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读后感范文 > 人与国家读后感 > 地图 > 人与国家读后感,2024人与国家读后感范文大全
人与国家读后感相关栏目
人与国家读后感热门栏目
人与国家读后感推荐
人与国家读后感

(共 2417 篇)

  • 1、 与国同庆(精选)

    我与共和国同龄,十二月十一日的生日,乳名臭头。七岁时报名上幼儿园,父亲才给我取学名建国,并对我母亲说,建设新中国他们这代人是关键。我欢喜若狂,终于摆脱了让我羞愧难当的乳名。

    我记事时已有了小妹,我们一家四口住在矿上的洋房。爸爸是荣转军人,矿上的科长,妈妈是居委会主任,一家其乐融融。

    我上小学三年级时,妈妈生了小弟。弟过百日,是星期天。爸妈抱小妹上街买菜,我在家照看小弟。想起小妹过百日时,妈妈曾拿出藏在箱底铁盒中的麒麟金锁,给她带上说保她长命百岁。我翻出金锁,给小弟带,底下竟是爸妈的结婚证,打开一看,赫然写着日期,一九五三年十月一日!父子之情轰然倒塌,心里好痛……从此我心里结了块疤。上了初中我自感已是男子汉便把久藏心中的“疙瘩”向母亲摊了牌,妈妈这才不得已告诉了我实情。原来我生父与我母结婚时父正在大学读书,婚后他一去不返,音信全无。一九四九年春节,全家正吃年夜饭,我父亲突然返家,怀中抱着一位男孩,还带着全副武装的警卫。原来他率部队南下正好路过家乡。他说男孩一岁多,乳名宝宝,大名建华。他母亲刚刚战死疆场,只得送回家中抚养。父亲住了一夜便匆匆走了。直到一九五二年我母亲才接到他一封来信,却是要求解除父母包办的婚姻。我母亲大哭一场,带我回了姥姥家。一九五三年才嫁给了我继父。

    前几天我突然接到建华哥的电话,说自父亲去世后,他便一直想方设法找我。今天终于通过老家的二姑,寻找到你的二姨,问出你的电话号码。想不到咱哥俩在一座城市生活了三十一年。原来建华哥一九六零年被父亲接到北京读书,因被继母欺凌,只得考了中专。文革来临,父亲被****,跳楼惨死。他毕业分配到石家庄铁路分局,哪儿想到我一九七八年到石家庄市物资局工作。

    转眼中秋佳节,家宴上建华哥拿出瓶年代久远的茅台说,这半瓶酒我已保存四十多年。一九六六年的今天,父亲步行十几里到学校寻到我。他从怀里掏出这瓶酒说,宝儿,今天是中秋之夜,阖家团圆的日子。可你的后母已经对我反戈一击,我是罪责难逃。今日我想到了从没谋过面的你的弟弟,也不知他的继父对他可好?想必他已初中毕业。将来我如果不在了,你务必找到他,替我说一声对不起,我愧对他呀!说完泪珠在月光中滚下。我们父子俩嘴对酒瓶喝下半瓶时,父亲拿出钢笔,沉吟说,你弟弟一九四九年建国后生人,就取名建国吧。望你俩在建设新中国的道路上建功立业。说着便在酒瓶标签空白处郑重写下“田建国”三字,把剩下的半瓶酒递

  • 2、 《国家环境保护与健康工作办法(试行)》读后感言

    《国家环境保护与健康工作办法(试行)》读后感言

    胡晓翔

    环境保护部日前印发了《国家环境保护与健康工作办法(试行)》,该办法已于2018年1月25日生效。开宗明义,其第一条就阐明"为加强环境健康风险管理,推动保障公众健康理念融入环境保护政策,指导和规范环境保护部门环境与健康工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等法律法规和政策,制定本办法。 ""本办法适用于环境保护部门为预防和控制与健康损害密切相关的环境因素,最大限度防止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因污染环境导致健康损害问题的发生或削弱其影响程度而开展的环境与健康监测、调查、风险评估和风险防控等活动。"也就是说,再有任何单位或者生产经营者在对环境产生扰动的过程中或者立项之前,就必须置于本办法所规制的环境健康风险监测、环境与健康调查、环境健康风险评估及环境健康风险防控诸项工作机制之下。第十条为"设区的市级以上环境保护主管部门"规定了三种"应组织开展环境与健康调查"的情形,其中有"公众对环境污染影响健康问题反复投诉,经研究确有调查必要的"情形,这就为公众主动有效参与监督,促进监管,提供了很好的启动机制。

    2016年首次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推进健康中国建设,要把健康融入所有政策。 "本办法就是"健康入万策"方针有效贯彻落实的鲜活案例,值得大赞!

    1986年首届国际健康促进大会上通过《渥太华宣言》,指出:健康促进(health promotiong)是一个综合的社会政治过程,它不仅包含了加强个人素质和能力的行动,还包括改变社会、自然环境以及经济条件,从而减轻它们对大众及个人健康的不良影响。"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hiap(health in all policies)则源自2013年的《赫尔辛基宣言》,是一种针对跨部门公共政策的方法,即系统地考虑决策带给健康的后果,寻求协作并避免损害健康,最终达到改善人群健康及健康公平的目的。"将健康理念融入各项政策制定过程"也就是"健康入万策",是健康促进的手段与保障,核心在"跨部门协作",社会全覆盖,这就要求,我们工作机制设计要体现从制度上保证健康纳入所有重大决策;全面跨系统建立健康影响评价评估制度,系统评估各项经济生活发展规划和政策对健康的影响;就政策路径而言,相关公共政策都应进行健康效益的评估和论证。

    为此,《人民日报》刊文《人民日

  • 3、 人与骆驼读后感
    人与骆驼读后感 陈琬婷 《人与骆驼》讲述的是:在一个同脚下小河边,来了一匹骆驼。人们第一次看见骆驼,过去从来没见过这个庞然大物,感到十分恐惧和震惊,有的说:“这大家伙一定很凶。”有的说:“这个庞然大物,会不会吃人呀?”总之,人们吓得纷纷逃跑了。” 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没有发现骆驼伤害任何人,也没伤害任何动物。这时,有个人壮着胆子,勇敢地去接近它,一步一步试探着,骆驼没有什么反应。这人又走到骆驼跟前,抚摸着它的身子,还摸摸它的头,那骆驼只是摇摆了一下身子。这人用树枝打逗了一下,骆驼不以为然地站在那里。这人见骆驼如此老实,便骑到它的背上去了,那骆驼还驮着那人走了几步。 这进,人们都有围上来观看那骆驼,这人向大家说道:“你们看,这个庞然大物根本没有一点脾气,倒是挺温顺的。 说完,这人还给骆驼装上缰绳,交给孩子们牵走了。 这个故事说明,认真细致地熟悉,了解事物,便能消除对事物的恐惧。
  • 4、 我与国学经典读后感

    我与国学经典读后感(一)

    这本书分行节俭、强自信、讲智慧这三个单元,每个单元都由经典要义、故事、生活、实践和经典诵读四个部分组成。不仅有名家名言,还有贴近生活的人、事,以及一些脍炙人口的着作选读。其中如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大家早已耳熟能详,还有的如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艰辛也在民间广为流传。这本书使国学之精华更接近人们平时的日常生活,让中小学生更容易理解,方便记忆,能把圣人之训用在实处。

    读了这本书,不但让我懂得了一些做人的道理,行为的规范,更让我明白了要把这些道理应用在生活中。比如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就是警示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要勤俭节约,不要奢侈浪费。又如恃人不如自恃也,就是教育我们要从小努力学习,不断增长自己的知识才能,增强自己的独立性;漫长的人生道路上,我们不可能总是依靠父母和他人,而是应该自立自强。

    《国学经典》这本书在扩大我们的阅读量的同时,也在潜移默化地塑造着我们的思想、行为。,让优秀的国学经典始终伴随着我们健康成长,让我们以自己的实际行动传承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文化并使之发扬光大!

    我与国学经典读后感(二)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值得我们学习。《国学经典》这本书正是中国小学生启蒙的一本好书。

    这本书分行节俭、强自信、讲智慧这三个单元,每个单元都由经典要义、故事、生活、实践和经典诵读四个部分组成。不仅有名家名言,还有贴近生活的人、事,以及一些脍炙人口的着作选读。其中如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大家早已耳熟能详,还有的如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艰辛也在民间广为流传。这本书使国学之精华更接近人们平时的日常生活,让中小学生更容易理解,方便记忆,能把圣人之训用在实处。

    读了这本书,不但让我懂得了一些做人的道理,行为的规范,更让我明白了要把这些道理应用在生活中。比如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就是警示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要勤俭节约,不要奢侈浪费。又如恃人不如自恃也,就是教育我们要从小努力学习,不断增长自己的知识才能,增强自己的独立性;漫长的人生道路上,我们不可能总是依靠父母和他人,而是应该自立自强。

    《国学经典》这本书在扩大我们的阅读量的同时,也在潜移默化地塑造着我们的思想、行为。,让优秀的国学经典始终伴随着我们健康成长,让我们以自己的实际行动传承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文化并使之发扬光大!

    我与国学经典读后感(三)

    《国学》让

  • 5、 2019初中生关于人与国家读后感300字

    《人和国家》是2011年8月1日中国法制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马里旦(法国)。本书共七章,内容包括人民和国家、主权的概念、手段的问题、人权、民主宪章、教会和国家、世界政府问题。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19初中生关于人与国家读后感300字相关模板,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关于人与国家读后感300字(一)

    马里旦对民族、政治体和国家等普遍观念重新作了界说,马里旦指出虽然有不少人把这些观念混为一谈,但它们实际上不是真正的同义语关系。共同体和社会这两个概念都是社会集团,但是共同体并没有社会中的与生物的现实有关的属性,而是一个纯粹的自然的概念,在共同体中,社会关系依赖于历史和环境因素,而在社会中起决定性关系的是个人的意识。马里旦认为,民族是一个共同体而不是一个社会,民族以出生时的血统为基础,民族中的人们有各种共同享有的民族遗产,但是民族还没有进入政治的领域,民族没有首领,民族之中有势力中心,但不具有政治权威,有情感联系但没有共同福利,有习俗风尚但没有规范和秩序,因此民族不是社会。

    那么什么是社会呢?马里旦认为政治体和国家可以称为社会,两者有细微的差别,但是历史观念普遍认为它们是等同关系,这是迫使民主国家陷入矛盾的主因。政治社会是一个理性的创造物,它的目的是为了实现人的共同福利,政治社会要求规范的法律系统,要求有公民之间的友谊、国家层面上的权威、公共的物资和服务;国家是更加抽象的概念,以往的历史观点认为国家等同于政治体,认为国家是政治体中的一部分,这种观点在专制主义的国家比较盛行,他们把国家的概念凌驾于政治体之上,然后又把政治体和民族等同起来,于是在一个绝对主义的国家观念中,国家就享有了某些特性和权利的绝对主权。

    关于人与国家读后感500字(二)

    普遍的观念认为,主权是一个国家的绝对和永恒的权力,主权来源于人民对他们全部权利的让渡。马里旦指出,这种观念的谬误在于错把物质的转让与人的赠与相混淆,也就是说君主只是众人的代理和人民的代表,但是实际权利还在人民的手上,因为人民转让的不是物质上的权力,如果一个实物为人所有,他就不能再为人所有,但是人的权利属于一个人的本性所有,所以君主不能从实质上占有这种权利。

    马里旦认为政治体、国家和人民都不握有主权,一般意义上主权分别有对外主权和对内主权,主权国家享有不负责任的最高权力,然而国家是要负责的和服从的,一个要受监督并且负责的主权就丧

  • 6、 《国家与革命》读后感

    《国家与革命》读后感

    在马恩相继离世之后,社会主义阵营中有许多机会主义分子和修正主义者对马恩思想歪曲误读,在理论和实践上都造成了不良影响,为了捍卫马恩学说,还原马恩思想,列宁在系统阅读马恩原著的基础上,于1917年8月至9月间,隐居在俄芬边界的芬兰拉兹里夫车站附近的茅草棚中,完成了《国家与革命》这本重要著作。准确的说列宁并未全部完成,因为俄国十月革命的爆发中断了写作。但列宁也并未遗憾,因为做出革命的经验比论述革命的经验更愉快,更有益[1]。

    《国家与革命》主要整理论述了马克思主义的国家观以及无产阶级在推翻资产阶级暴力革命中的任务和作用。半国家理论也是列宁在该书中明确提出来的,它是指无产阶级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所建立的国家,之所以是半国家,是因为它已经打碎了资产阶级的国家机器,居民已经自己上台来代替实行镇压的特殊力量,所有一切都已不是原来意义上的国家了[2][2] 。 半国家理论不仅是对社会主义国家政权建设的理论概括,也是对其的一种现实指导。

    当前我国正处在一个急剧变化的转型时期,原有的政治经济体制也在不同程度上有了转变,在这种转变之中依然存在着很多问题和隐患,我们有必要重新认真思考,对于其中的一些问题的解答,我们也许能从半国家理论中获得启示。

    一、马克思主义的国家观

    国家作为一个在文明社会的基本组织形式,在人们生活和社会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关于国家的核心内容,不同的思想家有着不同的认识,霍布斯认为国家就是进行暴力统治的利维坦,卢梭、洛克认为国家是建立在社会契约上的一个代理机构,黑格尔认为国家是与市民社会相关联的理念的实在化形式,而马克思对国家的理解是建立在阶级斗争之上的一个统治工具。

    1、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是统治阶级压迫被统治阶级的工具。

    《共产党宣言》开篇就讲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就是阶级斗争的历史,阶级斗争遍布着整个人类的发展史,尤其是进入了资本主义时代之后,随着劳动分工不断细化以及私有制的不断完善,资产阶级对劳动阶级的剥削也日益加重,因此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的矛盾也不断恶化。而这种对立的矛盾是不可调和的,是不能够通过退让协商的方式解决的,对于无产阶级来说,只有通过暴力革命才能真正的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才能建立没有剥削、公平正义的新社会。

    资产阶级为了使这些对立、经济利益上互相冲突的阶级,不致在无谓的斗争中把自己消灭,就需要一种表面上站在社会之上的力量来

  • 7、 女子与国家_《王昭君》有感1200字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杜甫

    一盘浑圆的落日贴着沙漠的棱线,大地被衬得暗沉沉的,透出一层深红,托着落日的沙漠浪头凝固了,像是一片睡着了的海,寂静无声,犹如她现在的心情。沙漠上的寒风一阵一阵像一双无形的手鞭打这她的面庞,落下的泪,随着这风飘散了。她只是一介女流,身上却背负着国家命运;她只是一介女流,却有勇气远嫁匈奴;她只是一介女流,为了和平牺牲了自己。

    她把一切都留在了塞外,在金色的沙漠上,在广阔的草原上,奉献了自己的一生。她那绝世的容颜深深的印在了人们的心上。她有过泪,有过恨,有过彷徨,但最终是坚贞不渝的,她撑起了历史,改变了国家的命运。

    那一夜,匈奴和亲的消息传遍长安。

    她深处禁宫深处,空对明月,在无尽的时光中徘徊,要么出塞和亲,要么深待空宫,前者飞出牢笼,顺应自由,后者囚禁等待,只能在无声无息中默默死亡。

    为了自由,出塞又何妨!

    匈奴使者已奉旨进宫选妃,后宫三千佳丽个个双眉紧锁,只有她面对这一切,淡淡笑着接过了圣旨,也接过了国家的安危。琳琅满目的嫁妆,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地位,皇帝的赏赐,她都不在乎;她只知道边疆无休止尽的战争,战士每天都在生死间挣扎,生死未卜。两个国家的恩怨竟由一个纤弱的女子承担。

    为了国家的存亡,出塞又何妨!

    长安城前,与父老乡亲挥泪告别,他们不舍这个女子的离别,但是他们知道这个女子出塞是为了国家的安定和全长安城百姓的安危,所以,他们不得不牺牲她。他们没有办法,只能祈祷她在异国可以过得好

    昭君告别了故土,登程北去。一路上,马嘶雁鸣,撕裂她的心肝;悲切之感,使她心绪难平。大沙漠浩浩渺渺,起伏不断,一列迎亲队伍在漫天的黄沙中缓慢前进,天空中的单飞的孤雁一阵一阵凄凉的号鸣仿佛在为她的命运抱不平。只是边关告急,长安城内一片狼藉,边疆的战士们天天死伤无数,也许只是天意让她选择了这条坎坷的路。

    为了长安百姓和边关战士的安危,出塞又何妨!

    塞外风沙中柔弱的身影,坚定地前行着,为了自由,为了和平,为了安定,她一步一个脚印,幻化成战争结束的一个标点。

    为了这片土地,她,是伟大的。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诗人大多把昭君出塞当做一种悲剧,纷纷写诗做词抒发对昭君境遇的悲叹。虽然王昭君可能是悲伤的,但是不管怎么样,王昭君她是坚强的。她为了祖国,嫁给了一个她从来没有见过的人,甚至连他叫什么都不知道,一路上她翻山越岭,千里迢迢地来到匈奴,她无怨无悔。所以

  • 8、 《飞碟与外星人》读后感_读后感700字

    学校的读书跳蚤书市我淘到了一本非常好看的书《飞碟与外星人》。封面上有个脑袋小眼睛跟铜铃一样大的外星人正好奇地看着我们,好像在他们眼里我们就是外星人似的。

    这本书可以让你知道从古到今很多有关于外星人的谜,还有很多关于外星人的故事,这些谜团从古到今没有人能破解,他们像梦一样时时与人为伴,让人们百思不得其解,它引起了人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这是一本带你去经历,去体验,去认知的一本趣味书,这本书紧紧地吸引了我,让我爱不释手,真想一口气能读完,其中很多很多的故事让我大开眼界,让我目瞪口呆,让我急着要告诉离我最近的人听。

    我就现在给你们讲一段ufo事件,这个事件与我们熟悉的《三国演义》中的诸葛亮有着密切的关系:诸葛亮带领的蜀国军队和司马懿率领的魏国军队展开了一场激烈的斗争,到了晚上,在东北的夜空出现了一个放射着红色的光芒、周围好像有一些芒角的圆形东西,它一直投降了诸葛亮的军营。军营里的士兵看到它降落了两次,又升起了两次,在第三次降落中它消失在黑暗之中。更为奇怪的是,在那个飞行物体消失的当天晚上,拥有高度智慧的诸葛亮就死了,飞行物体从此不再出现,使整个事件让人不可思议,让人们对于ufo的存在有着更强大的好奇心。

    读着读着,我好像就进入了外星人的空间一样,周围的外星人都好奇地望着我,我也惊讶地望着他们。难道外星人真的存在吗;难道它长得跟封面上的图片一样吗;难懂外星人的世界比我们人类的世界还要奇妙;难道除了地球,别的星球上真的有生物存在吗我的脑子里出现了一连串的问题,可是一个都没有答案,让我心里痒痒的,真想马上知道真相啊!怪不得大科学家爱因斯坦要说:探索奥秘是人类最美好的事情。

    我觉得这真是一本奇特又奇妙的书啊!长大以后我想去解开这些关于外星人的未解之谜,如果它们真的存在,我真想同外星人见见面。

  • 9、 读《家》有感600字——家与国的抉择

    爱家的人言“家是心灵的避难场所。”;厌家的人言“家是争吵纠纷的根源。”而出自巴金笔下的家,给我们展现了一个逐渐走向衰败的家。

    多数读过《家》的人都会赞美觉慧。认为他的反 抗 奋斗是青春热情的表现。但他又何尝不是加速这个家灭亡的祸首。众人都想方设法维持这个家,而他却不听亲朋好友的劝阻,参与罢课,参与请愿。从积极一面来说,在国与家中,他以大局为重,支持国家,他拥有不顾及,不害怕,不妥协的信念,反对觉新剑云的生活态度。他敢于打破封建的束缚和枷锁,向纯真的鸣凤表达爱情,执着的他积极编写书刊。但从相反的一面来说,觉慧与家族的规矩背道而驰。他的反抗在家族形成了恶劣的影响,从而加速了家族走向灭亡,当然,落魄的家必定会灭亡,但是,觉慧却加速了这一切。

    当然他的结局也并不美好,面对,鸣凤,瑞钰和梅芳的死,他不能忍受,离开了这个家。

    当然不能说他不爱家,他也希望自己的家人和他一起争取,自己愤斗,可是他并没有在意,无形的封建思想已给他的家人带来了心灵的锁,这把锁的钥匙他没找对。

    也想聊聊陈建云。一个封建统治的畸形人,这个家中的一员,他从不反抗,也没想过挣扎,他是家中最软弱的人,但相比于觉慧,他更是家中合格的一人。但用当今的眼光,不果断,无志向,更无计划,是当今社会一个彻头彻脑的失败者。他只把自己对琴的爱看成一盏明灯,却从不敢琴知道丝毫,只想的是自己身体不好,家境不富裕,一个悲观者。

  • 10、 读《家》有感——家与国的抉择(优秀范文)

    爱家的人言“家是心灵的避难场所。”;厌家的人言“家是争吵纠纷的根源。”而出自巴金笔下的家,给我们展现了一个逐渐走向衰败的家。

    多数读过《家》的人都会赞美觉慧。认为他的反抗奋斗是青春热情的表现。但他又何尝不是加速这个家灭亡的祸首。众人都想方设法维持这个家,而他却不听亲朋好友的劝阻,参与罢课,参与请愿。从积极一面来说,在国与家中,他以大局为重,支持国家,他拥有不顾及,不害怕,不妥协的信念,反对觉新剑云的生活态度。他敢于打破封建的束缚和枷锁,向纯真的鸣凤表达爱情,执着的他积极编写书刊。但从相反的一面来说,觉慧与家族的规矩背道而驰。他的反抗在家族形成了恶劣的影响,从而加速了家族走向灭亡,当然,落魄的家必定会灭亡,但是,觉慧却加速了这一切。

    当然他的结局也并不美好,面对,鸣凤,瑞钰和梅芳的死,他不能忍受,离开了这个家。

    当然不能说他不爱家,他也希望自己的家人和他一起争取,自己愤斗,可是他并没有在意,无形的封建思想已给他的家人带来了心灵的锁,这把锁的钥匙他没找对。

    也想聊聊陈建云。一个封建统治的畸形人,这个家中的一员,他从不反抗,也没想过挣扎,他是家中最软弱的人,但相比于觉慧,他更是家中合格的一人。但用当今的眼光,不果断,无志向,更无计划,是当今社会一个彻头彻脑的失败者。他只把自己对琴的爱看成一盏明灯,却从不敢琴知道丝毫,只想的是自己身体不好,家境不富裕,一个悲观者。

    当然如今的社会,已经黯淡了刀光剑影,远去了峥嵘岁月。回望过去的悲哀,为自己的幸福庆幸。

  • 2019-09-21

  • 2019-11-03

  • 2019-09-23

  • 2019-10-09

  • 2019-10-29

  • 2019-10-17

  • 2019-09-21

  • 2019-10-29

  • 2022-12-28

  • 2019-10-17

  • 2019-10-29

  • 2019-10-28

  • 2023-04-13

  • 2019-09-20

  • 2019-09-25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10-28

  • 2019-09-20

  • 2019-11-16

  • 2021-08-16

  • 2023-02-18

  • 2019-09-25

  • 2019-10-28

  • 2019-11-02

  • 2019-09-20

  • 2019-10-29

  • 2022-03-15

  • 2022-06-27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8

  • 2019-09-28

  • 2021-06-11

  • 2023-02-06

  • 2019-11-02

  • 2022-12-28

人与国家读后感
人与国家读后感栏目为大家提供2024人与国家读后感,人与国家读后感大全,人与国家读后感2024,更多人与国家读后感在本栏目,欢迎大家阅读。 更新时间:2024/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