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读后感范文 > 人生变局创意学读后感 > 地图 > 人生变局创意学读后感,2024人生变局创意学读后感
人生变局创意学读后感相关栏目
人生变局创意学读后感热门栏目
人生变局创意学读后感推荐
人生变局创意学读后感

(共 4337 篇)

  • 1、 《人生变局创意学》读后感1300字

    《人生变局创意学》读后感1300字:

    此刻我正扮演一个在高铁上码字的,表面上很淡定,很努力工作的女人,而内心却住着一个玩得很开心的小女生。说说这本书带给我的三个启发:

    1.视野

    蚂蚁在地上忙忙碌碌只知道要去前方,可是蝴蝶很快就可以知道蚂蚁去哪。蚂蚁的视野只能看到前面,而蝴蝶视野是可以看到整个地面。他们高度与维度不同。

    当我们在地面的时候,我们觉得自己很大;可是当我们坐上飞机时,看到地上的人,车都很小,甚至还可以看到平时看不到的整个地面的全面。这也是视野。

    写文章时,我们总说站高一线,因为站高一线。工作中,也是这样,有个人视角,公司视角,行业视角和全社会视角。站的位置不同,看到的结果也不同。

    如果我们只关注手上的事,行业变化时就会束手无策;可是当我们用社会角度来看行业,用行业视角来看企业时,就会发现,所有的变化是预料之中。

    生活中我们总忙碌,排在后面的人拼命的往前挤。而在沙漠中,没有你拼我赶,因为大家有的是时间。

    2.玩家心态

    我是谁?这个问题我问了自己很多年。2015年我来到深圳,周一到周五,我有同事,于是我是员工。周六周日,要么回武汉,如果回不到武汉,我就特别茫然。最初我不知道背后的原因是什么。直到有一天,我突然知道,这是身份缺失。

    2016年,我开始找自己;我开始学习时间管理,开始学习脑图,开始练习晨间日志。但是没用。

    2017年,很多人说我变了,我知道我是找到了自己。我开始做人生实验,开始了玩家心态,每段时间演不同的自己,不亦乐乎。

    2018年,我开始做自己了,画了自己的生命蓝图。

    前阵看大电影《大玩家》,有一幕印象很深。由于游戏规则,每个人都很努力的往前挤,拼排名,拼价值。突然有一天,所有的数据清零了,读书笔记大家都回到了同一个点。生活中,是不是也这样?很多人在比车,比房,比存款。是不是和游戏里的道具,存款一样?可是,到生命over的那天,所有的人,都会回到零点,什么东西都带不走……

    最近碰到很多事业有成的客户,说:我不做微商,我就觉得人生不完美,有一个机会我错过了。哪怕是把之前所有赚到的钱都输掉也没关系。

    这些话让我突然想到,其实他们也是玩家心态!向他们学习。

    3.清零

    在家时,我们总觉得自己缺这,缺那。可是每次户外时,一个包就解决了问题。我们以为我们必须有这,有那,才能好好生活,可是到很多地方去的时候会发现,当地的人,缺乏很多东西照样活得很光鲜。

    一个

  • 2、 《赖声川的创意学》读书笔记:创意是一场人生修行
    《赖声川的创意学》读书笔记:创意是一场人生修行 赖声川是我一直很喜欢的台湾话剧导演,看过他的《暗恋桃花源》、《宝岛一村》、《如梦之梦》,每一部都非常喜欢,也为其中的精彩创意所折服和打动。这一次,进入暄桐教室读的第一本必读书,就是他写的这本《赖声川的创意学》。 书的内容大致可以分成三部分,第1-4章,提出并分析问题,主要涉及社会的创意假象、创意的界定、智慧和方法二部曲、创意的灵感、创意的计算机(说明创意的来源);第5-15章,讲述本书最主要的内容“创意金字塔”,以及涉及到创意金字塔运行的方方面面;第16章,结语。 一 赖导首先指出多数人对创意的误解。多数人,包括我,认为脑力激荡和另类思考就是创意。赖导认为,脑力激荡和另类思考本身没有问题,但是往往未能有效达到目标,因为这些是技巧而已,不是创意本身。现代社会在追求创意,却没意识到,盲目追求社会既定价值的生活方式是现代人最深的悲哀,也是创意最大的先天杀手。 创意是什么?本不该被界定,但为了分析和讨论,书中给出了一个较广泛的定义:“创意是生产作品的能力,这些作品既新颖(也就是具原创性、不可预期),又适当(也就是符合用途,适合目标所给予的限制)。”创意的二部神秘曲是“欲望”和“表达”,一个是构想面,一个是执行面。接着,作者继续用佛法中的两个名词来对创意二部曲进行深入讨论,“智慧”与“方法”。指出,今日创意教育大部分的教学重点都在后者——方法,而智慧,并不在现代教育体系讨论之列,似乎认为那只能靠个人去发觉。 对于赖导指出的这个问题,我深感认同。我们从小到大的学习,大部分训练都是如何做题、解题,如何获得技巧和方法,如何考到高分进入一个好的学校。甚至进入大学乃至工作以后,还要参加各种技巧和方法的培训,考取各种证书,以适应社会的需求。而出题呢,几乎没人教你。撇开一切哲理,用最简单的方式说,创意就是出一个题目,然后解这题目。 那么,创意的灵感到底从哪儿来?赖导以自己创作并导演的《如梦之梦》为例,通过详细描述这部话剧的创作由来和过程,来说明创作灵感离不开两件事:1、生命经验中的许多事件必须已经被储藏在某处;2、必须有一种机制被启动,知道在哪里找这些事件,以及哪些事件能够跟哪些事件串连在一起。就像一台计算机,平时自动搜集并储存档案,这些档案就是创意的原始材料,在灵感产生创
  • 3、 《人生创意课大全集》读后感

    《人生创意课大全集》这本书你看了吗?生创意的事情有很多,基本上都离不开创意(),下面的《人生创意课大全集》读后感大家一起看看吧!

    对于读书的喜爱,最近喜欢上了一本极富创意的书--《人生创意课大全集》,阅览渐深时,发现自己被书籍中丰富多彩的创意思维深深感染;创意在我们的生活中把不相关的因素联系到一起,把不可能变成了可能。

    人的精力很有限,希望什么都能抓住,可最后注定什么也抓不住,而专注的力量是巨大的,它能聚焦我们有限的精力,让我们创造出无限的可能。哥伦曾说过:一个人不能骑两匹马,骑上这匹就要丢掉那匹。遍地撒种不一定遍地开花,要想做好一件事,最好的办法是专心只做一件事。在我们身边最显明的例子:麦当劳品牌的创始人克罗克,他以非凡的管理才能,把麦当劳兄弟经营的小餐馆变成了世界快餐第一品牌。

    当下的社会,人人都有欲望,人人都很现实,都想过美满幸福都生活,都希望丰衣足食,一般情况下这是人之常情。但是,如果把这种欲望变成了不正当都欲求,变成无止境都贪婪,想不劳而获,想铤而走险,想违法犯罪获取,那么我们就会无形中成了欲望都奴隶。在工作的当下,时常听到有人在埋怨,自己的工资不高,公司给予的福利不行,但我们要学会换位思考,我们想想自己在工作岗位上付出了多少,薪水与付出是否属于正比。

    人生如梦,弹指一挥间。在忙碌的现代生活中,生活节奏快得让人窒息,只有放慢脚步才能找到生活的美好,才能在自己的生活体验中发现新的深度。读完这本书,让我找到了生活的意义,正如一杯清茶,越泡越香,越品越醇。

  • 4、 《十四堂人生创意课》读后感
    《十四堂人生创意课》读后感 凡帅旗 创意不是一种技巧,创意的功夫来自创意之外,创意是人生资源的积累和能量开发。简言之,创意来自精彩的生命。 就像贝多芬、莫扎特等音乐家那样,没有感受心潮澎湃的激动时刻,就奏不出生命的交响曲。 就像鲁迅、巴金等著名作家那样,没有丰富的人生阅历就不会留下传世之作; 就像梵高、毕加索等著名画家那样,没有一颗纯洁的感知事物的心,就画不出经久不衰的名作。 虽然贝多芬、莫扎特、鲁迅、巴金、梵高、毕加索这些大家不是学设计的但他们的思维却是最具创意的。创意的目的旨在引领潮流的发展,改善人们的生活质量和思维飞跃。创意设计的存在旨在打破人们对现有观念的桎梏,启迪人们对新鲜事物的思考,引导人们变换思维方式和思考结构,是一种突破性和前瞻性很强的活动,需要设计者对生活有着极敏锐的眼光和极强的捕捉能力。不管是鲁迅、巴金的文学作品,还是贝多芬、莫扎特的音乐,还是梵高、毕加索的名画都具备了这种能力而且到如今还具有深远影响。 现在风头正紧的2004年普利兹克建筑奖获奖者广州歌剧院设计扎者哈·哈迪德,她的建筑设计之路是充满艰辛的。她的的设计富于动感和现代气息这是她的特色。但也正因为这两个原因,她的很多作品都只能安静地躺在图纸上,无法付诸实施,她甚至一度被称为“纸上谈兵”的建筑设计师。尽管她得过大大小小的奖项,有时候一年获4项,但似乎在世界建筑环境里掀不起一丝波澜。这种状况一直到90年代末才有了改观。在20世纪90年代之前她的作品获奖的很多但付诸实施得却少之又少,在这20年左右的时间里她的设计生涯是黑暗的,不如意的但也正是这段时间(1972到90年代)的曲折和坚持和1950-1972在巴格达的生活使她的生活多姿多彩充满酸甜苦辣,生活中点点滴滴的影响使她在20世纪90年代后开始一飞冲天。这就是精彩的生活带来的创意。 创意做起来是简单的同时也是很难得。创意总是让人摸不着头脑,正如“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说的那样,创意的功夫来自创意之外,创意是人生资源的积累和能量的开发。人生资源的积累和开发,在学生时代要让自己成为自己的老师,长出触角与世界连接,建立自己的情报系统。(读后感 )这称之为自我教育或自我养成。自我教育之一,书本。书永远是我们最重要的朋友,当我们迷失时、忧郁丧志时、人
  • 5、 十四堂人生创意课读后感
    十四堂人生创意课读后感(一) 我一直非常期待自己能从浩瀚的书海中寻找到有一些让自己如视珍宝的书,但这么多年来却并不是很多,这也和自己的阅读量少的可怜有关。我并不喜欢看网络小说,言情小说,因为我有个观点就是所谓好书,就是能让人学到好的东西,引起共鸣,使人产生向上的心理。 很荣幸大学几年里,每一年都有收获多各种方面的书籍。当然能让觉得好得无处可挑毛病的就属国宝大师季羡林的——《季羡林谈人生》我不多谈谈人生这本书的内容如何,但这本书却是我人生中唯一一次自己告诉自己:每年都要读一遍的书。一位世纪智者学者书生,普通老人的品质,教诲,看法,观点,以及感动。 这个寒假还让我感觉不错的一本书,就是《十四堂人生创意课》。其实这本书让我觉得很感动,她并不是那种中国式(促销文章)书籍格调,她是站在人的角度去写的书。教育读者,教会读者。 文章一开始并不是以如何解释创意的,而是讲解人该如何存活的。文章以在意外频传的时代活下来开启。然后我们就顺着作者的梦幻思维,进入她的人生世界。是的,意外频传的时代,也许我们就真的是生活在超越人类历史上任何时期的意外时代。他不像战争年代的局部性,更广泛,更具普遍性和潜在性,什么是人一生最重要的东西——命,是的,对于我们普通人,我们根本没有什么机会去选择生命与真理的唯一性,我们文化基调是大义灭亲,先大家后小家,为了祖国我可以牺牲自己的生命……但是我们有时候是否会觉得这样很残忍,很“梦幻”?但现在更令我们担心的事情已经全面扩散,那就是意外。轮不到我们幻想哪天我可以为人类解放而牺牲自己,却非常可能发现自己坐电梯头被夹了,出门左拐掉进热水里,走路唱歌一抬头天上掉下来馅饼大的砖块……这就是意外,我们中国人还在集体嘲笑美国911事件时,现在我们也落到恐怖袭击的范围,也许现在最该担忧是我们了,食品安全意外,交通意外,空气意外,甚至是人与人相处意外……,也许我们根本没把学会的创意思维用到自己时,却发现它成了别人意外杀死自己的一不小心。所以这本书给我最大的吃惊在于:哇,我竟然不知道电梯突降时我该怎么保命?外出吃到毒东西我该怎么保命?……,如果不知道这些的读者,大家还是老老实实看作者推荐的“如何存活”系列书。 本书最让我共鸣的是:相信偶然性,历史的偶然性,人才偶然性。我们受到的所有教育都是必然,人类必然成功,正义必然打败邪恶。可是
  • 6、 人生创意课读书笔记

    以下一篇综合四本书的读书笔记,分别是《十四堂人生创意课》,《十四堂人生创意课ii-推翻李颖新的创意课》,《秘密 the secret》,《追逐日光 chasing the daylight》。希望你喜欢。

    其中,《秘密》和《追逐日光》都是很早以前读过的了,但突然发现,这些书都被《人生创意课》联结了起来,意味深长。也是突然发现,这些年我的成长,都是沿着一条这样的轨迹攀爬,直到现在,已经与三四年前,甚至一两年前完全不同。我翻看以前blog上的文章,对比近期的心境,截然如两人。特别若是对比三年前在上海,和如今在瑞士的状态,我的成长至少已令自己欣喜动容。

    记得两年前刚从上海回来不久,在后海一家玻璃屋顶的餐厅,满身的怨气,不停的抱怨这个那个,对别人否定,对自己也否定,又咄咄逼人的想要赢所有的争论。一顿饭之后,刚认识不久的一个朋友对我说,如果你不改掉说话和情绪中占主导的负面氛围,你今后的人生和职业历程将会一团糟。他还告诉我说我们之间所有的短信聊天他都导出来用excel做了统计,其中负面情绪的短信占了百分之八十还多。

    我庆幸当年毫不犹豫从上海回来,然后才能有偶然的机遇认识新的朋友,一针见血的点醒我性格中最大的弱点。

    另一个转机竟是那场莫名其妙的病。如果不曾亲身经历过全身麻醉的恐惧和麻醉过后的剧痛,如果不曾亲眼看见同一病床的生命的消亡,我会有更多的放不开和畏缩。也正是因为曾经读过那本震撼人心的《追逐日光》,我才能以更加坚定的心去追逐仿若重新开始的人生。

    当昨天在火车上读到《创意课ii》中的前几个章节,我已经怦然心动:让以前的自己死去,丢掉过去,在新的环境重新开始,没有任何的假想敌,用新鲜的心情接纳每一个新认识的不同的人和事。我惊讶于一个素未谋面的,成长经历完全不同的人,是如何能通过一本书与读者产生共鸣。

    借由这本书,我终于理出了思路。我在苏黎世的快乐,不正是基于此吗?以前那个强势的我,树敌无数的我,已经被我丢在了北京,随着沙尘暴刮远了再也找不到。我万般的庆幸那个我并没有被我带来瑞士。如果不把任何人想象成敌人,就不会浪费哪怕一秒的生命被别人制约着疲于奔命。所有的时间和能量,都会围绕着自己。我不敢说身边的人是否都喜欢我,但至少我在瑞士没有敌人,只有朋友和更好的朋友。心中没有任何假想敌,就不会散发出可悲的气味吸引真正的敌人的到来。而相反,如果想要人来爱自己,自己就要先很爱自己,并且不计付

  • 7、 《人生创意课》读书笔记

    《人生创意课》是一篇综合四本书的读书笔记,分别是《十四堂人生创意课》,《十四堂人生创意课ii-推翻李颖新的创意课》,《秘密 the secret》,《追逐日光 chasing the daylight》。

    其中,《秘密》和《追逐日光》都是很早以前读过的了,但突然发现,这些书都被《人生创意课》联结了起来,意味深长。也是突然发现,这些年我的成长,都是沿着一条这样的轨迹攀爬,直到现在,已经与三四年前,甚至一两年前完全不同。我翻看以前blog上的文章,对比近期的心境,截然如两人。特别若是对比三年前在上海,和如今在瑞士的状态,我的成长至少已令自己欣喜动容。

    记得两年前刚从上海回来不久,在后海一家玻璃屋顶的餐厅,满身的怨气,不停的抱怨这个那个,对别人否定,对自己也否定,又咄咄逼人的想要赢所有的争论。一顿饭之后,刚认识不久的一个朋友对我说,如果你不改掉说话和情绪中占主导的负面氛围,你今后的人生和职业历程将会一团糟。他还告诉我说我们之间所有的短信聊天他都导出来用excel做了统计,其中负面情绪的短信占了百分之八十还多。

    我庆幸当年毫不犹豫从上海回来,然后才能有偶然的机遇认识新的朋友,一针见血的点醒我性格中最大的弱点。

    另一个转机竟是那场莫名其妙的病。如果不曾亲身经历过全身麻醉的恐惧和麻醉过后的剧痛,如果不曾亲眼看见同一病床的生命的消亡,我会有更多的放不开和畏缩。也正是因为曾经读过那本震撼人心的《追逐日光》,我才能以更加坚定的心去追逐仿若重新开始的人生。

    当昨天在火车上读到《创意课ii》中的前几个章节,我已经怦然心动:让以前的自己死去,丢掉过去,在新的环境重新开始,没有任何的假想敌,用新鲜的心情接纳每一个新认识的不同的人和事。我惊讶于一个素未谋面的,成长经历完全不同的人,是如何能通过一本书与读者产生共鸣。

    借由这本书,我终于理出了思路。我在苏黎世的快乐,不正是基于此吗?以前那个强势的我,树敌无数的我,已经被我丢在了北京,随着沙尘暴刮远了再也找不到。我万般的庆幸那个我并没有被我带来瑞士。如果不把任何人想象成敌人,就不会浪费哪怕一秒的生命被别人制约着疲于奔命。所有的时间和能量,都会围绕着自己。我不敢说身边的人是否都喜欢我,但至少我在瑞士没有敌人,只有朋友和更好的朋友。心中没有任何假想敌,就不会散发出可悲的气味吸引真正的敌人的到来。而相反,如果想要人来爱自己,自己就要先很爱自己,并且不计

  • 8、 旅行创意学读书笔记1500字

    旅行创意学这一本书讲诉的内容是关于旅游的,书中从人性的角度为我们讲诉了旅游的奥秘,通过各种风土人情等等案例给我们一种想要出去看一看的感受。下面是小编带来的旅行创意学读书笔记1500字,快来看一看吧,希望你会喜欢。

    让人觉得这既是介绍旅行的书,但又不仅仅是介绍旅行的书。

    她把景致、美食、风土人情等等作为文章的生动案例,用它们去诠释作者真正的意图,把人们从生活的原点拉出来,催促读者快到更广阔()的天地去走走、看看。

    作者的高明之处在于以人的潜质发掘为驱动器,发掘人性最本质的愿望,分析旅游所能够启发和锻造人的某种因素。

    在旅游之于勇气一章,写出人性本身具有安土重迁的本能。虽渴望到外面世界转,可真正要走出家门迈开步履却又是何等的艰难。她通过对一个人生命长度的有限性和人们对生命短促的慨叹,唤醒人们珍惜生活,实现旅游的梦想。

    在旅行之于效率一章,告诉人们,把生命的每一天,每一周,每一年过得精彩。把该做的事情有效率地做好,腾出时间去旅游。效率问题是人们经常遇到的问题,作者用敦厚的笔触触动了人类最敏感而且最脆弱最不愿意触碰的那根神经。她说,旅行能够敦促一个人知行合一,提高效率。

    在旅行能够提高应变能力一章。旅行会给人的心灵和大脑提供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养分;旅行能够使人从固执己见,到达观相见;将自己已有的观点和视角从不同侧面给予补充,使自己的视角变成多棱镜。一个人极限的最好办法。人类都有寻求刺激、对未知探究的好奇心里。而人在旅途就能够自然不自然地找到她所寻求的答案。

    这部书的作用就在于探究:旅行的功能,而不是旅行所看到的东西。从人性的角度探索旅游的奥秘,延伸到对生命的探知。

    三、作者的写作手法可以借鉴。引用名言,介绍亲身经历,旅游的启示,夹叙夹议,议论深刻,导出人生哲理。

    本书的每一章内容,都会大量引用名人名言,各种书籍中作者的观点和主张,把她的文章烘托得立意高远,说服力强,文采飞扬,读起来诗意盎然、耐人寻味。

    有的时候,作者还经常举出电影和短片中的一段富有哲理的对话,生动形象。

    一旦作者引用了书本和电影里的话,文章顿时有了强大的观点做后盾,说服力爆棚,优美的文字熠熠生辉。

    文章中也会见到作者述说亲身经历的片段,很柔和的把那片段揉到一篇文章该在的地方,仿佛是一位美女讲述一段佳话,把我们拉到她的身边,并感同身受。

    诸如,介绍她亲历地球最寒带和最热带时她那种挑

  • 9、 赖声川的创意学读后感800字

    有创意对一个人来说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技能,随着时代的发展,很多人都希望自己变得有创意。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看过由赖声川著作的书籍《赖声川的创意学》呢?书中主要讲述了如何获得创意的方法。小编这里给大家带来了一篇网友的读后感,一起欣赏吧!

    与其说这是一本教人如何更好进行创意活动的书,不如说这是一本促使人觉知自我的书。读罢后第一个感觉,就是想找一个安静的地方,来一次长长的独处,叩问自己的心灵,审视一下自己的经验和习性,甚至和死亡来次交谈。

    在作者眼里,创意是一场发现之旅,发现题目以及发现解答。而创意的成果,是人类不断努力了解宇宙,了解生命,和了解人的结晶。真正的创意来自内心,折射出生活的智慧。所谓智慧,即个人对生命的透视力,对宇宙的觉察力。它是一种觉知的能力,让我们洞察人,事,物的真面目以及之间的联系。

    我们每个人的内心都有个巨大的创意神秘源泉,然而被许多屏障遮蔽。那是因为我们的经验,习性和不纯动机,使行为,思想僵化。我们固执于安全,却牺牲了创意的可能。

    如何撷取创意的智慧呢?最简单改变我们看世界,看人生,看事物的方式。开放自己感受能力,放下自己,延长看见事物的原貌和赋予事物觉察意义之间的空间,力争去标签,看到事物的原貌以及看到事物之间的因果。

    当我们更有觉知地看世界时,我们必须建立自己成熟的世界观,以此才有稳固的观点看世界,而不会迷失纷繁芜杂的经验之中。死亡,是必须直面的一个问题,只有对人生终极意义有个彻底的参悟,才能真正()的向死而生。

    我们用自己的世界观不断塑造自己的世界,也成就我们做每一件事的动机。学会看自己的动机,可以快速进行自我反省的觉知。揭露动机,坦然面对自己最真实和赤裸的习性和欲望。不管动机是关乎满足某种自我内在的欲望,或是填补某种空虚,或是其他,都要经过理性的审判利己还是利他。相信人性的良知会让每个动机尽量转向利他这一端。

    这个世界变化太快,各种概念新事物总是层出不穷。我们就如歌词所唱我们都在不停地赶路,忘记了出路。我们总是忙着计划未来,追忆过去,却往往忽略当下。也许有时静下心,内观自己,寻找一下自己的世界观,追问一下自己的动机,我们可以让自己更明白地活着。正如荣格所说的向外看的人在做梦,向内看的人可以觉醒。

  • 10、 旅行的意义是什么——《旅行创意学》读后感1500字

    旅行的意义是什么——读《旅行创意学》读后感1500字:

    拿出笔和笔记本,如往常一样,做笔记。突然问自己:你也去过很多地方呀,为什么不写自己的《旅行创意学》?于是坐在机场,努力回想旅行对自己产生的改变。旅行=勇气;旅行=清零;旅行=臣服;旅行=丰富;旅行=珍惜生命。

    1.旅行=勇气;

    很多人会羡慕别人:你去过那么多地方呀。可是,没有想到自己:为什么总是留在原地?

    每次都觉得自己抽不开身,公司离不开自己;家庭离不开自己;似乎总觉得自己如何消失几天,地球都不会转了。

    自己很多次在项目进行到关键时刻,因为不得已的原因出去旅游。整个旅行期心里都挂念着工作。总是盯着手机,害怕有人要找我联系不上我;当没有人联系我时,就会想,是不是大家不好意思打扰我旅行?最初的几天都这样,直到某天突然对自己说:肯定是没有什么大事,如果事情重要,同事肯定会联系我的。

    在那一刻才发现,并非是家庭,公司离不开我们,是我们无法将这些身份抛开。所以,定票或是报团的那一刻,是最需要勇气的一刻。是你接受自己可有可无现实的那刻。

    2.旅行=清零;

    初级户外时,领队总会提醒大家:到这里,我们大家都是平衡的;我们没有职位高低,没有年龄大小,大家都是驴友,人与人之间都是平等的。于是我自己也借着每次旅行,把自己清零。

    当看到当地人,没钱也很快乐时,把自己爱比较的心清零;当看着当地人,物质很少,却一点也没有为缺少这些物资而影响生活,就把自己购买欲,读书笔记装备欲给清除;路上会无意中跟人比较,我一定要走到他们前面;晚上会问向导,明天要去什么地方,如果领队说一句,明天可能会有点难。自己就会给自己设很多很多限制……后面再慢慢的清理。

    每次旅行,都是一个跟旧自己告别的过程。一路上,把自己给自己的设限一层层的丢掉;把自己最初的欲望与自卑一层层的丢掉;把骄傲和荣耀一次次的丢掉;回来时,只剩下:我可以!

    3.旅行=臣服;

    从尼泊尔出发去爬珠峰大本营时,最初每天会问领队:今天要去的地方住得情况怎么样;今天要去的地方,吃什么好吃;今天的目的地会有wifi吗?

    后来就很佛系了,有网就有网呗,做一些有网的事情;没网就没网吧,体验一下没网的生活。和来自全球各个地方的人一起围坐在火炉旁边,烤袜子。

    接受变化;也接受不变。

    老公是一个不愿意接受变化的人。吵着出去玩,却总是把身边的事物跟武汉进行比较。有没有武汉漂亮,有没有武汉的东西好吃,有没有武汉热

  • 2019-09-25

  • 2019-11-12

  • 2019-11-02

  • 2023-04-23

  • 2019-11-12

  • 2021-06-24

  • 2019-10-20

  • 2019-09-25

  • 2019-11-04

  • 2022-09-29

  • 2019-11-06

  • 2023-04-26

  • 2019-11-11

  • 2023-06-08

  • 2019-10-11

  • 2019-10-11

  • 2019-09-21

  • 2019-11-02

  • 2023-06-27

  • 2019-11-06

  • 2019-11-06

  • 2019-10-29

  • 2019-10-23

  • 2019-09-20

  • 2019-11-11

  • 2019-10-29

  • 2019-09-21

  • 2019-11-16

  • 2019-10-12

  • 2019-10-11

  • 2019-10-23

  • 2019-09-20

  • 2019-10-19

  • 2019-10-19

  • 2019-11-02

  • 2019-10-19

  • 2019-09-20

  • 2019-09-21

  • 2019-09-25

  • 2019-09-20

人生变局创意学读后感
每当我们读完一些经典书籍后,通常会有一些感悟感想。人生变局创意学读后感栏目给大家带来大量人生变局创意学读后感、2024人生变局创意学读后感等内容,希望能够对大家写读后感悟提供帮助! 更新时间:2024/02/04