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读后感范文 > 文心雕龙读后感 > 地图 > 文心雕龙读后感,2024文心雕龙读后感
文心雕龙读后感

(共 5075 篇)

  • 文心雕龙

    《文心雕龙》是中国南朝文学理论家刘勰(xié)创作的一部理论系统、结构严密、论述细致的 文学理论专著 。成书于公元501~502年(南朝齐和帝中兴元、二年)间。它是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上第一部有严密体系的、“体大而虑周”(章学诚《文史通义·诗话篇》)的文学理论专著。刘勰《文心雕龙》的命名来自于黄老道家环渊的著作《琴》。其解《序志》云:“夫文心者言为文之用心也,昔涓子(环渊)《琴心》,王孙巧心,心哉美矣,故用之焉。”

    全书共10卷,50篇(原分上、下部,各25篇),以孔子美学思想为基础,兼采道家,认为道是文学的本源,圣人是文人学习的楷模,“经书”是文章的典范。把作家创作个性的形成归结为“才”、“气”、“学”、“习”四个方面。《文心雕龙》还系统论述了文学的形式和内容、继承和革新的关系,又在探索研究文学创作构思的过程中,强调指出了艺术思维活动的具体形象性这一基本特征,并初步提出了艺术创作中的形象思维问题;对文学的艺术本质及其特征有较自觉的认识,开研究文学形象思维的先河。全面总结了齐梁时代以前的美学成果,细致地探索和论述了语言文学的审美本质及其创造、鉴赏的美学规律。

    查看本书相关读后感 >
  • 1、 《文心雕龙》读后感精选8篇

    在认真读完作品后,我对于书中人物产生了极大的共鸣。我们在写读后感时,一定要从心出发,实事求是地表达自己的想法,栏目小编特意搜集并整理了《文心雕龙》读后感,建议你收藏本页和本站,以便后续阅读!

    《文心雕龙》读后感 篇1

    最初知道刘勰,是因了他的那句话,观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不着一字,尽得风流。写出我心中所想,只是觉得这些真是妙不可言的东西,没怎么就给他说出来了,然后就开始想了解他,就买了这《本文心雕龙》,今日决定研究国学,才开始认真去了解他,学习他。

    至今,刘勰的去世,将尽15个世纪,但他的名字在人们的心目中,并不陌生,比起他当年的身世,甚至还显赫些。这不是偶然的,他在文学批评史上,建树了一套有系统的理论,这套理论在历史上放出了异彩,有很大的贡献,即使到今天,还同样具有现实意义。在此,主要阐述他在文学理论上提出的问题之一:他的宇宙观点是唯心的,但文学观却是合于唯物的。

    在《文心雕龙》前三章强调儒学是文学的根底,这是因为刘勰的崇儒思想是根深蒂固的。从刘勰的生活时代看,在刘勰之前,从两汉以来,出现了一些朴素的唯物主义者,如桓谭、尹敏、王充、张衡等。与刘勰同时,刘孝标的《辨命论》,范缜的《神灭论》,也是进步的作品。刘勰显然受了他们的影响。另外,他在写《文》的时候,正是佛学盛行之际,他早年在钟山的南定林寺里,跟随僧佑长期研读过佛书,而之后他却宁愿打着儒家旗号来达到使自己的作品为后世所重的目的,这正是儒家入世的传统心态。可见,他在关于文学的一般论述上,他的宇宙观虽然是唯心的,但文学观却是合于唯物的。

    在《原道》中,刘勰认为美并不始于人为美,在人为美之外,先有客观的自然之美存在。他在本篇内明确的指出:孔夫子之所以伟大,就在于写天地之辉光,晓民生之耳目矣。这就是刘勰的文学观所以合于唯物论的基本立足点。再者,他不把代表客观本体的道,看成是无知无识的器,却把他看成是有心之物。因而所谓道之文,就是这个有心之物的外在表现形式。合于自然之美的人文,就以合于天地神明之心而可贵。归根到底,就不可不把刘勰的宇宙观归于唯心主义了。但是,又不能说刘勰是一个成熟的客观唯心主义者,因其从客观美得观点出发,正确地回答了文学上两个带有根本性的问题:文学与现实的关系,内容与形式的关系。在《明诗》里说:人禀七情,应物斯感,感物吟志,莫非自然。在《诠赋》里说:原夫登高之旨,盖睹物兴情。在《物色》里说

  • 2、 读《文心雕龙·神思》札记

    形象思维是文艺创作中的普遍规律。在古代浩如烟海的文艺论著中,就有不少著作接触到这个问题,对它进行了可贵的探索。我国第一部重要的文艺论著《文心雕龙》,就是在这个方面卓有成就的著作。它在《物色》、《申思》等篇对形象思维的一些特点作了论述。特别是《申思》篇,可以说是我国古代文论中关于形象思维论述得比较好的一篇。

    《文心雕龙神思》是探讨创作构思问题的。刘耙总结了前人创作经验,意识到文艺创作构思时思维形式的特殊性,因此,他对艺术思维形式的特征进行了论述。当然,生活在一千多年前的刘腮,不可能用形象思维这一科学的术语来表述。但从他的具体论述中,我们可以看到,他实际上接触了形象思维的一些基本特征。这是刘勰在我国文艺理论史上可贵的贡献。

    刘勰在《申思》篇一开始,就引用《庄子让王篇》形在江海之上,心存魏网之下一语,赋以新意,说明作家在凝神构思的时候,他的思维是不受时间空间的制约的,这就是他所说的文之思也,其神远矣的意思,也就是说进入文艺创作构思的时候,作家的思维活动范围是很宽广辽远的。这里就接触了艺术思维的一个特点,在文中刘勰对这个特点作了生动的描述:

    故寂然凝虑,思接千载;悄焉动容,视通万里;吟咏之间,吐纳珠玉之声;眉睫之前,舒卷风云之色;其思理之致乎。故思理为妙,神与物游。

    这里的描述,表现刘韶深刻地认识了形象思维中联想、想象这一特征。我们知道,文艺创作对于现实的反映,不是对现实生活自然主义的复制,也不只是对现实材料的简单取舍、组织,它包含有作家高度创造性的艺术概括,这就要凭借作家的联想、想象。正如列宁所深刻指出的:即使在最简单的概括中,也有一定成份的想象。作家在进行创造性的艺术概括时,就更需要想象和联想了。这其中包含了作家对过去生活的忆起,包含了作家的艺术虚构,包含作家对事物的夸张。所以在艺术思维的过程中,他的思想可以飞回千年以前的时间里或飞越于千百年后的岁月(思接千载);他的视野可以在万里广阔的空间翱翔(视通万里)。这就说明了刘韶充分认识到形象思维中联想和想象的特点。

    不仅如此,刘韶还提出形象思维的联想、想象,总是和具体事物的形象联系在一起的。所谓眉睫之前,舒卷风云之色,所谓神与物游就是指艺术思维总是伴随着具体的客观事物形象而言的。也就是说,作者在进行艺术思维的时候,在他的眼前,就会出现鲜明生动的艺术形象,风卷云涌的艺术画面;思想和外物的具体形象在一起,遨游在广阔

  • 3、 读《文心雕龙》随想

    前言:读后感的内容,来源于我们对书记的领悟,因此,小编收集整理了大量的读后感,供大家学习阅读!

    读《文心雕龙》随想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文学从古人的口中娓娓道出;文学被当阳桥头的张飞一声吼出;文学在浔阳江头的琵琶琴弦上回荡;文学是屈原在涅罗江畔的那一串串沉痛的叩问。。。。。。《文心雕龙》把这种文学性的感观顷刻间注入我的脑海,刘勰的智慧洞彻了我的灵魂,让我在这一刻震颤并与之共鸣。

    诚然,《文心雕龙》用将古典的才智和韵律以文字的形式呈现得淋漓尽致,让人赏心悦目;它有关写作的具体建议直到今天仍具有无可厚非的价值;它有关文学批评的精辟见解比曹丕的《典论论文》,陆机的文斌和挚虞的文章流别论都更具深度和广度。但是,在我看来这些都不是最重要的,《文心雕龙》的真正魅力所在是它向世人表达了一种文学观。这是我从未思考过的,但是早在一千多年前的刘勰却把它那么清晰地渗透在它的作品中。刘勰的文学观,视文学为人生之根本,而人生是宇宙法理之根本。他把人生观,世界观,文学观巧妙地结合,从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和广度去审视这三者的因果循环。这一观点为中国文化和生活注入了文学的精神,具体来说就是一种人文精神。文学和文学的活动是人生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它们是人文的诉求。刘勰通过对文学外因的追溯,把文学的重要性提高到宇宙法理的位置,再通过揭示文学的内因,把文学的创作提高到神圣的地位。

    刘勰在《文心雕龙》里勾勒出一个以道,圣,人为核心的和谐之圆,同时又从道,圣,人流动地,动态地,自然地过度到宇宙,想象,语言。在这由外因到内涵的发展过程中,在这和谐之圆的中心,我品味到两个字体会,文学的根本在于理性,感性,灵性的融合。这样一来遵循这种思路的开展,我一路走下去,在风光旖旎,芳草鲜美,惊奇迭现的精美文字景观中,感性地滋养自己文学的灵性,在文化的芳香和缤纷中,重新感受到一次高贵的文学灌顶。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的泪光朦胧了苍颜白发;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的云帆点缀了沧浪之水;金戈铁马去,马革裹尸还陆游的梦乡回荡着铁骑铮铮;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杜甫挣脱并超越了自己的苦难,显露出普度众生的情怀;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徐志摩柔情似水地掀开了文学神秘的面纱;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毛泽东对饱经沧桑的神州大地发出历史性洪钟巨响。。。。。。当我站在《文心雕龙

  • 4、 历史大作——《文心雕龙》读后感1500字

    《文心雕龙》读后感_历史大作读后感1500字

    时至刘勰去世,将近十五个世纪,但是他的名字在现在并不陌生,他的作品《文心雕龙》更可以称得上是绝世大作。《文心雕龙》这种文学巨作顷刻间注入我的脑海,冲击着我的感官,我想,是刘勰的智慧洞彻了我的灵魂,让我在这一刻与之共鸣。

    刘勰在《文心雕龙》里勾勒出一个以“道,圣,人”为核心的和谐之圆,同时又从“道,圣,人”流动地,动态地,自然地过度到“宇宙,想象,语言”。在这由外因到内涵的发展过程中,在这和谐之圆的中心,我品味到两个字——体会,文学的根本在于理性,感性,灵性的融合。这样一来遵循这种思路的开展,我一路走下去,在风光旖旎,芳草鲜美,惊奇迭现的精美文字景观中,感性地滋养自己文学的灵性,在文化的芳香和缤纷中,重新感受到一次高贵的文学“灌顶”。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的泪光朦胧了苍颜白发;“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的云帆点缀了沧浪之水;“金戈铁马去,马革裹尸还”陆游的梦乡回荡着铁骑铮铮;“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杜甫挣脱并超越了自己的苦难,显露出普度众生的情怀;“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徐志摩柔情似水地掀开了文学神秘的面纱;“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毛泽东对饱经沧桑的神州大地发出历史性洪钟巨响...。当我站在《文心雕龙》的高度重新去细细体会,品味文学,我发现了文学的真实足以穿透时空,足以穿透心灵。

    诚然,《文心雕龙》用将古典的才智和韵律以文字的形式呈现得淋漓尽致,让人赏心悦目;它有关写作的具体建议直到今天仍具有无可厚非的价值;它有关文学批评的精辟见解比曹丕的《典论·论文》,陆机的“文斌”和挚虞的“文章流别论”都更具深度和广度。但是,在我看来这些都不是最重要的,《文心雕龙》的真正魅力所在是它向世人表达了一种文学观。这是我从未思考过的,但是早在一千多年前的刘勰却把它那么清晰地渗透在它的作品中。刘勰的文学观,视文学为人生之根本,而人生是宇宙法理之根本。他把人生观,世界观,文学观巧妙地结合,从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和广度去审视这三者的因果循环。这一观点为中国文化和生活注入了文学的精神,具体来说就是一种人文精神。文学和文学的活动是人生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它们是人文的诉求。刘勰通过对文学外因的追溯,把文学的重要性提高到宇宙法理的位置,再通过揭示文学的内因,把文学的创作提高到神圣的地

  • 5、 《文心》读后感500字

    《文心》读后感500字:

    《小小的书柜》这个章节是讲怎样给孩子选书的,书里为孩子挑的书籍对于现在的孩子显得过时了,今天就来梳理一下自己对于“为孩子选书”这个问题的看法吧!

    信息量爆炸的时代为孩子挑书仿佛成了一项异常艰巨的任务。对于挑书这事我到认为不必那么烦恼,现在的图书出版业已经比较发达,城市里的书店也各具特色,基本每一个大型的商业综合体都能找到像样的书店。无论站在任何一个书店的童书专区,选上一本适合孩子又让孩子喜欢的童书是非常容易的,现在的孩子其实远比我们想象的更喜欢阅读。

    让我们对挑书产生烦恼情绪的是父母内心对“阅读”构建起的利益追求,我们希望孩子们今天买书,就要迅速产生立竿见影的效果,就能答对更多的阅读题,就能写出50分以上的优秀作文。平心而论,这事儿搁我们自己身上也困难有加,“心急吃不了热豆腐”这话放在父母对孩子阅读的希望上尤其合适。

    为孩子选书不难,难的是“能否参与”,更重要的是“能否坚持参与”孩子的阅读?仅仅是“共读一本书”没有意义,关键在于读完之后的交流分享,在讨论中产生思维的碰撞,如果父母也能动笔写一写,在共同练笔中分享见解的灵光。保持心态平和,坚持慢读精分享,厚积薄发,着眼未来。

    对于现在的初中生来说,学校教育已经过快过宽过广,我反而觉得家庭应该担负起“减速”的任务,落实好细节教育的职责。作者:曦嘻嘻

  • 6、 文心雕龙读后感

    文心雕龙读后感(一)

    买了《本文心雕龙》,决定研究国学,才开始认真去了解他,学习他。

    至今,刘勰的去世,将尽15个世纪,但他的名字2020在人们的心目中,并不陌生,比起他当年的身世,甚至还显赫些。这不是偶然的,他在文学批评史上,建树了一套有系统的理论,这套理论在历史上放出了异彩,有很大的贡献,即使到今天,还同样具有现实意义。在此,主要阐述他在文学理论上提出的问题之一:他的宇宙观点是唯心的,但文学观却是合于唯物的。

    在《文心雕龙》前三章强调儒学是文学的根底,这是因为刘勰的崇儒思想是根深蒂固的。从刘勰的生活时代看,在刘勰之前,从两汉以来,出现了一些朴素的唯物主义者,如桓谭、尹敏、王充、张衡等。与刘勰同时,刘孝标的《辨命论》,范缜的《神灭论》,也是进步的作品。刘勰显然受了他们的影响。另外,他在写《文》的时候,正是佛学盛行之际,他早年在钟山的南定林寺里,跟随僧佑长期研读过佛书,而之后他却宁愿打着儒家旗号来达到使自己的作品为后世所重的目的,这正是儒家入世的传统心态。可见,他在关于文学的一般论述上,他的宇宙观虽然是唯心的,但文学观却是合于唯物的。

    在《原道》中,刘勰认为美并不始于人为美,在人为美之外,先有客观的自然之美存在。他在本篇内明确的指出:孔夫子之所以伟大,就在于写天地之辉光,晓民生之耳目矣。这就是刘勰的文学观所以合于唯物论的基本立足点。再者,他不把代表客观本体的道,看成是无知无识的器,却把他看成是有心之物。因而所谓道之文,就是这个有心之物的外在表现形式。合于自然之美的人文,就以合于天地神明之心而可贵。归根到底,就不可不把刘勰的宇宙观归于唯心主义了。但是,又不能说刘勰是一个成熟的客观唯心主义者,因其从客观美得观点出发,正确地回答了文学上两个带有根本性的问题:文学与现实的关系,内容与形式的关系。在《明诗》里说:人禀七情,应物斯感,感物吟志,莫非自然。在《诠赋》里说:原夫登高之旨,盖睹物兴情。在《物色》里说:物色之动,心亦摇焉。都提出了客观的物,为创作对象,认为文学是反映客观事物的。此外,刘勰又不主张自然主义的模化外物,认为感物写形,是带有主观爱憎的。因为情以物迁,词以情发,所以进一步说:情以物兴,故义必明雅;物以情睹,故词必巧丽。这就不仅合于唯物论,而且带着辩证的观点。

    总结起来说,刘勰的宇宙观是客观唯心主义的,但他的文学观是合于唯物主义的,他探讨了人为美与客观美的关系,文

  • 7、 《心是孤独的猎手》读后感500字

    朋友圈看到有人分享该书作者语录,恰巧我的kindle里有该作者这本书,我就开始读了。喜马拉雅也有此书的语音版,有时睡觉前也听语音。

    该书故事情节刚开始就比较有代入感,读起来很顺。中间我去伊犁,回来后忙于家里各种事情,这本书放了一个多月,这几天拿起来读,今天才终于读完。

    读书就像爬山,刚开始看着那么高的山或那么厚的书会有一些压力,而中途放弃总有一种缺失感,只有爬到山顶往下看或读完最后一页合上书本才会有完全属于自己的成就感和征服感。

    《心是孤独的猎手》里有一位心存梦想的黑人医生在残酷的现实面前渐渐老去,眼看着梦想离自己越来越远,最终还是在现实面前不得不接受自己的渺小无能;一个受人人爱戴,成为很多人倾诉对象的同性恋哑巴,因得精神病的同性恋室友之死而自杀。哑巴的突然自杀让很多热爱他的人们感到非常茫然,无法理解;一个心地善良的酒鬼看到社会的黑暗,想做些什么却无能为力,有时也糊里糊涂地成为社会黑暗面的一份子;一个有音乐天赋的女孩还没开始追求自己的音乐梦就开始忙于工作、挣钱、为生存不知不觉长大,在梦想与现实之间徘徊;一个24小时营业酒吧老板思考着自己晚上营业是因为接待顾客还是因为自己孤独。

    人性的善良和丑恶,梦想的美好和现实的冷漠都是在每时每刻,每一个瞬间发生着,有时外露可见,很多时候隐隐约约地存在着。

  • 8、 《你心柔软却有力量》读后感500字
    《你心柔软却有力量》读后感500字 如品味人生,各种酸甜苦辣一一入心,如明镜在心,照见自己的本心。回首走过的人生路,看见了许多遗失的美好。 我想,每个人的心原本都是柔软的。我们曾经热血沸腾、意气风发,我们曾经敢爱敢恨、知恩图报。那时的我们多愁善感,往往因为一点感人的事或物就会偷偷流泪,我们都有过一段值得称道、值得铭记的美好时光。不知道哪一天,不知道为什么,我们的心渐渐的在红尘中迷失,在岁月里沉沦。我们的心变得越来越淡漠、冷漠。总是希望得到的越来越多,付出的却越来越少,总觉得,虽然日子过得越来越好,知心的人却越来越少直到看了这本书,才恍然明白,虽然走怎样的路与别人关系不大,但是只有一个人的旅途是孤独可怕的,精彩的人生必须要有各式各样的人来粉墨。我们应该以一种感恩的心态面对在我们生命里出现的每一个人。爱我们的人,我们要加倍爱他;帮助过我们的人,我们要时刻牢记,要做到有一天他需要时我们赴汤蹈火;伤害我们的人,我们要感谢他让我们得到磨砺,让我们清醒。这样的心必定会越来越柔软。(读后感) 都说女人如水,而水善利万物而不争,我想我以温柔如水之心,去珍惜过好每一天,或许生命便将无限美好,处处莲花开。
  • 9、 明诗——《文心雕龙》读后感1000字

    明诗——《文心雕龙》读后感1000字:

    从这一篇开始,刘勰《文心雕龙》的整个体系建构进入第二部分“文体论”,至《书记第二十五》共计二十篇,每篇大致论述一种或者两种文体。根据时人“文”“笔”之分,《明诗》至《谐隐》十篇更倾向于押韵之“文”,《史传》至《书记》十篇则为不押韵之“笔”。文章的行文思路正如《序志》所说:“原始以表末,释名以章义,选文以定篇,敷理以举统”,即介绍文体一般着眼于四个方面,论述源流,解释名称与含义,选定和评论部分作家作品,指出这一文体的写作规律和基本要求。《明诗》正是遵循以上四方面,从开篇至“有符焉尔”属于“释名以章义”,解释诗的含义;从“人禀七情”至“此近世之所竞也”论述诗的起源于发展,为“原始以表末”,而提到历代重要作家及其作品的则属于“选文以定篇”;从“铺观列代”至文末,指出四言诗“正体”,五言为“流调”,风格为“雅润清丽”,便是“敷理以举统”。

    读至“敷理以举统”部分,我对刘勰以“四言正体”“五言流调”的文学观有些疑问,毕竟当时作者所处时代,四言诗已经开始衰落,而五言诗大行其道,这样的观点看来有些保守。但仔细想来,刘勰的这一观念实则与《宗经》中的指导思想是一致的。从刘勰《明诗》篇所要阐明诗的范围来看,这里的“诗”不包括乐府诗,因为《文心雕龙》中另有《乐府》篇加以讨论。

    至于诗骚,也有专篇论述,像论述《诗经》的《宗经》,故着墨不多,也可不算作其中。这里主要论述的是汉代两晋南北朝的四言诗和五言诗。所以,刘勰把四言诗视作“正体”,称五言为“流调”,实为“宗经”,并且符合时代的观念,而并非贬低之意。读书笔记《诗经》中的诗歌以四言为主,宗经之人,当然要以此为正体。然而当他“铺观列代”,考察后起诗人极力所推重的绝大多数仍然是属写作五言的人时,为了顺应时代,又要坚持《文心雕龙》理论上的完整性,所以作出此论以示协调。

    进一步来说,刘勰这种观念的产生,也与两汉的学术背景有关。汉武帝时期,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方针开始确立,官方把《诗经》列为五经之一,还专门设立五经博士负责传授,《诗经》地位之高堪称“正体”。并且即使不被视为一种纯粹的文学作品集,《诗经》依然是后世一切文学的源头,正如《宗经》中所说:“赋颂歌赞,则《诗》立其本。”后世诗赋类韵文都是从《诗经》中发展出来的,因此称之为“正体”。作者:初雪

  • 10、 读文心雕龙随笔

    读文心雕龙随笔

    古人云:“形在江海之上,心存魏阙之下,神思之谓也。”刘勰引此舍其本义,籍以说明“神思”乃是一种由此及彼不受身体活动的想像活动。

    想像——神思,要有阅历和知识。才能达到“物与神游”。曾经一位好友一起小坐,观看墙上的一幅书法作品,问:湘汉你说这幅字好在哪里?我答:请你拿起毛笔,临摹十年八年,自然就知道了。现在有些现象,对书法也好,国画也好,符合自己的就称其“好”,自己不理解的就称其“不好”;或标新立异的就称其“好”,传统经典的就称其“不好”;高官名人的就称其“好”,素人居士的就称其“不好”。所以,自己欣赏书画是美感的过程,倘若批评或点评书画是对美感超越的过程,这些都需要积淀和酌理。

    想像——神思,既有秉性,又需教道。才情敏发,虚实无际。对自然之美有感悟,是想像的原始,登山则情溢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我才之多少,将以风云而并驱矣。其间,我曾流连于王宾虹画展,和坤文交淡,我说,在京学习周末,得机会看宾虹画展,从上午到下午休馆,大约5个多小时,一幅一幅地看,一遍一遍地看,豁然间,我在总体墨色较“重”的画卷中,看到了一条条线条,看到了墨色线条中的通透和深远,枯藤漏墙,又渗溢着温润,深壑断壁,云雾妖绕,石阻水湍,变化万端,气象千宇。我又说王宾虹画的与众不同,其画是写出来的,而不是画出来的。坤文点头。我不会画画,我仅以这些年的所学知识对王宾虹画的想像吧!

    想像——神思,结虑垂帷。我想自己临摩了十几年,不见成绩,但何谓“境由心造”,或意像的化为山水花鸟,或意像的化为仙山琼阁,心驰万里。但何谓“望文生义”,此文,是黼黻文章,中国文字象形开始,那么也可以理解为文字。多年来我以兰为室友,都是我在看她、理她、闻她。她始终不语,但她随性生发,或暗或明,或线或面。突然间,花苞突萌,转眼间幽香淡雅盈室,她无私地把自己的美丽淡雅展示,但我却无法赞颂她的所有,愧疚不已。遥望窗前,景色四季更变,天地转,万物变啊。唯我只见年长,不见长进。

    我思不远,气不贯,手更拙,如此,何如可登大雅之堂。

  • 2019-09-28

  • 2019-09-28

  • 2019-09-25

  • 2019-09-21

  • 2019-09-21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22-03-28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2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10-23

  • 2019-10-29

  • 2022-03-31

  • 2021-10-05

  • 2021-12-04

  • 2021-12-16

  • 2021-10-25

  • 2021-10-30

  • 2023-05-03

文心雕龙读后感
每当我们读完一些经典书籍后,通常会有一些感悟感想。文心雕龙读后感栏目给大家带来大量文心雕龙读后感、2024文心雕龙读后感等内容,希望能够对大家写读后感悟提供帮助! 更新时间:2024/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