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读后感范文 > 发现母亲的读后感200字 > 地图 > 发现母亲的读后感200字

发现母亲的读后感200字

发布时间:2019-10-28 来源:互联网

发现母亲的读后感。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读书,热爱阅读,是一个人成功的不二法宝,阅读完作者写的作品后,心中犹如涨潮的潮水,久久不能平静下来,读了作品以后,光有零星的思索还不够,这时需要认真地写一篇读后感。怎么才能防止将作品读后感写的千篇一律呢?小编特别从网络上整理了发现母亲的读后感,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在《发现母亲》的书中作者从生理的角度阐述了早期教育的重要性。

《发现母亲》的读后感1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是孩子的第一课堂。

孩子在父母的扶持下走出第一步,孩子在父母的期盼中学会说第一个字。

孩子最初认识的世界,学会的东西都是在家庭这个课堂由父母教会的。

在《发现母亲》的书中作者从生理的角度阐述了早期教育的重要性。

出生时胎儿平均脑重是350克仅为成人的25%,仅仅6个月后,它就己达到成人的50%。在两岁半时达到75%,五岁时达到90%布到这时人的大脑主要部分己经发育成熟。作者说一生之计在于童,婴儿的一年等于十年。

人的智慧就来自于大脑,早期的教育的确是极其重要的。

父母这个老师要当的合格才能为孩子的人生开好头,这并不是一件容易做到的事。

遗憾的是有许多的父母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孩子还小这样的声音在今天依然不绝于耳。

所有的孩都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总是喜欢动手触摸和抓取身边的东西,他们睁大眼睛四处张望,仔细倾听着声音的来源。

那是孩子正在学习,父母的责任就是引导孩子满足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提高孩子探索世界的兴趣。

由于孩子小时候对母亲的依赖,所以教育与母亲更有直接的关系。

最早孩子的学习以模仿为主,与孩子朝夕相处的母亲成为孩子的主要观察模仿对象。

孩子时刻都在学习中,教育也是每时每刻都在进行着,孩子和母亲在一起时,母亲的举手投是都会对孩子产生影响。

母亲说话和气孩子会学,母亲粗暴孩子也会学。

所以面对孩子时母亲要重新检视自己,时刻提醒自己那些是该做的那些是不该做的,要知道有一双纯净的眼晴在看着你。

同样是带孩子上公园的母亲,由于母亲的教育意识的差别孩子的收获就会不同。

有的母亲在公园游玩的过程中会教孩子认识各种花草树木,告诉孩子这是月季花那是喇叭花,这是扬树那是柳树。

而另一种母亲就只管让孩子去玩,自己实际只起了一个看护的作用。

其实教育孩子并不难办到,不需要固定的模式,过马路时告诉孩子要走斑马线,红灯停绿灯行。

孩子会养成守秩序的习惯。

孩子玩过玩具告诉母亲告诉孩子自己把玩具收好,孩子会养成整洁的习惯。

饭前便后教育孩子冼手,孩子会养成讲卫生的习惯。

坐公交车教育让座给老人,孩子会养成尊敬老人的习惯。

你不必是具备高学历的母亲,告诉孩子你所知道的,你所能做的就足够了,重要的是坚持自己也做到。

你要教孩子的不仅仅是这是什么树,更不是非要讲清楚这棵树是属什么科有什么习性,除非你是植物学家,最关键的是在这个过程中是在引导培养孩子学习的兴趣。

有了兴趣孩子就会学会去学习。

许多父母抱怨孩子贪玩不爱学习,其实孩子不

是现在才这样的,小时候就是这样,只是那时还没有上学,没有引起父母的注意罢了。

孩子的许多习惯都是从父母那里来的,如果父母有不良习惯孩子就会有,而并非孩子天生如此。

作者把孩子的幼儿期称之为敏感期,这个时期建立起来的习惯会成为孩子一生的习惯。

许多的孩子喜欢看大街上的标语喜欢模仿电视中的广告,许多父母都认为孩子在玩,其实那就是孩子在认真学习,此时必母要及时给孩子提供丰富的学习材料,不失时机的教孩子认字读书。

由其是阅读,孩子从小养成的阅读习惯会让孩子终身受益,甚至决定着孩子以后的学习。

如果你不知道该怎样去教育孩子,那就每天花点时间和孩子一起读书,日久天长必会有收获,孩子自然会从书中学到许多有益的东西。

幼小的孩子总是离不开母亲,一会不见了妈妈就合哇哇大哭起来,由于劳累母亲总是不胜其烦,其实这是孩子最听话最可爱的时候,这段时光极其短暂和宝贵。

这时候孩子会反复的听一个重复的故事而不厌烦,而大人往往会在反复的阅读中厌烦起来,就想法躲避孩子的要求。

孩子会向大人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因为忙或无法回答大人就会漫不经心的拒绝。

也许孩子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就是这样被第一任老师扼杀在了萌芽中。

孩子从一生下来就成为一个家庭中的一员,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会对孩子产生直接的影响。

如果成员间相互友爱关系和睦,孩子也会受到感染学会爱别人。

如果家庭成员间的关系紧张,孩子就会感受到不安恐惧的气氛,容易对别人产生敌意,缺乏信任。

所以做为孩子的父母教孩子学会爱的最好方式就是你们之间的互爱,就是对老人的孝敬。

你们的行动就是孩子最好的榜样,就是最有效的身教。

作者在书中还特别强调了另外一点,身教胜于言教,比身教更重要的是一个家庭的家风。

我们每个人从不同的家庭中走出来,无不带着各自家庭的印记。

打一个不太恰当的比喻,一个民族有传承的文化,一个家庭也有家庭所祟尚的价值观,在一个家庭中长大的孩子耳濡目染不知不觉中便打上了一个家庭的印记。

有时从孩子的举止上就可以看出一个家庭祟尚的生活理念。

有一次吃饭时,其中一人带了两个七八岁大的男孩,饭菜刚一上桌,其中一个孩子就拿起筷子把爱吃的东西夹到自己碗里,并对另一个孩子说,快吃,不吃白不吃。

这样的孩子生长于什么样的家庭从此可见一斑。

俗话说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只有价值观,人生追求相同的人才能同处一个屋檐下。

家风是一个家庭在长期的生存发展过程中形成的立家之本,也是家庭成员最看重的家格。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摇篮,

做为孩子的父母有责任给孩子营造一个适合孩子身体和心灵都健康发展的家庭氛围。

作者在书中提出,在面对孩子时我们要重新做人。

还写道母亲面对孩子不是面对一个可以随便行动的泥俑,而是面对一个神灵。孩子将来能成为什么样的人父母在人生之初给孩子的是能什么样的教育至关重要,绝不是教孩子机械的背几首诗,认几个字那么简单。

俗语说,三岁看大,七岁看老。

有位教育者曾说,如果你的孩子上高中时和别人有差别,那是因为在小时候这个差别就已经存在了。

所以不要浪费掉孩子的宝贵时光,认真对待孩子的童年,母亲要给予孩子最完善的教育,这关系到孩子的一生。

面对孩子父母你要成为孩子眼中怎样的老师,你要给孩子提供一个什么样的家庭课堂。

《发现母亲》读后感2

早就听专家推荐《发现母亲》这本书,一日突然在书书吧看到,如获至宝,《发现母亲》读后感。

想借走看看,但不允许,无奈,只好到那里看,不知道是第几次去看,只知道最后一次当我把书合起来时,书吧里已经没有人了。

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我都处在回味、反思的状态中。

从教二十多年来,我一直关注着学校教育,目前我国正在进行着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全国上下从教材到教育理念,从教育方法到教育设备等都在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

学校教育的确在改变,而且已初见成效。

《发现母亲》这本书让我进一步明白了知识和能力的关系:掌握知识是发展智力等必要条件,而智力的发展又能促进一个人对知识的掌握。

智力的核心是思维能力,而智力则是质的问题,知识是量的问题。

学生的智力教育不在于获取知识的多少,而在于发展孩子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思考习惯。

尽管获取知识也是一种结果,但绝非是目的。

同时也让我对家庭教育又有了更深的理解。

一个孩子从小到大学习生涯中的老师在不停地换,但结局一般不会发生很大的变化。

因为同样环境下,社会对教师的要求都是统一的,老师的素质虽有高低之分,但是相差不会很大,每位老师最低标准也要拥有教师资格证。

另外我们的学校教育有各级的政治机构、专业机构在引领,有众多的家长和监督部门在监督,这些都促进了学校教育的质量。

但家庭教育就不一样了,王东华《发现母亲》一书的扉页上写着:你可以不是天才,但你可以成为天才的母亲! 推动世界的手是摇摇篮的手! 作者以理想主义的热情,发现了母亲的伟大作用--母亲的素质决定着民族的未来和命运,或者说:左右国民命运的是母亲的教育,母亲,只有母亲,才是创造历史的正直动力,读后感《《发现母亲》读后感》。

王东华把一个中国教育上的重大课题摆在了国人面前。

教师要做母亲。

自从有了学校组织,无论是教育家还是普通百姓就逐渐把学校教育神化了,特别是父母,把学校教育当作孩子成长成才的必然方式。

《发现母亲》用理论和实践:母亲才是孩子教育的源头,家庭是孩子成长的基地,学校教育不是教育的源头。

学校教育不是孩子教育的源头,但学校教育是学生成长的关键时期。

所以教师要像母亲,教师要做母亲。

回忆自己这些年来走过的路,首先,作为母亲,尽自己最大的努力为孩子创造条件,发挥自己最大的能力去培养孩子,把教育孩子看成生活中的头等大事,这一切,我做到了。

在孩子还没有出生时,我就一遍又一遍地听一些适合孩子、陶冶

情操的轻音乐,听一些节奏轻快的、悠扬的歌曲。

在孩子还不会走路的时候,我就给她唱儿歌、听音乐,尤其是在放暑假期间,晚上我抱着女儿在操场上走了一圈又一圈,儿歌唱了一曲又一曲,虽然当时孩子还小,还不会和我交流,但我却不寂寞,因为她是一个小听众。

孩子会走路了,我就带着她玩,社会上的每一种展览、展台、展板,我都不放过,公园是我们经常光顾的地方。

孩子小时候胆小,为了锻炼他,我逼迫着胆小的自己先去尝试,以自己的胆量去影响她,和她一起玩,并不时鼓励她,给她以信心,让她的生活中充满勇气和胆量,充满阳光。

至今我还记得,胆小的我在带着她做波浪珍珠时把孩子紧紧夹在双腿之间,我双手死死抓住扶手,努力控制住自己,不让自己露出害怕情绪的情景。

虽然孩子有些地方还不尽人意,但我认为离《发现母亲》中对母亲的要求不是很远,我暗自庆幸,我的做法是对的。

我们常说:孩子是祖国的未来,是祖国的花朵,是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大家常把老师比作园丁,不少人认为,花朵的开放离不开园丁的培育,离不开园丁的浇灌,更有甚的,把孩子的所有缺点和不足都和园丁、和老师联系起来,可是又有多少人明白,这个未来跟我们的母亲是分不开的,这个花朵的开放离不开母亲的浇灌,早晨的太阳仍然需要母亲来托起!

发现母亲读后感3

《发现母亲》是教育学家、社会心理学家王东华用十年的时间写出的一部关于母亲与教育的书籍。

你可以不是天才但你可以是天才的母亲,推动世界的手是摇摇篮的手。

这两句话贯穿了全书的中心,是作者最有价值的发现。

这是一部能够引人共鸣共思共感共叹的书,阅读之后让人的心久难平静回味无穷的书,因为教育与我们每个人每个家庭都息息相关,与国家的强盛兴衰密不可分。

的确是一部天下人都应该共读之的书。

而不仅仅是母亲。

全书从生理、心理、社会等多方面阐述了母亲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所起的举足轻重无法替代的重要作用。

母亲的教育可以影响孩子的一生。

在书中作者从古到今,从中国到世界旁征博引用许许多多的活生生的事例佐证了母亲的伟大和母教对整个人类社会发展的影响。

阅读的过程就如同是在浏览一座关于女性关于教育的博物馆,作者像一名讲解员,深入细致的讲解女性作为母亲在教育方面对人类历史发展过程所起到的作用。

hdH765.com更多读后感扩展阅读

发现母亲的读后感汇编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每个人在阅读一篇书籍后都会独属自己的感悟,我们在读作者写的作品时,不能马观花地读,需要仔细地领会,通过当时自己对于作品的体悟,我们可以写出一篇读后感。一篇优质的作品应该具备哪些内容?以下是由读后感大全编辑为大家整理的“发现母亲的读后感”,在此温馨提醒你在浏览器收藏本页。

发现母亲的读后感【篇1】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在。”在我奶奶去世以后,我读过一篇读者文摘上的文章,最后一句话就是这个,我哭了好几天。刚看到了这句话还是很心酸。可能我的恋母对象是我的奶奶和姑姑吧。对有妈妈的孩子来说,妈妈就是精神支柱吧。我希望自己做好我儿子的精神支柱,努力成为儿子的骄傲,也让儿子成为自己和我的骄傲。

在《发现母亲》第五章里面:教育,母亲是孩子的大老师。向“母亲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发问:

“第一任老师”是最容易当的吗?

“第一任老师”是谁都可以胜任的吗?

“第一任老师”是有任期的吗?

“第一任老师”是可以推卸责任的吗?

“第一任老师”的职责仅仅限于“老师”吗?

“第一任老师”说不能状母亲职责之万一:母亲教的是自己的孩子,老师教的是别人的孩子──母亲是孩子的大老师。

我也会扪心自问,我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吗?人人都渴望自己的孩子成功,但是不是每个人都能如愿以偿。每当这个时候,许多人说自己运气不好没有养个好孩子。但是真的是孩子不好吗?是不是我们自己不好,把孩子教成这样得呢?为人父母的问过自己吗?我们都说习惯决定性格,性格决定命运。一个好习惯定终生。可是养成一个好习惯,这个习惯,是取决于孩子吗??还是取决于自己呢?在我看来,取决于父母。父母的好习惯,孩子会继承,比较容易坚持。

发现母亲的读后感【篇2】

推动世界的手是摇摇篮的手-《发现母亲》读后感

做了十几年教师,已是四岁孩子的妈妈,一直觉得自己懂教育,可拜读了王华东的《发现母亲》后,我如坐针毡,因为我又发现了自己的浅薄。一般会被认为,《发现母亲》是一本讲早期教育的书,倒不如说它是讲全面教育的书,更确切点说是讲根本教育的书。作者以理想主义的热情,发现了母亲的伟大作用--母亲的素质决定着民族的未来和命运,或者说:左右国民命运的是母亲的教育,母亲,只有母亲,才是创造历史的正直动力。他用诗一般的语言概括为:推动世界的手是摇摇篮的手。

多年来,我一直关注着学校教育,对儿子的学前教育自我感觉也良好。可《发现母亲》不仅让我看到了自己荒废了许多对儿子早期教育的大好时光,而且也让我找到了那些学校教育顽疾难以治愈的症结----家庭教育的薄弱。《发现母亲》让我对家庭教育又有了更深的理解。一、不能忘却的悲剧令人心酸的往事。王华东出生于1963年,出生后不到半年,便因母亲的长病被送到了外祖父家,一住就是十年。等他再次返回父母身边时,迎接他的家庭气氛比当时全国的气氛还要沉闷。父亲是被打倒的走资派,父母微薄的工资要养活包括他在内的三个男孩子,本来就很低的生活水平,又增加了一个费衣费鞋只会吃饭不会做事的饭桶。更糟糕的是由于外公外婆多年的溺爱,使他更难入家随俗了,他搅乱了原有的家庭秩序。从被父亲打服的那一天开始,他就在心灵深处对抗着这个家,对抗着父母。家是令我恐惧的地狱!家的外面永远是美丽的,离家越远,这种美丽越动人!随着年岁的增长,这种敌对不仅没有消除,相反更加仇恨我考大学的最强烈动因,就是要远远的离开这个家。

为了减轻心中的压抑,我不想继续整理那些悲剧。其实,天底下的许多悲剧,都是可以避免的,特别是由教育不当产生的悲剧。提高教育水平是提升人类素质的重要手段,目前我国正在进行这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全国上下从教材到教育理念,从教育方法到教育设备等都在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学校教育的确在改变,而且已初见成效。但是,受王华东老师的启发,我认为我们的教育改革,少了很重要的一部分,那就是家庭教育。我们不妨做个试验,把一个孩子从小到大学习生涯中的老师换一换(可以换换班级),也就是换成同时代的其他教师,我想结局一般不会发生很大的变化。因为同样环境下,社会对教师的要求都是统一的,老师的素质虽有高低之分,但是相差不会很大,每位老师最低标准也要拥有教师资格证。而如果把一个刚生下来的孩子送到一个不同环境的家庭里去养育,孩子将来的结局肯定会与亲生姐弟大相径庭。我们都能看到,从一个家庭里走出来的几个孩子都有惊人的相似,除了遗传素质的影响之外,更重要的是在后天接受了相同家庭教育的影响。

目前,我们的学校教育有各级的政治机构、专业机构在引领,有众多的家长和监督部门在监督,这些都促进了学校教育的质量。可家庭教育呢,有哪个专业机构和部门在监督评价检查每个家庭的教育情况呢?父母教育水平提升只是一种自发行为,有多少不具备做父母资格的人正在为人父母呢?其家庭教育的效果自然相差悬殊。所以,我国的家庭教育的水平不足,已经严重影响到学校教育的发展,影响着人的素质的提升。在良好的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下,人才才能大批地涌现,教育才能充分发挥它的价值,否则,再好的学校教育也像一个跷脚走路的残疾人,它永远难以发挥出速度和水平!

《发现母亲》给了我们一个全新的视角。用他自序中的话:愿天下人共读之,不仅仅是读这本书,甚至就不是读这本书--而是读父亲、母亲这样的大书,而是读做人、做高尚的人这样的大书。因此,不仅愿天下人共读之,更愿天下人共勉之、共行之。

最后,我用此书后记最后一句作结:每一个母亲都有一个好孩子,每一个孩子都有一个好母亲!

寒假期间读了《发现母亲》这本书,把80万字的书读完,应该也需要一番功夫,但我还是非常着迷的把它啃完了,细细回味,觉得它确实值得一读。一是敬佩作者不但文才好,而且更重视通过事实、实例和各种实验来阐述自己的观点,让人不得不信服;二是感觉自己这方面了解的太少,看到这本书有些晚了,错过了教育孩子的最佳时期,(三岁决定人的一生)但不管怎样说,因为毕竟我们是做教师的,我们可以把我们的学生当成是我们的孩子般的来爱护、教育。读了此书,有3点很值得共享。

一、所谓让孩子玩,正确的说法应该是让孩子在不知不觉中学,同样是搭积木,在开始是让孩子训练手的灵巧性,在稍大之后可以告诉每一块积木的作用,一个5岁的孩子和一个3岁的孩子在搭积木时不应该是一个层次上的,但现在孩子却是如此,这就是如同孩子在上课,而老师每天只让孩子念同样的课文,因此,孩子的玩不应该是瞎玩,至少不应该全部是瞎玩,应该是有目的的,是睁着眼睛的玩。做为一名母亲,我们经常提到的一个观点就是让孩子尽情的玩吧,玩就是孩子的第一任务,这我很赞同,读了《发现母亲》的书,我开始意识到玩的真正意义和价值。自己的生活中,也立志做个好母亲,好好的陪孩子玩,还要赋予玩丰富的内容,我想我会做到的。

二、铃木镇一认为要改掉坏习惯是不可能的,唯一能做的便是培养正确的习惯以超越它。

确实是,一个坏习惯是很难改正的,他是学生长久以来养成的习惯,特别是坏习惯往往有它优越舒适的特性,很难让学生一次改正,但我们可以给学生一个过程,经常的在孩子的耳边提醒,以督促他们形成好习惯,超越坏习惯,我想经过这样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孩子也许就能体会到自己的成功与进步了。

三、家校结合的方法:冷静的帮助孩子分析自己的错误,启发孩子理解老师的心情,指出老师是关心和爱护他的,老师虽然生气,只要他认真改正错误,老师就会欢迎,同时,母亲要把孩子改正错误的决心转告老师,让老师对孩子不抱成见。对孩子的进步充满信心。

做为一名教育者,我们要经常的跟家长打交道,共同探讨教育孩子的良方,有时会把孩子的错误毫无保留的告诉家长,而很多家长处理问题的方式是不同的,有的直接就在老师面前揍孩子了,有的回到家里训,有的则能处理的很科学。所以,我们还有义务去感化,甚至是教育家长,正确的面对孩子的错误,用科学的家校结合的方法去管理和培养孩子。

书中倡导的好:教育应该同孩子一道成长!教师是教育的执行者之一,我们也该一道成长了,给自己的孩子做个榜样,更给身边的孩子做个榜样!

发现母亲的读后感【篇3】

在《发现母亲》中,有很多感人的事迹。有一位母亲,肚子里怀着宝宝,她骑电动车在过马路时,与一辆小轿车相撞,她被撞倒一米多的空中,就在即将落地的一刹那,她保持着用双手捧着大肚子,用头和膝盖着地,顿时头部鲜血直流。路上的人看见了,赶紧叫了救护车。后来人们惊奇的发现,这位母亲的脸虽然毁容了,但是肚子里的孩子却正在安详地睡着,丝毫不知母亲经历的危险。这是一个多么伟大的母亲啊!她明知这样做轻则毁容,重则丧命,却宁可牺牲自己也要让孩子好好活下来。还有很多母亲在危险来临的时候也都用舍弃自己的生命去换取保住孩子的生命,是伟大慈祥的母爱让她们做出了这样的选择。(1)

我们今天还做了一个游戏。一条船上坐着爸爸、妈妈、姥姥、我和弟弟。船要沉了,只要每次把一个人丢到水里,船就会在上天的保佑下向岸边靠近一步。我不喜欢这个游戏,觉得它很无聊,船上一共五个人,要抛下4个人,才能保全一个人的生命。游戏的最终结果是母亲和我在船上,母亲为了救我自己跳下了船。要是换作我,一定不会保留自己的命,要么全家人在一起同生共死,要么也会先救其他人。要不活着还有什么意义呢?

发现母亲的读后感【篇4】

有些人已经长大了,应该出去工作养活自己,但却不知道努力,还让母亲不停地劳动或者向父母要钱花。这种人根本就是寄生虫,不需要生活在这个社会上,社会也不需要这样没用的人。他们父母养大他们付出了多少心血,父母含辛茹苦养大他们,却得到这样一个结果,(2)这样的人活着也没有任何价值。(3)

有些孩子,稍微有点不如意就会冲着父母大喊大叫发脾气。他们不知道自己这样做的时候,母亲的心比他自己要难受的多。哪个母亲不愿意看见孩子高高兴兴的笑脸,而愿意自己孩子成天愁眉苦脸的。

我不要做这样的孩子。虽然我也做过一些感觉愧疚母亲的事情。但是我会好好报答母亲,用我的学习成绩用我的本领和实际行动来证明自己一定会是好样的。

最后我要对妈妈说:“谢谢您,妈妈!”

(1)在我们的生活中,换了哪个母亲出于对自己小宝贝的爱都会这样做的。这就是伟大的母爱。

(2)有的人因为母亲给的钱少了,甚至会用刀刺向母亲,这样的人比毒蛇还狠毒,那是生他养他的妈妈啊!

(3)要是换了我,我不会那样做,我要用实力证明自己,创造辉煌!

发现母亲的读后感【篇5】

回想自己的成长经历,我深刻地体会到母亲对自己人格发展的重大影响。母亲虽然学历不高,却十分重视对我们的教育。无论是待人接物,还是日常学习,她都能身体力行,用行动教育我们凡事都要认真做,来不得半点马虎。现在回头再想,她虽然不会讲太多的大道理,却用勤恳工作换来的赞誉和无数奖状影响着我们认真学习,努力工作,可以说是我们心目中最宝贵的一笔财富。从自己的成长经历我得到了这样的启发:身教重于言教,身教是告诉孩子怎么做,言教是告诉孩子为什么这么做。我们还要重视“习育”——行为上的培育和“化育”——精神上的培育,从最微乎其微、最司空见惯的事情入手,培养孩子最根深蒂固的习性,用爱心与耐心去感化孩子的灵魂,使孩子能茁壮成长。

“我要做一个向伟大迈进的母亲!我要做一个向优秀看齐的教师!”这是我读完《发现母亲》后心底发出的最强音。

发现母亲的读后感【篇6】

上帝之所以先造出男人,并不是因为男人比女人优越,而是因为男人比女人好造,上帝先造出男人这个试验品后才去造女人。当上帝把女人造出来后,上帝造人的任务也就完成了:它把这一任务交给了女人!母亲的工作正是上帝的工作!--题记

假期里我在读一本厚厚的书(八十万字),书名叫《发现母亲》,作者王东华。1999年,王东华推出他历时6年,精心打造的80万言教育专著《发现母亲》,第一次系统论述了他在母亲教育方面的10大发现,呼唤全社会重新认识母亲的价值。该书一经推出,无论是对图书市还是社会思潮,都形成了一股强劲的狂飙,将数亿双目光都共同投向了母亲教育,从而历史性地将母亲教育掀开了崭新的一页。

所有的不幸和悲剧其实都可以追溯到家庭,追溯到童年的不良影响。悲剧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知道悲剧发生的原因,是不知道在今后如何去避免这类悲剧的发生,而这才是最可怕的!

在一个充满自私、卑俗、猥琐的家庭里是不可能培养出一个志气高昂的人的。这些人尽管生理健全,但是却缺乏最起码的责任心,他们的孩子生理上健全,但精神上却被他们亲手制造的一次次精神车祸致残,成为精神不协调者,成为反社会性的人格,成为罪犯,这些人象繁殖苍蝇老鼠一样在地球上为我们人类繁殖精神残疾者。

在现代社会,什么都强调学习和考核。没有人敢不经过充分的练习就走上舞台去演奏钢琴,没有谁敢不经过考核就把汽车发动后开到市区,但是人类何曾出现过为了哺育孩子而去精心设置的育儿学校呢?我们社会对那些从事儿童工作的各种人员,如教师、医生、幼儿园里的营养师等都要进行专门而严格的训练,可是对在孩子生活及成长中担负最重要培养任务的人──母亲,却视而不见地没有给予任何专门的训练乃至最低程度上的提醒!

一个有着明显道德缺陷的家庭里是不可能孵出金色凤凰的,而为了给孩子创造一个最基本同时也是最必须的成长环境,净化我们自己就成了最主要的任务。

象服兵役一样来服母役

读了以上文字,相信每个做家长的都应该有一种被震撼的感觉。多少年来我们强调家庭教育,但并没有从这样的高度去认识,当今的独生子女时代更是让我们意识到家庭教育对孩子的重要,在读过文中许许多多生动的案例后我们更意识到家庭教育中母教尤为重要。

我们反思自己的成长经历和自己的孩子的成长经历,我们都会或多或少地有一种遗憾的感觉,尤其是读到那句象服兵役一样来服母役,真觉得很在理,应该让所有的做妈妈的和即将做妈妈的明白这个道理,并且心甘情愿地履行母亲的一切职责。

我们经常与一些孩子的家长交流,交流中我们会发现孩子家长的行为带给孩子的影响是最明显的,有的家长无理取闹,表现的没有教养,他的孩子必然也是那种顽劣且不容易教化的孩子,我们都知道这并不是遗传,而是家长的言行对孩子的耳濡目染。曾经有个孩子打了人却拒不认错,找到家长的时候我们便找到了答案,原来他是从家长哪儿学到的功夫。

相反,一个有责任的家长,即使孩子身处非常不利的环境或者家庭遭遇重大变故,也能以一个家长的责任化解不利因素,使孩子在家长的关爱中健康成长。我校曾经有位同学的家长因婚外恋使夫妻感情破裂,离婚后,孩子跟随母亲,但是这位聪明的母亲不是向孩子喋喋不休地诉说其父亲的不是,而是从孩子的健康成长出发,告诉孩子离婚仅仅是大人的事情,爸爸妈妈都像从前一样地爱她,把家庭离异对孩子造成的伤害降到最小。我们从孩子身上看不到一般的离异家庭孩子常出现的情绪和性格变化问题。这位母亲是明智的,她懂得斩断痛苦的链条,保护孩子心灵不受伤害和污染。这是真爱,大爱。

如果所有的家长,所有的母亲都能认识到一个母亲的职责和义务,那会给无数的孩子带来快乐的童年和谐的人生。这对于家庭幸福,对于社会和谐都将是非常有利的。

1999年,王东华推出他历时6年,精心打造的80万言教育专著《发现母亲》,第一次系统论述了他在母亲教育方面的10大发现,呼唤全社会重新认识母亲的价值。该书一经推出,无论是对图书市还是社会思潮,都形成了一股强劲的狂飙,将数亿双目光都共同投向了母亲教育,从而历史性地将母亲教育掀开了崭新的一页。这10大发现是:

第一大发现:人在出生时大脑的大部分还是空白,还要在出生后继续形成,还要经过第二次诞生,也就是在接受外界各种信息的刺激下,人脑才能最终变得聪明和完善。早期外界的信息刺激不仅对人脑的完善有着异乎寻常的重要意义,而且就是对可塑性较小的动物大脑的发育也有着不可小觑的力量。

第二大发现:王东华认为,人是早产三年的动物,三岁后才渐渐分开。在人生的头三年存在着一个镜像期,这时,孩子的大脑像海绵一样全盘吸收他所感受到的一切。孩子的头三年不是没有记忆,恰恰相反,正是这些记忆构成了人生生活的基础。人存在一个比性本能更为本质的智本能,与性本能不同的是,它的发育期是前几年,一旦错过,智本能便迅速递减,出现萎缩现象。因此婴儿的一年决非普通意义上的一年,孩子的一年等于十年。

同时,王东华也提醒广大母亲,孩子的头三年固然是智力发育的最佳期,但母亲的行为对孩子的影响更大,千万不要只重视孩子的智力而忽视了对孩子行为范式的培养,而这比智力要重要得多。

第三大发现:王东华认为,孩子越小,母亲的作用越大,婴儿出生时都是同母亲联体的,因此存在着一个宫外孕期。母乳喂养的重要不仅在于身体营养供给,更在于这种精神交流的皮肤传爱。通过宫外孕期孩子同母亲产生心灵感通,这种感通形成恋母情结。恋母情结并非性情结,而是心理情结,强大的恋母情结最终产生心理支持,这便是宗教、信仰的由来。

王东华提醒母亲,母乳喂养是母婴连体的一种替代脐带的乳带,对孩子精神发育极为重要。哺乳是母亲身体恢复的一次软着陆。孩子最好由母亲亲自抚育,否则极易出现亲生后母现象和孩子的心理混血现象。

第四大发现:王东华认为,人的成长是由智力、意志、品德、气概这四个主要方面构成的。这四者中,位于首位的是气概,其次重要的是品德,它决定的气概的方向正确与否,并为气概的实现提供强大的社会支持;再次则是意志,它为气概的实现提供个体非智力方面的支持。最后才是智力,它仅仅提供工具性的帮助。因此,智力在人的成长过程中充其量仅仅占四分之一。

王东华提醒母亲,孩子在三岁前可以进行早期智力教育,六岁以后就应该重点进行气概教育,特别是对初、高中的孩子,比较好的方法是让孩子读伟人的传记,以感受伟人博大的胸怀。

第五大发现:王东华认为,目前人类的教育已陷入困境,困境的表现是再好的教育却无法拯救道德水平的下降,其原因是教育的观念和方法走到了尽头。他认为目前所强调的教育都是显教育,即耳提面命、口传心授,而对于更本质更重要的潜教育却不加关注。道德、勇气、责任感等都不是通过教育者的教育就能起作用,而是通过教育者的做才能达到目的。过往的教育学是教的教育学。在此之后的教育学将是做的教育学。对于这种潜教育,王东华不仅指出其存在及作用,而且还详细分析了其特征,即习育与化育。习育是指行为的学习,化育为精神的学习,从而与现在的教育构成心得大教育观。

第六大发现:王东华认为,教育孩子是世界上最大最深的学问,尤其是在孩子生命最初的几年,他生命中最本质最重要的东西都是由母亲给予的,这种教育不仅影响着孩子自己的一生,而且同样以社会遗传的方式,也强烈地影响着更下一代的成长,没有哪一种教育比、母教的影响更为深远和永久。王东华提醒母亲,你可以不是天才,但你可以成为天才的母亲,母亲是孩子的总设计师。

第七大发现:母亲的工作是我们这个世界上最有价值的工作,也是这个社会最为崇高的工作,更是最有创造性的工作。

王东华提醒母亲,走出家庭,回归母性,每一个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付出辛勤劳动的母亲,都会在今后的岁月里获得社会和孩子给予的丰厚的爱的利息。

第八大发现:同父亲相比,母亲在育儿方面有着本能的优越。父亲在孩子长大后作用日显,父亲代表的是外在的世界。男性的特点适合于物质再生产,女性的特点适合于人口再生产。人类的错误在于男性中心主义,让女性放弃育儿去从事他们不擅长的物质再生产。

王东华提醒母亲和社会,现代知识母亲普遍感到太累,原因在于放弃育儿主职再到社会上找活干。这是典型的本末倒置。

第九大发现:母亲是第一生产力。综观人类历史,一个天才竞出的时代,无不是女性地位较高的时代,无不是对孩子教育重视的母性绽开的时代。

王东华提醒社会;发展的硬道理是教育,是基础教育,是儿童教育,是母亲教育!我们必须进一步提高对教育的认识。教育应该为一切问题的首位。

第十大发现:母婴必须规划,育儿工程必须是全优工程。教育必须从娃娃抓起,但是,娃娃靠谁去抓呢?要靠母亲,而母亲又不可能游离于社会之外,因此,必须以全社会的系统工程来对待。计划生育不过是解放妇女,控制人口,而母婴规划才是让母亲成其为母亲。因此,王东华提出了优识、优体、优恋、优婚、优孕到优娩、优养、优育、优教、优境的母婴规划工程。

王东华提醒母亲,孩子不是某个人的,孩子将要成为社会的公民,孩子是全社会的财富,因此全社会都应该关心孩子,关心母亲。

《发现母亲》读后感


身教重于言教,身教是告诉孩子怎么做,言教是告诉孩子为什么这么做。

一次在空间里感叹:作为教师同时又作为一个母亲,我们深深地感到,我们身上肩负的双重责任重大。就在这时,王校长推荐一部由教育学家、社会心理学家王东华写的关于母亲与教育的书籍《发现母亲》,我特地吩咐女儿借回这本书,利用这次外出旅游的机会,静心地读完这本书,它深深地打动了我,并引起了我的沉思。

诚然,“你可以不是天才但你可以是天才的母亲”,“推动世界的手是摇摇篮的手”。闲暇之时,聊起家庭,我总是这样的观点:父母是孩子的启蒙老师,又是终生老师。家庭的兴衰和孩子的成败,取决于母亲。这两句话虽是贯穿了全书的中心,是作者最有价值的发现,更是体现在我们的一生中。

“孩子是祖国的未来,是祖国的花朵,是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孩子的未来跟我们的母亲是分不开的,这个花朵的开放离不开母亲的浇灌!只要稍微注意我们所熟悉的伟人和名人的成长经历,我们不难发现母亲对孩子的影响有多重要。发明大王爱迪生不就是最典型的例证吗?

从自己的经历中,我深深地体会到,孩子的启蒙教育至关重要。要养成孩子的良好习惯,必须从小从细教育。身教重于言教,身教是告诉孩子怎么做,言教是告诉孩子为什么这么做。我们要重视“习育”--行为上的培育和“化育”--精神上的培育,从最微乎其微、最司空见惯的事情入手,培养孩子最根深蒂固的习性,用爱心与耐心去感化孩子的灵魂,使孩子能茁壮成长。

母亲节之际,向“母亲”的教师,推荐《发现母亲》这本书共勉。

读后感发现母亲精选


读书能够帮助人们陶冶情操培养良好的情感态度,大家一口气读完作品之后,想必都有很多想说的话。我们可以将心里的想法用文字写成读后感加以记录。我们经过整理,为你编辑了读后感发现母亲,为防遗忘,建议你收藏本页!

读后感发现母亲 篇1

看到《发现母亲》里的情节,很多父母的高要求,严厉,吝啬爱的付出,发生了许多悲剧。本来应该是最亲密的母子、父子,却成了死敌、成了他们手下的亡魂。我们应该反省的是什么呢?虎毒不食子。

为何父母会亲手杀害自己的孩子?值得我们每个为人父母者深思。哪里出了问题呢?教育?谁的教育?哪里的教育?我想还是我们的家庭教育,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是父母。我曾看过一段演讲,说孩子上了中学,中学老师说你们小学老师是怎么教的?上了高中,高中老师说你们初中老师怎么教的?上了大学,大学老师说你们高中老师怎么教的?追本溯源,还是我们父母怎么教的?

在很小的时候,记事就听爷爷说,三岁看大,七岁看老。如果父母在三岁前没有教好,那么就有点棘手。三到七岁还没有教好,就不好再改了。可是我们就不去纠正了吗?不,我们是父母,有义务和责任帮助我们自己的孩子改掉他的坏习惯,让他们走上正轨。这个过程,需要父母耐心、细致、智慧的应对,不能简单、粗暴的对待我们深爱的孩子。

读后感发现母亲 篇2

《发现母亲》这是当代中国最具有影响的原创著作之一!是教育学家、社会心理学家王东华所著的。是一部关于母亲与教育的书籍。你可以不是天才,但你可以成为天才的母亲!推动世界的手是摇摇篮的手!

孩子的成长离不开家庭。然而现在很多家庭一直埋怨孩子学习不好,孩子太笨,孩子弱智……作为父母对孩子有多少了解呢?孩子一生下来就是傻子吗?孩子从小到大你们作为家长,又为他们小小的心灵填补了多少的爱呢?我们有的孩子甚至一直生活在单亲家庭里,有的是隔代教育,还有的干脆给孩子弄个周托,甚至月托,一个月来孩子不知道爸爸妈妈还认识不认识他们?有的孩子说,在他记忆里,对爸爸妈妈的印象就是:只要你听话,好好学习,爸爸妈妈就给你买好吃的,或者带你出去玩!

像这样的家长,尤其是做母亲的,你认为你的孩子生活在这样的家庭环境里,他们能撑起祖国的未来,能迎接明天的太阳而含苞欲放吗?能在知识爆炸的时代里鹤立鸡群吗?

孩子的素质,更多地出自家庭而不是学校,没有父母亲素质的提高,就不可能有孩子素质的提高。中国著名教育家陈鹤琴曾说栽花的人先要懂得栽花的的方法,花才养好;养蜂的人先要懂得养蜂的方法,蜂才能养好。要想教育取得

真正的成功,那么必须从家庭着手,教育的起点不是小学,不是幼儿园,而是家庭!

而家庭中尤其是母亲,在孩子的成长中最依赖的一部分。母亲喂给孩子的不仅仅是奶水更应该用自己的精神素养喂养孩子幼小的心灵!因此做母亲就应该有足够的自我认识,教育好孩子,让他们能真正健康地成长!

读后感发现母亲 篇3

一本由教育学家、社会心理学家王东华写出的一部关于母亲与教育的书籍《发现母亲》深深地打动了我,引起了我的沉思。

你可以不是天才但你可以是天才的母亲,推动世界的手是摇摇篮的手。这两句话贯穿了全书的中心,是作者最有价值的发现。读罢这本书,这两句话久久在我心中回响,作为教师同时又作为一个母亲,我深深地感到自己身上肩负的责任。

我们常说:孩子是祖国的未来,是祖国的花朵,是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可是这个未来跟我们的母亲是分不开的,这个花朵的开放离不开母亲的浇灌,早晨的太阳仍然需要母亲来托起!教育的艺术便是风筝线的艺术,即使远在天边,那风筝线还紧紧地握在母亲和教师的手里。只要稍微注意我们所熟悉的伟人和名人的成长经历,我们不难发现母亲对孩子的影响有多重要。母亲最重要的责任是让自己成为一个教育家教育好孩子,如果每一位母亲都能做到不但把孩子养大,而且还能教育成材,那将是对社会做出的最伟大的贡献。如果母亲送给社会的是一个不合格的人那就会成为社会的负担。面对这样的结果做为母亲就不仅仅是对不起孩子了。

回想自己的成长经历,我深刻地体会到母亲对自己人格发展的重大影响。母亲虽然学历不高,却十分重视对我们的教育。无论是待人接物,还是日常学习,她都能身体力行,用行动教育我们凡事都要认真做,来不得半点马虎。现在回头再想,她虽然不会讲太多的大道理,却用勤恳工作换来的赞誉和无数奖状影响着我们认真学习,努力工作,可以说是我们心目中最宝贵的一笔财富。从自己的成长经历我得到了这样的启发:身教重于言教,身教是告诉孩子怎么做,言教是告诉孩子为什么这么做。我们还要重视习育行为上的培育和化育精神上的培育,从最微乎其微、最司空见惯的事情入手,培养孩子最根深蒂固的习性,用爱心与耐心去感化孩子的灵魂,使孩子能茁壮成长。

我要做一个向伟大迈进的母亲!我要做一个向优秀看齐的教师!这是我读完《发现母亲》后心底发出的最强音。

读后感发现母亲 篇4

早就听专家推荐《发现母亲》这本书,一日突然在书书吧看到,如获至宝,《发现母亲》读后感。想借走看看,但不允许,无奈,只好到那里看,不知道是第几次去看,只知道最后一次当我把书合起来时,书吧里已经没有人了。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我都处在回味、反思的状态中。从教二十多年来,我一直关注着学校教育,目前我国正在进行着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全国上下从教材到教育理念,从教育方法到教育设备等都在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学校教育的确在改变,而且已初见成效。《发现母亲》这本书让我进一步明白了知识和能力的关系:掌握知识是发展智力等必要条件,而智力的发展又能促进一个人对知识的掌握。智力的核心是思维能力,而智力则是质的问题,知识是量的问题。学生的智力教育不在于获取知识的多少,而在于发展孩子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思考习惯。

尽管获取知识也是一种结果,但绝非是目的。同时也让我对家庭教育又有了更深的理解。一个孩子从小到大学习生涯中的老师在不停地换,但结局一般不会发生很大的变化。因为同样环境下,社会对教师的要求都是统一的,老师的素质虽有高低之分,但是相差不会很大,每位老师最低标准也要拥有教师资格证。另外我们的学校教育有各级的政治机构、专业机构在引领,有众多的家长和监督部门在监督,这些都促进了学校教育的质量。但家庭教育就不一样了,王东华《发现母亲》一书的扉页上写着:你可以不是天才,但你可以成为天才的母亲!推动世界的手是摇摇篮的手!作者以理想主义的热情,发现了母亲的伟大作用--“母亲的素质决定着民族的未来和命运”,或者说:“左右国民命运的是母亲的教育”,“母亲,只有母亲,才是创造历史的正直动力”。

王东华把一个中国教育上的重大课题摆在了国人面前。教师要做母亲。自从有了学校组织,无论是教育家还是普通百姓就逐渐把学校教育神化了,特别是父母,把学校教育当作孩子成长成才的必然方式。《发现母亲》用理论和实践证明:母亲才是孩子教育的源头,家庭是孩子成长的基地,学校教育不是教育的源头。学校教育不是孩子教育的源头,但学校教育是学生成长的关键时期。所以教师要像母亲,教师要做母亲。回忆自己这些年来走过的路,首先,作为母亲,尽自己最大的努力为孩子创造条件,发挥自己最大的能力去培养孩子,把教育孩子看成生活中的头等大事,这一切,我做到了。在孩子还没有出生时,我就一遍又一遍地听一些适合孩子、陶冶

情操的轻音乐,听一些节奏轻快的、悠扬的歌曲。

在孩子还不会走路的时候,我就给她唱儿歌、听音乐,尤其是在放暑假期间,晚上我抱着女儿在操场上走了一圈又一圈,儿歌唱了一曲又一曲,虽然当时孩子还小,还不会和我交流,但我却不寂寞,因为她是一个小听众。孩子会走路了,我就带着她玩,社会上的每一种展览、展台、展板,我都不放过,公园是我们经常光顾的地方。孩子小时候胆小,为了锻炼他,我逼迫着胆小的自己先去尝试,以自己的胆量去影响她,和她一起玩,并不时鼓励她,给她以信心,让她的生活中充满勇气和胆量,充满阳光。

至今我还记得,胆小的我在带着她做波浪珍珠时把孩子紧紧夹在双腿之间,我双手死死抓住扶手,努力控制住自己,不让自己露出害怕情绪的情景。虽然孩子有些地方还不尽人意,但我认为离《发现母亲》中对母亲的要求不是很远,我暗自庆幸,我的做法是对的。我们常说:“孩子是祖国的未来,是祖国的花朵,是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大家常把老师比作园丁,不少人认为,花朵的开放离不开园丁的培育,离不开园丁的浇灌,更有甚的,把孩子的所有缺点和不足都和园丁、和老师联系起来,可是又有多少人明白,这个未来跟我们的母亲是分不开的,这个花朵的开放离不开母亲的浇灌,早晨的太阳仍然需要母亲来托起!

读后感发现母亲 篇5

做了十几年教师,已是四岁孩子的妈妈,一直觉得自己懂教育,可拜读了王华东的《发现母亲》后,我如坐针毡,因为我又发现了自己的浅薄。一般会被认为,《发现母亲》是一本讲早期教育的书,倒不如说它是讲全面教育的书,更确切点说是讲根本教育的书。作者以理想主义的热情,发现了母亲的伟大作用--“母亲的素质决定着民族的未来和命运”,或者说:“左右国民命运的是母亲的教育”,“母亲,只有母亲,才是创造历史的正直动力”。他用诗一般的语言概括为:“推动世界的手是摇摇篮的手”。

多年来,我一直关注着学校教育,对儿子的学前教育自我感觉也良好。可《发现母亲》不仅让我看到了自己荒废了许多对儿子早期教育的大好时光,而且也让我找到了那些学校教育顽疾难以治愈的症结----家庭教育的薄弱。《发现母亲》让我对家庭教育又有了更深的理解。一、不能忘却的悲剧令人心酸的往事。王华东出生于1963年,出生后不到半年,便因母亲的长病被送到了外祖父家,一住就是十年。等他再次返回父母身边时,迎接他的家庭气氛比当时全国的气氛还要沉闷。父亲是被*的走资派,父母微薄的工资要养活包括他在内的三个男孩子,本来就很低的生活水平,又增加了一个“费衣费鞋只会吃饭不会做事”的饭桶。更糟糕的是由于外公外婆多年的溺爱,使他更难“入家随俗”了,他搅乱了原有的家庭秩序。从被父亲“打服”的那一天开始,他就在心灵深处对抗着这个家,对抗着父母。“家是令我恐惧的地狱!家的外面永远是美丽的,离家越远,这种美丽越动人!”“随着年岁的增长,这种敌对不仅没有消除,相反更加仇恨”“我考大学的烈动因,就是要远远的离开这个家”。

为了减轻心中的压抑,我不想继续整理那些悲剧。其实,天底下的许多悲剧,都是可以避免的,特别是由教育不当产生的悲剧。提高教育水平是提升人类素质的重要手段,目前我国正在进行这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全国上下从教材到教育理念,从教育方法到教育设备等都在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学校教育的确在改变,而且已初见成效。但是,受王华东老师的启发,我认为我们的教育改革,少了很重要的一部分,那就是家庭教育。我们不妨做个试验,把一个孩子从小到大学习生涯中的老师换一换(可以换换班级),也就是换成同时代的其他教师,我想结局一般不会发生很大的变化。因为同样环境下,社会对教师的要求都是统一的,老师的素质虽有高低之分,但是相差不会很大,每位老师最低标准也要拥有教师资格证。而如果把一个刚生下来的孩子送到一个不同环境的家庭里去养育,孩子将来的结局肯定会与亲生姐弟大相径庭。我们都能看到,从一个家庭里走出来的几个孩子都有惊人的相似,除了遗传素质的影响之外,更重要的是在后天接受了相同家庭教育的影响。

目前,我们的学校教育有各级的政治机构、专业机构在引领,有众多的家长和监督部门在监督,这些都促进了学校教育的质量。可家庭教育呢,有哪个专业机构和部门在监督评价检查每个家庭的教育情况呢?父母教育水平提升只是一种自发行为,有多少不具备做父母资格的人正在为人父母呢?其家庭教育的效果自然相差悬殊。所以,我国的家庭教育的水平不足,已经严重影响到学校教育的发展,影响着人的素质的提升。在良好的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下,人才才能大批地涌现,教育才能充分发挥它的价值,否则,再好的学校教育也像一个跷脚走路的残疾人,它永远难以发挥出速度和水平!

《发现母亲》给了我们一个全新的视角。用他自序中的话:“愿天下人共读之,不仅仅是读这本书,甚至就不是读这本书--而是读父亲、母亲这样的大书,而是读做人、做高尚的人这样的大书。因此,不仅愿天下人共读之,更愿天下人共勉之、共行之。”

最后,我用此书后记最后一句作结:“每一个母亲都有一个好孩子,每一个孩子都有一个好母亲”!

寒假期间读了《发现母亲》这本书,把80万字的书读完,应该也需要一番功夫,但我还是非常着迷的把它“啃”完了,细细回味,觉得它确实值得一读。一是敬佩作者不但文才好,而且更重视通过事实、实例和各种实验来阐述自己的观点,让人不得不信服;二是感觉自己这方面了解的太少,看到这本书有些晚了,错过了教育孩子的时期,(三岁决定人的一生)但不管怎样说,因为毕竟我们是做教师的,我们可以把我们的学生当成是我们的孩子般的来爱护、教育。读了此书,有3点很值得共享。

一、所谓让孩子玩,正确的说法应该是让孩子在不知不觉中学,同样是搭积木,在开始是让孩子训练手的灵巧性,在稍大之后可以告诉每一块积木的作用,一个5岁的孩子和一个3岁的孩子在搭积木时不应该是一个层次上的,但现在孩子却是如此,这就是如同孩子在上课,而老师每天只让孩子念同样的课文,因此,孩子的玩不应该是“瞎玩”,至少不应该全部是“瞎玩”,应该是有目的的,是睁着眼睛的玩。做为一名母亲,我们经常提到的一个观点就是让孩子尽情的“玩”吧,“玩”就是孩子的第一任务,这我很赞同,读了《发现母亲》的书,我开始意识到“玩”的真正意义和价值。自己的生活中,也立志做个好母亲,好好的陪孩子玩,还要赋予“玩”丰富的内容,我想我会做到的。

二、铃木镇一认为要改掉坏习惯是不可能的,能做的便是培养正确的习惯以超越它。

确实是,一个坏习惯是很难改正的,他是学生长久以来养成的习惯,特别是坏习惯往往有它优越舒适的特性,很难让学生一次改正,但我们可以给学生一个过程,经常的在孩子的耳边提醒,以督促他们形成好习惯,超越坏习惯,我想经过这样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孩子也许就能体会到自己的成功与进步了。

三、家校结合的方法:冷静的帮助孩子分析自己的错误,启发孩子理解老师的心情,指出老师是关心和爱护他的,老师虽然生气,只要他认真改正错误,老师就会欢迎,同时,母亲要把孩子改正错误的决心转告老师,让老师对孩子不抱成见。对孩子的进步充满信心。

做为一名教育者,我们要经常的跟家长打交道,共同探讨教育孩子的良方,有时会把孩子的错误毫无保留的告诉家长,而很多家长处理问题的方式是不同的,有的直接就在老师面前揍孩子了,有的回到家里训,有的则能处理的很科学。所以,我们还有义务去感化,甚至是教育家长,正确的面对孩子的错误,用科学的家校结合的方法去管理和培养孩子。

书中倡导的好:教育应该同孩子一道成长!教师是教育的执行者之一,我们也该一道成长了,给自己的孩子做个榜样,更给身边的孩子做个榜样!

发现母亲读后感(三)

“上帝之所以先造出男人,并不是因为男人比女人优越,而是因为男人比女人好造,上帝先造出男人这个试验品后才去造女人。当上帝把女人造出来后,上帝造人的任务也就完成了:它把这一任务交给了女人!母亲的工作正是上帝的工作!”--题记

假期里我在读一本厚厚的书(八十万字),书名叫《发现母亲》,作者王东华。1999年,王东华推出他历时6年,精心打造的80万言教育专著《发现母亲》,第一次系统论述了他在母亲教育方面的10大发现,呼唤全社会重新认识母亲的价值。该书一经推出,无论是对图书市还是社会思潮,都形成了一股强劲的狂飙,将数亿双目光都共同投向了母亲教育,从而历史性地将母亲教育掀开了崭新的一页。

“所有的不幸和悲剧其实都可以追溯到家庭,追溯到童年的不良影响。悲剧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知道悲剧发生的原因,是不知道在今后如何去避免这类悲剧的发生,而这才是最可怕的!

“在一个充满自私、卑俗、猥琐的家庭里是不可能培养出一个志气高昂的人的。这些人尽管生理健全,但是却缺乏最起码的责任心,他们的孩子生理上健全,但精神上却被他们亲手制造的一次次精神车祸致残,成为精神不协调者,成为*性的人格,成为罪犯,这些人象繁殖苍蝇老鼠一样在地球上为我们人类繁殖精神残疾者。

“在现代社会,什么都强调学习和考核。没有人敢不经过充分的练习就走上舞台去演奏钢琴,没有谁敢不经过考核就把汽车发动后开到市区,但是人类何曾出现过为了哺育孩子而去精心设置的育儿学校呢?我们社会对那些从事儿童工作的各种人员,如教师、医生、幼儿园里的营养师等都要进行专门而严格的训练,可是对在孩子生活及成长中担负最重要培养任务的人──母亲,却视而不见地没有给予任何专门的训练乃至最低程度上的提醒!

“一个有着明显道德缺陷的家庭里是不可能孵出金色凤凰的,而为了给孩子创造一个最基本同时也是最必须的成长环境,净化我们自己就成了最主要的任务。

“象服兵役一样来服母役

……

读了以上文字,相信每个做家长的都应该有一种被震撼的感觉。多少年来我们强调家庭教育,但并没有从这样的高度去认识,当今的独生子女时代更是让我们意识到家庭教育对孩子的重要,在读过文中许许多多生动的案例后我们更意识到家庭教育中母教尤为重要。

我们反思自己的成长经历和自己的孩子的成长经历,我们都会或多或少地有一种遗憾的感觉,尤其是读到那句象服兵役一样来服母役,真觉得很在理,应该让所有的做妈妈的和即将做妈妈的明白这个道理,并且心甘情愿地履行母亲的一切职责。

我们经常与一些孩子的家长交流,交流中我们会发现孩子家长的行为带给孩子的影响是最明显的,有的家长无理取闹,表现的没有教养,他的孩子必然也是那种顽劣且不容易教化的孩子,我们都知道这并不是遗传,而是家长的言行对孩子的耳濡目染。曾经有个孩子打了人却拒不认错,找到家长的时候我们便找到了答案,原来他是从家长哪儿学到的“功夫”。

相反,一个有责任的家长,即使孩子身处非常不利的环境或者家庭遭遇重大变故,也能以一个家长的责任化解不利因素,使孩子在家长的关爱中健康成长。我校曾经有位同学的家长因婚外恋使夫妻感情破裂,离婚后,孩子跟随母亲,但是这位聪明的母亲不是向孩子喋喋不休地诉说其父亲的不是,而是从孩子的健康成长出发,告诉孩子离婚仅仅是大人的事情,爸爸妈妈都像从前一样地爱她,把家庭离异对孩子造成的伤害降到最小。我们从孩子身上看不到一般的离异家庭孩子常出现的情绪和性格变化问题。这位母亲是明智的,她懂得斩断痛苦的链条,保护孩子心灵不受伤害和污染。这是真爱,大爱。

如果所有的家长,所有的母亲都能认识到一个母亲的职责和义务,那会给无数的孩子带来快乐的童年和谐的人生。这对于家庭幸福,对于社会和谐都将是非常有利的。

1999年,王东华推出他历时6年,精心打造的80万言教育专著《发现母亲》,第一次系统论述了他在母亲教育方面的10大发现,呼唤全社会重新认识母亲的价值。该书一经推出,无论是对图书市还是社会思潮,都形成了一股强劲的狂飙,将数亿双目光都共同投向了母亲教育,从而历史性地将母亲教育掀开了崭新的一页。这10大发现是:

第一大发现:人在出生时大脑的大部分还是空白,还要在出生后继续形成,还要经过第二次诞生,也就是在接受外界各种信息的刺激下,人脑才能最终变得聪明和完善。早期外界的信息刺激不仅对人脑的完善有着异乎寻常的重要意义,而且就是对可塑性较小的动物大脑的发育也有着不可小觑的力量。

第二大发现:王东华认为,人是早产三年的动物,三岁后才渐渐分开。在人生的头三年存在着一个镜像期,这时,孩子的大脑像海绵一样全盘吸收他所感受到的一切。孩子的头三年不是没有记忆,恰恰相反,正是这些记忆构成了人生生活的基础。人存在一个比性本能更为本质的智本能,与性本能不同的是,它的发育期是前几年,一旦错过,智本能便迅速递减,出现萎缩现象。因此婴儿的一年决非普通意义上的一年,孩子的一年等于十年。

同时,王东华也提醒广大母亲,孩子的头三年固然是智力发育的期,但母亲的行为对孩子的影响更大,千万不要只重视孩子的智力而忽视了对孩子行为范式的培养,而这比智力要重要得多。

第三大发现:王东华认为,孩子越小,母亲的作用越大,婴儿出生时都是同母亲联体的,因此存在着一个宫外孕期。母乳喂养的重要不仅在于身体营养供给,更在于这种精神交流的皮肤传爱。通过宫外孕期孩子同母亲产生心灵感通,这种感通形成恋母情结。恋母情结并非性情结,而是心理情结,强大的恋母情结最终产生心理支持,这便是宗教、信仰的由来。

王东华提醒母亲,母乳喂养是母婴连体的一种替代脐带的乳带,对孩子精神发育极为重要。哺乳是母亲身体恢复的一次软着陆。孩子由母亲亲自抚育,否则极易出现亲生后母现象和孩子的心理混血现象。

第四大发现:王东华认为,人的成长是由智力、意志、品德、气概这四个主要方面构成的。这四者中,位于首位的是气概,其次重要的是品德,它决定的气概的方向正确与否,并为气概的实现提供强大的社会支持;再次则是意志,它为气概的实现提供个体非智力方面的支持。最后才是智力,它仅仅提供工具性的帮助。因此,智力在人的成长过程中充其量仅仅占四分之一。

王东华提醒母亲,孩子在三岁前可以进行早期智力教育,六岁以后就应该重点进行气概教育,特别是对初、高中的孩子,比较好的方法是让孩子读伟人的传记,以感受伟人博大的胸怀。

第五大发现:王东华认为,目前人类的教育已陷入困境,困境的表现是再好的教育却无法拯救道德水平的下降,其原因是教育的观念和方法走到了尽头。他认为目前所强调的教育都是“显教育”,即耳提面命、口传心授,而对于更本质更重要的“潜教育”却不加关注。道德、勇气、责任感等都不是通过教育者的“教育”就能起作用,而是通过教育者的“做”才能达到目的。过往的教育学是“教”的教育学。在此之后的教育学将是“做”的教育学。对于这种“潜教育”,王东华不仅指出其存在及作用,而且还详细分析了其特征,即习育与化育。习育是指行为的学习,化育为精神的学习,从而与现在的教育构成心得大教育观。

第六大发现:王东华认为,教育孩子是世界上最深的学问,尤其是在孩子生命最初的几年,他生命中最本质最重要的东西都是由母亲给予的,这种教育不仅影响着孩子自己的一生,而且同样以社会遗传的方式,也强烈地影响着更下一代的成长,没有哪一种教育比、母教的影响更为深远和永久。王东华提醒母亲,你可以不是天才,但你可以成为天才的母亲,母亲是孩子的总设计师。

第七大发现:母亲的工作是我们这个世界上最有价值的工作,也是这个社会最为崇高的工作,更是最有创造性的工作。

王东华提醒母亲,走出家庭,回归母性,每一个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付出辛勤劳动的母亲,都会在今后的岁月里获得社会和孩子给予的丰厚的爱的利息。

第八大发现:同父亲相比,母亲在育儿方面有着本能的优越。父亲在孩子长大后作用日显,父亲代表的是外在的世界。男性的特点适合于物质再生产,女性的特点适合于人口再生产。人类的错误在于男性中心主义,让女性放弃育儿去从事他们不擅长的物质再生产。

王东华提醒母亲和社会,现代知识母亲普遍感到太累,原因在于放弃育儿主职再到社会上找活干。这是典型的本末倒置。

第九大发现:母亲是第一生产力。综观人类历史,一个天才竞出的时代,无不是女性地位较高的时代,无不是对孩子教育重视的母性绽开的时代。

王东华提醒社会;发展的硬道理是教育,是基础教育,是儿童教育,是母亲教育!我们必须进一步提高对教育的认识。教育应该为一切问题的首位。

第十大发现:母婴必须规划,育儿工程必须是全优工程。教育必须从娃娃抓起,但是,娃娃靠谁去抓呢?要靠母亲,而母亲又不可能游离于社会之外,因此,必须以全社会的系统工程来对待。计划生育不过是解放妇女,控制人口,而母婴规划才是让母亲成其为母亲。因此,王东华提出了优识、优体、优恋、优婚、优孕到优娩、优养、优育、优教、优境的母婴规划工程。

王东华提醒母亲,孩子不是某个人的,孩子将要成为社会的公民,孩子是全社会的财富,因此全社会都应该关心孩子,关心母亲。

读后感发现母亲 篇6

《发现母亲》读后感800字:

《发现母亲》是教育学家、社会心理学家王东华用了十年的时间写出的一部关于母亲与教育的书籍。这本书用了“发现”二字,也让我发现全新的自我。发现是对每一个教育行为的反思,发现是教育智慧的闪现,发现是对教育深层次的理解。

作者说一生之计在于童,婴儿的一年等于十年。人生的早期教育对一生影响极大,父母这个老师要当的合格才能为孩子的人生开好头,这并不是一件容易做到的事。遗憾的是有许多的父母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孩子还小”这样的声音在今天依然不绝于耳。在《发现母亲》的书中作者从生理的角度阐述了早期教育的重要性。“出生时胎儿平均脑重是350克仅为成人的25%,仅仅6个月后,它就己达到成人的50%。在两岁半时达到75%,五岁时达到90%。到这时人的大脑主要部分己经发育成熟。”由此可见,儿童早期的成长决定了一生的发展。

所有的孩子在生命之初都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总是喜欢动手触摸和抓取身边的东西,他们睁大眼睛四处张望,仔细倾听着声音的来源。那是孩子正在学习。最早孩子的学习以模仿为主,与孩子朝夕相处的母亲成为孩子的主要观察模仿对象。

孩子时刻都在学习中,教育也是每时每刻都在进行着。同样是带孩子的母亲,由于母亲的教育意识的差别孩子的收获就会不同。有的母亲在日常陪孩子地过程中会不厌其烦地解答孩子的“一千个为什么”。而另一种母亲就只起了一个看护的作用。有的母亲在孩子的品行教育中会以身作则。过马路时带着孩子走斑马线,孩子会养成守秩序的习惯。孩子玩过玩具陪伴孩子把玩具收好,孩子会养成整洁的习惯。享受美味的食物前让孩子先拿给长辈,孩子会养成尊敬老人的习惯。你不必是具备高学历的母亲,告诉孩子你所知道的,你所能做的就足够了,重要的是坚持自己也做到。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摇篮,作为孩子的父母有责任给孩子营造一个适合孩子身体和心灵都健康发展的家庭氛围。孩子将来能成为什么样的人父母在人生之初给孩子的什么样的教育至关重要,所以不要浪费掉孩子的宝贵时光,认真对待孩子的童年,给予孩子最完善的教育,这关系到孩子的一生。

最后,引用作者的一句话衷心地祝愿:每一个母亲都有一个好孩子,每一个孩子都有一个好母亲!

读后感发现母亲 篇7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在。”在我奶奶去世以后,我读过一篇读者文摘上的文章,最后一句话就是这个,我哭了好几天。刚看到了这句话还是很心酸。可能我的恋母对象是我的奶奶和姑姑吧。对有妈妈的孩子来说,妈妈就是精神支柱吧。我希望自己做好我儿子的精神支柱,努力成为儿子的骄傲,也让儿子成为自己和我的骄傲。

在《发现母亲》第五章里面:教育,母亲是孩子的大老师。向“母亲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发问:

“第一任老师”是最容易当的吗?

“第一任老师”是谁都可以胜任的吗?

“第一任老师”是有任期的吗?

“第一任老师”是可以推卸责任的吗?

“第一任老师”的职责仅仅限于“老师”吗?

“第一任老师”说不能状母亲职责之万一:母亲教的是自己的孩子,老师教的是别人的孩子──母亲是孩子的大老师。

我也会扪心自问,我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吗?人人都渴望自己的孩子成功,但是不是每个人都能如愿以偿。每当这个时候,许多人说自己运气不好没有养个好孩子。但是真的是孩子不好吗?是不是我们自己不好,把孩子教成这样得呢?为人父母的问过自己吗?我们都说习惯决定性格,性格决定命运。一个好习惯定终生。可是养成一个好习惯,这个习惯,是取决于孩子吗??还是取决于自己呢?在我看来,取决于父母。父母的好习惯,孩子会继承,比较容易坚持。

读《发现母亲》有感


《发现母亲》是教育学家、社会心理学家王东华用十年的时间写出的一部教育女性如何成为优秀母亲的书。在这本书中,作者揭开了一个秘密:教育的成败不在学校和社会,而是家庭。家庭教育尤以母亲的教育素养论成败。作者认为,教育孩子是世界上最大最深的学问,尤其是在孩子生命最初的几年,他生命中最本质最重要的东西都是由母亲给予的,这种教育不仅影响着孩子自己的一生,而且同样以社会遗传的方式,也强烈地影响着更下一代的成长,没有哪一种教育比、母教的影响更为深远和永久。
江山是银,母亲是金。母亲不光是生育孩子的生身之源,更是人格和品质塑造的第一老师。作者提醒母亲:你可以不是天才但你可以是天才的母亲,推动世界的手是摇摇篮的手。母亲是孩子的总设计师。他号召人们不仅要关心母亲,更要给为人之母营造做母亲的环境,让每一个母亲都成为孩子成材的推动摇篮之人。读罢这本书,作为教师同时又作为一个母亲,我深深地感到自己身上肩负的责任。
我们常说:孩子是祖国的未来,是祖国的花朵,是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可是这个未来跟我们的母亲是分不开的,这个花朵的开放离不开母亲的浇灌,早晨的太阳仍然需要母亲来托起!教育的艺术便是风筝线的艺术,即使远在天边,那风筝线还紧紧地握在母亲和教师的手里。只要稍微注意我们所熟悉的伟人和名人的成长经历,我们不难发现母亲对孩子的影响有多重要。母亲最重要的责任是让自己成为一个教育家教育好孩子,如果每一位母亲都能做到不但把孩子养大,而且还能教育成材,那将是对社会做出的最伟大的贡献。
有些父母以为孩子上了学所有的责任都交给了学校和老师。当孩子在学校发生问题时,家长们理直气壮的指责学校老师的种种不尽职、不尽心。是的,学校老师难脱其责,可是家长难道就没有责任吗?目前我们国家的教育状况就是一个老师要面对几十个学生,老师的精力是不可能只集中在一个学生身上的。孩子进入学校并不是父母责任的结束,相反还要更加关注孩子的行为,家庭教育依然不可以放松。只有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完善结合才能让孩子更好的发展。
作者在书中还特别强调了一点:身教胜于言教,比身教更重要的是一个家庭的家风。我们每个人从不同的家庭中走出来,无不带着各自家庭的印记。打一个不太恰当的比喻,一个民族有传承的文化,一个家庭也有家庭所祟尚的价值观,在一个家庭中长大的孩子耳濡目染不知不觉中便打上了一个家庭的印记。我们经常与一些孩子的家长交流,交流中我们会发现孩子家长的行为带给孩子的影响是最明显的,有的家长表现的没有教养,他的孩子必然也是那种顽劣且不容易教化的孩子,我们都知道这并不是遗传,而是家长的言行对孩子的耳濡目染。相反,一个有责任的家长,即使孩子身处非常不利的环境或者家庭遭遇重大变故,也能以一个家长的责任化解不利因素,使孩子在家长的关爱中健康成长。
的确如此,我们的语文教学一直重视孩子的阅读,提倡孩子进行早期阅读。为了这个目标每个老师都想尽了办法,做出了很多的努力。推荐读物,讲故事比赛,悬疑激趣各种阅读方法可谓琳琅满目。但是实际上总有一部分孩子很难爱上读书。仔细观察那些喜欢读书的孩子,他们大都生活在一个喜爱读书的家庭氛围中。在书香浸润的家庭中,孩子怎么会不喜欢读书呢?如果父母本身爱读书并且从小就注意和孩子进行亲子阅读,那么孩子喜爱读书则是自然而然的事情,何须老师们这么苦口婆心?当家长为自己的孩子不成器而叹息抱怨的时候,请检查自己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都做了些什么。你可能给孩子买过漂亮的衣服,高级的玩具,带孩子吃过大餐,可是你对孩子进行过多少有益的教育?你可曾在孩子小时候为他声情并茂的读过《大灰狼》或《卖火柴的小女孩》的故事?你可曾在孩子问你为什么会下雪?为什么天上有星星?的时候给过孩子鼓励和慎重的回答,或者为此引导孩子查阅书籍?你可曾用自己的一言一行告诉孩子爱读书,诚实,负责?许多家长都没能做到这些。他们有太多的事:做家务,看电视,上网,等等,总之很忙,忙到没有时间陪孩子。孩子开始都很聪明,都有着强烈的学习愿望,但许多父母都没有以自己的言传身教影响过孩子,也没有正确的引导孩子。有个孩子在作文中这样写道:我妈妈的爱好是睡觉和打麻将试想这样的父母又怎么会教育出爱学习的孩子呢?
当然,我也从这本书中学到了教育方面的一些理论:掌握知识是发展智力等必要条件,而智力的发展又能促进一个人对知识的掌握。智力的核心是思维能力,而智力则是质的问题,知识是量的问题。学生的智力教育不在于获取知识的多少,而在于发展孩子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思考习惯。尽管获取知识也是一种结果,但绝非是目的。
如果把知识和智力的理论运用到语文教学中,那就不只关注知识的积累多少,更要关注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是否发展了智力。举例来说,我在引导学生背诵精彩句段和古诗词时,往往我注重的是学生记住了多少古诗词。今天看来,如果记住了古诗词,不会运用,还不行,因此,重要的是教师要引导学生在背诵古诗词的过程中,关注学生是否学会了积累和运用,这才是教育目的。为此,我再引导学生记忆和背诵古诗词时,应该创设多种情景,让学生表达已积累的古诗词,同时,还要学会运用已经背诵的古诗词来自己创作诗词。这样,就会使积累和创作相结合,更好地发展学生的能力,提高写作水平。在语文教学中,还要建立一种发展学生智力的理念。学习生字,教学目的不光是记住生字词,更重要的是学会自己认字、解字、记字;理解课文内容,不光是要会读,还要在读的过程中去思考,联系生活实际,读出问题,读出自己。
在家里我们是父母的孩子,

《发现母亲》读后感300字-母亲的重要性


昨天,在做康复之余,拿起了《发现母亲》继续来读。因为带两个孩子,平时没有太多时间读书,今天开始老公放高温假,这不我可以出来做康复了就顺便拿了这本书,利用这一个小时好好看书。

读到母亲的重要性,这一节时,我感觉到很羞愧。因为二宝的到来,我对大宝疏于照顾,有时候情绪不稳定还会训斥甚至做错事时还打他,这些让大宝的眼神里多了闪烁不安。

为了让大宝有安全感,我尽量在照顾好二宝的同时多关注大宝。也在努力修炼自己可以成为兼具慈母和严父的品格,但是照顾两个孩子的慌乱有时真的难免情绪化,这对于大宝的性格影响是很大,就连不足四个月的二宝也会委屈地撇嘴,那难过的小表情让人看着心疼。

在带孩子时,尽量控制好情绪,然后再去教育孩子是非对错,或是给予他们温暖和照付。

发现母亲读后感300字


在《发现母亲》第五章里面:教育,母亲是孩子的大老师。向母亲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发问:

第一任老师是最容易当的吗?

第一任老师是谁都可以胜任的吗?

第一任老师是有任期的吗?

第一任老师是可以推卸责任的吗?

第一任老师的职责仅仅限于老师吗?

第一任老师说不能状母亲职责之万一:母亲教的是自己的孩子,老师教的是别人的孩子──母亲是孩子的大老师。

我也会扪心自问,我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吗?人人都渴望自己的孩子成功,但是不是每个人都能如愿以偿。每当这个时候,许多人说自己运气不好没有养个好孩子。但是真的是孩子不好吗?是不是我们自己不好,把孩子教成这样得呢?为人父母的问过自己吗?我们都说习惯决定性格,性格决定命运。一个好习惯定终生。可是养成一个好习惯,这个习惯,是取决于孩子吗??还是取决于自己呢?在我看来,取决于父母。父母的好习惯,孩子会继承,比较容易坚持。

发现母亲读后感300字

在《发现母亲》一书里,我突然觉得很对不起儿子,在我还不懂怎样教育、开发你的潜能时生了你,让你没有那么优秀,那么完美,你会埋怨妈妈吗?我会尽我最大的努力,做一个合格且优秀的妈妈,让你也成为独一无二的优秀男子汉,我们共同努力吧!

我突然想起一句话:千里马常有,伯乐不常有。我们父母可以成为孩子的伯乐吗?发现他的优点,发现他的特点,发现他的与众不同吗?我在努力的路上,您出发了吗?人误地一时,地误人一年。母误子半轮,子误己一生。母亲耽误孩子6年,孩子就会耽误自己一生,这真是一日之计在于晨,一年之计在于春,一生之计在于童了!要怎样不耽误孩子呢?就是我们做父母应该思考的。

我想应该遵循一个标准。什么标准呢?家庭教育中的8个优先于:一、理念(优先于)方法。二、兴趣(优先于)知识。三、状态(优先于)能力。四、品德(优先于)分数。五、空间(优先于)帮助。六、感受(优先于)道理。七、习惯(优先于)聪明。八、关系(优先于)期望。这个标准最重要的是什么呢?我自己感觉应该是尊重吧。尊重孩子这个个体,他不是我们任何人的附属品,也不是我们的私有财产。我们不能随便的把我们的爱好、喜好,强加给他。尊重他的喜好,尊重他的意见,尊重他的存在。我想这就是他想要的,也是我们内心深处想要的。

发现母亲读后感300字

小树苗只有扎根土地才能长大,树苗是孩子,土地是母亲,小树苗能长多大多高取决于土地是否有是够的营养,沙漠里长不出枝繁叶茂的参天大树。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一个缺乏智慧心灵贫乏的母亲是不能教育出一个聪明而具丰富精神素养的孩子的。没有母爱,孩子就像插在花瓶里的花,虽然有色有香,却失去了根。

我很庆幸在我还未成为母亲之前能够理解母亲对孩子的重要意义。

母亲给了我们生命,教育我们成人,我们回报了她们什么?她们现在积累的只有白发、皱纹、驼下的背、、、

发现母亲读后感300字

读了这本书,作为一个母婴顾问,一个母婴护理培训老师我深深地感到自己身上肩负的责任。皮肤传爱、哺乳连心、母子感通、子宫心理、宫外孕育、脂肤性格。这一系列的育儿真谛需要我们去传播、、、

从小我就一直坚信我长大后会成为一个好的母亲,阅读过后并仔细揣摩,我懂得了:做一个好母亲并不只是生下孩子给孩子喂饱这么简单,母亲不能只是用手把孩子捧起,更要用心把孩子捧起来。母亲喂给孩子的不仅仅是奶水,更应该用自己的精神素养喂养孩子幼小的心灵。

发现母亲读后感300字

看到《发现母亲》里的情节,很多父母的高要求,严厉,吝啬爱的付出,发生了许多悲剧。本来应该是最亲密的母子、父子,却成了死敌、成了他们手下的亡魂。我们应该反省的是什么呢?虎毒不食子。

为何父母会亲手杀害自己的孩子?值得我们每个为人父母者深思。哪里出了问题呢?教育?谁的教育?哪里的教育?我想还是我们的家庭教育,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是父母。我曾看过一段演讲,说孩子上了中学,中学老师说你们小学老师是怎么教的?上了高中,高中老师说你们初中老师怎么教的?上了大学,大学老师说你们高中老师怎么教的?追本溯源,还是我们父母怎么教的?

在很小的时候,记事就听爷爷说,三岁看大,七岁看老。如果父母在三岁前没有教好,那么就有点棘手。三到七岁还没有教好,就不好再改了。可是我们就不去纠正了吗?不,我们是父母,有义务和责任帮助我们自己的孩子改掉他的坏习惯,让他们走上正轨。这个过程,需要父母耐心、细致、智慧的应对,不能简单、粗暴的对待我们深爱的孩子。

发现母亲读后感300字

看《发现母亲》的时候,一开始就在找自己的影子,看到很多父母非常优秀,可是他们粗暴的对待自己的孩子,看到了自己的小时候。父亲是个有名的医生,对待病人和别人家的小孩总是那么慈爱,可是对待我和姐姐却是那么残暴。可能也是从小寄养在爷爷奶奶家没有太多的感情,对我们的期望值太高了吧!

他总是说棍棒之下出孝子,可是在我们幼小的心里留下的更多的是恨吧!在那时我就想我将来不要做这样的父母。可是有时还是会有他的影子,也许这就是别人说孩子会继承父母的教育方式吧!

在我的脑海里要改变我父亲对我的教育方式。自己就要忘记很多以前在记忆深处里的记忆。忘记父亲不好的教育。但是这很难,我在这样的挣扎中摸索着我的教育方式。

我们是孩子的生命之舵,孩子是我们的生命之锚!我想我父亲不懂得这个道理吧!但我的孩子,不能让他承受和我一样的痛苦。由此想好结婚就不会离婚,好好经营家庭和家人的身体。给孩子一个完整的家,给他一个健康的教育。

发现母亲读后感 (300字)


发现母亲读后感300字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在。”在我奶奶去世以后,我读过一篇读者文摘上的文章,最后一句话就是这个,我哭了好几天。刚看到了这句话还是很心酸。可能我的恋母对象是我的奶奶和姑姑吧。对有妈妈的孩子来说,妈妈就是精神支柱吧。我希望自己做好我儿子的精神支柱,努力成为儿子的骄傲,也让儿子成为自己和我的骄傲。

在《发现母亲》第五章里面:教育,母亲是孩子的大老师。向“母亲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发问:

“第一任老师”是最容易当的吗?

“第一任老师”是谁都可以胜任的吗?

“第一任老师”是有任期的吗?

“第一任老师”是可以推卸责任的吗?

“第一任老师”的职责仅仅限于“老师”吗?

“第一任老师”说不能状母亲职责之万一:母亲教的是自己的孩子,老师教的是别人的孩子──母亲是孩子的大老师。

我也会扪心自问,我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吗?人人都渴望自己的孩子成功,但是不是每个人都能如愿以偿。每当这个时候,许多人说自己运气不好没有养个好孩子。但是真的是孩子不好吗?是不是我们自己不好,把孩子教成这样得呢?为人父母的问过自己吗?我们都说习惯决定性格,性格决定命运。一个好习惯定终生。可是养成一个好习惯,这个习惯,是取决于孩子吗??还是取决于自己呢?在我看来,取决于父母。父母的好习惯,孩子会继承,比较容易坚持。

发现母亲读后感300字

在《发现母亲》一书里,我突然觉得很对不起儿子,在我还不懂怎样教育、开发你的潜能时生了你,让你没有那么优秀,那么完美,你会埋怨妈妈吗?我会尽我最大的努力,做一个合格且优秀的妈妈,让你也成为独一无二的优秀男子汉,我们共同努力吧!

我突然想起一句话:千里马常有,伯乐不常有。我们父母可以成为孩子的伯乐吗?发现他的优点,发现他的特点,发现他的与众不同吗?我在努力的路上,您出发了吗?“人误地一时,地误人一年。”“母误子半轮,子误己一生。”母亲耽误孩子6年,孩子就会耽误自己一生,这真是一日之计在于晨,一年之计在于春,一生之计在于童了!要怎样不耽误孩子呢?就是我们做父母应该思考的。

我想应该遵循一个标准。什么标准呢?家庭教育中的8个“优先于”:一、理念(优先于)方法。二、兴趣(优先于)知识。三、状态(优先于)能力。四、品德(优先于)分数。五、空间(优先于)帮助。六、感受(优先于)道理。七、习惯(优先于)聪明。八、关系(优先于)期望。这个标准最重要的是什么呢?我自己感觉应该是尊重吧。尊重孩子这个个体,他不是我们任何人的附属品,也不是我们的私有财产。我们不能随便的把我们的爱好、喜好,强加给他。尊重他的喜好,尊重他的意见,尊重他的存在。我想这就是他想要的,也是我们内心深处想要的。

发现母亲读后感300字

小树苗只有扎根土地才能长大,树苗是孩子,土地是母亲,小树苗能长多大多高取决于土地是否有是够的营养,沙漠里长不出枝繁叶茂的参天大树。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一个缺乏智慧心灵贫乏的母亲是不能教育出一个聪明而具丰富精神素养的孩子的。没有母爱,孩子就像插在花瓶里的花,虽然有色有香,却失去了根。

我很庆幸在我还未成为母亲之前能够理解“母亲”对孩子的重要意义。

母亲给了我们生命,教育我们成人,我们回报了她们什么?她们现在积累的只有白发、皱纹、驼下的背、、、

发现母亲读后感300字

读了这本书,作为一个母婴顾问,一个母婴护理培训老师我深深地感到自己身上肩负的责任。“皮肤传爱、哺乳连心、母子感通、子宫心理、宫外孕育、脂肤性格”。这一系列的育儿真谛需要我们去传播、、、

从小我就一直坚信我长大后会成为一个好的母亲,阅读过后并仔细揣摩,我懂得了:做一个好母亲并不只是生下孩子给孩子喂饱这么简单,母亲不能只是用手把孩子捧起,更要用心把孩子捧起来。母亲喂给孩子的不仅仅是奶水,更应该用自己的精神素养喂养孩子幼小的心灵。

发现母亲读后感300字

看到《发现母亲》里的情节,很多父母的高要求,严厉,吝啬爱的付出,发生了许多悲剧。本来应该是最亲密的母子、父子,却成了死敌、成了他们手下的亡魂。我们应该反省的是什么呢?“虎毒不食子”。

为何父母会亲手杀害自己的孩子?值得我们每个为人父母者深思。哪里出了问题呢?教育?谁的教育?哪里的教育?我想还是我们的家庭教育,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是父母。我曾看过一段演讲,说孩子上了中学,中学老师说你们小学老师是怎么教的?上了高中,高中老师说你们初中老师怎么教的?上了大学,大学老师说你们高中老师怎么教的?追本溯源,还是我们父母怎么教的?

在很小的时候,记事就听爷爷说,三岁看大,七岁看老。如果父母在三岁前没有教好,那么就有点棘手。三到七岁还没有教好,就不好再改了。可是我们就不去纠正了吗?不,我们是父母,有义务和责任帮助我们自己的孩子改掉他的坏习惯,让他们走上正轨。这个过程,需要父母耐心、细致、智慧的应对,不能简单、粗暴的对待我们深爱的孩子。

发现母亲读后感300字

看《发现母亲》的时候,一开始就在找自己的影子,看到很多父母非常优秀,可是他们粗暴的对待自己的孩子,看到了自己的小时候。父亲是个有名的医生,对待病人和别人家的小孩总是那么慈爱,可是对待我和姐姐却是那么残暴。可能也是从小寄养在爷爷奶奶家没有太多的感情,对我们的期望值太高了吧!

他总是说棍棒之下出孝子,可是在我们幼小的心里留下的更多的是恨吧!在那时我就想我将来不要做这样的父母。可是有时还是会有他的影子,也许这就是别人说孩子会继承父母的教育方式吧!

在我的脑海里要改变我父亲对我的教育方式。自己就要忘记很多以前在记忆深处里的记忆。忘记父亲不好的教育。但是这很难,我在这样的挣扎中摸索着我的教育方式。

我们是孩子的生命之舵,孩子是我们的生命之锚!我想我父亲不懂得这个道理吧!但我的孩子,不能让他承受和我一样的痛苦。由此想好结婚就不会离婚,好好经营家庭和家人的身体。给孩子一个完整的家,给他一个健康的教育。

《发现母亲》(精选读后感)


《发现母亲》读后感《发现母亲》看完有一段时间了,书中涉及内容太多,让人一提笔感觉无从。下手,整理一下思绪,把自己当前的所感所想随笔记录下来。这本书的总结成一句就像封面上的那句话:推动世界的手是摇摇篮的手。个人理解这句话有两个层面的涵义:1。早期教育的重要性。。宝宝出生后的头几年是人一生中最最重要的时期,将会影响人的一生。2。母亲的重要性。在早期教育中母亲对孩子的影响是最大的。刚开始看到这本书的书名时还有些怀疑作者是不是大男子主义,难道父亲对孩子不重要吗?后来慢慢发现作者的本意完全不是那样,作者王东华考察了中外上千年的教育史、女性史及文化史并且进行了仔细的研究分析,从生理学、教育学、社会学、历史学等各个层面上阐述论证了母亲在孩子早期成长过程中的重要性。在这本书的自序中作者从回忆自己的童年开始叙述了母亲对自己成长过程的影响并结合了身边教育失败的例子,究其原因都是早期母亲教育缺失造成的。在点评中国母亲史时,讲述了中国传统是极重视母教的,并且成就了一批又一批杰出的人才:古代的孟子、岳飞、白居易、欧阳修等到近代的梁启超、鲁迅、胡适等等,后来因为封建社会“女子无才便是德”思想的影响、五四运动、文化大革命等原因现代中国很多家庭已无家教可言,许多不合格的父母特别是不合格的母亲造就了不合格的下一代。现在很多人都知道情商对孩子的重要性。有几句话对我的触动最大:孩子的情商取决于父母的情商。要想孩子受人尊重,最好的培养途径就是父母自己受人尊重;要想孩子取得成功,最好的培养途径是父母自己取得成功,然后用心体会成功的经验,并把这些经验传授给孩子。牢牢记住这一条:你是不能教会孩子连你自己也不会的东西的。父母要在塑造自己的同时塑造孩子,这些足以说明作为父母,自身的素质对孩子教育的重要性。在第一章人类还没有学会走路中作者批判了当今社会中人们对育儿重要性的漠视,养鱼养鸟都要懂得专门的方法,买衣服家电都养跑遍全城,但又有几位为育子中的一个问题而费时费神呢?现在什么学科都有,就是没有学习当父母这一学科,许多父母带孩子都是摸着石头过河,在育儿过程中出现错误是很正常的情况,但对孩子来说父母的无知可能会耽误孩子一生,这句话听起来好像危言耸听但许多实例证明这是事实。当今我国还普遍存在的问题是绝大多数生产方式都是剖腹产,这是极不正常的现象,剖腹产最早是为即将濒临死亡的产妇所做的迫不得已的手术,现在却成为当今中国妈妈普遍采用的生产方式,在工作过程中见过许多触觉发展欠佳的孩子,黏人、讨厌被触摸、认生、哭闹,并且毅力及受挫能力差,这些情况除了教育方式有问题外,剖腹产也是重要的也是根本原因。还有一些妈妈自己的心智都不够成熟,还没有做好准备就要了孩子,只是被动性的饲养孩子,这对孩子的成长是极为不利的,也是对孩子、对家庭、及对社会是极为不负责任的行为。分享:

发现母亲读后感600字


多年前就读过这本书,这是华东交大汪东华的一本书。还是03年出版的一本书,是大女儿4岁时,汪教授来商丘做讲座,我因有事,让小史(史艳春)去听课,帮我买的一本作有者签名的书——虽然书纸早已经发黄,但我仍然爱不释手……作者的签字——江山是银,母亲是金汪东华200310.19,书的封面,大手拉小手——拉动世界的手是摇摇篮的手。你可以不是天才,但你可以成为天才的母亲。仅这些文字,足以让一个母亲感慨万千……

书的扉页,作者题记——上帝之所以先造出男人,并不是因为男人比女人优越,而是因为男人比女人好造。上帝先造出男人这个代替品后才去造女人。当上帝把女人造出来后,上帝造人的任务也就完成了,于是把这一任务交给了女人!母亲的工作正是上帝的工作。

由此,我想到了我们学校的教育,为什么有的家长每次管教不好自己的孩子,还无理取闹,归根结底是母亲出现了问题。多少年轻的小姑娘在自己还是孩子的时候就做了母亲。她们不会教育孩子,不知道母亲这个终身制的工作是需要学习的。她们只会依样学样,别人怎么教她就怎么教,自己母亲怎么教自己,她们就怎样教自己的孩子。这种长期连续的教育,也是任何一个老师的影响都无法比拟的。

长期共同生活形成的母子感通、母子情结是母亲对孩子施加教育的最好条件,而母子之间无可替代的信任感,让母亲比谁都能更及时把握孩子的思想脉搏,而这一点是任何一个老师终极一生也不能达到的。

老师的是百分率教育,但母亲施行的则是全概率教育。母亲教育一旦受到动摇,它给孩子带来的就会是整个生命的崩溃,因为老师给的仅仅是知识的教育。

仅以此文与各位同业老师又是父母的兄弟姐妹互勉!

发现母亲读后感500字


发现母亲读后感500字(一)

一本由教育学家、社会心理学家王东华写出的一部关于母亲与教育的书籍《发现母亲》深深地打动了我,引起了我的沉思。

"你可以不是天才但你可以是天才的母亲","推动世界的手是摇摇篮的手".这两句话贯穿了全书的中心,是作者最有价值的发现。读罢这本书,这两句话久久在我心中回响,作为教师同时又作为一个母亲,我深深地感到自己身上肩负的责任。

我们常说:"孩子是祖国的未来,是祖国的花朵,是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可是这个未来跟我们的母亲是分不开的,这个花朵的开放离不开母亲的浇灌,早晨的太阳仍然需要母亲来托起!教育的艺术便是风筝线的艺术,即使远在天边,那风筝线还紧紧地握在母亲和教师的手里。只要稍微注意我们所熟悉的伟人和名人的成长经历,我们不难发现母亲对孩子的影响有多重要。母亲最重要的责任是让自己成为一个教育家教育好孩子,如果每一位母亲都能做到不但把孩子养大,而且还能教育成材,那将是对社会做出的最伟大的贡献。如果母亲送给社会的是一个不合格的人那就会成为社会的负担。面对这样的结果做为母亲就不仅仅是对不起孩子了。

回想自己的成长经历,我深刻地体会到母亲对自己人格发展的重大影响。母亲虽然学历不高,却十分重视对我们的教育。无论是待人接物,还是日常学习,她都能身体力行,用行动教育我们凡事都要认真做,来不得半点马虎。现在回头再想,她虽然不会讲太多的大道理,却用勤恳工作换来的赞誉和无数奖状影响着我们认真学习,努力工作,可以说是我们心目中最宝贵的一笔财富。从自己的成长经历我得到了这样的启发:身教重于言教,身教是告诉孩子怎么做,言教是告诉孩子为什么这么做。我们还要重视"习育"——行为上的培育和"化育"——精神上的培育,从最微乎其微、最司空见惯的事情入手,培养孩子最根深蒂固的习性,用爱心与耐心去感化孩子的灵魂,使孩子能茁壮成长。

"我要做一个向伟大迈进的母亲!我要做一个向优秀看齐的教师!"这是我读完《发现母亲》后心底发出的最强音。

发现母亲读后感500字(二)

《发现母亲》这是当代中国最具有影响的原创著作之一! 是教育学家、社会心理学家王东华所著的。是一部关于母亲与教育的书籍。你可以不是天才,但你可以成为天才的母亲!推动世界的手是摇摇篮的手!

孩子的成长离不开家庭。然而现在很多家庭一直埋怨孩子学习不好,孩子太笨,孩子弱智……作为父母对孩子有多少了解呢?孩子一生下来就是"傻子"吗?孩子从小到大你们作为家长,又为他们小小的心灵填补了多少的爱呢?我们有的孩子甚至一直生活在单亲家庭里,有的是隔代教育,还有的干脆给孩子弄个周托,甚至月托,一个月来孩子不知道爸爸妈妈还认识不认识他们?有的孩子说,在他记忆里,对爸爸妈妈的印象就是:只要你听话,好好学习,爸爸妈妈就给你买好吃的,或者带你出去玩!

像这样的家长,尤其是做母亲的,你认为你的孩子生活在这样的家庭环境里,他们能撑起祖国的未来,能迎接明天的太阳而含苞欲放吗?能在知识爆炸的时代里"鹤立鸡群"吗?

孩子的素质,更多地出自家庭而不是学校,没有父母亲素质的提高,就不可能有孩子素质的提高。中国著名教育家陈鹤琴曾说栽花的人先要懂得栽花的的方法,花才养好;养蜂的人先要懂得养蜂的方法,蜂才能养好。要想教育取得

真正的成功,那么必须从家庭着手,教育的起点不是小学,不是幼儿园,而是家庭!

而家庭中尤其是母亲,在孩子的成长中最依赖的一部分。母亲喂给孩子的不仅仅是奶水更应该用自己的精神素养喂养孩子幼小的心灵!因此做母亲就应该有足够的自我认识,教育好孩子,让他们能真正健康地成长!

《发现母亲》读后感800字


《发现母亲》是教育学家、社会心理学家王东华用了十年的时间写出的一部关于母亲与教育的书籍。这本书用了发现二字,也让我发现全新的自我。发现是对每一个教育行为的反思,发现是教育智慧的闪现,发现是对教育深层次的理解。

作者说一生之计在于童,婴儿的一年等于十年。人生的早期教育对一生影响极大,父母这个老师要当的合格才能为孩子的人生开好头,这并不是一件容易做到的事。遗憾的是有许多的父母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孩子还小这样的声音在今天依然不绝于耳。在《发现母亲》的书中作者从生理的角度阐述了早期教育的重要性。出生时胎儿平均脑重是350克仅为成人的25%,仅仅6个月后,它就己达到成人的50%。在两岁半时达到75%,五岁时达到90%。到这时人的大脑主要部分己经发育成熟。由此可见,儿童早期的成长决定了一生的发展。

所有的孩子在生命之初都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总是喜欢动手触摸和抓取身边的东西,他们睁大眼睛四处张望,仔细倾听着声音的来源。那是孩子正在学习。最早孩子的学习以模仿为主,与孩子朝夕相处的母亲成为孩子的主要观察模仿对象。

孩子时刻都在学习中,教育也是每时每刻都在进行着。同样是带孩子的母亲,由于母亲的教育意识的差别孩子的收获就会不同。有的母亲在日常陪孩子地过程中会不厌其烦地解答孩子的一千个为什么。而另一种母亲就只起了一个看护的作用。有的母亲在孩子的品行教育中会以身作则。过马路时带着孩子走斑马线,孩子会养成守秩序的习惯。孩子玩过玩具陪伴孩子把玩具收好,孩子会养成整洁的习惯。享受美味的食物前让孩子先拿给长辈,孩子会养成尊敬老人的习惯。你不必是具备高学历的母亲,告诉孩子你所知道的,你所能做的就足够了,重要的是坚持自己也做到。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摇篮,作为孩子的父母有责任给孩子营造一个适合孩子身体和心灵都健康发展的家庭氛围。孩子将来能成为什么样的人父母在人生之初给孩子的什么样的教育至关重要,所以不要浪费掉孩子的宝贵时光,认真对待孩子的童年,给予孩子最完善的教育,这关系到孩子的一生。

最后,引用作者的一句话衷心地祝愿:每一个母亲都有一个好孩子,每一个孩子都有一个好母亲!

发现母亲读后感(优秀范文)


最近电影《你好,李焕英》家喻户晓,讲述了女主贾晓玲(贾玲饰演)在经历“子欲养而亲不待”的悲痛之后,意外穿越时空回到1981年,见到年轻的父母,从而展开一段笑中带泪的亲情故事。由此让我联想到刚刚看过一本书《发现母亲》,这本书适合每一个人来读,准父母、未来的父母,曾经的父母等等。书中说“推动世界的手是摇摇篮的手,母亲的素质决定着民族的未来和命运”,由此可见母亲是多么的伟大,母爱是多么的神圣。

读后感大全网提供给您优质的阅读读后感的平台,希望您能喜欢。

夸美纽斯说:孩子从出生到六岁都应该由母亲来教育。儿童出生后头三年的发展,在其程度和重要性上,超过儿童整个一生中的任何阶段,甚至决定了他的一切。俗话说:多一个教师,就少一个警察;多一所学校,就少一座监狱;多一个合格的母亲,就少一个社会的败类。可见,母亲对于孩子来说的确太重要了,母亲教育对于孩子的健康成长来说的确太重要了!

首先我们先谈一下母亲教育。伟大的母亲不仅要懂得对孩子进行早期智力教育,而且还要懂得如何与学校教育进行教育上的协调。因此,对于更多的母亲来说,当给孩子提供了最好的早期智力教育之后,就需要把孩子送进学校了,这并不意味着母亲智力教育方面的结束,相反却是一个新的知识教育时期的开始,在这个时期,母亲虽然不需要亲自授课、讲解,但是她却要为尚不懂得事理的孩子进行指导和协调,既是课内知识与课外知识的协调。比如孩子在校学习是多科并进的,由于对学科的兴趣不同,常常出现偏科、废科现象,这种学习上的不全面发展,学校老师只能在学习目的、学习方法上给予指导,但却不能完全控制学生对每一学科使用的时间比例,这就需要母亲在家庭自学时间上给予协调,并提供相应的学习条件。重视教育的母亲不应该轻视学校,而应该将它看成自己的助手,既是要母亲成为家庭与学校之间的协调者。同时如果没有强有力的家庭教育做保证,学校教育的效果将大打折扣,家庭不应是学校的简单复制品,这时真正的家庭配合应该是,冷静地帮助孩子分析自己的错误,启发孩子理解老师的心情。孩子是活的,教育也应该是活的,它应该同孩子一道成长。孩子成长的风筝线应该牢牢地捏在母亲的手里。

再者母亲的伟大之处时刻出现在我们身边,是很容易感觉到的,但是我们并不是每一次都会好好珍惜。我们好像总是很忙,忙着工作,忙着梦想,忙着交友,忙着各种事,却唯独没有忙着关心父母。我们总想再等一等,等到自己功成名就、等到自己实现梦想、等到自己有足够时间。但却从未想过,自己在奋力奔跑时,父母也在慢慢老去。父母总会说:你们好好工作,不用管我,我们很好。但是我们却忽略了,这个时候父母很需要我们的陪伴。然而无论什么时候母爱总是那么无私而且单纯,就像李焕英那句催泪的台词:“我希望我的女儿健健康康快乐的成长!”我想,所有的贾晓玲们终该明白:母亲的幸福很简单,没有太多的物质向往,更多的是一种美好祝愿。只要孩子健健康康,快快乐乐,她就很幸福。哪怕她的孩子,只是一只平凡的丑小鸭。这就是母爱,无私无求,博大深沉的爱。

诗经中说:“哀哀父母,生我劬劳。”漫漫人生,如果说人是飘在天空中的一只风筝,那父母就是那根线;如果说人是浮在生命之海上的一叶扁舟,那父母就是那舵与桨。父母是我们人生的出发点,陪伴出生到成长,因此我们要时刻珍惜还来得及的时光,感恩父母,珍惜母爱!

读后感大全为您提供更多读后感,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发现母亲的读后感2500字精选


每一个人读不同的书都会有不同的看法,作品让我们的心灵变得富足。读书之余,我们可以动笔写一写读后感。您一定也在为写好读后感而发愁吧!急你所急,我们为朋友们了收集和编辑了“发现母亲的读后感”,相信会对你有所帮助!

发现母亲的读后感【篇1】

做了十几年教师,已是四岁孩子的妈妈,一直觉得自己懂教育,可拜读了王华东的《发现母亲》后,我如坐针毡,因为我又发现了自己的浅薄。一般会被认为,《发现母亲》是一本讲早期教育的书,倒不如说它是讲全面教育的书,更确切点说是讲根本教育的书。作者以理想主义的热情,发现了母亲的伟大作用--“母亲的素质决定着民族的未来和命运”,或者说:“左右国民命运的是母亲的教育”,“母亲,只有母亲,才是创造历史的正直动力”。他用诗一般的语言概括为:“推动世界的手是摇摇篮的手”。

多年来,我一直关注着学校教育,对儿子的学前教育自我感觉也良好。可《发现母亲》不仅让我看到了自己荒废了许多对儿子早期教育的大好时光,而且也让我找到了那些学校教育顽疾难以治愈的症结----家庭教育的薄弱。《发现母亲》让我对家庭教育又有了更深的理解。一、不能忘却的悲剧令人心酸的往事。王华东出生于1963年,出生后不到半年,便因母亲的长病被送到了外祖父家,一住就是十年。等他再次返回父母身边时,迎接他的家庭气氛比当时全国的气氛还要沉闷。父亲是被*的走资派,父母微薄的工资要养活包括他在内的三个男孩子,本来就很低的生活水平,又增加了一个“费衣费鞋只会吃饭不会做事”的饭桶。更糟糕的是由于外公外婆多年的溺爱,使他更难“入家随俗”了,他搅乱了原有的家庭秩序。从被父亲“打服”的那一天开始,他就在心灵深处对抗着这个家,对抗着父母。“家是令我恐惧的地狱!家的外面永远是美丽的,离家越远,这种美丽越动人!”“随着年岁的增长,这种敌对不仅没有消除,相反更加仇恨”“我考大学的烈动因,就是要远远的离开这个家”。

为了减轻心中的压抑,我不想继续整理那些悲剧。其实,天底下的许多悲剧,都是可以避免的,特别是由教育不当产生的悲剧。提高教育水平是提升人类素质的重要手段,目前我国正在进行这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全国上下从教材到教育理念,从教育方法到教育设备等都在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学校教育的确在改变,而且已初见成效。但是,受王华东老师的启发,我认为我们的教育改革,少了很重要的一部分,那就是家庭教育。我们不妨做个试验,把一个孩子从小到大学习生涯中的老师换一换(可以换换班级),也就是换成同时代的其他教师,我想结局一般不会发生很大的变化。因为同样环境下,社会对教师的要求都是统一的,老师的素质虽有高低之分,但是相差不会很大,每位老师最低标准也要拥有教师资格证。而如果把一个刚生下来的孩子送到一个不同环境的家庭里去养育,孩子将来的结局肯定会与亲生姐弟大相径庭。我们都能看到,从一个家庭里走出来的几个孩子都有惊人的相似,除了遗传素质的影响之外,更重要的是在后天接受了相同家庭教育的影响。

目前,我们的学校教育有各级的政治机构、专业机构在引领,有众多的家长和监督部门在监督,这些都促进了学校教育的质量。可家庭教育呢,有哪个专业机构和部门在监督评价检查每个家庭的教育情况呢?父母教育水平提升只是一种自发行为,有多少不具备做父母资格的人正在为人父母呢?其家庭教育的效果自然相差悬殊。所以,我国的家庭教育的水平不足,已经严重影响到学校教育的发展,影响着人的素质的提升。在良好的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下,人才才能大批地涌现,教育才能充分发挥它的价值,否则,再好的学校教育也像一个跷脚走路的残疾人,它永远难以发挥出速度和水平!

《发现母亲》给了我们一个全新的视角。用他自序中的话:“愿天下人共读之,不仅仅是读这本书,甚至就不是读这本书--而是读父亲、母亲这样的大书,而是读做人、做高尚的人这样的大书。因此,不仅愿天下人共读之,更愿天下人共勉之、共行之。”

最后,我用此书后记最后一句作结:“每一个母亲都有一个好孩子,每一个孩子都有一个好母亲”!

寒假期间读了《发现母亲》这本书,把80万字的书读完,应该也需要一番功夫,但我还是非常着迷的把它“啃”完了,细细回味,觉得它确实值得一读。一是敬佩作者不但文才好,而且更重视通过事实、实例和各种实验来阐述自己的观点,让人不得不信服;二是感觉自己这方面了解的太少,看到这本书有些晚了,错过了教育孩子的时期,(三岁决定人的一生)但不管怎样说,因为毕竟我们是做教师的,我们可以把我们的学生当成是我们的孩子般的来爱护、教育。读了此书,有3点很值得共享。

一、所谓让孩子玩,正确的说法应该是让孩子在不知不觉中学,同样是搭积木,在开始是让孩子训练手的灵巧性,在稍大之后可以告诉每一块积木的作用,一个5岁的孩子和一个3岁的孩子在搭积木时不应该是一个层次上的,但现在孩子却是如此,这就是如同孩子在上课,而老师每天只让孩子念同样的课文,因此,孩子的玩不应该是“瞎玩”,至少不应该全部是“瞎玩”,应该是有目的的,是睁着眼睛的玩。做为一名母亲,我们经常提到的一个观点就是让孩子尽情的“玩”吧,“玩”就是孩子的第一任务,这我很赞同,读了《发现母亲》的书,我开始意识到“玩”的真正意义和价值。自己的生活中,也立志做个好母亲,好好的陪孩子玩,还要赋予“玩”丰富的内容,我想我会做到的。

二、铃木镇一认为要改掉坏习惯是不可能的,能做的便是培养正确的习惯以超越它。

确实是,一个坏习惯是很难改正的,他是学生长久以来养成的习惯,特别是坏习惯往往有它优越舒适的特性,很难让学生一次改正,但我们可以给学生一个过程,经常的在孩子的耳边提醒,以督促他们形成好习惯,超越坏习惯,我想经过这样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孩子也许就能体会到自己的成功与进步了。

三、家校结合的方法:冷静的帮助孩子分析自己的错误,启发孩子理解老师的心情,指出老师是关心和爱护他的,老师虽然生气,只要他认真改正错误,老师就会欢迎,同时,母亲要把孩子改正错误的决心转告老师,让老师对孩子不抱成见。对孩子的进步充满信心。

做为一名教育者,我们要经常的跟家长打交道,共同探讨教育孩子的良方,有时会把孩子的错误毫无保留的告诉家长,而很多家长处理问题的方式是不同的,有的直接就在老师面前揍孩子了,有的回到家里训,有的则能处理的很科学。所以,我们还有义务去感化,甚至是教育家长,正确的面对孩子的错误,用科学的家校结合的方法去管理和培养孩子。

书中倡导的好:教育应该同孩子一道成长!教师是教育的执行者之一,我们也该一道成长了,给自己的孩子做个榜样,更给身边的孩子做个榜样!

发现母亲读后感(三)

“上帝之所以先造出男人,并不是因为男人比女人优越,而是因为男人比女人好造,上帝先造出男人这个试验品后才去造女人。当上帝把女人造出来后,上帝造人的任务也就完成了:它把这一任务交给了女人!母亲的工作正是上帝的工作!”--题记

假期里我在读一本厚厚的书(八十万字),书名叫《发现母亲》,作者王东华。1999年,王东华推出他历时6年,精心打造的80万言教育专著《发现母亲》,第一次系统论述了他在母亲教育方面的10大发现,呼唤全社会重新认识母亲的价值。该书一经推出,无论是对图书市还是社会思潮,都形成了一股强劲的狂飙,将数亿双目光都共同投向了母亲教育,从而历史性地将母亲教育掀开了崭新的一页。

“所有的不幸和悲剧其实都可以追溯到家庭,追溯到童年的不良影响。悲剧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知道悲剧发生的原因,是不知道在今后如何去避免这类悲剧的发生,而这才是最可怕的!

“在一个充满自私、卑俗、猥琐的家庭里是不可能培养出一个志气高昂的人的。这些人尽管生理健全,但是却缺乏最起码的责任心,他们的孩子生理上健全,但精神上却被他们亲手制造的一次次精神车祸致残,成为精神不协调者,成为*性的人格,成为罪犯,这些人象繁殖苍蝇老鼠一样在地球上为我们人类繁殖精神残疾者。

“在现代社会,什么都强调学习和考核。没有人敢不经过充分的练习就走上舞台去演奏钢琴,没有谁敢不经过考核就把汽车发动后开到市区,但是人类何曾出现过为了哺育孩子而去精心设置的育儿学校呢?我们社会对那些从事儿童工作的各种人员,如教师、医生、幼儿园里的营养师等都要进行专门而严格的训练,可是对在孩子生活及成长中担负最重要培养任务的人──母亲,却视而不见地没有给予任何专门的训练乃至最低程度上的提醒!

“一个有着明显道德缺陷的家庭里是不可能孵出金色凤凰的,而为了给孩子创造一个最基本同时也是最必须的成长环境,净化我们自己就成了最主要的任务。

“象服兵役一样来服母役

……

读了以上文字,相信每个做家长的都应该有一种被震撼的感觉。多少年来我们强调家庭教育,但并没有从这样的高度去认识,当今的独生子女时代更是让我们意识到家庭教育对孩子的重要,在读过文中许许多多生动的案例后我们更意识到家庭教育中母教尤为重要。

我们反思自己的成长经历和自己的孩子的成长经历,我们都会或多或少地有一种遗憾的感觉,尤其是读到那句象服兵役一样来服母役,真觉得很在理,应该让所有的做妈妈的和即将做妈妈的明白这个道理,并且心甘情愿地履行母亲的一切职责。

我们经常与一些孩子的家长交流,交流中我们会发现孩子家长的行为带给孩子的影响是最明显的,有的家长无理取闹,表现的没有教养,他的孩子必然也是那种顽劣且不容易教化的孩子,我们都知道这并不是遗传,而是家长的言行对孩子的耳濡目染。曾经有个孩子打了人却拒不认错,找到家长的时候我们便找到了答案,原来他是从家长哪儿学到的“功夫”。

相反,一个有责任的家长,即使孩子身处非常不利的环境或者家庭遭遇重大变故,也能以一个家长的责任化解不利因素,使孩子在家长的关爱中健康成长。我校曾经有位同学的家长因婚外恋使夫妻感情破裂,离婚后,孩子跟随母亲,但是这位聪明的母亲不是向孩子喋喋不休地诉说其父亲的不是,而是从孩子的健康成长出发,告诉孩子离婚仅仅是大人的事情,爸爸妈妈都像从前一样地爱她,把家庭离异对孩子造成的伤害降到最小。我们从孩子身上看不到一般的离异家庭孩子常出现的情绪和性格变化问题。这位母亲是明智的,她懂得斩断痛苦的链条,保护孩子心灵不受伤害和污染。这是真爱,大爱。

如果所有的家长,所有的母亲都能认识到一个母亲的职责和义务,那会给无数的孩子带来快乐的童年和谐的人生。这对于家庭幸福,对于社会和谐都将是非常有利的。

1999年,王东华推出他历时6年,精心打造的80万言教育专著《发现母亲》,第一次系统论述了他在母亲教育方面的10大发现,呼唤全社会重新认识母亲的价值。该书一经推出,无论是对图书市还是社会思潮,都形成了一股强劲的狂飙,将数亿双目光都共同投向了母亲教育,从而历史性地将母亲教育掀开了崭新的一页。这10大发现是:

第一大发现:人在出生时大脑的大部分还是空白,还要在出生后继续形成,还要经过第二次诞生,也就是在接受外界各种信息的刺激下,人脑才能最终变得聪明和完善。早期外界的信息刺激不仅对人脑的完善有着异乎寻常的重要意义,而且就是对可塑性较小的动物大脑的发育也有着不可小觑的力量。

第二大发现:王东华认为,人是早产三年的动物,三岁后才渐渐分开。在人生的头三年存在着一个镜像期,这时,孩子的大脑像海绵一样全盘吸收他所感受到的一切。孩子的头三年不是没有记忆,恰恰相反,正是这些记忆构成了人生生活的基础。人存在一个比性本能更为本质的智本能,与性本能不同的是,它的发育期是前几年,一旦错过,智本能便迅速递减,出现萎缩现象。因此婴儿的一年决非普通意义上的一年,孩子的一年等于十年。

同时,王东华也提醒广大母亲,孩子的头三年固然是智力发育的期,但母亲的行为对孩子的影响更大,千万不要只重视孩子的智力而忽视了对孩子行为范式的培养,而这比智力要重要得多。

第三大发现:王东华认为,孩子越小,母亲的作用越大,婴儿出生时都是同母亲联体的,因此存在着一个宫外孕期。母乳喂养的重要不仅在于身体营养供给,更在于这种精神交流的皮肤传爱。通过宫外孕期孩子同母亲产生心灵感通,这种感通形成恋母情结。恋母情结并非性情结,而是心理情结,强大的恋母情结最终产生心理支持,这便是宗教、信仰的由来。

王东华提醒母亲,母乳喂养是母婴连体的一种替代脐带的乳带,对孩子精神发育极为重要。哺乳是母亲身体恢复的一次软着陆。孩子由母亲亲自抚育,否则极易出现亲生后母现象和孩子的心理混血现象。

第四大发现:王东华认为,人的成长是由智力、意志、品德、气概这四个主要方面构成的。这四者中,位于首位的是气概,其次重要的是品德,它决定的气概的方向正确与否,并为气概的实现提供强大的社会支持;再次则是意志,它为气概的实现提供个体非智力方面的支持。最后才是智力,它仅仅提供工具性的帮助。因此,智力在人的成长过程中充其量仅仅占四分之一。

王东华提醒母亲,孩子在三岁前可以进行早期智力教育,六岁以后就应该重点进行气概教育,特别是对初、高中的孩子,比较好的方法是让孩子读伟人的传记,以感受伟人博大的胸怀。

第五大发现:王东华认为,目前人类的教育已陷入困境,困境的表现是再好的教育却无法拯救道德水平的下降,其原因是教育的观念和方法走到了尽头。他认为目前所强调的教育都是“显教育”,即耳提面命、口传心授,而对于更本质更重要的“潜教育”却不加关注。道德、勇气、责任感等都不是通过教育者的“教育”就能起作用,而是通过教育者的“做”才能达到目的。过往的教育学是“教”的教育学。在此之后的教育学将是“做”的教育学。对于这种“潜教育”,王东华不仅指出其存在及作用,而且还详细分析了其特征,即习育与化育。习育是指行为的学习,化育为精神的学习,从而与现在的教育构成心得大教育观。

第六大发现:王东华认为,教育孩子是世界上最深的学问,尤其是在孩子生命最初的几年,他生命中最本质最重要的东西都是由母亲给予的,这种教育不仅影响着孩子自己的一生,而且同样以社会遗传的方式,也强烈地影响着更下一代的成长,没有哪一种教育比、母教的影响更为深远和永久。王东华提醒母亲,你可以不是天才,但你可以成为天才的母亲,母亲是孩子的总设计师。

第七大发现:母亲的工作是我们这个世界上最有价值的工作,也是这个社会最为崇高的工作,更是最有创造性的工作。

王东华提醒母亲,走出家庭,回归母性,每一个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付出辛勤劳动的母亲,都会在今后的岁月里获得社会和孩子给予的丰厚的爱的利息。

第八大发现:同父亲相比,母亲在育儿方面有着本能的优越。父亲在孩子长大后作用日显,父亲代表的是外在的世界。男性的特点适合于物质再生产,女性的特点适合于人口再生产。人类的错误在于男性中心主义,让女性放弃育儿去从事他们不擅长的物质再生产。

王东华提醒母亲和社会,现代知识母亲普遍感到太累,原因在于放弃育儿主职再到社会上找活干。这是典型的本末倒置。

第九大发现:母亲是第一生产力。综观人类历史,一个天才竞出的时代,无不是女性地位较高的时代,无不是对孩子教育重视的母性绽开的时代。

王东华提醒社会;发展的硬道理是教育,是基础教育,是儿童教育,是母亲教育!我们必须进一步提高对教育的认识。教育应该为一切问题的首位。

第十大发现:母婴必须规划,育儿工程必须是全优工程。教育必须从娃娃抓起,但是,娃娃靠谁去抓呢?要靠母亲,而母亲又不可能游离于社会之外,因此,必须以全社会的系统工程来对待。计划生育不过是解放妇女,控制人口,而母婴规划才是让母亲成其为母亲。因此,王东华提出了优识、优体、优恋、优婚、优孕到优娩、优养、优育、优教、优境的母婴规划工程。

王东华提醒母亲,孩子不是某个人的,孩子将要成为社会的公民,孩子是全社会的财富,因此全社会都应该关心孩子,关心母亲。

发现母亲的读后感【篇2】

《发现母亲》这本书,在09年刚进入母婴中心时,就听曹主任说过,更清晰的记得她说过书中的两句经典“你可以不是天才但你可以是天才的母亲”,“推动世界的手是摇摇篮的手”。但我却一直没有接触过它。

《发现母亲》是教育学家、社会心理学家王东华用十年的时间写出的一部关于母亲与教育的书籍。他提出:“女性的特点适合人口再生产,男性的特点适合物质再生产,人口再生产的重要性远远高于物质再生产。”“在孩子成长过程中母亲的作用要在90%以上。”“女人的名子叫母亲,母亲能顶半边天。”

母亲最重要的责任是让自己成为一个教育家,教育好孩子,如果每一位母亲都能做到不但把孩子养大,而且还能教育成材,那将是对社会做出的最伟大的贡献。如果母亲送给社会的是一个不合格的人那就会成为社会的负担。面对这样的结果做为母亲就不仅仅是对不起孩子了。

发现母亲的读后感【篇3】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网络科学的普及,各种娱乐方式充斥到现代人繁忙的生活中,传统的书籍也让不少年轻人逐渐淡忘。然而,再读《发现母亲》时,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这句话又在我脑海中浮现,曾经的学生岁月,书,就是我们的精神食粮,为了充实自己的思想,为了不至于虚度我们的年少青春,每天不管有多忙,总喜欢在睡前读读书,看看报,而那也仅仅是曾经的事情。《发现母亲》这是一本由教育学家、社会心理学家王东华写出的一部关于母亲与教育的书籍,从阅读之处对我的吸引,到之中,之后,她都深深地打动了我,引起了我的沉思

书本封面的两句话:你可以不是天才但你可以成为天才的母亲,推动世界的手是摇摇篮的手。赫然映入我的眼帘,也是作者在这本书中最有价值的体现,读罢这本书,这两句话贯穿全文,久久在我心中回响,作为一个幼儿园教师同时又作为一个未来的母亲,我深深地感到自己身上肩负的责任。

记得我们伟大的毛泽东同志说过,你们就像是早晨8、9点钟的太阳,这个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但终究是你们的。看来古往今来,国家、社会对孩子的期望是很高的,孩子的未来就是国家的未来,孩子的希望就是社会的希望。这个未来跟我们的母亲又是分不开的,这个希望的实现与否离不开母亲的栽培,早晨的太阳仍然需要母亲来托起! 孩子的教育与成长便是生活中的风筝线,即使远在天边,那风筝线还紧紧地握在母亲的手里。只要稍微注意我们所熟悉的伟人和名人的成长经历,我们不难发现母亲对孩子的影响有多重要。母亲最重要的责任是让自己成为一个教育家教育好孩子,如果每一位母亲都能做到不但把孩子养大,而且还能教育成材,那将是对社会做出的最伟大的贡献。如果母亲送给社会的是一个不合格的人那就会成为社会的负担。面对这样的结果做为母亲就不仅仅是对不起孩子了。

回想起自己的成长经历,我深刻地体会到母亲对自己人格发展的重大影响。母亲虽然学历不高,却十分重视对我们的教育。无论是待人接物,还是日常学习,她都能身体力行,用行动来引导和教育我们凡事都要认真做,不仅是对社会的负责,也是对自己的严格要求。现在回头再想,她虽然不会讲太多的大道理,却用勤恳工作在左邻右舍中换来的认可和无数赞美影响着我们认真学习,努力工作,可以说是我们心目中最值得尊重的人生导师。

从自己的成长经历我得到了这样的启发: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母亲作为孩子的人生第一老师,许多东西都是孩子第一时间从母亲身上模仿学习出来的。一个孩子长大后对社会是否有贡献,是否成为对国家有用之人,关键就是我们的母亲,母亲是一种职责,世界上最重要的一份职责 就像作者所说的,伟大人物的塑造都离不开伟大的母亲,母亲是孩子的总设计师。

所以,要努力向优秀的母亲看齐,做孩子的导师

相信《发现母亲的读后感》一文能让您有很多收获!“好读后”是您了解读后感的必备网站,请您收藏hdh765.com。同时,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发现母亲的读后感200字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