史也是始作俑者,是受害人也是伤害者。因为沙织和史也偷尝禁果,犯下了弥天大错,怀孕。之后更是因为种种原因没有告诉父母,亲手杀死了自己的孩子藏尸丛林。再也不能面对彼此的两人继续交往没多久就分手了。沙织心理受到了极大的创伤,不敢面对爸爸,独自离家却又经历坎坷,最后,染上偷窃瘾,把自己深深推入地狱。史也做了儿科医生拯救了一个又一个小生命。拯救了花惠--他的妻子,还有她腹中的孩子。小夜子因收集关于建议死刑的信息,找到了沙织,从而知晓当年事,从而被害。富士宫,青木原。

    一瞬间,这些事,这些碎片拼成了完整的一幅画。

    最后的最后,我们还是不能断定死刑该不该废除。这是关于人性与社会的思考。蛭川反复杀人犯罪,监狱没有感化他,史也救了一个个小生命,他帮助了很多人。无论怎样,我们都有两种甚至更多的结果。

    我们对于生命,有太多的不确定,我们爱惜,我们厌恶,我们生存,我们生活,我们思考,我们我们对生命,应该保持一个最基本的态度,那就是尊敬。无论我们怎么想怎么对待自我灵魂,我们要知道:生命来之不易,是恩赐。

    自我的行为是选择,但是无论什么选择都应该是基于自愿且不给他人造成伤害的。也许因为种种原因你不爱自己,伤害自己,将自己推入深渊,但是无论生活怎么操蛋的对你,你都不应该以同种方式不道德的还在他人身上。

    每个人,生来都有他们的使命。当然,不可选择的出身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他们,但是,这从来不能成为不努力和伤害别人的借口。在每一个称之为人的身上,我们都应该能找到基本的道德底线与修养。以上,与学历无关。

    当我们讨论生活的时候,挫折感,幸福感同时存在,他们是成长注定的伴生。

    然而,所谓的不幸从来不能成为破坏幸福的托词。

    若不流血,罪就不得赦免了。这是神的命令。十字架,在文中,是处罚,无论有期无期,甚至死刑,都是十字架的代表。凶

  • 4、 虚无的十字架读后感

    虚无的十字架读后感(一)

    借了一本《虚无的十字架》,借阅期为三天,今天是最后一天,为了不辜负我当初借书的初衷,决定看完它。

    竟然一上午就看完了,果真是"书非借不能读也".

    应该说这是我看东野圭吾的第三本书。第一本是《白夜行》,第二本《解忧杂货店》。看完有一个总体的感觉就是,书中的人物关系构思很巧妙,总是那么引人入胜、出其不意。

    看这本书时,也是如此。本书开篇写的是一对情窦初开的少男少女,当我特别好奇他俩到底会向什么方向发展时,作者却笔锋一转,写到了一个小女孩的被害。当时就一直在想,开篇的少男少女肯定会再次出现,但是以什么形式、什么内容出现呢?强烈的好奇心促使着我往下看,有一种根本停不下来的感觉。

    书中作者花了大幅的篇幅讨论了死刑是否具有存在的必要性,引人深思、发人深省。

    如果小夜子没有被杀害,她的立场到底会不会动摇呢?会不会奔走呼告,坚持让史也和纱织为自己年轻时所犯的罪,接受应有的惩罚呢?

    我从内心深处来讲其实是不希望史也受到惩罚的,他在自己内心已经给自己判了刑,并将囚禁一生。相对于用一生默默赎罪、回报社会、造福群众,在监狱里背负着那虚无的十字架,又有什么意义呢?

    当然我以上的观点也仅限于这本书中的史也。毕竟,"天网恢恢,疏而不漏"是亘古不变的真理。我们也只有在犯人受到应有的审判、接受应有的刑罚的基础上,再来探讨他们是否真的悔罪?刑罚对他们而言有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死刑是否真的有一种深深的无力感?

    从小夜子的遗作来看,她当然是倾向于"杀人偿命",这是一种传统的思想,根深蒂固。她认为刑罚并没有让犯人改过自新,他们会凭着高超的演技假装悔罪而获得减刑和假释,走上社会后依然会成为社会的毒瘤,祸害苍生。

    但是我从里面也读到了一位失去女儿的母亲深深置于内心的那种复仇感,坚定而执拗,让人不禁会掩卷深思。

    另外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就是两对人对命运各自不同的选择,史也和纱织,道正和小夜子。史也为了弥补自己年少时犯的罪,选择积极前行,为救治更多的人而不懈努力;纱织却沉浸在懊恼和悔恨中不能自拔,自暴自弃。道正选择了告别过去,重新开始;小夜子却作为受害人家属,做了更多关于犯罪和刑罚的研究。

    我不敢说哪种选择更好,毕竟我不是他们,并不能感同身受地去理解他们当时的处境。但是,我更接近于选择一种全新的生活。逝者已逝,生者还要继续前行,每个人都要对自己做的事负责,颓废和逃避显然解决不了任何事情。

  • 5、 《虚无的十字架》读后感800字

    东野圭吾的《虚无的十字架》,貌似简单的故事却让人心情沉重。

    因犯杀人罪而被判无期徒刑的蛭川在假释期间,仅仅因为吃的问题杀害了八岁的爱美。爱美的父母中原和小夜子在蛭川被判死刑之后,失去了人生目标,二人的婚姻也以离婚告终。作为自由撰稿人的小夜子致力于反对死刑的废除,在采访有偷窃瘾的沙织时,竟意外得知二十一年前沙织和史对自己亲生孩子所犯的罪行。史也的岳父作造为了掩盖史也的罪行,将小夜子杀死。

    中原在揭露真相的过程中发现有的杀人者的日子并不好过:史也挽救了怀有身孕想要自杀的花惠,将孩子当做自己的亲自儿子抚养;在儿童医院工作的他挽救了一个个幼小孩子的生命,减轻他们的痛苦。而沙织因心里内疚,一次次的逼迫自己,最终堕落,成为一个偷窃者。

    故事的主题不难理解:要不要废除死刑和凶手被判死刑后遗族的心理问题。作为遗族的小夜子是坚决反对废除死刑的,要求杀人凶手自我惩戒,根本是虚无的十字架。然而,即使是这种虚无的十字架,也必须让凶手在监狱中背负着,就像在她的手记中写的只要杀人就判处死刑这么做的最大好处,就是这个凶手再也无法杀害其他人。但是当似史也这种背负着心灵的十字架前行的事发生,作者却给出了另外的结尾:孩子的尸体找不到了。这也许代表人终究无法做出完美的审判。

    日本死刑的废除与否,命题很大,但孩子的教育问题是相通的,我想从孩子的教育问题,谈谈自己的认识。

    爱美被杀案中,八岁爱美的死让人痛心。如果时光可以倒流,知道要有惨案发生,作为专职家庭主妇的小夜子绝对会去附近超市时带上爱美。但是人生没有如果,时光也不可能倒流,就算时光可以倒流,爱美躲得过这次的危机,能躲得过下次的危机吗?作品中也说小夜子认为带爱美一起去买菜很麻烦。反正一会儿就回来了,之前也曾经多次让爱美短时间独自留在家。能将八岁的孩子独自放在家里一次,就是独自放在家里第二次,只要不出事,就可以独自放在家里无数次。其实,就到底就是父母作为未成年子女的监护不到位,虽然这样说有点残忍,但是没有要为凶手开脱的意思,只是个人觉得小夜子的确要对爱美的死承担一定的责任。

  • 6、 《虚无的十字架》读后感_1800字

    《虚无的十字架》读后感1800字

    虚无的十字架

    (ps:剧透,慎入)

    虚无的十字架引发了强烈的社会思考。这让我想起了乔妹演的电影:《今天》。乔妹的未婚夫回家路上被人杀死,凶手是一名未成年人,凶手曾经犯下滔天罪行,但因为年龄,一直没有判处死刑,此外,凶手也一直不思悔改。乔妹饰演的角色东奔西走,作为“遗族”,背负着巨大的痛苦,也开始了对于死刑的意义。影片在控诉法律体系不完整的同时,也引发了对于死刑的思考。东野的这本也涉及到了这一主题。

    作为年少时犯下的错,作为成年人的男女主背负了太多的痛苦。

    cp1:小叶子平原(失去女儿)

    cp2:纱织史也(控诉凶手)

    两对恋人都因为失去孩子,因而回不到当初,感情破裂,共同走过一段路,而后走向各自的人生。

    男性的选择:

    ①平原:继承了舅舅的事业,为宠物办丧事(忘了原文描述),大概是这个意思。通过安慰死去宠物的人,让自己得到救赎。

    ②史也:庆明大学附属医院儿科的医生。后娶已怀孕的花惠。

    女性的选择:

    ③小夜子:自由撰稿者,写相关偷窃癖的题材。

    ④纱织:从事色情行业,陷入痛苦。

    先谈纱织,纱织母亲早逝,从小父亲独自抚养长大,年少的她很早学会了家务,为父亲做饭。纱织的初恋是史也,从文中的描述可以看出纱织很爱史也,甚至为了考虑史也的前途,不惜杀死自己的孩子。而在后文,纱织自首也考虑到了史也的生活,怕影响史也,而纱织本人承受了莫大的痛苦。

    这件事的负责人有:①纱织的父亲:因为妻子早逝,居然不知道女儿怀孕的事实,忙于工作。不可否认,纱织的父亲很伟大,告诉纱织不要顾全自己和家,要做一个独立的女性,但是纱织的成长过程中酿成大错离不开缺乏“母亲”角色的引导。②纱织的学校:同学虽然注意,但大家都忙于升学压力,老师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为了相安无事。社会学校角色的不尽职,也是推动悲剧的根本。③当事人本身,即纱织和史也:年幼无知,犯下大错,好面子。

    很难想象,一个从小懂事的孩子会是杀人凶手,而其中的问题东野描述很细致。我相信史也和纱织是爱着彼此的,只是年少的过错造成一生无法弥补的悔恨。纱织最后的自杀行径更让人唏嘘不已。而善良的东野最后为他们安排的结局,让纱织的付出变得有意义,最起码不是渣男的抛弃。从纱织接电话的那刻起,生活的光亮再次照耀着她,让她不至于背负黑暗独自前行。

    史也:年少时的软弱无知,他也成为了凶手。值得欣慰的是,史也选择了另一种救赎方式,拯救了更多

  • 7、 《虚无的十字架》读后感_900字

    《虚无的十字架》读后感900字

    《虚无》的布局大体上依旧是“前呼后应”,序幕中所提及的纱织和史也的“未完待续”,直到过了整整一章才再次重现一下名字。阅读过程中,一直不由自主纠结于寻找可以将两个事件联系在一起的线索,这也是让我不由得佩服东野的地方,他善于用“诱饵”,引诱并激励读者自己思考探寻,文章张弛有度,文笔之间都留有空隙,可使阅读者自行填补,却又操控全局,至使读者的意淫不会改变文章的整体脉路。

    我觉得比起东野的其它著作,《虚无》的过人之处在于其较高的社会立足点,文章的话题始终围绕着“死刑”,“救赎”,“弥补”等,其中律师井口的“死刑无力论”尤其令我难以释怀,感觉此刻心情就如同中原一样,找不到理由反驳,却不愿心甘情愿的认同。后文中花惠声嘶力竭的哭诉也让我哑言,“有多少被关进监狱的人根本没有反省,这种人背负的十字架或许很虚无,但我先生背负的十字架绝对不一样。那是很沉重、很沉重,如山一般的十字架。中原先生,你的孩子曾经被人杀害,请身为遗族的你回答我,被关进监狱,和我先生这样的生活方式,哪一种才是真正的弥补?”

    我无法回答,我甚至觉得这是一个根本没有答案的问题,因为你无法准确判断一个人是否真正悔改,就像你无力测量“虚无十字架”的实际重量!

    文章很多的人物和情节的设定都很让我惊讶或敬佩,令我最匪夷所思的当属纱织房间的“红色格局”。少年时生产于浴室,满地鲜血,心中本就充满恐惧难以释怀吧,而成年后仍旧将家布置成血红色调,这是对自己多大的惩罚啊!所以觉得自己“只配吃偷来的东西”吗?

    文章的结局是我所能想到的最好结局了,没有“尸骨”,无法定案,说出真相,纱织和史也都可得以释怀,(我始终将纱织和史也划分为好人,起码成年的他们是好人,因为他们懂得赎罪,想要弥补)。

    每次读东野的书,都会在故事情节之外学到更多知识,或是物理学识,或是心理侧写,或者生活常识,或是传说经典...的确,一个真正的作者绝不仅仅只是一个作者。

    (青木原的林海,“自杀圣地”,亮丽富士山下一个灰暗的传说,在百度上查了查,去自杀的人越来越多,emmmmm,一年一度的捜尸节,唉)

  • 8、 《铅十字2020架的秘密》读后感

    《铅十字2020架的秘密》读后感

    夜深人静,我躺在床上,捧着这本书《铅十字2020架的秘密》,倦意使我浮想联翩。

    朦胧中,我仿佛来到了那个引人入胜的故事中,公元1377年的英格兰。这个卑微下贱的小男孩,没有名字2020,只是被称为阿斯塔的孩子。突如其来的变故,使他陷入迷茫:唯一的亲人离世,房屋被毁,被诬陷为狼人,遭到庄园管家的神秘追杀

    难道这一切的不幸,只是小男孩在那天晚上听到了艾克利夫与神秘人的对话?作为读者的我自然是一头雾水,不过,直觉告诉我:事情不会这么简单的。

    于是,小男孩带上母亲留给他唯一的遗物铅十字2020架,伴随着重重的身世之谜,把我带入一场小男孩追求幸福的大冒险。

    一路上,小男孩遇到了正直、豪爽的民间艺人熊哥,与他结伴同行,他们来到了大威克斯利,但是,在这里等待他们的,是严峻的考验和敌人的老巢。小男孩无意间听到熊哥与陌生人的对话才渐渐明白,他们正在策划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起义,推翻封建王朝,就在这时,敌人的阴谋展开了,镇压起义的士兵蜂拥而来,最后的决战吹响了号角,兵戎相见,同时,小男孩真实的身份即将揭晓!

    看到书的最后一页,看到圆满的结局,我总算放松下来,吐了一口气,这是一个惊险刺激、迷雾重重又扣人心弦的优秀故事。从字2020里行间透露出作者对那个封建黑暗的时代的厌恶,小男孩刚开始的悲惨命运就是那一时期千千万万劳动人民的缩影,但是,他能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自己的人生就说明了一个道理:不要轻易向命运屈服,即使你再怎么不幸,只要下决心努力改变自己,还是有可能改变自己的命运的!

  • 9、 虚无的十字架读后感3篇

    虚无的十字架读后感(一)

    作/陆家浩

    "废除死刑论中最强烈的意见,就是可能会因为冤假错案造成枉死,但我的主张稍微不同。我质疑死刑,是因为我认为死刑无法解决任何问题。假设有一起a事件,凶手被判处死刑。另有一起b事件,凶手也被判处了死刑。虽然是两起完全不同的事件,遗族也不一样,但结论都一样,都是简单的一句死刑。我认为,不同的事件,应该有各种不同的、更符合每起事件的结局。"

    《虚无的十字架》是东野圭吾的一部比较出名的小说,里面描述了有一对平原夫妇(老公平原,妻子小夜子)因为他们的女儿被强盗杀死了,这对夫妇成为了遗族(死者的亲属)。他们对杀死女儿的强盗十分怨恨,一直在法庭上诉,一定要让凶手"以死谢罪".因为凶手一直装得悔过的样子,法官一直不判他死刑。直到把这件案子上诉到最高法庭,凶手已经厌倦了这种法庭上的争吵,请求法官判他死刑,虽然知道凶手要判死刑,但是这对夫妇并不高兴,因为凶手并没有因为他所犯下的罪过而感到悔恨,而是因为厌烦才请求法官判处死刑。

    后来这对夫妇因为女儿的死离婚了。几年后,平原被警察通知他的前妻小夜子死了,在路上被人抢劫杀死了,然后他知道了小夜子离婚后几年成为了一个作家,还在写一本关于反对"废除死刑"的书,认为只有凶手的死才能抚平遗族的伤口,杀人者必须偿命。主人公和前妻一样因为女儿的死想让凶手都死,他想完成妻子的书,在访问前妻的采访对象途中发现了妻子的死不是单纯的抢劫杀人,而是有一场谋杀(没有预谋的()杀人在日本不用判死刑)。

    平原知道了前妻死的原因,她的采访对象中有一个人叫沙织,跟她说二十多年前与作为学生的初恋男友怀孕把儿子生出来杀死儿子的事,小夜子认为他们杀了人,要求沙织和她的前男友史也去自首,而史也因为当初杀死自己的亲生儿子一直背负着虚无的十字架,并拯救了他的现任妻子花惠(因为被男人骗财骗色怀孕并没有钱和勇气生活下去想自杀的女人),而花惠的父亲想女儿的老公史也不因为年轻的过错坐牢,去把得知真相的小夜子杀死了,这样就不会有人告发女婿史也的杀子之过。

    在这本书中主要描写了杀人凶手杀人后的处境,并讨论一个严肃的社会话题,是不是杀人犯都要判死刑,死刑是否真的能让凶手悔过(有一部分杀人有期徒刑结束后出来还是会继续杀人)。而且书中有一个地方:遗族一致强调判处罪犯死刑,即使最后不能判处,也一定要向法庭提出死刑的建议,要让罪犯背负着虚无的十字架。我认为这个虚无的十字架

  • 10、 虚无的十字架读后感心得

    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早晨,我坐在家里的沙发上,从旁边的书架上抽出了一本《虚无的十字架》读起来。

    这是一本侦探小说,我才看了几页就爱不释手了。

    本书主要讲了道正与小叶子的女儿被杀,而凶手被宣判死刑后,他们觉得人生已经失去了目标,女儿已无法再生,两人被迫分手。过了几年,道正接到了刑警的电话,小夜子被杀了。虽然凶手不久后就投案自首,而道正却在小叶子的遗物中有所发现,她的死因另有玄机。

    我非常喜欢这本书作者东野圭吾的一句话:“无论凶手事后如何反省?多么后悔,死去的生命都无法复活。”事实的确如此,只要犯了错误,无论事后多么努力地去补偿,也就无法挽回当时的损失。

    我也很喜欢这本书的办案细节。侦探和警察如何用非常巧妙的手法去破案,以及被害人家属那种据理力争永不放弃的精神,誓死也要给死者讨回一个清白的执着精神,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读了这本书我想问你几个问题:

    所谓的罪与罚究竟本质如何?是让他人听到死刑宣判而感到解脱,还是让他重返社会,用自己的一生来赎罪。

    如果你家人的生命被残酷地夺走,你希望该如何处置犯人?如果犯人并未把死刑视作为惩罚至死仍未反省。死刑又有何用呢?

    这些问题一直萦绕在我的心头,值得思考。一本好的书一定是打开你的思维,引导你不断去思考。(徐米乐)

  • 2019-09-26

  • 2019-11-16

  • 2019-11-16

  • 2019-09-20

  • 2019-10-24

  • 2019-11-06

  • 2019-10-29

  • 2019-11-16

  • 2019-09-20

  • 2019-09-25

  • 2019-09-25

  • 2021-04-27

  • 2019-09-20

  • 2019-11-16

  • 2019-09-23

  • 2019-10-29

  • 2019-11-06

  • 2021-03-20

  • 2019-10-11

  • 2021-09-16

  • 2019-10-11

  • 2019-09-20

  • 2023-06-01

  • 2019-09-21

  • 2019-09-22

  • 2019-10-11

  • 2019-09-20

  • 2019-10-17

  • 2019-10-19

  • 2019-10-09

  • 2019-09-22

  • 2019-09-20

  • 2019-09-25

  • 2019-10-09

  • 2019-09-22

  • 2019-10-11

  • 2019-09-20

  • 2019-10-11

  • 2019-10-11

十架君王读后感
每当我们读完一些经典书籍后,通常会有一些感悟感想。十架君王读后感栏目给大家带来大量十架君王读后感、2024十架君王读后感等内容,希望能够对大家写读后感悟提供帮助! 更新时间:2024/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