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读后感范文 > 探索与发现读后感 > 地图 > 探索与发现读后感,2024探索与发现读后感
探索与发现读后感相关栏目
探索与发现读后感热门栏目
探索与发现读后感推荐
探索与发现读后感

(共 6925 篇)

  • 1、 实践与探索读后感800字(读后感)

    读了王董的《实践与探索》一书,受益匪浅。为了共同创造舜宇美好的未来,舜宇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激发全体员工实现共同创造。这里打动我的是,公司对人才的重视,通过不断向人性化管理和文化管理演进,不断提升员工的薪酬以造福员工,不断完善企业的机制以促进员工的发展,从而凝聚人心,人力,以激发企业上下一心,团结一致,共同创造。

    更多读后感请关注读后感大全网。https://m.dhb100.com/

    如书中所讲,在企业中,我们提倡团队的学习。团队学习是一个系统的学习,团队学习具备的功能是个体学习所无法达到的,因为团队的集体智慧高于个体智慧,团队拥有整体搭配的行动能力。

    当团队真正在学习的时候,不仅团队整体能产生出色的成果,个人成长的速度也比其它的学习方式要快。未来真正出色的企业,将是能够设法使各阶层人员全心投入学习的组织。在团队学习中,舜宇的每一位都肩负着带动企业全体员工共同学习的责任,通过学习调动所有人的积极性,在企业内部形成一个互相尊重、互相理解、互相支持的良好氛围,把公司设定的目标,变成全体员工的共同目标,使大家朝着同一方向而努力奋斗。

    良好的团队精神是开展工作的基石。在工作生活中,很多时候,别人尊重你或对你有所忌惮,并不是你本身,而是顾虑你所在的强大的团队,如果你脱离了所在的团队,可能会发现原来自己其实是非常弱小的。

    团结就是力量。在工作当中,我们每天都要面对同事,与他们如何良好的相处,是我们能够把微小的力量凝聚在一起的关键。在团队里,每个同事的能力构成都是不一样的,或者说是具有互补性的。有效地整合身边的资源,通过合作、理解、沟通,发挥整个团队最大的力量,团队中互相帮助要比单独奋战能达到更高的目标。这样团队协作才能更加顺畅,工作效率才会更高,只有强烈的集体观念,团队才能健康、持续的成长。

    俗话说:“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一个人的力量是渺小的,但如果我们将自己融入集体,分工协作,那么力量就是无穷的。一根筷子能轻易被折断,十双筷子则能牢牢抱成团,才能发挥更大的作用!优秀的团队是由一群有着共同人生观、价值观的人组成的,然后为了共同的目标大家齐心协力朝着共同的目标而努力奋斗。只有这样,每个人把自己的工作和团队的目标结合在一起,我们才能共同创造舜宇美好的未来。(马小锐)

  • 2、 读《探索与发现》有感500字

    从钻木取火,结绳记事的远古时期到今天的虚拟网络和数字时代,人类整整经历了数千年的时间。

    在这数千年里,我们所经历的最美妙的事情就是‘神秘’,在这神奇瑰丽的大千世界里,蕴藏着无穷的奥秘。岁着时间的推移和科技的进步,昨天的疑问,不解之谜不断解开,奇闻怪事即将变成人类所共知的常识,而新的神秘未知又将出现,在无边的黑暗里,众多的神秘事物在静静地守候,等待那探索火炬的亮起。

    幽暗的地宫、离奇的谜案、远去的传奇、隐藏的真相……当我们漫步在既充满生机活力又诡异神秘的地球时,面对浩瀚的奇观、无穷的变化、惨烈的动荡,或惊宅、或敬畏、或高歌、或搏击、或求索……随着人类接触的未知领域越多,人类对未来勇于追求和探索的精神亦愈强。

    面对今天的神秘和未知的世界,我们只有探索,缓慢开启岁月的封印,褪去尘封太久的神秘外衣,展示其本真的画面。这本书让最生动的文字,最缜密的思维,最精彩的图片将这些令人费解的神秘现象的奥妙娓娓道来。

    《探索与发现》系列,不仅有神秘,还有美丽的难忘的画面。宛如一个色彩斑斓、光怪陆离的万花筒,真实再现了大千世界的神奇瞬间,精彩诠释了人类文明的神秘片段。神秘的、奇幻的、悬疑的……令人目眩、神秘、欲罢不能。进动流畅的语言,逻辑严密的分析推理,娓娓道来的传奇故事,图文专注的编排形式新颖抽到的版式设计,弥是珍贵的彩色图片,全才打造出一席华美的文化盛宴。

    它带着我遨游了宇宙天地。

  • 3、 探索与发现——读《昆虫记》有感

    探索与发现——读《昆虫记》有感

    所谓,文题就是文眼,你题目起得好,文章自然能吊起人的胃口。手中咖啡色封面的《昆虫记》,读后感的名字就同他的内容一样不好写。无意间瞥了外公一眼,他老人家正对着电视机荧幕上中央四套的《探索与发现》看的是津津有味。不过没想到,就是这一瞥,给了我灵感。

    法国著名昆虫学家法布尔怀着对生命的尊重和敬畏之情,耗费了毕生心血造就了一本详细记录昆虫的本能特性,深入了解纷繁复杂昆虫世界的《昆虫记》。对于我们来说,昆虫是陌生的,对于女孩子来说呢,甚至是恶心的,所以我才认为它不好写。不过这个“昆虫的史诗”每一章每一节都生动有趣,浸透着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法布尔用人性观察“虫性”,让我们深入了解昆虫界,法布尔又用“虫性”反观社会人生,睿智的哲思跃然纸上。昆虫的智慧似乎比人类要低上很多个等级,但是他们有着同于人类的某些特质,比如说,人类中有着贪官污吏,有着捧玫瑰花求婚的小伙子,还有着熊来袭击装死的。当然,也有贪婪害己,向喜欢的异性示爱,以及有敌人来临时急中生智装死的昆虫等等。故事分为一个个的小章节,每个章节都有不同的故事。看着看着,我便入迷了。

    下面就来讨论一下我的文题。探索,探索什么?当然是昆虫界的奥秘了!这本书中,我觉得最好笑的一个章节就是讲昆虫装死。它们是怎么装死的啊?法布尔选择了一种昆虫——胆大凶残的黑步甲。他曾三次把这只可怜的虫子从高处摔下,并且仔细观察了黑步甲“装死”的姿态。他一共拿黑步甲试验了五次,发现每一次他“死去”的时间都会比前一次要长一些。

    真是个奇怪又搞笑的现象!如果是我,大概“游戏”到这一步就会结束我的探索了。但是法布尔却不是。他继续做着实验,通过更深入的探索,他居然发现,黑步甲的“装死”并不是“装”的,而是真实的暂时麻木的昏沉状态。

    真是不可思议啊!文章看到这里,就引出了文题的“发现”了。确实啊,只有探索,才能有发现嘛!

    这本书凝结了法布尔毕生的心血,生动地描述了昆虫世界,其内容的深刻,无不令人佩服。

  • 4、 探索发现观后感

    篇一:探索发现观后感

    在电视里看了cctv-10的《探索发现》节目,讲的是湖南里耶出土秦简的经历和后续研究,我记得几年前的暑假在家的时候,中午的新闻30分经常播放一些考古方面的新闻,其中就有里耶发掘出两万多枚秦简的轰动一性一消息,当时就对这个消息非常感兴趣,因为在里耶秦简出土之前,全国各地出土的秦简总计也才几百枚,这两万多枚秦简记录的信息足以重写一个朝代的历史,所以这一期节目引起了我强烈的兴趣,可惜央视的节目是分几天播出的,后面播出的时段我正好要上班,错过了,郁闷之下,在水木上向著名的dvdrw买了包括央视《探索发现》在内的100张dvd数千部科学探索纪录片,昨天邮包终于到了,看着上面清华大学邮局的邮戳,感觉挺亲切的。

    但在这些dvd里面却没找到关于里耶秦简的那一期节目,估计是播出时间太近,dvdrw还没来得及收藏,不过其他节目也一样引起了的兴趣,今天花了两个多小时,看完了《中国史话》的第一期节目《寻找失落的年表》,非常的震撼,想写观后感了。 中学时历史学得不错,至今仍记得书上说公元前841年的共和元年是中国历史上有确切纪年的开始,相信很多人也都还记得与之相连的防民之口甚于防川这个典故,而更早的历史,确切年代就已经模糊了,而《寻找失落的年表》里介绍的,上个世纪九十年代进行的夏商周断代工程通过考古学家,历史学家,古文字学家,化学家和天文学家的通力配合,找到了西周建立也就是武王伐纣的确切年份,公元前1046年,并以这个为标尺,得到了夏和商的大致建立年份(公元前2070和公元前1600),我立即上网查现在的中学历史课本,果然,上面清清楚楚写着: 约前2070年 夏朝建立 禹 约前1600年 汤灭夏,商朝建立 商王汤 约前1300年 盘庚迁殷 商王盘庚 前1046年 牧野之战,西周建立 周武王(姬发) 前771年 西周灭亡 周幽王 而记得十几年前我使用的历史课本里,武王伐纣只能用约公元前11世纪中叶这样模糊的语言来记录,看来夏商周断代工程-真是一个非常了不起的成就,它至少将中国历史的确切坐标向前推进了两百年,并大大缩小了之前一千年中历史事件的年代误差。

    红茶来宿舍找我,看见我正在看这种历史记录片,大为不解,他说这有什么意思啊,现在过得好不就行了,几千年前的事,知道得这么一精一确有什么意思? 我一时找不出话来回答或者反驳他,是啊,确定了武王伐纣的年份于我们的生活真的没有什么影

  • 5、 读《昆虫记》有感800字——探索与发现

    所谓,文题就是文眼,你题目起得好,文章自然能吊起人的胃口。手中咖啡色封面的《昆虫记》,读后感的名字就同他的内容一样不好写。无意间瞥了外公一眼,他老人家正对着电视机荧幕上中央四套的《探索与发现》看的是津津有味。不过没想到,就是这一瞥,给了我灵感。

    法国著名昆虫学家法布尔怀着对生命的尊重和敬畏之情,耗费了毕生心血造就了一本详细记录昆虫的本能特性,深入了解纷繁复杂昆虫世界的《昆虫记》。对于我们来说,昆虫是陌生的,对于女孩子来说呢,甚至是恶心的,所以我才认为它不好写。不过这个“昆虫的史诗”每一章每一节都生动有趣,浸透着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法布尔用人性观察“虫性”,让我们深入了解昆虫界,法布尔又用“虫性”反观社会人生,睿智的哲思跃然纸上。昆虫的智慧似乎比人类要低上很多个等级,但是他们有着同于人类的某些特质,比如说,人类中有着贪官污吏,有着捧玫瑰花求婚的小伙子,还有着熊来袭击装死的。当然,也有贪婪害己,向喜欢的异性示爱,以及有敌人来临时急中生智装死的昆虫等等。故事分为一个个的小章节,每个章节都有不同的故事。看着看着,我便入迷了。

    下面就来讨论一下我的文题。探索,探索什么?当然是昆虫界的奥秘了!这本书中,我觉得最好笑的一个章节就是讲昆虫装死。它们是怎么装死的啊?法布尔选择了一种昆虫——胆大凶残的黑步甲。他曾三次把这只可怜的虫子从高处摔下,并且仔细观察了黑步甲“装死”的姿态。他一共拿黑步甲试验了五次,发现每一次他“死去”的时间都会比前一次要长一些。

    真是个奇怪又搞笑的现象!如果是我,大概“游戏”到这一步就会结束我的探索了。但是法布尔却不是。他继续做着实验,通过更深入的探索,他居然发现,黑步甲的“装死”并不是“装”的,而是真实的暂时麻木的昏沉状态。

    真是不可思议啊!文章看到这里,就引出了文题的“发现”了。确实啊,只有探索,才能有发现嘛!

    这本书凝结了法布尔毕生的心血,生动地描述了昆虫世界,其内容的深刻,无不令人佩服。

  • 6、 《开启探索发现之门》读后感800字

    我们生活在“三分陆地,七分海洋”的地球上,五千年的古老文明,五千年的古老人类,生活在这个呈扁球体状的陆地上,用了五千年,代代传承,也没有把人类所居住的环境内外部搞清楚。旧的未解决,新的又来了。达.芬奇创作的《蒙娜丽莎》,至今还有被人们感兴趣的地方:画中人物的笑容,画中模特儿的真实身份,画中人物后的背景......。也许人们只是懂得一些惊奇事物的表面现象的解释,更何况我,一个年仅13岁的初二学生。

    人的知识面有时也很浅薄。还好我有一本名叫《开启探索发现之门》的书。这使急于渴求知识的我找到了汲取知识快捷途径。这本书既没有大字典般深奥难懂的结论,也没有口袋书般浅显易懂的连环画。看完一页后,可以选择继续看或做自己手头要紧的事情。一页纸,标题,人物问答,两幅与主题相关的图片,再加入文字。看上去并没有长篇大论的繁琐,也没有短篇小说的简单。读完这一本,并不代表就可以永远不看这本书。因为在不同阶段,对知识的看法也不相同。所以我认为这本书直到成年,仍然可以品读。当然也可以利用它去获得对自己有益的好处。所以说“知识就是带不走、用不尽的巨大财富”。

    这本书的内容就跟它的书名《开启探索发现之门》一样。看到标题的内容自己知道,但看到下面的文字就深刻感受到了自身知识的贫乏。有时读一遍还不能完全了解,读上五、六遍,才勉强知道。有时甚至不懂,直到好些时候在学校学习或自己看到、想到这个现象时,才幡然悔悟。

    作为一个中国人,我竟然不知道慈禧太后的棺材里有哪些物品,这本书里的“知识快车”寥寥数笔就让我初步了解了慈禧死后住地的财物。

    再比如说“测谎仪”有时在电视剧内会看到这个仪器,从字面意思上看,它是检测人有没有撒谎(言语)。但实际上它检测的是人的生理参量,即脉搏、血压、呼吸、脑电波、声音、瞳孔的变化。通过分析判断测试者心理的变化,判断其是否说谎。

    生活中有许多我们熟识甚至习惯的物品。但很少有人会去关注它们,如果它们被放入“科学”的花盆内,就一定会繁殖出不可思议的植物,可能连人也没有想到。

    生活处处接语文,生活处处皆物理,生活同时也处处皆实验。让我们去开启那通向探索发现的大门吧。

  • 7、 读《科学探索发现》有感800字

    这个假期我读了一本名叫《科学探索发现》的科普读物,这让我了解了许许多多的我不知道科学,这对我受益匪浅。

    此书内容繁多,知识也很广泛,其中有现代科学新发现、自然科学求索、宇宙科学探索、考古科学发现、生物未解之谜、古代文明探索发现。

    其中我最感兴趣是考古科学发现,因为我喜欢历史。埃及金字塔你们也知道的的吧!它建于三四千年前,至今为止,无人知道它是怎样建成的,那些重达10多吨的巨石是怎样从百十英里外的采石场运送到现在的金字塔所在地,更是一个未解之谜。传说的说法是成千上万的奴隶用雪橇费力拉运来的,但这一说法并没有根据。尼克雷纳既不是工程师,更不是科学家,他只是一个退休顾问,他喜欢将自己称为“一个搬运大石块的古怪老人”然而就是这古怪老人,竟然他发现了古埃及金字塔“搬运的秘密”。雷纳相信,当年古埃及人将用于建造金字塔的巨大石块从采石场运送到金字塔建造地时,很有可能用了一种椭圆形的厚木板包裹住了方形石块的四个边角,这种厚木板就像摇椅的底部,当厚木板被紧紧捆绑在巨石上后,这块巨石实事上就成了不规则的圆柱形,只需用一根绳子拖动它,就能轻而易举地使它滚动起来。雷纳认为古埃及人,很有可能是从他们尊崇的一种甲虫——圣甲虫身上发现了这“运输的秘密”的,因为这种甲虫经常通过滚动法,将家畜的大块粪球滚到安全的地方,然后将自己的卵产在家畜粪便中孵化,由此可见,古埃及人挺聪明。

    读了这本科普读物,让我懂得了许许多多的科学探索秘密,知道了以前所不知道的事物,真是让我大开眼界,大饱眼福,让我真正感受到了科学奥秘的奇妙,以及科学知识的重要,因为科学让我们的生活变得充实,变得美好,变得更加让人觉得是个无底洞,变得更加吸引人类去探索去发现,去不断的创新!通过这次阅读科普读物,感受科学的魅力也大大提高了我对科学的热爱以及我对科学的向往,我觉得科学在我生活中是至关重要的,因为科学能使我们的生活变得充实,所以我觉得我应该要学好科学,认真对待每节科学课,学到更多的科学知识,因为这些都是会影响你一生的,是你一生中很重要,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我想读一本科普读物并不能决定什么,但如果你一直用一颗对科学的热爱对科学的执着的心去面对科学,去创新科学,那么你就一定会有所发现,有所收获,有所创新!

  • 8、 读《探索与掩饰》有感

    神秘的ufo和外星人多次光临我们的世界,却只有几个人看见,有的没人看见。而且连卫星都没碰见!不知它们有什么见不得人的?

    它们拥有可怕而又高级的科技技术,真是所向无敌,那它们还要躲躲藏藏干什么呢?难道是要偷取地球上的资源?不一定,它们可以明抢呀!或者是伤害人类?那它们前面还帮助我们?

    如今外星人出现多次,为什么人与人之间看到外星人会不一样呢?它们到底有多少?怎么生存的

    是不是它们想消灭我们。

    是不是想被我们当宠物一样养?

  • 9、 勇于探索才能发现真相的海底两万里读后感范例

    随着时间流逝,总有那么一些作品让我们记忆深刻。我们在读儒勒·凡尔纳写的海底两万里时,不能马观花地读,需要仔细地领会,很多思维的火花在阅读中不断地在脑海里闪现,不断地跳跃出来,这就是读后感的素材。您从海底两万里中有哪些领悟呢?下面是读后感大全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勇于探索才能发现真相的海底两万里读后感”,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请收藏。

    勇于探索才能发现真相的海底两万里读后感【篇一】

    这是一本神奇的科幻小说。1866年,海上发现了一只疑似为独角鲸的大怪物,阿龙纳斯教授及仆人康塞尔受邀参加追捕。在追捕过程中,他们与鱼叉手尼德·兰不幸落水,到了怪物的脊背上。他们发现这怪物并非是什么独角鲸,而是一艘构造奇妙的潜艇。潜艇是尼摩在大洋中的一座荒岛上秘密建造的,船身坚固,利用海水发电。尼摩船长邀请阿龙纳斯作海底旅行。他们从太平洋出发,经过印度洋、红海、地中海、大西洋、南极海域、大西洋、北冰洋,看到海中许多罕见的动植物和奇异景象。途中还经历了搁浅、土着围攻、等许多险情。最终,当潜艇到达挪威海岸时,三人不辞而别,回到了他的家乡。

    阿龙纳斯,一位热爱海洋、知识渊博的教授,到“鹦鹉螺”号上后,他把那些奇特又罕见的动物、植物全部记录到笔记本中,回到陆地上后公诸于世。康赛尔,教授身边忠诚的仆人,他们共同经历了几十万公里的海底航行,饱览了很多壮丽的景观,他们共患难,同艰辛,成为了真正的朋友。“鱼叉王”尼德·兰是一名勇敢、优秀的叉鲸手,在危机时刻拯救了教授阿龙纳斯和康赛尔。尼摩船长是一位海洋的“隐者”,勇敢而智慧,带领水手们成功从南极脱险,勇斗鲨鱼,血战章鱼。他们坚持不懈、顽强拼搏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看完这本书让我明白了人一生中没有梦想是不行的。但梦想并不意味着空想,需要实际行动来实现。没有做不到的,仅有想不到的。只要有梦想,加上行动,才会成功。让我们向着梦想的彼岸努力拼搏吧!

    暑假里,我被一本叫《海底两万里》的书深深地吸引了。这本书的作者是“科幻小说之父”——儒勒·凡尔纳。

    看完这本书后,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

    《海底两万里》不仅仅让我认识了这些勇敢、执着、真诚、阴郁的人,也让我欣赏到奇幻美妙的海底世界。波澜壮阔的场面描绘和细致入微的细节刻画使我欲罢不能。

    勇于探索才能发现真相的海底两万里读后感【篇二】

    寒假期间,我阅读了一本非常有趣的书,这本书的名字叫做《海

  • 10、 读《实践与探索》有感

    读《实践与探索》有感

    幽州牧

    读了王文鉴先生的《实践与探索》,正如序言作者姜会林先生所说:“文章凝结着作者宏大的理想和艰辛的实践,读之使人怦然心动。”当然自己的感受不止于“怦然心动”,虽不至于百转千回,但确实能够看到王文鉴先生代表的舜宇集团展现出来的努力和深远见识,而我认为凡事要取得成功,这两者是必不可缺的条件,且深远见识尤为重要。它决定了一个人或一个企业能否在现实的乱麻中抽丝剥茧,独上高楼,看清自己的道路。

    《实践与探索》洋洋洒洒60万字,其中“横向联营”,“校厂联袂”,“名配角战略",“钱聚人散,钱散人聚”等经营理念皆体现了王老先生如诸葛亮般过人的谋略。

    第一点是:实施名配角战略

    说到名配角,我总是想到bosch,日本电装,虽没有博世汽车,日本电装汽车,虽说他们没有在这个领域“黄袍加身”,在其他领域也早已枝繁叶茂。主角最怕的是自以为为天下人而活,却变质为为虚假的自己而活,配角最怕的是自怨自艾,裹足不前。以努力和见识实现自身的价值,然后退而为配角,既可抽身为大局谋划,又不偏安一隅,我想最终将会蓄起势如破竹的势。愿舜宇可以师bosch长技以成为夷,但最终成为自己。

    第二点是:坚持以人为本,激发共同创造

    以人为本很难,共同创造也很难,但是还是提出来了,这是一种决心,是迎难而上,永不退缩的精神。

    书中说:“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有力地激发了舜宇员工投入共同创造,企业连年取得优良业绩。2003年,舜宇集团成功地开发了10多项几十个规格和款式的新产品,国外市场的开拓成绩不俗,销售额在上年大幅度增长的基础上继续增长36%,利税总额首次突破1亿元,纳税总额荣居全市工业企业第2位。”

    这里打动我的是,公司对人才的重视,通过不断向人性化管理和文化管理演进,不断提升员工的薪酬以造福员工,不断完善企业的机制以促进员工的发展,从而凝聚人心,人力,以激发企业上下进行共同创造。

    作为公司的一名新进员工,我觉得,在熟悉了公司的人才制度之外,应该不断思考什么样的人才是企业需要的人才,自身又需要怎样的努力,从哪些方向修炼习得自己傍身的能力,在《准备着的人》中有如下描述,与大家共勉。

    这个时代必须为一个更高级的时代开辟道路和聚集必要的力量,亟需大批作好准备的、勇于任事的人才,要把英雄气概带进更高级时代的知识领域,要为获得观念和实现现念而奋斗。然而,这样的人才既不能从虚无中产生,也不能从现代文明的泥沙中、

  • 2019-10-29

  • 2021-10-29

  • 2019-11-06

  • 2019-09-23

  • 2019-10-12

  • 2019-09-19

  • 2019-09-21

  • 2019-10-23

  • 2019-10-20

  • 2019-10-29

  • 2019-09-23

  • 2019-10-29

  • 2019-10-20

  • 2019-10-19

  • 2019-10-24

  • 2019-09-20

  • 2021-07-15

  • 2019-10-19

  • 2022-02-21

  • 2023-06-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10-23

  • 2019-10-09

  • 2023-02-21

  • 2021-05-21

  • 2023-05-25

  • 2019-10-19

  • 2019-09-23

  • 2019-09-20

  • 2019-10-11

  • 2019-10-28

  • 2019-09-25

  • 2019-09-21

  • 2019-09-25

  • 2019-10-09

  • 2019-11-04

  • 2019-09-20

  • 2019-10-19

探索与发现读后感
每当我们读完一些经典书籍后,通常会有一些感悟感想。探索与发现读后感栏目给大家带来大量探索与发现读后感、2024探索与发现读后感等内容,希望能够对大家写读后感悟提供帮助! 更新时间:2024/0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