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读后感范文 > 人与故事的读后感 > 地图 > 人与故事的读后感,2024人与故事的读后感
人与故事的读后感相关栏目
人与故事的读后感热门栏目
人与故事的读后感推荐
人与故事的读后感

(共 2798 篇)

  • 1、 人与故事的读后感700字6篇

    无论是学生还是白领,写文档都是日常学习生活的一部分,可以在网上收集一些优秀的范文。范文是一个写作的大宝库,如何才算是写好范文呢?经过收集,小编为您献上人与故事的读后感,希望对你的工作和生活有所帮助。

    人与故事的读后感 篇1

    经典寓言这一章节是《小故事大启示》中最后一个章节,也是告诉我道理最深刻的章节。《牧羊人与狼》这个小故事就收录于经典寓言这个章节。牧羊人和狼之间会发生什么事情,它们是好还是坏?故事的起源和结果又是怎样的呢?故事中的道理有会是什么样的呢?在下面的故事中,大家就一定会明白的。在作文的最后,大家还可以体会我从故事中领悟到的道理。

    《牧羊人于狼》这个小故事的大意是这样的:一个牧羊人意外地捡到了一只小狼,他把小狼带回家养,盼着小狼快一点长大,但是,牧羊人的目的是让这只自己养大的狼去偷别人家的羊。一天又一天过去了,在牧羊人的期盼下,小狼终于长大了,它尖利的牙齿和凶狠的眼神就是最好的证明。牧羊人觉得时机到了,就教它怎样去偷抢别人家的小羊,并且不让别人发现。狼不知道自己做的是坏事,就听主人的话,轻轻进别人家羊圈,吓晕羊,再拖回主人家。他做了几次后,觉得这样不好,但又不能违背主人的意愿。一天,主人又让狼去偷羊,狼忍无可忍地说:“你让我养成偷的习惯,那你也得看好你的羊,我生气的时候,可不能保证它们是安全的。”

    看来,让别人替你做坏事的时候,同时你自己也要小心跟着遭殃。

    人与故事的读后感 篇2

    学校对面有一个自助图书馆,爸爸给我办了一张卡。我不停地借书,专借那些适合我看的书。那次,我借到了《人与动物感情的故事》。这本书很好看,讲了当那些小动物用世界上最无助、最弱小、也最执著的声音告诉我们,它们也是生命,甚至它们也有智慧时,我们多少有些震撼了。

    我喜欢这本书中的《灵猴之死》、《我家鹩哥“无话不谈”》等。最有趣的是《灵猴之死》。讲的是有一个人养了一只猴子,它会帮他的爸爸做家务,还帮他的奶奶治过病呢!

    有一次他有一个朋友,有一个玻璃球,他的朋友说那个玻璃球是琥珀,他就想玩那个琥珀,他的朋友不让,他俩就打了起来,他打不过他的朋友。灵猴跑来,把他的朋友抓了几血痕,他才能跑回家。他把这事告诉了爸爸妈妈。爸爸把灵猴赶了出去。村长带着一把尖刀和一群人来报仇了。因为村长的儿子被抓伤了,他说是你们家的灵猴抓的。村长说杀了灵猴就行了。可是没找到,村长他们就埋伏在屋子旁。

    第六天半夜,

  • 2、 罗马人的故事读后感600字

    我最近看了一本书,叫《罗马人的故事》。这本书很详尽的讲了古罗马的历史。虽然我现在还没有看完,但是我发现了古罗马在当时成为一个强大的帝国,与他们的习俗非常有关。 我注意到,很多民族在征服了其他国家或者民族之后,做法都出奇的相似。有的国家劫掠一番之后就带着大批的战利品离开了,有的国家还会掠夺一部分人民用作奴隶。但是我觉得这样的做法并不能使战争带来的收益最大,他们放弃了一样很大的资源,就是土地。古罗马的人民在各个大小战役中,给予战败国本国的公民权,或者通过缔交“拉丁同盟”的方式来扩张自己的版图。但是我认为,罗马能从一个蕞尔小国,发展为如此庞大的帝国,善于同化别的国家只能说是表面上的原因。究其根本我认为是当时罗马人开放包容的内心。 早在罗马王政时期,罗马人包容的传统就已经被打下了。当开国君主罗慕路丝死后,继任他的就是刚刚被同化入罗马的外邦人—努尔。自此之后,直到王政时代结束,罗马王的位置经常会给并非罗马本土的人。后来罗马王政虽然陨落了,但是罗马人的开放包容保留了下来。一直持续到后来的罗马共和国时期,也就是罗马开始统一意大利南部以及西西里岛的这一时期了。罗马人不仅给予战败国本国的公民权,而且甚至允许他们持有双重国籍。而且平等对待所有的民族,就连修路,也会为新加入罗马同盟的城邦而继续延长。这些种种举措,不仅使罗马得到罗马联盟的爱戴,更使得西西里岛的叙拉古等城邦直接投靠了罗马联盟,最后才进一步赢得了布匿战争的胜利。 这种思想,也为罗马带来了强大的凝聚力。他们包容所有来投奔的民族,所以所有人都将罗马视为自己的母邦。有着与之共存亡的决心。所以在汉尼拔接连大破罗马军队之后,罗马还会有前仆后继的公民自愿参军。 这包容的思想,一直延续到罗马帝国时代以前,我认为这就是罗马可以打败迦太基,日耳曼等众多强国的原因。

  • 3、 《机器人的故事》读后感

    在暑假里,我读了这本《机器人的故事》,书中大约介绍了7种机器人,第一个是罗比,它是当时美国机器人公司生产出来最先进的机器人之一,它不会说话,它是家庭保姆型的机器人,被卖给了威斯顿夫妇家,他们的孩子格洛莉很喜欢和罗比在一起,当她不知道罗比在哪里了,她便没有了笑容。这个机器人是很落后的,书后面的另外6个机器人则非常先进,特别是最后一个机器人,竟然是仿着人造出来的,外表跟人一模一样,说话也非常像人的声音,还会吃东西呢。他还竞选上了市长呢,机器人真是花样百出啊!

    从引子中苏珊·卡尔文博士说的话中我可以知道:“机器人不仅仅是用金属制造的,它们也有思考问题、判断事物对错的能力的,它们是最可靠、最有效、最忠诚的生命。”从第二个故事“硒湖边的圆圈”中的机器人斯皮迪,由于人给它下错了命令,使得它左右为难,在硒湖边转圈圈,由此可以看出机器人是服从并执行人类给它下达的命令的,但是我们人类也不可以将机器人看做是自己的奴隶一样,更不能像“让我闪,我就闪”里面的研究人员布莱克对待第十号内斯特那样,有些人觉得机器人只有被人输入知识它才懂这种知识,其实机器人也是有学习能力的。而“上帝的代言人”里的库迪就是个例子,它自以为自己是上帝的代言人而把两个工作人员关了起来,自己操作,还是稳住了波束。

  • 4、 危机与克服——《罗马人的故事》读书笔记与感悟

    危机与克服——《罗马人的故事》读书笔记与感悟

    这册讲述的是昏君尼禄死后国家陷入内战以及逐步走向正轨的三十年。

    昏君的破坏力不仅仅是其生前的胡作非为,其死后导致的混乱往往毁灭性更强。罗马在尼禄死后两年内换了三个皇帝,各军团之间相互厮杀,几个小城市被完全摧毁。gdp估计倒退很多年。于此同时,一些行省兵开始叛乱,同盟国开始闹独立,比如犹太王国。总之内忧外患接踵而来。

    幸好韦斯帕芗获得了皇帝的位置,他没有什么伟大之处,只不过“常识健全”而已。兵荒马乱那两年的三个皇帝,都犯了很多常识性错误。想想我们的现状也是,或许根本不需要什么“更大的勇气和更多的智慧”去改革,只要不自欺欺人,不出一些常识性的错误,很多问题和矛盾就逐步解决了。

    对了,就是这名韦兄,当年在尼禄皇帝的诗歌朗诵会上打瞌睡并被皇帝发现,很长时间觉得自己出头无望了。没想到造化弄人。

    韦斯帕芗把皇位传给了大儿子提图斯,结果挺能干的小伙子刚好碰上千年不遇的大火山爆发,忙着一线指挥救灾,两年在位就累死了。提图斯的弟弟图密善接位。这哥们还没有学好帝王术,没有特别的作为,女人关系方面处理比较乱,结果被皇后的奴隶给暗杀了,读书笔记死后还被元老院处以“记录抹杀刑”,也就是以他命名的所有各种法律,工程建筑都要更换名字。作者也有点看不起他,本册书350页啊,只给了图密善50页,要知道,本书记录的三十年历史,他在位十五年!

    图密善被杀后,涅尔瓦,一个七十岁的老头,被推上帝位。由此,长达近九十年的五贤帝时代拉开序幕。

    本册书中,作者穿插不少精彩的反思和总结。风格有点像《流血的仕途》,书中的总结性评论远比历史故事本身要有意思多了。我感觉,作者是写到这第八本,才积累出史学家的功力。

    下面我摘录几句精彩的句子:

    1、能否从历史中吸取教训,决定性因素不在于教授者一方,而在于学习者一方的资质。(联想到我们国家的上届大佬们经常请教授上课,没见进步,终于知道原因了)

    2、要想结束内乱,与凯撒和屋大维时期不同,即使缺乏一些想象力,但只要具备能够清楚地了解现在需要做什么并付诸实践的健全常识就足够了。

    3、有些人在和平时代一无是处,一发生战乱便崭露头角

    4、在统治者看来,越是优秀的民族越不好统治,如果是平庸的民族,被打到社会底层也不会有反抗的能力和勇气。

    5、为了在残酷的现实中存活下来,往往容易将希望寄托在梦中,犹太教中期待救世主的教义就是一个例证。

    6、在

  • 5、 《人与企业的关系》读后感

    《人与企业的关系》读后感

    我理解文章的核心思想就是许先生在文章中阐述的那句话:没有企业当然就没有人在企业中的一系列活动,人是企业的主体,企业是人的平台。所以,人必须依靠企业,而企业更需要依靠人。这一段文字将人和企业的关系讲得非常通透。

    许先生在文中提出企业发展壮大的过程就是消除企业危机的过程,而消除危机的根本办法,还是依靠企业中的人。市场竞争的实质就是人才的竞争,明智的企业家都是把人才排在第一位。正是秉承着这样的企业经营理念和用人观,许景新先生一手创办的建华建材集团持续发展至今。

    成功的企业家也许都有相似之处,2003年,在联想企业变革的大裁员过程中,一名离职员工在网上发了一个联想不是家员工真不能把企业当家 的帖子,一时间在网上掀起了轩然大波。作为联想的创始人柳传志,在联想深陷舆论漩涡之中时,公开发文进行了回应。其中有这样一段关于人和企业的关系的文字同样发人深省:一个企业应该遵循的最根本原则就是发展,只有发展才能做到为股东、为员工、为社会几个方面负责。而从发展的角度出发,企业就必须上进,内部就必须引进竞争机制。员工在联想既要有感到温馨的一面,更会有奋勇争先而感到压力的另一面,因此不能把企业当成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家是必然的。在家里,子女可以有各种缺点,犯各种错误,父母最终都是宽容的,企业则不可能是这样的。

    作为一名职业经理人,我的领悟和体会是:公司不是家,公司是一个平台,公司和我们是一种为了实现共同目标的联盟关系。我们不要强求公司会像家人一样无原则、无限度的去包容我们所有的不足和原谅我们所犯的错误,体察和理解我们所有的情绪波动。我们需要用职业态度去面对公司、用专业精神去履行公司赋予我们的工作职责,在公司提供的平台上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和公司需要创造的价值。

    正所谓,同心者同路。公司是一列不断驶向远方的列车,每一站的停靠都会有人上车下车,只有目标一致的乘客才会一起到达终点。

  • 6、 人与永恒读后感

    【篇一:《人与永恒》读后感】

    提笔之前,我重温了一遍周国平先生的《人与永恒》。这是他早期的一本书,是他在研究尼采的同时,随手写下的内心的点滴感思。起文笔随性,文字朴实。细细品来,觉得意义深刻。文字奇妙的排列组合竟散发出如此芳香凛冽的人生真谛,正如哲学家生活在永恒中,诗人生活在瞬时中,他们都不会老。

    在世界万物中,人是最大的谜,在人类心目中,永恒是最大的谜。展现了人生意义探求的广阔领域,生与死,爱与孤独,自然与生命,真实,美,等等,无不是人与永恒相沟通的形式与体验。人是唯一能追问自身存在之意义的动物,这是人的伟大之处,也是人的悲壮之处。因为意义没有确定的标准,寻求生命的意义,可贵的不在意义本身,而在于寻求。

    从生到死,人的起点和终点都一样,人会遇见不同的路途风景,但人的情绪大多是相似的:快乐与悲伤,程度的不同只在于两者的界限区分不同,就这样形成两种人,乐观者与悲观者。对我们年轻人而言,生与死的两头都很遥远,无法感受生命开始的神圣,也无法感受死亡宣判的恐惧。我们只是在行走,一路寻找一路走,生在脚下延续,意义可能在心里,可能在脚印里,始终遍寻不见。但我始终相信,有自我感知,有精神品级,就足够。

    爱是人生最美的梦,爱情一直是不朽的传说。人类想要幸福,把爱情当作终极象征的幸福,但世间好多的爱都不幸福,要么是难成眷属的无奈,要么是终成眷属后的厌倦,就如庄子云,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相濡以沫,却让人厌倦到老;相忘于江湖,却让人怀念到哭。爱不是一潭死水,而是一股涓涓细流,时间在走,一切在变。没有什么人什么事会静止不动地等在原地。拥有的时候要懂得珍惜,失去的时候要懂得忘记,再铭记于心的曾经也只是过去,过去在去。回忆始终是时光赠予的最好的礼物,带着这份礼物,可以微笑着往前走。

    爱与孤独一直是个矛盾,人怕孤独,这是大多数人的宿命。宿命的原因在于他们不理解孤独,孤独源于爱,无爱的人不会孤独,理解孤独的人学会珍惜自己,能领悟人生根本性孤独的人,便已经站到了一切人间欢爱的上方,不会做爱的奴隶,不会丢失自己。对人生深刻的感受大多是自我意识的产物,很难让别人懂你所懂,想你所想。所以,学会孤独,学会与自己交谈,听自己说话,就这样学会深刻。无聊者自厌,寂寞者自怜,孤独者自知。理解孤独的人,内心会冷暖自知,会眼神清亮,是一种智慧。

    这个社会,经济发展,旅游业发展,大自然遭受破坏。周国平说:世间最甜美的

  • 7、 人与骆驼读后感
    人与骆驼读后感 陈琬婷 《人与骆驼》讲述的是:在一个同脚下小河边,来了一匹骆驼。人们第一次看见骆驼,过去从来没见过这个庞然大物,感到十分恐惧和震惊,有的说:“这大家伙一定很凶。”有的说:“这个庞然大物,会不会吃人呀?”总之,人们吓得纷纷逃跑了。” 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没有发现骆驼伤害任何人,也没伤害任何动物。这时,有个人壮着胆子,勇敢地去接近它,一步一步试探着,骆驼没有什么反应。这人又走到骆驼跟前,抚摸着它的身子,还摸摸它的头,那骆驼只是摇摆了一下身子。这人用树枝打逗了一下,骆驼不以为然地站在那里。这人见骆驼如此老实,便骑到它的背上去了,那骆驼还驮着那人走了几步。 这进,人们都有围上来观看那骆驼,这人向大家说道:“你们看,这个庞然大物根本没有一点脾气,倒是挺温顺的。 说完,这人还给骆驼装上缰绳,交给孩子们牵走了。 这个故事说明,认真细致地熟悉,了解事物,便能消除对事物的恐惧。
  • 8、 《罗马人的故事——基督的胜利》读后感

    《罗马人的故事基督的胜利》读后感

    罗马人的故事第十四册基督的胜利主要讲述的是公元337年至公元397年罗马帝国在基督的影响下所发生的故事。此时期的主要皇帝是君士坦提乌斯、尤里安、狄奥多西。

    君士坦丁大帝逝后,东方波斯的威胁与蛮族入侵已成为常态。这对于庞大的罗马帝国仍非最沉重的打击,更厉害的对手来自急速壮大的基督教。君士坦提乌斯追寻父亲的脚步,继续提振基督教会的地位,排挤罗马传统宗教。罗马即将变天之际,叛教者尤里斯豋场,为众神力挽狂澜。对蛮族出乎意料的战功和推动政策大刀阔斧的态度,为他赢得军民爱戴。他做的不仅于此,他下定决心要反抗五十年来强力来袭的基督教潮流。试图扭转乾坤的他,身殉波斯战役,好不容易重启的神殿大门,再度紧闭。

    几点启示:

    一是基督教对社会和国家的影响和作用。罗马人一直信仰多神教,而基督教是一神教,多神教的特点是共存共生,而一神教的特点是排他性,唯我独尊。君士坦丁大帝的米兰赦令让基督教恢复了合法地位,而大帝的的儿子君士坦提乌斯扶持基督教的优惠政策,使基督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而狄奥多西皇帝在基督主教安布罗西乌斯的影响下,把基督教定位罗马国教,把所有的异教定位邪教。皇帝依靠制定法律的权利,把宗教信仰法律化,因此,所有其他宗教信仰都成为打击的对象,并通过法律实行严厉的惩罚。这样,就阻断了文化的交流,思想的创新,活力的发挥,使罗马变成了完全不是罗马特点的帝国。

    二是基督教成为国教后,基督教不仅战胜了其他宗教,而且也战胜了皇权,使教会的地位高于皇权。因为皇帝的权利是由上帝赋予的,因此皇帝就应该听从上帝的旨意并为上帝服务,否则就是违背上帝旨意,就会受到惩罚。使宗教支配了现实世界。

    三是尤里安皇帝给我们成长的启迪。24岁之前的他生长在幽禁的皇宫里,他的所有言行受到了极大的限制,但是他埋头钻研哲学和学问,当24岁任命为副帝的时候,在边境中,他强抓机遇,虚心学习,敢于担当,以强烈的责任感和不断成功带来的亢奋感,促使快速成长。以哲学家和政治家的眼界思考现实,逆潮流而上,纠偏信仰,锐利改革,取得了骄人的业绩。但是却因沙场战死而遗憾终身,如果在位执政不是19个月,而是19年,那罗马帝国将会改写历史。因此说,只有英雄才能改变历史,平民永远不会改变历史。机会也是给有准备的人提供的。

  • 9、 《希腊人的故事》读后感3000字

    我的习惯,读书先读人。尤其是特色鲜明的作者,我会花不少精力去叙述我对作者的理解。这种理解,我个人的习惯是从书中文字背后去感觉作者,之后才考虑去百度。

    盐野七生老奶奶无疑是个人特色极其鲜明的作者。而且这老奶奶的叫法,只是从年龄来称呼的。如果从书中的感觉,我倒是觉得称她盐野小姐姐更符合逻辑。为何?容我细说。

    1. 先借用百度对盐野七生的文字:日本女作家,1937年出生于日本,26岁游学意大利两年,深感日本是个没有英雄的国度,回日后不久毅然出走,再赴意大利,定居罗马,一住至今,终生研究罗马史。这种崇拜英雄的倾向自始至终,所以老奶奶的心里一直住着小姐姐。

    2. 关于书中题材的选取。除了较为硬核的正史材料之外,只要故事情节需要,盐野也会把近似传说的内容放进书里,也或者在几种说法中她就倾向某一种,她就会把个人喜好凌驾于逻辑可能性之上。这也是蛮小姐姐的做法。

    3. 关于对于历史事实和人物的评价。盐野有极为浓重的个人色彩。比如很明显希腊城邦中盐野最喜欢雅典,比如盐野是亚历山大大帝的迷妹,所以关于这些的评价,她有时候主观到让我有些无语。既然她是小姐姐,我忍了。

    这部书书名为《希腊人的故事》而不是希腊历史之类,除了其叙述方式之外,和上述2和3两点我想也是有关系的。用我一个朋友的话说,虽然盐野七生一生有那么长时间在研究罗马希腊历史,但她始终都称不上学者,因为她始终缺乏学者治史必备的严谨严密。

    我好像一直在说盐野小姐姐的坏话?那下面说好话。

    《希腊人的故事》是在我读《罗马帝国衰亡史》过程中读的。衰亡史我开读已经近半年了,目前进度2/3,已后悔。我在没有读《罗马人的故事》之类书之前就读衰亡史,可算好高骛远。

    而盐野小姐姐的《故事》系列,梳理的条理清晰,讲述的生动有趣,是在读大部头偏正史之前入门的绝好铺垫。

    既然讲到这里,我说一嘴我对于读史的简单看法。上来就读类似二十四史之类的,对多数人是不大吃得消的。建议还是以《混子曰》等简单而不简陋的漫画入门,之后读盐野小姐姐《故事》系列这一层不那么严谨但吸引人的作为铺垫,最后再读严谨但多半枯燥的正史。

    以上均是废话。

    下面开始书评。

    《罗马人的故事》分三部分。我也分三部分的顺序各自评论。

    第一部分,文明的诞生。

    克里特文明,迈锡尼文明,之后是希腊文明。这仨只知道时间顺序,是否继承这事现在大概不容易判断,反正文明所在位置差不太多。

    希腊两大代表雅典和斯巴

  • 10、 《罗马人的故事》读后感800字

    《罗马人的故事》读后感800字:

    我最近看了一本书,叫《罗马人的故事》。这本书很详尽的讲了古罗马的历史。虽然我现在还没有看完,但是我发现了古罗马在当时成为一个强大的帝国,与他们的习俗非常有关。

    我注意到,很多民族在征服了其他国家或者民族之后,做法都出奇的相似。有的国家劫掠一番之后就带着大批的战利品离开了,有的国家还会掠夺一部分人民用作奴隶。但是我觉得这样的做法并不能使战争带来的收益最大,他们放弃了一样很大的资源,就是土地。古罗马的人民在各个大小战役中,给予战败国本国的公民权,或者通过缔交“拉丁同盟”的方式来扩张自己的版图。但是我认为,罗马能从一个蕞尔小国,发展为如此庞大的帝国,善于同化别的国家只能说是表面上的原因。究其根本我认为是当时罗马人开放包容的内心。

    早在罗马王政时期,罗马人包容的传统就已经被打下了。当开国君主罗慕路丝死后,继任他的就是刚刚被同化入罗马的外邦人—努尔。自此之后,直到王政时代结束,罗马王的位置经常会给并非罗马本土的人。读后感

    ·

    后来罗马王政虽然陨落了,但是罗马人的开放包容保留了下来。一直持续到后来的罗马共和国时期,也就是罗马开始统一意大利南部以及西西里岛的这一时期了。

    罗马人不仅给予战败国本国的公民权,而且甚至允许他们持有双重国籍。而且平等对待所有的民族,就连修路,也会为新加入罗马同盟的城邦而继续延长。这些种种举措,不仅使罗马得到罗马联盟的爱戴,更使得西西里岛的叙拉古等城邦直接投靠了罗马联盟,最后才进一步赢得了布匿战争的胜利。

    这种思想,也为罗马带来了强大的凝聚力。他们包容所有来投奔的民族,所以所有人都将罗马视为自己的母邦。有着与之共存亡的决心。所以在汉尼拔接连大破罗马军队之后,罗马还会有前仆后继的公民自愿参军。

    这包容的思想,一直延续到罗马帝国时代以前,我认为这就是罗马可以打败迦太基,日耳曼等众多强国的原因。相关:罗马人的故事读后感1500字

  • 2021-04-07

  • 2019-11-06

  • 2019-10-19

  • 2019-10-19

  • 2019-10-19

  • 2021-04-12

  • 2022-12-24

  • 2023-05-08

  • 2023-06-29

  • 2019-09-19

  • 2019-09-25

  • 2019-09-23

  • 2019-09-23

  • 2019-09-25

  • 2019-11-12

  • 2019-11-06

  • 2019-10-24

  • 2019-10-24

  • 2023-01-13

  • 2019-09-20

  • 2019-10-24

  • 2023-01-19

  • 2023-02-17

  • 2019-09-20

  • 2019-10-24

  • 2019-09-19

  • 2021-09-25

  • 2019-10-11

  • 2019-11-06

  • 2019-09-28

  • 2019-11-16

  • 2022-12-15

  • 2021-09-17

  • 2019-11-16

  • 2023-01-19

  • 2021-09-24

  • 2019-09-20

  • 2019-09-20

人与故事的读后感
每当我们读完一些经典书籍后,通常会有一些感悟感想。人与故事的读后感栏目给大家带来大量人与故事的读后感、2024人与故事的读后感等内容,希望能够对大家写读后感悟提供帮助! 更新时间:2024/0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